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間一塵的博客

歡迎光臨本人YouTube頻道(頻道名:林泉晗禪):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PVjv8tLsukFI_ciYYAxN5A


個人資料
正文

清靜經注(張至順道長講解用本)

(2022-10-27 09:10:20) 下一個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註

黃中宮交流平台 2022-03-16 12:01
圖片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註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註:水精子注解,混沌子付圖。校對版本:癸醜菊月,蓬瀛仙館重刊版《太上清靜經》。其錯漏部分參考『民國六年歲次丁巳三月愛蓮塘重刊版』《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及巴蜀書社出版《藏外道書》·《太上老君清靜經圖注》

 
 
太上老君寶誥

至心皈命禮

隨方設教,歷劫度人。為皇者師,帝者師,王者師,假名易號。立天之道,地之道,人之道,隱聖顯凡。總千二百之官君。包萬億重之梵炁。化行今古,著道德凡五千言。主握陰陽,命雷霆用九五數。大悲大願,大聖大慈。太上老君,道德天尊。

 
圖片
老子傳節錄

圖片

老子者,楚之苦縣厲鄉曲仁裏人也,生於周定王三年,生而皓首,故稱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陽,諡曰聃,周守藏室之史也,亦雲柱下史,孔子適周,將問禮於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與骨皆已朽矣,獨其言在耳,君子得其時則駕,不得其時則蓬蔂而行,吾聞之,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老,去子之驕氣與多欲,態色與淫誌,是皆無益於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者,若是而巳,孔子去,謂弟子曰,鳥·吾知其能飛,魚·吾知其能遊,獸·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爲網,遊者可以爲綸,飛者可以爲矰,至於龍,吾不能知其乘風雲而上天,吾今見老子,其猶龍耶,老子修道德,其學以自隱無名爲務,居周久之,見周之衰,廼遂去,至關,關令尹喜曰,子將隱矣,強爲我著書,於是老子遂著書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餘言而去,莫知所終。

 
圖片
太上老君清靜經敘

 

昔鴻濛分判。陰陽始列。輕清上浮者爲天。重濁下凝者爲地。清濁相混者爲人。蓋人稟乾坤而交以成性。受陰陽而感以成形。得五行之化育。而五臟五德五靈。由斯而全焉。列三才之品。爲萬物之靈。世間難得者人也。人生難得者道也。夫人與天地同才。而不能與天地同長久者何也。皆因不知消長之理也。人與仙佛同體。而不能與仙佛同超證者何也。皆因不知先天之道也。既不知消長之理。先天之道。則天堂路閉。地獄門開矣。

太上老祖。道成天上。位證清靜。意欲人人修道。同享清靜。故著清靜之經。演長生之訣。流傳天下。化醒原來。其經至簡至易。極妙極元。真度人之寶筏。劈旁之斧鉞也。

若有善緣得遇。便是三生有幸。須當盥手恭讀。過細體閲。不看之時。高供神堂。則有丁甲守護。更能鎮宅驅邪。早晚諷誦。並可消災解厄。積德感天。自有明師相遇。低心求指經中之元。下氣懇傅先天之道。照經修煉。功果圓滿。丹書下詔。脫殼飛昇。在儒成聖。在釋成佛。在道成仙。逍遙清靜。浩刦長存。庶不枉己投東壹轉。亦不負太上度人之婆心也已。是爲敘。

  光緒十六年夏月吉旦  敘

 
圖片
無極品第一

圖片

老君曰
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
運行日月。大道無名。長養萬物。

老君曰:老者、乾陽也,君者、性王也,曰者、說談也。夫老君之出。莫知其源。自混沌以來。無世不出。上三皇號萬法天師。中三皇號盤古神王。後三皇號鬱華子。神農時號大成子。軒轅時號廣成子。千變萬化,難以盡推。或化儒聖,或化釋佛,或化道仙,隱顯而莫測。或著感應,或著道德,或著清靜,功德以無邊。大道無形者,大爲無外,道爲至善,無是無極,形爲蹤跡也。

夫大道者。本鴻濛未判之元炁。有何形質之見耶。

生育天地者。生、爲生化,育、爲含養。天、爲陽氣,地、爲陰氣。而天地均由大道之生也。每逢戌亥二會。爲混沌。混沌者。無極也。以待子會之半。靜極一動而生陽。陽氣上浮以爲天。在人爲玄關。以待醜會之半。動極一靜而生陰。陰氣下凝以爲地。在人爲丹田。故曰天開於子。地闢於醜也。

大道無情者。夫道本屬先天。無聲無臭。情者、本屬後天。有作有爲。無情、是無爲之道也。

運行日月者,運、是旋轉。行、爲週流。日、爲金烏。月、是玉兔。日屬離卦。則有寒暑之來往。月屬坎卦。則有消長之盈虧。在人爲聖日聖月。照耀金庭。

大道無名者。名、是名目。先天大道。無形無象。無始無終。無首無尾。有何名字。

長養萬物者。長、爲長生,養、爲養育。萬物、是胎卵濕化。昆蟲草木之類。皆得先天之氣而生之者也。

世人若肯回頭向道。訪求至人。指示身中之天地。身中之日月。修無形無情無名之道。煉神寶氣寶精寶之丹。返上清太清玉清之宮。證天仙金仙神仙之果。逍遙物外。浩劫長存。這等好處。何樂而不爲也。

木公祖師詩曰
道德天尊演妙玄。尊經一部即真傳。
求師指破生死竅。得訣勤修龍虎丹。
箇箇同登清靜道。人人共上彩雲蓮。
無極宮內受封後。快樂逍遙自在仙。
 
圖片
皇極品第二

圖片

吾不知其名。強名曰道。

夫道者。

有清有濁。有動有靜。

天清地濁。天動地靜。

吾不知其名者。吾乃我也。是太上自嘆。大道本無形象所定。更無名色所擬。由強勉取名曰道。夫道雖曰強勉。以字義而推之。實不強也。何矣。倉頡夫子造道字。深隱玄蘊。

夫道先寫兩點。左點爲太陽。右點爲太陰。似太極陰陽相抱。在天爲日月。在地爲烏兔。在人爲兩目。在修煉爲回光返照也。次寫一字,乃是無極一圈。此圈在先天屬乾。

易曰乾圓也。鴻濛一破。其天開也。圈折爲一。

易曰乾一也。經曰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甯。人得一以聖。

儒曰惟精惟一。釋曰萬法歸一。道曰抱元守一。

次寫自字於下者。言這一字圈圈。日月團團乃在自己身上。儒曰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

上下相合。成一首字。首者頭也。修道是頭一宗好事。次寫走之者。行持也。乃週身法輪自轉。此名道字之義也。

夫道者乃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有清天氣也。有濁地氣也。有動陽氣也。有靜陰氣也。天清純陽也。地濁純陰也。天動乾圓也。地靜坤方也。清濁動靜。在天顯象於日月。在地顯象於春秋。在人顯象於聖凡。日爲陽常圓常滿。月爲陰有晦有虧。春爲陽而萬物發生。秋爲陰而萬物頹敗。聖爲陽脫殼以昇仙。凡爲陰壽終以爲鬼。

此謂清濁動靜之理。大概而言之也。不知世間乾坤男女。可知身中清濁動靜否。若是不知。急早積德。感動天心。明師早遇。指示身中之大道。聖日聖月之照臨。將濁陰之氣而下降。提清陽之氣以上昇。寂然不動謂之靜。感而遂通謂之動。常以有欲。以觀其竅。動也。常以無欲以觀其竅中之妙者。靜也。採圖片(音同“藥”)者動也。得圖片(音同“藥”)者靜也。九節玄工。節節有動靜清濁。須待口傳心授。方可了然於心。成仙有何難哉。

呂詩詩雲

清靜妙經亙古無。水精注後理方舒。

品分廿四超三界。大地遵崇獲寶珠。

關帝詩雲

一卷無爲清靜經。旁門外道不相親。

改邪歸正循天理。長生不死也由人。

 
圖片
太極品第三

圖片

 

男清女濁,男動女靜。

降本流末,而生萬物。

男清女濁者。男稟乾道以成體,故曰清也。女稟坤道以成形,故曰濁也。男屬太陽,而陽中有陰,離中虛也。女屬太陰,而陰中有陽,坎中滿也。故曰男子十六清陽足,女子十四濁陰降。

清陽者壬水也;濁陰者癸水也。壬爲白虎,癸爲青龍,故仙家有降龍伏虎之手段,返本還原之天機,是以長生而不死也。

男動女靜者。男稟天之氣以生。女稟地之氣而成。故曰天動地靜也。此男女之論。非實屬男女也。陰陽而已矣。降本流末。而生萬物者。降爲生。流爲成。本爲始。末爲終。是故萬物乃人之末。人爲萬物之本。人又爲天地之末。天地爲人之本。夫人不可以無本。亦不可以無末。本者體也。末者用也。則兩不相離。

天地以太空爲本。而生人畜萬物。人畜以至善爲本。而生週身百體。天不失其本。則天且長且久。人不失其本。則人爲佛爲仙。亦可以與天地同壽矣。夫人。自古皆有死。何由不至於死也。豈不聞《呂氏春秋》曰。人能一竅通則不死。其壽在神。

聖經雲: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道經雲:生我之門死我戶,幾箇惺惺幾箇悟?夜來鐵漢自思量,長生不死由人做。噫嘻。這玄關一竅。異名多端。

儒曰:靈臺至善。太極。無思無慮之天。己所獨知之地。

釋曰:靈山、虛空、皇極。南無涅槃之天、阿彌陀佛之地。

道曰:靈關、金庭、無極。三清紫府之天、萬殊一本之地。三教名雖異。而其所一也。

在儒得此竅而成聖。在道得此竅而成仙。在釋得此竅而成佛也。

隻是此竅上蒼所秘。而三教聖人。不敢明洩於書。防匪人得之。恐遭天譴。必要訪求至人。低心受教。指示此竅。次第工夫。是道則進。非道則退。

若是以泥丸顖門。印堂頑心。肚臍心下。臍上下丹田。兩腎中間一穴。尾閭、夾脊、玉枕爲玄關者。皆非大道之所也。

上道古佛詩

女女男男濁濁清,還從本末覓真情。

有爲曰動無爲靜,得本延年失本傾。

急早回頭修至善,趁時氣在學長生。

任君積下千金產,一旦無常空手行。

 
圖片
三才品第四

圖片

清者濁之源,動者靜之基。

清者,輕清也。濁者,重濁也。源者,源頭也。靜者,無爲也。動者,有爲也。基者,根本也。何爲清者濁之源?夫天本是清氣上浮,這清氣還從地中發生。地本陰濁之體,由陰極而生陽,濁定而生清也。

男本清靜之體,女爲汙濁之身。雖清靜之體,其源出於汙濁之身也。丹道以神爲清陽之體,而神之源頭,由交感之濁精化成陽精,由陽精而生氣,由氣而生神也。故曰:煉精化氣、煉氣化神。豈不是清者濁之源也?

動者靜之基,何謂也?地本靜也,其源還從天氣所結。女本靜也,其源還從父親所降。丹道以無爲爲靜,有爲爲動,其源還從有爲立基。故曰:動者靜之基也。

奉勸世人,急早回頭向道,將自身中濁氣撥盡,清氣上浮,凝結成丹,長生不死,積功累德,丹書來詔,脫殼飛昇,逍遙物外,將生身父母同超天堂,共享極樂,不亦欣乎?可嘆,世有一等愚迷、貪癡之人,不知性理,他說仙佛皆有分定,不是凡夫做得到的。

正所謂道不遠人,人之爲道而遠人。自暴自棄,甘墮苦海,全不思想人秉陰陽五行而生,爲萬物之首,可以行天地之全功,更可以載天地之大道。夫天地之道,顯象於日月。而日月之道,顯象於陰陽。而陰陽之道,亦二顯象於消長也。消陽長陰,凡夫之道,待至陽盡陰純而成鬼。消陰長陽,異人之道。待至陰盡陽純而成仙。況人半陰半陽,半仙半鬼也,若將半邊陰氣煉退,則成純陽。純陽者仙也,何難之有?

孟子曰:堯舜與人同耳。顏子曰:舜何人也?子何人也?有爲者亦若是。此皆言人人可以爲聖賢,人人可以爲仙佛,隻在有誌無誌之分耳。有誌者,不論在家、出家,都能修身。在家者,妻爲朋,子爲伴。人身雖在紅塵,而心出乎紅塵,何等便宜之事也。

呂祖詩曰

看破浮生早悟空,太陽隱在月明中。

時人悟得陰陽理,方奪天機造化功。

韓祖詩曰

虛心實腹求鉛光,月裏分明見太陽。

湛破濁清昇降路,自然丹熟遍身香。

 
圖片
道心品第五

圖片

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

人者,善男信女也;能者,至強無息也;常者,二六時中也;清者,萬緣頓息也;靜者,一念不生也。修道之人,以清靜爲妙。非禮勿視,則眼清靜矣;非禮勿聽,則耳清靜矣;非禮勿言,則口清靜矣;非禮勿動,則心清靜矣。

天地悉皆歸者,得明師指點身中之天地。天氣歸地,汞投鉛也;地氣歸天,鉛投汞也。神居北海,以清靜之功,則身中天氣悉歸之,而身外之天氣以隨之;神居南山,以清靜之功,則身中地氣悉歸之,而身外之地氣以隨之。

所言身中之天者,道心而已矣;身中之地者,北海而已矣。道心先天屬乾,乾爲天,故以道心爲天也;北海先天屬坤,坤爲地,故以北海爲地也。身中之天地而感身外之天地,身外之天地,以應身內之天地。

而身內之天地有主宰,則身外天地之氣悉歸於內也。若無主宰,則身內之天地之氣悉歸於外也,不能成道,反與大道有損。

書經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正是教人去人心,守道心,無奈世人不得明師指點,總在書上找尋大道,豈不思這大道,至尊至貴。子貢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聞也。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又曰:君子憂道不憂貧。

子曰:朝聞道,夕死可也。似此數語推之何等貴重,豈將大道露洩於紙墨乎?又豈將大道,不分貴賤君子小人,俱可得乎?定無此理也。

三教聖人之經典,所言治國齊家,人事之常道者,品節詳明。所言修身次第工夫,概是隱而不露。所露者,不過是以肉團頑心爲虛靈不昧,或以心下三寸六分爲黃庭,以兩腎中間一穴爲父母,未生以前,冥心空坐爲道心,又爲返本還原,一概虛假,世人信以爲實,深可嘆也。

正陽帝君詩曰

可嘆蒼生錯認心,常將血肉當黃庭。

三途墮落無春夏,九界昇遷少信音。

便向仙街了罪籍,遂從道路脫寒陰。

吉凶兩岸無差錯,善士高昇惡士沉。

重陽帝君詩曰

道心惟微人心危,幾箇清清幾箇知。

至善中間爲洞府,玄關裏麵是瑤池。

猿猴緊鎖休遷走,意馬牢拴莫呌馳。

允執厥中涵養足,金光一道透須彌。

 
圖片
人心品第六

圖片

夫人神好清,而心擾之。

夫人神好清者。一陰一陽乃爲人,人得一爲大,大得一爲天,超出天外,方爲夫字。

人者,得天氣下降,地氣上昇,陰陽相結,以爲人也。

神者,稟父母之性爲元神,受天地之性爲識神。而元神無識無知,能主造化;識神最顯最靈,能應變無停。此神是人之主人翁也,其神之原出於無極,道家呼爲鐵漢,釋氏喚作金剛,儒家呌做魂靈。不生不滅,不增不減,在身爲魂,出身爲鬼,修善爲仙爲佛,作惡變禽變獸。夫元神隨身之有無,從受胎以得,其生凝於無極之中央,主宰生身之造化,十月胎足,瓜熟蒂落,地覆天翻,一箇觔鬥下地,“圖片”(音huò)地一聲,而元神從無極逩下肉團頑心,這識神趁此吸氣,隨吸而進,以爲投胎,與元神合而爲一,同居於心。從此以心爲主,而元神失位,識神當權,七情六慾,晝夜耗散。而元神耗散以盡,地水火風,四大分馳其神,嗚呼哀哉。而識神爲自己之真,性以捨身而出,縱壽高百歲,不免大夢一場,必有鬼卒押至地獄,將平生之善惡,照簿賞罰。善者,或轉生來世,以受福報,或爲鬼神,享受香煙。惡者,或轉世以受惡報,或失人身以變四生,而萬刦難復也。

好者愛也,清者靜也。此言元神本好清靜,無奈人心之識神,而好動作,時常以擾之,不能清靜。因不能清靜,朝傷暮損,漸磨漸虧,元神一衰,而百病相攻,無常至矣。

奉勸世人,要曉人身難得,中華難生,佛法難遇,大道難逢。今得人身,幸生中華,切莫糊糊混混,誤過一世,要把性命二字爲重,識神、元神當分,真身、假身當曉,人心、道心當明。切不可以人心當道心,以識神當元神,以假身當真身。

佛經雲心字詩:三點如星象,橫鈎似月斜。披毛從此起,作佛也由他。

呂祖曰:人生難得道難明,趁此人身訪道根,此身不向今生度,再等何時度此身。

黃老詩曰

一貫道心孔氏書,於今清靜啟靈圖。

真經真法皆言道,天理天年也在儒。

漢武枉尋千歲藥,秦王空想萬年謨。

此經在手春秋永,別有乾坤鎮玉壺。

 
圖片
六賊品第七

圖片

人心好靜,而慾牽之。

人心者,常人之心也。好靜者,不愛妄動也。慾者,七情六慾也。牽之者,牽引外馳也。

夫人心本不好靜,因有元神在內,有時元神主事,故心有時好靜也。人心本不好動,因有識神在內,有時識神主事,故心亦有時好動也。人身因有六根,則有六識;因有六識,則有六塵;因有六塵,則有六賊;因有六賊,則耗六神;因耗六神,則墜六道也。六賊者,眼、耳、鼻、舌、身、心是也。

眼貪色而不絕,久以後,這點靈性墮在卵生地獄,變爲飛禽鵲鳥羽毛之類。身披五色翎毛,何等好看!

耳聽邪話而不絕,久以後,這點靈性墮在胎生地獄,變爲騾駝象馬走獸之類。項帶鈴鐺,何等好聽!

鼻貪肉香而不絕,久以後,這點靈性墮在濕生地獄,變爲魚鱉蝦蟹水族之類,常在臭泥,何等好聞!

舌貪五葷三厭而不絕,久以後,這點靈性墮在化生地獄,變爲蚊蠓蛆蟲蟣虱之類,還是以口傷人傷物,何等有味!

心貪財而無厭,久以後,這點靈性墮在駝腳之類,一生與人馱物,而貨財金銀常不離身,何等富足!

身貪淫而無厭,久以後,這點靈性墮在煙花雞鴨之類,一日交感無度,何等悅意!此言六慾牽心之報也。

還有七情之傷,而不可不知也。七情者,喜、怒、哀、懼、愛、惡、慾是也。喜多傷心,怒多傷肝,哀多傷肺,慾多傷脾,愛多傷神,懼多傷膽,惡多傷情,此爲七情牽心之傷也。

又有外十損,而亦不可不知也。久行損筋,久立損骨,久坐損血,久睡損脈,久聽損精,久看損神,久言損氣,食飽損心,久思損脾,久淫損命,此爲十損也。

大凡世人,無一不受此六賊、七情、十損之害也。奉勸天下善男信女,將六賊七情十損,一筆勾銷,返心向道,切莫上此賊船,恐墮沉淪,悔之晚矣。

無心道人詩曰

眼不觀色鼻不香,正心誠意守性王。

三境虛空無一物,不生不滅壽延長。

尹真人詩曰

靈光終日照河沙,凡聖原來共一家。

一念不生全體現,六根纔動被雲遮。

 
 
三屍品第八

圖片

常能遣其慾而心自靜,澄其心而神自清。

自然六慾不生,三毒消滅。

常者,平常也,能者,誌能也,遣者,逐遣也,慾者,私慾也。言二六時中,將靈臺之上打掃潔凈,勿使萬物所搖,外相不入,內相不出,而道心自然清靜矣。

澄其心者,將渾水以澄清也。而心有雜念,如水之有泥漿也。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

五祖曰【按《六祖壇經》典故,爲五祖出偈,神秀偈曰】:身是菩提樹,心乃明鏡臺。時時勤打掃,休得惹塵埃。

六祖曰: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怎得惹塵埃。正此之謂也【米晶子注:五祖曰識神,六祖曰元神】。

而神自清者,心無念頭擾撓,而元神自然清明。元神清明,而眼耳鼻舌心身,六慾則無妄動矣。

三毒者,三屍也。人身有三屍神,名三毒。上屍名彭踞,管人上焦善惡;中屍名彭躓,管人中焦善惡;下屍名彭蹻,管人下焦善惡。上屍住玉枕關,中屍住夾脊關,下屍住尾閭關,每逢庚申甲子,詣奏善惡。又有九蠱,作害不淺,阻塞三關九竅,使其真陽不能上昇。

而九蠱俱有名字,一曰伏蠱,住玉枕竅;二曰龍蠱,住天柱竅;三曰白蠱,住陶道竅;四曰肉蠱,住神道竅;五曰赤蠱,住夾脊竅;六曰隔蠱,住玄樞竅;七月肺蠱,住命門竅;八曰胃蠱,住龍虎竅;九曰蜣蠱,住尾閭竅。三屍住三關,九蠱住九竅,變化多端,隱顯莫測,化美色夢遺陽精,化幻景睡生煩惱,使其大道難成矣。

故丹經雲:三屍九蠱在人身,阻塞黃河毒氣深。行者打開三洞府,九蠱消滅壽長生。正此之謂也。不知修道之士,可知斬三屍,殺九蠱之法否?倘若不知,急訪明師,低心求指大道,請動孫悟空,在東海龍宮,求來金箍棒,打開三關;借來豬八戒之釘扒,扒開九竅,而三屍亡形,九蠱滅跡,關竅通徹,法輪常轉,性根常存,命基永固,七情頓息,六慾不生,三毒消滅矣。

無垢子詩曰

七情六慾似風塵,一夜滂沱洗垢新。

待等地雷初發動,屍嚎鬼哭好驚人。

達摩祖師詩曰

一陽氣發用功夫,九蠱三屍趁此除。

到陣擒拿須仔細,恐防墮落洞庭湖。

 
 
氣質品第九

圖片

所以不能者,爲心未澄、慾未遣也。

所以不能者,是不能掃三心,飛四相也。爲心未澄者,是人心未死也。慾未遣也者,是七情六慾常未去也。蓋人生天地之間,不能成仙成佛,成聖成賢者何也?皆因不能去喜、去怒、去哀、去樂者明矣。若果能去喜情化爲元性,去怒情化爲元情,去樂情化爲元神,去哀情化爲元精,去慾情化爲元氣。五慾化爲五元,有何仙不可成,而何佛不可證也?

儒曰:戒慎乎其所不覩,恐懼乎其所不聞。

釋曰: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身香味觸法。

道曰:恍恍惚惚,杳杳冥冥。如照三教聖經行持,又有何私不可去,而何慾不可遣也?

夫三教聖人,總是教人去其私慾者,何也?私慾乃屬陰也。三教聖人,總是教人存其天理者,何也?天理乃屬陽也,順其陰者爲鬼也,純其陽者爲仙也。

丹經雲:朝進陽火,暮退陰符。不知世之善男信女,可知進陽退陰之功否?倘若不知,速將世間假事一筆鈎消,積德感天,明師相遇,指示性與天道,進陽退陰之理,口傳心授,不勞而得焉。噫!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豈易聞乎哉?

吾將天道,略指大概而言之。每逢朔日,天上日月並行,至初三日巳時進一陽,名地雷復;至初五日亥時進二陽,名地澤臨;至初八日巳時進三陽,名地天泰;爲鉛八兩。至初十日亥時進四陽,名雷天大壯;至十三日巳時進五陽,名澤天夬;至十五日亥時進六陽,名乾爲天。易曰:君子終日乾乾。純陽之體也。

若不用火煆煉,過此又必生陰矣。至十八日巳時進一陰,名天風姤;至二十日亥時進二陰,名天山遯;至二十三日巳時進三陰,名天地否,爲汞半斤。至二十五日亥時進四陰,名風地觀;至二十八日巳時進五陰,名山地剝;至三十日亥時進六陰,名坤爲地。六爻純陰也,而天上則無月。無月則無命矣【米晶子注:天無月,人無命,可思議。月含萬水。】。

鐘離祖詩曰

煉性先須煉老彭,一輪娥月西南橫。

陰符進退丹益熟,陽火盈虧月漸明。

拆坎填離返本位,擒烏捉兔復初城。

從今不上閻王套,我做神仙赴玉京。

 
圖片

 

虛無品第十

圖片

能遣之者,內觀其心,心無其心。

外觀其形,形無其形,遠觀其物,

物無其物,三者既悟,惟見於空。

 

能遣之者,是將一切雜念,遣逐他方也。

內觀其心者,是冥目內視也。

心無其心者,念頭從心而發,連心都沒得了,看他念從何而生也。

外觀其形者,是冥目外視也。形無其形者,心生於形,連形都沒得了,看他心又從何而生也? 

遠觀其物者,是冥目遠視,天地、日月、星辰、山河、林屋都沒得了,看他身又生於何處也【米晶子註:身即形也,命也,月也,水也】。

三者既無,是言心、身、物都似乎沒得了。唯見於空者,是言天、地、人三才萬物,未有一物。混混沌沌,隻有虛空,常未了卻。故曰:唯見於空。以外而言,乃是虛空,以內而言,乃是真空【米晶子註:玄關一竅,乃真空之體也。真空者,自身乃是己性之體。】。真空者,自身之玄關也。經雲:三界內外,爲道獨尊。

老祖曰:吾所以有大患者,爲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又雲: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金剛經雲:不可以身相見如來。臨濟禪師雲:真佛無形,真性無體,真法無相。

古仙雲:莫執此身雲是道,此身之外有真身。自古成道仙佛,皆以忘形守道爲妙。可嘆世間有等愚人,不但不能忘其形,而且將此假身認爲真身,飽酒肉以肥此身,戀美衣以飾此身,愛美色以伴此身。

至於修煉,無非八段錦,六字氣小週天,一切都在色身上搬弄;或者服三黃藥草五金八石,以爲外丹;或者行三峰採戰之功,將年幼女子,以爲爐鼎,把女子之精氣奪來,名爲採陰補陽;或者吸精氣以爲補腦;或者服紅鉛名爲先天梅子;或者服白乳以爲菩提之酒;或者枯坐以爲參禪;或者守心以爲煉性。種種旁門三千六百,難以盡舉,都在色身上作事,地獄裏找路,不但不能成仙,一旦陽氣將盡,四大分馳,一點靈性,永墮沉淪,而肉身何在之有也。嗚呼!真可嘆哉!

紫清真人詩曰

此法真中妙更真,無頭無尾又無形。

杳冥恍惚能相見,便是超凡出世人。

翠虛子詩曰

無心無物亦無身,得會生前舊主人。

但是此中留一物,靈臺聚下纖砂塵。

 
圖片
虛空品第十一

圖片

觀空亦空,空無所空。所空既無,無無亦無,

無無既無,湛然常寂。寂無所寂,慾豈能生。

慾既不生,即是真靜。

觀空亦空,空無所空者。此是承上文而言,三心已掃,四相已飛,外不知其物,內不知其心,隻有真空存焉,到如是之際,連真空都沒有了。

無無亦無,無無既無,是言無真空,無太空,無慾界,無色界,無想界,無思界,粉碎虛空。

湛然常寂,寂無所寂者。言其大定,無人無我,混混沌沌,一派先天矣,慾豈能生?

慾既不生,即是真靜者。言慾念不生,則入真靜,三花自然聚頂,五炁自然朝元。神空於下焦,則精中現鉛花;神空於中焦,則氣中現銀花;神空於上焦,則神中現金花;故三花聚於頂矣。

空於喜則魂定,魂定而東方青帝之氣朝元;空於怒則魄定,魄定而西方白帝之氣【一】朝元;空於哀則神定,神定而南方赤帝之氣朝元;空於樂【二】則精定,精定而北方黑帝之氣朝元;空於慾則意定,意定而中央黃帝之氣朝元;故曰五氣朝元。

儒曰:人慾盡淨,天理流行。

釋曰:無無明,亦無無明盡。

道曰:虛其心,實其腹。

皆是言觀空之道,雖曰觀空之道,亦不是頑空枯坐,不過去其雜念而已。倘若未得明師指示,何處安爐,何處立鼎,何謂煉己,何謂築基,何謂採藥,何謂得藥,何謂老嫩,何謂河車,何謂火候,何謂乾坤交媾,何謂坎離抽添,何謂金木交並,何謂鉛汞相投,何謂陽火陰符,何謂清靜沐浴,何謂灌滿乾坤,何謂脫胎神化,次第工夫,任你觀空靜坐,縱有三花,聚於何鼎?

任有五炁,朝於何元?隻落得形如枯木,心若死灰,一朝壽滿,清靈善化之鬼,來去明白,名叫鬼仙。或頂眾神而受香煙,或轉來世以爲官宦,倘若迷性,依然墮落,前工枉費,深可痛哉!好道者,慎之謹之。

【一】按【民國六年歲次丁巳三月愛蓮堂重刊版】《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及巴蜀書社出版《藏外道書》.《太上老君常清靜經圖注》補上此段:(西方白帝之氣) 。

【二】按【民國六年歲次丁巳三月愛蓮堂重刊版】《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及巴蜀書社出版《藏外道書》.《太上老君常清靜經圖注》補上此段:(則神定。神定而南方赤帝之氣朝元;空於樂)。

觀空子詩曰

富貴榮華似水漚,塵勞識破上慈舟。

觀空得寶爐中煉,穩跨青鸞謁帝洲。 

懼留孫詩曰

空形空象空仙方,空寂空心空性王。

空裏不空空色相,真空觀妙大文章。

 
圖片
真常品第十二

圖片

 

真常應物,真常得性。常應常靜,常清靜矣。

真常應物者。無念紛擾謂之真,五德五元謂之常,感而遂通謂之應,圖片(音同“藥”)苗發生謂之物也。真常得性者。此感彼應謂之得,真靈不散謂之性也。

常應常靜者。此常乃平常之常,又非真常之比也。平常事來則應,事去則靜矣。常清靜矣,是言寂然不動也。修道之士每日上丹,掃心飛相,去妄存誠,陽極生陰,寂然不動,萬緣頓息,陰極生陽,感而遂通,萬脈朝宗【米晶子注:正法眼藏,萬法皈宗。此張多看爲妙。】,而先天五德發現,名曰真常。

真常者良知也。先天五元發現,名曰應物。應物者良能也。良知良能,乃名真性。人心死盡,道心全活,乃名真常得性。先天一氣名爲物,知覺收斂名爲應。人心常死,則道心常活。道心常活,則妄念不生;妄念不生,則常復先天;常復先天,則藥苗常生;藥苗常生,則真性常覺;真性常覺,則真常常應;真常常應,則河車常轉;河車常轉,則海水常潮;海水常潮,則火候常煉;火候常煉,則金丹常結;金丹常結,則沐浴常靜;沐浴常靜,則法身已成;法身已成,了然無事。故曰:常應常靜,常清靜矣。

可嘆世人,在儒者希聖學賢,一見五經四書,每言去慾爲先,就以一味去慾而了大事,再不窮究存心養性,心是何存?性是何養?在釋者叅禪學佛,一見法華金剛,每言去念爲先,就以一味去念而了大事,再不窮究明心見性,心是何明?性是何見?在道者修真學仙,一見清靜道德,每言觀空爲先,就以一味觀空而了大事,再不窮究修心煉性,心是何修?性是何煉?豈以一味頑空枯坐,道可成哉?

豈不知大道即天道,天道生長萬物,全賴日月星辰,風雲雷雨。易曰:鼓之以雷霆,潤之以風雨,日月推遷,一寒一暑是也。豈以一味空空無爲,而萬物自能成乎?

文昌帝君詩曰

乾坤日月皆無心,赤炁揚輝處處靈。

惟有玄根同太極,自然煥發合天經。

流行萬古兼千古,合撰清寧永太寧。

清淨洞陽敷妙德,真機運動不留停。

 
圖片
真道品第十三

圖片

如此清靜,漸入真道。

如此清靜,漸入真道者。此承上章而言,如此清靜無爲,可返先天。既返先天,漸次以入真道。真道者,非三千六百旁門,九十六種外道之比也。

此爲先天大道,生天生地,生人物之道也。道也者,大矣哉!果何物也?曰:無極而已矣。夫無極真道,自古口口相傳,不敢筆之於書,恐匪人得之,必遭天譴。雖然,書中藏道,必是喻言,隱母而言子,隱根而言枝,概是借物闡道,張冠李戴也。是餘亦不敢明洩,將此真道微露大概,以作訪道之憑證,不致悮墮旁門也。

真道者,乃生身之初是也。得父之精,母之血,二物交合,精爲鉛,血爲汞。鉛投汞名乾道而成男;汞投鉛爲坤道而成女。半月生陽,半月生陰,由此而五臟,由此而六腑,由此週天三百六十五骨節,由此八萬四千毫毛孔竅。

先天卦氣以足,瓜熟蒂落,一個筋鬥下地,圖片(?音huò)啼一聲,先天無極竅破,而元神元氣元精,從無極而出,分爲三家。乾失中陽以落坤,坤變坎;坤失中陰以投乾,乾變離。先天乾坤失位,而變成後天坎離,火水未濟也。從此後天用事凡夫之途。若有仙緣,訪求返本還原之真道。這真道先點無極一竅。

此竅儒曰:至善,釋曰:南無,道曰:玄關,異名頗多,前篇先以剖明。

要用六神會合之功,守定此竅,久守竅開,元神歸位。復用九節玄功,名爲金丹九轉,抽爻換象,拆坎填離,奪先天之正氣【一】,吸日月之精華,用文武之火候,修八寶之金丹,日就月將,聖胎漸成。和光混俗,積功累德,三千功滿,八百果圓,丹書下詔,脫殼飛昇,逍遙物外。天地有壞他無壞,浩刦長存,故曰金剛不壞之體也。不枉出世一場。雖然如此好處,必要真師口傳心授,務要立生死不退之心,方可穩當矣。

【一】按巴蜀書社出版《藏外道書》.《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圖注》爲(奪先天之正氣)。

真道圖按【民國六年歲次丁巳三月愛蓮堂重刊版】《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改正。

元始天尊詩曰

清靜妙經本自然,得明真道悟先天。

金丹一服身通聖,隨作逍遙閬苑仙。

靈寶天尊詩曰

清靜真言卻不多,內中玄妙少人摩。

此身有盞長生酒,請問凡夫喝過麽?

 
圖片
妙有品第十四

圖片

雖名得道,實無所得。

雖是雖然;名是名目;得爲得傳;道爲大道;實者真也;無者虛也。雖名得道者,乃承上文而言,漸入真道也。得受明師真傳正授,何者是玄關一竅?何者是六神會合?何者是築基煉己?何者是採圖片(發藥音)煉丹?何者是藥苗老嫩?何者是去濁留清?何者是汞去投鉛?何者是鉛來投汞【注】?何者是嬰兒姹女?何者是金公黃婆?何者是金木交並?何者是水火既濟?何者是法輪常轉?何者是陽火陰符?何者是文武烹煉?何者是清靜沐浴?何者是灌滿乾坤?何者是溫養脫胎?何者是七還九轉?何者是移爐換鼎?何者是龍吟虎嘯?何者是麵壁調神?一一領受,方名得道也。

雖名得道,實無所得者何也?夫道所言關竅圖片(發藥音)物,一切種種,無窮無盡,美名奇寶,一概都是人身自有,並非身外得來,故曰實無所得也。果真實爲得者,必是受道之後,苦修苦煉,立定長遠之計,鐵石之心,千難不改,萬難不退,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之誌,方可不致半途而廢,定要將身外假名利恩愛,酒色財氣,一刀斬斷,速修身中真名利恩愛,酒色財氣,方爲得道。

而身外人人皆曉,身內知者鮮矣,聽吾將身內說來。身拜金闕,享受天爵,乃爲真名;金丹成就,無價貴寶,乃爲真利;超度父母,時常親敬,乃爲真恩;坎離相交,金木相並,乃爲真愛;玉液瓊漿,菩提香膠,乃爲真酒;嬰兒姹女,常會黃房,乃爲真色;七寶瑤池,八寶金丹,乃爲真財。絪緼太和,浩然回風,乃爲真氣。

這便是身中之八寶也。捨得外而成得內,捨得假而成得真。外培功內修果,動度人而靜度己。以待日就月將,外功浩大,內果圓明,脫殼飛昇,萬刦長存,方爲得道,成道了道,大丈夫之能事畢矣。

【注】按巴蜀書社出版《藏外道書》.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圖注》,補上此段(何者是鉛來投汞)。

道心子詩曰

奉勸世人希聖賢,榮華富貴亦徒然。

身中自有長生酒,體內不無養命錢。

色即是空空即色,仙爲祖性性爲仙。

乾坤聽得吾師勸,急早回頭上法船。

 
圖片
至道品第十五

圖片

爲化衆生,名爲得道。能悟之者,可傳聖道。

爲化衆生者,爲者專意也;化者普度也;衆者一概也;生者男女也,勸化九六眾生而回西也。名爲得道者,名者聲揚也;爲者助成也;得者受持也;道者工夫也。勸化衆生修道,功德浩大,自外而得之,故曰得道也。

能悟之者,能是能爲,悟是窮究。得了大道,總要窮理盡性,以至於命,勤叅苦採,內外加功。可傳聖道者,可是可以;傳是度人;聖是高真;道是天機也。功圓果滿,領受天命,方可傳道。三期普度,道須人傳。

呂祖曰:人要人度超凡世,龍要龍交出汙泥。未領天命,不能傳道。

儒雲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何謂聖道?生身之本也。

世人可知生身之本乎?父母交後,懷胎一月,三百六十箇時辰,無極以成,其餘半月生陽,半月生陰也。又半月無極一動,而生皇極之陽;又半月無極一靜,而生皇極之陰;懷胎二月也。又半月皇極一動而生太極之陽,又半月皇極一靜而生太極之陰;懷胎三月也。又半月太極一動而生老陽,又半月太極一靜而生老陰,懷胎四月也。又半月老陽一動而生太陽,又半月老陰一靜而生太陰,懷胎五月也。又半月老陽一靜而生少陰,又半月老陰一動而生少陽,懷胎六月也。

又半月太陽一動而生乾,又半月太陰一靜而生坤,懷胎七月也。又半月太陽一靜而生兌,又半月太陰一動而生艮,懷胎八月也。又半月少陰一動而生離,又半月少陽一靜而生坎,懷胎九月也。又半月少陰一靜而生震,又半月少陽一動而生巽,懷胎十月也。由無極而皇極,由皇極而太極,兩儀四象八卦,萬物周身。三百六十五骨節,八萬四千毫毛孔竅,由無極聖道而生之者也。

鬥母元君詩曰

識得生身性自歸,無不爲兮無不爲。

萬殊一本退藏密,生聖生凡在此推。

觀音古佛詩曰

可傳聖道領慈航,普渡羣迷煉性光。

能悟先天清靜道,金仙不老壽延長。

 
 
消長品第十六

圖片

太上老君曰,上士無爭,下士好爭。

太者,大也。上者,尊也。老者,古也。曰者,說也。上士者,文學大德也;下士者,淺學執著也;無爭者,涵容深厚也;好爭者,慣高好勝也。

老君說:上士之心即聖人之心。包天裹地,渾然天理,賢愚盡包,和光混俗,自謙自卑,銼銳埋鋒,不露圭角,外圓內方,作事循乎天理,出言順乎人心,何爭之有?下士好爭者,下士亦是好學之士,無奈根基淺薄,學不到聖人之位,多有慣高執著,偏僻好勝,自是自彰,論是論非,故曰好爭也。

上士如進陽,君子道長也。下士如進陰,小人道長也。陰陽消長之理,進退存亡之道,亦不可不知也。

人之初生時,身輭如綿,坤柔之象也。九百六十日變一爻,初生屬坤,至二歲零八月進一陽,變坤爲復;至五歲零四月進二陽,變復爲臨;至八歲進三陽,變臨爲泰;

至十歲零八月進四陽,變泰爲壯;至十三歲零四月進五陽,變壯爲夬;至十六歲進六陽,變夬爲乾。六爻純陽,上士之位也,此時修煉,立登聖域。以下九十六箇月變一爻,此時不修,漸而成下士矣。

至二十四歲進一陰,變乾爲姤,此時修煉,不遠復矣;如若不修,至三十二歲進二陰,變姤爲遯,此時修煉,容易成功;如若不修,至四十歲進三陰,變遯爲否,此時修煉,還可進功;如若不修,至四十八歲進四陰,變否爲觀,趁此能修,久而可成;倘若再不修,至五十六歲進五陰,變觀爲剝,趁此快修,困學可成。

再若不修,至六十四歲進六陰,變剝爲坤,純陰無陽,卦氣已足,趁此餘陽未盡,若肯修煉,還可陰中返陽,死裏逃生;倘若再不修,待至餘陽已盡,無常至矣,一口氣不來,嗚呼哀哉,豈不是大夢一場?奉勸世人,勿論年老年少,總宜急早回頭爲妙耳,切莫死後方悔,慾修可能行乎?

忍辱仙詩曰

上士無爭是聖功,分明三教其根宗。

太和無礙太和妙,色象莫沾色象空。

一月光橫四海外,千江瑞映三才中。

陽滿爲仙陰滿鬼,時人不識此圓融。

 
圖片
道德品第十七

圖片

上德不德,下德執德。執著之者,不明道德。

上德不德者,非是上德之士,反不重其德也。而上德爲先天五德俱全。在儒以遵崇仁義禮智信爲德,以忠恕爲行;在釋以戒除殺盜淫妄酒爲德,以慈悲爲行;在道以修煉金木水火土爲德,以感應爲行。德行全備,未染後天,以爲上德。

後天返先天,亦是上德。本來自有,不待外求,故曰:上德不德也。下德執德者,非是下德之士,反重其德也。而下德已染後天,五德漸失,非執德之道,難以返其先天。何以爲執德?知過必改,知罪必悔,戒刑殺以成仁,戒巧取以成義,戒邪淫以成禮,戒酒肉以成智,戒妄語以成信,而仁義禮智信五德,由勉強而來,故曰:下德執德也。

執著之者,不明道德何謂也?執爲執拗,著爲著相。不信陰功,不明道德。見人戒刑殺以放生靈,他言輕人身而重畜物;見人戒盜取以周貧困,他言總空子而填人債;見人戒邪淫以保身體,他言斷人慾而無世界;見人戒酒肉以明智德,他言那六畜而係人吃;見人戒妄語以講信實,他言隻要心好,何必忍口。

種種執固不通,難以盡敘,故曰:不明道德也。豈不知孔聖人所言仁義禮智信,李老君治下金木水火土,釋迦佛戒去殺盜淫妄酒,是何言也。

不戒殺則無仁而缺木,在天則歲星不安,在地則東方有災,在人則肝膽受傷矣;不戒盜則無義而缺金,在天則太白星不安,在地則西方有災,在人則肺腸受傷矣;不戒邪淫則無禮而缺火,在天則熒惑星不安,在地則南方有災,在人則心腸受傷矣;不戒酒肉則無智而缺水,在天則辰星不安,在地則北方有災,在人則腎胱受傷矣;不戒妄語則無信而缺土,在天則鎮星不安,在地則中央有災,在人則脾胃受傷矣。哀哉!

天花真人詩曰

先天上德爲純陽,若肯修行果是強。

五德五元三寶足,何須執德苦勞張。

彩荷仙詩曰

三教原來一理同,何須分別各西東。

三花三寶三皈裏,五德五行五戒中。

 
圖片
妄心品第十八

圖片

衆生所以不得真道者,爲有妄心。

衆生所以不得真道者,天下男女名曰衆生,言衆性投生下界也。真道乃先天大道,非三萬六千旁門之比也。爲有妄心者。亡女爲之妄。夫人之心,屬乎離卦,離爲女,又爲日,日爲星中天子,女本後妃之象,正直無私,光照天下,生化萬物,養育羣生。

亡卻女,即亡卻真靈。真靈者日也。夫妄心由何而起也?因酒色財氣,名利恩愛所牽引也。妄想酒以養身,豈不知酒中之害,迷真亂性,人身氣脈,與天地同其升降,週流循環,一飲酒,氣脈不順。氣脈不順,則身中之星度錯矣,星度錯而壽元折也。妄想色以親身,豈不知色中之害,刮骨攝魂,人身以精而生氣,以氣而生神,有此三寶,人方長壽。

一貪色則精洩,精洩不能生氣,氣衰不能生神,三寶耗散壽元損也。妄想財以肥家,豈不知財中之害,朝思暮想,苦勞千班,把你一點精氣神耗散,縱有萬金之富,難買無常不呌。

一口氣不來,赤手空拳,分文難帶,罪孽隨性,四生六道,轉變無休,深可嘆也。妄爭閑氣以逞光棍,豈不知氣中之害,小事不忍而成大事,或人命官非,牢獄枷鎖,傾家敗產,妻埋子怨,悔之晚矣。妄想名以榮身,豈不知名中之害,習文以勞其心,習武以勞其形,碌碌一生,縱然官陞極品,難買長生不死。

爲忠臣,爲良將,死後爲神;爲奸黨,爲逆賊,死墮沉淪矣。妄想恩愛以溫身,豈不知恩愛之害,你有銀錢衣食,妻則敬,子則孝,你若貧苦,妻必不賢,子必不孝。縱有賢孝者,必被妻恩子愛所累,一口氣斷,誰是妻,誰是子,所造之罪,自己抵擋,妻子雖親,亦難替你受其罪也。奉勸世人,將此假事一筆勾銷。如若不然,妄想神仙,不求大道,不去妄想,焉能成聖成賢乎?

洗塵子詩曰

洗去塵心學佛仙,無思無慮甚悠然。

不貪酒色財和氣,學個長生壽萬年。

 
圖片
人神品第十九

圖片

 

 

既有妄心,即驚其神。

既者,成也。有者,實也。妄者,動也。心者,神也。即者,定也。驚者,觸也。其者,此也。神者,主也。此承上文而言,大凡修道之士,不可起妄念,妄心一動,驚動元神。

元神藏心,心神藏目【米晶子註:元神藏目,心神藏心。】。圭旨雲:天之神聚於日,人之神聚於目。心爲諸神之主帥,眼即眾神之先鋒。夫人身之神,共有六十四位,以應六十四卦之數也。人在受胎之初,先結無極,從無極而生太極兩儀四象八卦,周身百體,由一本而散爲萬殊,生凡之道也。又從萬殊復歸六十四卦,又從六十四卦,總歸十六官,由十六官總歸八卦,由八卦總歸四象,由四象總歸兩儀,由兩儀而歸太極無極,由萬殊復歸一本,生聖之道也。

不知修道之士,可曉一本否?倘若不知,積德感天,明師相遇,指示一本大道,每日守定一本,不使元神遷移萬殊,有何妄心而驚神也?神不驚,則六十四位人神,混合元神【米晶子註:身中六十四神,混合元神。混合兩字,回風真炁者。】,而元神得眾神之混合,其光必大,其神必旺。神旺則性靈,而神仙之道畢矣。再得九轉玄功,煉成陽神,名爲大羅金仙。再得外功培補,昇爲大羅天仙矣。夫一本九轉,須待師傳,而身中一十六官,略露春光可矣。

心爲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眼爲鑒察之官,諸色視焉;口爲出納之官,言語出焉;耳爲採聽之官,眾音聞焉;鼻爲審辨之官,香臭識焉;肝爲將軍之官,謀慮出焉;肺爲相傳之官,治節出焉;脾【注】爲諫議之官,周知出焉;腎爲作強之官,伎巧出焉;膽爲中正之官,決斷出焉;胃爲倉廩(音lǐn)之官,五味出焉;脾爲臣使之官,喜樂出焉;小腸爲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大腸爲傳導之官,變化出焉;膀胱爲州都之官,津液出焉;三焦爲決瀆之官,水道出焉。此十六官,爲身中統帥之神也。十六官之中,惟心一神,乃身中之主,封眼耳鼻舌爲四相,其餘次之,勿論千神萬神,皆聽天君之命也。

【注】原文爲【肚】按及巴蜀書社出版《藏外道書》.《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圖注》,應爲《脾》。

文昌帝君詩曰

妄念驚神散萬方,魂歸地府失真陽。

寒冰惡浪層層陷,劍樹刀山處處傷。

一念回春修道力,三田氣透得丹香。

勸君急早歸清靜,不枉人間鬧一場。

 
圖片
萬物品第二十

圖片

 

既驚其神,即著萬物。

既者,事過也。驚者,不安也。神者,元神也。即者,就此也。著者,執固也。萬者,包羅也。物者,各體也。

夫人有妄心,則元神隨識神而牽引,不是想著天上萬物,便是想著地下萬物;不是想著世上萬物,便是想著人身萬物。而天上萬物,不過日月星辰、風雲雷雨八字,以包其餘也;地下萬物,不過山川草木、五行四生八字,以包其餘也;

世上萬物,不過名利恩愛、酒色財氣八字,以包其餘也;人身萬物,不過毫毛、孔竅、精血、肉骨八字,以包其餘也。

天之萬物、地之萬物、人之萬物,總歸先天八卦之所生化者也。夫先天八卦,對待之理。乾南坤北,離東坎西,四正之位。震東北,巽西南,艮西北,兌東南,四隅之位也。此謂卦之相對也。乾之三爻陽,而對坤之三爻陰,名曰天地定位也。震之下一陽,中上二陰而對巽之下一陰,中上二陽,名曰雷風相搏也。坎之內一陽外二陰,而對離之內一陰,外二陽,名曰水火不相射也。艮之上一陽,中下二陰,而對兌之上一陰,中下二陽,名曰山澤通氣也。此謂爻之相對也。

卦爻相對乃先天而天弗違,成聖之道也。從鴻濛分判之後,乾之中爻陽,去交坤之中爻陰,變坤爲坎;坤之中爻陰,來交乾之中爻陽,變乾爲離;坎之上爻陰,去交離之上爻陽,變離爲震;離之下爻陽,來交坎之下爻陰,變坎爲兌;震之中上二陰,去交巽之中上二陽,變巽爲坤;巽之上爻陽,下爻陰,來交震之上爻陰,下爻陽,變震爲艮;艮之上爻陽,下爻陰,去交兌之上爻陰,下爻陽,變兌爲巽;兌之中下二陽,來交艮之中下二陰,變艮爲乾矣。故離南坎北,震東兌西,乾居西北,巽居東南,艮居東北,坤居西南,先天變爲後天。後天者流行之氣,故後天而奉天時,延命之術也。所以不知先天無爲之道,後天有爲之術,故不能成仙者此也。

康節夫子詩曰

萬物原來在一身,天文地理亦同親。

凡夫不究源頭理,性入幽冥骨葬塵。

子思夫子詩曰

不生妄念不驚神,焉能著物昧天真。

勸君急訪靈明竅,養性存心學聖人。

 
圖片
貪求品第二十一

圖片

 

既著萬物,即生貪求。

既是既已,著爲著相,萬是萬般,物爲事物,即是即要,生爲生心,貪是貪妄,求爲苟求。這乃承上而言也。夫人心一著萬物牽引,便隨萬物起貪心。貪心一起,必想去求,此是人慾之心,便屬後天八卦所管。人之貪慾,世人難免,惟有仙根佛種,靈性不昧,以富貴如浮雲,以酒色似鋼刀,將後天返爲先天,此爲上等之人,千萬之中而選一也。其中下之輩,便係後天八卦所拘束,不能從後天而返先天,從洛書以返河圖者也。

夫貪心乃北鬥第一星,名號貪狼,尤如狼虎一般。修仙之事,若不去此一星,則大道難成也。何以?後天洛書,二四六八十屬陰,既屬陰,便生貪求。地六屬癸水,爲交感之精,其性【米晶子註:性,木也。】愛貪求美色;地二屬丁火,爲思慮之神,其性愛貪求榮貴;地八屬乙木,爲氣質之性,其性愛貪求富豪;地四屬辛金,爲妄情之情【註】,其性愛貪求酒肉;地十屬己土,爲私意之神,其性愛貪高大。此爲後天之五魔,以消身中之五行也。

第一貪淫以傷精,則水虧也;第二貪財以傷性,則木虧也;第三貪貴以傷神,則火虧也;第四貪殺以傷情,則金虧也;第五貪勝以傷氣,則土虧也。五行一虧,其身焉可立乎?

奉勸天下男女,切莫進此五魔之陣,以後天而返先天。將坎中一陽,返回離卦中爻,變離爲乾;將離中一陰,返回坎卦中爻,變坎爲坤;將震上一陰,返回兌卦下爻,變兌爲坎;將兌下一陽,返回震卦上爻,變震爲離;將乾上中二爻,返回坤卦上中二爻,變坤爲巽;將坤中下二陰,返回乾卦中下二爻,變乾爲艮;將艮上陽下陰,返回巽卦上下二爻,變巽爲兌;將巽上陽下陰,返回艮卦上下二爻,變艮爲震。抽爻換象,後天返爲先天矣,五魔化爲五元,洛書返爲河圖,可爲天下之奇人也。

【註】按【民國六年歲次丁巳三月愛蓮堂重刊版】《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及巴蜀書社出版《藏外道書》.《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圖注》,《妄情之情》應爲《無情》。

紫微大帝詩曰

太上老君妙道玄,尊經一部即真傳。

三花三寶本元氣,五賊五魔屬後天。

換象抽爻息火性,安爐立鼎煉金丹。

不貪不妄隨時過,一日清閒一日仙。

 
圖片
煩惱品第二十二

圖片

 

既生貪求,即是煩惱。煩惱妄想,憂苦身心。

既生貪求者,即爲業已,生是動心,貪爲好勝,求是苦心也。即是煩惱者,即爲便是,是乃如此,煩爲心燥,惱是瞋恨也。煩惱妄想者,煩爲事繁,惱是有氣,妄爲癡心,想是思慮也。憂苦身心者,憂爲愁慮,苦是勞勤,身爲形體,心是君主也。因世人不能看破名利恩愛、酒色財氣,所以即被六塵六賊之所染也。貪求榮貴者,不得榮貴,而生煩惱。已得榮貴,又從榮貴中生出許多煩惱也。不如看破“名”字,誠心修道,道成之日,名揚天下,以成萬古之名也。何等貴哉!《道德經》曰:雖有拱璧【一】,以先駟馬,不如坐進此道。

至聖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慾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貪求財利者,不得財利而生煩惱,既得財利,又從財利中生出許多煩惱也。不如看破“利”字,誠心修道,而身中之精氣神三寶,乃爲法財,能買性命,益壽延年,有何煩惱之生也?至聖曰:富貴於我如浮雲。

《中庸》曰:素貧賤,行乎貧賤。孟子曰:貧賤不能移。又曰:君子憂道不憂貧。貪求美色者,不得美色而生煩惱,已得美色必有恩愛,又從恩愛中生出許多煩惱也。不如看破“色”字,誠心修道,自己身中現有嬰兒姹女,每日常親常近,坎離相交,金木相並,多少滋味,難以言傳,異日道成,仙女同儔,何等尊重【二】!

至聖曰: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呂祖曰:二八佳人體似酥,腰間仗劍斬愚夫。雖然不見人頭落,暗地教君骨髓枯。至於鬭(音dòu)氣,乃是不忍,從是非中生出許多煩惱也。不如看破“氣”字,誠心修道,而養身中三花五氣、浩然剛氣、太和元氣,結成金丹,縱有煩惱,化爲烏有矣。至聖曰:血氣方剛,戒之在鬭(音dòu)。又曰:持其誌,無暴其氣。至於一切不如意處,便生煩惱,我以一空字,以虛其心,焉受煩惱之災乎?

【一】原文爲(壁)按【民國六年歲次丁巳三月愛蓮堂重刊版】《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及巴蜀書社出版《藏外道書》.《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圖注》,改爲(璧)

【二】原文爲[何尊重也],按巴蜀書社出版《藏外道書》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圖注》,改爲【何等尊重】。

丘祖詩曰

不貪名利不貪花,每日終朝臥彩霞。

肚饑猿猴獻桃菓,口幹龍女送蒙茶。

勝如漢口三千戶,賽過京都百萬家。

奉勸世人早惺悟,掃開煩惱煉黃芽。

 
圖片
生死品第二十三

圖片

 

便遭濁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

便者,定要也。遭者,逢臨也。濁者,下賤也。辱者,欺淩也。便遭濁辱者,是言人生在世,貪心不了,名利恩愛之中,便是煩惱憂愁,種種波滔,但失陷處,必受五濁之辱也。流者,沈下也。浪者,事疊也。生者,河圖也。死者,洛書也。流浪生死者,言人在世,迷於酒色財氣,不知生從何來,死從何去。

夫生仙生人之道者,河圖而已矣。人生之初,秉父母之元氣,而結一顆明珠,名曰無極,得父母之精血,名曰太極。

天一生壬水,在上生左眼瞳人,在下而生膀胱;

地二生丁火,在上生右眼角,在下而生心矣;

天三生甲木,在上生左眼黑珠,在下而生膽;

地四生辛金,在上生右眼白珠,在下而生肺;

天五生戊土,在上生左眼眼皮,在下而生胃;

地六成癸水,在上生右眼瞳人,在下而生腎;

天七成丙火,在上生左眼角,在下而生小腸;

地八成乙木,在上生右眼黑珠,在下而生肝;

天九成庚金,在上生左眼白珠,在下生大腸;

地十成己土【二】,在上生右眼皮,在下而生脾。

由此而五臟,由此而六腑,以至週身三百六十五骨節,八萬四千毫毛孔竅,莫不由河圖而生之也。生凡如此,生聖亦如此也。

夫人死之由,洛書而已矣。從先天之河圖,變後天之洛書,又從洛書中央土,去剋北方水,則腎虧矣;北方水去剋南方火,則心虧矣;南方火去剋西方金,則肺虧矣;西方金去剋東方木,則肝虧矣;東方木去剋中央土,則脾虧矣。五臟一虧以至六腑百體,俱皆衰矣,不死有何待哉?

此死彼生,如波浪一般,故曰:流浪生死也。常沉苦海者,言酒色財氣,爲四大苦海,若不掃除,焉能不常沉苦海者哉?永失真道者,因迷昧四字,常存苦海,連人身難保,何能言道?豈不永失真道矣!深可嘆哉!

【一】米晶子註:三祖薛道光。四祖陳泥丸。

【二】米晶子註:戊土,陽土。己土,陰土。

薛道光【一】詩曰

苦勸人修不肯修,常存苦海爲何由。

百年富貴電光灼,口氣不來萬事休。

翠虛真人詩曰

老君清靜度人經,指出身中日月星。

生死死生由自主,佛仙仙佛在心靈。

 
 
超脫品第二十四

圖片

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靜矣。

真者,落實也。常者,中庸也。之者,行持也。道者,無極也【米晶子註:道者,無極也。空者真空,色者妙有。】。真常之道者,所言先天大道,乃爲真道,三千六百旁門,乃爲假道。真道者,正心修身之道也;假道者,索隱行怪之道也。悟者,窮究也。自者,定然也。得者,領受也。悟者,自得者。人能窮究性命,訪拜至人,指示修性修命之大道,返本還原之秘訣,方是悟者自得也。豈是教你在紙上窮悟,可能得乎?

古雲:達摩西來一字無,全憑心意用功夫。若要書中尋佛法,筆尖蘸幹洞庭湖。悟真篇曰:任君聰慧過顏閔,不遇明師莫強猜。正此之謂也。得悟道者,是善人積功累行,感動天心,明師相遇,低心求領大道,時常叅悟其理,晝夜苦修其道,不可半途而廢,隻待功果圓成,丹書下詔,脫殼飛昇,方爲了當。

這纔(音Cai才)是:訪道求道、得道悟道、修道守道、成道了道。有此八箇道字,大丈夫之能事畢矣。常清靜者,常爲永遠,清爲圓明,靜爲安寧也。言道成德備,功圓果滿,陽神衝舉,三官保奏,仙童接引,過九霄,上玉京,見諸佛,謁上帝,會眾祖,朝金母。照功之大小,以定品級;依果之圓缺,而封天爵。

仙衣綬帶以榮其身;玉果瓊漿以滋其腹。三乘九品,依功而定;五仙八部,看果而贈。或居中天,或居西天,皆是極樂;或居三十六天,或居七十二地,盡爲福地;或居三清,或居十地,概屬清靜。高高低低,大大小小,依功定奪,毫無私屈。隨緣隨分,享受清靜之福,豈不美哉!豈不樂哉!不枉爲人出世一場,這纔是大丈夫,人上之人也。至此則常清靜矣。

元始天尊讚曰

清靜妙經是上乘,修行男女可爲憑。

金科玉律相同契,九六乾坤冉冉昇。

靈寶天尊讚曰

急尋靜悟真空,收性回西莫轉東。

採藥錬丹功果就,超凡脫殻謁蒼穹。

蓋天古佛讚曰

清靜寶經至妙玄,多蒙天一註成全。

有人得會經中理,三教凡夫登寶蓮。

太上清淨經註解終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