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爬野長城 --- 鎮邊城

(2015-12-05 18:25:44) 下一個

鎮邊城位於北京西北的燕山餘脈,這一帶有大量西北至東南走向的峽穀,一直以來都是北方遊牧民族南向劫掠的主要通道。

其所在位置處於張家口市懷來縣與北京昌平交界處,長城內側,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名副其實的石頭城:城牆是石頭砌的,房子是石頭築的,街道是石頭鋪的。鎮邊城並不和山上的長城連接,應該是個駐兵的地方。

最初的老鎮邊城在明代初年的山洪中毀掉,現在看到的是後建的新鎮邊城。

城中還有一個戲台,不往遠了說,最近肯定就演過好戲:

這是鎮邊城的城牆:

鎮邊城這裏是抗日戰爭開始時的南口戰役始於居庸關的100裏戰線的終點,也屬於南口戰役國軍三個固守區之第三。

南口戰役發生於1937年8月8日至8月26日。當時是7.7事變之後,日軍已占了平津,緊接著沿津浦、平漢 、平綏三線擴大侵略。沿津浦路進攻是應對上海及華東方向;沿平漢路南下,為的是奪取中原;南口戰役是為了沿平綏路西進占領山西,這樣就能迅速打垮中國的抗日力量,在“三個月內滅亡中國”。

日軍的進攻方向是南口、張家口。所以有意思的是,南口戰役是日軍從南向北打,即從長城內向長城外打,國軍在長城一線阻擋日軍,不讓日軍出長城。我第一次乍一看戰場態勢圖就看擰暈了,怎麽搞的國軍攻打長城?想當然日軍從長城外向國軍進攻。

(網上地圖)

南口戰役打響之後,日軍一開始時向南口和居庸關進攻,由於一時無法突破,就派出一部兵力從京西門頭溝方向西進,采取側翼迂回包抄戰術攻擊長峪城、橫嶺、鎮邊城一線國軍防線。

南口戰役中鎮邊城本身倒沒發生戰鬥,但一場著名的激烈戰鬥發生在鎮邊城東南的850高地。這是鎮邊城東的方向,該高地應該在右邊(南)的方向,是那裏不遠的某座山:

一連七天,打到第六天,850高地第二次失守,當時的守軍是晉軍的鐵軍72師(師長陳長捷)的尖刀416團。團長張樹楨在兩個營長陣亡的情況下,光著膀子親率預備隊發起衝鋒,他在胸部腿部連中數彈後,仍高聲命令團副率隊繼續衝鋒。奪回陣地後,他堅持讓衛兵扶上山,並坐在地上寫報告:“八五零高地奪回來,職重傷不支,雲雲……”,未寫完便犧牲了。一整營的官兵後來死守陣地,全部陣亡。當地老鄉說:“那一仗,山上的中央軍死海了”,曾幾何時放羊的老鄉經常可以看到在洪水和大雨之後從山裏衝下的白骨。

鎮邊城失守,日軍為修汽車場把北門炸了,把村裏的豬吃了幾十頭,還殺了兩個人。日軍繼續向北攻擊,遭到了北麵幾公裏的橫嶺村一帶國軍的猛烈抵抗,無法繼續前進。

這是橫嶺村,

這裏的長城城牆不和別處長城連接,作為“樣邊長城”,就是長城施工的樣板,也就是說,壘成這樣就行了:

國軍就在橫嶺村這裏阻擋從鎮邊城那邊過來的日軍,

不讓日軍向北(照片的右邊方向)打通這條寬闊的道路,

在鎮邊城北有條西北向的山溝,進去幾公裏就是長城,長城的外側是和橫嶺村前這條大路平行的一條寬闊的山穀,自古就是方便北方外族進來騷擾的。山梁上沿那條路的一溜長城就是擋那些外來者用的。結果是隻擋外邊不擋裏邊,日軍一個聯隊迂回到那裏的水頭村,與國軍在那裏的守軍一個旅遭遇,出乎預料的國軍猝不及防,激戰後退走,於是小鬼子從那裏撲嚕撲嚕向外翻越了長城。

這是當年日軍翻越長城時慶祝的照片,還有現在那裏的照片:(網上照片)

日軍沿那條路迂回向北直攻懷來城(湯恩伯的軍部在那裏),抄了國軍後路,橫嶺這邊的國軍還不知道。

國軍在自家地盤被人家出其不意地抄了後路,這是怎麽說的!這是國軍南口戰役的一大致命敗筆。小鬼子包抄戰術狡猾狡猾地,結果使得國軍繼續戰鬥已無意義,湯恩伯下令全線撤退,南口戰役以國軍失敗結束。

(網上圖片)

南口戰役時間比台兒莊戰役短,但是雙方傷亡人數都超過後者,可見其慘烈程度。日軍動用兵力約7萬人,國軍參戰部隊為6萬餘人。日軍傷亡1.5萬人,被俘五百多人;國軍傷亡約3萬多人,無一被俘。南口戰役打破了“三個月內滅亡中國”的企圖,也造就了湯恩伯“抗日鐵漢”的英名(源自大公報記者範長江的報道)。湯恩伯半年多後又參加了“台兒莊戰役”,此是後話,還成了國民黨的“戰犯”之一,最後在日本死在手術台上,更是後話。

懷來縣鎮邊城村入選2015“中國最美休閑鄉村”:(網上照片)

好家夥,一沒留神給修好了!

據說抗日題材電影《南口一九三七》正在北京昌平、河北懷來等地拍攝。其實南口戰役已是西安事變之後,但在平型關戰役之前,共產黨的抗日武裝還沒來得及顯示出手撕鬼子的厲害,要不然從八路軍借調幾個,南口戰役肯定改觀,可惜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隨心時光 回複 悄悄話 世界風情論壇的copy,有更多的評論:
http://bbs.wenxuecity.com/travel/488304.html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