爾時師子吼菩薩摩訶薩白 佛言。 世尊。如先所說庵羅果喻四種人等。有人行細心不正實。有人心細行不正實。有人心細行亦正實。有人心不細行不正實。是初二種雲何可知。如佛所說。雖依是二不可得知。
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庵羅果喻二種人等實難可知。以難知故我經中說。當與共住。住若不知。當與久處。久處不知。當以智慧。智若不知。當深觀察。以觀察故。則知持戒及以破戒。善男子。具是四事共住久處智慧觀察。然後得知持戒破戒。善男子。戒有二種。持戒亦二。一究竟戒。二不究竟。有人以因緣故受持禁戒。智者當觀是人持戒。為為利養為究竟持。善男子。 如來戒者無有因緣。是故得名為究竟戒。以是義故。菩薩雖為諸惡 眾生之所傷害不生恚礙。是故如來得名成就畢竟持戒究竟持戒。善男子。我昔一時與舍利弗及五百弟子。俱共止住摩伽陀國瞻婆大城。時有獵師追逐一鴿。是鴿惶怖至舍利弗影。猶故戰栗如芭蕉樹至我影中身心安隱恐怖得除。是故當知如來世尊畢竟持戒。乃至身影猶有是力。善男子。不究竟戒尚不能得 聲聞緣覺。何況能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複有二種。一為利養。二為正法。為利養故受持禁戒當知是戒不見佛性及以如來。雖聞佛性及如來名。猶不得名為聞見也。若為正法受持禁戒。當知是戒能見佛性及以如來。是名眼見。亦名聞見。複有二種。一者根深難拔。二者根淺易動。若能修習 空無相願。是名根深難拔。若不修習是三三昧。雖複修習為二十五有。是名根淺易動。複有二種。一為自身。二為眾生。為眾生者能見佛性及以如來。持戒之人複有二種。一者性自能持。二者須他教敕。若受戒已經無量世初不漏失。或值惡國遇惡知識惡時惡世。聞邪惡法邪見同止。爾時雖無受戒之法。修持如本無所毀犯。是名性自能持。若遇師 僧白四羯磨然後得戒。雖得戒已要憑和上諸師同學善友誨喻乃知進止。聽法說法備諸威儀。是名須他教敕。善男子。性能持者。眼見佛性及以如來。亦名聞見。戒複有二。一聲聞戒。二菩薩戒。從初發心乃至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名菩薩戒。若觀白骨乃至證得 阿羅漢果。是名聲聞戒。若有受持聲聞戒者。當知是人不見佛性及以如來。若有受持菩薩戒者。當知是人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能見佛性如來涅槃。師子吼菩薩言。世尊。何因緣故受持禁戒。佛言。善男子。為心不悔故。何故不悔。為受樂故。何故受樂。為遠離故。何故遠離。為安隱故。何故安隱。為禪定故。何故禪定。為實知見故。何故為實知見。為見 生死諸過患故。何故為見於生死過患。為心不貪著故。何故為心不貪著。為得解脫故。何故為得解脫。為得無上大涅槃故。何故為得大般涅槃。為得常樂我淨法故。何故為得常樂我淨。為得不生不滅故。何故為得不生不滅。為見佛性故。是故菩薩性自能持究竟淨戒。善男子。持戒比丘雖不發願求不悔心。不悔之心自然而得。何以故。法性爾故。雖不求樂遠離安隱真實知見。見生死過。心不貪著解脫涅槃常樂我淨不生不滅。見於佛性而自然得。何以故。法性爾故。師子吼菩薩言。世尊。若因持戒得不悔果。因於解脫得涅槃果者。戒則無因。涅槃無果。戒若無因則名為常。涅槃有因則是無常。若爾者涅槃則為本無今有。若本無今有是為無常。猶如然燈。涅槃若爾。雲何得名我樂淨耶。佛言。善男子。善哉善哉。汝以曾於無量佛所種諸善根。能問如來如是深義。善男子。不失本念乃如是問也。我憶往昔過無量劫。波羅奈城有佛出世。號曰善得。爾時彼佛三億歲中演說如是大涅槃經。我時與汝俱在彼會。我以是事谘問彼佛。爾時如來為眾生故三昧正受未答此義。善哉大士。乃能憶念如是本事。諦聽諦聽。當為汝說。戒亦有因。謂聽正法。聽正法者是亦有因。謂近善友。近善友者是亦有因。所謂信心。信心者是亦有因。因有二種。一者聽法。二思惟義。善男子。信心者因於聽法。聽法者因於信心。如是二法。亦因亦因因。亦果亦果果。善男子。譬如尼幹立拒舉瓶互為因果不得相離。善男子。如無明緣行。行緣無明。是無明行亦因亦因因。亦果亦果果。乃至生緣老死。老死緣生。是生老死亦因亦因因。亦果亦果果。善男子。生能生法不能自生。不自生故由生生生。生生不自生複賴生故生。是故二生亦因亦因因。亦果亦果果。善男子。信心聽法亦複如是。善男子。是果非因謂大涅槃。何故名果。是上果故。沙門果故。婆羅門果故。斷生死故。破煩惱故。是故名果。為諸煩惱之所嗬責。是故涅槃名果。煩惱者名為過過善男子。涅槃無因而體是果。何以故。無生滅故。無所作故。非有為故。是無為故。常不變故。無處所故。無始終故。善男子。若涅槃有因。則不得稱為涅槃也。槃者言因。般涅言無。無有因故。故稱涅槃。
師子吼菩薩言。如佛所說涅槃無因。是義不然。若言無者則合六義。一者畢竟無故。故名為無。如一切法無我無我所。二者有時無故。故名為無。如世人言。河池無水無有日月三者少故故名為無。如世人言。食中少醎名為無醎。甘漿少甜名為無甜。四者無受故故名為無。如旃陀羅不能受持婆羅門法。是故名為無婆羅門。五者受惡法故。故名為無。如世人言受惡法者不名沙門及婆羅門。是故名為無有沙門及婆羅門。六者不對故。故名為無。譬如無白名之為黑。無有明故名之無明。世尊。涅槃亦爾有時無因故名涅槃。
佛言。善男子。汝今所說如是六義。何故不引畢竟無者以喻涅槃。乃取有時無耶。善男子。涅槃之體畢竟無因。猶如無我及無我所。善男子。世法涅槃終不相對。是故六事不得為喻。善男子。一切諸法悉無有我。而此涅槃真實有我。以是義故。涅槃無因而體是果。是因非果名為佛性。非因生故是因非果。非沙門果故名非果。何故名因以了因故。善男子。因有二種。一者生因。二者了因。能生法者是名生因。燈能了物故名了因。煩惱諸結是名生因。眾生父母是名了因。如穀子等是名生因。地水糞等是名了因。複有生因。謂六波羅蜜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複有了因。謂佛性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複有了因。謂六波羅蜜佛性。複有生因。謂首楞嚴三昧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複有了因。謂八正道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複有生因。所謂信心六波羅蜜。師子吼菩薩言。世尊。如佛所說見於如來及以佛性。是義雲何。世尊。如來之身無有相貌。非長非短非白非黑。無有方所不在 三界非有為相非眼識識。雲何可見。佛性亦爾佛言。善男子。佛身二種。一者常。二者無常。無常者為欲度脫一切眾生方便示現。是名眼見。常者如來世尊解脫之身。亦名眼見亦名聞見。佛性亦二。一者可見。二不可見。可見者十住菩薩諸佛世尊。不可見者一切眾生。眼見者謂十住菩薩諸佛如來。眼見眾生所有佛性。聞見者一切眾生九住菩薩。聞有佛性如來之身。複有二種。一者是色。二者非色。色者如來解脫。非色者如來永斷諸色相故。佛性二種。一者是色。二者非色。色者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非色者凡夫乃至十住菩薩。十住菩薩見不了了故名非色。善男子。佛性者複有二種。一者是色。二者非色。色者謂佛菩薩。非色者一切眾生。色者名為眼見。非色者名為聞見佛性者非內非外。雖非內外然非失壞。故名眾生悉有佛性師子吼菩薩言。世尊。如佛所說一切眾生悉有佛性如乳中有酪。金剛力士諸佛佛性如淨醍醐。雲何如來說言佛性非內非外佛言。善男子。我亦不說乳中有酪。酪從乳生故言有酪。世尊。一切生法各有時節。善男子。乳時無酪亦無生蘇熟蘇醍醐。一切眾生亦謂是乳。是故我言乳中無酪。如其有者。何故不得二種名字。如人二能言金鐵師。酪時無乳生蘇熟蘇及以醍醐。眾生亦謂是酪非乳。非生熟蘇及以醍醐。亦複如是。善男子。因有二種。一者正因。二者緣因。正因者如乳生酪。緣因者如醪暖等。從乳生故故言乳中而有酪性。師子吼菩薩言。世尊。若乳無酪性角中亦無。何故不從角中生耶。
善男子。角亦生酪。何以故。我亦說言緣因有二一醪二暖。角性暖故亦能生酪師子吼言。世尊。若角能生酪。求酪之人何故求乳而不取角。
佛言。善男子。是故我說正因緣因。師子吼菩薩言。若使乳中本無酪性今方有者。乳中本無庵摩羅樹。何故不。生。二俱無故善男子。乳亦能生庵摩羅樹。若以乳灌一夜之中增長五尺。以是義故我說二因。善男子。若一切法一因生者。可得難言乳中何故不能出生庵摩羅樹。善男子。猶如四大為一切色而作因緣。然色各異差別不同。以是義故。乳中不生庵摩羅樹。世尊。如佛所說。有二因者正因緣因。眾生佛性為是何因。善男子。眾生佛性亦二種因。一者正因。二者緣因。正因者謂諸眾生。緣因者謂六波羅蜜。
師子吼言。世尊。我今定知乳有酪性。何以故。我見世間求酪之人。唯取於乳終不取水。是故當知乳有酪性。
善男子。如汝所問。是義不然。何以故。一切眾生欲見麵像即便取刀。
師子吼言。世尊。以是義故乳有酪性。若刀無麵像何故取刀。
佛言。善男子。若此刀中定有麵像。何故顛倒。豎則見長。橫則見闊。若是自麵何故見長。若是他麵何得稱言是己麵像。若因己麵見他麵者。何故不見驢馬麵像。師子吼言。世尊。眼光到彼故見麵長。
佛言。善男子。而此眼光實不到彼。何以故。近遠一時俱得見故。不見中間所有物故。善男子。光若到彼而得見者。一切眾生悉見於火。何故不燒。如人遠見白物。不應生疑鶴耶幡耶人耶樹耶。若光到者。雲何得見水精中物淵中魚石。若不到見何故得見水精中物。而不得見壁外之色。是故若言眼光到彼而見長者。是義不然。善男子。如汝所言乳有酪者。何故賣乳之人但取乳價不責酪直。賣草馬者但取馬價不責駒直。善男子。世間之人無子息故故求娉婦。婦若懷妊不得言女。若言是女有兒性故故應娉者。是義不然。何以故。若有兒性亦應有孫。若有孫者則是兄弟。何以故。一腹生故。是故我言女無兒性。若其乳中有酪性者。何故一時不見五味。若樹子中有尼拘陀五丈質者。何故一時不見芽莖枝葉花果形色之異。善男子。乳色時異味異果異。乃至醍醐亦複如是。雲何可說乳有酪性。善男子。譬如有人明當服蘇今已患臭。若言乳中定有酪性亦複如是。善男子。譬如有人有筆紙墨和合成字。而是紙中本無有字。以本無故假緣而成。若本有者何須眾緣譬如青黃合成綠色。當知是二本無緣性若本有者何須合成。善男子。譬如眾生因食得命。而此食中實無有命。若本有命未食之時食應是命。善男子。一切諸法本無有性。以是義故我說是偈。
本無今有 本有今無 三世有法
無有是處
善男子。一切諸法因緣故生因緣故滅。善男子。若諸眾生內有佛性者。一切眾生應有佛身如我今也。眾生佛性不破不壞不牽不捉不係不縛。如眾生中所有虛空。一切眾生悉有虛空無掛礙故。各不自見有此虛空。若使眾生無虛空者。則無去來行住坐臥不生不長。以是義故。我經中說一切眾生有虛空界。虛空界者是名虛空。眾生佛性亦複如是。十住菩薩少能見之如金剛珠。善男子。眾生佛性諸佛境界。非是聲聞緣覺所知。一切眾生不見佛性。是故常為煩惱係縛流轉生死。見佛性故諸結煩惱所不能係。解脫生死得大涅槃。師子吼菩薩言。世尊。一切眾生有佛性性。如乳中酪性。若乳無酪性。雲何佛說有二種因。一者正因。二者緣因。緣因者。一醪二暖。虛空無性故無緣因。
佛言。善男子。若使乳中定有酪性者。何須緣因。師子吼菩薩言。世尊。以有性故故須緣因。何以故。欲明見故。緣因者即是了因。世尊。譬如闇中先有諸物。為欲見故以燈照了。若本無者燈何所照。如泥中有瓶。故須人水輪繩杖等而為了因。如尼拘陀子。須地水糞而作了因。乳中醪暖亦複如是。須作了因。是故雖先有性。要假了因然後得見以是義故。定知乳中先有酪性。
善男子。若使乳中定有酪性者即是了因。若是了因複何須了。善男子。若是了因性是了者常應自了。若自不了何能了他。若言了因有二種性。一者自了。二者了他。是義不然。何以故。了因一法。雲何有二。若有二者乳亦應二。若使乳中無二相者。雲何了因而獨有二。師子吼言。世尊。如世人言我共八人。了因亦爾。自了了他。
佛言。善男子。了因若爾則非了因。何以故。數者能數自色他色故得言八。而此色性自無了相。無了相故要須智性乃數自他。是故了因不能自了亦不了他。善男子。一切眾生有佛性者。何故修習無量功德。若言修習是了因者已同酪壞。若言因中定有果者。戒定智慧則無增長。我見世人本無禁戒禪定智慧。從師受已漸漸增益。若言師教是了因者。當師教時受者未有戒定智慧。若是了者應了未有。雲何乃了戒定智慧令得增長。師子吼菩薩言。世尊。若了因無者。雲何得名有乳有酪。
善男子。世間答難凡有三種。一者轉答。如先所說。何故名戒。以不悔故。乃至為得大涅槃故。二者默然答。如有梵誌來問我言。我是常耶。我時默然。三者疑答。如此經中若了因有二。乳中何故不得有二。善男子。我今轉答。如世人言有乳酪者以定得故。是故得名有乳有酪佛性亦爾。有眾生有佛性。以當見故。師子吼言。世尊。如佛所說是義不然。過去已滅未來未到。雲何名有。若言當有名為有者。是義不然。如世間人見無兒息便言無兒。一切眾生無佛性者。雲何說言一切眾生悉有佛性。
佛言。善男子。過去名有。譬如種橘。芽生子滅。芽亦甘甜。乃至生果味亦如是。熟已乃醋。善男子。而是醋味子芽乃至生果悉無。隨本熟時形色相貌則生醋味。而是醋味本無今有。雖本無今有非不因本。如是本子雖複過去故得名有。以是義故過去名有。雲何複名未來為有。譬如有人種植胡麻。有人問言何故種此。答言有油實未有油。胡麻熟已收子熬烝搗壓。然後乃得出油。當知是人非虛妄也。以是義故名未來有。雲何複名過去有耶。善男子。譬如有人私屏罵王。經曆年歲王乃聞之。聞已即問。何故見罵。答言。大王。我不罵也。何以故。罵者已滅。王言。罵者我身二俱存在。雲何言滅。以是因緣喪失身命。善男子。是二實無而果不滅。是名過去有。雲何複名未來有耶。譬如有人往陶師所問有瓶不。答言有瓶。而是陶師實未有瓶。以有泥故。故言有瓶。當知是人非妄語也。乳中有酪眾生佛性亦複如是。欲見佛性應當觀察時節形色。是故我說一切眾生悉有佛性。實不虛妄。師子吼言。一切眾生無有佛性者。雲何而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正因故故令眾生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何等正因。所謂佛性。世尊。若尼拘陀子。無尼拘陀樹者。何故名為尼拘陀子。而不名為佉陀羅子。世尊。如瞿曇姓不得稱為阿坻耶姓。阿坻耶姓亦複不得稱瞿曇姓。尼拘陀子亦複如是。不得稱為佉陀羅尼子。佉陀羅尼子不得稱為尼拘陀子。猶如世尊不得舍離瞿曇種姓。眾生佛性亦複如是。以是義故。當知眾生悉有佛性佛言。善男子。若言之中有尼拘陀者。是義不然。如其有者。何故不見。善男子。如世間物有因緣故不可得見。雲何因緣。謂遠不可見。如空中鳥跡。近不可見。如人眼睫。壞故不見。如根敗者。亂想故不見。如心不專一。細故不見。如小微塵。障故不見。如雲表星。多故不見。如稻聚中麻。相似故不見。如豆在豆聚。尼拘陀樹不同如是八種因緣。如其有者何故不見。若言細障故不見者。是義不然。何以故。樹相粗故。若言性細。雲何增長。若言障故不可見者常應不見。本無粗相今則見粗。當知是粗本無其性。本無見性今則可見。當知是見亦本無性。子亦如是。本無有樹今則有之當有何咎。師子吼言。如佛所說有二種因。一者正因。二者了因。尼拘陀子以地水糞作了因故令細得粗。
佛言。善男子。若本有者何須了因。若本無性了何所了。若尼拘陀中本無粗相。以了因故乃生粗者。何故不生佉陀羅樹。二俱無故。善男子。若細不見者粗應可見。譬如一塵則不可見。多塵和合則應可見。如是子中粗應可見。何以故。見中已有芽莖花果。一一果中有無量子。一一子中有無量樹。是故名粗。有是粗故故應可見。善男子。若尼拘陀子。有尼拘陀性而生樹者。眼見是子為火所燒。如是燒性亦應本有。若本有者樹不應生。若一切法本有生滅。何故先生後滅不一時耶。以是義故。當知無性。
師子吼菩薩言。世尊。若尼拘陀子本無樹性而生樹者。是子何故不出於油。二俱無故。善男子。如是子中亦能生油。雖無本性因緣故有。
師子吼言。何故不名胡麻油耶。善男子。非胡麻故。善男子。如火緣生火水緣生水。雖俱從緣不能相有。尼拘陀子及胡麻油亦複如是。雖俱從緣各不相生。尼拘陀子性能治冷。胡麻油者性能治風。善男子。譬如甘蔗。因緣故生石蜜黑蜜。雖俱一緣色貌各異。石蜜治熱黑蜜治冷。
師子吼菩薩言。世尊。如其乳中無有酪性。麻無油性。尼拘陀子無有樹性。泥無瓶性。一切眾生無佛性者。如佛先說一切眾生悉有佛性。是故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是義不然。何以故。人天無性。以無性故人可作天天可作人。以業因緣不以性故。菩薩摩訶薩以業因緣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若諸眾生有佛性者。何因緣故。一闡提等斷諸善根墮於地獄。若菩提心是佛性者。一闡提等不應能斷。若可斷者雲何得言佛性是常。若非常者不名佛性。若諸眾生有佛性者。何故名為初發心耶。雲何而言是毗跋致阿毗跋致。毗跋致者當知是人無有佛性。世尊。菩薩摩訶薩一心趣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大慈大悲見生老病死煩惱過患。觀大涅槃無生老死煩惱諸過。信於 三寶及業果報受持禁戒。如是等法名為佛性。若離是法有佛性者。何須是法而作因緣。世尊。如乳不假緣必當成酪。生蘇不爾要待因緣。所謂人功水瓶攢繩。眾生亦爾。有佛性者。應離因緣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若定有者行人何故見三惡苦生老病死而生退心。亦不須修六波羅蜜。即應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乳非緣而得成酪。然非不因六波羅蜜而得成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是義故。當知眾生悉無佛性。如佛先說僧寶是常。如其常者則非無常。非無常者雲何而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僧若常者雲何複言一切眾生悉有佛性。世尊。若使眾生從本已來無菩提心。亦無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後方有者眾生佛性亦應如是本無後有。以是義故。一切眾生應無佛性。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已久知佛性之義。為眾生故作如是問。一切眾生實有佛性。汝言眾生若有佛性。不應而有初發心者。善男子。心非佛性。何以故。心是無常佛性常故。汝言何故有退心者。實無退心。心若有退終不能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遲得故名之為退。此菩提心實非佛性。何以故。一闡提等斷於善根墮地獄故。若菩提心是佛性者。一闡提輩則不得名一闡提也。菩提之心亦不得名為無常也。是故定知菩提之心實非佛性。
善男子。汝言眾生若有佛性不應假緣如乳成酪者。是義不然。何以故。若言五緣成於生蘇。當知佛性亦複如是。譬如眾石有金有銀有銅有鐵。俱稟四大一名一實。而其所出各各不同。要假眾緣眾生福德爐冶人功然後出生。是故當知本無金性。眾生佛性不名為佛。以諸功德因緣和合得見佛性。然後得佛。汝言眾生悉有佛性何故不見者。是義不然。何以故。以諸因緣未和合故。善男子。以是義故。我說二因正因緣因。正因者名為佛性。緣因者發菩提心。以二因緣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石出金。
善男子。汝言僧常一切眾生無佛性者。善男子。僧名和合。和合有二。一者世和合。二者第一義和合。世和合者名聲聞僧。義和合者名菩薩僧。世僧無常佛性是常。如佛性常義僧亦爾。複次有僧謂法和合。法和合者謂十二部經。十二部經常。是故我說法僧是常。善男子。僧名和合。和合者名 十二因緣。十二因緣中亦有佛性。十二因緣常佛性亦爾。是故我說僧有佛性。又複僧者謂諸佛和合。是故我說僧有佛性。
善男子。汝言眾生若有佛性。雲何有退有不退者。諦聽諦聽我當為汝分別解說。善男子。菩薩摩訶薩有十三法則便退轉。何等十三。一者心不信。二者不作心。三者疑心。四者吝惜身財。五者於涅槃中生大怖畏。雲何乃令眾生永滅。六者心不堪忍。七者心不調柔。八者愁惱。九者不樂。十者放逸。十一者自輕己身。十二者自見煩惱無能壞者。十三者不樂進趣菩提之法。善男子。是名十三法。令諸菩薩退轉菩提。複有六法壞菩提心。何等為六。一者吝法。二者於諸眾生起不善心。三者親近惡友。四者不勤精進。五者自大憍慢。六者營務世業。如是六法則能破壞菩提之心。善男子。有人得聞諸佛世尊是人天師。於眾生中最上無比勝於聲聞辟支佛等。法眼明了見法無礙。能度眾生於大苦海。聞已即複發大誓願。如其世間有如是人。我亦當得以是因緣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或複為他之所教誨發菩提心。或聞菩薩阿僧祇劫修行苦行。然後乃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聞已思惟。我今不堪如是苦行。雲何能得是故有退。善男子。複有五法退菩提心。何等為五。一者樂在外道出家。二者不修大慈之心。三者好求法師過惡。四者常樂處在生死。五者不喜受持讀誦書寫解說十二部經。是名五法退菩提心。複有二法退菩提心。何等為二。一者貪樂 五欲。二者不能恭敬尊重三寶。以如是等眾因緣故退菩提心。
雲何複名不退之心。有人聞佛能度眾生生老病死。不從師谘自然修習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若菩提道是可得者。我當修習必令得之。以是因緣發菩提心。所作功德若多若少悉以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作是誓願。願我常得親近諸佛及佛弟子。常聞深法五情完具。若遇苦難不失是心。複願諸佛及諸弟子。常於我所生歡喜心具。五善根。若諸眾生斫伐我身斬截手足頭目支節。當於是人生大慈心深自喜慶。如是諸人為我增長菩提因緣。若無是者我當何緣而得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複發是願。莫令我得無根二根女人之身。不係屬人不遭惡主不屬惡王不生惡國。若得好身種姓真正多饒財寶不生憍慢。令我常聞十二部經受持讀誦書寫解說。若為眾生有所演說。願令受者敬信無疑常於我所不生惡心。寧當少聞多解義味。不願多聞於義不了。願作心師不師於心。身口意業不與惡交。能施一切眾生安樂。身戒心慧不動如山。欲為受持無上正法。於身命財不生慳吝。不淨之物不為福業。正命自活心無邪諂。受恩常念小恩大報。善知世中所有事藝。善解眾生方俗之言。讀誦書寫十二部經不生懈怠懶墮之心。若諸眾生不樂聽聞。方便引接令彼樂聞。言常柔軟口不宣惡。不和合眾能令和合。有憂怖者令離憂怖。饑饉之世令得豐足。疾病之世作大醫王病藥所須財寶自在。令疾病者悉得除愈。刀兵之劫有大力勢斷其殘害令無遺餘。能斷眾生種種怖畏。所謂若死閉係打擲水火王賊貧窮破戒惡名惡道。如是等畏悉當斷之。父母師長深生恭敬。怨憎之中生大慈心。常修六念空三昧門十二因緣生滅等觀。出息入息天行梵行及以聖行。金剛三昧首楞嚴定。無三寶處令我自得寂靜之心。若其身心受大苦時。莫失無上菩提之心。莫以聲聞辟支佛心而生知足。無三寶處常在外道法中出家。為破邪見不習其道。得法自在得心自在。於有為法了了見過。令我怖畏二乘道果。如惜命者怖畏舍身。為眾生故樂處三惡。如諸眾生樂忉利天。為一一人於無量劫受地獄苦心不生悔。見他得利不生妒心。常生歡喜如自得樂。若值三寶當以衣服飲食臥具房舍醫藥。燈明花香伎樂幡蓋七寶供養。若受佛戒堅固護持。終不生於毀犯之想。若聞菩薩難行苦行。其心歡喜不生悔恨。自識往世宿命之事。終不造作貪嗔癡業。不為果報而集因緣。於現在樂不生貪著。善男子。若有能發如是願者。是名菩薩終不退失菩提之心。亦名施主。能見如來明了佛性。能調眾生度脫生死。善能護持無上正法。能得具足六波羅蜜。善男子。以是義故。不退之心不名佛性。
善男子。汝不可以有退心故。言諸眾生無有佛性。譬如二人俱聞他方有七寶山。山有清泉其味甘美。有能到者永斷貧窮服其水者增壽萬歲。唯路懸遠險阻多難。時彼二人俱欲共往。一人莊嚴種種行具。一則空往無所齎持。相與前進路值一人多齎寶貨七珍具足。二人便前問言。仁者。彼土實有七寶山耶。其人答言。實有不虛我已獲寶飲服其水。唯患路險多有盜賊。沙鹵棘刺乏於水草。往者千萬達者甚少。聞是事已一人即悔尋作是言。路既懸遠艱難非一。往者無量達者無幾。而我雲何當能到彼。我今產業粗自供足。若涉斯路或失身命。身命不全長壽安在。一人複言。有人能過我亦能過。若得果達則得如願采取珍寶飲服甘水。如其不達以死為期。是時二人一則悔還。一則前進到彼山所多獲財寶。如願服水多齎所有還其所止。奉養父母賑給宗親。時悔還者見是事已心中生熱。彼去已還我何為住。即便莊嚴涉道而去。七寶山者喻大涅槃。甘美之水喻於佛性。其二人者喻二菩薩初發道心。險惡道者喻於生死。所逢人者喻佛世尊。有盜賊者喻於四 魔。沙鹵棘刺喻諸煩惱。無水草者喻不修習菩提之道。一人還者喻退轉菩薩。其直往者喻不退菩薩。善男子。眾生佛性常住不變猶彼險道。不可說言人悔還故令道無常。佛性亦爾。善男子。菩提道中終無退者。善男子。如向悔者。見其先伴獲寶而還。勢力自在供養父母給足宗親多受安樂。見是事已心中生熱。即複莊嚴複道還去。不惜身命堪忍眾難。遂便到彼七寶山中。退轉菩薩亦複如是。善男子。一切眾生定當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是義故。我經中說。一切眾生乃至五逆犯四重禁及一闡提悉有佛性師子吼言。世尊。雲何菩薩有退不退。善男子。若有菩薩修習如來 三十二相業因緣者得名不退。得名菩薩摩訶薩也。名不動轉。名為憐湣一切眾生。名勝一切聲聞緣覺。名阿毗跋致。善男子。若菩薩摩訶薩持戒不動施心不移安住實語如須彌山。以是業緣得足下平如奩底相。
若菩薩摩訶薩於父母所和上師長乃至畜生。以如法財供養供給。以是業緣得成足下千輻輪相。
若菩薩摩訶薩不殺不盜。於父母師長常生歡喜。以是業緣得成三相。一者手指纖長。二者足跟長。三者其身方直。如是三相同一業緣。若菩薩摩訶薩修四攝法攝取眾生。以是業緣得網縵指如白鵝王。
若菩薩摩訶薩父母師長若病苦時。自手洗拭捉持案摩。以是業緣得手足軟若菩薩摩訶薩持戒聞法惠施無厭。以是業緣得節踝[跳-兆+庸]滿身毛上靡。
若菩薩摩訶薩專心聽法演說正教。以是業緣得鹿王[蹲-酋+(十/田/ㄙ)]。
若菩薩摩訶薩於諸眾生不生害心。飲食知足常樂惠施瞻病給藥。以是業緣其身圓滿如尼拘陀樹。立手過膝頂有肉髻無見頂相。若菩薩摩訶薩見怖畏者為作救護。見裸跣者施與衣服。以是業緣得陰藏相。
若菩薩摩訶薩親近智者遠離愚人。善喜問答掃治行路。以是業緣皮膚細軟身毛右旋。若菩薩摩訶薩常以衣服飲食臥具醫藥香花燈明施人。以是業緣得身金色常光明曜。若菩薩摩訶薩行施之時。所珍之物能舍不吝不觀福田及非福田。以是業緣得七處滿相。
若菩薩摩訶薩布施之時心不生疑。以是業緣得柔軟聲。
若菩薩摩訶薩如法求財以用布施。以是業緣得缺骨充滿師子上身臂肘傭纖若菩薩摩訶薩遠離兩舌惡口恚心。以是業緣得四十牙齒白淨齊密。
若菩薩摩訶薩於諸眾生修大慈悲。以是業緣得二牙相。
若菩薩摩訶薩常作是願。有來求者隨意給與以是業緣得師子頰。
若菩薩摩訶薩隨諸眾生所須飲食悉皆與之。以是業緣得味中上味。
若菩薩摩訶薩自修十善兼以化人。以是業緣得廣長舌。
若菩薩摩訶薩不訟彼短不謗正法。以是業緣得梵音聲。
若菩薩摩訶薩見諸怨憎生於喜心。以是業緣得目睫紺色。
若菩薩摩訶薩不隱他德稱揚其善。以是業緣得白毫相。善男子。若菩薩摩訶薩修習如是三十二相業因緣時。則得不退菩提之心。
善男子。一切眾生不可思議。諸佛境界業果佛性亦不可思議。何以故。如是四法皆悉是常。以是常故不可思議。一切眾生煩惱覆障故名為常。斷常煩惱故故名無常。若言一切眾生常者。何故修習八聖道分為斷眾苦。眾苦若斷則名無常。所受之樂則名為常。是故我言。一切眾生煩惱覆障不見佛性。以不見故不得涅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