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峰按語:除了係列佛經、聖經、古蘭經、道德經等經典外,近幾十年又出現的賽斯、歐林、奧修、與神對話、告別婆娑、一的法則、奇跡課程等都是重量級的人類修行課程,在我看來,都有巨大的價值,都值得學習,但是,他們都是“橫看成嶺側成峰,”都強調了一麵,而忽視了另一麵,我試圖將人類所有智慧及經驗納入一個統一的體係——渾沌體係,在我創建的生命禪院理論和第二家園實踐體係中,不僅吸收了以上所述的智慧精華,還把馬克思主義、科學、烏托邦和共產主義理論和實踐、包括柏拉圖、孔子、莊子、歐文、聖西門、傅裏葉、馬斯洛、弗洛伊德、尼采的思想都納入禪院體係中,此外,樸門農藝、生態文明建設、人類的可持續發展都考慮其中,除了理論闡釋,我更注重實踐活動,用實踐來驗證一切理論的真偽及有效性和實用性,當然,生命禪院理論核心的,是貫徹上帝的意誌。
下麵是《奇跡課程》翻譯者若水對《奇跡課程》的簡要介紹,值得一讀。
2013/10/28
|
《奇跡課程》是一部旨在治愈人類心靈的靈修書籍,它懷著救世神醫的心態,為人類的病情把脈,加以診斷,而後提出藥方。
當今世上,放眼望去,盡是形形色色的苦難,不論由哪一個角度,哪一個層麵看去,都是令人不知從何下手的沈屙,顧此失彼,應接不暇。
應知,人類的痛苦不是來自我們所認為的“人與人”丶“人與自然”或“人與神”的鬥爭,而是人在心理與自己一刻不止的鬥爭:小我與大我,真我與假我,今日之我與明日之我,夢中的我與現實的我的衝突,耗盡我們的元氣,破壞了維係我們生命的免疫係統,構成生理與心理的病變。
人類的病情症狀雖然複雜多變,但病根卻是同一個,故隻需一個藥方。《奇跡課程》不再接受世間表象的蒙蔽,直搗人類問題的核心。由眼前的戰爭丶饑荒丶絕症丶心靈空虛,一直推溯到人類背棄自然與天理而陷於失根狀態,其實都是同一個問題,因此也隻需要一個解答,若能抓出最後的肇因,一切問題便能迎刃而解。
《奇跡課程》的理念部分雖然抽象無比,課程的設計卻是基於實用的考慮,它針對這“唯一”問題所提出的藥方,必須能夠應用於生活的每一個層麵才行。它的解答之所以“顯得”抽象,乃是因為我們的病因,不在於某個人丶某件事或某種細菌,而是出自抽象的心理層麵,才會使得這副“心藥”乍看之下好似與我們的痛苦風馬牛不相及。唯有若按照它的指示,具體用到生活中,我們便不難由自己的抗拒與不安的反應而知道它擊中要害了。
《奇跡課程》不屬於任何宗教,也無意傳播任何信仰或教義,它隻是針對人類普遍的問題提出一個解決的方案而已。它的答複在當今靈修傳統間獨樹一格,難以歸類,我們隻能列舉它的一些特質與功能而已。
教育性質
這一部書名為《課程》,顯然有意借用教育的模式來傳達訊息,它絕不是消遣性的勵誌書籍,也不是供人翻閱的參考書籍,它擺足了正規教育教科書的姿態,而且還是必修的科目。它先在《正文》中提出抽象的理念,讓學生讀得似懂非懂;然後提出 365 課的練習,要學生具體操練,去體會前麵課文的主旨與精神;還編了一部《教師指南》,答複一些常見的疑難,好像在幫學生做綜合複習,準備應考似的。
它把人類一視同仁,待之如學生,而且是蒙昧無知的小學生。它幫我們揭發心中隱藏的錯誤信念,並讓我們親眼看到這些信念所帶來的不幸後果,希望我們看清這一真相而自動放棄舊有的一套,開始嚐試它的新理念。
這兩套理念必然背道而馳,若還想腳踏兩條船,或用舊瓶裝新酒的話,不僅無法收到學習的效果,還會引起內心更大的衝突。因此它說,“要學習這一課程,你必須自願去質疑自己所珍惜的每一個價值觀。”(正文 466 頁)
心理治療的功能
《奇跡課程》的進行方式是非常心理學的,它把人類的毛病全都歸根於心理的疾病,而心病隻能用心藥來醫,整部練習手冊基本上就是一套心理輔導自修教材。《奇跡課程》沿襲佛洛伊德學派的基本觀點,認為我們所能意識到的範圍,有如冰山的一個小尖端而已,整個心識絕大部分都埋藏在潛意識的海洋裏。在潛意識裏洶湧作怪的元凶,乃是與生俱來的內咎與自我憎恨,指使著我們身不由己地做出許多令自己懊惱悔恨的事情。
《奇跡課程》一針見血地指出:人心最大的動力不是愛,而是內咎;世界運作的最大動力不是希望,而是恐懼。在此同時,它卻能一反佛洛伊德對人性的悲觀,在那陰暗可怕的潛意識下麵,為我們指出更深的光明本性。它不生不滅,永遠神聖純潔,也永遠與其他生命緊密聯係著,那才是我們的真實麵目,也是我們“已經”得救的保證。
它用寬恕的方法幫助我們清除過去的陰影,擺脫潛意識的控製,活出真實的我來。“本課程則是為了開啟這光明之道而來,它一步一步引導我們回歸自以為失去了的永恒自性。”(練習手冊 324 頁)
淨化基督教信仰
初讀《奇跡課程》的人很少不會誤以為這是一部基督教的書籍。滿紙上主丶聖靈丶救贖丶奇跡的,還不時引用聖經的經句,更荒唐的是,傳遞訊息的人竟然暗示自己是曾經出現過人間的耶穌,再次透過文字,向二十一世紀的人類傳遞造物主的訊息。
《奇跡課程》雖然延續了基督教的創世觀,同意人類錯誤地運用了抉擇的能力,自行與生命根源決裂,而營造出這一荒謬而痛苦的世界。但它對這一神學下麵的含意卻賦予截然不同的意義。
它強調那個錯誤的抉擇並沒有改變我們的本來真相,我們隻是陷入了自己編出的天人分裂的惡夢而已。因此稱不上什麽滔天大罪,也無贖罪的必要,更沒有憤怒的神明在後麵向我們討債。問題全在於我們卻不敢相信這一福音,懷著更深的內咎逃到贖罪的夢裏,任由心內的憤怒與恐懼在夢中投射出一個好似在受天譴報應的世界,而我們終日在那兒苟延殘喘,為生存而奮鬥。
由此可見,《奇跡課程》雖沿用了基督教的術語,卻發展出自己的一套神學,設法解除信徒的罪惡感,重申我們“仍是造物主的完美創造”,鼓勵我們由這一信念重新出發。
發揚“一體不二”的東方玄學
上述與基督教傳統神學分道揚鑣的觀點,聽入我們東方人的耳朵中,顯得特別熟悉而且親切,因為那正是東方宗教傳誦了數千年的宇宙人生觀。例如:
人生如夢幻泡影。一切有形可見的現象丶彼此分離的個體丶曆史時空的存在,以及世間的成敗與生死等等,全都是一場空虛的幻境。
三千大千世界中的紛紜萬象,隻是我們的妄心投射出來的幻境,原本來自同一個靈性,一體不分。唯有這個永恒不滅的唯一靈性,才是自己的真實麵目。
人類不是為了世界而存在,世界才是為了人類才存在的。它本身沒有自己的存在意義,純粹是供我們尋回“本來麵目”的修練道場而已。故不論外界發生任何事情,解決之道唯有回到自心之中。
一切幻相既然來自妄作,而真實的我們也不曾失落或汙染,所以我們無事可修,隻需停止妄作。這種“無為”,不是無所作為,而是徹底的放下與交托,撤除自己所執著的判斷與過去(《奇跡課程》稱之為寬恕),才是化解人類痛苦的秘訣。
集大成而創新局
《奇跡課程》以自成一家之言的“寬恕”理念,貫穿了東西方的靈修傳承,構成這部既熟悉又有創意的現代思想體係。
這本長達千餘頁的巨著,竟能把種種對立的形式與風格融於一爐:它嚴格地遵循三段論證的邏輯格式,卻用莎士比亞式的詩體表達出來;它盡抽象之能事,所討論的卻是我們日常的經驗與心態;它解說真相時鐵口直斷,不留餘地,卻賦予我們完全自由的選擇空間;它毫不留情地揭發小我的黑暗與瘋狂,卻對我們最後的凱旋抱以絕對的信心。
它硬說軟勸地想把我們由過去的惡夢中領出來,回到當下;一步一步教我們如何利用生活的每一個際遇,重做選擇。既然我們從未失去任何真實的東西,彌補的心就可以放下了。既然我們不虧欠任何罪債,內咎的心也可以放下來。當自衛與攻擊的心態都放下了,過去的妄境失去了妄念的支撐,對我們的操控能力便逐漸減弱了。我們便可在那一刹那的靈明中做出當下最好的選擇。
不再追求天堂,也不希冀涅盤,隻需清清明明丶踏踏實實地活於當下,隻為眼前的這一刻負責,奇跡便在眼前出現了。
文/ 若水
(2013/10/28 發表)
凡間一塵注:最後兩段,與禪宗的理念非常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