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智慧就是要解決我們的汙染,這個汙染就叫做業障。
業障怎麽來的?業障不是別人給的是我們自己造出來的,就是我們的身口意。比如我現在在講話,我也在造業,造什麽業呢?我在造口業。我的口業是善業還是惡業取決於我的發心,如果我的發心是不好的,我講話就是造惡業。
我們要想一想人是否能夠改變?如果人能改變就有機會成佛,如果人不能改變我們修行也沒用,修任何的宗教都沒用。
但是人是可以改變的,比如一個媽媽她相信她的小孩有信心將來可能念博士,事實上她是相信了人是可以改變的,所以我們可以不斷地改變自己,變得越來越好,就是我們的身口意這種汙染不斷地去清除,就會開發出來不同層次的智慧。
佛就是智慧,難道沒有任何模式的東西嗎?學佛的人都會說不是去寺院裏麵燒香拜佛嗎?供奉起來這些不是佛嗎?
其實佛像不是真正的佛,他隻是佛的代表。如果說每個人的本性就是佛那還用拜佛嗎?是不是不用拜佛了?
要知道自己的本性跟這個佛的聯係在哪裏,首先佛像無論是筆畫出來的還是金銀打造的都是人做出來的,人怎麽知道佛是這樣的?因為一個虔誠的人他對佛有信心,可能他自己本性的智慧中出來的一個模式他覺得佛應該是這樣子的,他就用筆畫出來或做出來就變成了佛像、唐卡。
拜佛有沒有價值?一定有的。但首先要知道佛來自自己的本性,這個沒有模式的智慧他有能力顯現出有模式的佛或者是菩薩,所以我們把這些筆畫的、供奉的佛像當成是真佛來看待就會得到佛的價值,從這個角度講他們之間是有聯係的。
所以不能說那隻不過是別人做出來的或是花錢買回來供奉在那裏的,並非說供奉的不是佛,我的本性才是佛彼此沒有一點關係。供奉起來一個佛還是有需要的,有些人看過佛的故事,把佛供奉起來,然後在那邊打坐的時候感覺也就不一樣。有些人在生活裏碰到了一些問題不開心,在佛堂打坐一下就沒事了。
人喜歡比較,通常我們的煩惱不是因為問題太嚴重而是看得太嚴重,生活中碰到一些問題的時候我們就跟一些沒有問題的人去比較,比如說一個人生病了就會跟沒生病的人比較,創業失敗的人會和成功的人比較,這樣就會覺得很煩不開心,覺得自己真是很倒黴很糟糕,如果再去找一個比自己心胸更狹隘的朋友他可能會說你這真是太嚴重了世界上沒有比你更倒黴的了,本來就沒有自信了,這個時候對他打擊就很大,有可能絕望了。這時候還不如去佛堂裏打坐一下,看著莊嚴的佛像時你就想想佛的故事,佛陀在成佛之前他無數次地把自己的頭和眼珠摳出來布施給眾生做過那麽多偉大的事情,他也無數次的失敗過,最後他成功了,跟他一比較你就會想沒什麽大不了的我這就是小事情,也許坐在佛堂幾分鍾你就真的想通了,就很有信心地出來了,這不是很好嗎?
在家裏供奉一尊佛像或掛一個唐卡即使是佛的一些筆畫掛在那裏也是好的,還有本身佛像是有加持的,有裝藏有開光的佛像或唐卡可以化解風水,風水不好或生辰八字不和等等最好的化解方法是放一尊莊嚴的佛像在家裏,裝藏的開光的或是一個唐卡都可以化解。
我們在生活中會有挫折很難一帆風順,有時候情緒低落,這時候就坐在佛的麵前想一想,有佛菩薩的加持應該怎麽處理怎麽看待你可能會得到一個很好的答案。
不管生活中碰到任何問題我們應該把自己的心放得比問題還要大,千萬不要把問題看得非常糟糕是沒有辦法解決的,埋怨自己無能,這樣等於是自己害死了自己。人的意識形態有很多不同的狀態,有人有時候會說不想活了,其實他平時不是這樣的,但一旦他陷入這種狀態就覺得活著沒意思了,佛家講“一念天堂一念地獄”就是講一個人的意識形態上天堂和地獄都有的。平時我們為了生活辛苦工作創業就是為了我們自己,如果說連命這個最寶貴的都不要了你就知道這是非常糟糕的狀態,這時候要立即走出這個狀態,非常重要,有些狀態很糟糕甚至是危險的,不應該在那個狀態呆太長。
碰到問題時心裏要想什麽?第一比較的對方不要錯,如果碰到問題時我們總要比那些比我更成功,比我日子過得更好、更優秀的人的話,那真的沒什麽好日子過了,就像剛才我說的比那些比自己更糟糕的人你就會發現自己還是很幸運的。
在修行中就是可以調整這個心態,佛學中有很多這樣的書,有些文章比較開放有些比較保守,喜歡哪一類的就看那一類的,現在書很多,不要因為自己是開放的所以就去批評保守派,也不要因為自己是保守派就批評開放的,就算我們是佛教徒也有很多不同的精神傾向,都是需要的,多看一些書你們得到的智慧就會更多。
我們生活中的這些智慧就是法,你先去看去聽,然後去思考然後去修,法和別的不一樣有不同的特點,比如聽佛法的演講和別的是不一樣的,他會讓自己很歡喜,有這樣的效果。
思考時會解決很多困惑,修行時根除了很多煩惱,所以這樣聞思修就會讓我們能力更加強,麵對生活的各種問題都會有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