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間一塵的博客

歡迎光臨本人YouTube頻道(頻道名:林泉晗禪):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PVjv8tLsukFI_ciYYAxN5A


個人資料
正文

轉:為啥一些學南傳佛教的批評《阿含經》?

(2018-09-11 11:00:23) 下一個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6611748
回複一:
作者:狗進炮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6611748/answer/142212302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係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注明出處。
 
偶然看到這個問題,結合自己的經曆回答一下。
題主所說的“一些”,我不知道是“哪些”,我開始學習南傳佛教的時候依止的是馬哈希係統的恰宓僧團,華人尊者們在給我們這些在家人講法的時候,因為沒有一個官方權威統一的巴利經典譯文,引用最多的經典文句常常就是雜阿含,對於法義和南傳有出入的地方會附加解釋,所以至少在我身邊的同修裏沒有見到有這種現象的。而在沒有接觸到這些的時候,我個人最早隻看過莊春江老師翻譯的巴利經典,甚至還不知道南傳以外仍有原始聖典留存,所以現在想來非常感謝這些老師們,讓我從阿含開始又不局限於南傳的一家之言能接觸學習更多的經論資料,而能去發現佛法裏更大的世界,去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探尋佛陀的原意,所以盡管如今已不再修習馬哈希禪法,思想上也不獨以南傳為純粹、正確、無暇的佛學,但是我對恰宓禪林的華人尊者老師們是發自內心的一生的感激!
而對於題主所言的現象,就我個人來分析推測一下,可能基於以下幾點理由:
1、源流的不同,南傳是來自巴利經典,而四阿含則主要是翻譯自梵語。某些南傳賢友對“梵語”天生反感,甚至認為將佛說翻譯為梵語違背戒律。其實根據我的理解佛陀反對的隻是統一用某種唯一語言來整合他的教法,鼓勵大家用自己的語言去向能聽明白的人說法,所以我認為這是一個誤解,並且南北傳有對讀,應該根據是否符合佛陀的原意來判定而不應該根據其來源的語言。
2、部派的不同,如今的南傳佛教自稱為上座部的唯一繼承者,雖然這的確是事實,但是某些賢友因此而排斥南傳之外其他的一切經典,認為是曲解的或者有篡改的,又或是破和合僧的大眾部所傳的。但是漢傳的四部阿含來自於三個部派,除了增一是大眾部係統的外,雜、中的有部和長阿含的法藏部都是隸屬於上座部係統,盡管法藏部的思想有些大乘化,不過說一切有部無論從法脈源流、曆史上的理論成就和曾一時達到的鼎盛聲勢上,無疑更有資格稱為接近根本上座部。在我看來四阿含不僅不能稱之為是曲解的經藏,反而通過與南傳的對讀其可對比性更加驗證了原始聖典的可信度,證明了最初的和合階段一直到部派階段所有僧團誦持的都是同一套大同小異的經典,即使是大眾部也是來自最初聲聞僧團的佛弟子,持誦他們以增部為重視的經藏,從而達到有力破斥大乘偽經的作用。
3、經典細節和法義表述上的不同,這個在一個學友的答案中也有表述,比如他所言的雜阿含裏的“空”名詞,還有種種描述,認為這是篡改嚴重的表現。實際上我覺得傳播過程中的細節流變並非一定是篡改,這與大乘炮製偽經的行為不可同日而語。因為一開始經典都是口口傳頌,各人記憶的技巧不同,帶來的細節變化就會非常大。舉例如雜阿含第347經須深經,與對應的南傳經文的主旨都是關於純觀解脫的慧解脫阿羅漢,不過在細節描述上,北傳雜阿含是說這些比丘自稱沒有四禪八定,而南傳相應部則是自稱沒有宿命通乃至神足通等神通,關於法義上要表達的重點難道有區別嗎?而真正夾雜派別知見的通過對比也可以一眼認出來,如某些北傳雜含有而南傳相應無的關於“一切有”的經文等等,無疑這就是說一切有部為了增強其“諸法實有、三世實有”的理論觀點,而在傳頌過程中的流變。另外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北傳雜阿含中常常會將某一說法的背景和前因後果人物事件講得很清楚,說法過程有簡略提煉,而南傳則注重一字一句的記錄佛陀說法的過程,環境背景有簡略,當然這也有可能是翻譯的問題。至於“空”這個名詞,在阿含中是指人無我,隻要不去理解成中觀的“空”就可以了。
說實話北傳阿含的珍貴性不比南傳經藏差,巴利經藏提供了一套係統的完整的經典,而四阿含則是對各個部派持誦同一原始經典的事實提供了直接證據,而其中又以雜阿含為最。當然對於長阿含、增一阿含這樣,裏麵夾雜了不少大乘思想,甚至出現“菩薩發意趣大乘”這樣的內容需要自己去判斷了。這些內容常常作為某些大乘學人用來打擊南傳說大乘隱藏在最初的原始經典裏了的論據,可能也是引起南傳賢友反感的一大原因之一。
在目前南傳並沒有一個統一的官方權威譯本的情況下,北傳四阿含至少在翻譯風格上的語言習慣,是非常適合中國人閱讀的,有學友說晦澀難懂雲裏霧裏,但我不這麽認為,相反相比南傳的寫實逐字逐句記錄風格,反而可能更簡練更適合中國人的語言習慣。南傳我個人閱讀過的有兩個版本的譯文,一是台灣元亨寺版的南傳大藏經,由巴利文-英文-日文-中文幾經輾轉轉譯的經文,又在現代的情況下采取半文不白的形式,說實話閱讀體驗非常不佳。另一個是莊春江老師的譯文,特點是質樸、逐字逐句直譯,但是這種方式下有一些語言習慣與中國人不同,如果是喜歡純現代白話文的學友我個人比較推薦這版。另外還有北大翻譯的長部等等版本的,我並沒有讀過,或許在有全套了之後會嚐試去閱讀。
另外還看到有賢友提及某個傳承的南傳僧團(為了避免衝突不具體說了)在翻譯相關經典為漢語的時候,大量采用新譯法,甚至修改了很多約定俗成的專有名詞、人名等等。盡管我很讚歎和感激他們特別是某位尊者對南傳佛教在華語世界的推廣和弘揚的巨大貢獻,但說實話我對於這種完全采用新譯名從而達到完全與北傳割裂的做法,我是不甚讚同的。盡管曆史上也有玄奘法師等大家在翻譯經典的時候采取另起爐灶的譯法方式,不過要注意的是那是玄奘法師翻譯了該理論體係內乃至與其有關學派的幾乎所有重要經典的情況下來做的。而在他們的這種翻譯方式下並沒有對整套經典進行翻譯,而隻是對重要部分進行了摘錄和節選,在導致的問題則變成一般中國人不了解巴利文的情況下,經典解釋的權利完全就到了這部分尊者比丘的手中,而新譯法在不熟悉的佛教理論情況下去查詢現有的其他譯本,又會有很難一一對應的情況造成理解困難。當然我也承認由受過係統佛教理論教育和巴利文學習的出家人來翻譯經典是最好的,不會造成法義理解或文字翻譯兩者之一有失偏頗的失誤,如果對於這種新譯名方案能有機會進行翻譯一整套完整的南傳經典的話,作為一個普通的弟子我也願意為這種法布施的德行進行供養,奉獻一點點微小的力量。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