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間一塵的博客

歡迎光臨本人YouTube頻道(頻道名:林泉晗禪):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PVjv8tLsukFI_ciYYAxN5A


個人資料
正文

石頭記真相大揭秘 第38章 虎兕相逢大夢歸之謎

(2019-12-11 08:38:17) 下一個

1虎兕,還是虎兔

-

由於有“虎兕”和“虎兔”兩個版本,因此在解讀時就大相徑庭。

紅學界主流看法是“虎兔相逢”,將“虎兔”當做時間點(虎年和兔年之交)來解讀,然後對號入座,考察康熙以來的幹支年,終於找到唯雍正元年(癸卯)的立春節正好提前交於康熙六十一年(壬寅)的十二月二十九日(除夕),是為“虎兔相逢”年。而該年元旦恰在立春次日,是為“得一日春”,又合“元春”的本義(按:元春之得名,根據原作交代,即是因其生於大年初一)。這個推斷讓持“虎兔論”者很是得意,因為他們剛好在在康熙六十一年找到了這個虎兔相逢年。不過且慢得意。因為這個推斷的最重要前提,是來自高鶚的續本。續本讓虛擬的兔年(乙卯)立春節提前交於虎年(甲寅)的十二月十八日,又將元春的去世安排在立春的第二天,寓所謂“得一日春”之義。

這段文字有點繞,簡單點說就是:高鶚的續本(通行本)在八十回後將賈元春的死,安排在兔年的立春第二天,這樣就完全符合了“虎兔相逢大夢歸”的說法了。紅學家曆來是鄙視高鶚的續本的,可偏偏在“虎兕相逢”的事情上,又采用續本的內容作為直接證據,這且不論,畢竟高鶚的續本也並非完全不靠譜,沒準元春還真的死於兔年的立春第二天。

問題是靖本等古本都是“虎兕相逢”,作為後來者的通行本偏偏寫成“虎兔相逢”,怎麽看都覺得是通行本改成了“虎兔”,又在續本裏安排“元春死於兔年的立春第二天”,更是有此地無銀三百兩之嫌。如果是虎兕相逢大夢歸,那就與續作裏元春死的時間對不上號了。

-

高鶚的續本,很多人物的結局都跟其判詞對應不上,偏偏將元春的判詞改得跟續作裏元春去世時間相吻合,倒也用心良苦。其改動的根本目的,依然是不讓讀者發現是影射明末時的那些風雲人物。你想啊,如果林黛玉的結局寫得跟判詞一樣——玉帶林中掛,這不讓人一下子就想到了崇禎上吊殉國了嗎?所以隻能改結局。而元春的改得比較徹底,判詞改了,後麵人物的結局也改了,目的同樣不是讓人發現元春的“元”其實是另一個“袁”。

另外從情理上講,如果底本就是“虎兔”,那“兔”作為一個很常見的字,沒有理由被誤抄成一個生僻的“兕”字。充其量是不小心把“兔”寫成“免”。相反應該是“兕”字不小心誤抄成了“兔”字才對,畢竟兕si字太生僻,沒點古文功底還未必能認得。在夢稿本,己卯本,卞藏本此處為“虎兒”相逢。這倒是合符情理的,畢竟“兕”字還真得容易被當做繁體字“兒(兒)”字。而“兔”字和“兒”字還是相差很遠的,將“兔”字看成“兒”難度比較大。至此我們大體了解了,先有“虎兕”,再後來被誤抄成“虎兒”,最後通行本改成“虎兔”,並將元春去世的日子安排得與“虎兔相逢”相對應。

-

2虎兕到底指什麽

也有很多紅學家認為是“虎兕相逢”,認為元春就是夾在這兩股勢力(虎兕)之間,成了政治鬥爭的犧牲品。元春死於宮鬥的說法頓時呼之欲出。

那我們就來看看,虎兕到底是什麽意思。

從本義上說,虎兕的確是指虎和兕兩種猛獸,兕是指犀牛。虎也好、兕也好,都是凶惡的猛獸,都是比喻殘暴的勢力在橫行於世。

虎兕的典故是出自《論語》裏的名篇《季氏將伐顓臾》:

虎兕出於柙,龜玉毀於櫝中,是誰之過與?

這是中國曆史上很有名的質問,漢王逸在《九思·逢尤》、宋周密《齊東野語·景定彗星》都借用過這個典故,離《紅樓夢》最近的是《明史·王德完傳》:“今出虎兕以噬羣黎,縱盜賊而吞赤子,幽憤沉結,叩訴無從。”不過這個是王德完上奏給萬曆皇帝折子裏的一段話,說的也是萬曆皇帝派出太監們收礦稅、刮民財,等於是把虎兕放出來荼毒百姓。

總之在古代文獻中找到的虎兕字眼,幾乎都是取《論語》裏“虎兕出於柙”的典故,那我們有理由相信,“虎兕相逢大夢歸”裏的“虎兕”,同樣也是取這個意思。這樣一來,虎兕相逢大夢歸,就變成了“虎兕出柙大夢歸”,同時衍生出“虎兕出柙是誰的責任”的問題。

-

3明末的虎兕出柙:己巳之變

元春在宮裏也遇到了“虎兕出柙”的局麵了嗎?這不知道,一來是因為元春不在大觀園內,她出場的次數不多。二來是因為《紅樓夢》裏太多隱寫,如果隻看表麵文字,我們實在找不出元春有遭遇“虎兕出柙”的任何證據。

那元春影射的對象袁崇煥,有沒有遭遇“虎兕出柙”以至於大夢歸呢?

《明史》告訴我們:袁崇煥之死,正是因為“虎兕出柙”直接造成的,這就是曆史上有名的“己巳之變”。

己巳之變又稱後金攻明京畿之戰,從1629年(明崇禎二年、後金天聰三年)十月至1630年(明崇禎三年、後金天聰四年)正月,在明朝與後金的戰爭中,後金大汗皇太極率軍突襲北京以及明軍阻擊後金軍的曆史事件。

這裏簡單交代下“己巳之變”。

-

這個事件的背景是天啟六年(1626年)正月,努爾哈赤親率大軍,意圖攻破山海關。在寧遠之戰中被袁崇煥用紅衣大炮擊敗,不久病死。皇太極擊敗幾個兄弟奪得汗位,為報父仇,圍攻寧、錦24天,依然取勝無望。這就是寧錦之戰。取得寧遠之戰和寧錦之戰的勝利之後,袁崇煥由於沒得到應有的封賞、而心灰意懶地辭官回到了家鄉。

努爾哈赤一生飛橫跋扈、不可一世,可是他至死都沒有踏入長城之內半步。前有熊延弼,後有孫承宗,再有袁崇煥,尤其是袁崇煥成了努爾哈赤的噩夢,最後也是死於寧遠之戰。也就是在己巳之變之前,後金始終沒能入關、沒能攻破大明的防線,也就是虎兕一直還在柙(xia,木籠)中。

但是到了崇禎二年,怎麽突然之間“虎兕出柙”了?

因為後金換了皇帝了,努爾哈赤死了,換成了更加年輕有作為的皇太極,他吸取了其父親的教訓,在即位後“邦家未固”時,一方麵對明廷采取議和策略(袁崇煥欣然議和),另一方麵是掃除後方威脅,在1628年收拾了北方的察哈爾蒙古,為後來繞道蒙古、直接進攻明京師創造了條件。

-

明朝這邊也換皇帝了,在1627年年輕的木匠皇帝朱由校落水受驚死了,他的弟弟朱由檢登基,就是崇禎帝。崇禎元年,袁崇煥重獲重用,從老家休假回來了,此前天啟皇帝對他虧欠的封賞,崇禎帝連本加利補償於他了,這時候的袁崇煥可謂是人生最榮耀的時候——威名赫赫、躊躇滿誌、精神煥發,其老家的榴花塔都是榮光四射——真可謂是“榴花開處照宮闈”。等他正式回到工作崗位的時候,發現形式已經發生了微妙的變化,這個皇太極比努爾哈赤更具計謀、更得人心,是個更加可怕的角色,他不聲不響地征服了察哈爾蒙古,又對遼地漢人實行寬鬆政策,後金勢力更加壯大了。

袁崇煥不敢怠慢,連忙正式地給崇禎帝上了一道疏:“臣在寧遠,敵必不得越關而西;薊門單弱,宜宿重兵。”袁崇煥看得很清楚,薊門比較薄弱,應當設重兵把守。見老板沒有反應,袁崇煥又上了一道奏疏,說:“惟薊門陵京肩背,而兵力不加。萬一夷(指蒙古)為向導,通奴(指後金)入犯,禍有不可知者。”因為寧錦防線堅固,皇太極打不破,就會以蒙古為向導,突破長城,來威脅北京。但是,袁崇煥的兩次上疏,都沒有引起崇禎的足夠重視,不幸的後果被袁崇煥言中了。

-

4突入長城:虎兕終於出柙

1629年(明崇禎二年、後金天聰三年)十月初二,皇太極吸取進兵寧遠(今遼寧興城)、錦州兵敗的教訓,放棄強攻寧、錦堅城的方略,取道蒙古,以蒙古喀喇沁部騎兵為向導,親率八旗大軍,避開袁崇煥防守的關寧錦防線,繞道蒙古地區,突襲明長城薊鎮防區的脆弱隘口龍井關和大安口,破牆入塞,進攻北京。當時薊鎮“塞垣頹落,軍伍廢弛”,後金軍沒有遇到任何強有力的抵抗,順利突破長城。這幫殘暴的虎兕,突破長城後將幾十年來無法突破長城的憤怒狠狠地發泄在京畿的百姓身上,比野豬進了白菜地、日本鬼子進村大掃蕩還要殘暴三分。

幾乎是一夜之間京城變得岌岌可危,袁崇煥等大將隻好從寧遠回援京師。

袁崇煥想把皇太極阻截在遵化,但皇太極直奔薊州;

袁崇煥想把後金的軍隊阻截在薊州,但皇太極又直取通州;

袁崇煥緊急開往通州力圖把皇太極軍隊攔截在那,但皇太極取道順義、三河繞過通州,直奔北京。

唉,虎兕已經出柙,就像動物園裏的豺狼虎豹逃到了街上,一路橫衝直撞、荼毒生靈,袁崇煥就好比動物園的管理員,帶著人員是疲於奔命、到處救火,想把這些殘暴的畜生再次趕回籠裏去,談何容易!

一直到京城腳下的廣渠門,皇太極讓他的兄弟莽古爾泰、阿巴泰、阿濟格、多爾袞、多鐸、豪格等率領數萬八旗鐵騎,終於與袁崇煥的九千騎兵展開決戰。袁崇煥和首先兩位大將祖大壽、王承胤組成品字形奮力抵抗,後金軍損失嚴重,卻始終無法攻破廣渠門。皇太極因在廣渠門作戰失利,發表“養精蓄銳”的話語後,移軍南海子(南苑),在此一麵休養一麵牧放馬匹,伺機再攻。二十七日,雙方激戰於左安門外。皇太極對袁崇煥不能戰勝,便施用“反間計”,陷害袁崇煥。

-

5虎兕出柙誰之過?

皇太極的軍隊如同出柙之虎兕,一路燒殺劫掠,所到之處哀鴻遍野,足足肆虐了三個月之後,才放棄攻打北京。然而皇太極的軍隊前腳剛走,崇禎帝就下令逮捕了袁崇煥。祖大壽在旁見此情景,戰栗失措,立刻逃回錦州。袁崇煥下獄,遼東兵潰,皇太極所率後金兵繼續得以在京師附近攻掠。

袁崇煥為什麽突然被捕?直接原因是皇太極的反間計、京城外的勳戚大臣紛紛狀告袁崇煥,深層次的原因,就是追究“虎兕出柙誰之過”的問題。

是啊,皇太極的軍隊如虎兕出柙,在京畿一帶足足肆虐了三個月,大明尊嚴喪失殆盡,京畿十餘城被破,軍民將領慘死投降者無數。這到底是誰的責任?

不是虎兕的錯,敵人本來就是殘暴的;

不是木籠(柙)的錯,因為木籠沒有破,虎兕是從其他地方鑽出去了。

說到底隻能是管理者的錯,監管失職,讓殘暴的虎兕從木籠子裏逃了出來。

-

在崇禎看來:袁崇煥作為兵部尚書、薊遼督師,是監管木籠、看守虎兕的第一責任人,你怎麽讓虎兕逃出一路跑到皇城根下瘋狂咬人?再說皇太極為什麽一直不和你正麵交戰,一直到廣渠門?你們之間是不是有什麽協議?何況早在努爾哈赤死後,你們倆就眉來眼去、擅自議和!你為什麽又擅自殺了能牽製後金的大將毛文龍?凡此種種,拿你問罪有錯嗎?

袁崇煥覺得很委屈:首先我看守的寧錦防線並沒有出問題,“虎兕”並不是從我看守的地方逃出去的,而是繞道蒙古而南下直奔京城。其次我兩次上疏,反複提醒要加強京畿防守,可是朱老板您並未重視。我帶領九千騎兵,一路追趕數萬殘暴猛獸,又在廣渠門誓死抵抗,終於迫使虎兕退去,我有功勞也有苦勞,怎麽反倒要追究我的責任?

虎兕出柙誰之過?因為己巳之變纏繞在袁崇煥身上的功過是非,足足糾纏了二十年,直到後來南明的弘光帝才為他平反。這就是所謂的“二十年來辨是非”吧,所辨的是非就是己巳之變“虎兕出柙誰之過”!

袁崇煥跟當年的熊延弼一樣,並未得到自我辯護的機會,而直接被丟進了錦衣衛監獄,等到秋後問斬。到八月十六日,袁崇煥,慘遭磔刑,含冤離世。

當然袁崇煥也並非全是冤枉,也有其咎由自取的地方,就是他不請旨就擅自用尚方寶劍斬殺了大將毛文龍,直接導致皇太極無後顧之憂,清算吞並朝鮮,也導致了耿精明耿精忠尚可喜等人的叛變,與後來的吳三桂,進而演變成後來消滅南明的‘三藩’。毛文龍死後三個月就發生了“己巳之變”,清軍兵臨北京城下,明廷大臣們多歸因於毛文龍死後女真無後顧之憂所致,在那樣的輿論環境下,袁崇煥是難逃一死,隻不過他死得太過慘烈而已。

(本章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