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說電影獨家專訪《三摩地》導演:從“年少輕狂”到“徹底臣服”
作者:素說
文章來源:禪說電影(ID:chanshuodianying),不一樣的角度看電影。
本文已獲授權
2009年,他創作電影《內在世界外在世界》,截至目前,被翻譯成30多種語言,獲得數10個國際獎項,觀影人數超3000萬。
2017年,他創作電影《三摩地》,截至目前,已被翻譯成20多種語言,被譽為“21世紀最受推崇的現代覺醒電影”,觀影人數破1000萬。
他就是丹尼爾·施密特(Daniel Schmidt)。
2019年,禪說電影向影迷推薦並禪說了他的電影《三摩地》,如今小禪專程來到加拿大,參加了“三摩地中心”為期十天的修習,並獨家專訪了丹尼爾·施密特。
想要觀看丹尼爾導演對中國影迷的問候或者電影《三摩地》請點擊圖片鏈接
禪說電影:丹尼爾老師您好。
大丹:請不要叫我老師,我不是老師,隻是一個分享我所經曆的普通人,而且也不用叫我導演,導演也不是我的特定標識。
感謝你來采訪我,請允許我首先向中國觀眾問好,謝謝你們看我的電影,這是我的榮幸,我愛你們。
我給中國的影迷們準備了一幅畫,這是我在冥想狀態中看到的,你正好提及我的稱呼,我覺得這幅畫就是答案。
禪說電影:我看到一個人,有兩麵,一麵呈現“美”和“生”,一麵呈現“醜”和“死”,但又合二為一。
大丹:我稱它為“小丹”和“大丹”,我時常提醒著自己觀看內在的“小丹”和“大丹”。舉個例子:前麵你說到我製作的《內在世界外在世界》,還有《三摩地》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全球有幾千萬人在觀看,包括越來越多的中國影迷。
雖然我生命中的“小丹”(小我)此時已十分享受發行影片帶給他的廣泛認可和讚賞,但更真實的部分卻是,“大丹”(大我)感知到的越來越強烈的、越來越深的謙卑。
我知道我在服務,我在為大家服務,為那些“小我”無法理解的神性靈性服務,我所作的一切都是真心愛的付出,所以我非常幸運能有這樣的機會與大家分享,為大家服務,這對正在修行中的我來說非常重要,所以我一直說,該謝謝的人,是你們,是觀看這部電影的你們。
禪說電影:那也請允許我代表影迷們謝謝你,無論是《內在世界外在世界》,還是《三摩地》,有很多人看過後都用“震撼、說不出的感動、頭腦無法理解的喜悅”等來形容,要謝謝你給大家帶來如此震撼心靈的電影。
大丹:從2009年我在地下室的一個小房間裏,一個人獨立創作《內在世界外在世界》開始,我就隻是想把我自己的經曆用聲像的方式表現出來,與大家分享,並沒想到有如此的反響。
而後來得到如此廣泛的共鳴後,我領悟到:
“三摩地”雖是修行定義的最高境界,但“三摩地”更是人心靈的依歸和生命的真相,在那個境界裏,沒有“我”,你我與萬物已一體。所以當我把在深度冥想中的感知以有限的方式表達出來時,觀者自然會有感觸,那不是知識的撼動,那是深藏心底的共鳴,難以言表的內心喜悅。
所以,我完全致力並尊重我從一開始就提出的願景,獨立創作和自由分享有助於人們覺醒的電影,在我自己的修行實踐和經驗中進行萃取和分享,啟發和引導大家找到超越自我的源頭和教義。
大丹和他的工作室
禪說電影:所以您強調自己隻是一個分享者,一個服務者,而不是一個老師。
這幾天我跟隨您在“三摩地中心”聽您的分享、與您一起修習,曾多次聽到您強調自己就是一個管道,包括這幅畫,您也說是在冥想狀態中看到的,那麽請問在《內在世界外在世界》、《三摩地》這兩部電影中,多處呈現出的圖像都猶如壁紙,很多分形圖形令人遐想,背景音樂和視頻動畫也如夢似幻,解說更是給人無限的想象和啟示,這些都是您一人在地下室完成的嗎?都是您在特殊狀態中看見或者感受到的嗎?
大丹:在所有我製作的影片裏,所有的解說製作,技術支持,大部分的視覺動畫,音樂創作等,大約90%的工作都是我獨立完成的。影片中也有許多藝術家和音樂家慷慨地貢獻出他們的作品,而這些也都是無償提供的。
很多人詢問我在影片中的很多信息和理解來自哪裏,其實我也不知道,當我創作這些電影的時候,不同的東西開始呈現,不同的音樂、文字、視覺效果、分形圖像……
當進入某種冥想狀態時,某些信息就像開關打開一樣會被激發出來,而我隻是去把他如是寫出來,祂不是來自我個人,也不是來自我個人的經曆,而是來自那個每個經曆過類似“三摩地”的人的地方,那個唯一的地方。
而我更像是一種傳送機製,展示給人們什麽是可能的。冥想讓我學到一點,就是“未知的才是價值”。
蘇格拉底曾說:
“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不知道。”
對我來說,那或許才是真相,冥想的真相。我拍這些電影的唯一目的是讓人們探索自己的內心,對冥想感到好奇,對探索感到好奇,讓你開始觀察你的心識思維,開始觀察你生活中的習慣模式。
我們把生命鎖定在狹窄的格局中,生命時常充滿著極大的痛苦,卻從未發現到,其實我們是可以解脫自在的。——《三摩地》
禪說電影:在《三摩地》電影開頭,您就直截了當的說“最危險的事情,就是想要得到三摩地”,可是難道這不是每一個人追尋(接觸)“三摩地”必須的開始嗎?怎麽理解這一矛盾?
大丹:克裏希納穆提,你知道他嗎?
禪說電影:知道,素說老師(禪說電影創始人)曾多次跟我提到過這位印度導師,她的影評中經常引用到克裏希納穆提所說的話,還有《生命之書》、《謀生之道》等等都是素說老師經常推薦我們去讀的克裏希納穆提的書。
大丹:克裏希納穆提,也是我最喜歡的老師之一。他曾說:
“做夢的人必須要了解自己,而不是他的夢。”
克裏希那穆提:印度哲學家
“追尋”就是人自我的一種激勵,如果你想“追尋”一種結果,那麽你會用自己“追尋”的欲望去自我催眠,冥想就變成自我催眠的一個過程,它或許可以產生某些欲望的結果,但當思想在考慮如何“獲取”時,自知的腳步便會受到阻礙,這種冥想不會帶來開悟。
如果一直以這種“小我”的認識去想要到達“三摩地”,你會不得不麵對失敗,因為三摩地不屬於“小我”的境界,三摩地是“追尋”和“探究者”的終結者,你無法通過“追尋”去實現內心的寂靜,而三摩地隻有在深度寂靜的“無我”中才會呈現。
隻有冥想者開始理解自己,通過自我覺察和自知,觀照自己的行為,冥想才會變成一種存在的狀態,“小我”會消散,能量會向上浮現,成為永恒的流動,此時冥想成為一種創造,冥想者已不複存在。
禪說電影:您的電影裏涉及了許多國家不同信仰的名詞、名言、修行方法,其中也包括了中國的儒釋道,這些眾多不同信仰你都有接觸嗎?有些怎樣的體驗?
大丹:我想先說說“信仰”。
我的導師克裏希納穆提還說過一句話:
“對信仰的了解,就是對信仰的終結。”“了解”遠比“知道”要重要,當心智從信仰中解脫出來,它就能觀察了,人們糾結的往往是“信仰”或“不信仰”,而不是“真相”本身。這也是我在電影中想傳遞給大家的。
這種追尋或這些活動本身並不是問題所在,你以為在外在的形式上找到了答案,這才是問題。——《三摩地》
在我的修行生涯中,佛教的內觀和禪宗對我的影響很大。對於大多數主要的宗教傳統,其實都有一種共通共有的基本的理念方法,在過去的20多年來,我幾乎涉獵大部分包括東西方不同傳統教義的方法,我也並不框限自己在一種特定的宗教和方法中,我把這些作為我可以吸收並運用的不同工具,並在我的靜修實踐以及教學中去應用。
因為多年的禪修,雖然我對古老的亞洲東方文化認識仍然有限,但並不算陌生,對包括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在內的傳統文化十分向往。老子的《道德經》和很多的禪宗公案,包括莊子的莊周夢蝶的故事,我就常常用在冥想的教學中,在電影中我也會提到它們。
禪說電影:歡迎你去中國,進一步了解中國的文化,也許會給您下一部電影創作帶來更多的啟發。
大丹:我一直很向往,一定會去的,謝謝你的邀請。
禪說電影:其實大家認識您也是通過您的電影,但很多人對您個人並不了解,接下來讓我們聊聊您自己吧。前麵說到,《三摩地》這部長達三個多小時的電影裏的台詞、鏡頭、音樂大都是您自己創作的,這讓人很難想像,素說老師原來也是一位導演和編劇,但當我告訴她電影是您一個人獨立完成時,她也非常驚訝,並由衷佩服您。
那我想知道,您以前是做什麽工作的?
大丹:我母親是一位音樂老師,所以從小耳濡目染,對音樂聲音有特別興趣,也因此參與為朋友製作電影中的音樂部分,因而接觸到電影和電視產業領域,後來我自己組建公司,並加入DISCOVERY CHANNEL探索頻道的係列節目製作。
在繪畫方麵,我最喜歡的一些藝術家是亞曆克斯·格雷,卡梅隆·格雷,安德魯·岡薩雷斯,威廉·布萊克等等,我的大部分繪畫作品都是在電腦上自己創建和製作完成的。
我想再給你看幾幅畫,大部分的畫都可上網購買或下載,而這些就送給你們。
上圖僅展示了兩副代表性畫
在音樂方麵,我受到巴赫、貝多芬以及現代作曲家如盧多維科·埃諾迪、菲利普·格拉斯和馬克斯·裏希特的影響很大。我的音樂作品也大多與靈性世界相關。
我也想送一首音樂給你們,我知道中國還有印度的朋友們喜歡《心經》,這是我創作的《心經咒語》,放在我的電影中作為背景音樂。
禪說電影:謝謝大丹,非常感謝。我們會把這些帶給禪說電影的群友們。
看來您一直有從事影視製作方麵的工作,而同時,您又在音樂、繪畫方麵有獨特的天賦,那您什麽時候開始接觸和修習三摩地的呢?有“師父”這樣的領路人嗎?
大丹:這說起來很長,是偶然,但也是必然,這與我的成長背景和經曆都有關。
我出生在一個信仰天主教的普通中產家庭,年輕時基本上對任何其他宗教都有抵觸,包括瑜伽,冥想等,當時覺得這些都是毫無意義的鬼扯。
20年前,我那時年少輕狂,但一場重病改變了我,讓我最後不得不麵臨人生的選擇,也是生命的去留。最後,我幾乎卸下包括社會人際關係,工作等幾乎所有自己的“擁有”,從多倫多大都市搬到幾乎無人知曉的的偏遠小鎮。那段時間,尤其是糖尿病的疾病威脅,讓我好像做任何事情都困難,幾乎無法入睡,體重快速減少,從160多磅降到不足120磅,各種擔憂害怕向我襲來,身心痛苦。
當時我一位曾參與禪修的朋友告訴我,這些都是我的“心病”所為,朋友讓我嚐試禪修,我也看到朋友通過禪修以後,他身心的一些改變。事已至此,自覺已無路可走,不妨一試,就參加了我人生的第一次個人靜修。
當時我對所謂禪修冥想沒有任何概念,是純粹的初學者。我把自己完全臣服下來,接受所有這一切,跟著我修行路上的第一位老師,也就是你說的 “師父”吧,開始了為期十天的冥想靜修。
剛開始頭幾天,坐下後有深入骨髓的身體疼痛,讓我幾乎放棄,一起的同修也一直在幫我,在老師的引領下,我也不知是什麽力量促使我在接下來的幾天裏能夠堅持下來。隨後即出現因冥想而發生的唯一一次類似“三摩地”的狀態,雖然很難用語言描述,但我能清楚的感覺到能量在身體裏的攪動,我的覺知與這股能量似乎溶為一體,在此期間,我感覺宇宙間的能量從我身體裏穿過,身體經曆了從未有過的愉悅和滿足感。自那一刻,無論身心,似乎都已告訴我今後要走的路。
以此看,“疾”是契機,“病”是良緣,“痛”讓人覺,“苦”讓人省。
禪說電影:您所說的讓我很感動,這也讓我想起我自己的個人經曆,和您的經曆十分相似,我也受到過巨大的疾病痛苦,隻不過,您拍電影說的是自己的經曆,我看電影觀的是自己的人生。素說老師也曾多次對我說,“痛”破肉身,“苦”破自我。這或許就是佛法所說的煩惱即菩提,疾病是自業招感,痛苦是人生之良導,天地之陶爐。
那您覺得這次是您人生中跨越過的最大障礙嗎?
大丹:其實在修行中,你會在不同階段遇到不同的阻礙和問題,我們很容易被“自我構建”的人類已知和生活習性所牽絆,“矩陣”中的“我”十分強大,它就像遊戲的另一方,會以各種方式阻隔你過關,所以要時刻保持覺性,明了“我”的想法和念頭一直都來來去去、有生有滅,不必執著。
同時,也應明了最深的經曆是不會生成回憶或有感觸發生,因為回憶和感觸仍是自我的感知,都會有過去、未來,都會有生、有滅,深度冥想時的“三摩地”隻有當下和無以言表的覺知存在。
同時,我們還應覺知我們修行的目的,對我來講,剛開始是為了活著而被動參加,但過程中冥想逐步改變了我,或者說我“看見”了遠比活著要更有意義的東西。亞裏士多德說過:
“人生最終的價值在於覺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隻是生存。
”因此,當你開始修行,那隻是改變的開始。
隻有當我們能夠直接感受到內在生命的旋轉,外在的世界才會與道(空性)合一。——《三摩地》
禪說電影:有人說愛情是盛開的花,婚姻是成熟的果,家庭是修行的道場,可也有人說愛情是紅塵,婚姻是俗世,而家庭就是束縛。可以聊聊您的家庭嗎?您覺得家庭是修行的障礙嗎?
大丹:YES 和 No,嗬嗬。
家庭就是家庭,它不是障礙,一切取決於你看它的態度。如果說有障礙存在,那或許是你對家庭的執著依戀才是。
我們都是紅塵中人,一樣都會經曆開花與結果,一樣都會經曆波折和磨難。家庭確是考驗我們當麵對家庭各方變化時,能否一如既往的泰然處之,同時家庭也可以成為我們人生道路上的一麵鏡子。
在塵世裏修行,我還是要說的我導師克裏希那穆提,他曾說:
“真正的修行最終不僅需要從負麵的信念中解脫,也需要從佛,宗教及真理等所謂正麵的信念中走出,因為信念伴隨著對立和恐懼。
冥想不僅僅是頌咒,觀想,祈禱,冥想是終結思想。
”
你放下抗拒,並非因為你容忍某件事,而是因為你內在的自由,並非依賴於外在的條件。——《三摩地》
克裏希那穆提認為:隻有在自然的日常生活中,保持純粹的看與聽,才有可能無為的領悟當下,生活就是修行。
如同佛陀的拈花一笑,讓弟子去悟,我們看到花,更要會心一笑。
每個人的世事生活就是終極的修行道場,而冥想靜修更像是修行中使用的工具,利用這些工具可以有效的進行意識專注力的練習,也如生活中的一次洗浴,讓自我把塵世的灰塵暫時衝洗。
萬念紛飛是“小我”在作祟,會讓我們的能量不斷消耗,智慧無法生發。既然剛開始很難抑製念頭,我們不妨利用冥想意識來控製念頭,讓自己紛飛的念頭逐步減少,但最終都要拋棄這所有的意識和念頭。
一旦你體悟到真實的我,這並不意味著外麵的事物需要改變。改變的是意識、智能,內在的能量或prana,是從被製約的模式中解除,並變得能夠由靈性來引導。——《三摩地》
在不斷修行的過程中,你會感覺到到念頭在不斷減少和退卻,同時能量會慢慢浮現,這是自然的過程,那個一直都存在的我們未知的東西,就會不斷閃現出來,或許那就是我們要尋找的智慧或真我。祂會自動接管這一切。那時,“小我”會逐步消散,所謂無我寂靜虛空的境界(三摩地)就會呈現。
禪說電影:謝謝您的當下指教,我很幸運有這樣的機會接受老師的當下教誨,但更多人隻能通過您的電影來接受您的能量和智慧了。所以您有拍攝下一部電影的打算嗎?
大丹:我們正在製作《三摩地》係列電影的第三部分,名為“無路之路”,還有一部展現iboga(一種植物提取物)在冥想中的作用的研討性的紀錄片;同時還有一部關於孩子與冥想三摩地的電影(Samadhi for Kids)也在籌拍中,我希望把這部片子拍成孩子們喜歡的動畫影片。
禪說電影:“Samadhi for Kids”,非常有意思,看來在您這間小小的地下工作室,還會誕生更多的智慧高能電影。
大丹:是的,“Samadhi for Kids”是我的一個重要構想,因為我覺得孩子的冥想很重要,但我們現在的教育中缺失了,我希望能再次成為孩子們的管道,為他們傳遞,為他們服務。
禪說電影:接下來,我會在這裏繼續完成剩餘的三摩地修習,並進一步完成對您“三摩地中心”修習方式的專訪,您對我前幾天的修習還滿意嗎?有什麽可以指教的嗎?
大丹:沒有,教學相長,你修習得很好,嗬嗬。你一直保持著“看電影”的觀者態度,我覺得這很好,而且來這裏的亞洲人很多,但中國人並不是很多,所以歡迎你和禪說電影的朋友經常來。
小禪後記
普通,隨和,謙遜,沉靜...,大丹總有一種讓人親近的力量。
【身份】忘掉身份標簽
在跟隨大丹修習的整個過程中,大丹一直希望大家忘掉各自的身份,包括此時的學生和老師,讓我們直接叫他“大丹”,在修習中把彼此當作靈性朋友。他說教學互長,大家實際是相互學習,共同成長,他說他很感恩學員們的參與和分享,從不同的學員身上他學到觀到更多。
【作品】作的就是自己
我第一次看到大丹的畫作是在中心閣樓的圖書室裏。當看到這些畫作,我立即聯想到他影片中的音樂和畫麵。我驚歎他的多才,他的細膩思維,看著他的畫,聽著他的音樂,就彷佛看到他這個人,你根本無需通過采訪和語言交流去了解他。他說:"電影隻是表達我內心經曆的工具",是的,他把自己的成長和內心世界通過電影與外界分享,他做到了。
【修行】不僅僅是冥想
我很想把這些畫收藏,所以就跟大丹說我從哪裏可以下載這些作品,他沒有說在線上的商店裏,他說在他的電腦裏。結果第二天,他就提著電腦來了,並把文件夾的內容大致給我說了一下,問我拷貝哪些,我當時也弄不清了,他就讓我隨意,take my time,在那一刻,我對“信任”和“慷慨”有了新的認識。
當一顆心打開,整個世界都是你的。在這顆心麵前,所有的閉塞,雜念和憂慮會被滌蕩。
我期待接下來的三摩地實修,更期待與你們的分享。因為就像大丹所說,我不是任何人,我就是一名傳遞者,分享者。
謝謝你們看我的文章。
最具禪意的觀影文章
點醒正在做夢的你我
素說
獨立自媒體人
原江蘇電視台製片人
全平台文章閱讀量超過1000萬
免責聲明:文章及圖片源於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公眾號立場。如涉及版權或異議,請聯係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