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722)
2021 (379)
2022 (254)
明末三大案,分別是梃擊案、紅丸案和移宮案,前兩件都直接跟明光宗朱常洛相關,最後一件也與他間接相關。
梃擊案發生在朱常洛做太子的時候,太過久遠,紅樓夢裏不太可能出現其故事影射;而紅丸案,秦可卿突然生病,張友士論病開藥方,說是挨到開春就沒事,誰知秦可卿到九月還是死了,此事便很有些紅丸案或者是朱常洛生病的影子。
而移宮案,發生在朱常洛暴斃之後,後宮內廷(李選侍、魏忠賢)和朝廷卿相(楊漣、左光鬥等東林黨)之間的鬥爭,都是想搶奪對年輕皇帝天啟帝的控製權。
竊以為,在某些事件上,賈璉的確有影射楊漣的痕跡,特別是國孝家孝期間,“背旨瞞親,仗財依勢,強逼退親,停妻再娶”。此事就有影射“移宮案”的痕跡。
明光宗朱常洛登基一個月就突然駕崩,按說在國孝期間,首先得處理好先帝的喪事。可是以楊漣為首的東林黨人,在先帝駕崩的當天,就哭著直奔幹清宮,要求麵見皇長子朱由校。李選侍和魏忠賢(當時叫李進忠,李選侍也並非天啟帝生母)有私心,要留下朱由校。朱由校當然不願意跟楊漣一幫文官走,相比於廷臣,他自然更信任身邊的魏忠賢和後母李選侍。可是楊漣他們哭著喊著鬧著,硬生生地就把朱由校從幹清宮拉走了。太監李進忠(魏忠賢)在後麵苦苦相求、拉也拉不住,當時的楊漣怎麽會把這麽個太監放在眼裏?
可是這件事成了魏忠賢心中永遠的痛,後來他當權時,再將梃擊案、紅丸案、移宮案的明末三大案全部翻了出來,指使閹黨撰成了《三朝要典》,全麵翻案,將涉案的東林黨人紛紛打倒,三案成了魏忠賢殺人的口實。
其實移宮案也給年輕的天啟帝造成了巨大的心理陰影,前三年迫於這些廷臣的壓力,他被迫重用東林黨人,並且還抖出李選侍害死自己生母的秘聞。但天啟四年,朱由校就推翻了自己的說法,反而封李選侍為康妃,並對三大案翻案。六個朝中重臣,其中還有顧命大臣,五個不明不白死在獄中。魏忠賢再權勢通天,也不敢如此濫殺。木匠皇帝再糊塗再白癡再不問政事,也不可能對這麽大的事不管不問。事實上在明朝,殺文臣武將,哪次不經過皇帝批準?前麵我們說晴雯影射熊延弼時,熊延弼就是朱由校親自批準處斬,並傳首九邊。隻能說,殺楊漣等東林黨人,也是皇帝自己的意思。其禍根,就是在移宮案時埋下的。
移宮案,楊漣等人表現得太咄咄逼人,完全不尊重朱由校本人的意思。楊漣後來控訴魏忠賢是挾天子以令諸侯,但他在移宮案裏的所作所為,何嚐不是挾天子以令天下?楊漣等擊敗了李選侍和魏忠賢,東林黨人如願得勢,可是在那四年,明朝的黨爭又出現了一個高峰,一代雄傑熊延弼就成了這些黨爭的犧牲品,在治國上這批官員完全乏善可陳。朱由校越來越不信任他們,越來越反感他們,心裏又勾起了四年前移宮案的屈辱之事。楊漣對此毫無察覺,還想像上次搬到李選侍那樣扳倒魏忠賢,沒想到反被魏忠賢咬一口。根本原因,是皇帝對他們的態度變了。
楊漣在先皇駕崩當天,停屍不顧,而是公然闖入幹清宮,硬生生搶走皇位繼承人,雖然嘴上說得冠冕堂皇,但國喪期間如此妄為,當時就有人看不過眼了,希望可以等幾天就不遲,但楊漣得理不饒人,非得讓天啟帝當天就母子分離,限令李選侍搬走。四年後,史書說是魏忠賢矯旨責楊漣“大不敬”、“無人臣禮”,將楊漣革職為民。其實這何嚐不是說出了天啟的心裏話?“無人臣禮”的楊漣,朱由校已經忍他很久了。
-
對應在《紅樓夢》裏,王夫人不用賈府裏的大侄子賈璉,反倒重用侄兒媳婦王熙鳳,也讓人費解。有人說,很好理解嘛,王熙鳳是王夫人娘家的內侄女嘛,比賈璉更親。沒錯,對天啟帝朱由校來說,魏忠賢才是他“娘家人”,是家生的奴才,楊漣這些大臣,不過是仗著當年擁戴有功,以顧命大臣自居,其實是將自己當傀儡,天啟帝又怎麽會喜歡他們?書中的邢夫人,倒是更欣賞賈璉,而厭惡王熙鳳。因為賈璉雖然不是邢夫人的兒子,但是他丈夫賈赦的兒子,她和賈璉算得上是一家人。吳本裏,王夫人一死,邢夫人馬上聯合賈璉,開始算王熙鳳的舊賬,對應在明史,自然是天啟帝死後,東林黨勢力開始翻案,打倒魏忠賢。
當然賈璉的品格遠遠不能跟楊漣相提並論,楊漣的遭遇是讓人同情的,楊漣大無畏的精神讓人深深敬佩。隻能說賈璉在國孝期間背旨瞞親、停妻再娶這事跟楊漣在移宮案的所作所為有類似之處。
我前麵也說了,《紅樓夢》裏的國喪國孝是讓人很疑惑的,因為“宮裏一個老太妃”死了,竟然全國公門侯府都要服國孝。一個太妃,不是皇太妃,更不是皇太後,怎麽能舉行國喪?我前麵揭秘認為,這個老太妃是影射崇禎帝的母親劉氏(被天啟帝封為妃,是其父親明光宗的妃子,當然得稱她為太妃)。明光宗駕崩,朱由校在安葬光宗時,也將自己的祖母王恭妃、自己的母親王才人、以及兄弟的母親劉氏一同遷葬。因為是同時間段舉行的,劉太妃遷葬自然會讓人想到明光宗安葬慶陵,那段時間,當然是大明朝的國喪國孝期間。可偏偏在那樣舉國服喪的情況下,楊漣等人不想著為先皇服孝,卻大鬧幹清宮,鬧出了讓天啟帝和魏忠賢一生不爽的移宮案。楊漣一生,成也是此事,敗也在此事。在吳本裏,賈璉最後也因為這事入獄處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