易經雜注及雜說

個人學易筆記的整理,以及個人關於易經的胡言亂語。
正文

王三錫命

(2015-09-13 03:27:11) 下一個

王三錫命

出自:
地水師九二,在師中,吉,無咎。王三錫命。

這一爻字麵的意思其實很清楚,清楚到可以認為是不應該有什麽爭議。

但麵包總會有的,問題也總會有的:
《象》曰:在師中吉,承天寵也。王三錫命,懷萬邦也。
《象》並沒有直接對爻辭作出解釋,而是進一步探討了將它的原因。這也是典型的易傳的取象思維,明顯帶有儒家弟子的一貫風格。在如今看來,似乎有一定的曆史局限性,但並非沒有道理。

又有進一步的取象:
子夏易傳:剛中而應,行險而順。受命而能正眾也。吉何咎哉。王者以天下為心,用兵非以怒也,平之非喜殺也。三錫命非私也,安萬邦而已矣。

另一種取象:
九家易:雖當為王,尚在師中,為天所寵,事克功成。故“吉,無咎”。二非其位,蓋謂武王受命而未即位也。受命為王,定天下以師。故曰“在師中,吉”。

還有取象:
有人說,這一爻應了武王伐紂的典故。
還有人說,周宣王信用召公虎征伐淮夷,正與此爻爻義相吻合。

還有…
不再列舉。

易經所啟發的,或者說中國哲學所特有的,取象思維是一種讓人又愛又恨的邏輯歸納和演繹方法。看著這些古代哲學家們如癡如醉,天馬行空地演繹著他們的邏輯,我經常的感覺是,不是沒有道理,可是老是覺得有什麽地方不太對而半信半疑。

是的,受過現代教育的人多數會認同和西方現代實證科學綁定在一起的形式邏輯,而對古哲的智慧半信半疑。

以嚴謹的形式邏輯來分析我們古代哲學的取象邏輯,我覺得自己實在是在煮鶴焚琴;而我們的先哲們大概也會有對牛彈琴般的無味。

以莊子和惠施的魚樂之辯為例,“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以科學的形式邏輯來說,這個邏輯是根本不成立的。子非魚,有可能知道魚之快樂,也有可能不知道魚之快樂。我們首先要來確定我們所具備的認知手段,如聽覺,視覺,觸覺,現代科技……然後我們要討論的是魚的快樂的定義是什麽?比如說魚在追逐嬉戲,在吐泡泡,搖尾巴……我們也要定義魚的悲傷的定義是什麽,比如說靜止發呆……然後對通過聽覺,視覺,觸覺,現代科技等各種手段得到的觀察結果進行分析。如果假設以及各個環節的信息和處理都是準確的話,那我們才可以來討論這個魚是否快樂的命題。然後我們才可以進一步討論你是否知道魚之快樂這個命題。
於是,天才的直覺變成了家庭主婦的瑣碎…
於是,取象邏輯成了隻有聖賢才可以領悟的智慧,在我們這些常人看來是深不可測,是隻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或者說是:胡說八道!

但是,如果我們認定真理隻有一個的話,這兩種邏輯是必須一致的,不管是天才的直覺還是主婦的瑣碎,最後的結論必須是一致的。

陽明先生的知行合一理論在今天我們可以做一些延伸,那就是如何將東方的直覺取象邏輯和西方實證的形式邏輯相結合而得到一致的結論。

具體到易經來說也很簡單,就是如何科學地來看待易經,如何用西方實證的形式邏輯來解釋易經;如何用易經來解釋科學,如何達成直覺的取象邏輯和實證的形式邏輯的統一。這是本文以至於本書在嚐試做的一些工作。

既然還沒有智慧可以去領悟直覺取象邏輯,那我隻有老實一點,老老實實忠於經典,忠於它的本義,以經解經。

這一爻的解釋要參照:水地比:九五,顯比。王用三驅,失前禽,邑人不誡,吉。
請參見我的另一篇文章《王用三驅》。兩爻一對照,其實意思很明白。
在師中,吉,無咎。處於師旅的準備過程中(處於力量的積蓄階段,在招兵買馬,在屯積糧草器械,在訓練士卒),(自然)吉祥無咎。
王三錫命。(但是)王三(多)次下令出征(力量強大到一定程度,王就會要求出師。是否受命,或是受命出師之後,吉還是不吉就要再討論了)。

寫這篇文章時,從網上收到了三種反饋:
其一:可否列舉其它各家的說法?
回答是:有些章句我會列舉一些,大部分不會。因為太龐雜。我這裏隻是一家之言,並不想寫成集注之類的形式。這方麵的書籍很多。有興趣的可以自己找來對照著讀。
其二:可否寫得通俗易懂一些?
回答是:目前這些文章主要是針對易經的卦辭和爻辭進行文字上的,以及卦理上的考據工作,屬於純學術的討論。並非是指導學易入門之類的文章。因此,晦澀難懂以至於索然無味對大多數人來說是在所難免。如果將來有機會寫寫學易入門之類的書籍的話,再來考慮通俗易懂的問題吧。
其三:易經實在是很高深啊。
回答是:我們不懂其實是因為寫注解的人太多。

無論如何,要感謝各位同學的反饋。通俗易懂目前我沒有辦法保證,因為這些文章更側重於純學術的討論。但列舉各家之言卻並不難做到。讓各位也經曆一下我當年初學易的痛苦,我是打心底裏兒在竊笑。:)當然,僅此一篇。除非某些鐵了心要學易的天才或者瘋子,我不認為大部分同學會對這些有興趣。

太多太多的資料,還有很多資料我沒有在這裏列舉,有興趣的同學不妨在這裏列一列。

九家易曰:雖當為王,尚在師中,為天所寵,事克功成。故“吉,無咎”。二非其位,蓋謂武王受命而未即位也。受命為王,定天下以師。故曰“在師中,吉”。
荀爽曰:王謂二也。三者,陽德成也。德純道盛,故能上居王位,而行錫命,群陰歸之。故曰“王三錫命,懷萬邦也”。
案:二互體震,震木。數三,王三錫命之象。《周禮》雲:一命受職,再命受服,三命受位,是其義也。

子夏易傳-春秋-卜子夏
九二,在師中,吉,無咎。王三錫命。象曰:在師中,吉,承天寵也。王三錫命,懷萬邦也。

剛中而應,行險而順。受命而能正眾也。吉何咎哉。王者以天下為心,用兵非以怒也,平之非喜殺也。三錫命非私也,安萬邦而已矣。

周易正義-唐-孔穎達
九二:在師中,吉,無咎,王三錫命。以剛居中,而應於上,在師而得其中者也。承上之寵,為師之主,任大役重,無功則凶,故吉乃無咎也。行師得吉,莫善懷邦,邦懷眾服,錫莫重焉,故乃得成命。
[疏]“九二”至“王三錫命”。○正義曰:“在師中吉”者,以剛居中而應於五,是“在師中吉”也。“無咎”者,承上之寵,為師之主,任大役重,無功則凶,故吉乃無咎。“王三錫命”者,以其有功,故王三加錫命。○注“以剛居中”至“故乃得成命”。○正義曰:“在師而得中”者,觀注之意,以“在師中”為句,其“吉”字屬下;觀《象》之文,“在師中吉,承天寵”者,則似“吉”字屬上。此“吉”之一字上下兼該,故注文屬下,《象》文屬上,但《象》略其“無咎”之字,故“吉”屬“師中”也。“故乃得成命”者,案《曲禮》雲:“三賜不及車馬。”一命受爵,再命受服,三命受車馬。三賜三命,而尊之得成,故“乃得成命”也。
《象》曰:“在師中吉”,承天寵也。“王三錫命”,懷萬邦也。
[疏]正義曰:“承天寵”者,釋“在師中吉”之義也。正謂承受五之恩寵,故“中吉”也。“懷萬邦也”者,以其有功,能招懷萬邦,故被“王三錫命”也。

東坡易傳-宋-蘇東坡 
九二:在師中,吉,無咎。王三錫命。 
夫師出不先得主於中,雖有功,患隨之矣。九二有應於五,是以“吉”而無複有咎。 
《象》曰:“在師中,吉”,承天寵也;“王三錫命”,懷萬邦也。 
賞有功而萬邦懷之,則其所賞皆以正勝者也。 

周易本義-宋-朱熹 
九二,在師中,吉,無咎,王三錫命。九二在下,為眾陰所歸,而有剛中之德。上應於五,而為所寵任,故其象占如此。
《象》曰:「在師中,吉」,承天寵也。「王三錫命」,懷萬邦也。 

周易禪解-明-釋智旭
九二。在師中吉。無咎。王三錫命。

以大將才德。膺賢主專任。故但有吉而無咎也。陳旻昭曰。九二以一陽。而五陰皆為所用。不幾為權臣乎。故曰在師中吉。以見在朝則不可也。佛法釋者。有定之慧。遍用一切法門自治治他。故吉且無咎。而法王授記之矣。

象曰。在師中吉。承天寵也。王三錫命。懷萬邦也。

自古未有無主於內。而大將能立功於外者。九二之吉。承六五之寵故也。為天下得人者謂之仁。故三錫命於賢將。即所以懷萬邦。佛法釋者。承天行而為聖行梵行等。所謂一心中五行。故為法王所寵。而授記。以廣化萬邦也。

周易集注-明-來知德
九二。在師中吉。無咎。王三錫命。師中者在師中而得其中也。此爻正彖辭之剛中而應。六五小象之以中行。皆此中也。在師中者。剛中也。錫命者五應也。蓋為將之道不剛則怯。過剛則猛。惟剛中則吉而無咎矣。吉無咎者。恩威並著。出師遠討。足以靖內安外也。錫命者。乃寵任其將。非褒其成功也。曰錫命。則六五信任之專可知矣。本卦錯同人。乾在上。王之象。離在下。三之象。中爻巽。錫命之象。全以錯卦取象。亦如睽卦上九之見豕負塗也。○九二。為眾陰歸。有剛中之德。上應六五。而為之寵任。故其象如此。而占者可知矣。象曰。在師中吉。承天寵也。王三錫命。懷萬邦也。意在萬邦。故寵任將。非為將一人也。○天謂王也。在師中吉者。以其承天之寵。委任之專也。王三錫命者。以其存心於天下。惟恐民之不安。故任將伐暴安民也。下二句皆推原二五之辭。○將握重兵。主易猜疑。王翦請美田宅是也。○

大學衍義補-明-邱濬
《師》:九二,在師,中吉,無咎。王三錫命。象曰:“在師,中吉”,承天寵也;“王三錫命”,懷萬邦也。

程頤曰:“《師》卦惟九二一陽為眾陰所歸,五居君位是其正應,二乃師之主,專製其事者也。居下而專製其事,惟在師則可,自古命將,閫外之事得專製之,在師專製而得中道,故吉而無咎。蓋恃專則失為下之道,不專則無成功之理,故得中為吉。凡師之道,威和並至則吉也,既處之盡其善則能成功而安天下,故王錫寵命至於三也。六五在上,既專倚任,複厚其寵數,蓋禮不稱則威不重而下不信也,人臣之道,於事無所敢專,惟閫外之事則專製之,雖製之在己,然因師之力而能致者,皆君所與而職當為也。在師中吉者,以其承天之寵任也,天謂王也,人臣非君寵任之,則安得專征之權而有成功之吉。象以二專主其事,故發此義。王三錫以恩命褒其成功,所以懷萬邦也。”

郭忠孝曰:“威克厥愛允濟,愛克厥威允罔功,九二剛勝之,將能用中焉,是以有功而宜膺寵錫者也。”

丘富國曰:“上承天子之寵任而以兵權屬之,錫命至三,使之得專閫外之事,王者用兵非得已,嗜殺豈其本心?故三錫之命,惟在於懷綏萬邦而已。”

臣按:人臣無專製之義,故受閫外之寄者有剛中之德,而又適時中之宜,然後可也,然必有王者之錫命,至於再至於三焉。承天寵之優,布懷綏之德,如後世所謂便宜行事者,然後專之也,不然,非吉善之道也。故為臣受命必協乎中道,為君命將必錫以寵命,則臣無專擅之過,而君無中製之失,而師無有不利、功無有不成者矣。

道書十二種-清-劉一明
九二,剛中有柔,有進有退,隨時變通,不但不當為陰氣所傷,且能點化群陰,皆歸於正,如在師中得吉,而又能無咎。然此師中之吉,係外爐加減之功,亦必內而心君誠一不二,內外相濟,方能全吉而無咎。亦如王三錫命,君信臣而臣報君,未有不成其功者。此退陰必須內外相濟也。

周易尚氏學-清-尚秉和
九二。在師中吉。無咎。王三錫命。居下卦之中。故曰在師中吉。失位宜有咎。在師中。故無咎。震為王為言。故曰命。震數三。錫予也。王三錫命者。言王以官爵或車服器物。錫予有功。而告命之也。曲禮一命受爵。二命受服。三命受車馬。言二為卦主。撫馭萬邦。而日有所錫予也。舊解謂六五為君。錫命於二。於卦義全背。祇荀爽謂王指二為得解。
象曰。在師中吉。承天寵也。王三錫命。懷萬邦也。五天位。言二必升五。為群陰所承也。故曰承天寵。坤為萬邦。言二臨萬邦。而有所錫予者。正所以懷念萬邦。坎為懷也。故夫舊解謂六五錫二者。不惟於經背。於象傳亦背矣。

焦氏易詁-清-尚秉和 
師九二王三錫命
來矣鮮雲。王三錫命。用錯象也。錯象卽對象。此最與易林旨合。師對同人。師之坎與同人之離對。故通用不分。同人上幹。幹為王。下離。數三。中爻巽。巽為命。故曰王三錫命。此與易林巽卦繇詞全用震象旨合。故明清以來談易象者。惟來氏有真悟。不本易林。能與易林闇合。有清一代治漢易者。以來用先天。向不齒及。豈知西漢易說。東漢已不知。不得以東漢不言先天。便謂易林銜天。肆口謾罵。適形其陋耳。後治漢易者以震為王。說亦可通。特象雲承天寵也。卽用同人。同人上幹。故曰天。六二與九五應。故曰承天寵。陰承陽也。若用本象。卽陽承陰。與象違矣。

易原-清-多隆阿
九二在師中吉無咎王三錫命 
二以一陽統率五陰為師卦主即丈人也但在剝複皆居偏位易為師之二始居內卦之中故曰在師中夫人君之權不可下移至於出師命將惟專任之乃克製勝既使居師之中而又錫命屢加以優賞之三命如周禮一命受職再命受服三命受位之類凡畫卦皆以三為數故爻辭多言三或有言七者十者七陽數十陰數曰吉無咎者蓋用師惟吉則無咎不吉則有咎師貴克敵無功即有過矣 
象曰在師中吉承天寵也王三錫命懷萬邦也 
寵榮寵懷思念也王居天位以優禮大臣欲其輔翼成治安靖四方故曰承天寵懷萬邦二應五五為坤中坤為地為邑萬邦象也 

James Legge,English translation: 
九二:在師中吉,無咎,王三錫命。
Shi:The second NINE, undivided, shows (the leader) in the midst of the host. There will be good fortune and no error. The king has thrice conveyed to him the orders (of his favour).
象傳:在師中吉,承天寵也。王三錫命,懷萬邦也。
Xiang Zhuan:'He is in the midst of the host, and there will be good fortune:' - he has received the favour of Heaven. 'The king has thrice conveyed to him the orders (of) his favour:' - (the king) cherishes the myriad regions in his heart.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