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間一塵的博客

歡迎光臨本人YouTube頻道(頻道名:林泉晗禪):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PVjv8tLsukFI_ciYYAxN5A


個人資料
正文

大圓滿密典:《椎擊三要訣》《恒河大手印》 (轉)

(2022-07-01 14:08:14) 下一個

來自:https://zhuanlan.zhihu.com/p/88555202

 

大圓滿密典:《椎擊三要訣》《恒河大手印》

發布者:楊一心(20190125)


恒河大手印是佛教密宗中的一種高層次修法,不修而修,修即無修,言語道斷,心行處滅,於一念不生而了了分明,雖了了分明而一念不生處,討個消息,然後悟煩惱即是菩提,妄念即是妙用,空有不二,體用一如,一切法皆是佛法。

恒河大手印和禪宗一模一樣,它也不講用什麽法修,而是講無修無得無證,直指人心成佛。但無修無得無證這是真如本性的自然智,我們要證到這種境地,才談得上無修無得無證,而不是空口說白話的。如果僅懂得一些義理,而沒有做到心境一如,順逆無拘,縱橫自在,就說無修無得無證,那就完全失去意義了!所以,我們要把恒河大手印和大家講一講。

所謂大手印者,並不是有個手印用來修持,不象我們修心中心法時,有六個手印一個咒,須結印持咒修。這個法是直指法門,直接告訴我們,真心是怎麽一回事,怎樣來開發智慧,怎樣來啟發妙用。所以這個法是直截了當的直指法門,修心中心法的人聽了很有用,因心中心法也是不用通過有相而直證心地的。大手印有很多種,恒河大手印是其中最上之大手印法門,它不要什麽觀想、氣脈、明點、本尊等等的法,也毋須持什麽咒,它直下指示我們見性成佛,所以是最高一層的法。
 


恒河大手印

第一講:大手印三要釋義:統攝於心的見、定、行
一、心、佛、眾生三無差別
應知傳承諸上師與我心無別,見、定、行一切行持皆攝於
二、法爾正見
見者,了知一真法界,法爾如來藏心,無量顯現染淨諸法,具足法爾平等性義。
三、大手印三要
見宗唯有般若光,可以智慧觀照抉擇。彼空性不離大悲,般若菩提等持雙運,故空悲雙融方為正定。具正見正定者,契合諸佛生之苗芽,即菩薩行趣。一切利他六度萬行,方為善機行者。
四、重在實修
能再於寂靜處,放下一切事緣,一心精進,即生於本淨心體,必得正解脫而登妙覺。但尤要者,令身安住如須彌山,令心寂靜澄清,不為外境所牽,隨處可修(即於事事物物上透過也)。或未能如是,但一心向於此三門,即不當起貪嗔癡諸作業掛礙,於未來世,亦能由苦轉樂。
五、直指自心實際
此三要(見、定、行)為斷惑妄之命根、為直指自心實際之法門。

第二講 大手印之見——認識法身
一、 澄清粗妄,不縱不擒
然隨境而轉之粗妄念,遮蓋自心本相。雖經直指,亦不能見,故當先使粗妄澄清。因示曰:最初令心坦然住,不擒不縱。
二、 譴除對空樂明的貪著
離妄念,是無為而住之自心性,即智慧光明。若以有為為道而修,必不了悟本元。此為自心元所俱生智。但初修雖欲自然住定於本元,然所住不越於貪著樂明無念等功力之中。當遣離貪著如是等功力境,頓然安住,方現赤裸了徹之自性本元體。
三、 頓斷妄念,自性現前
急呼“呸”字,頓斷妄想之流。息粗妄心所而住定,則離攀緣一切法之境,自性即明徹、赤顯離心智慧,如如現住。洞達離生滅有無諸邊,超絕語意分別境,而自安住離言思之智慧性境中。此指法身體性智、瑜伽、見宗。
四、 不識自性,修法無益
如不識此而修,則是未離心之作用及有為之見,與自性大圓滿道懸隔,不得無修光明輪。於見宗未得印證,則雖修亦無保任之境,故以印證見宗為首要。後可印證自住之智慧,是即住自本性,非由他求,亦非昔無今有。(此為初要)

第三講 大手印之定——熟識法身
一、 煩惱即菩提
令心如河流,任運自然住,起伏不作成立與遮遣,即得法身自相。心起知為智慧功用,觀照及一切時皆如是。故放逸不修與勤積修習,其法性無增減。貪嗔、煩惱、苦樂感受等之自性,知其皆是法而,即得法身妙用。
二、無修之大自然住
如不達自然任運,必妄念紛馳而落凡愚。故常應不離無修之大自然住。無論何時,唯以認識直指見宗,一切盡攝。不可於各各妄念起伏上,作各各調伏對治。
二、 子母光明會
妄念與煩惱,皆法身本覺智慧相。其自性亦即法身本體光明之真實。知之,即名本體住之光明。其直指自性光明之見宗,能熟其自相,即名行道之始覺光明。為任運於此而無分別之體與道兩光明之自相,即所謂之光明母子相會也。(本覺母,始覺子也。)不忘已認識之見宗自相光明,對於境界功用中之妄念煩惱,不起任何遮遣與成立、取舍等為最要。
三、 頻除樂、明、無念諸功力
日久護持如是之境,有樂明無念諸功力而遮本元自麵者,當揭此皮殼,自性之相方能赤裸呈現,是為智慧由內明朗。故宜頻除樂、明,曰:泉水洶湧激流妙。生樂、明之力及現世樂、愉快等相時,力念方便能攝之“□”,與般若能斷之“□”,猛然從上落下,以破貪著功力之皮殼(以上二藏字,合成為“□□”,即“呸”字,譯音潑吒。)
四、 修習“不修之大修”
如是一切時能保任離絕道驗之關要、無可言說之自性了徹者,入定、出定行持無別,上座、下座修持亦無別。此為不修之大修,自住等遍之智慧。如河流之瑜伽,無毫發之修正,然亦無刹那之馳散。頌雲:未曾修習未曾離,亦不離無修習義。於此自性大圓滿根本道,有成如“卍”(‘萬’)字者(於圓滿法如量得解),或頓時得解脫,則為色心大離體所顯一切法身之妙用,無有能修所修
五、 下機漸道凡夫的修定方法
倘未得堅固,則是起現妄念、為他力所轉之下機漸道凡夫。尚須舍憒鬧、馳散處,以勤修具足之禪定固聚。否則,縱久修習,道驗不生。故閉關修持,以免行儀上易生習性之染汙,乃能於根本定之自地道驗智(即道力證驗之智)與後得智(或出定之後得智)相融也。閉關修持,雖有護持,依賴於根本定體之行持。然如不知長養後得智,使與行儀相合,則徒以對治,不能克他緣,致被妄想之緣牽入凡愚障中。
六、 了徹法身,保任於惺惺寂寂
故長久護養、了徹於後得,是為尤要。此無他法,隻不離本定法身見,無“能所、是非”分別,自然任運,保任於惺惺寂寂。此為無分別智止觀、無為俱生法爾之自相、一切行持之心要。如以分別心,入有作為之網者,無有解脫時也。此即法身自住之赤露智,本未曾迷之覺性心,須決定護持相續。’(以上是第二密義)

第四講 大手印之行——不離法身
一、 認識“解脫體智”的重要性
定,至行之要。如無解脫智之道力,唯住休息之行持,仍不能越色、無色界。因其未能克製貪嗔緣起及諸行業流。以未得決定心之道力故,於喜欲境順緣生貪愛、逆境拂緣生嗔恨,如對病痛生苦受想等。所起一切,皆是自性功用顯現。故認識於解脫體智為極要。
二、 消除妄念的方法:不離法身
故無論粗細妄念,均須起滅隨無而善護修。即是不縱之使熾,亦不以念治念。唯不離自然本體以觀照之,使不連續,如在水中畫圖,隨畫隨消。但妄念雖自滅,尚未為清淨。以僅僅了知妄念,而尚不能斷惑亂業流。必須在了知妄念自滅之同時,即識知顯見自識之智性,則自然而住。妄念滅處清淨隨得,更為重要(僅識妄念,不能斷惑)。念之起滅同時,如水上繪圖,即繪即消,本皆清淨。自起自滅,綿綿密密,相續不休,得任運矣。
三、 依於妄念,調修法身
故於妄念起者任其起(《圓覺經》雲:於諸妄心亦不息滅),應知其所起者,皆為本元清淨性中之道行。功夫至此,毫無粘滯,妄念皆妙用恒沙之道行。以無念即有念、有念即無念,念而不念、不念而念。正起念時,亦不見有念可起,是名無念。非如一般人所想像者,一念不生名無念也。依於妄念,調修法身,則所現之妄念皆調現為自性之妙受用,即五毒妄念所現之粗者,皆能令具自性解脫之光力,明空成受用也。一切妄念,皆由自性通徹境中所起之妙用。以無取舍心護持之,因其生滅未能超越法身妙用王之境也。妄念雖具無明色相,而其自性未出智慧法身之清淨中。故於廣大不斷之光明所照中,妄念自性原空也。如是長久串習行持,則妄念自起調治,動靜無分,得無壞住。極其功用,雖現喜憂疑慮之妄念與凡夫同,然不似其成壞之實執,而集諸行業,隨貪欲力成轉移。
四、 修習大手印的要點及可能出現的幾種歧路
當念生時,初識其妄念之相,其相隨滅,如遇舊識之人;次則妄念必自滅,如蛇結自解,最後妄念無利無害而隱滅,如盜入空室,是為解法之最要妙。知修不知解,與禪天同。若不具如是解法妙要之修習,雖心能堅住禪定,亦落於上界之禪定。如以了知妄念起住為足者,是與下劣狂惑無別。或偏於空性求法身印契等等思量,然遇惡緣時,則所修持不能解除境縛,而反自現過失。
五、 隨妄本淨
起滅、自滅、定滅,皆是妄念自滅,隨妄本淨。此滅解相,即自解脫現量唯一之要。亦即自性大圓滿殊勝法門不共之要妙。具此要妙,無論所生是何煩惱妄念,皆顯為法身。妄念盡為智慧,逆緣成為助伴,煩惱成為道行。不舍輪回而住清淨。
六、 無功用行
解脫染淨纏縛,無功用修正而任運也。如無此解法之道力,雖有至高之見地、甚深之修持,亦於心無利。煩惱力未退,非真實之道。如得此自起自滅之妙要,雖毫無至高見地之持法與甚深修法之緣依,然其自性亦決能從二執之纏縛得解脫。如到金洲,求他石了不可得。任何所起之動、靜妄想,皆唯現成之真實定境。複求迷亂自性者,了不可得。

第五講 結語:法而真實即是真正大手印
一、 大手印三要乃統一的整體
見、定、行三要是三世佛之密意中心,一切乘之頂尖,故曰諸佛之母。如上三要乃自性大圓滿之見、定、行、果,四者在自性了徹之境中,統攝為一麵,行之最極心要。亦是即定即行之要。即是於何時了悟赤裸裸之智慧性,即何時得其自性智之見宗。見與定雖分述,體實一也。
二、 大手印乃九乘佛法之精髓
如此行持自性大圓滿本清淨之無失要道者,實九乘之巔頂。其餘各乘之道,即隨從而為此要道之台架與助伴。見本淨之自性般若光明相時,則由定所生般若之功用更熾,如夏水瀑流。由空性之本住起現大悲入無方悲憫,亦法爾然也。空性與大悲雙運要道現證時,如海諸行,一一自現作用,似日之與光。如是與福德資糧合作,廣為利他之行,以圓成真實見宗,而為無染寂樂之助伴。
三、 再次總結大手印三要
三要者:知自心相,依妄念緣(境)、念之(隨)起,而觀察自心本相,認知法身自性(這是見)。融妄念為法身妙用,熟識法身(這是定)。於念滅上,堅固而定,念無連續,法身之見不忘。(這是行)
四、 大手印要中要
心注眼,眼注空,為一切要中要。(一塵注: 這裏的“眼”,似乎可以理解為禪宗頓法和密宗大圓滿的“覺”。但似乎大手印確實更強調“空”,大圓滿更強調“覺”,本質上二者是一體的)

(須參仰兌修法)非經密乘第四灌頂之大手印,不能稱為大手印。真實法爾,即是真正大手印。不修不整不散亂,即其最上法門也。空、樂、明(明又稱智慧)”,空即無念,故又稱“樂、明、無念”。不起修正心,又絕無散亂,以守護自心。如是無住、無緣、任運,而不違越自心明淨本體者,即同手執明燈,照破黑暗。即是善守護三昧耶。如分別執著,豈唯違犯三昧耶?!永離分別執著,無所住而生其心者,乃能見徹三藏一切教義真諦而無餘也。無作之修,以觀心為最要。
五、 見、修、行、果
超離一切邊見、執著、遍計,方為真正見中之王。修,必於自心明體毫不散亂,方為真正修中之王。行,必安住於自心明體,無作無求,方為真正行中之王。若言果道,必於聖凡、上下、涅槃生死,皆無希求、無所住,真正無上之隨緣不變、不變隨緣,寂而恒照、照而恒寂,等同諸佛,方是果也。
六、 修行的必要性
無念並非無記(此是無始無明)更別於外凡。由不覺而始覺,始覺即同本覺生出之子光明,而合母光明也。雖立見宗,亦非不修所能證。金沙具金質,但未即成金。必須煉冶工夫也。
七、 三修門
三修門:身修,離諸作為,如世間無益之事及其他出世之行法等,唯安閑寬坦令身安住。語修,無益之世間語及咒誦均止,安靜如穀。意修,離戲論思量、比對心想,即觀想作意亦止。(恰恰用心時,恰恰無心用)
八、立證無上正覺道
自頂至足,空如竹筒。心等虛空,超絕一切分別,離沈、掉、無記,而令等、持、惺、寂。靈明無取舍執著,住於本妙明淨體性中,即大手印定。常如此修,忽於刹那間,如暗室燈燃,光明開朗。涅磐自性,俱生本覺之智光,全體畢現。立證無上正覺道。
 

=====================================================


今之密教修行,五花八門,為規範密教學人之修行,免得“唯心造境,自我誑惑”,免得“成佛不得,反生魔障”,故摘錄巴珠仁波切貢嘎上師的直指開示,使學人各自對照,修行正道。

《椎擊三要訣》為大手印和大圓滿持有者大善解功德主巴珠仁波切所著,《椎擊三要訣勝法解說》貢嘎上師所傳授

大圓滿為西藏密宗最高法門,其傳承由法身佛普賢王如來,報身佛金剛薩陀、五方佛、到化身勝喜金剛等,有人間和天界傳承。《椎擊三要訣》是大圓滿法在人間的第一位祖師勝喜金剛臨終時化虹示現光蘊身於空中,向其第一心子文殊知識(即吉祥文殊友)口授的並濃縮了大圓滿全部修習的最精要口訣——「三金剛偈」,在以後的傳承中又與大手印融合,兩者無有分別。

巴珠仁波切的《椎擊三要訣》是對此三金剛偈的權威開示。
注:“椎擊”乃藏文“大圓滿”的音譯。


椎擊三要訣

巴珠仁波切

敬禮無比大悲主,具恩根本上師前。
見宗廣大無有量,定即智慧之光明,
行即如來之苗芽。

如是受持修行故,即身必能生妙覺,
否亦心安阿拉拉。
見宗廣大無邊量,椎擊三要訣扼盡。
最初令心坦然住,不擒不縱離妄念。
離境要閑頓時住,陡然斥心呼一“呸”,
猛利續呼“也馬火”!一切皆無唯驚愕,
愕然洞達了無礙,明徹通達無言說。
法身自性當認之,直指本相第一要。
複次起住皆適可,嗔恚貪欲及苦樂。
恒常及暫一切時,舊識法身認知之。
今昔光明母子會,住於無說自性境。
所現樂明數數除,猛施方便般若字。
出定入定無差別,上座下座亦無別,
恒久住於無別境。

然於未得堅固間,須勤舍離喧鬧修。
且須閉關專行持,恒及暫時一切處。
保任唯一法身用,決定信此無他勝。
一決定中堅決定,是為第二關要者。
是時貪嗔及喜憂,妄念忽爾無盡者。
舊識境中無連續,知是解脫之法身,
譬如水中之圖畫,自起自滅續不斷。
所現明空赤露食,所起法身妙用王。
隨妄本淨阿拉拉,現相與串習相同。
解法殊勝最妙要,無此解修皆謬道。
具解無修法身境,解道堅定第三要。
具三要之見宗者,融合智悲之定者。
萬法即真如,真如是萬法。
隨契佛子一切行,三世如來雖聚議,
較此無有他勝法。
自性妙用法身庫,智慧藏中寶庫藏,
不同他石諸精英。
勝喜金剛遺囑教,三種傳承之心印。
付與心子記持之,是誠深義與心腹,
具誠心語義扼要,義要不可輕棄之,
慎勿漏失此方便!
 


《椎擊三要訣勝法解》

大善解功德主(巴珠仁波切)著
貢噶上師講解
釋滿空譯文
敬禮無比大悲主,具恩根本上師前。
敬禮於彼上師前者,今欲演說見、定、行三要訣之行持理趣。上師者,為三寶之總集體,唯於彼乃有所皈處,故首須禮敬。
見宗廣大無有量(本法門之初祖無垢光尊者,別號廣大無量),
定即智悲之光明(本法門之二祖名智悲光),
行即如來之苗芽(本法門之三祖名無畏佛芽)。
凡諸所有演說義中,開首應知一切根本傳承諸上師者,與我心無有分別,既見、定、行一切行持,皆總攝於彼而無餘故。今演說見、定、行三要,首當具根本傳承上師之名號尊義,相合解說。且初言見者,夫彼一真法界,離絕戲論之法爾如來藏心,無垠廣大界中,無量顯現染淨諸法,彼諸一切,皆亦圓滿具足法爾平等性義。如是而了之,是即見宗之最殊勝者也。
如上之見宗,離絕諸戲論性,唯有般若之光,可以智慧觀照抉擇。然彼空性,不離大悲、般若與菩提,等持雙在,住於一處,故必空悲雙融,方為正定。
如具上見宗及正定者,契合諸佛出生之苗芽,即菩薩行趣。一切利他六度與萬行也。
如是受持修行故,
即身必能證妙覺,
否亦心安阿拉拉。
如是受持見、定及行之人,謂之能得劫者,謂能得賢劫之善機也。複次,行者能依寂靜山林等處,放下現生世間之一切事緣,而一心精進,唯道是修,必定能於即此一生,本淨心體,得正解脫,而登妙覺。
即或未能,但能專一其心向於此見、定、行門者,應善了達一切生趣於惡緣道中者,即不當起任何貪、嗔、癡等,於此生世之諸作業及掛礙,於未來世,亦能由樂轉樂。
以下依次演說,具得如上利樂之見、定、行三要訣。初說見宗行持理趣者。
見宗廣大無邊量,
椎擊三要訣扼盡。
此謂椎擊三要訣行持之法門,能斷惑妄之命根,即於未得見宗者,亦具直指之方便。其在性相兩乘之見宗,乃以教理抉擇。即在共道密乘,亦隻依第三智慧灌頂之譬喻智,而令趣證第四義之真實智,是諸教義甚多。惟本法門為諸已成就宗祖大德所印契,立超而直指自心實際之法門。
最初令心坦然住,
不擒不縱離妄念。
夫心當起伏生波時,因隨境而轉之粗妄念等,遮蓋自心本相,雖直指之,亦不能見,故當先使粗念澄清也。
無為而住之自心性,即是智慧光明。若以有為為道而修,必不能了悟本元。故表詮者,謂此為自心無所俱生智。但初修時,雖欲此心自然住定於本元境,然所住分,仍不能超越於貪著樂、明、無念等功力之境中。
離境要閑頓時住,
陡然斥心呼一“呸”!
猛利續呼“也馬火”!
故當譴離貪著如是等功力境,頓然安住,方可現出赤裸了徹自性本元體。當是之時,急促猛然厲聲呼一“呸”字,即能頓斷妄想之流,息滅粗妄心所。如是住定,是為最要。
一切皆無唯驚愕,
愕然洞達了無礙,
明徹通達無言說。
如是即離彼攀緣一切法之境,其自性分明徹赤顯,離心智慧,如如現住。
既然洞然了達於彼,離生滅有無諸邊,超絕語意分別境,而自安住離言思之智慧性境中。
法身自性當認之,
直指本相第一要。
如上要義,即指法身體性智,亦即瑜伽本淨道、離絕戲論之見宗。如不識此妙諦,其間縱令如何修行,仍未離心作用及有為之見,必與自性大圓滿道天地懸隔,不能獲得無修光明輪。是故首當了知此妙諦為最重也。
如是之義,乃是椎擊三要之初要也。若於見宗未獲印證,雖修亦無保任之境,是故以印證見宗為首要。後可印證自住之智慧,是即住自本性故,非由他來,亦非昔無今有。(此為初要)
複次起住皆適可,
嗔恚貪欲及苦樂。
次說第二要,等持之理趣者,令心如河流,任運自然而住,觀照時及一切時,皆如是故,雖有起伏,亦不作成立與遮譴,即得法身之自相。若心起時,但知為智慧之功用,觀照及一切時皆如是。是即放逸不修者與勤積修習者,法性原無增減也。
夫由妄念所生集諦之貪嗔等煩惱,及苦諦之苦樂等感受,若知此等之自性,皆是法爾,即得法身之妙用。若無此見宗,以印證修持,不達自然任運者,必妄念紛馳,仍落凡愚。此為任妄念作主,而被縛於生死之法,與自性分離,即與凡夫同道,故應當常恒不離無修之大自然住。
恒常及暫一切時,
舊識法身認知之。
無論何時心有起伏時,隻以一法對治,不可於各各妄念起伏上,作各各調伏對治。 故唯以認識上麵直指見宗一種,則一切盡攝也。
今昔光明子母會,
住於無說自性境。
 


又凡起妄念與煩惱,即是法身本覺智慧相。其自性亦即法身本體光明之真實。知此者,即名本體住之光明。由前上師直指自性光明之見宗,能熟其自相,便名行道之(始覺)光明。若能任運於此二無分別之體與道兩光明之自相,即是光明母子相會也。(本覺母,始覺子也。)
若能恒久憶念,認識見宗自相之光明,於其境界功用中之妄念煩惱,更不起任何遮譴與成立,及取於舍等,斯為至上之要妙也。
所現樂明數數除,
猛施方便般若字。
又若恒久護持如是之境,初學者有由樂、明、無念諸功力,遮蓋本元自麵者,當揭去此等功力之皮殼,則自性之相,方能赤裸呈現,是為智慧由內明朗者也。故宜勤除樂、明,曰:泉水洶湧激流妙。生樂、明之力及現世樂、愉快等相時,如《篤哈語錄》頌曰:“瑜伽修習頻除妙,泉水洶湧激流妙”,即此意也。
複次,雲何除法?謂將生樂明之力,及現喜樂愉快等相時,要力念方便能攝之'“ ”(音紮)字與般若能斷之“ ”(音帕)字二者相合之“ ”(音呸)字,猛然從上落下,即破壞貪著功力之皮殼矣!(按:此合成之字,即為“呸”,其所合成之二字母,一為帕,一為紮,舊譯音潑吒。)
出定入定無差別,
上座下座亦無別,
恒久住於無別境。
如是由一切時,能保任離絕道驗之關要、無可言說之自性了徹者,則入定出定,行持無有差別。又上座時靜體之修持,與下座時動作之修持,亦無別也。如是者乃不修之大修,自住等遍之智慧。如河流之瑜伽,無有毫發修整,然刹那也未馳散。如頌雲:“未曾修習未曾離,亦不離無修習義”。
然於未得堅固間,
須勤舍離喧鬧修。
於此自性大圓滿之根本道,有成如'+ ’字之器者(謂於圓滿法如量得解者),或頓聞而得解脫,則為色心大離體所顯一切法身之妙用,無有能修所修。其它起現妄念,為他力所轉之下機漸道凡夫,於未得堅固中,尚須修習。如彼修習,自應具足之禪定固聚,方生道驗,故於喧鬧及馳散之處,縱如何長久修習,道驗亦不生也。
且須閉關專行持,
恒及暫時一切處。
如上言,修習時雖出入定行持無有分別,然在初機,於根本定之自地道驗智(即道力證驗之智)與後得智(或出定之後得智)未得相融時,雖常勤行道,而行儀上仍易生習性之染汙,故必須閉關。閉關修持者,雖有護持依賴於根本定體之行持,然不知長養後得(智),使與行儀相合者,則徒以對治法,仍不能克治他緣,致被妄想之緣牽引,反入於凡愚障中,故長久護養了徹於後得,尤為最要也。
保任唯一法身用,
決定信此無他勝。
其實也不須另求他法,唯不離此本定法身見,無能所是非等分別,自然任運,保任於惺惺寂寂之境。此之行持,誠為無分別之止觀,離戲論之本元瑜伽,無為俱生法爾之自相。能保任者,既得金剛密乘本續中,一切行持之心要,四灌頂義之智慧傳承,摩尼妙寶之勝法,印藏新舊宗派等之稀有密意也。如是而生決定信心,則不垂涎於其它要門矣。如彼象置家中,而於林中覓象跡,以分別心入有作為之網者,無有解脫時也。 故於自之行持,須堅定信之。
一決定中堅決定,
是為第二關要者。
此實即法身自住之赤露智,本未曾迷之覺性心。決定信之,護持其相續。是為第二之密要義也。
是時貪嗔及喜憂,
妄念忽而無盡者。
今第三,廣說行之要。上所說若無解脫智之道力,唯住休息之行持,仍不能超越色、無色界,因其不能克製貪嗔之緣起,也不能斷諸行之業流,以未得決定心之道力故。若於喜欲境生貪愛,於不適境生嗔恨,於順緣及受用等生歡喜,於逆緣及病等生苦受,如是所起一切,要知其皆是自性功用之顯現。故認識於解脫體智為至極切要。又行持者,若未得起滅之要,則心所滲漏之妄念,皆是集積輪回之業因,故無論起粗細之妄念,須要起滅隨無,而善護修,是為緊要。
舊識境中無連續,
知是解脫之法身,
比如水中之圖畫,
自起自滅續不斷。
謂於凡所生起妄念不縱之使熾,亦不以念治念,唯不離自然本體,以觀照之。妄念所現,知其自相,即可護持起滅,使無連續性,如水中繪畫然。
是時妄念雖自滅,而未清淨,蓋僅了知妄念,而尚不能斷惑亂之業流。若了知彼時,且同時即識知顯見自識之智性,則自然安住。妄念滅處,清淨隨得,且更為重要。如水上繪圖,即繪即消,繪與消同時故,念起念滅亦同時,而本皆清淨,自起自滅,密密綿綿,相續不休,得任運矣。是於對起妄念,不做遣除,起者任其起,其所起者,皆為本元清淨性中之道行,修持者應知之。
所現明空赤露食,
所起法身妙用王。
蓋依於妄念,調修法身,則所現之妄念,皆調現為自性之妙受用,即五毒妄念所現之粗者,皆令具自性解脫之光力,明空成受用也。又凡所起一切妄念,皆為由自性通徹之境所起之妙用,以無取舍心護持之,因其生起及滅,固未能超越於法身妙用王之境也。
隨妄本淨阿拉拉,
顯相與串習相同。
妄念雖具無明色相,而其自性未出智慧法身之清淨中,故於廣大不斷之光明所照中,一切妄念所起,自性原空也。如是長久串習行持,則妄念自起調治,動靜無分,得無壞住。
解法殊勝最妙要,
無此解修皆謬道。
極其功用,雖現喜憂疑慮等妄念,與凡夫同,然不如凡夫起成壞之實執,集諸行業,而隨貪欲力成轉移。故瑜伽行者當念生時,初認識妄念之相,其相隨滅,如遇舊識之人相同;次則妄念必自然滅,如蛇結然(自結自解);最後,妄念亦無利無害而隱滅,如盜入空室然,是為解法之最要妙。頌曰:“知修不知解,與禪天相同”。若不具如是解法妙要之修習,雖心堅住禪定,亦落於上界之禪定。或有以了知妄念起住為足者,此與下劣狂惑,有何差別?或偏於空性,求法身印契等思量,然遇惡緣時,則所修持不能解除,而反自現過失也。
具解無修法身境,
解道堅定第三要。
起滅、自滅、定滅等,雖如何立名,然皆是妄念自滅,隨妄本淨。此滅解相,即自解脫現量唯一之要,亦即自性大圓滿殊勝法門不共之妙。若具此要者,無論所生是何煩惱妄念,皆顯現為法身,妄念淨為智慧,逆緣成為助伴,煩惱成為道行。不舍輪回,而住清淨。解脫染淨之纏縛,無功用修證而任運也。如無此解法之道力,雖驕矜有至高尚之見宗,甚深之修持,而實於心無利,煩惱之力未退,非真實之道也。若得此自起自滅之妙要,雖至高見地之持法與甚深修法之緣依,微塵分亦無有者,其自性亦決然能從二執之纏縛中得解脫。如到金洲,求他石了不可得。任何所起之動靜妄想,皆唯現成之真實定境。複求迷亂自性者,了不可得。如是解法,方為判別得要、不得要之準繩。
具三要之見宗者,
融合悲智之定者。
萬法即真如,
真如即萬法。
如上三要,乃自性大圓滿之見、定、行、果四者,在自性了徹之境中,統攝為一麵,行之最極心要。亦是即定即行之要,也是既定既行之要門也。其他宗論,皆於所知境中,以教理正語種種度量而抉擇見宗,本法門不取於彼,於何時了悟赤裸裸之智慧性,即何時得其自性智之見宗。見與定雖分述,而體實一,故於行持中分見、定、行之三要,亦無失也。
如此行持自性大圓滿本清淨之無失要道者,實為九乘之頂巔,如王行時,必有眷屬持衛,隨從而具。其餘一切乘之道即隨從,而為此要道之台架與助伴。尤有進者,若見本淨自性般若光明相時,則由定所生般若之功用更熾,其智慧廣廊中,如夏水瀑流,由空性之本住,起現大悲,入無方悲憫,是亦法爾然也。
隨契佛子一切行,
三世如來雖聚議,
較此無有他勝法。
如是空性與大悲雙運之要道,若現證時,其他六波羅蜜道所攝之佛菩薩如海諸行,一一自現作用,似日之與光。如是與福德資糧合作,而廣為利他之行,以圓成真實之見宗,而為無染寂樂之助伴。如是 見、定、行三要乃過去、現在、未來諸佛密意之中心,一切乘之頂巔,一切心要之王。金剛心之要道門中,實無有較此至極果義再殊勝者。
自性妙用法身庫,
智慧藏中寶庫藏,
不同他石諸精英。
此方便所說義,實為傳授要門之心血,文句雖少,然此述作,皆由於自性所起妙用也。上述等義,雖修慧無多及,然於上師示教,能由聞慧斷增益,思慧善抉擇,即具修慧,實一切智慧之寶中寶。非同於世間之庫藏,僅解暫時之貧乏而已也。
勝喜金剛遺囑教,
三種傳承之心印。
此三要開示椎擊三句義,為化身勝喜金剛入涅槃時,由天空中,示與上師文殊知識,文殊知識上師既契合祖心,印成無二無別之要門,而傳出承之。後分三傳:(1)於如是方便要義,了解妙要之遍智法王祖師,即身現證一切本淨法門之密意,而得妙覺圓滿如來心印傳承。(2)於持明無畏洲,示現智慧身,以持明表示,攝受及傳授與無畏洲祖師。(3)於吾等具恩根本上師以口語耳傳方便,直指即見法爾現量,即現在所住之眾生功德主(指大德上師)。
付與心子記持之,
是誠深義與心腹,
具誠心語義扼要,
義要不可輕棄之,
慎勿漏失此方便。
如是口訣,乃庫藏之精英,心之明點,於不行持之人,示之可惜。然如彼能行持要義且能即身成就之人,若不示之,又殊失悲,故此口訣,總應如保生命而護持之。
 


恒河大手印

修行密法者,當依大手印而行,若離此大手印,造境著相,捕風捉影,其結果必然是,造境自入,不得解脫。大手印者,大地眾生本具的“如來智慧德相”,亦名常住真心,亦名清淨法身,亦名道。今摘錄《恒河大手印》原文,以及貢嘎上師的《釋文》,以作為密法行者的規範,免得著相造境,違背佛意。


恒河大手印(原文)

敬禮金剛空行:
大手印法雖無表,然於上師具苦行,
具忍具慧那洛巴,具種修心如是行。
譬如虛空無所依,大手印亦無依境,
住於任運境界中,定從係縛證解脫。
譬如以眼觀察虛空無所見,
如是以自心本淨妙明心,

一切邪妄分別消除證覺地。
譬如空中雲霧散,本無住者及去者,
分別識浪生於心,觀心本淨浪自滅。
譬如空離一切色,黑白等色不能染。
妙明心亦離諸色,善惡白黑不能染。
譬如晴明日光照,千劫黑暗頓開朗,
本淨妙心放光明,多劫輪回業障消。
虛空言說強安立,虛空究竟離言詮。
覺心雖亦強言釋,究竟成就實離言。
要知心惟本同空,無餘攝盡一切法。
身離諸作要閑住,語離塵聲空穀音,
意離思量比對法,如竹中空持此身。

心合超絕言思絕,安住任運無取舍,
無著心契大手印,恒修決證正菩提。

密咒典及波羅密,種種經律與法藏,
各個論支宗派等,皆非光明大手印。
由生分別障明印,反失所守三昧耶,
永離分別不著意,自生自滅如水波。
若順無住無緣諦,即守破暗三昧耶,
若離分別無所住,一切法藏無餘見。

若依此義脫輪回,並能燒除諸罪障,
此是教內大明燈,不修此義愚夫輩。
彼常漂溺生死流,未出穢苦之愚夫,
應哀憫彼令依師,得師加持而解脫。
籲嗟乎!
流轉輪回者,毫無義利唯是苦。
有所作亦無義利,觀心最殊勝

若離執計是見王,若無散亂是修王,
若無作求是行王,若無所住即證果。

越所緣境心體現,無所住道即佛道,
無所修境即菩提。
嗟乎!
於世間法善了知,無常法如夢如幻,
夢幻實義本無有,知則當厭離於彼,
舍諸貪嗔輪回法,依於山則洞穴居。
恒住無作任運境,得大手印亦無得。
譬彼大樹枝分可萬千,
齊根倒斷萬千枝分萎,
斷心意根生死技分亦全枯。

譬彼千劫所集暗,得大明炬暗立遣,
如是自心刹那光,多劫無明障頓除。
噫嘻!
有心之法不得離心義,
有為之法不得無為趣,
欲達真實離心無為勝義趣,
任運持心安住明本體,

分別垢水自當返澄清,
障修諸顯亦各自寂顯,
無取舍心光發而解脫。
了本無生無始習垢淨,
亡諸執計安住無生境,
凡所顯現即是自心法。
超脫邊執得殊勝見王,
超深廣量得殊勝修正,
離斷邊品得殊勝行王,

能無所住得最殊勝果。
行者初得覺受如瀑流,
中如恒河暢流而閑緩,
後如平水子母光明會。
劣慧異生未堪善安住,
可於明點氣脈諸要門,
以多技分方便攝持心,
調令任運安住於明體。
若依業印增現空樂明,
須知加持雙運之福智,
導自頂輪緩降不可泄,
漸提令遍全身一切輪。
絕離貪故空樂明方顯,
長命黑發相飽如滿月,
光彩煥發力大如獅子,

願共速得安住勝成故,
此大手印極心要口訣,
且堪能種眾生但受持。
 


恒河大手印(釋文)

大阿闍黎諦洛巴 作 貢噶上師 釋
大手印就是無手印,梵文嘛哈母渣(Mahamudra),也可譯作“大象征”“大印”。
大者,無所不包。至高天上。藏文譯名中,於大印中,加入手字者,為尊重佛典之意。此手字,為尊稱佛之手,表佛之如所有盡所有,及二無分別,空樂智慧印者,亦表佛之無分別智(大圓鏡智),此智最上,最高,且最密,猶如印符,又如印契.謂一切輪回涅磐之法,無不一一契合於佛之如如妙智,更無一法能逾越此智以外者。
大手印有數種,最上之大手印,即恒河大手印也。無須灌頂等修,但當恭敬禮拜,承事親近於其上師,僅現於上師之微妙身相,即能立得證悟,如此由於恭敬順信之心力,以依止於上師,更不借外物言詮,而能究竟了悟,以證取之大手印,方是大手印之最勝義心傳也。須知上師者,本已具有無上加持力,不假方便修整,一俟弟子根機成熟。一彈指間。立即證悟,誠真正之大手印也。至若大手印四瑜珈,以專注瑜珈入門,循序以進,拾級而上,依中道而證,係方便法門。原非大手印之真實處也。但真正之大手印,必須具備大成就之上師,與利根上智之弟子,非末法時期能辦。四瑜咖是科學化、係統化、現代化之佛法,適應潮流正是當機。
敬禮金剛空行:
解釋:
金剛空行母,即亥母。為白教之主體,口授之怙主。恒河大手印,句句皆為口授,故先敬禮之。(敬禮金剛空行)有四義:1、除障,2、加持令造作圓滿,3、為利眾生,4、為善因回向眾生,令皆同證大手印也。金剛之義甚深,亦表佛之無二空智,凡夫之俱生我執,須金剛智慧,方可斷除。人若得金剛智,則一切異熟,空盡無餘,金剛三摩地,能壞滅一切煩惱業惑而無餘。又金剛者,有七義:1、堅固,2、精要,3、真實不空,4、不能斷截,5、不能破裂,6、不可剖分,7、無可損壞,是為金剛之七殊勝義。故常以金剛喻佛之三身四身等,能具四身如金剛,而為一切不能壞之三業,則成金剛總持之佛體矣。今此恒河大手印口授之法,實為一切金剛所由之道或乘,所謂金剛乘者是也。
空行飛行於空中。為佛教之天使,然無翅,亦不駕雲。空行參加人間會供,有天眼或禪定功深者能見之,或聞其咒聲。空行有男女,或稱父母,男者或稱勇父,女者又稱為勇母。此中但雲空行,意即指空行母,略去母字者,藏文續部中之通例也。
大手印法雖無表,然於上師具苦行,
具忍具慧那洛巴,具種修心如是行。
解釋:
此頌是諦洛巴祖師,稱謂那洛巴祖師,而啟口授之首頌。謂大手印法,雖本無可表示,然汝那洛巴,對於吾諦洛上師,已具足種種苦行、難行、忍,且具足智慧,實為堪以造就之弟子,今日口授汝修心之要,應如是行之也。
大手印,有言聲文字之能詮,及其所論,根、道、果三者。
所謂根大手印者,即一切眾生之常住真心,與佛無別,平等平等,原本清淨常住。雖因不覺而起無明,然其真空體性,仍自明淨,縱在六道輪回,終仍不增不滅。此常住真心,有時稱之為本覺如來、普賢王如來、阿達爾嘛佛等,名異實同,此一真心,即根本大手印也。
紅教有說,普賢王如來為元始佛,無庸積集資糧,令除業障。如彼海水,因風吹而生波浪,若更加以攪動,則更無澄清之時。又如空中,雲霧雖起,空中雲霧散去,空性仍在,毫未受損。若吾人之心,本無明淨,本自無染,則以任何方便,不能淨之。以心本自無染故。
所謂道大手印者,恭敬信賴於上師,而得聞於法,由聞而如理思維,得決定正見,又如理修行之,即是道大手印也。
由聞思修持之結果,一旦豁然,究竟通達。證得如如不動,真心應現,即是果大手印。
又根本之大手印,超乎思量言說,非凡夫之分別妄心所能了知,非凡夫之言說所能宣說,必依止於上師,而得聞於法。
依止有三義:(一)依止為因,(二)依止為緣,(三)依止為加持。
雲何因?謂依止於上師,得聞於“不修不整不散亂”之最勝口訣,依止修持,即是成就之勝因。
雲何緣?謂以依止故,得具足一切懺墮集資之勝緣。
雲何加持?謂以依止上師,得口訣之勝因,及懺集之勝緣,恒常不斷,精進修持。自能憑上師無上加持力,忽然於一刹那,通達根本大手印,證得如如不動。如啞子食糖,不可言表,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最要者,弟子應對所依止之上師,具至誠之淨信心、恭敬心。昔西藏大德岡波巴,有弟子求其加持,即如是說。是故於大手印道欲得加持,對於上師,應具淨信與恭順心,則諸佛如來,即現上師之相,為之加持。譬如欲從日光中取火者,則依透鏡,透鏡,即弟子之信順心,能生加持之火,以燒滅業障,而得成就也。那洛巴祖師依止其上師諦洛巴祖師,具至誠之淨信敬順心,且具不可思議之苦行難行,成為白教第三代祖師。詳導論白教傳授。
譬如虛空無所依,大手印亦無依境,
住於任運境界中,定從係縛證解脫。
解釋:
修心口訣,多以譬喻為說,此頌以虛空為喻,謂彼虛空,無邊無際,無所可依,喻大手印亦如同虛空,亦無所可依。故惟有依此常住真心,離一切戲論及修整,任運寬坦而安住,則決定能從無始無明,業障係縛上,得其解脫自在也。將此生滅心頓然放下,自性即自現前,刹那妄念生起,刹那慧火燒除之,此心及要念,同時解脫故。應知刹那生滅之妄念,與非生滅之自性,本來為一整體,如海水之波、夏天之雷,(起本無起,滅本無滅)。
然若未能通達任運,則仍當依白蓮花祖師所著大手印法要中,前二步之方便以修之。(即切念法及縱念法,詳見《大手印瑜珈法要》46~55條。)(點擊進入白蓮花祖師《大手印瑜珈法要》)
至尊密勒日巴祖師說:不整治以為修者,要須達乎三事:(一)煩惱及妄念不整治,則墮落;(二)樂明無念不整治,則流轉三界:(三)真心則不許整治。——未可誤會為毫不修整之理。
謂修真正大手印者,於原離善惡之真心,固不得分別修整,此如高山瀑流下,清濁自分,或怒流急湍自激自平。
樂明無念者,即是一道清淨,照寂而明定。但若煩惱妄念熾盛發生時,又必猛提正念,厲呼一聲“呸”,束使還淨。若束之過緊,亦呼一點“呸”,放縱妄念,不隨不止。如是者,不惟不致為煩惱妄念所牽而墮落,且使之成為助道之勝緣。
至於樂受過甚者,亦必呼一聲“呸”,顯得無念不是無記,更當別於外道,斯可免流三界。
其第三者,真心不許整治,則為無以上諸病,而得善住於真心者,自當無任何之修整,令得任運通達、證入菩提矣。
又貢師他時口說:樂明無念三字當等持。樂特甚,流轉欲界;明特盛,流入色界;無念特盛,流轉無色界。此樂明無念,不得不整治也。

又解,此頌首句,虛空無可依之“依”字,有“指示言詮”義,次句大手亦無可依之“依”字,有“依之作修”之義。由是吾人雖常言虛空,而虛空之真實意義,則離於指示及言詮。同理,大手印之真實意義,既已超越思量言詮,則大手印之修持,實同虛空,而亦無可指示言詮,即是所謂無修而修。第三句住於任運境界中,即是無修而修,謂如乳足嬰孩,任運寬坦而入,則任何纏縛,悉歸於法爾界中,任何束縛,決定解脫。
 


薩若哈大師說:
“若能了達此真心,如同虛空,無可方物,則亦能知修者,實無可修,而一切妄念,本自無有。又如於此真心上,勿起整治之警覺,於善惡念興起時,不起愛憎以及整治警覺、重為其染汙增上緣,則此真心即得任運安定於如如不動之境。”
譬如以眼觀察虛空無所見,
如是以自心觀本淨妙明心,
一切邪妄分別消除證覺地。
解釋:
此頌以虛空喻本淨妙明心。
本淨妙明心者,常住心也,亦即自性。吾人於明淨晴空中,惟見炳炳長空,都無一物,以此喻人若能觀得真心,其中原無一切妄念顛倒,即是見性成佛也。
譬如空中雲霧散,本無住者及去者,
分別識浪生於心,觀心本淨浪自滅。
解釋:
空中有時示現雲霧,而此雲霧何來,則緣乎地麵水蒸氣,水蒸氣所緣無非因緣所生之法,其自性本空,假有實無。當其生起,不可計執其住;及其散時,不可計執其去。依乎心起之妄念,亦複如是。
妄念由何生?無非緣於種種情物為其對象,而此為對象之情物,又無一而非本無自性之因緣所生法乎!不惟倏起倏滅之妄念無自性,即此當前心念,能起所起,能滅所滅,皆無自性,且無一而能越於常住真心之外。明乎此,則立即可於常住真心,任運寬坦而定,其妄境安念、其心識之波浪者,自亦頓滅矣。
譬如空離一切色,黑白等色不能染。
妙明心亦離諸色,善惡白黑不能染。
解釋:
此頌以虛空喻真心(妙明心),明其原不受任何之色染。
所謂一切色者,此中但指形色與顯色。形色為大小長短方圓等,顯色為藍、綠、紅、黃、黑、白諸種色。吾人見此界之天空,當其明淨時,惟覺其呈現一種所謂天藍色者,則因如《對法論》所說。此一天下,須彌山南,皆為吠琉璃色所映顯,即此天青之藍色。
實則虛空者,不惟不可言其具任何色,並且不可執計其具何顏色。縱於在某種因緣生起時,假現何色,但真空固無任何之色相。假有之色,自未嚐染汙此虛空。如是,善惡之白黑等業,實不能染汙此真心,與此正同。此心之如來藏性,如如常住,在凡未滅,在聖未增,即是此理。
此開首諸頌,何以多引虛空為喻?則以真心本體,即是虛空之體,凡所有一切之色法、心法、心所法,皆為所包攝而無餘。三界唯心,萬法唯識。又空生於此心中,如海麵一水泡,生死涅磐法,亦不外此一心。故金剛歌詠引薩若哈大師之頌曰:
“此心體性應求得,此如意寶我敬禮。”
此心體性,即常住真心,如如不動,被釋雲:“唯此心體,攝盡一切諸法之種子,由此種子,現起生死涅磐一切法,明了此種現之法者,可得解脫;不明了者,沉淪三界也。”
譬如晴明日光照,千劫黑暗頓開朗,
本淨妙心放光明,多劫輪回業障消。
解釋:
常住真心,本自光明,此頌以日光為喻。
如日光明,能破黑暗,無論何處,縱經多年之黑暗,但得日光一照,立即開朗。且其光明,雖有時為雲霧掩遮,其明體固常在也。同理,此心本自光明,本具本覺智光,縱屬無始劫來,在迷眾生,流轉生死,輪回六道,隨業浮沉,其本覺智光,則常存未失,不過猶如雲掩日光,一旦雲散天開,則朗朗輝輝,大千炳耀。此則猶如由不覺而始覺,始覺即同本覺,生出子淨光,而合母淨光也。此為成佛不二法門,自性光明即母淨光,法性光明即子淨光。打成一片,即證悟矣、成佛矣。
虛空言說強安立,虛空究竟離言詮。
覺心雖亦強言釋,究竟成就實離言。
要知心惟本同空,無餘攝盡一切法。
解釋:
常住真心無異於虛空,然虛空之真實意義,離於言詮,無可直說。
光明大手印者,雖可如上略說其表喻,又如大圓勝慧中,擷要說為一切顯現諸法,一刹那由自心圓現,一刹那圓滿歸於自性等,又大手印法常說,輪回涅磐一切法,—一未越於法性,……等等名言安立,但實際離言絕思。如入中論所謂,一切法性,應離常斷等戲論分別,實無名言可立可說。
又虛空者,依世諦言,尚複可言其為真實不壞,而一無所有,但欲究竟表達實相,實亦不可得也。
龍樹菩薩讚心頌曰:
“諸佛出生處,墮地獄未滅,
成佛原未增,應敬禮此心。”
故如虛空,攝盡一切法,此如來藏心,攝具一切聖凡種子,而為眾生八識所畢具。當其相應也,世間一切,顯而萬象森羅;隱而一念不動,無不消歸自性。世界萬象,送與吾心交相融化,無跡可尋,其中寂靜光明,不可言喻。一不相應,則妄心妄境,相與判然,世界又複脫露而出。故知世界者,我心之表現耳。
雖然如是,金砂雖具金質,未即成金,必經煉冶工夫;行者雖立見宗,自非不修能證,故以下八句二頌,即示三門之修法也。(正當之修行方法尤其無上瑜加,似乎更高更妙)。
身離諸作要閑住,語離塵聲空穀音,
意離思量比對法,如竹中空持此身。
心合超絕言思絕,安住任運無取舍,
無著心契大手印,恒修決證正菩提。
解釋:
身修者,頌雲離諸作,世間非利益諸作,悉舍離外,即他種出世法,亦當離去,而唯安閑寬坦,令身安住。
語修者,無利樂之世間語應禁之,乃至咒誦,亦宜休止,安靜如穀。
意修者,則離一切戲論思量比對之心想外,即觀想警覺,亦宜休止,恰恰用心時,恰恰無心用。
今令此身,上自頭,下至足底,如同中空之竹筒,心等虛空,超絕一切之分別。又令等持,離一切掉舉昏沉與無記,惺惺寂寂靈靈明明,無取無舍無著之心,即此定住於常住真心,即是大手印定。如是恒常修持者,決得忽焉刹那,如暗室燈燃,光明普照,無上涅盤自性、俱生未覺智慧光明,全體畢現,而無上正覺之道,立時證矣。
密咒典及波羅密,種種經律與法藏,
各個論支宗派等,皆非光明大手印。
解釋:
凡諸密乘咒道次第,以及修般若波羅密多之法。乃至繁多契經調伏,性相二宗,諸多派別支分,論教談理,落於分別者,皆非光明大手印也。
 


因其多所分別,即未免執著。不獨顯教為然,即在密宗,生起圓滿諸般次第以及氣脈明點諸法,若落分別執著,非僅不見光明大手印,且一有實執,即為光明大手印之障礙,不得顯現光明。
由生分別障明印,反失所守三昧耶,
永離分別不著意,自生自滅如水波。
解釋:
又以分別執著障光明大手印故,以為守三昧耶,而實為破壞三昧耶。故惟永離分別,總不如意,如水生波,自流自息。
若順無住無緣諦,即守破暗三昧耶,
若離分別無所住,一切法藏無餘見。
解釋:
又善了達水上畫紋,空中揮筆,水與空痕,雲何尋跡之理,及一切法本不可住,本無可緣之勝諦,心一起於分別,即知分別無實質自性,於此為修。同樣,一起於善,即於知此善無自性;一起於惡,即於知此惡無自性;乃至一切貪嗔等毒,即於知此皆無自性。以此為修,如是,毒藥轉成醍醐,煩惱即是菩提。
不起修整,然又絕無散亂,以守護自心。能如是無住無緣,任運而不違越真心者,即是等於手執明燈,照破黑暗,即是善能守護三昧耶。又分別執著,豈惟違犯三昧耶,且未隨順一切法教蘊。故惟永離分別執著,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者,方能見澈三藏一切教義真諦而無餘也。


如他頌有雲:
“離諸警覺與實執,亦無修氣縛自心,
自心無整如乳嬰,隨常住真心作主,
妄念起觀其自性,應知水波本無異,
離諸實執無住邊,則見諸法蘊勝義。”
若依此義脫輪回,並能燒除諸罪障,
此是教內大明燈,不修此義愚夫輩。
解釋:
大手印四瑜珈有四級:一、專注,二、離戲,三、一味,四、無修。(點擊進入貢噶祖師講《大手印導引顯明本體四瑜伽》)
以專注瑜珈入門,循序以進,修至離戲瑜珈,即能離一切分別與邊際,不住常斷一切之戲論,通達佛境,但尚未究意也。唯依第一了義光明大手印之無修,而得任運安住於真心上者,即可脫輪回之牢獄,而契人菩提。若僅能一刹那而如是定者,亦可燒盡無始所積之重罪。若能徹底明見自性(即真如,常住真心),即成佛道,決無疑也。故此光明大手印,誠為教乘中第一了義之最大明燈,其有不信者,真愚人也。
彼常漂溺生死流,未出穢苦之愚夫,
應哀憫彼令依師,得師加持而解脫。
籲嗟乎!
流轉輪回者,毫無義利唯是苦。
有所作亦無義利,觀心最殊勝。
解釋:
愚夫無信,而常沉淪生死輪回不能出者,有四因:一、無明,二、邪見,三、貪,四、愛。有此四因,故其沉淪生死,常在穢染苦惱而不知出要。是以諦洛巴祖師,哀憫此輩,且示大手印學者,亦應發同體大悲之心,見有如此愚人,必當令其皈依於成就光明大手印之上師,
由聞而思,而虔修之,尤為切要。
令其對師發起如佛、即佛之敬信隨順心,則上師之加持力,可得入其身中。一得加持力入於其身,本覺智(真心)之光明自動顯現,而得解脫,成就菩提矣。
若離執計是見王,若無散亂是修王,
若無作求是行王,若無所住即證果。
越所緣境心體現,無所住道即佛道,
無所修境即菩提。
解釋:
以上正示瑜珈行者修行之要訣。
瑜珈之道,有四要門:見、修、行、果是也。
見必超離一切執著遍計,方為正見中之王。
修必自心毫不散亂,方為真正修中之王。
行必安住於真心,無著無求,方為真正行中之王。
若言果道,此必聖凡上下涅盤生死,皆能無希求無所住,真正無上之隨緣不變、不變隨緣,寂而恒照、照而恒寂,等同諸佛,方是果也。
複次。學道行者,心馳緣觀,真如不得露現,必善巧於離觀而觀,離緣而緣,離修而修,是為善巧觀修。
又必無住而住,方為善住。無逝而逝,方能善逝。無成而成,方為圓成。無證而證,方為實證。必如此者,方為大圓滿菩提佛道也。
嗟乎!
於世間法善了知,無常法如夢如幻,
夢幻實義本無有,知則當厭離於彼,
舍諸貪嗔輪回法,依於山則洞穴居。
恒住無作任運境,得大手印亦無得。
解釋:
於是諦洛巴祖師,又悄然歎曰:
嗟乎!世間法無常,如夢複如幻,本無實義諦,悉是假法無常,如夢複如幻,本無實義諦,悉是假名相。智士應了知,而生厭離心,斷舍貪嗔等,輪回苦因法,往彼山岩洞,離塵清淨修。恒住無所作,任運住本明,證所本無證,光明大手印。
譬彼大樹枝分可萬千,
齊根倒斷萬千枝分萎,
斷心意根生死技分亦全枯。
譬彼千劫所集暗,得大明炬暗立遣,
如是自心刹那光,多劫無明障頓除。
解釋:
譬如彼大樹,枝分多無數,斷其根倒地,枝分齊萎。斷心意妄根,一切生死了,縱令集昏暗,一明諸暗消,刹那本覺明,照破多劫罪。

雖然如是,其尤要者,令身安住,如須彌山,令心寂淨澄清,不為外境所牽,隨處亦皆可修。處安身不安,處靜身不靜,亦是徒然。坐時睜目可,閉目亦可。若心未善安止,則睜目非、閉目亦非,任運而住,心無修整。散亂無記不修整,則又非是。真能善巧安定身心而修者,不住茅蓬,亦可修行,住茅篷而不免於散亂,亦無成也。
噫嘻!
有心之法不得離心義,
有為之法不得無為趣,
欲達真實離心無為勝義趣,
任運持心安住明本體,
分別垢水自當返澄清,
障修諸顯亦各自寂顯,
無取舍心光發而解脫。
解釋:
引伸上段之義,更示轉深之趣,於是慨然歎曰:以有生滅心之法,不能得到超離心境之義諦。
以有作為之法,不能得到無為法之旨趣。若欲達到真實離心及無為之義趣者,唯當任運持心,令其安住真心,離一切纏縛。
如是任彼妄心分別如垢水者不加攪亂,自得澄清。對一切聲色等法,似能顯生而障於道行者,亦置不理會,更不能有絲毫愛憎取舍,則如賊入空室,自形寂隱。如是無著之心,昭昭靈靈,一旦常住真心曜然光發,解脫現前矣。

了本無生無始習垢淨,
亡諸執計安住無生境,
凡所顯現即是自心法。
超脫邊執得殊勝見王,
超深廣量得殊勝修正,
離斷邊品得殊勝行王,
能無所住得最殊勝果。
解釋:
常住真心,無始以來,不生不滅,不垢不淨。諸法之所顯現者唯此心,能見其顯現者亦唯此心,究此能見所見,體無有二,惟一空寂,本自無生,即是顯空、色空、明空等,雙融無二之光明大手印也。
此而證得之時,即是如來之身相,而一切無始以來,業習垢染,一洗而空也。故頌中接雲:”亡諸執計之心,安住於本自無生之境。何以故?凡所顯現,能見所見,原是此一心之法,即了知其本自空寂而無生,則計善計惡、計是計非、或愛或憎、或取或舍,豈非以妄逐妄?如水已不清,更從而攪亂之,則永不能澄清乎!
是故要明乎此理,不修不整,無取無舍,心體妙明,才能顯發也。故頌又接雲:能如是超脫一切邊見計執者,即得殊勝見之王,是為見之最要口訣。修持者,亦須毫無計執,如根本智,後得智,真實修,非真實修,乃至此法彼法,或深廣,或非深廣,以及其他一切等量之計執。前曾雲:若無散亂是修王,令再轉深,示以越深廣量等,方為殊勝修之王。蓋必如此,方能無散亂也。
複次,前頌示雲:若無作求是行王,今則轉深,示令離斷邊品,才得殊勝之行王,離斷邊見品等,方是無作求之正義。否則又恐行者落入偏空。無所住道是佛道,前頌亦已言之,今頌進雲:能無所住得殊勝果,則前頌為開示要門,今則進示深入此要門,以致究竟得果證之地。
故當與前頌合參之,而善得祖師之至恩意也。

行者初得覺受如瀑流,
中如恒河暢流而閑緩,
後如平水子母光明會。
解釋:
以上三句,修自性定之境界也。
恒河大手印,為上上根器之行者而說,茲為非上上根器之行者,開方便之門。
善慧根器之行者,初修特時,妄念紛騰,如瀑流之覺受,較諸未修之時,妄念更多,煩惱特盛,因開始認識其前所不自察之妄念故,當先修“切念法”,繼調以“縱念法”(參閱《大手印瑜珈法要》45~49條)。善修業者,過此階段,進入第二步時,自能進而覺受其想念,如恒河暢流之水,視瀑布之倒瀉急湍緩和多矣。(此為一心不亂之境,尚是入定初步,距成佛尚遠。)但仍不免波浪起伏,思潮動蕩,此則善巧運用種種修行口訣,(如“不隨不止”,“無取無舍”)等,詳見《大手印瑜珈法要》),精進修持,達到風平浪靜、水麵如鏡之境,心已絕對安止,但尚未成佛,仍當精進修持。等發放其子淨光,與母淨光會合為一,即得證矣。
如上修特,其要在於無著無緣、無求無作,而唯任運安住於本明淨妙故,亦不固定時緣、處緣及事境等,行住坐臥,皆可修持。

劣慧異生未堪善安住,
可於明點氣脈諸要門,
以多技分方便攝持心,
調令任運安住於明體。
解釋:
然有劣慧根器,未可於無緣無作等而善安住者,或緣木石、佛像,或緣月輪、吽字,乃至明點、金剛誦、寶瓶氣等法,以作修持,令心得專一安止,而顯生契入本覺智之光明。

若依業印增現空樂明,
須知加持雙運之福智,
導自頂輪緩降不可泄,
漸提令遍全身一切輪。
解釋:
若為特具堪能之異生,為合增長其覺受暖相空樂等,則可依其業印。此之方便,即欲樂定(就是雙身法)。
諸大德開示多雲:欲樂定重在氣功,人之選擇,尤為嚴格,多生過患,不易修習。且助長對治之法甚多,亦非必從事於此,乃能成佛。
至助長之大者,莫如懺罪積資,即所以積福淨障,是又非勵力於修金剛薩埵及上師合修法兩儀不為功也。此根桑祖師《大圓滿禪定休息要門密記》中之警誡。貢師亦口示:業印不如光明大手印殊勝穩妥。
此之業印者,極難極險,詳必另從師授,此但略言梗概。
謂修者,最要必如法加持方便智慧,外內鈴杵,各作本尊,方堪福慧雙修。尤必特具不失之堪能,令菩提自頂下降,降而無漏泄,且必反提而上,散布全身,各輪各脈,無一而稍失誤,更必絕對非貪,否則立墮。
查雙身法始於紅教,並非白教專有。紅教第三十二代諾那師祖,為近世罕有之大成就,未聞有雙身法之傳授。我更問於吳(潤江)上師,諾那祖師以單修成就。雙身法之真正法統,恐早已斷絕。
現代有傳雙身法者,必為旁門左道,邪惡淫棍,讀者切不可學也,法所不容。

絕離貪故空樂明方顯,
長命黑發相飽如滿月,
光彩煥發力大如獅子,
願共速得安住勝成故,
此大手印極心要口訣,
且堪能種眾生但受持。
解釋:
能毫無失誤而修至空樂明現前者,現世即可延長壽命,麵貌端嚴如滿月,澤潤如良玉,返老還童,力大如獅子,具得八種世間成就已,漸得不久證於空樂明。
所謂空樂明者,即如如不動也。


貢噶上師傳講於江陵
張妙定居士整理記錄
胡之真 譯


跋記
此大手印口授,為無上成就諦洛巴祖師,在恒河畔,向其弟子那洛巴(白教第三代祖),釋十二苦行之究竟,而麵授者,一名《金剛大手印二十八頌》。(書中未必每頌四句,頌數亦不合廿八,但共一一二句,印度例以四句稱一頌。故總之而言耳。)

嗣為西藏大澤師,人稱之為聲明王者,馬爾巴大士(白教四祖)親承那洛巴祖師傳承,並親承口授此頌已,在將波哈哩地,經那祖親自抉擇之下,而譯為藏文。

此恒河大手印由貢噶上師在內地傳授,張妙定居士整理聽講錄於江陵。因其語句有過長者,譯名需與本書其他各章一致,文字略有修正,惟原頌一字未改,僅修改講義。原講義精華,完全保留,增加部份,絕對可靠,後世學佛者,幸勿任意刪改,致墮金剛地獄也。

馬爾巴大士為大成就者,《恒河大手印》從梵文譯為藏文,絕無問題。貢噶上師雖已成佛,但不通漢語,張妙定居士沒有修成,甚至無定力,故從藏文譯作中文,可能有出入。如有精通藏文之大德,能取得藏文原本,校對《恒河大手印》原頌,則功德無量。原頌中譯,因我無藏文原文,亦不通藏文,一字未改。後世學者,切不可在中文中推敲也。

大手印有數種,有頓有漸,頓者如《恒河大手印》,漸者如《大手印瑜珈法要》(大手印四瑜珈)。然皆無相密宗,無緣無住,無密咒,無本尊。

但西藏有《大手印加行所攝上師相應金剛亥母合修略軌》,修金剛亥母本尊,細察其內容,似屬加行。目前在台有此種法本流行,並不完備。例如種子字、蓮花等顏色,並未表明。即使法本完備,讀者亦不可以修,除非讀者已皈依成就之白教上師,已接受金剛亥母之灌頂。然此種機緣,即使讀者在西藏,恐終身難遇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