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是去黃花城的爬長城活動,據說是那裏有一水庫和水長城。
周末剛好雨過天晴,到地方爬兩步一看,還真不錯(最後還會提到這張照片):
剛在路邊下車時,這群驢在車上憋壞了,下車後蜂擁就奔路邊車門對著的那段長城而去,而要爬的是在路的另一邊,領隊直喊:這邊兒!這邊兒!幸虧那邊的城牆修複得真嚴絲合縫還沒台階,隻有一木梯子好像是讓人逃票的(也不知入口在哪裏),驢們覺得不對也就不爬了。
其實我也是想爬對麵的長城,山高顯得很神秘:
遠處是九公山,建了不少公墓,估計風景不錯,知道至少有一處比較險的地方,還能連到爬過的大榛裕的西大樓。不過無所謂啦,以後慢慢連吧(最後也沒連上):
這邊長城沒台階,地上的磚雨後有點青苔,還要“小心地滑”:
忍不住再望幾眼對麵的長城:
這邊山就沒那麽高了,不過箭樓倒是不少:
箭樓成串:
這還一世外桃源,感覺有點仙氣籠罩,神秘兮兮,隻敢從旁張望,沒敢靠近,生怕冒犯:
不知何人在那裏放鞭炮,當心惹山神發怒:
回頭看,到此為止的長城好像很多年前曾經維修過:
再往前就不同了,這才叫“野長城”:
古代人工奇跡的長城到今天這會兒應該算是半人工半天然了吧?要把這箭樓修好嗎?還是別修了,往磚縫裏噴點膠什麽的,別塌了就行。
這樓子也不知什麽意思?窗戶還不建的一樣,左邊的可能是門,和城牆對者:
這些城樓都是缺鼻子少眼睛,幾根禿頭發,天靈蓋兒都不全:
這箭樓和城牆,城牆和門還是窗也不對者:
是怎麽連接的?!當心掉下去!看著不險,鬧不好就出狀況,去之前先在家練練斜著爬窗台。這裏還有外國野驢出沒,中間那個?好像還是一女的?
這改土地廟得了:
到終點了,又一個湖:
看見長城被水庫掐掉兩段嗎?缺乏想象力了吧,這叫水長城,長城在水下,士兵在水下作戰,應該可以也申報世界遺產:
爬了半天,到這時才搞清楚這才是“黃花城”水庫,開始爬的地方那水庫也不知叫什麽,但如果注意看,第一張照片中也顯示出大壩的修建截斷了長城。水庫還不隻這兩處,隻能說長城修的都不是地方,不能造福後代,拆之有理。這些水庫比“孟薑女”的眼淚可管用,在那冗長單調破壞自然植被的長城中間嵌入那麽多顆美麗的珍珠,應該被譽為“孟薑女”工程。
長城太長了不覺得會審美疲勞嗎?還是截斷了比較好看吧?不禁想象水下長城什麽樣,讓水長城更顯得神秘。
今天的任務完成了,車在下麵等著那,可這能下去嗎?有幾頭外國驢下到半截兒,停在那裏老半天:
領隊驢知道那裏下不去,帶著俺們這一群國內驢們繞道了:
這不就下來了:
這一群花花綠綠的驢:
若幹天前在文學城頭滾動新聞裏看到一篇轉載報道:“中國萬裏長城瀕危,在哀號中漸漸消失”: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5/12/22/4810760.html
該報道那天一會兒就滾下城頭了,我覺得還能用,就把它撿到這兒來了。其實網上還能查到其他有關報道,內容都類似,但有的有更多具體例子。
報道提到2012年的長城普查,也提到長城是1987年成為世界遺產的,還提到九年前(2006年,那時也作了普查)製定的<長城保護條例>(不知在1987年到<條例>之間近20年有何保護的規定?)。
其中提到長城普查的數據顯示,明長城少了30%(折合三個北京明長城那麽長),並提到導致消失的原因:風雨侵蝕和人為破壞,也給出了一些近些年人為破壞的例子,提到的主要是山西境內發生的事。
可惜該報道沒提到普查報告是否有驢蹄子造成長城破壞和消失的調查,這是我最近關心的,我怎麽感覺消失的長城都是沒驢爬的,是不是?!想象一下,為了要能把那段水庫大壩下那麽長的長城給走塌走沒了,曆史上得有多少累吐了血的“孟薑驢”。驢對長城堪塌消失的貢獻相對於其他因素可以算是高階無窮小(幾十年前聽說過這麽個詞,借用一下)了吧?能不能說:消失的長城不是被驢走沒的,都是拆沒的。
這張照片取自這篇報道:
想象這些村民,現代的“孟薑男”們不辭辛苦把一塊塊幾十斤重的城牆磚從山上運回家,容易嗎?!圍著羊圈碼得齊齊的,個兒是個兒樣是樣,保護的好好的,為什麽?不就是免得在城牆上讓驢踩,在家裏保護起來順便還能養個羊,總比閑置好。人家這才是長城主人翁精神,不拿自己當外人!這些祖上曾被長城直接保護的人們應該比其他人更知道要保護長城吧?
保護長城是個麻煩話題,政府還在那裏摸石頭,也沒準早規劃好了,旁人就別瞎操心亂出主意去添堵,皇帝不急急太監,那邊要發展經濟,這邊講保護古跡,就不能等著水庫都建了,道路都通了,經濟發達了,剩下的就好辦了,其中道理多了:正確的時間作正確的事,欲速則不達,發展經濟是硬道理,理解萬歲,……等等。等得及的就在河邊看著,等著跟政府一起過河,等不及的就該幹嘛幹嘛,遊也好趟也好,別磨嘰,直接過河就完了。
個人見解,歡迎指正:-)
也是,這年頭,不見霧霾都能令人激動。
http://bbs.wenxuecity.com/travel/4916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