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間一塵的博客

歡迎光臨本人YouTube頻道(頻道名:林泉晗禪):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PVjv8tLsukFI_ciYYAxN5A


個人資料
正文

夏嘎巴大師《光明大圓滿直斷見歌——速證地道具妙力大鵬展翅》 慈成加參仁波切翻譯並講解(四)

(2023-03-11 07:44:50) 下一個
  1. 尋覓能證之者若不得,此時即達果位之盡地,無有任何所證之果位,遠離取舍希求與畏懼,當下覺性自明任運性,現前三身本體明空性,此即本來成佛之果位!證悟的果位有不同層次,也是廣而無量的,在本有的覺性中自然圓滿三身的功德,超越能證與所證的分別。這種超越能與所的境界就是究竟的果位。本來沒有所要證悟的果位,當下沒有期待與恐懼的自然覺性,三身明空不二的本體現前,這就是圓滿的佛果。本性三時沒有變化,同時也圓滿了三身。我們必須以修行的因,才能得成佛的果,當佛果現前的時候,不再有修行或證悟的欲求心,也沒有取舍與畏懼,一切功德自然圓滿。完整的頌詞二十哎瑪火!具緣心子恭敬而諦聽!今示無有錯謬四墨線:見解無有錯謬大墨線,即是當下清淨之明心,明而無謬故而謂墨線;修行無有錯謬大墨線,即是當下清淨之明心,明而無謬故而謂墨線;行為無有錯謬大墨線,即是當下清淨之明心,明而無謬故而謂墨線;果位無有錯謬大墨線,即是當下清淨之明心,明而無謬故而謂墨線。複示無有遷變四大釘:見解無有遷變之大釘,即是當下清淨之明心,三世恒時堅固故謂釘;修行無有遷變之大釘,即是當下清淨之明心,三世恒時堅固故謂釘;行為無有遷變之大釘,即是當下清淨之明心,三世恒時堅固故謂釘;果位無有遷變之大釘,即是當下清淨之明心,三世恒時堅固故謂釘。見解不同廣而無有量,然於當下本覺自然智,能見所見二者皆無有,不見所見複尋能見者,尋覓能見之者若不得,此時即達見解之盡地,無有一切所見能見者,本來無有不成冥頑空,當下無作清淨之明心,此即大圓滿法之見解;修行不同廣而無有量,當下通徹庸俗平常心,所修能修二者皆無有,不修所修複尋能修者,尋覓能修之者若不得,此時即達修行之盡地,無有一切所修能修者,未墮昏沉掉舉及蒙昧,當下無作自知自明心,無作自然安住即修行;行為不同廣而無有量,然於本覺智慧一明點,所行能行二者皆無有,不行所行複尋能行者,尋覓行持之者若不得,此時即達行為之盡地,
  2. 無有一切所行能行者,未隨行於習氣錯亂境,當下無作自知自明心,不為一切造作取舍染,此即清淨正道之行為;果位不同廣而無有量,本覺三身無勤任運成,所證能證二者皆無有,不證果位複尋能證者,尋覓能證之者若不得,此時即達果位之盡地,無有任何所證之果位,遠離取舍希求與畏懼,當下覺性自明任運性,現前三身本體明空性,此即本來成佛之果位!光明大圓滿直斷見歌——速證地道具妙力大鵬展翅頌詞二十一哎瑪火!諸善男子專注而諦聽!最初若善護持無散亂,中間任心亦達真實義,最終任由其心無來去。諸位具緣的弟子們,請專心地諦聽!要護持在明空不二的境界中,一心不亂。在安住期間若有念頭出現,任由它無實的顯現而通達本性的實義。最後任憑妄念如何顯現,都應直視它的本麵而不執著心念的來去。認識了明空不二的大圓滿境界後,鬆緊平衡地恒時護持,這就是修法。對於修行相當穩定的人來說,世俗的想法很少出現,或者當它出現時立刻獲得解脫。第一個刹那生起,第二個刹那就會融入法界獲得解脫,不會造作惡業。一般來說,可以在第一個念頭消失,第二個念頭還未生起的時候來體會大圓滿的光明境界,從兩個念頭之間就能體會和感悟心的本性。正如寂天菩薩所說:“在念頭與念頭之間,那裏就有佛。”妄念是本性的妙力顯現,在法界中生與滅,當你不認識本性而產生對立心的時候,會產生執著並被它左右。當你認識本性並能受持在本體的見解中,沒有一個“心”知道念頭的來去,卻能對一切了了分明,這是本性的光明智慧。若證顯空二者本無別,此時即達見解之證境;若證夢境白晝本無別,此時即達修行之證境;如果見到了顯現與空性沒有分別,就究竟了大圓滿的見。如果修到了日夜沒有分別,就究竟了大圓滿的修。實際上,顯空無別是心的本性,是清淨光明的本體智慧。諸法的實相其實很簡單,我們身邊的一切都是諸法的實相,至今也無法認識是因為還沒有“相信”。頂果欽哲仁波切說過這樣一句話:“我們就像一群口渴的人,到處尋找水,我們自己手裏捧著一大塊冰,然而自己卻不肯相信,這塊冰融化之後就會變成水。”如果證悟到顯空無分別,就是究竟圓滿了大圓滿的見。《金剛經》中講到,遠離一切相,叫做諸佛,諸佛就是實相的意思。當你見到實相的時候,一切都成為了自性的展現,這正是“真空不礙妙有,妙有不礙真空”的境界。我們白天煩惱,晚上也迷失在無明的夢境中,即使白天在修行中稍有了悟,但還是很難認識夢。怎麽扭轉這種狀況呢?要在生活中不斷護持見解,坐上坐下不離光明的本性,如果修到白天與夢境沒有分別時,就究竟了大圓滿的修。若證苦樂二者本無別,此時即達行為之證境;
  3. 若證今生來世本無別,此時即達實相之證境;如果行達到了苦與樂沒有分別,就究竟了大圓滿的行。如果證悟了今生與來世沒有分別,就現前了大圓滿的究竟實相。證悟苦與樂沒有分別的時候,不會被痛苦束縛身心,也不會縱享於安樂,完全是大平等的境界。苦樂、得失等各種顯現都會在本性的光明境界中獲得解脫,如同置身淨土,這是最高的大圓滿見解。如果證悟了今生與來世沒有分別,就證到了大圓滿的實相。在喇嘛仁波切接近圓寂時,大約夜裏兩點鍾,他披上袈裟,注視著前方的虛空,安詳地圓寂了。當時的氣氛是那麽祥和、平常,他像是在休息,麵對死亡像從一個房間進到另一個房間那麽輕鬆。一位了達實相的證悟者,無論生死、來去都是自由的,早已沒有了今生與來世的分別妄想。若證心與虛空本無別,此時即達法身之證境;若證自心與佛本無別,此時即達果位之證境。如果證悟心與虛空沒有分別,就獲得了究竟的法身。如果證得自心與佛沒有分別,就得到了究竟的果位。眾生都具有如來藏,當證悟到本有的佛心時,就會明白它一直都和我們在一起,未曾分開。佛心,不是被找到或者被裝進來的,當下這個明了、覺醒的心,就是佛心。證悟到心與虛空無別的境界時,心不會受到任何影響,不再被煩惱染汙,這時就獲得了究竟的法身。證悟了這點,就證得大圓滿的見、修、行、果獲得了最究竟的實相。這時,你會相信你就是阿彌陀佛,你就是觀音菩薩。佛不在外麵尋找,就在自己的心上。完整的頌詞二十一哎瑪火!諸善男子專注而諦聽!最初若善護持無散亂,中間任心亦達真實義,最終任由其心無來去。若證顯空二者本無別,此時即達見解之證境;若證夢境白晝本無別,此時即達修行之證境;若證苦樂二者本無別,此時即達行為之證境;若證今生來世本無別,此時即達實相之證境;若證心與虛空本無別,此時即達法身之證境;若證自心與佛本無別,此時即達果位之證境。光明大圓滿直斷見歌——速證地道具妙力大鵬展翅頌詞二十二哎瑪火!諸善男子繼續聽我歌!視此質礙之身如水月,語之言說如同空穀聲,心之識聚清淨於本地,色聲一切諸法如幻相,陽焰夢中影像或水月,尋香之城光影或幻化,如同水泡回聲莫貪執!哎瑪火!諸位有緣的弟子,請繼續聆聽我的見歌。應當經常把自己的身體觀成如同水月一般的自性,自己的語言觀成空穀裏傳來的聲音,心的種種分別念於本來性中自清淨。色聲一切所現的諸法觀成幻化相,如陽焰、如夢、如水中月、如尋香城、
  4. 如光影,如幻化、如水泡、如回聲,不要心生貪執,令身語意不離八種幻化比喻來修持為要。人生的真相,是緣聚則有,緣散則無的,萬法正在顯現時隻是因緣聚合,這就是佛法裏講的“空性”。在寧瑪派祖師全知無垢光尊者的《大圓滿虛幻休息》中,就講了幻化八喻的修法。佛經中也有很多形容有為法的比喻,比如乾達婆城、空花、繩蛇、兔角、龜毛、石女兒、二月等等,這些比喻的用意,就是為了顯示萬法皆空。佛陀在教育我們,對於一切有為法都不能當真,從緣起性空的角度去觀察萬物的實相。我們也要親自做觀察,無論這個身體多麽強壯健康,它都有衰敗和消失的一天,像水中的月影,無法真切地觸摸到。我們所說的話音,顯現又消失在虛空中,就像空穀裏的回聲。我們的心念也不離刹那的生滅變化,像水裏的泡沫。以及耳所聽的聲音、舌所嚐的味道、鼻所聞的氣味、身所做的動作、意所作的思維,都是因緣聚合時的幻象,瞬間就消失了。過去經曆的痛苦和快樂,就像昨天的一場夢。屹立了千百年的建築,當它經曆戰爭或地震時,頃刻間就會崩塌。小到身體,大到宇宙,乃至一切法,自從形成的時候開始,都在走向壞滅。如果對如夢如幻的萬法有所了悟,就不會對這個世界的一切依然那般執著,我們就是世界上最自由、最幸福的人。越能把自己的心敞開,活得越自在;智慧越高,煩惱越少。不執著就是放下,放下對世界的貪執,它不是放棄一切,而是更好地運用萬法。佛菩薩都是在這個夢幻的世界裏度化眾生的,當那些高僧大德證悟到智慧大空性的實相時,他們所做的事遠比我們普通人做得多,做得有意義,他們一生都在弘揚佛法,利益眾生。頌詞二十二(二)一切行道應於彼中行,中無間斷晝夜連續行,不染念想改造自然住,自淨自解無執明空中,無實無修無勤無跡住。一切行道都應該在這種虛幻如夢的見解中行持日夜不間斷地護持而行,在沒有摻雜各種妄想與改造的自然性中,本來清淨無執、本來解脫的明空自性中,在空性無實、無有所修與改造、無有遺留任何痕跡的清明境界中安住。沒有認識空性境界的人,通過觀察、思維和推理也可以感受到人生如夢如幻的真相。在對八種幻化比喻的理解之上修行,當執著逐漸減輕時,就更能體會並安住在明空不二的狀態中,這就是在當下的本性中修行。在體悟到空性以後,要恒時不斷地護持這種境界。在修行中,有時會出現念頭全部消失了的感覺但同時還存在著一個清明的境界。這個光明的心能全然地了知一切,它並非是一切皆無的斷空,而是一切境相顯現其中,清晰明朗。這就是究竟的實相,萬法的本體,明空不二的圓滿境界。在這種境界中,沒有任何所求和所失去的東西也不會隨之感受痛苦。最大的痛苦來自對妄念的執著和分別,這也是我們與佛的差別。若不認識妄念的本體,就會不停地追著分別心,感受輪回的痛苦。了解妄念的實相是光明的本性,這是超越因果的修行。每個人都能依靠直指心性的引導和自己的修行獲得這個境界,不管你是班智達、格西,或是放羊的小孩兒,隻要在實際中訓練自己的心,證悟就會很自然地發生在某個當下。因此,修行不需要在遙遠處尋找,若能掌握這個方法,當下就能進入光明如來藏的境界,當下遠離一切煩惱與妄想。過去所生一切分別念,安住宛如空中之鳥跡,現在之心無垢如虛空,未來之心如同斷水磨,直住當下輕鬆不改造,自然任由鬆坦而安住。我們過去的種種想法就像鳥在空中飛過,不會
  5. 留下腳印。當下此刻的心,就像明而無垢的虛空。未來的心念像斷了水的石磨,瞬間停止。不加改造,自然放鬆,直接安住在本性中。我們的心不是在追憶過去,就是散亂於現在,或者妄想未來,若沒有認識本性,妄念會一次次加深串習。如果當下能認識心的光明本性,當下就能獲得明空無別的光明境界,自然切斷一切煩惱,永斷輪回妄想,這就是大圓滿的“直斷”修法。認識本性後,不用刻意再去尋找或者判斷,隻需要自然地護持。當念頭再次出現的時候,立即覺察並認識它的實相,它就會自然消失,在妄念消失後的清明狀態中繼續安住。重要的是不忘失正念,反複不斷地認識心的任何變化和狀態,讓覺知一直延續。當過去、現在、未來的妄想全部消失的時候,就可以體會輪涅不二的境界,一層層深入到大圓滿的智慧裏,體會大圓滿的境界。頌詞二十二(三)粗細妄念三毒五毒等,猶如空室入盜而安住,一切六聚境顯無餘跡,如同幻城坍塌而安住。安住在本性的境界中,所有粗大或細微的妄念三毒或五毒煩惱等,不會影響到光明的本性,如同盜賊進到一間空房子裏,沒有任何東西可偷;一切妄想與境相都會在本性中獲得解脫,如同幻化的城市忽然崩塌,沒有任何恒時堅固的實體。煩惱是未能認識本性而墮入執著後產生的,認識本性之後,煩惱就會解脫,五毒煩惱轉為五智慧,五智慧代表五方佛。由於對色聲香味觸法六種感官意識產生執著,因而每個人對各種事物或境界都會產生不同的感覺。當修行的力量超越感覺的控製時,對外在物質的執著和追求就會隨之消失,六識成為清淨壇城的莊嚴顯現,細微的分別執著如幻化的城市坍塌一般消失。執著不在了,傷害和障礙的對境就不在了。總之生住滅與基道果,見修行果時處及言詞,所住能住所解能解等,自明無偏執勤無取舍,如同百川匯於大海中,諸法覺性界中本清淨,自心持為定解亦無執!總之,在光明大圓滿的境界中,對於生住滅、基道果、見修行果、時間與地處、語言與詞語、能安住的心和所安住的境、能解脫的心和所解脫的煩惱等都是自知自明的覺性,平等無執無偏袒,也沒有造作取舍,它們像百川匯流到大海裏,在本體覺性中獲得解脫。要對此生起定解,於無執中修行。護持在本性境界中,不需要再去分別和懷疑,護持信心,認識一切顯現本來都是清淨的壇城,逐漸斷除執著,這樣就是修行。有些人即生就能證悟,有些人臨終時會成佛,一個人對上師的信心、對眾生的慈悲心、今生積累的功德、修行的功夫,都決定了他的修行境界,所以個人方麵的努力非常重要。頌詞二十二(四)如是修時妄念頻繁生,無需以為難修而苦惱,妄心散亂為空住亦空,任何起現不離覺性中,不作任何破立與取舍,無改原始性中安然住,定能令諸妄念自地解。在修持中,妄念會頻繁不斷地出現,這時不必認為難以修成而感到苦惱。事實上,妄想和散亂都是空性的,相對的安住也是空性的,一切顯現的生起和消失都未離開本體覺性。不需要破除煩惱、樹立功德,也不要分別取舍,自然地安住在原始覺性中,就能令所有妄念自地解脫。
  6. 當遇到妄念頻繁出現的時候,不要放棄,也不要痛苦,它並非實有存在,隻是我們對它有實執的感覺。不必為此擔憂,放鬆地安住,妄念就會解脫於境界中,像泡沫自己消融在水中。當你見到妄念的實相時,它就是智慧;不認識實相時,則是煩惱。問題不在於妄念的多少,關鍵是能否認識它的實相。妄念本身沒有能力成為一個獨立的世界,一切顯現隻是自性的光,不需要對它作出任何反應,你越想去消滅,妄念就會越多。回憶一下,我們自出生到現在產生的妄想,它們都去哪兒了?它們出現了又消失,卻從來沒有離開過本體實相。好像空中的雲彩,聚集又消散,從未離開過天空。讓心安住在自然光明的覺性界中,妄念生起時立即覺察,它也會立即消失,不會有實執性的存在或對我們造成任何損害,一切顯現都會自然解脫。無智庸夫此中若未住,如指授般止觀交替修;或者緣於如是之妄念,令生有益無益各種念,種種妄念紛飛不間斷,盡力思維至生厭煩心,不欲想時鬆坦而安住;對於修行不好的庸俗者來說,如果心一直無法安住,就應當像之前指授的方法那樣,以觀察和安住交替的方法來修;或者故意生起各種分別心,妄想達到一定程度,直到疲憊厭煩了,再放鬆下來安住。根基和能力方麵比較差的修行者無法直接安住在本性境界中獲得解脫,這時就要以止觀交替的方法次第修持,最後也能達到止觀雙運的境界。比如,體力差的人幹不了重體力勞動,他需要不斷地訓練體力,才能承擔重活。當心無法安住的時候,可以觀修寂止、覓心法等,盡力去思維,然後靜下來安住。這樣反複交替著修。或者刻意讓自己生起種種念頭,拚命地去想,直到厭煩得不想再想的時候,慢慢地放鬆平靜下來,體會心性。無論初學的根基如何,隻要堅持、精進地向前邁步,當根基越來越成熟的時候,都能獲得即生成就。頌詞二十二(五)或觀具德上師於心間,長時護持觀想於心中,之後安住無執覺性中;或者在心間觀想上師,長時間護持觀想的狀態然後安住在無執的境界中。在這裏,觀想的方法不定,可以直接觀想莊嚴清淨、悲智圓滿的根本上師,或者形象觀為本尊、本性為根本上師。心隻緣著心間的上師,盡可能不要分神,也不要執著,注意力始終不離開上師。讓這種專注的心保持一段時間,十分鍾至二十分鍾,甚至更長。觀想得盡可能清晰,為了避免心在片刻的觀想後就跑掉,必須特別專心、平穩地進行,這個過程是令心達到更深層專注的訓練,是將禪定境界拉長的基礎,它相當於“寂止”的修法。要注意,上師是十方三世諸佛菩薩智慧的顯現因此不要把上師觀成血肉之軀,要觀成像彩虹一樣透明、顯而不實的形象。然後上師發光,融入到自己的心中,在上師與自心融為一體的那個狀態中安住。要清楚的是,並非上師需要我們的觀想,需要我們的供養等戲論,而是我們需要以這種方式來圓滿信心。或者觀想心間之明點,如是作意思維而觀想,明點下降直至地基上,以此定斷散亂與掉舉,離散掉時安住覺性中,昏沉重時看式應生力,
  7. 赤裸覺性安住清明中;修行中心無法安住的人,還可以在心間觀想一個明點,然後明點沿著中脈緩緩地下降,直到金剛大地,這樣可以斷除紛亂的分別念,在清明覺性中安住修。當昏沉嚴重的時候,看式猛力增上修,赤裸自然覺性,安住在本來光明中。“金剛大地”是佛教世界觀裏的概念,《俱舍論》等諸多經論中都提到了金剛大地。按照有些觀點來講,從我們現在的海平麵往下到金剛大地之間有八萬由旬,一由旬有些觀點是八公裏,有些觀點是六公裏,八萬由旬相當於幾十萬公裏的距離。在我們的大地最下麵存在有如今一切山河大地、土石最根本的基礎,叫做金剛大地。通過這樣觀想,一定能斷除分別念,同時要依本性的境界入定修。妄念消失與赤裸覺性是同時的,沒有先後的分別,如同打開窗簾的同時,能看到窗外的景色。如果這時昏沉很重,就要調整眼睛的看式,提起精神,好像心猛力增上到外麵,到處都能看到一樣。然後在清明的境界中入定修。妄念中斷時,感覺心被放空了,清醒、明朗,沒有方向、內外的分別,沒有相對、造作的概念,好像心融入虛空一般。很多人都經曆過這個狀態,但是幾秒鍾或者幾分鍾過後又會迷失,應該把這個階段不斷拉長,到十分鍾、二十分鍾,甚至更長,一直護持這個境界。頌詞二十二(六)或者專注自心明點上,高聲猛呼啪聲之當下,明點自梵穴出如射箭,迅猛而出融入虛空中,隨後作意虛空之性相,以此能除昏沉定無疑,除昏沉時安住無執中。或者在自己的心間觀想一個明點,高聲猛呼“啪”,這個明點也隨著“啪”聲從頭頂的梵穴射出來,像射箭一樣迅速,射出後融入到虛空。然後觀想虛空的本性,明點也融入到虛空的本性,這樣一定能消除昏沉。當昏沉消除以後,安住在無執的境界中。虛空的本性與心的本性最相似,彩虹和雲彩都在虛空中出現和消失;成千上萬的念頭也從心的光明本性中顯現又消融。觀想虛空的本性,當昏沉消失時,這時赤裸出的就是如同虛空一般的本性。此等上師所知之竅訣,莫為欲念所縛莫分別,覺性增上乃至無窮盡,坦然放鬆其中享其樂。這就是夏嘎巴大師所講的竅訣,請大家牢記在心裏。不要被貪欲和分別心束縛,令覺性力不斷增上直到圓滿,鬆坦不離覺性,這豈不是安樂?修習這樣直指心性的竅訣,不需要費神或費力在生活中的隨時隨地都能修,你的修行境界所散發出的慈悲和智慧,會讓你更溫柔,更有吸引力。從而,你會成為大家的開心果,很自然地贏得尊重和信任。這是適應這個時代的我們所修的法門。很多人在打坐時,一直思維“上師啊,我這樣修對不對?應該對吧!……”這樣想了很多,然後就下座了。這隻是胡思亂想,不是打坐。輪回是指妄念的串習,妄念追著妄念,永遠無法終止輪回,打坐時,要運用竅訣修法,超越了所有的意識層麵,才算進入打坐的狀態。當下斷掉一切妄想的串習力,才是“直斷”。獲得究竟圓滿的境界時,徹底遠離了一切煩惱那是永恒不變的幸福和喜樂。物質帶來的快樂不一定永遠屬於自己,而這種快樂一定會生生世世伴隨著自己,兩者的意義完全不同。
  8. 頌詞二十二(七)初修妄念之流如澗水,中修猶如恒河之大流,後如諸河匯流於大海,安住母子相會光明中,在修行之初,分別念不斷,來勢迅猛,像山溝裏的瀑布,飛流而下。修行到中間的時候,分別念逐漸減少,像恒河裏的水,緩緩地流動。修行到最後,分別念自然融入法界,猶如一切水都匯入大海。這時,在母子光明相會的無別境界中安住。起初修行的時候,妄念會不斷湧現,像山間的瀑布一樣,速度快、力量大。你會感覺到,內心的些許平靜頓時就能被妄念的洪流替代,就像殘垣斷壁忽然被洪水衝毀似的。這是剛進入修行時一定會經曆的體驗,不是錯誤的歧途,所以不必憂心。發現這種現象,就是一種進步,這說明你的內觀智慧開始展現。繼續修行到一定階段時,感覺那種狂風暴雨般的天氣已經消失了,但是見不到陽光,雲霧朦朧,不知道何去何從。由於分別念的力量減弱,沒有粗大、強烈的煩惱,就像恒河裏的水,緩慢地流動。這時的心已經趨入平穩。修到最後,所有粗大或微細的妄念都融入本性的境界中,獲得解脫,像所有瀑布、河流、溪水都流入大海一樣。當證悟境界的子光明與本初光明境界的母光明相會時,本性的智慧會自然認識自己,沒有再去分別善惡的時間,顯現與解脫是同時發生的,這就是光明的境界。尤其病魔神通現何相,不作任何改造不禳災,如是一味平等藐視行,雖住山林島嶼屍陀林,園林山洞空屋一樹下,彼等陰森恐怖之靜處,自身情器顯有化甘露,供養十方諸佛及佛子,尤其是在遇到一些病魔或違緣的時候,修行者不需要依靠念經、求醫等方法解決,而是應以大平等見解的最高行為來消除這些違緣。比如,一個人居住在森林、海邊、屍陀林,或者園林、山洞、空房子、樹下等恐怖寂靜的地方,觀想自己的身體化為甘露海,供養給十方諸佛菩薩。當你生病的時候,首先想到的是上師和上師的竅訣,還是先想到服藥?對於空性見解稍有了悟的修行者,遇到病痛或者魔障時,會以菩提心的修法調整。如果修行達到相當穩定的階段,就能當下進入本性的光明境界。以修行境界來消除違緣,超越一切物質或行為的造作。遇到任何對境,都不要跟隨苦樂的感受,要安住在見解中修持,這樣一來,修行的境界很快就能提高。比如說,可以一個人到陰森恐怖的寂靜地方,在沒有人敢前往的空屋或山洞裏,在沒有人跡鳥獸的靜地修行。觀想自己的身體化為究竟圓滿的光明甘露,供養十方三世諸佛菩薩。頌詞二十二(八)彼等歡喜納受以慈顏,化光以及光明之甘露,遍灑整個大千輪涅界,功德為客誓言護法尊,殊勝悲田六道諸有情,宿怨債主一切魔部眾,乃至遍及虛空諸眾生,受即解脫甘露令饜足。諸佛菩薩歡喜納受以後,變成光和光明甘露,遍灑整個輪涅法界,並供養給護法神、空行母。最
  9. 後把這些甘露布施給六道一切眾生,特別是一切病魔、敵眾等令其滿足,他們嚐到甘露的同時都獲得了解脫。通過這樣觀想,令自己的身體化為光和光明甘露,上供十方諸佛以及空行護法,令佛歡喜;下施怨敵、鬼魔、非人等一切眾生,令眾生滿足並證悟到光明的境界,獲得圓滿的解脫。以這種恭敬與慈悲的力量來集資淨障,也是一種修行,功德無量無邊。當然,這是針對達到很高境界的修行者而言的修法,已經獲得大平等境界的修行者,麵對一切善與惡、悲與喜、親與怨、清淨與不清淨等任何對境,都能以大平等的最高行為行持,以圓滿的修行境界來消除違緣。決定輪涅一味乃自心,無作心性法身本性中,行住坐臥奔跑跳躍等,歡笑哭泣言語吟唱等,摔打滾跳狂行如瘋者,最後安住寂靜大樂中,夜晚亦於自然安樂臥,無有念想煩亂諸分別,住於無生原始性中臥。確定了輪回與涅槃本來一體一味,都是自心的顯現,最後就把心觀想在唯一的法性中,身體做各種動作,坐、臥、跑、跳等;語要說各種言詞,哭、笑、唱歌等;心也執著種種。行為如瘋子,最後安住在無聲寂靜的本性中休息,沒有任何執著與分別,在無執的原始本性中躺著。這樣修持,一定能消除所有病魔、違緣,也能增上自己的見、修、行等。這種修法非常殊勝,需要到沒有別人看到的地方修比較好,這樣不會令他人生邪見,自己也不會有一定的執著,有執著的修法都不是很好的修法。總之,一些修行非常好的修行者經常修這個法,功德很大,收獲也會很大,但是初學者隻做稍稍了解即可,修好符合自己根基的修法。這部分相當於頓超修法的前行部分,對修行者的基礎有一定的要求,以後我們會在阿青寺具體講解它的修法,在此不做具體解釋。一切修法都是為了解脫執著,執著解脫了就是自在,如果修行不斷進步,執著就會逐漸減少,即使沒有馬上證悟,也會獲得無量利益和功德。求法不能心急,以自己的修行達到標準為主;修法要如理如法,按照次第修;修行的體會不隨便和他人講,隻能向上師匯報。這樣修法的違緣障礙才會減少,法義才會入心。頌詞二十二(九)如是而修病魔自平息,見修增上證悟如虛空,修行自明行為如孩童,遠離一切所依如瘋者,按照上麵講的這些竅訣如理如法地修持,可以遣除所有的病痛、魔障,以及修法中的違緣障礙。隨著見解與修行不斷增上,最後能證悟如虛空一般的境界。自知自明而修,行為如同孩童一般;沒有任何所依與執著,如同瘋子一般。有些證悟者的行為的確像個孩子一樣天真無邪有些則像瘋子一樣,我們很難了解這些修行者內在的境界,對他們要恭敬,修清淨觀。倘若自己還沒有達到那樣的境界,也不要輕易去模仿成就者的行為,真誠、謹慎地修行很重要。自他無二證如聖行者,所言無執視如空穀聲,不貪一切如同大鵬鳥,無有畏懼勇猛如獅子,達到這種境界的修行者,沒有自他的分別,如同一個聖者;對於所說的語言沒有執著,視其為空穀的回聲;對於一切都不會貪執,如同大鵬鳥;無所畏懼,如同勇猛的獅子。在這種證悟的境界中,自他、輪涅都是平等不
  10. 二的。聽到別人說自己的過失,甚至辱罵等任何言語,不會受到傷害和影響,好像聽到了空穀的回聲一樣顯而無實,境界不會動搖。對於一切萬法沒有執著,像自由飛翔的大鵬鳥。在本性境界中,輪回諸法影響不到你,世間苦樂束縛不了你,沒有什麽能障礙你利益眾生,也沒有什麽能阻礙你成佛。一切本解雲散如晴空,如是瑜伽善逝真持明,當以百信梵頂作頂禮,最為珍貴遠勝如意寶。所有妄念都在本性中本來解脫,像烏雲散去的晴空。獲得這樣境界的瑜伽士,是真正的密咒修行者,應當以無比的信心作頂禮,因為他們比如意寶更加珍貴。認識本性的時候,所有的妄念會像雪花融入大海一樣,融入到本來的光明境界中。顯現與消失都是在光明的境界裏。隻要證得這樣的境界,無論什麽身份都是善知識。應當對這樣的善知識恭敬地頂禮,因為他是世間的如意寶。如果這樣去修持,我們就是未來的如意寶。完整的頌詞二十二哎瑪火!諸善男子繼續聽我歌!視此質礙之身如水月,語之言說如同空穀聲,心之識聚清淨於本地,色聲一切諸法如幻相,陽焰夢中影像或水月,尋香之城光影或幻化,如同水泡回聲莫貪執!一切行道應於彼中行,中無間斷晝夜連續行,不染念想改造自然住,自淨自解無執明空中,無實無修無勤無跡住。過去所生一切分別念,安住宛如空中之鳥跡,現在之心無垢如虛空,未來之心如同斷水磨,直住當下輕鬆不改造,自然任由鬆坦而安住。粗細妄念三毒五毒等,猶如空室入盜而安住,一切六聚境顯無餘跡,如同幻城坍塌而安住。總之生住滅與基道果,見修行果時處及言詞,所住能住所解能解等,自明無偏執勤無取舍,如同百川匯於大海中,諸法覺性界中本清淨,自心持為定解亦無執!如是修時妄念頻繁生,無需以為難修而苦惱,妄心散亂為空住亦空,任何起現不離覺性中,不作任何破立與取舍,無改原始性中安然住,定能令諸妄念自地解。無智庸夫此中若未住,如指授般止觀交替修;或者緣於如是之妄念,令生有益無益各種念,種種妄念紛飛不間斷,盡力思維至生厭煩心,不欲想時鬆坦而安住;或觀具德上師於心間,長時護持觀想於心中,之後安住無執覺性中;或者觀想心間之明點,如是作意思維而觀想,明點下降直至地基上,以此定斷散亂與掉舉,離散掉時安住覺性中,昏沉重時看式應生力,
  11. 赤裸覺性安住清明中;或者專注自心明點上,高聲猛呼啪聲之當下,明點自梵穴出如射箭,迅猛而出融入虛空中,隨後作意虛空之性相,以此能除昏沉定無疑,除昏沉時安住無執中。此等上師所知之竅訣,莫為欲念所縛莫分別,覺性增上乃至無窮盡,坦然放鬆其中享其樂。初修妄念之流如澗水,中修猶如恒河之大流,後如諸河匯流於大海,安住母子相會光明中,尤其病魔神通現何相,不作任何改造不禳災,如是一味平等藐視行,雖住山林島嶼屍陀林,園林山洞空屋一樹下,彼等陰森恐怖之靜處,自身情器顯有化甘露,供養十方諸佛及佛子,彼等歡喜納受以慈顏,化光以及光明之甘露,遍灑整個大千輪涅界,功德為客誓言護法尊,殊勝悲田六道諸有情,宿怨債主一切魔部眾,乃至遍及虛空諸眾生,受即解脫甘露令饜足。決定輪涅一味乃自心,無作心性法身本性中,行住坐臥奔跑跳躍等,歡笑哭泣言語吟唱等,摔打滾跳狂行如瘋者,最後安住寂靜大樂中,夜晚亦於自然安樂臥,無有念想煩亂諸分別,住於無生原始性中臥。如是而修病魔自平息,見修增上證悟如虛空,修行自明行為如孩童,遠離一切所依如瘋者,自他無二證如聖行者,所言無執視如空穀聲,不貪一切如同大鵬鳥,無有畏懼勇猛如獅子,一切本解雲散如晴空,如是瑜伽善逝真持明,當以百信梵頂作頂禮,最為珍貴遠勝如意寶。光明大圓滿直斷見歌——速證地道具妙力大鵬展翅頌詞二十三哎瑪火!具緣再來聽我舍世歌!毗盧於外不得於內有,心性遠離戲論法界性,無明自地清淨之本性,即為真實毗盧遮那佛;真是稀有難得啊!具緣的弟子們,再來聽我舍世者的道歌!毗盧遮那佛在外麵是找不到的,他就在我們的心裏。心性遠離一切戲論,它的開放性和廣闊性如同虛空,這是“法界體性智”,它是慈悲的起源。“無明”本自清淨的本性,就是究竟的“毗盧遮那佛”。在本性如來藏中,不存在任何意識改造,它是全然的光明,深奧的境界。無明的究竟本質,是清淨的本性,完全進入到本性的光明境界時,無明就會自然消失。淨化了五根識與意識的識蘊,會轉變
  12. 為“法界體性智”,表現為形象中的“毗盧遮那佛”。每個人在當下都有毗盧遮那佛的功德,它和你現在的身體、生活等沒有任何關係,隻是有沒有認識的距離。如果有上師直指心性的印證,就能認識它。小孩子開始學說話的時候,你指著天空並告訴他那叫月亮,一直這樣重複,他就會慢慢地記住那是月亮。如果根本沒有人去教,他就不知道那是什麽。我們內心的無明本來是清淨的境界,但是沒有直指心性的引導,就始終無法認識。薩埵於外不得於內有,覺力基顯不滅如明鏡,嗔恚自地清淨之本性,即為真實金剛薩埵佛;金剛薩埵佛不應在外麵尋找,他就住在我們的心裏。覺性的妙力不滅,對於本基的一切顯現都能無遺地反映出來的能力,如同明鏡,這是“大圓鏡智”。嗔心本來清淨的本性,就是究竟的“金剛薩埵佛”。本性如來藏是一切佛的智慧,一切佛的境界,它就是心的本性。如果認識到本性,成千上萬個煩惱都能同時解脫,沒有去造惡業的時間,也不會串習惡業,而且一切修法都在那個當下。淨化了眼、耳、鼻、舌、身的色蘊,則轉化為“大圓鏡智”,表現為形象中的“金剛薩埵佛”。妄念影響不了它,安住也影響不了它,無論無明還是解脫,都不曾離開它。它像水銀的特質一樣,即使掉到地上,也不會沾到任何塵垢。它超越一切,卻沒有任何所要超越的東西,這就是當下清明的本性。當嗔恨心生起的時候,既不要畏懼它,也不要放縱它,安住在它的本性上,保持清醒。這時,本性的力量可以消盡嗔恨所帶來的業障,獲得解脫。我們平時通過念誦百字明、金剛薩埵心咒等懺悔業障,還存在一個想懺悔的心和要懺悔的境,雖然這是依靠意識造作的修行方便,但是在初級階段很有必要。當你認識到本性以後,能取的心與所取的境都同時在法界中解脫,安住在這個境界中,就是最好的懺悔。不僅能懺悔過去的惡業,未來也不會再造惡業。因為本性中本來就沒有光明與黑暗的區別,沒有任何妄想分別,在沒有分別的境界中,誰在造惡業呢?惡業是從分別心開始的,越分別越嚴重,想的越多,串習越深,輪回就開始了。在訓練你的境界時,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按照三步竅訣進行。第一步,祈禱上師。要用心去祈禱,時時不忘上師,在祈禱上師的當下,想起上師的竅訣、上師的恩德,直到汗毛豎立,淚流滿麵。這樣,上師的慈悲加持、上師的境界就會自然融入到自己的心裏。這是非常殊勝的方便。第二步,認識妄念。第三步,安住本性。用語言可以這樣解釋,但事實上認識妄念和安住本性是同時的。這一點要記住!頌詞二十三(二)寶生於外不得於內有,無有取舍破立平等性,我慢自地清淨之本性,即為真實世尊寶生佛;寶生佛不是在外麵能求到的,而在我們的心裏沒有取舍分別,對待任何印象平等無偏見,這是“平等性智”。傲慢心本來清淨的本性,就是究竟的“寶生佛”。我們能在外麵求到的,隻有唐卡和佛像,真正活生生的佛在心的本性中。如果看破一個煩惱,一切煩惱都能轉變成智慧。淨化了對苦、樂的感受能力的受蘊,則能徹底平息愛憎分別等負麵情結,獲得“平等性智”,表現為形象中的“寶生佛”。傲慢心不容易被發現,認識到自己的問題,就很有希望。不認識自己的人,會認為別人都是錯的,甚至上師也是錯的,佛也是錯的。修行,就是讓我們認識自己。隻要有分別心存在,就無法達到平等的狀態。心裏若不平衡,生活就很苦,遇到什麽情況都不歡喜,像站在獨木橋上的人,左右搖晃。如果沒有穩
  13. 定的修行境界,誰也無法給你和平與平等。隻有獲得光明的境界,才能抵達平等的境地。內心獲得平等的時候,就是幸福。粗大的煩惱出現,是提醒我們認識本性的一種引導,不要害怕、拒絕它的出現。如果具足了正念的智慧,妄念越多越強烈,解脫的功夫就越深。彌陀於外不得於內有,融入樂空界中妙觀察,貪執自地清淨之本性,即為真實無量光如來;阿彌陀佛無法在外麵尋找,而在自己的心裏。在樂空無別的境界中,能清晰明確地辨別各種現象,這是“妙觀察智”。貪心本來清淨的本性,就是究竟的“阿彌陀佛”。如果阿彌陀佛在某個地方,他就一定和我們有距離;如果阿彌陀佛隻是唐卡上的畫像,我們就隻能看到他的形象,而很難產生真實的感受。淨化了能分辨而取種種相的想蘊,則轉化為“妙觀察智”,表現為形象中的“阿彌陀佛”。事實上,你此時就能感覺到阿彌陀佛。當貪心生起的時候,在它的力量還沒有發展到足夠強大的時候就馬上認識它的本來麵目,將煩惱轉為智慧,這時阿彌陀佛就在內心出現了。當火星還小的時候,就要將它熄滅;如果火勢蔓延到很大時,就很難熄滅了。能否很快認識,要看你的禪定境界。禪定力越高,境界的能量越高,認識本性的速度就越快。阿彌陀佛的功德是我們內在圓滿具備的,依靠正確的引導方法和修行的功夫,就能令它展現出來。頌詞二十三(三)不空成就外無於內有,覺性通徹自解成所作,嫉妒自地清淨之本性,即為真實不空成就佛。不空成就佛不在外麵,就在我們的心裏。有潛能成就、圓滿,並隨意呈現一切,這是“成所作智”。嫉妒心本來的清淨本性,就是究竟的“不空成就佛”。不空成就佛表示通徹的覺性,覺性能通達一切了知一切的實相。把我們的各種認識能力和心理活動淨化之後,行蘊就轉化為佛的“成所作智”,這時做任何事情都能獲得無礙的成就,表現為形象中的“不空成就佛”。當遇到比自己漂亮的人、比自己富有的人、比自己博學的人,或者任何方麵都比自己強的人,你也許會做比較,然後失落,難過,憤怒,不平。如果繼續發展這種情緒,就會形成墮入地獄的因。這時要提起正念,安住在這個情緒的本性中,恢複平等無畏的境界,呼吸也能變得平穩了。在生活中護持住本性,不容易做錯事,遇到任何情況都會安穩,做任何事都會成功。如果我們身邊有一個心性平穩的人,周圍的人都能感受到平靜所帶來的利益。認識五毒煩惱的本性,就是究竟的“五方佛”以後不需要到外麵去尋找五方佛了。究竟的五方佛境界,不受因和果的約束,不會受到任何影響和損害,一切都是大平等的光明境界,它就在你當下的這個心裏。通過這種方式的引導,在當下的一念間,你馬上就能感受到內在的佛。這就是大圓滿法的加持和速度,從果上直指心性地引導,非常直接。想要明白這個道理,你靠想是永遠想不出來的,隻會在輪回裏陷得更深。應該鬆緊平衡、自然地安住在覺性通徹的當下,萬物都會呈現在你的心中,更不會影響你的覺性。我們都有認識智慧的能力,隻是對於貪嗔癡的感受過於貪執,不願意去對治,我們認為這種感覺很快樂。我們沉浸在這種享樂中,如同用舌頭去舔刀刃上的蜜,結果還是不離痛苦。
  14. 我們需要先通過學習前行和關於菩提心的引導認識煩惱與惡業的過患,真實地生起出離心。然後,次第地修持加行與正行,令正念不離自心,最後完全地轉為智慧。這個次第,唯一依靠信心的支持,也是信心達到圓滿的過程。完整的頌詞二十三哎瑪火!具緣再來聽我舍世歌!毗盧於外不得於內有,心性遠離戲論法界性,無明自地清淨之本性,即為真實毗盧遮那佛;薩埵於外不得於內有,覺力基顯不滅如明鏡,嗔恚自地清淨之本性,即為真實金剛薩埵佛;寶生於外不得於內有,無有取舍破立平等性,我慢自地清淨之本性,即為真實世尊寶生佛;彌陀於外不得於內有,融入樂空界中妙觀察,貪執自地清淨之本性,即為真實無量光如來;不空成就外無於內有,覺性通徹自解成所作,嫉妒自地清淨之本性,即為真實不空成就佛。光明大圓滿直斷見歌——速證地道具妙力大鵬展翅頌詞二十四哎瑪火!具緣唯一心子複來聽,滿心歡喜聽我金剛歌,如是證悟顯有一切相,即為竅訣經續真壇城。真是稀有難得啊!請具緣的心子們滿心歡喜地再來聽我的金剛道歌。如果證悟了這些道理,就能見到情器世界的一切顯現都是佛經中所講的真意。從無始以來至今,能聽到大圓滿法的機會的確稀有,很多人也許第一次聽到,所以要心生歡喜。隻有歡喜、恭敬,以清淨的信心聽法,它的意義才會入心。當證悟了以上的見解以後,外內的一切顯現都是清淨、光明的壇城,都是圓滿的,就像佛經裏講的境界一樣。到那時,有人攻擊你,也是竅訣;有人讚歎你,也是竅訣。任何賢劣的顯現對於你來說,都是清淨的壇城。往昔,佛陀在修行的時候,有個人經常來罵佛有一次,他從樹上掉下來了,佛陀趕忙來救他,尋找大夫醫治他。醫生知道這個人經常罵佛,不想幫他治病,醫生非常尊敬佛陀,特別讚歎佛的功德。而佛說:“你讚歎,我也不歡喜;你誹謗,我也不生煩惱。趕快給他看病吧。”這叫做大平等的境界。萬法唯心造,你所看到和聽到的都是你的世界,你的內心不清淨,不代表這個世界也不清淨。當我們遇到修行的逆緣時,如果換個角度看,它也是能令人進步的順緣,是修行的機會。遇到這種見聞解脫的殊勝竅訣,通過證悟者的引導,精進地實修實證,一定能獲得即生成就,最差也能在未來的彌勒佛住世時第一個成就,應該歡喜、清淨地聞法。看到極樂世界與到達那裏還有一段距離,還要努力前進,把基礎的寂止修好,然後修持竅訣。
  15. 白紅種種顯現之紙上,自然智慧覺性之妙筆,書寫無基本解無執字,顯空無二性中閱經函,三千大千任運壇城中,降下自然雨水淨大地,自性墨線繪畫諸街巷,足跡即是彩粉所成線。白色、紅色等各種顯現如同紙,自然智慧的覺性妙力如同筆,它寫出本來無執的解脫字,這是一本顯空無別的“經函”。在整個大千世界的自性壇城中,自然而降的雨水淨化了大地,所有的街巷由自性的“黑線”繪成,大地的足跡由自性的“彩色線條”繪成。顯空不二的境界就是佛經的真實含義,佛宣說的八萬四千法門為了讓我們明白的是這個境界,不僅僅是文字。三世諸佛的慈悲與智慧也是這個境界,一切功德都圓滿具足。這個境界是我們當下的心性,它透徹、光明、深奧、沒有邊界,萬物都能在其中無礙地顯現。獲得這樣的境界後,任何顯現都會自然解脫、刹那解脫、當下解脫,山河大地都是清淨的佛像、文字等。在唐卡上表現出來的壇城,包含了三千大千世界,隻有心徹底清淨了,才會獲得光明的境界,那時才是見到究竟的壇城。現在,我們的心像一張紙,煩惱就像筆,它能在紙上畫出各種各樣的形狀,我們把自己鎖在這些花紋的誘惑裏感受痛苦。在沒有意義的妄想中度過,肯定很無聊。如果把我們為了創造幸福生活而下的功夫和勇氣用於修行,今生成就是絕對可能的。這不是環境的問題,過去有很多成就者都是在監獄裏證悟的,因為他們修行有很究竟的方法。隻要認識煩惱,它就能轉化為覺性的妙力,書寫無執的“文字”,顯現清淨境相。頌詞二十四(二)自身顯空無別本尊身,所言空性之聲金剛語,念想無執自解本尊意,肢體一切行為即手印,一切飲食法性大供養,一切所顯色相本尊身,一切聲響本尊妙語性,無護無毀自然三昧耶。到那時,自己的身體就是顯空無別的本尊身,所言都是空性的金剛語,所想都是本來自解脫的本尊密意,動作都是本尊的手印,飲食都是法性的供養。一切色相顯現即是本尊身,一切聲音即是妙音,這是既不用守護也不會毀犯的究竟誓言。在剛開始修行的階段,離不開能與所的分別,否則誰在認識本性?最後,連修法的這個念頭也是要舍棄的。這並不矛盾,以分別意識創造解脫的修行是過程,是成就的因,而無執無分別的境界是結果,兩者不能混為一談。當獲得那個境界的時候,出離心、菩提心等一些功德都圓滿具足。自己的身語意也會變成清淨的本尊壇城,身語意的所作都是功德的顯現,這就是與本尊相應的境界。與本尊無二無別的時候,就是相應,也是真正的持戒。如是瑜伽行者於何行,竅訣已融光明法性中,生起次第誓言悉圓滿,無需緣依勤作因果法,迅速獲得無勤之成就,甚為稀有有緣者當知,此即大圓不共之特法。這種修行人的任何行為,都在光明法性中圓滿了竅訣和生起次第的誓言,不需要再依靠因果緣起法創造解脫,而能自然、迅速地獲得成就。這是大圓滿法不同於其他法的特殊之處,非常稀奇,有緣者你們要知道!
  16. 在光明境界中能明了一切的這個心,包含了所有竅訣,圓滿了所有誓言。這種境界超越因果的影響,是自然獲得的成就。它不是修出來的一個境界,是通過修行淨化習氣之因而自然呈現出來的本具功德。通過導師直指的教授認識本性,然後不斷護持這個境界,最後自然會成就。這麽究竟、快速的方法,隻有大圓滿法裏才有隻要有足夠的信心和慈悲心,竅訣就能融入自心。但願有緣的弟子珍惜這稀有的法,集中精力去實修。頌詞二十四(三)若能如是確定而實修,如同空中烏雲盡消散,輪涅識聚淨於原始基,如同日輪無垢極明亮,現證本覺光明之法身。如果對這樣的見解確定生信,並且投入實修,就會證得如同雲散天晴一般的境界。輪回與涅槃、粗細等一切意識都於原始本基中獲得清淨,像空中現出清淨明亮的太陽一般,現證本覺的光明法身。認識本性以後,要不斷護持那個境界,但是一直安住不動很不容易。這時,可以修出離心,然後在生起出離心的基礎上安住;也可以修菩提心,然後在菩提心的本性上安住。總之,要以種種方便調伏煩惱,交替而修來護持境界。在本性的境界中,妄念不會束縛,就像烏雲全部消散的時候,晴朗的天空會自然出現。認識本性,依靠本性的妙力,也就是“覺悟的智慧”來認識。當你觀察妄念的時候,找不到它的來處,也找不到它的去處,你也許覺察不到是什麽出現在你的境界中,但後來就能認識到念頭的顯現,因為你的心開始趨入平靜。這個妄念本身並不是本性,知道這個妄念出現的覺知才是“覺悟的智慧”。當這種平靜中增長出透徹的光明時,就是本性的境界。你會覺知到妄念的出現,也會了解它的解脫。這時是誰覺知到的呢?這個覺知就是覺悟的智慧。覺悟的智慧所能了解到的,意識分別心無法了解。輪回與涅槃都是指這個心,像我們的手心和手背,於分別心之上才分別成立的,但是它們的實質是不二的。分別心創造了輪回和涅槃兩個概念,當分別心消失時,輪回與涅槃不會有獨立的存在。原始的光明境界在哪裏?就是我們當下光明的心。缺乏覺悟的智慧認識光明的心,就會隨著二取分別心漂泊輪回,但是分別的心一直都在光明的境界裏。比如,我們都包含在虛空裏,但是我們認為自己是獨立的,和別人不同,這種感覺其實隻是無明的妄想。本性與本性的顯現本來沒有分別,就像燈與燈光的關係。在原始本性中,顯現、認識與解脫都是同時的那麽,如何分辨自己的狀態是“阿賴耶”還是“法身”呢?“阿賴耶”的境界中沒有“認識”的覺知,而“法身”始終不離覺知的智慧,一切顯現本來都是解脫。文字所能表達的內容非常有限,特別是追求解脫的修行者,依止一位有經驗的上師非常重要。意識的層麵無窮,境界也各有不同,所以依止上師的竅訣很重要,要在有經驗的上師麵前把這些境界分辨清楚,因為隻憑文字不足以讓我們歸入究竟的道。殺死能令複活知密趣,示現種種神通度眾生,地道功德無餘而圓滿,利根行者即生得解脫,中根臨終下根中陰解,本淨基中解脫於內界,不離三身智慧恒常住,應機調化示現應化身,恒時不斷常行利生事,請將此等詞意銘於心,心中定升安樂之暖日。現前光明法身之後,修行者有能令殺死的眾生複活的能力,能示現種種神通救度眾生,一切地道功德全部圓滿。上等根基者即生成就,中等根基者臨終成就,下等根基者於中陰成就,於本淨基位中
  17. 獲得解脫。恒時不離三身的智慧,示現種種形象度化不同根基的眾生,行持利益眾生的事業沒有間斷。請將這些竅訣的含義銘記在心裏,一定會生起內在的安樂。獲得這樣境界的修行者,有能力以各種神通幻變度化眾生,以前藏地就有這樣的瑜伽士,像蓮花生大師、帝洛巴尊者等。他們的神通不是為了名聲或利益,而是在特殊的條件下度化眾生的因緣的示現。有些人修法稍有一些進步和體會,就迫不及待地告訴別人,到處宣傳,這樣做會使所有功德都消失。修行人的功德應當隱藏,修行的體會隻能對給自己傳法的上師說,對其他任何人都要保密。很多人福報淺薄,有一點功德也要講出來,這就是功德建立不起來、違緣多的原因。過去,藏地有些修行人一輩子住在山洞裏修法,直到最後虹光成就,人們才知道他是大圓滿的弟子。發心做一件善法也是同樣,以清淨的發心、如理如法地做,然後回向。比如布施一碗飯給乞丐,以當下的清淨心布施,其他不用想,功德就圓滿了。獲得這樣殊勝的妙法,上等信心的人今生可以成佛,一般者臨終時成佛,最差也能在中陰階段成佛。因為當靈魂離開身體以後,心不會受到肉體的限製,隻要想到哪裏就能馬上到哪裏。我們在夢中就能相似地感受到,要到一個地方非常容易,想到就能到達。所以,當臨終和中陰階段顯現的時候,是最好的成佛機會,隻要心轉向正念,就能認識本性而成佛。如果今生如理如法地實修,充滿信心,不斷串習本性的境界,獲得成就是一定的。修行時,要不間斷地依止上師,不斷修煉,不斷地在上師麵前辨別境界。當修到一定階段時,會出現樂、明、無念等覺受,這究竟與本性有什麽差別呢?這些都需要細致地辨別。否則,錯以覺受當做見解修持,就無法超越輪回的範圍。妄念刹那自然解脫,是本性不同於其他境界的功德,佛的三身智慧始終常住於我們的心裏。獲得這種境界以後,可以根據眾生的根基和因緣呈現不同的形象,不一定都是法座寶傘下的上師,在地獄和旁生道也有利益眾生的佛菩薩,哪裏有痛苦,佛就在哪裏。若能記住這些竅訣,你的心裏一定會生起像太陽一樣的溫暖、燦爛、歡喜。頌詞二十四(四)吟唱如此密意見歌者,舍世夏嘎措珠讓卓者,願以此善利益諸有緣,一切無明煩惱分別垢,本淨原始界中速清淨,即生獲得圓滿如來果。唱出這首見歌的是舍世者夏嘎措珠讓卓我,願以此善根利益所有的具緣者,願你們的無明煩惱在本淨法界中迅速獲得解脫,即生獲得圓滿的佛果!輪回的時間無限,如果在這個期間能遇到具德的上師引導,自己也重視這些竅訣而精進修行,成佛就很快了。上師以廣大的發心為我們講了最究竟、甚深的竅訣,接下來就要靠我們去修行。此為《光明大圓滿直斷見歌——速證地道具妙力大鵬展翅》,是夏嘎措珠讓卓以蓮師所著的《赤裸見覺性之指授》、無垢光尊者所著的《七寶藏》、《三大車疏》、《大圓滿三部》、《深意海雲》及《大圓滿空行心滴——手中持佛》等多部大圓滿伏藏法為基礎,以上師的竅訣和自身經驗為旁飾,為了利益眾多有緣弟子,六聚自解脫而著述。願此見歌能成為令教法與眾生獲益無量之因!此金剛歌是為利益追求解脫的一切有緣者而唱的。吟唱時也是瑜伽士護持正見時。唱法則如持明西日桑哈所說:“安住諸佛等遍意,住於有情覺性體,如空生力具大力。”安住如虛空浩瀚廣大坦然之境,於心性廣袤界中吟唱此金剛道歌而增上見修。這部法是以蓮花生大師的伏藏法為基礎,結合了夏嘎巴大師自身的修行體會來講的,為了利益我們這些有緣的眾生而講的,是給追求解脫、重視解脫的人講的。傳法的上師和聞法的弟子都要安住在
  18. 本性中,這種傳法的因緣很特殊。因為在這種境界中,法本身的因緣與曆代傳承祖師的願力會在具緣的弟子心中實現。這部法我們總共講了四年,因為它不是一部可以廣講的論典,這是一部直斷竅訣法,要用這些竅訣來印證自己的見解,所以聞法的同時需要配合實修。《大圓滿直斷見歌》的講解,如理如法地圓滿了。將過去、現在、未來佛度化眾生和傳講佛法的功德,未來有一天眾生都成佛的功德,以及我們傳法與聞法等一切功德聚在一起,回向給三千大千世界的苦難眾生,願他們早日離苦得樂,即生成就。完整的頌詞二十四哎瑪火!具緣唯一心子複來聽,滿心歡喜聽我金剛歌,如是證悟顯有一切相,即為竅訣經續真壇城。白紅種種顯現之紙上,自然智慧覺性之妙筆,書寫無基本解無執字,顯空無二性中閱經函,三千大千任運壇城中,降下自然雨水淨大地,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