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間一塵的博客

歡迎光臨本人YouTube頻道(頻道名:林泉晗禪):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PVjv8tLsukFI_ciYYAxN5A


個人資料
正文

禪宗揭秘

(2022-02-10 05:44:12) 下一個

禪宗揭秘

蔡衍顓 著

 

 

一、禪的由來

 

六祖惠能大師一生在講什麽呢?就是在講“禪”!他所宣講的“禪”是從哪裏來的呢?是從湖北黃梅禪宗五祖弘忍和尚而來。禪宗源遠流長,釋迦牟尼佛首傳摩訶迦葉尊者為初祖,到菩提達摩尊者為二十八祖;達摩祖師西來東土傳慧可大師,慧可大師傳僧璨大師,僧璨大師傳道信大師,道信大師傳弘忍大師,弘忍大師傳惠能大師。為什麽弘忍大師被稱為五祖?是因為中國人將達摩祖師尊為中國禪宗的初祖。這樣弘忍大師就是中國禪宗的第五代傳人,六祖惠能大師便是第六代。從佛家的整個禪宗傳承來說,弘忍大師是第三十二代祖師,惠能大師就是第三十三代祖師。

“禪”到底是什麽呢?就是釋迦牟尼佛的心態!禪宗的傳承就是釋迦牟尼佛心態的傳承。它包含了兩個方麵,就是最清淨的心和以最清淨的心去認識一切。這兩方麵又稱為“實相般若”和“觀照般若”。這兩方麵又合稱“摩訶般若”。成就“禪”的境界,就是成就“摩訶般若”!

說到佛,真是家喻戶曉!但是,佛為什麽能夠成為佛,很多人不明白!佛家創始人釋迦牟尼佛本來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的王子,姓喬達摩,名悉達多。他有感於眾生的生、老、病、死之苦,十九歲時毅然離家,經十二年的尋師訪道,最後在菩提樹下大徹大悟,成就了圓滿智慧和無上神通,創立了佛家學派。

釋迦牟尼佛當年所成就的圓滿智慧就是“摩訶般若”!他就是以“摩訶般若”來認識一切事物的。釋迦牟尼佛發現萬事萬物都是“緣起性空”,也就是說所有事物都是各種因緣和合而成,他們都沒有一個永恒的自我,一切都是變化發展的。隻要我們遵守客觀規律,正確地去努力,事物將會朝著良好的方向發展,也就是說隻要具備“摩訶般若”就能夠解脫一切苦,這就是著名的“四聖諦”、“八正道”。

釋迦牟尼佛一生的教學,都是圍繞著如何使弟子們成就“摩訶般若”這個目的。他的教學方法勉強分為說通和心通(宗通)。說通就是用種種言語、種種事例來講解;宗通是設種種方便使弟子們自己感悟。當然,這說通和宗通是沒辦法截然分開的。釋迦牟尼佛一生的講經說法可勉強歸屬於說通;“靈山會”上,釋迦牟尼佛“拈花示眾”, 摩訶迦葉尊者“破顏微笑”……這可歸屬於宗通。靈山會上的這一幕,就是佛家曆史上禪宗傳承的開始。當時,釋迦牟尼佛傳承什麽給摩訶迦葉尊者呢?就是示範最清淨的心。在場有無數的聽眾,為什麽僅指定摩訶迦葉尊者一個人呢?是因為隻有摩訶迦葉尊者心領神會!這最清淨的心,就是“實相般若”。那麽“觀照般若”就不必傳承嗎?也是要傳承的。摩訶迦葉尊者長期追隨釋迦牟尼佛,他的一切言行,釋迦牟尼佛已經是了如指掌!靈山會上的心心相印,使釋迦牟尼佛徹底了解摩訶迦葉尊者的境界是正確的,因此指定他為接班人。佛家後世的流派雖然多,但是隻有禪宗一脈,從摩訶迦葉尊者到六祖惠能大師,是直接從釋迦牟尼佛開始代代相續傳承印證的!也就是說,這三十三位祖師的境界,跟釋迦牟尼佛的境界是完全一致的!當然,事實上還不止,六祖惠能大師之後還有很多傳承者。

說到這裏,大家可能會有疑問,摩訶迦葉尊者追隨釋迦牟尼佛那麽多年才得到釋迦牟尼佛的印證,為什麽五祖弘忍大師隻是給六祖惠能大師說一點《金剛經》,六祖惠能大師說了五個“何期”,弘忍大師便將衣缽傳授給他,指定他為接班人?是不是太簡單了,太草率了?其實不是!須知道,五祖弘忍和尚乃是大徹大悟的一代宗師,找接班人、傳衣缽是何等嚴肅、何等重要的事情!那麽,弘忍大師是如何確定六祖惠能大師的境界是正確的呢?

佛家將修行人的成長曆程劃為四個階段,就是“信、解、行、證”。“信”就是相信,願意來學;“解”就是認真來學習並有所理解;“行”就是認真去做、去實踐;“證”就是真正體證到所學理論的真實境界。這“信、解、行、證”對當年的摩訶迦葉尊者來說,確實是很直觀的可以看到。但是,對六祖惠能大師的成長來說,有沒有經曆過這四個環節呢?請大家和我一起來看看《六祖壇經》吧!

《六祖壇經》“行由品”中說:“惠能一聞經語,心即開悟……”這就是“信”;“惟求作佛,不求餘物。”、“人雖有南北,佛性本無南北……”這就是“解”;“ 腰石舂米”這就是“行”;五個“何期……”就是“證”。為什麽呢?“腰石舂米”為法忘軀,這是真正的“行”!這是“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行”!這是“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的真正體現!“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這是對“緣起性空”的正確理解!六祖惠能大師的“解”和“行”都是圓滿的。解行圓滿就是“證”,親證了就是絕對的“信”。如是信解行證圓滿就是大徹大悟!就是具足“摩訶般若”!所以,五祖弘忍和尚毫不猶豫地把衣缽傳授給他。

 

二、六祖說禪

 

六祖惠能大師當年是如何傳授禪的呢?六祖惠能大師同樣是圍繞著如何成就“摩訶般若”而講。例如:他對惠明的開示是“不思善,不思惡,正與麽時,那個是明上座的本來麵目。”這裏的“本來麵目”就是“最清淨的心”,明白了“本來麵目”就是明白了什麽是“最清淨的心”,也就是“明心見性”,也就是成就“摩訶般若”。

那麽,“不思善,不思惡”是不是大腦一片空白呢?當時的惠明也有這個疑惑。請看《六祖壇經》:“惠明言下大悟。複問雲:上來密語密意外,還更有密意否?”六祖是如何回答的呢?六祖說:“與汝說者,即非密也。汝若返照,密在汝邊。”六祖這是告訴惠明,要以“不思善,不思惡”的清淨心去返照一切,這才是標準的“本來麵目”,這才是“明心見性”,這樣才具足“摩訶般若”。就是說,開悟的人不是大腦一片空白,而是以最清淨的心去認識一切。這樣就具足了“實相般若”和“觀照般若”,也就是成就了“摩訶般若”。

雖然表述的時候有所謂的“最清淨的心”和“以最清淨的心去認識一切”,即是所謂的“實相般若”和“觀照般若”。其實,真正清淨的心是不能獨立存在的。大腦一片空白,是茫然,是愚癡,是無知!不帶任何成見、不帶任何情緒去認識事物,這種心態才是最清淨的心。也就是說,最清淨的心是同時具備“最清淨的心”和“以最清淨的心去認識一切”,這兩者不可分開。也就是說,“實相般若”和“觀照般若”是分不開的,本來就是“摩訶般若”。從六祖惠能大師對惠明的開示看得出,六祖是真正明白“摩訶般若”;從惠明的提問也可以看得出惠明最後也明白了“摩訶般若”。

六祖惠能大師是中國禪宗史上影響力最大的一代宗師!他的教學方法靈活多變,因勢利導,因材施教。比如:“心平何勞持戒,行直何用修禪。”、“恩則孝養父母,義則上下相憐。讓則尊卑和睦,忍則眾惡無喧。”、“改過必生智慧,護短心內非賢。”、“常自見己過,與道即相當。”、“欲得見真道,行正即是道”……無論是從思想上,還是言行上,六祖惠能大師都是圍繞著如何使弟子們成就“摩訶般若”而講。

曆史上有所謂的“如來禪”、“祖師禪”之說。溯其源頭,主要起於唐末五代仰山慧寂禪師與其師弟香嚴智閑禪師的一段對話:“……香嚴又成頌雲,‘去年貧未是貧,今年貧始是貧。去年貧猶有卓錐之地,今年貧錐也無。’仰山雲,‘如來禪許師弟會,祖師禪未夢見在。’香嚴複有頌雲,‘我有一機,瞬目視伊。若人不會,別喚沙彌。’仰山乃報師雲,‘且喜閑師弟,會祖師禪也!’……”這裏的“如來禪”是偏於空,這裏的“祖師禪”是三昧,是不著空、也不著有!執空者其實不是真正的如來禪,而是小乘人的境界。“祖師禪”才是真正的如來禪!

那麽,仰山慧寂禪師到底懂不懂“祖師禪”就是真正的如來禪呢?一定懂的!因為慧寂禪師也是曆史上著名的大徹大悟的一代宗師,而且也是六祖惠能大師的法脈。“祖師禪”本來就是指達摩祖師所傳之禪,這是釋迦牟尼佛之所心印,是《楞伽經》卷二所說的如來禪;慧寂禪師所說的“如來禪”,其實就是《楞伽經》的攀緣如禪。當年,“如來禪”、“祖師禪”的稱謂,也許是那個時候的習慣性說法吧!

 

三、禪的機理

我接觸過許多研究和傳播“禪”的人,他們都以為修禪隻是精神境界上的理解。殊不知,精神境界上的理解隻是“信、解、行、證”中的“解”,無論你理解得多深,充其量是“解悟”,甚至嚴格一點來說,還是屬於一知半解。這時候的“信”嚴格來說是似信非信,甚至還是屬於迷信,因為你沒有真正地理解。隻有當你去認真實行,真實體證“禪”的境界,這時才是進入真正理解的階段,這時才是進入真正“信”的階段。

那麽,“禪”的實行、實修具體怎麽做呢?有些人曾經問我,惠明聽了六祖惠能大師的話言下大悟,這算解悟還是證悟呢?嚴格來說,還是算解悟。為什麽呢?因為證悟必須是一切言行都是圓滿的。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許多人知道、明白某些道理,認同某些行為是比較容易的,但是時時處處按照自己明白、認同的道理去為人處世,是很難的。這是因為感情和理智、習慣與現實往往很難一致,所以明白道理之後,還要通過長時間的曆境煉心,使你的思想和行為最終能夠達到一致。因此在修行的曆程中,從“解”到“證”,是需要“行”,當“解”“行”比較一致時,就是“證”;當“解”“行”完全一致時,就是“徹證”,也就是“大徹大悟”!這時候就是成就“禪”的圓滿境界,就真正具足“摩訶般若”。

禪的實行、實修可以勉強分為兩方麵,就是思想和言行,正如《六祖壇經》中“常自見己過,與道即相當”、“欲得見真道,行正即是道”。這“欲得見真道,行正即是道”是屬於言行方麵的。六祖惠能大師教導我們要“恩則孝養父母,義則上下相憐。讓則尊卑和睦,忍則眾惡無喧。”……“常自見己過,與道即相當”這是屬於思想方麵的。一個人如果能夠常常反省自己,時時端正思想,他的言行必然會比較端正,少犯錯誤。但是,大家都會有一個困惑:為什麽會有“江山易改,習氣難除”這種現象呢?因為“習氣”不僅僅是顯意識裏麵存在,連潛意識都存在,而且在潛意識之中根深蒂固!隻要稍微不注意就會犯。所以,佛家有“轉識成智”之說,這是“行”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理解的道理,必須連潛意識都認同,那樣才能夠貫徹到底,立場堅定!要讓潛意識認同,必須將潛意識之中原有的不同見解徹底化解。顯意識和潛意識統一了,就是“純一直心,不動道場”。做好這個環節的具體方法就是“坐禪”。

“坐禪”具體怎麽做呢?讀過《六祖壇經》的人,可能會記得六祖的一首偈:“生來坐不臥,死去臥不坐。一具臭骨頭,何為立功課。”這首偈字麵上看來,似乎六祖不讚同打坐。其實六祖是怕我們空心靜坐,百物不思。六祖在“坐禪品”中說:“何名坐禪……外於一切善惡境界,心念不起,名為坐。內見自性不動,名為禪……”還說,禪定就是“……外離相為禪,內不亂為定”。在“定慧品”中也說:“……一行三昧者,於一切處行住坐臥,常行一直心是也……”這裏的坐禪、禪定、一行三昧,都是強調修禪者在一切時一切處,必須有“最清淨的心”和“以最清淨的心去認識一切”。六祖的這種坐禪理念是何等的嚴格啊!絕不是每天打坐多少個小時的問題,而是一切時一切處,都要保持最標準的打坐心態。正如六祖座下非常著名的弟子永嘉玄覺大師在他的《證道歌》中所講的那樣“行亦禪,坐亦禪,語默動靜體安然”。

“坐禪”對修煉者的身心到底產生哪些作用呢?修煉的人都知道,正確的坐禪能夠使修煉者深入四禪八定,甚至達到“圓通”的境界。四禪八定是什麽呢?四禪八定就是初禪、二禪、三禪、四禪、空無邊、識無邊、無所有、非想非非想。初禪、二禪、三禪、四禪稱為色界定;空無邊、識無邊、無所有、非想非非想稱為無色界定。成就色界定的修煉者,都能夠感受到身心舒暢,精神專注;成就無色界定的修煉者,他們的身心更加舒暢了,甚至覺得自己的身體似乎融化了,心情更加平靜。達到“圓通”境界的修煉者,那更不可思議了!據《首楞嚴經》講,成就“圓通”境界的修煉者,不僅僅身心虛無、舒暢,還能夠與萬事萬物的能量和信息深層次溝通,獲得大智慧和大神通!那大智慧就是“摩訶般若”!“圓通”的境界也就是最標準的“禪”的境界。

說到這裏,讀過《六祖壇經》的人可能會問,當年六祖在法性寺(後改為光孝寺)對印宗和尚說過,“惟論見性,不論禪定解脫”。這與上述的“坐禪”和“深入四禪八定”、“甚至達到圓通境界”的說法有矛盾嗎?沒有矛盾的!“見性”就是明心見性,也就是修煉者明白了自己最清淨的心,以及能夠用最清淨的心去認識一切。在這種狀態下的坐禪,最能夠使修煉者迅速深入四禪八定,甚至進入到“圓通”境界;為什麽不論禪定解脫呢?因為執著禪定和解脫的修煉者,他們的心永遠不可能達到最清淨的狀態,會有很多執著和煩惱。所以,沒辦法迅速深入甚深的禪定狀態,更談不上成就“圓通”的境界。

說到“圓通”,大家可能會聯想到我上麵提過的“神通”,那“神通”是什麽呢?神通最著名的有“六神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盡通。這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是指修煉者深入一定的禪定境界,身心與外界信息能量產生某一程度的溝通的現象;“漏盡通”是修煉者對一切現象有正確的認識,心中能夠保持平靜、清淨。“圓通”就是修煉者成就的功夫境界非常高,達到了圓滿。那麽,大智慧和大神通又是什麽的關係呢?有了大智慧就能化解一切煩惱,煩惱少了修煉者就能順利地進入甚深禪定狀態而成就大神通;成就了大神通,能夠使修煉者對萬事萬物認識更加細致而提高智慧水平。神通與四禪八定和圓通,又是什麽的關係呢?成就四禪八定的某一層次的境界就是成就某一層次的神通;圓通就是成就圓滿的神通。正確的坐禪與大智慧又是什麽的關係呢?正確坐禪所要求的“最清淨的心”和“以最清淨的心去認識一切”,這其實就是大智慧的起點。持之以恒地保持這種理性態度,再加上不斷地曆境煉心,智慧也會越來越圓滿。

“坐禪”為什麽對修煉者的身心會產生那樣巨大的變化呢?坐禪的過程不僅僅是心理方麵的調整,而且還有生理方麵的調整,乃至修煉者的身心與大自然中暗物質、暗能量的融通。心理方麵的調整主要體現在修煉者對顯意識、潛意識乃至第八意識,逐步深入地覺察和理順,隨著這三層意識的調整和理順,修煉者的思想越來越達到裏表一致了。思想的裏表一致,會使言行也漸漸裏表一致,這樣就能夠從根本上去除修煉者的不良習氣和不正確的言行。物質方麵是修煉者不僅僅會感受到身體不斷地進入虛無狀態,而且能夠越來越清楚地感知到宇宙之中充滿著能量和信息。成就“四禪八定”、“圓通”等境界不是簡單的精神狀態,而是的確有某種物質因素。古今中外的許多神秘傳說,有些可能就是所謂的神通現象。當然,有些也是迷信或者謠言。六祖惠能大師的肉身千年不腐,《六祖壇經》中的種種預言記載,應該就是屬於某種神通現象。

正確的修煉對心理方麵的調整、生理方麵的調整,乃至修煉者的身心與大自然中暗物質、暗能量的融通,這些現象許多古聖先賢都發現過。佛家講“四禪八定”和“圓通”,道家講“氣、神、虛、道”和“無極”,儒家講“養浩然正氣”和“心齋”,中醫講“十二經絡、奇經八脈”以及“天人合一”……所以,翻開各門各派的典籍,總是可以看到或多或少的神秘現象的記載。

天下修煉的學派雖然多,但是以其方法正確或錯誤可以分為所謂的正派和邪派;在正派之中又以其方法的絕對正確或相對正確可以分成正道和外道。邪派不足提,自古以來能廣為流傳的基本上都是屬於正派。但是很多正派傳承,大多數屬於外道。真正符合正道標準的實在太少了!

正道的標準是什麽呢?以佛家來說,就是“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以道家來說,就是“複歸無極”、“返樸歸真”;以儒家來說,就是“大道之行,天下為公”……古聖先賢對正道的表述從文字上來看似乎不一樣,其實含義是一樣的!都是強調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人與大自然之間,要和諧統一。正道修行,一切都是圓滿的,一切都是和諧的,因此收效快速!外道修行往往思想境界不圓滿,這對修煉過程會產生種種幹擾,影響漲功,所以,對身心健康狀況的改善、智力開發效果都比較差。因此,推廣價值不高!

六祖惠能大師所宣講的禪就是正道!他的思想,他的言行跟釋迦牟尼佛所講是一致的,都是圓滿的!六祖稱自己是傳佛心印,是最上一乘,“唯傳見性法,出世破邪宗”……從《六祖壇經》的內容來看,的確如是!六祖的正確教學,加上當年良好的社會環境,六祖培養出很多大徹大悟的人才,使禪宗盛極一時!

 

四、禪的傳授

如今,中華大地上掀起了空前的國學熱,許多人在研究《六祖壇經》,許多人也在學習《六祖壇經》中所講的“禪”。但是,有所成就的人非常少,像六祖那樣大成就的人更罕見。原因何在?就是缺乏明師!

什麽是明師呢?在修行領域中來講,明師就是實修親證的人!從禪宗來講,明師就是成就“禪”的境界,證得“摩訶般若”的人!這樣的人,有大智慧,有高功夫。其大智慧可表現為對任何事物都有正知正見,辯才無礙。其高功夫就是所謂的神通力,可以跟萬事萬物的能量、信息有某一程度的融通。明師教學都是以高功夫的師力加持和大智慧的破迷開悟組成的。

一定有人會想,高功夫的師力加持現象和修煉過程中所體驗到的那些與萬事萬物能量、信息融通的功夫境界,到底是心理暗示還是真的有能量、信息?許多科學家發現,在宇宙空間的確蘊藏著巨大的暗物質、暗能量。修煉的過程就是調整自己的身心與宇宙能量場融通的過程;師力加持就是高功夫者將自己的能量傳遞給別人,使對方的身體迅速獲得高能量。身體的能量級越高就越敏感,就越能夠與萬事萬物的能量、信息融通;越是融通更多的能量、信息,自身的能量級就越高。

修煉可以自學嗎?當然是可以的。不過,效果多數是很差!是故,有“求道者多如牛毛,得道者少如麟角”之說。為什麽呢?因為絕大多數的人與生俱來身上的能量很微弱。人身上的能量,勉強可以分為內氣和外場。內氣和外場其實是一個整體,傳統稱為混元氣。單純就外場來說,便是所謂的“人體場”。體內的氣傳統又分為髒腑氣和經絡氣。內氣和外場都會受修煉者心念的影響。自學修煉的過程,就是修煉者通過調整心念,從而調整混元氣場去融通萬事萬物能量場的過程。修煉者的能量級越低,人體場的可調性越小,融通外界能量的效果就越差,因此,漲功也越慢。所以,自學而有大成就的人,真的少之又少!

師力加持又是怎樣呢?高功夫的人,其人體場的可調性很高,為別人加持的過程就是調整自己的能量場與對方人體場同步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接受加持者必須保持相對平靜的心態。這種師力加持現象,其實並不神秘,與物理學的同步共振原理基本一致。另外,高功夫者的人體場是高速旋轉的,為別人加持的時候,其實被加持者是籠罩在高功夫者旋轉的氣場之中,這種現象跟物理學上變壓器的原理很相似。

高功夫的人,有時是同時給許多人加持,這種現象又怎麽解釋呢?其實上麵有提到“接受加持者必須保持相對平靜的心態”,大家都保持平靜的心態,那麽無論多少人,他們的人體場狀態就基本上一致,因此,高功夫者單獨給一個人加持和同時給許多人加持,原理是相同的。同一時間接受加持的人,他們的感應和效果是不是一樣?不一定。為什麽呢?每個人的身體狀況不一樣,每個人平靜的心態也不完全一樣。那麽,怎麽樣做才能夠得到最佳的加持效果呢?加持者必須以最真誠的心,接受者也必須以最真誠的心。高功夫的明師都是非常真誠的,求道者未必都很真誠。所以,無論明師多麽高明,總不能將所有的求道者都培養成大成就的人才。不過,明師的教學質量都是很高的。因此,明師的一生還是能夠培養出比較多的人才。

明師的教學質量都很高,這有什麽奧妙?其奧妙就是“高功夫的師力加持”和“大智慧的破迷開悟”這兩方麵的完美結合。高功夫的師力加持,甚至能夠使求道者在很短時間內,功夫馬上達到道家金丹大道所說的大開頂境界。這大開頂境界對於自學修煉的人來說,可能一輩子都不能達到。這個境界在佛家來說就是無色界定,達到這個境界的人就是初步證得“我空”的境界,如果悟性好,能夠不著“有”,也不著“空”,那就是開悟的境界!在《六祖壇經》和許多禪宗公案中,那些“言下大悟”的求道者,都是屬於這種情況。

師力加持所成就的功夫會不會退失呢?關鍵看是否“開悟”。怎樣開悟呢?開悟的過程就是破迷惑、破煩惱的過程。人生在世,誰都有迷惑和煩惱。明師有大智慧,能夠幫求道者破迷惑、破煩惱。迷惑、煩惱越少,心態越穩定。心態穩定了,功夫境界也穩定了。

有大智慧的明師是不是能夠將所有人的迷惑都破掉呢?不能!古來有“三根”之說,所謂上根、中根、下根。根器優劣不是世俗的聰明與否,而主要是看求道之心是否真誠。六祖惠能大師不識字能大成就,《首楞嚴經》中的周利槃陀伽那麽笨也能大成就,他們的共同點都是真誠求道。真誠求道者能尊師重道,能勤而行之,因此有所成就,甚至有大成就,世人便覺得他們的根器好。被稱為“中根”之人,他們有求道之心,但是信心不夠堅定,也就是不夠真誠,總是有這樣的懷疑,那樣的顧慮,聞道而不能勤而行之,結果成就也很一般。“下根”之人,是聞道大笑之,不信也不做,所以沒什麽成就。下根之人往往是有點小聰明的,他們常常自以為是,所以真的有“聰明反被聰明誤”。正因為如此,有大智慧的明師也不能將所有人的迷惑都破掉。也因此,無論明師多麽高明,總不能將所有的求道者都培養成大成就的人才。

學習禪文化的人,都可能知道“參禪”這個詞。參禪是幹什麽呢?就是參話頭,如參“念佛者是誰”。自己在念佛,又問“念佛者是誰”,念佛者不就是自己嗎?學過參禪的人都知道,不能這樣回答,也不用回答。你隻管直觀地問“念佛者是誰”,堅持參下去就可能會參到“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甚至能夠大徹大悟。這是什麽原理呢?讀過《六祖壇經》的人可能會知道,六祖當年沒有提倡參禪,六祖都是以大智慧直指人心,正如六祖說的“欲擬化他人,自須有方便。勿令彼有疑,即是自性現。”要像六祖這樣做需要兩個條件,就是師父要有“方便”,弟子也要根器好。當然,這種情況下的教學質量也特別高。

其實,“參禪”一般是對中下根器的求道者而設。中下根之人,他們信心不足,總是有這樣的懷疑,那樣的顧慮。直接對他們講道理,真的很難講通。甚至講到通了,他們還會無緣無故地懷疑。因此,隻能讓他們去“參禪”,他們願意參,也許會有所成就;他們不願意參,也拉倒吧。那麽,認真參禪的人為什麽能夠達到“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的境界呢?甚至有些人還能夠參到大徹大悟呢?如果一個人,能夠在一切時、一切處都在想著一件沒有答案的事,想得入神了,真的是“外離相為禪,內不亂為定”,就會變得“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參到“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的求道者,他們的心是非常清淨的。這個時候,如果他們能夠明白用這種清淨心來看待一切,那麽就會豁然開朗,一切都是那樣了了分明。從此,為人處世就不帶任何成見了。這就是六祖對惠明說的“不思善不思惡”“返照汝邊”,這就是禪的境界,這就是明心見性,這就是開悟。

不過,從“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到開悟,甚至大徹大悟這個過程,往往需要明師指點,或者遇到什麽機緣,才能使參禪者豁然開朗。否則,會一直墮落在頑空裏,變成一個怪人。所以,自古以來求道者最好是跟隨明師學習。

 

五、禪的意義

修禪者如果根器好又遇到明師,進步會很快的。無論是智慧的開發,還是身體健康狀況的改善,都會有良好的效果!明師的高功夫加持能夠使求學者迅速獲得高能量。我們獲得的能量不僅僅存在身體的經絡係統裏麵,同時也存在體外。其實體內的能量和體外的場是一個整體。這種現象猶如鐵被磁化了,變成磁鐵似的。

古人早就發現,我們身體裏有經絡係統,它們依次是十二經脈、奇經八脈、十二經別、十五絡脈、十二經筋、十二皮部,還有無窮無盡的孫絡、浮絡。身上的能量越強,經絡開發的層次就越深,體外的人體場也越強。所以,接受明師高功夫加持的過程,就是身體能量不斷增強的過程,也就是身體經絡係統不斷深入開發的過程。身體的經絡係統開發得越深,身體各器官組織的微循環就越好。身體各器官組織的微循環越好,器官組織的工作狀況就越好。因此,人會顯得更加健康!

另外,當經絡裏麵的能量比較充足時,修煉者可若隱若現地感覺到體內能量會流動,有“氣衝病灶”的現象,哪個地方堵塞了,能量就會自動去融通那個位置。到一定程度,堵塞的地方就會得到改善,甚至恢複正常。這種現象對防病、治病都有良好的作用。當然,並不是全部有病的地方都同時出現“氣衝病灶”。因為病灶有深淺、堵塞有輕重,所以反應有強弱、出現有先後。

還有,明師的破迷開悟能夠幫求道者化解心結,使求道者的情緒保持穩定。大家都知道,情緒不好對身體健康影響很大。正所謂,暴怒傷肝,大悲傷肺,狂喜傷心,驚恐傷腎,憂思傷脾……情緒的激烈波動,會幹擾體內氣血的循環,也會引起某些器官組織的緊張,甚至形成堵塞,這些都會嚴重影響身體健康。一個人如果能夠達到開悟的狀態,對任何事物都有正知正見,時時處處都保持心平氣和,那樣對身體的健康幫助實在是太大了!

我從事禪文化的研究和傳播工作已經20多年了。我深深地體會到,成就“禪”的境界,具足“摩訶般若”,以最清淨、最客觀的心去認識一切,去麵對一切,無論是對工作、學習,還是生活、身心健康,乃至家庭幸福、社會和諧,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為每一個成年人都離不開工作,無論是做什麽工作都會有一定壓力的;每一個正常的人都少不了要學習,無論是學什麽技術或知識,都會有一定難度;現實生活中,任何一個人都會有不如意的事,遇到不如意的事都需要麵對;家庭成員總會有不同意見的時候,需要合理地調諧;社會的種種現象需要有正知正見。影響身體健康狀況的因素雖然很多,但是“內傷七情”還是其中很主要的一個方麵。總而言之,一個人如果有良好的心態,能夠正確地麵對現實,不僅僅沒有太多的負麵情緒,還能夠更好地去處理一切問題。這樣身體素質,乃至工作、學習、生活、家庭、社會麵貌,都將呈現良好的狀態。一切心態之中,以成就禪的境界,具足“摩訶般若”為最圓滿!

目前,社會上很多人都在談論“禪”,很多人在研究“禪”,很多人在傳授“禪”。但是,隻要大家認真觀察一下,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現象,就是從來沒有弄清楚什麽是“禪”。根本就不知道成就禪的境界就是成就“摩訶般若”,也就是成就最清淨、最客觀的心。同時,以最清淨、最客觀的心去端正自己的言行。

我實修多年,感受頗深!各種功夫層次的體證,大腦智慧的開發,的確真實不虛。我也曾經指導過無數的求道者,古人的各種傳功方法,比如心印、加持、手灌頂等,確實有一定的效應!假如傳授者沒有實修親證,隻是給求道者空談理論,要想靠求道者去自力更生,是很難有成就的。如果傳授者真修實證,有大智慧,有高功夫,那就方便了,可用高功夫給求道者加持,使求道者迅速漲功;再以大智慧給求道者破迷,使求道者所得功夫穩定、提高,那樣求道者就很容易有成就了。

求道者從理解“禪”的境界、理解“摩訶般若”,到成就“禪”的境界、證悟“摩訶般若”,這個過程就是實修的過程。這個過程中,思想與行為的統一,雖然要通過長時間的曆境煉心,但是,思想和行為的真正統一是要靠修煉者的功夫不斷增長、不斷提高。修煉者的功夫越深,也就是深入禪定境界越深,他們思想的穩定性越好,思想和行為的統一性越好,這就是所謂的“定”。定境越深,其實就是身體的能量級越高,經絡開發的程度越深。為什麽呢?身體的能量越高,經絡的開發層次越深,修煉者越覺得身體虛無通透,越覺得心平氣和。正如《心經》所說:“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修煉者的定境越深,他的情緒就越穩定;情緒越穩定,心態越客觀;心態越客觀,想問題、看事情就越周到、全麵,這樣,智慧就開啟了!隨著智慧的不斷提高,“禪”的境界就越來越圓滿了,“摩訶般若”也越來越穩定了!在“了空居士修行養生網”上的“百聞不如一見”專欄中,有許多跟我實修者的心得體會。我一直沿用傳統的師力加持和破迷開悟相結合的方法教授大家,取得良好的效果。他們都真切地感受到實修親證確實能夠提高身心健康水平!

身體健康了,心態端正了,自然會熱愛生活,認真工作,積極向上;身體健康了,心態端正了,家庭自然會更加和睦。假如天下的人都來正確修煉,世界將會更加美好、更加和諧。願更多有緣人和我一起學習、實踐《六祖壇經》的禪文化!願更多真修實證者和我一起弘揚六祖禪文化!

來自:http://www.liaokong.com/yanzhuanwenji/968.html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