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西班牙之行 --- 聖家堂

(2015-11-11 14:15:29) 下一個

以馬德裏為據點遊西班牙,不遠百裏奔巴塞羅那,差不多就是衝著“聖家堂”去的。那天一從地鐵鑽出來,看到眼前的“聖家堂”,第一感覺是終於到了!(可惜那天上午陰天)

第二感覺是怎麽還那麽多人(本以為九月該算是旅遊淡季,還是說也就淡成這樣了)?然後感覺是提前買票還真對了。衝著大門就去,結果被告知入口在另一麵:

隻顧著沒頭蒼蠅般地出來進去到處亂看,連哪個是正門也沒搞清楚,哪個看著都夠正的,其實這兩個哪個都不是正門,真正的正門還沒蓋好呢!

建築教堂的發起人是一個1866年成立的聖約瑟夫崇拜者的宗教協會。1882年3月放下第一塊石頭開建,當時的巴塞羅那主教主持了開工典禮,這應該是那個主教的座堂:Barcelona Cathedral,看上去也很不錯:

 

 

 

 

 

 

 

 

 

 

 

 

 

 

 

 

 

 

 

 

 

 

(1448年經過150年蓋好了的,已經用了400多年)但第二年,主建築師就因為與發起人意見不和而辭職,於是另一個建築師高迪(Antoni Gaudi, 1852-1926)就接過了主建築師的擔子。

最初的建築師已經確定了教堂的建築風格是新哥特式,但也是先施工後設計(是不是那時候蓋教堂都是這樣?)。高迪接手後,用了幾年先完成了已開工的教堂地下室(先把埋人的地方建好),然後開始修後殿。由於捐款源源不斷,於是高迪提議采用更新的結構和外形(尋思著別讓錢剩下),更大更有氣勢,應該就是現在這模樣。

高迪想用建築風格表現基督教的信仰,通過由自然界幾何形狀取得的靈感加上光和色,將教堂外形和基督教聖像圖形完美地相互融合在一起。教堂通過建築和外形以及雕塑的聖像來傳遞它的含義的(天主教堂通常有很多壁畫祭壇畫和祭壇像,高迪靠教堂立牆上的雕塑來表現,給人都擱外邊風吹日曬了)。如高迪講話:“這個殿堂作為一個整體以及對神禮拜的理想地方將藝術地表達宗教的真理和對上帝及聖人的讚頌。”(先嘟嚕嘟嚕舌頭然後捋直了再念)

1892年開始修建“基督誕生”(Nativity)那麵的外牆(就是入口的那麵),那麵外牆的裝飾和點綴非常多,高迪認為先修這麵牆能吸引人們,讓人們早接受這個教堂(也就多奉獻)。到1899年,建好了“基督誕生”那麵外牆的玫瑰經入口和後殿的外牆,然後是一些其他輔助的部分。1911年才開始設計另一麵“基督受難”(The Passion)的外牆。

有意思的是,據說高迪蓋房子從不畫圖紙,而是用各種實驗的方法來決定建築的結構什麽的,蓋好一步,才能決定下一步,通常連個模型都沒有,誰要想看圖紙哪怕是草圖,他就跟人掰,嫌人家不懂藝術(在聖家堂之前他和兩個委托人都鬧翻了,包括那個Casa Mila)。但對於聖家堂這麽大的建築,高迪應該還是很有點吃力的。

到了1914年,高迪決定集中精力在大殿本身,別的都不管了,在後殿旁邊建立了工作室,製作教堂的模型。高迪應該是意識到自己已經62歲了,有生之年是不可能完成教堂了,而且靠邊幹邊設計是不行了,越搞越複雜,想象力豐富的要失控了,自己都暈了,更別說其他人了,先建個模型再說吧。即便是模型,9年後(1923年)才做好了大殿和教堂頂的模型。

高迪要采用自然形態的建築設計,他的邏輯是:如果自然界出自上帝之手,那麽對上帝最好的敬意就是采用自然形式的建築(出自上帝之手的多了,比如“黑洞”,藝術家的邏輯就是把不知怎麽蹦出來的靈感用話給說圓了)。他的名言講話:原創性就是回到原始點。他相信自然界的結構是最有效的(盡管他也不知道是怎麽個有效法兒,所以他要建模型,既當建築師又當結構工程師),有一種效率的美(也對,現代不是有了仿生學嗎?當然,不僅是效率)。

這是什麽果?向上長的葡萄?

這又是什麽?蘆筍嗎?還帶結果兒的:

這又是什麽?直接長法國麵包了,能吃嗎?

教堂的模型在西班牙內戰中被毀,但後來人們把碎片搜集起來,試圖恢複原有的模型並搞清其中的設計。現在工地上的建築師,雕塑家,造型師等等來自世界各地,日本,澳大利亞,新西蘭等等(沒聽說有中國的),都在那裏在一邊陶醉於高迪的大靈感,一邊發揮自己的小靈感來實現高迪的大靈感。

18個塔中最高的那個將有172米(歐洲教堂中的最高,也有說高迪設定的是170米,就是要比附近的一座什麽山低一米多):代表耶穌;周圍有四個塔代表福音書;祭壇頂上的一個塔將代表聖母瑪麗亞;其餘12個塔代表最早期見證耶穌的12個使徒(所以這個“聖家”也是一大家子,不僅僅是瑪麗亞和耶穌)。那些塔也被稱為鍾樓,但我看著好像沒有鍾。

這裏麵能擱鍾嗎?就是擱了,那聲音還不都給捂在裏頭了?

除了高塔,教堂用外牆的眾多雕塑表現了耶穌的誕生,受難,死亡與複活以及對將來的讚頌,每天隨著陽光的轉移,不同的牆麵會輪流有自己光彩和戲劇性的效果(想象中,“耶穌誕生”那一麵應該是每天早上最早被陽光照到的。整個教堂方向不是正南正北,而是45度斜的。那一麵是朝著東北方向,可能夏天還行,冬天不知行不行。不過沒關係,反正耶穌是在天沒亮的時候降生的):(是不是看著有點兒那個?咱不說瘮的慌)

下午到日落時分,陽光照在“耶穌受難”那麵立牆:(看著簡潔多了)

在中午時分,陽光高照在“耶穌誕生”與“耶穌受難”之間,那裏正在建的是一麵被稱為“基督榮耀(光輝)”(Glory)的立牆,也是教堂的正門,可惜還沒蓋好,就在圖片左側立牆那邊:

這都是高迪的設計和規劃。

教堂的內部大殿也讓高迪發揮了一把:一是造型,搞成樹林子的樣子:

怎麽看怎麽像芹菜杆兒:

芹菜畦裏的小人國:

據說高迪還察看了教堂周圍的花花草草,找了不少靈感:

“這裏開的是什麽花兒?”,“這裏開的是芹菜花兒!”

還真沒見過“芹菜花”:

“這裏開的是什麽花?”,“這裏開的是紐紐花兒!”

“這裏開的是什麽花?”,“這裏開的是精靈花兒!”

“這裏開的是什麽花?”,“這裏開的是齜牙花兒!”

“這裏開的是什麽花兒?”,“這裏開的是不知道花兒!”

“這裏開的是什麽花兒?”,“這裏開的是不叫花兒啊!”

“這裏開的是什麽花兒?”,“這、這、這??….!! 裏開的是你們家的花兒呀?!”

這麽複雜的“芹菜杆兒”,靠石頭壘肯定是沒戲了(沒準還真是石頭吧?):

二是用光,加強采光,主要用金色和綠色玻璃,也用各色其他玻璃:

 

這是窗戶的外邊,窗框上寫著“Glory”:

這是高迪在教堂周圍觀察植物時見到的一種獨眼貓頭鷹(除了他別人看不見):

這都是高迪之後建的了,也不知道他滿意不滿意。為什麽不給代表12使徒的12個塔分別裝上12音律的鍾(用編程控製,來個舒伯特或巴哈的“聖母瑪麗亞”)?這樣,聖家堂除了建築形狀+光線和色彩的利用,如果加上了聲音的因素,高迪會反對嗎?

那時教堂施工之緩慢,1925年11月底,高迪接手40多年了,才建好“基督誕生”那麵外牆的塔樓,是18個鍾樓中高迪唯一建好的一個。當高迪被問到為什麽進度如此之慢,回答是:我的委托人(指上帝)不著急。可能是有那句話:“天上方七日,世上已千年”,這130年在天上看來還沒到一天呢,人家天上吃早飯才看見動工,要是沒等吃中午飯就來人說都蓋完了,不雷劈才怪呢!

在1926年6月7日下午,高迪離開教堂的工作室,走在街上被一輛電車撞倒,嚴重受傷。當時司機的報告是:撞了一個流浪漢。幾位好心人幫他欄車打的去醫院,由於穿著比較寒磣,兜裏又沒錢沒證沒存折,前後多個出租司機都拒載(後來拒載的司機都受到法律的處罰),最後被送到一家較近但不是太好的醫院,也沒人照看,整晚一會兒有意識一會兒昏迷。

出事後沒多久,他的同事朋友們就發現他沒出現在例行出現的地方,通過打探知道他出事了,就到處尋找,一直找到次日才找到。同事朋友們要把他轉到一家好的醫院,被高迪拒絕了,他的話是:我屬於這兒的窮人。在那裏直到兩天後去世(話說回來,他好像不僅是被電車撞倒,估計就他的傷勢,送哪都沒用),被隆重地下葬在聖家堂的地下室裏(哪個教堂不得蓋個幾輩子,所以還是先把作為墓地的地下室建好是真的)。

有人認為那起事故不是偶然的:高迪一直堅持電車應該給行人讓路,曾經有一次,他麵對駛來的電車還閑庭信步似地邁著方步不讓路,迫使電車急刹車,氣得電車司機向他揚沙子(用於下坡時撒在軌道上減速)。不過那天卷入事故的電車司機並沒說高迪曾和電車較勁,反而有朋友說高迪那兩天有點兒心不在焉。也許是命中注定?上帝召喚?

難免有人會關心事故的細節,由於當時街上隻有少數目擊者,有人唯恐沒有疑團,甚至人造疑團。2007年有一本小說:“The Gaudi’s Key”,就說高迪的事故是謀殺。作者說是高迪屬於某一宗教小團體,小團體存在的使命就是用生命保護一件耶穌身後的聖物,而一個邪教團體一直在追蹤那件聖物。高迪早年從該團體的Master手中接過了聖物,為此成了所在小團體的Master,也成了追蹤的目標。

在出事前幾個月,他把早年同學建築的一個摯友的一個12歲的孫子收為徒弟,並讓他和自己住在一起。在高迪出事的時候,那個小徒弟也在場,並也成為凶手的目標。小徒弟躲過凶手,還設法在高迪臨終前和師傅見了一麵。高迪去世前把聖物托付給了小徒弟。

到了2006年,小徒弟已經92歲了,住在巴塞羅那的一個養老院裏。他唯一的親人是他在美國讀書剛畢業回來看他的26歲的孫女。老頭是一會兒清楚一會兒糊塗,清楚的是他還能認出孫女,還記得聖物那件事。老頭決定把聖物托付給孫女,但他糊塗的是,他記不得那件聖物是什麽了,也記不得那件聖物藏在哪裏了(作者就瞎編吧)。

試圖寫的和“達芬奇密碼”有一比,但評論不好,我也懶得看了,主要是我現在不愛看瞎編的了,更主要的是故事隨後編的和高迪也沒什麽關係,就是消費一下高迪的名字。愛看偵探小說的可以去看看,裏麵那位小徒弟老頭的孫女有個獲得數學界諾獎大她一輪多的教授男朋友,利用數學的天才,找到了隱藏在教堂的聖物,並且不用猜,最後肯定是邪教團體的追殺沒得呈,肯定是正義戰勝了邪惡。隻是具體最後“聖物”是什麽還得猜猜,我也不知道。

對聖家堂的設計,現在聽到的都是稱讚,高迪被稱為“20世紀的達芬奇”,甚至被稱為“上帝的建築師”。但也曾經有過不少反對,有的還很激烈,說它是“建築史上最醜的”。說它好看也真好看(我覺得主要是大殿裏麵),說它難看也是真難看(外表遠看,教堂“耶穌誕生”那麵立牆,好看嗎?)。應該說重要的是高迪的理念:從自然界獲得靈感。那肯定是無窮無盡的。瞎想一下其他的可能性,比如說,18個尖塔要是造型成18棵樹,比如“Lebanon Cedar”如何?約櫃就是那種樹的木頭做的,上帝應該樂意吧?

高迪一生沒有結婚,他30多歲時曾經傾心於一位離婚的女士,但由於性格原因隻會暗戀,到有一天終於鼓起勇氣向心中的女神表達心跡時,已經太晚了,那位女士給他看了自己手上的戒指。那時應該也是高迪已經接手聖家堂的設計的時候,也不知是需要全部精力投入教堂的設計,還是這次的感情經曆讓他非常失望之極,總之是從那之後他就對女人就再無興趣,而把所有精力投入到聖家堂的建築中。

很多人試圖從各種信仰去理解高迪,甚至有人認為高迪是“先知”,也已經有人提議要把高迪封為“聖人”(至少符合聖人的必要條件:貧窮)。但有人說得好,高迪心中的上帝或女神就是“建築”本身,也有人認為高迪在那次對女人的感情挫折後,就在宗教中尋找內心的平靜,其實就是把聖家堂作為自己的一生的感情寄托(這樣也挺好,不然也許現在聖家堂看著就是另外的樣子了)。

作為一個麵向窮苦大眾普通市民的“贖罪教堂”,聖家堂的建造一直是靠捐款和百姓奉獻(比如門票)。高迪去世時完成了還不到四分之一。盡管如此,高迪完成的教堂地下室和“耶穌誕生”那麵立牆在1984年作為高迪的建築的一部分被注冊為世界遺產(教堂作為整體並不是世界遺產,另外有地方,比如Wikipedia說教堂地下室在高迪之前已完成)。

教堂正殿在2006年完工,教堂在2010年被梵蒂岡教皇祝聖為“次級主教座堂”(Minor Basilica,最初建造教堂並不是要把它當作主教的座堂,但高迪把教堂搞得如此之大,不來個主教坐鎮是不是顯得有點不成體統?)。現已完工70%,如無意外,可在2026年(也有說要到2028年的),高迪去世100周年完成(離奠基144年,剛好超過天上的一整天還多那麽一點點,不算糊弄,放心交差吧!)。年預算現在是$2700萬,主要來自每年300萬的遊人(我是2015年其中一個)。

建好了是不是就不用買票隨便進了?俄可是買過票奉過獻贖過罪地!^-^。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美麗風景 回複 悄悄話 偶喜歡裏邊, 外邊疙疙瘩瘩, 特不好清洗, 整髒兮兮地。
裏邊各種花木, 真的很親民。 彩光格外漂亮。
謝謝幽默的文字, 圖片沒得說, 讚!
隨心時光 回複 悄悄話 更多評論見本文在“文學城/世界風情“論壇的copy:
http://bbs.wenxuecity.com/travel/485153.html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