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間一塵的博客

歡迎光臨本人YouTube頻道(頻道名:林泉晗禪):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PVjv8tLsukFI_ciYYAxN5A


個人資料
正文

覺察細微(Yachak)

(2022-03-24 08:49:23) 下一個

覺察細微

 

Y:Yachak  S:Students       錄音文字整理:行果



S:我們的起心動念也在因果之中。比如說我產生一個壞的念頭,即使知道不對,可能還是重複出現,然後我回顧年輕的時候,我覺得好的壞的念頭,好像也是自動地發生,不是我能夠控製的因,那是不是隻有覺知,是在因果之外,其它的所有的潛意識、意識其實還是在因果之中的?



Y:當你有覺知的時候,念頭想法對你的影響就會變小。你對它有覺知,如果你能夠看到這個念頭想法,不認同它,它就不會在你的心裏麵留下太深的痕跡,這就很容易清理,如果你非常認同你的想法,特別是不好的想法,就會儲存在你的心中,產生一個很深的印象,這種很深的印象,將來就會變成業,驅使你去按照這種想法行動。但是如果你想當下就化解它的話,那你必須要帶著一種智慧去洞見它。我們不是通過分別它的好和壞來看待它,因為你在分別好壞,其實你已經帶入你個人的主觀的經驗,但是在智慧裏麵它是沒有好和壞的。



我們怎麽看待起心動念?其實就是去看到它的本質就是空性。所謂空性,就是這個念頭你不知道它從哪裏來,它就是從真空裏麵升起來的。當它從真空裏麵升起來,它最終又回到真空,它就像一個幻影,突然閃現一下它就消失。所以我們不必去追憶念頭,隻是我們對它保持一個覺知的狀態。假如你發現你有壞念頭,你也不要去追憶它。因為你一旦追憶,你就帶入了個人的評判,已經把它當成真實。我隻是把這種念頭看成是一種內在的潛意識的釋放,因為在我們潛意識裏麵其實還是有很多的念頭,有善念也有惡念。當這種善惡的念頭儲存得非常多的時候,它需要釋放。它就從通過我們的頭腦念頭來釋放。這時候我們就是一個觀察者,我們就看著它,不去參與它,特別是那種惡念,我們不要去行動,假如它過去了,就永遠過去了,就這麽簡單。但一旦你去追憶它,去分析它,去尋找它的根源,你就掉入它的陷阱。當然這是指妄想的狀態而不是實際需要處理的問題,如果遇到需要處理的問題我們還是得去追尋其根源,但這裏麵是不存在個人偏見的。如果我們質詢一個真相,我們甚至需要動用我們全部的智慧和洞察力去深入問題。



妄念本來就是為了消耗掉,為了讓你看到,你一看到它,就消失了。但是我們真正的覺性,那個觀照的本性,它是沒有汙染的,它是沒有在善惡裏麵,它是不垢不淨的。所以出現善的念頭和惡的念頭跟我們都沒有關係。當然不是說我們不應該遵循善,還是要遵循善,隻是說我們不會刻意去追尋念頭,我們是帶著一種有覺知的狀態去做出選擇。所以就算我們還是活在因果當中,但是我們的覺知可以改變那些不好的因果。這就是不昧因果的意思。



S:所以清理業力的方式並不是去懺悔或者是自責以前做過的事情,而是你當下的覺知對嗎?



Y:懺悔,它可以起到一些作用,但其實你發現所謂的懺悔它也是跟你的心的力量有關係,當你願意誠心誠意地去懺悔的時候,其實是你的心在發生作用,願意去轉化那些過去的惡。在心的力量下,這些惡業可能就會動搖,可能就會脫落。但是真正來說,我們需要在當下就看到它的本質,這是最直接的方法。假如這個惡念隻是在我的頭腦中被消耗掉了,就不會造業。比如說我內在有一個很憤怒的想法,我隻是讓它停留在頭腦當中,同時我去看到它,讓它慢慢地平複下來然後消失。假如你沒有看著它,它變成了一種行動,然後把這個能量傳遞給外在、傳遞給其他人的時候,就成為一種業力,別人就會跟你有業力的糾纏。



所以我們不需要刻意去消業,除非是你在當下無法用智慧的方法去解決這個困難,比如說你遇到一個很大的障礙,很大的逆緣沒有辦法靠自己的力量去解決,你無法觀照念頭因為念頭的力量過於強大。通過懺悔,其實是激活你心的力量,盡快消除這個逆緣,因為在懺悔當中你會激活你心的善的力量。而過後的反省則有主觀和客觀反省,如果是主觀反省不一定起到作用,因為它隻是在你的理智層麵起到影響,它無法改變習氣的作用。如果是客觀地反省就是帶有智慧洞見的反省,它能夠影響到你的潛意識心智模式。所以如果是真實的智慧它會處理業的種子,它會處理得很幹淨,當你能看到它的本體是一種空相的時候,就非常徹底。你在懺悔裏麵你還是看把它看成一個實有的東西,你把它看成實體。有時候所謂的業,首先是從一個念頭開始的。當我看到所謂的念頭,它本身就是一個很虛幻的東西,我在處理念頭的時候,我就把它看清楚。就從智慧的角度把它看透。那我還需要做什麽呢?不需要做什麽。因為我沒有外在行動,所有外在行動都沒有善和惡的念頭的驅使,你發現這個就不會留下任何痕跡。所以如果你想在世間不造惡,你就真的是無為之行了。所謂無為是你不帶任何意圖地去行動,一旦有個人的意圖和行為,它不是善就是惡,那就造業了。所以當你無為,你就自由了,雖然我表麵還是生活在因果裏,我身體還在因果裏,但是我的心不在因果裏,我隻是順其自然地做事。在當下我應該做什麽我就去做什麽,做完這個事情就結束了,不會留下任何的印象,但是如果我說我在做事,或者我是遵從某種理念、遵從某種想法去做事的話,你就在背負一個你自己製造出來的責任,這個責任就會變成負擔。



所以不昧因果的人他不是不做事,他還是做事的,但他做事就好像不做事一樣。外在做事但是內在一點事都沒有,很清閑,就是一個閑道人,他也沒有什麽刻意要學的東西。因為一切因緣的發生都是一種學習,關鍵是能夠在當下就看清楚它,這就已經是學習了。當他沒有什麽刻意要學的時候,他就不覺得生活必須要去經曆什麽挑戰和考驗。我們總覺得我們必須要經曆一些挑戰和考驗才能成長,這說明我們還沒有看透人生是怎麽一回事,還沒有超越因果來看待自己。如果我們看到所謂的因果,就是你內在一些心念,你看透這些心念,你不跟隨它,你就不再按照過去因果的業力來行動,你是按照形而上的自然法則來行動,跟隨自然去流動,你就不會遇到任何的災禍,或者和煩惱糾纏不清。因為你按照自然的律則去行動的時候,你就會受到自然的保護,因為自然的力量是非常強大的、也是可以轉化萬物的。但是你在業力的力量當中,你就受不到保護。比如說自然災害、社會動亂、人世紛爭等等,這些都是在業力網中,所有人都在業力網中,集體意識就是這樣的,自然災害來了你躲都躲不掉。這就是大眾共同創造的業力。但是如果你隨順了自然的力量,不再有個人主觀的行動,你就可以遠離這種災禍。



S:特別幸福快樂的時候,也需要讓自己抽離出來,提醒自己是幻相嗎?比如說愛與被愛的時候。



Y:不能簡單把它看成幻相,幻相是指我們主觀看法投射出來的一種經驗。但是愛和被愛的關係它確實是存在的,如果沒有過多主觀投射在裏麵它就是美好的

體驗。如果隻是順其自然但又不失去我們內在的覺性,那就沒有任何問題,不需要刻意追求也不需要刻意抗拒什麽。我們要怎麽看待幸福和快樂呢?幸福和快樂是過去善業積累的結果,我們應該帶著覺知去全然體驗它,去學習和了解它。這樣你才能看到它是如何發生的?又是如何結束的?以及你在這個過程的體驗是如何變化的。你明白其中的規律以及你應該所持的中正態度你就變得有智慧了。愛和被愛也是一種因緣法,因緣而生因緣而滅,當緣分滅的時候你也阻擋不了它。但這不意味著我因為害怕失去它而不敢充分地體驗它。我們要覺知到一切因緣的發生是不斷循環的,就象一年四季一樣,總有一些讓你特別喜歡的月份,總有一些讓你不怎麽喜歡的月份。總有一些特別讓你開心的人和事,總有一些讓你不怎麽開心的人和事。但你不要認為你可以主宰這一切的到來或消失。你無法貪求你也無法執著,你不是個作為者,你隻是在觀看這一切是如何發生的,不要主觀去用個人經驗或理解來限製這種“看”,隻有深入地“看”才能帶來智慧而不是主觀經驗投射出的東西。



一旦主觀經驗介入,你在裏麵就會創造出新的幻相,會影響到你心靈的平靜和對體驗的全然洞察。所以不能從一個消極的角度看待這種愛或者快樂,它是一種生命的饋贈,既然它是生命給你的饋贈,你為什麽不享受和體驗它?但是你的享受和體驗裏麵不要過度地去營造一種個人的期待,那隻會變成一種迷戀或者貪求。其結果就是另外一種受苦的因。包括受苦經驗也是,我們也是要如實地經驗它不要試圖逃避它,受苦之所以是受苦隻是我們看不到真相。一旦看到受苦的真相受苦就被轉化了。你要知道它是怎麽發生的,你要知道你在這個境界裏麵,但是你也知道這個境界也會消失的,隻是一個體驗的過程而已。而你的本性卻不是境界,也不是一個過程,它是一種寂滅狀態。



什麽樣的快樂是永恒的?你可以想象嗎?當一個人達到四禪八定的時候,他的快樂是普通人的幾倍、幾十倍。這種快樂非常微妙,但還不是永恒的。比如說你在禪定裏麵快樂就有,你不在禪定裏麵快樂就沒有。所以它也不是永恒的,那人世間的快樂就更少了。多數是頭腦的興奮,興奮過去了就不快樂了。但有一種快樂是永恒的,它是一種寂滅之樂,你的本性的快樂。當你找到本性的時候,它就像一種寂滅。所謂寂滅,它不是由外在引起的。不是因為外在的事情或者某些事物引起了我的快樂,或者是通過禪定、通過打坐獲得的快樂,這些都是依賴外緣,都是因緣法,寂滅的快樂就是你的本性,涅槃寂靜。



但是在這種寂靜裏麵,它又有一種說不出的快樂,甚至你都不能說它是快樂,因為我們的快樂是依照一個不快樂的狀態對比所產生的快樂,甚至你都不能說它是快樂,因為我們的快樂是依照一個不快樂的狀態對比所產生的快樂。但是在寂滅裏麵它沒有一個對照,它不是因為痛苦的對照,所以它不是一種快樂,但是這種沒有痛苦也沒有快樂的狀態下,反而是特別快樂。因為它是永遠都是這樣的,它不變。所以它不變的時候,你感覺就活在心裏麵,好像永遠都是這樣,永遠都在這種平靜的狀態,但這種平靜又不是一種死亡的狀態或者一種孤獨的狀態,沒有情緒。它可以是無限,它也可能就是一個點,它其實就是我們生命的本來,就是寂滅。但是在這種寂滅裏麵有一種說不出來的自由和滿足。你會發現通過一切外在的因緣變化我們的覺知最終會走向它,因為我們尋找的是永恒的東西,不是外在變化的因緣法,它是終極目標。它不在遙遠之處,就在萬事萬物當中,如果你在萬事萬物當中看到它,或在你心靈當中感受到它,你就沒有矛盾了,二元對立就統一了。你就可以充分體驗生命的快樂而又不會擔心製造新的惡因了。


220309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