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間一塵的博客

歡迎光臨本人YouTube頻道(頻道名:林泉晗禪):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PVjv8tLsukFI_ciYYAxN5A


個人資料
正文

學佛三莫(轉 作者覺耶)

(2021-07-14 19:08:55) 下一個

http://www.chinafoyou.com/thread-259105-1-1.html

 

人生修養在個體的內在層麵來說,養氣是個體外在,養心就是個體內在。

儒家的修養方法,就是《大學》裏所講的“三綱、八目、七證”,這是大人君子的修身養心之道。

三綱就是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朱熹認為親民應該解釋為新民,就是革新老百姓舊的習氣。但是,更多的人認為應該念“親民”,親近民間、實踐、教化親近民間。

八目就是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在三綱和八目之間是完成《大學》綱目學修的七證:知、止、定、靜、安、慮、得。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這就是儒家的修養方法,三綱、八目、七證。

佛家的修養方法就是圍繞修心。就是三個綱目。

首先是安心,知道你本具明德或者說本具佛性,那麽你心就安下來,不用向外求。生命本來就有最大的價值,就是明德,心安了。二祖慧可在初祖達摩那裏安心,為什麽安心?因為本具明德。

其次就是讓心強大有力量,最後就是讓心覺醒。所以佛教裏雖然有八萬四千修行法門。但是,其實修養方法就是安心,讓心強大有力量,然後讓心覺醒。

道家的修養方法,是很重視把握住生命本具的明德,道家稱之為清虛,能夠悟到清虛就能安心,心不外求。

比如說,林語堂向西方世界介紹中國文化寫了很多書,很著名的一本就是《生活的藝術》,介紹中國人。

第七章《悠閑的重要》裏就引用了道教南宗祖師,宋代上茅山派、下茅山派的祖師白玉蟾。白玉蟾寫了一首《慵庵歌》,《慵庵歌》為什麽能夠安心,因為他己經悟到明德,悟到清虛。

“丹經慵讀,道不在書;藏教慵覽,道之皮膚。”道藏,不過是道之皮膚而己。“至道之要,貴乎清虛;何謂清虛?終曰如愚。有詩慵吟,句外腸枯;有琴慵彈,弦外韻孤;有酒慷飲,醉外江湖;有棋慵奕,意外幹戈;慵觀溪山,內有畫圖;慵對風月,內有蓬壺;慵陪世事,內有田廬;慵問寒署,內有神都。鬆枯石爛,我常如如。謂之慵庵,不亦可乎?”

我們就不展開來說,如果對這有體悟,或者學過道家功夫的,我們可以私聊。

其實至今各地,白玉蟾的影響很大,道家南宗有很多修養方法都跟白玉蟾有關係,一直到現在逢白玉蟾的誕辰,仍然各地都會大舉慶賀。

其實很多文化都有很好的人生修養方法。比如說以文化修心的佳作。有一組詩偈《自我教言》20首,來提醒自己的自我教言。

----------------------------

學佛“三莫”:莫忘恩重善知識,莫忘大慈大悲佛,莫忘正念與正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