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722)
2021 (379)
2022 (254)
共四集
第一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Tts03_RIso
筆記:
一、
接下來講到“椎擊三要”,它的內容,主要從“見地”、“禪修”、“行持”三方麵來進行的。
首先是“見乃無量廣大界”,這裏講的是“椎擊三要”的第一要。直擊迷誤的要領,怎樣的迷誤心呢?就是“妄執無我本性為實在有我”,由於有我,所以生出了與我對立的他,由此衍生出二元對立的執著。這樣的妄執就是此處所要打擊、所切中要領而揭露的。這裏一開始就提出需要認識什麽叫做“見地”?“見乃無量廣大界”談的就是究竟的見。也就是自他具有同樣的基且無二的本性。這是從究竟了義的觀點來說的。如果真正通達如此究竟實相,對眾生的無量的慈心將得以展開,進一步能夠展開無量的悲心。作者用無量廣大界來說明,是因為我們心的本性廣如虛空,能夠含納一切法,輪回、涅槃一切法全部都盡括其中,如果能夠真正了悟諸法實相,了知心的本性是無二性,則內在的廣界跟外在的廣界將能夠契為一味。這就是第一個要點要講的,實際上無有可執者。沒有自我可執著,這是第一個要點。
椎擊三要分為三個要點:
第一個是“直指本來麵目”,就是要確定一切沒有任何自我可執著。就是沒有任何自我與執著可施設處。如同虛空的廣大界。
第二個是“唯於此中決斷”,就是曉得輪回法、涅槃法全部都是由心所現。離開了“心”則無輪回跟涅槃法。唯一堅決地確斷此事。這是第二個要點。
第三個是“對於解脫得把握”,意思是說,僅僅隻知道“一切由心所現”這一點是不夠的,……需要反複在心上麵去做推敲,在心中做考驗。去檢驗當自己遇到“境”的時候,遇到“緣”的時候要怎樣看待。如何能夠將前麵兩個要點應用在生活的方方麵麵中。這是第三個要點。
所以我們歸納起來在講“三要”的時候,第一個“直指本來麵目”,就是要確認無有可執的事情,一切的自我概念都是非實存的。第二個“唯於此中決斷”,就是要確定心含藏一切,輪回涅槃共同的基,就是這個心的本性。第三個“對於解脫得把握”,就是由於你了知了無二性,所以在生活中視一切法如幻,以此就能夠對治所有的煩惱。
無論如何,對於這三要,尤其是初學者來說,應該要曉得椎擊三要中“直指本來麵目,唯於此中決斷,對於解脫得把握”這三句話的意思,要常常地去熏修,日以繼夜地、晝夜六時地去做。要怎麽要做呢?就要按照正知正念跟不放逸的態度去做。佛子行:“恒具正念與正知”,
在這次的內容中會提到“寂止”跟“勝觀”的道理。
而應該要對當下有清楚的覺知。這個對“當下清楚的覺知”,是離於一切妄想分別,我們稱之為“般若智”,這樣的智慧是心的本性。
心的本性是什麽呢?本性是明的,而且是空的。也就是明空雙運的自性。明的自性就是空分,空分的自性就是明分。
所以當我們講到“見解”的時候,這個“見”實際是不可以言說的、離戲的見地。所謂“不可以言說的、離戲的見地”,指的就是一切法空,三世一切法的本性空。
當你在講心的本性時,你沒辦法說它確實存在,因為它宛如虛空,你說它不存在嗎?它也不是虛無。因為輪回跟涅槃法的萬象都由心所現。所以心的朗朗明了性,是確實存在。但你又沒辦法說它是如何如何。所以姑且就假名稱它為“空”。
我們要曉得心的本性是明而空,空而明的,明空雙運的自性,這樣的自性是有一種非常明了的覺知性在其中的。
這個覺知性存在於何處呢?過去如此,未來也如此,當下即是不生不滅的自性。所以我們說一切都是無法言說,無可明狀,我們沒辦法用言語概念去加以約束它。這個叫做離戲的見地,無有詮說的境地。
二、禪修
根本頌:“修乃悲智之光芒”
讓我們來分析一下見地。也就是了悟一切法空,無二智的見地。當我們分析這個見地,會發現它的理路是非常細膩的。那這樣細膩的理路如何落實到禪修之中呢?
我們需要以悲心的禪修來讓見地落實。落實的方法就是,當我們修習悲心的時候,我們仍然會有二取的想法。就像是清淨跟不清淨的差別,冰塊和水的差別。……所以我們需要了悟空性,為此我們需要做禪修。
禪修的要點在“空”跟“悲”這兩個層麵。應該側重哪一個層麵來進行禪修呢?應該側重悲心,以悲心為主。才能夠修大圓滿的禪修。而且在生起無量的悲心之前,一定要先生起“無量的慈心”。如果缺乏了無量的慈心,悲心是生不起來的。
========================
三、
27:01第三個是“行為”,“行乃如來之苗芽”。
27:42“空悲雙運者,行為自然契合六度”(一塵注:即智慧與慈悲雙運,也就是悲智雙運)
=============
如果真正能夠按照前麵所講的“見”、“修”、“行”去修持的行者,那他真的是極其有緣,極其幸運的。……“一生成佛定無疑”
==================
35:00“見乃無量廣大界,三句椎擊關要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