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間一塵的博客

歡迎光臨本人YouTube頻道(頻道名:林泉晗禪):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PVjv8tLsukFI_ciYYAxN5A


個人資料
正文

張三豐《道言淺近說》

(2024-01-25 12:35:54) 下一個

來自《張三豐先生全集》卷三

道言淺近說

夫道者,其層次須知三候三關。大抵不外四言:‘無為之後,繼以有為;有為之後,複返無為’而已。

內丹功夫亦有小三候,積精累氣為初候,開關展竅為中候,築基煉己為三候。下手於初候求之,大抵清心寡欲,先閉外三寶,養其內三寶而已

《係辭》:‘窮理盡性,以至於命’,即是道家層次,一步趕步工夫。何謂窮理?讀真函訪真訣,觀造化參河洛,趁清閑而保氣,守精神以築基。一麵窮理,一麵盡性,乃有不壞之形軀,以圖不死之妙藥。性者內也,命者外也,以內接外,合而為一,則大道成矣。‘以至於’三字,明明有將性立命,後天返先天口訣在內,特無誠心人,再求訣中訣以了之也。

‘凝神調息,調息凝神’,八個字,就是下手工夫。須一片做去,分層次而不斷乃可。凝神者,收己清之心,而入其內也。心未清時,眼勿亂閉,先要自勸自勉,勸得回來清涼恬淡,始行收入氣穴,乃曰凝神凝起神了,然後如坐高山而視眾山眾水,如燃天燈而照九幽九昧,所謂凝神於虛者,此也。調息不難,心神一靜,隨息自然,我隻守其自然,加以神光下照,即調息也。調息者,調度陰蹺之息,與吾心中之氣相會於氣穴中也。

心止於臍下曰‘凝神’,氣歸於臍下曰‘調息’。神息相依,守其清淨自然曰‘勿忘’,順其清淨自然曰‘勿助’。勿忘勿助,以默以柔,息活潑而心自在,即用鑽字訣。以虛空為藏心之所,以昏默為息神之鄉,三番兩次,澄之又澄,忽然神息相忘,神炁融合,不覺恍然陽生,而人如醉矣。

真消息,玄關發現時也。凡丹旨中有‘先天’字、‘真’字、‘元’字,皆是陰陽鼎中生出來的,皆是杳冥昏默後產出來的,就如混沌初開諸聖真一般,以後看丹經可類推矣。

學道甚難,傳道亦不易。傳道者甚勤,學道者可懶乎?傳道者耐煩,學道者可不耐煩乎?學不精,功不勤,心不清,神不真,以此入道,萬無一成。孔子曰:‘知幾其神乎’。不曰其念其意,而曰其神,可見微動之息,非神不知也。今為分之曰:微動者幾,大動者直。欲知其幾,使心使意使念,終不得見也。神乎神乎!

神要真神,方算先天。真神者真念是他,真心是他,真意是他,如何辨得真?訣曰:玄關火發,杳冥衝醒,一靈獨覺者是也。丹家雲:一念從規中起,即真神即真念也。又雲:微茫之中,心光發現,即真神即真心也。又雲:定中生慧,一意斡旋,即真神即真意也。真神從不神中煉出,學者知之。

學道人,原有常格宜破,乃能引心入理,熱心去則冷心來,人心絕則道心見。此吾所以撇功名勢利,棄兒女家園也。頂真學道,要把道當為奇貨可居,乃有效驗。

大道以修心煉性為首,性在心內,心包性外,是性為定理之主,人心為棲性之廬舍。修心者,存心也,煉性者,養性也。存心者堅固城郭,不使房屋倒坍,即築基也。養性者澆培鄞鄂,務使內藥成全,即煉己也。心朗朗,性安安,情欲不幹,無思無慮,心與性內外坦然,不煩不惱,此修心煉性之效,即內丹也。

世有學道數月,而不見其寸進者,為無真心向道也。人若有心於道,自然無事於心,人若心重於道,自然心輕於事;人若心濃於道,自然心淡於事。守其性兮不散亂,存其神兮不昏沉,又安有渴睡雜念之擾哉咄!理勝欲則存,欲勝理則亡。

濳心於淵,神不外遊,心牽於事,火動於中。火動於中,必搖其精。心靜則息自調,靜久則心自定,死心以養氣,息機以純心。精氣神為內三寶,耳目口為外三寶,常使內三寶不逐物而遊,外三寶不透中而擾,呼吸綿綿,深入丹田。使呼吸為夫婦,神氣為子母,子母夫婦,聚而不離,故心不外馳,意不外想,神不外遊,精不妄動,常薰蒸於四肢,此金丹大道之正宗也。

大道從‘中’字入門,所謂‘中’字者,一在身中,一不在身中。功夫須兩層做,第一尋身中之中。朱子雲‘守中製外’,夫守中者,須要回光返照,注意規中,於臍下一寸三分處,不即不離,此尋身中之中也。第二求不在身中之中。中庸雲‘喜怒哀樂之未發’,此未發時,不聞不見,戒慎幽獨,自然性定神清神清氣慧,到此方見本來麵目,此求不在身中之中也。以在身中之中,求不在身中之中,然後人欲易淨,天理複明,千古聖賢仙佛,皆以此為第一步功夫。

打坐之中,最要凝神調息,以暇以整,勿助勿忘,未有不逐日長工夫者。

凝神調息,隻要心平氣和。心平則神凝,氣和則息調。心平,‘平’字最妙,心不起波之謂平,心執其中之謂平,平即在此中也。心在此中,乃不起波。此中,即丹經之玄關一竅也。

修煉不知玄關,無論其他,隻此便如入暗室一般,從何下手?玄關者,氣穴也。氣穴者,神入氣中,如在深穴之中也。神氣相戀,則玄關之已體立。

古仙雲:‘調息要調真息息,煉神須煉不神神。’真息之息,息乎其息者也,不神之神,神乎其神者也。總要無人心有道心,將此道心返人虛無,昏昏默默,存於規中,乃能養真息之息,得不神之神。

初學必從內呼吸下手。此個呼吸,乃是離父母重立胞胎之地,人能從此處立功,便如母呼亦呼、母吸亦吸之時,好像重生之身一般。

大凡打坐,須將神抱住氣,意係住息,在丹田中宛轉悠揚。聚而不散,則內藏之氣與外來之氣交結於丹田。日充月盛,達乎四肢,流乎百脈,撞開夾脊雙關,而上遊於泥丸,旋複降下絳宮。而下丹田。神氣相守,息息相依,河車之路通矣。功夫到此,築基之效已得一半了,總是要勤虛煉耳。

調息須以後天呼吸,尋真人呼吸之處。古雲:‘後天呼吸起微風,引起真人呼吸功’,然調後天呼吸,須任他自調,方能調得起先天呼吸,我惟致虛守靜而已。真息一動,玄關即不遠矣。照此進功,築基可翹足而至,不必百日也。

《道德經》‘致虛極,守靜篤’二句,可渾講亦可折講。渾言之,隻是教人以入定之功耳,折言之,則虛是虛無,極是中極,靜是安靜,篤是專篤。猶言致吾神於虛無之間,而凖其中極之地,守其神於安靜之內,必盡其專篤之功。

人心者二,一真一妄。故覓真心者,不生妄念,即是真心。真心之性格最寬大,最光明;真心之所居最安然,最自在,以真心理事,千條一貫;以真心尋道,萬殊一本。然人要用他應事,就要養得他壯大,就要守得他安閑,然後勞而不勞,靜而能應。丹訣雲:心走即收回,收回又放下,用後複求安,求安即生悟也。誰雲鬧中不可取靜耶?

遊方枯坐,固非道也。然不遊行於城市雲山,當以氣遊行於通身關竅內乃可;不打坐於枯木寒堂,須以神打坐於此身妙竅中乃可。

學道以丹基為本,丹基既凝,即可回家躬耕養親,做幾年高士醇儒,然後入山尋師,了全大道。彼拋家絕妻,誦經焚香者,不過混日之徒耳,烏足道!

保身以安心,養腎為主。心能安,則離火不外熒,腎能養,則坎水不外漰。火不外熒,則無神搖之病,而心愈安。水不外漰,則無精涸之症,而腎愈澄。腎澄,則命火不上衝,心安,則神火能下照。神精交凝,乃可以卻病,乃可以言修矣。

凡人養神養氣之際,神即為收氣主宰。收得一分氣,便得一分寶,收得十分氣,便得十分寶。氣之貴重,世上凡金凡玉,雖百兩不換一分,道人何必與世上爭利息?乎利多生忿恚,忿恚屬火,氣亦火種,忿恚一生,氣隨之走,欲留而不能留。又其甚者,連母帶子一齊飛散,故養氣以戒忿恚為切,欲戒忿恚,仍以養心養神為切。

功名多出於意外,不可存幹祿之心。孔子曰:‘學也,祿在其中矣。’修道亦然,不可預貪效驗,每逢打坐必要心靜神凝,一毫不起忖度希冀之心,隻要抱住內呼吸做工夫。

煉心之法,自小及大。如今三伏大炎,一盞飯可也,再求飽不可也;一片涼可也,再求大涼不可也;數點蚊不足畏也,必求無蚊不能也。自微及钜,當前即煉心之境,從苦中求甘,死裏求生,此修道之格論也。

金丹之道,雖曰易知難行,然不可不求其知,以為行之地也。知苟不正,行於何往?知苟不精,行安所入?知且未熟,奚雲口訣?學道之士,須要清心清意,方得真清之藥物也。毋逞氣質之性,毋運思慮之神,毋使呼吸之氣,毋用交感之精。然真精動於何時?真神生於何地?真氣運於何方?真性養於何所?是不可不得明辨以皙者,而細言之也。

氣慧者神自清。氣即人身之時神表也,有何難知!特患心不靜定耳。進氣是修道第一步要緊工夫,若不靜心細參,則不能知終知始,如何便得下手?懵懂下手,知此不知彼,心中忙了又忙。遂時時有瑣碎之心而不團聚,故本一心分作數心,何能一心做工夫?凡學道總要誠一,一槍下馬,免得另來打戰。

凡下手打坐,須要心神兩靜,空空寂寂,鬼神不得而知。其功夫隻宜自考自信,以求自得。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誠於中自形於外,是以君子必慎其獨。

 

https://zh.wikisource.org/zh-hans/%E5%BC%B5%E4%B8%89%E4%B8%B0%E5%85%88%E7%94%9F%E5%85%A8%E9%9B%86/%E5%8D%B73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