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爬野長城 --- 大榛裕

(2015-12-08 15:23:53) 下一個

大榛峪所在的懷柔區是北京空氣質量最好的地方(離市區最遠),大榛峪的長城位於對驢友和攝影師來說最著名的箭扣長城的西麵,那裏的最高點“西大樓”與箭扣最高點“正北樓”幾乎差不多高度,遙相呼應,從西大樓還可以遠眺箭扣埡口。

這是大榛峪穀底的長城:

遠望要爬的西大樓:

望夠了還得一步一步地爬,

怎麽老跟要被送上西天似的:

抬頭望天兒,低頭喘氣兒,外加心裏罵娘:

“MD什麽鬼路!”,罵完就覺得又有勁兒往前走了。

終於到了,突然發現領隊就在前麵,俺也不孬嘛!

從西大樓望著遠處的山,陶醉在一種成就感中,

忽聽的背後有兩個小姑娘和領隊說話,不知她們什麽時候從哪冒出來的?竟敢先爬上來了。她們在那裏大談即將去尼泊爾的計劃,在和領隊交流在什麽地方轉機,不行就在印度轉機雲雲。聽得我忘了成就感,忍不住在想,我在那歲數時都在瞎忙什麽呢?

站在西大樓向西遙望,西天還遠著呢:

這野長城就是給野驢友預備的,連村民都從不上來,哪找這麽好的地方Hiking,不見人影,順長城走還不容易迷路(不過要真是一個人還是覺得有點瘮,真正的葉公好龍)。

下山的景象不一般,看見箭扣長城的埡口了嗎?狹義的箭扣長城就是那裏,被形容成像一支指向天空的弓箭上被扣拉的弓弦:

不論從這裏看正北樓,還是從正北樓看西大樓,我都覺得西大樓要高,網上有不同的高度數據,但都是西大樓要矮個幾十米(是不是我眼神誤差,還是站得不夠垂直?)。

箭扣長城那裏有個城牆三岔口“北京節”,向東的一岔去箭扣,和向北的一岔(照片上看不見)都是“滿洲國”邊界(要是城牆上兩國同時駐軍多有意思!),還一岔向西往這邊過來,那就內外一家親了。“北京節”應該是“滿洲國”的最西南角。

下到這兒的感覺就是,要不籲著點兒就飛出去了:

記得在這裏有一哥們拿著一高級(可能是國外的)手台,邊走邊悠然自得地欣賞首都機場的塔台通話。

下麵又一起飛平台:有滑翔傘的合適了:

終於下來了:

網上找到了一張北京明長城很簡略的示意圖:

朱元璋在北京修長城,建立了一條疆土邊界。後來在遷都北京的朱棣在位期間,將明朝版圖的東北邊疆擴展到了庫頁島,宣示了主權(那時關外的版圖恨不能比中原還大),直到1858年一大片外加該島劃給了俄羅斯,要不還有出海口,不過清朝要它也沒用。

都覺得來美國的歐洲人真運氣,那時候北美還是一塊無主土地。其實俄國人也很運氣,在哥倫布發現美洲,西班牙在南美建立殖民地的同時,俄羅斯悄沒聲兒地在對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殖民,到滿人入關之前,都已經到太平洋邊了,占領了西伯利亞全境(接著又向前挺進,逐漸占領了阿拉斯加)。

那時候,長城外是不是像印第安人的地盤那樣也都應算是無主土地?但別說出長城去占領那邊的土地,不被那邊的遊牧民族打進來就不錯了。千百年都被打怕了,自修長城,這關那關的,順便把自己也關住,窩裏掐狠著呢。

美國人開疆擴土多是民間自發探移民,定居後政府再跟進保護自己的選民,打完了再把地買過來;俄國開疆擴土也是類似先探險,然後移民建立定居點。天朝感覺是占了塊兒世界中心,其他地方誰愛要誰要,白給都不要。

菲律賓在成為西班牙殖民地之前,已有大量華人在那裏貿易,但仍是無主土地,天朝也不說去占領,到後來成了美國的,到後來又成了日本的,但到最後也和中國沒什麽關係。這會兒還得和人家磨磨唧唧地掰扯那個破什麽礁。當年國民黨也是,死那麽多人在緬甸為英軍解圍,就不說去菲律賓替美軍解圍?戰後沒準兒能托管菲律賓,等後來內戰失敗要是在菲律賓建立政權,那現在是什麽動靜?!

珍寶島事件那會兒,中國說俄羅斯通過不平等條約霸占了自古就是中國的土地,蘇聯說中國過去的領土就以長城為界,說的就是北京長城。好歹長城以外人家老毛子沒全要,還留了一半給滿清,那另一半後來成了“滿洲國”,蘇聯還承認了,最後又被蘇聯給解放了。現在總算消停了。

謝謝閱讀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隨心時光 回複 悄悄話 世界風情論壇的複製,有更多的評論:
http://bbs.wenxuecity.com/travel/488877.html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