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無相、無願
信願法師
法藏菩薩(阿彌陀佛因地示現)的修行,內心是安住在三解脫門——空、無相、無願之法,這是三解脫門,可見得名號的功德,是安住於三解脫法修行而成就,那麽,名號的功德就是無為的功德,就跟空性、法性相應,那名號的功德實在太大了。這樣大的名號功德,要救度我們凡夫眾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當然是容易的,隻要你能夠一心歸命阿彌陀佛,與阿彌陀佛的願力相應,就能夠往生淨土。
我們來了解這三解脫門的意思。請看注釋第二十二:“住空、無相、無願之法:即安住於空、無相、無願三解脫之法。三解脫,指得解脫到涅槃之三種法門,又稱三脫門、三門。”
(三解脫門:略稱三門。謂通往解脫之道的三種法門,即空、無相、無願,又稱為三三昧。空:謂觀無我、我所,一切諸法虛幻不實。無相:又作離相、無想,謂觀因空故,不著於相。無願:又作無作、無緣、無欲、無住。謂觀無相故,於三界死生相續,無所愛染願求。)
法藏菩薩既然透過三解脫門而到了涅槃,用不生不滅的涅槃心,修諸功德所成就的名號,那麽,名號的功德就是涅槃的功德。名號不生不滅的功德,讓我們有生滅、有生死的凡夫稱念佛號,就可以轉凡成聖、離苦得樂、化短暫為永恒,到了究竟涅槃無為的西方極樂世界,這樣的道理可以令我們信受。所以念南無阿彌陀佛,這一句名號法體的起用,光明攝受,把我們接引到無為涅槃的淨土世界,這是理所當然,因果相符。
“極樂無為涅槃界”,這一句話是善導大師所說的,極樂世界是無為涅槃的淨土世界。涅槃就是不生不滅,不會有生老病死。我們在世間有生老病死,就是有生滅相,西方極樂世界沒有生老病死,所以沒有生滅之相,是涅槃的境界。人誰願意老、誰願意病、誰願意死?但是我們生命最無奈的,我們不願意老,天天都在老,我們不願意病,經常會生病;我們不願意死,必有一死。即使我們現在還沒死,我們看到別人死,也會非常的傷心難過。
我們生滅的色身生命,經由稱念阿彌陀佛的名號,可以往生到不生不滅、涅槃的淨土世界,這是阿彌陀佛的力量成就的。阿彌陀佛的力量,就在這句佛號——南無阿彌陀佛,實現究竟圓滿的救度。
所以法藏菩薩內心安住在空性,我們的內心安住在煩惱,就是這樣的差別,所以要往生西方淨土,當然是放下自我,依靠佛力。
1、空門
“一者空門,觀一切法,皆無自性,由因緣和合而生;若能如此通達,則於諸法而得自在。”
我們今天對於諸法為什麽不自在?對世間法乃至於對佛法,我們都不自在,就是因為我們還沒有證悟空性。空性是真如本性,我們真如本性沒開顯,我們縱然對空性的道理能夠了解,但了解跟做到不一樣。知道跟做到,是兩回事,有時候距離是相當的遙遠。你光是把大乘般若的空性思想了解得很透徹,但你做不到,那跟解脫生死還是兩回事。我們光是要放下我執就很難,了解許多空性的道理,了解一切法皆無自性,一切都是因緣所生法,緣生緣滅。這樣的道理誰都會說,但是真正境界一來了,煩惱就起現行了,不是真如起現行。
法藏菩薩的修行,內心安住於空性,了達一切諸法都沒有自性,一切都是因緣和合而生,法藏菩薩是徹底的通達,所以對世出世法非常的自在。一個證悟空性的人,對於逆境了然於心,如同佛菩薩的心,對於外在的一切逆境,雖然有苦但沒有苦受,因為真如起用,空性相應,不會有痛苦的感受。釋迦牟尼佛也會生病,我們凡夫也會生病;釋迦牟尼佛要受業報,我們也在受業報,但內在的感受不一樣。
2、無相門
“二者無相門,又稱無想門,既知一切法空,乃觀男女、一異等相實不可得;若能如此通達諸法無相,即離差別相而得自在。”
這是菩薩的境界。無相無不相這樣的實相道理,是菩薩知道而做到,我們連想要知道都很難真實的了解這樣的真義,就算了解了,做不到也沒有用。
但是我們對於實相,我們想要證悟真如,如果沒有透過念佛的修行,要靠自力的修行,要斷惑證真,要把見思惑、塵沙惑、無明惑斷盡,誰做得到?做不到。做不到,當然繼續六道輪回。所以知道道理這是第一步而已,要去實踐,實踐圓滿的做到佛陀所說的真理,而且斷除見思二惑,證悟阿羅漢,這樣生死才了辦,相當的困難。所以念佛對我們煩惱厚重的凡夫而言,確實是最安穩的法門。
3、無願門
“三者無願門,又作無作門、無欲門,若知一切法無相,則於三界無所願求;若無願求,則不造作生死之業;若無生死之業,則無果報之苦而得自在。”
這對凡夫而言,更是做不到。法藏菩薩能做到無願解脫,實在是非常的了不起。所以這一句名號,有法藏菩薩做到無願解脫而成就的無量功德,光以這一點來想名號的功德,實在是非常的了不起。名號的功德實在是非常的偉大,太值得我們好好一心稱念。
我們凡夫對於三界什麽都求,感情也求、金錢也求、名利也求、五欲也求,樣樣都要求,凡夫的欲望很多,所以我們要學習法藏菩薩無願的解脫,但是我們凡夫實在很難做到。
“三界無所願求”。我們天天所造作的許多事情,都是在墮落三界。三界就是六道。就以一天的生活來說,會不會貪吃?看到自己喜歡吃的東西,就會很想多吃。覺得很累了,想要休息,輕鬆一下,就不做晚課,看電視從八點看到十二點,看到一心不亂。我們都是在結三界流轉之惡緣。
所以不造三界的生死之業,對凡夫而言實在很難,但是法藏菩薩的修行,就是這麽了不起。法藏菩薩無願解脫,就是不造三界的生死之業。沒有生死之業,你沒有造生死的業因,當然不會有苦報受,當然就得自在解脫。所以我們的修行,跟法藏菩薩的修行完全不一樣。就這樣的道理而論,那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要靠這一句名號的功德,還是要靠自己自力修行的功德?靠這一句名號的功德。答案就出來了。那你不念南無阿彌陀佛,你要念什麽?當然就老老實實的念“南無阿彌陀佛”,那麽多古今祖師大德們一直在勸勉我們念南無阿彌陀佛。
祝福大家,一心念佛,往生淨土。南無阿彌陀佛!
——“彌陀教法”之21《無量壽經摘要》卷四
按:三解脫門是指空、無相、無作(無願)。
三解脫門:略稱三門。謂通往解脫之道的三種法門,即空、無相、無願,又稱為三三昧。空:謂觀無我、我所,一切諸法虛幻不實。無相:又作離相、無想,謂觀因空故,不著於相。無願:又作無作、無緣、無欲、無住。謂觀無相故,於三界死生相續,無所愛染願求。
《大般若波羅密多經》雲:
佛告善現:“三解脫門,能攝一切法。一者、空解脫門,觀一切法皆空;二者、無相解脫門,觀一切法(空故)離相;三者、無願解脫門,觀一切法離願(無住、無作),離此三門,所應修法,不能生長。”
也就是說,修行一切法門,都要符合上麵這三個原則,否則無法進步。 所謂空,也就是如同龍樹菩薩在《中論》所說,“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也就是緣起空見。 所謂無相,也就是《金剛經》中所說,離一切相(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所謂無願,若知一切法無相,則於三界無所願求(無願、無住);若無願求,則不造作生死之業(無作);若無生死之業,即無果報之苦而得自在,故名無願無作解脫門。
《大智度論》卷二十雲:
是三解脫門,摩訶衍中是一法,以行因緣故,說有三種。觀諸法空,是名空;於空中不可取相,是時空轉名無相;無相中不應有所作為三界生,是時無相,轉名無作。譬如城有三門,一人身不得一時從三門入,若入則從一門。諸法實相是涅槃城,城有三門,空、無相、無作。若人入空門,不得是空,亦不取相,是人直入,事辦故,不須二門。若入是空門,取相得是空,於是人不得為門,通塗更塞。若除空相,是時從無相門入。若於無相相心著,生戲論,是時除取無相相,入無作門。阿毗曇義中:是空解脫門,緣苦諦攝五眾;無相解脫門,緣一法,所謂數緣盡;無作解脫門緣三諦攝五眾。摩訶衍義中:是三解脫門,緣諸法實相。
以是三解脫門,觀世間即是涅槃。何以故?涅槃空、無相、無作,世間亦如是。問曰:如經說涅槃一門,今何以說三?答曰:先已說,法雖一而義有三。複次,應度者有三種:愛多者,見多者,愛、見等者。見多者,為說空解脫門:見一切諸法從因緣生,無有自性,無自性故空,空故諸見滅。愛多者,為說無作解脫門:見一切法無常苦,從因緣生,見已心厭離愛,即得入道。愛、見等者,為說無相解脫門:聞是男女等相無故斷愛,一異等相無故斷見。佛或一時說二門,或一時說三門。菩薩應遍學,知一切道,故說三門。更欲說餘事故,三解脫門義略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