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間一塵的博客

歡迎光臨本人YouTube頻道(頻道名:林泉晗禪):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PVjv8tLsukFI_ciYYAxN5A


個人資料
正文

《真我與我:拉瑪那尊者的生平與教誨》摘錄\'我的死亡與再生\'

(2020-04-24 14:01:12) 下一個

問:前世今生的轉世之說,是否為真?

尊者:若無明存在,則前世今生的概念必然存在,然而,不論現在、以前、未來,並無轉世可言,這是真理。

 

問:有修行者,能知其前世,是真的嗎?

尊者:你尚未知今生,便要知前世嗎?先了解今生為要。今生所知有限,已令你折磨受難,何苦要平添無謂的知識,增加負荷呢?若能自真我的高階以觀,則在此虛幻世界的死亡與再生,不過是認同此身為我之無明而已。昧於真我的無明,使人身的生死不斷流轉,但了悟真我者,其心思已滅,並臻高階之真理層次,則其人並無生死可言。隻有昧於真我,認同身體者,才在人身的生死中,流轉不盡。

 

問:人死亡後,其情形為何?

尊者:請著眼於今生現況,莫擔憂未來,未來會自理。你始終存在著,你在清醒的存在狀況,與睡眠時的存在,完全相同,為何要分別二者的不同呢?你在睡眠時,會提問出生後的事嗎?為何在清醒時,要提問死亡後的事呢?讓生者慮及出生後的事吧.

 

問:佛教的觀點,不認同靈魂有延續性的個體,但印度教承認有轉世的自我個體,靈魂是否為印度教所稱,一再轉世,抑或隻是一團心智習性?

尊者:真我永續而不異,轉世的自我個體,是屬於低階層次,亦即思維層次,但了悟真我超越此一層次。

轉世是生命本然的“在”,被扭曲而虛幻流衍,故佛教否認之。吾人之無明,是認同無自主性的軀體,而與精神混淆。

 

問:我們不應尋求不再出生嗎?

尊者:先找出是誰在出生?是誰在死亡?當你入睡時,曾思考再生或現在清醒的情況嗎?先找出現在問題的起源,然後得到答案,你將發現,現況無出生,亦無苦難。真我統攝一切,全然吉祥,甚至現在吾人已免於再生,何必自困己身呢?

 

問:尊者你的意思是說,我們從未出生嗎?

尊者:是。你認同你是這個身體,因此,以身體的生死,視為你的生死,但你並非這個身體,故你無生亦無死。

問:所以,你不支持再生的說法。

尊者:不,我要你摒除再生的困惑。是“你”在想你將再生。注意看,這個問題是誰提出的,除非找到那個提問者,否則,諸此問題,永無答案。

 

問:渴望生命或渴望再生的原因是什麽?

尊者:渴望生命,乃生命內在的本質使然,但自我誤認軀體為自己,意識雜糅其間,導致渴望再生,以期延續生命。雖然如此,這種錯誤,必須終結,消融於真我,而得永生。再生的真諦,是指精神上自我的死亡,這是耶穌釘在十字架的涵義。

 

問:通神論(theosphy)說:死亡後再生,其間相隔五十年至一萬年,為何如此?

尊者:兩個意識狀態的估量準則,並無彼此牽連關係,所有此類的估量,均屬假設。每個生命個體死後再生,所需的時間不一,然而必須確實了解的是,並沒有靈魂往來,但有個體心思的萌起與運作。無論在什麽狀態下,心思起應,便認同身體,在物質界成為物質之身,在夢境中便成夢者之身。夢中有雨,身便淋濕,夢中罹疾,身成病體。軀體死亡後,心思暫停活動,但過些時不久,心思在另一靈體、另一世界,複起活動,直至找到新的軀殼,轉成所謂“再生”,但這些現象對悟者而言,不具意義,因了悟真我的悟者,其心思已滅,不複萌起,身雖逝亡,不至再生。他的生死虛幻之鏈,已然斷絕。在此,必須清楚明白的是,整個生死過程,乃是心思所萌起而運作的虛幻,實則,在了悟真我的全盤破除虛幻下,無生亦無死。

問:人死後,其個體性的魂魄已消逝,猶如河流入海,已無河流可言,不是這樣嗎?

尊者:你看芟除樹枝,不久複萌,隻要樹之根本仍在,則枝葉茂長;同理,人死時,個體性魂魄之習性,暫時沉入本心,但未滅絕,適時於再出生時又複起,這便是個體性魂魄再生的道理。

 

問:我對人死與再生,仍感困惑,終究而言,人之出生與再生,皆屬虛幻嗎?

尊者:若有出生,則斷無隻有一世的出生,那是一係列累世的再生,為何你會在今世出生?你將以相同的理由及心態,持續下一世的出生。若你能問:到底是誰在出生?或問:是為你或別人而出生、死亡?則你將尋獲真理,而燃盡業報,使你不再出生。經文記載:隻要了悟,便消盡累世無數的業報,猶如點燃火苗,便炸光滿山的火藥。那是自我在肇造整個人間生與死的世界,無數的學問,不盡的探討,堆砌成龐雜而困惑的論述,若經由探究真我而消融自我,則整個世界及一切學問將灰飛煙滅,獨留真我,炳然長存。

 

作者簡介

蔡神鑫

美國舊金山州立大學(SFSU)研究所碩士,曾在大學執教。熟悉奧修、拉瑪那、克裏希那穆提等印度悟者的教導。著有《無苦與破我》《超越與尋覓》《美國法治論集》等書,另有編譯多種。

 

作者後記摘

約十餘年前,餘短期旅居美國,偶在書店購得拉瑪那書籍數冊,閱之驚喜欲罷不能,乃尋緒追讀其人。經年以來,朝夕研閱,精究詳審,拳拳服膺之餘,奉為上師,敬愛彌深。自忖台灣讀者,知拉瑪那者稀,而中文讀物亦寡,乃不揣譾陋,多方取材,編撰此書,用宣斯人,以揚其教,盡棉薄爾。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431fb990102w006.html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