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閑侃畫家(2) --- 意大利第一位偉大的畫家

(2017-02-13 08:03:50) 下一個

意大利文藝複興前有一位被稱為“意大利第一位偉大畫家”,奇馬布艾(Cimabue,1240–1302),也是佛羅倫薩畫派的奠基人:

奇馬布艾生於意大利佛羅倫薩的貴族家庭。在到了該受教育的時候,父親看他很聰明,就讓他去識文斷字學文學。但是他總是被周圍的自然界吸引,上課時總是畫人物,畫房子,畫動物,等等各種他眼中覺得有趣的東西。

佛羅倫薩的St. Maria Novella大教堂(就是一百六七十年後,“意大利文藝複興第一個偉大畫家”馬薩喬畫那幅有精確透視效果的聖三一那幅壁畫的教堂)裏有個祭壇Gondi Chapel,在那裏當時剛好有一幫當局為了恢複佛羅倫薩的繪畫,而從希臘招來的畫家在工作。而小奇馬上課的地方就是教堂的修道院,蹁腿就到。於是小奇馬經常逃課,在那裏整天地看人家畫畫。

小奇馬那種觀看的專注,讓他父親和那些畫家都覺得他的聰明,很適合畫畫,會有出息的。於是他就跟著那些畫家開始學徒,邁出了藝術生涯的第一步。很快他的天賦就讓他掌握了畫圖和用色,超出了師傅們一大截,師傅們覺得這徒弟沒法再教了,快要喊他師傅了。

奇馬布艾就算出徒了,然後一單一單地接了不少教堂壁畫或祭壇木板畫的活兒,但都年代久遠,好多沒保留下來,保留下來的也有不少說不清楚是不是他畫的了。

中世紀那時的繪畫基本都是宗教畫,主要是拜占庭風格,人物畫得臉譜般的抽象僵硬,聖母子畫裏的嬰兒耶穌都長著一張成人的臉,身子也比嬰兒大的多(一降生至少30斤,也難怪,聖母就比常人大好多),好多是金色背景,顏色鮮豔,目的是用作宗教崇拜的符號象征,在各博物館都處於1200’s及之前年代的作品展區。進去看的人隻要是在裏麵能一口氣三分鍾沒出來,那都是真正愛藝術的。

奇馬布艾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是這件“十字架”(Crucifix, 1265),表現了耶穌的痛苦姿勢,現在意大利阿雷佐Arezzo的聖多米尼克大教堂(Basilica of San Domenico),

十字架(Crucifix, 1265)

在意大利佛羅倫薩的聖十字聖殿(Basilica of the Holy Cross)(米開朗基羅,伽利略等不少傑出人物的墓就在這裏,被稱為“意大利的先賢殿”)裏還有奇馬布艾後來的另一件同名作品,

十字架(Crucifix, 1287-1288)

隻是這件作品在1966年9月的大洪水中被毀得夠嗆,現在情況不好,看圖片就知道了(先是中國那邊的文化大革命爆發,破四舊毀掉了好多文物,沒幾個月佛羅倫薩這邊也倒黴了,發大水,毀掉了許多珍貴的大師藝術品和稀有書籍,還死了百多號人,一邊人禍,一邊天災,文物毀了不少)。那次大洪水是意大利1557年之後最大的一次,水深能有四米(教堂裏的墓都進水了)。從那以後,修複被破壞的文物的工作一直在緩慢進行。

其實奇馬布艾是受了早他二十幾年的,意大利畫家皮薩諾(Giunta Pisano, 1180-1250)的這件同名作品“十字架”(Crucifix, 1240)的影響,

皮薩諾:十字架(Crucifix, 1240)

畫中的耶穌是六塊腹肌。這件作品在意大利阿西西Assisi的“天使聖瑪麗亞聖殿” (Papal Basilica of Saint Mary of the Angels)

這也是皮薩諾最出名的作品不知這種構圖畫法,包括六塊腹肌的耶穌,是不是他發明的?奇馬布艾的十字架上的耶穌的身體,比皮薩諾的更彎曲,顯得更痛苦,更觸動信徒。

皮薩諾是現存有畫家署名的繪畫作品中,所能看到的最早的意大利畫家。再往前的作品都沒有署名,找不著主了,畫家都和作品對不上,畫家的名字能被知道都已經是萬幸了。於是乎,這皮薩諾就是意大利畫家裏麵能拿出畫來侃的上限。

下麵的是奇馬布艾的學生喬托畫的“十字架”(Crucifix, 1309),腹肌不見,隻剩排骨了,

喬托:十字架(Crucifix, 1309)

與奇馬布艾年代同時稍偏後,佛羅倫薩附近的錫耶納(Siena)還有一個錫耶納畫幫,領頭的幫主叫杜喬(Duccio, 1255-1318),與佛羅倫薩畫幫形成競爭關係,而且是反著競爭:錫耶納畫幫就是不自然主義,人物也不講究比例,夢幻般顏色等。錫耶納曾和佛羅倫薩是死對頭的兩個共和國,但是1347年歐洲的黑死病大流行,錫耶納的人口一下子死了六成以上,從此就一蹶不振了,佛羅倫薩也死了一半人口,直到該世紀末才緩過來。據觀察,在那小一個世紀的時間裏,意大利的畫家群體都處於青黃不接的狀態。到了意大利文藝複興高潮時期,錫耶納畫幫就被佛羅倫薩畫幫征服,從此斷了香火。

但是在錫耶納那裏,教堂和建築的壁畫保存得很好,不象其他許多地方那樣新的畫覆蓋掉了舊的畫,使得錫耶納是保存得非常好的晚期中世紀城市。錫耶納城裏有好幾英裏的地下供水網絡,一直用到1914年。在意大利到處走走,可以體會到點兒穿越回去的意思。

下麵這幅是佛羅倫薩畫幫祖師爺兼幫主奇馬布艾的另一幅最著名畫:“聖三一陛下” (Majesty of Santa Trinita, 1280),

聖三一陛下(Majesty of Santa Trinita, 1280)

這幅畫最初是佛羅倫薩的聖三一教堂(Santa Trinita)裏的主祭壇畫,是在2000年才被證明是齊馬布艾的畫作,現在佛羅倫薩的烏菲茲博物館。在博物館和較古老的天主教堂裏,經常可以看到很多這種構圖的聖母子像,但是這樣的畫法,據稱這是第一幅,其它類似的都是後來的畫家模仿的。

其實兩位幫主幾乎同時都畫了類似的畫,下麵左邊是錫耶納畫幫杜幫主的“聖母子”(Rucellai Madonna, 1285),和上麵佛羅倫薩畫幫奇幫主的那幅前後腳。下麵右邊那幅是佛羅倫薩畫幫繼任幫主喬托(Giotto, 1266-1337)喬幫主的“聖母子”(Ognissanti Madonna, 1310):

杜喬:聖母子(Rucellai Madonna, 1285     喬托:聖母子(Ognissanti Madonna, 1310

左邊杜喬這幅畫的尺寸是4.5m x 2.9m,可能是13世紀現存意大利最大的畫作,最初是為佛羅倫薩的Santa Maria Novella大教堂(又是後來一百多年馬薩喬畫那幅壁畫的那個教堂)繪製的,後來一直被認為是奇馬布艾的作品,直到1889年才被確認是杜喬畫的,現在烏菲茲博物館。

右邊喬托那幅畫的尺寸略小一圈,這幅畫和他老師奇馬布艾的那幅“聖三一陛下,基本上都還是拜占庭風格的,比如金色背景,比如聖母比周圍天使大好多等。盡管如此,由於一些畫法脫離了拜占庭哥特藝術的限製,表現在比如聖母上身的衣服,有皺褶有光影,顯得現實,還有不太準確但意思到了的透視畫法等,這幅畫經常被說成是“第一幅文藝複興的繪畫”。

這三幅聖母子畫作都在烏菲茲博物館,好像還是放在一起展示。按該博物館的說法,如果沒有喬托那種不同於傳統的畫法,後來的意大利文藝複興是不可能的。

現在的學者在誇喬托之後一百多年的畫家馬薩喬對文藝複興的貢獻時,就是將喬托的上麵這幅畫作為文藝複興前的繪畫進行對照,來誇馬薩喬的下麵那幅聖母子如何如何自然主義,對喬托這幅畫中的自然手法提都沒提(說你不成就不成,成也不成),忘了和杜喬前麵那幅畫比較的時候怎麽誇喬托來著(說你成就成,不成也成),

馬薩喬:聖母與孩子和天使(Madonna with Child and Angels, 1426)

喬托出身佛羅倫薩附近一個農家,從小幹農活放羊。說是有一次,奇馬布艾外出路過喬托家鄉,剛好趕上正在放羊的喬托在光溜溜的石頭上畫羊(類似美國新墨西哥那裏幾千年前的放羊娃在畫岩畫,別小看放羊的,都要有藝術細胞),其實也就是用小石塊在大石頭上劃拉。奇馬布艾看得印象深刻,就問他願不願意跟自己學畫?喬托說隻要父親同意就行,那還有不同意的(喬他爹深明大義,為了意大利文藝的複興偉業,甘願貢獻,要不然後麵幾百年的曆史都沒法進行了)。那年小喬托12歲,畫岩畫的放羊娃跟著奇祖師爺一下子進化了幾千年。

還一種說法是,小喬托到佛羅倫薩一位羊毛商那裏學徒,老是往奇祖師爺的工作室跑,最後被看上就換師傅了。也有人說喬托就不是奇馬布艾的學生(這藝術曆史的渾水真沒法趟,就沒一件事能說清楚的)。

話說有一次奇祖師爺外出,徒弟喬在一幅師傅正在畫的畫上,的一個已完成了的人物鼻子上畫了隻蒼蠅。祖師爺回來後,看見畫上有蒼蠅,用手轟了好幾次 ……,可見徒弟喬畫得栩栩如生真實唬人。

但是喬托這位偉大藝術家在現實中既不偉也不大,以他的朋友描述,整個佛羅倫薩城裏就沒有比喬托長得更難看的了,而且他還是先天性侏儒症。根據他的埋葬地點的不完全的記載,在1970年代,在那裏發掘出了一具屍骨,屬於一個隻有四英尺多高的矮人。2000年,一組專家對這具屍骨進行了法醫鑒定,這人別看矮,有一大腦袋,配副鷹鉤鼻子,一隻眼睛很突出,脖子總是後仰,前排牙齒磨損得厲害(正好畫家都喜歡咬畫筆,都是小時候手指頭沒嘬夠),骨頭裏有很多鉛和砷(正好是畫家的特征,那時的繪畫顏料都富含鉛和砷。是哪裏的人來著?說一個人“骨頭輕飄飄”,就是說骨頭裏沒鉛,畫家的不是),所以專家認定那就是喬老爺(但就這樣,還是有人高度懷疑,說是專家都哭錯了墳頭)。

起碼不矮(奇馬布艾)的師傅找了個矬子徒弟。別看這樣,矬子喬托照樣當幫主,照樣娶妻生子,還生了八個孩子。但這些孩子都其貌不揚,有好事的畫家同事問他,為什麽你畫的畫兒那麽漂亮,生的孩子卻都“一般”?喬老爺也幽默了一把:造他們的時候天太黑。不過其中一個孩子也成了畫家。

後來喬老爺的遺骨被葬到百花聖母大教堂裏布魯內萊斯基的墓的附近。喬老爺設計了該教堂的鍾樓,布魯內萊斯基後來設計建造了該教堂的圓頂。

另外順便說一下,與前麵那幅“聖三一陛下”一同被證明是齊祖師爺畫作的還有“基督受鞭刑”(The Flagellation of Christ, 1280)這幅:

基督受鞭刑(The Flagellation of Christ, 1280)

這幅畫現在紐約市的The Frick Collection博物館。其實更想說的是,那裏有幾幅維梅爾的畫。去他家鄉Delft的維梅爾博物館,倒是一幅他的畫都沒有見著,早聽說都被美國人買去了,看來此言不虛。

奇馬布艾的繪畫跳出了希臘拜占庭繪畫風格,追求自然,人體結構都畫得接近自然比例,人的臉也顯得有表情。有人甚至稱他為“第一個意大利文藝複興畫家”,但也有人說他隻是意大利最後一個拜占庭風格的畫家而已。他的學生喬托後來開創了佛羅倫薩畫派,被稱為“前文藝複興時期的第一偉大藝術家”。

不同的藝術曆史學家,每人手裏都有一摞標簽: “第一幅文藝複興的繪畫”,“第一個文藝複興的畫家”,“第一這個”,“第一那個”,……,等等,照著那個時代的意大利畫家的腦門,劈哩啪啦,各貼各的。標簽不重要,能看出差別,記著都貼了什麽就行。

 

感謝閱讀,尤其此篇,能讀到這裏不容易:-)

 

此文在文學城“世界風情”壇拷貝的鏈接:

http://bbs.wenxuecity.com/travel/533660.html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海對麵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南山依然' 的評論 : 同感,像看連續劇,一篇一篇停不下來
真無奈你何 回複 悄悄話 高,學習了!
南山依然 回複 悄悄話 本來一讀藝術史要睡的人,忽覺得此篇文章引人入勝。一直讀完,還記住了!謝謝
阿留 回複 悄悄話 非常好的介紹,喜歡樓主透徹而幽默的文筆!欣賞學習!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