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間一塵的博客

歡迎光臨本人YouTube頻道(頻道名:林泉晗禪):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PVjv8tLsukFI_ciYYAxN5A


個人資料
正文

中阿含經卷十(非常重要)

(2018-09-11 05:55:51) 下一個

中阿含經卷第十

東晉罽賓三藏瞿曇伽提婆譯

習相應品第五(有十六經)(初一日誦)

何義.不思.念.慚二  戒敬各二.及本際

二食.盡智.說 涅槃  彌醯.即為比丘說

(四二)中阿含習相應品何義經第一

我聞如是。

一時。遊舍衛國。在勝林給孤獨園。

爾時。尊者阿難則於晡時從燕坐起。往詣佛所。稽首禮足。卻住一麵。白曰。 世尊。持戒為何義。

世尊答曰。阿難。持戒者。令不悔義。阿難。若有持戒者。便得不悔。

複問。世尊。不悔為何義。

世尊答曰。阿難。不悔者。令歡悅義。阿難。若有不悔者。便得歡悅。

複問世尊。歡悅為何義。

世尊答曰。阿難。歡悅者。令喜義。阿難。若有歡悅者。便得喜。

複問。世尊。喜為何義。

世尊答曰。阿難。喜者。令止義。阿難。若有喜者。便得止身。

複問。世尊。止為何義。

世尊答曰。阿難。止者。令樂義。阿難。若有止者。便得覺樂。

複問。世尊。樂為何義。

世尊答曰。阿難。樂者。令定義。阿難。若有樂者。便得定心。

複問。世尊。定為何義。

世尊答曰。阿難。定者。令見如實.知如真義。阿難。若有定者。便得見如實.知如真。

複問。世尊。見如實.知如真為何義。

世尊答曰。阿難。見如實.知如真者。令厭義。阿難。若有見如實.知如真者。便得厭。

複問。世尊。厭為何義。

世尊答曰。阿難。厭者。令無欲義。阿難。若有厭者。便得無欲。

複問。世尊。無欲為何義。

世尊答曰。阿難。無欲者。令解脫義。阿難。若有無欲者。便得解脫一切淫.怒.癡。是為。阿難。因持戒便得不悔。因不悔便得歡悅。因歡悅便得喜。因喜便得止。因止便得樂。因樂便得定。阿難。多聞聖弟子因定便得見如實.知如真。因見如實.知如真。便得厭。因厭便得無欲。因無欲便得解脫。因解脫便知解脫。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更受有。知如真。阿難。是為法法相益。法法相因。如是此戒趣至第一。謂度此岸。得至彼岸。

佛說如是。尊者阿難及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何義經第一竟(五百二十九字)。

(四三)中阿含習相應品不思經第二(初一日誦)

我聞如是。

一時。佛遊舍衛國。在勝林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曰。阿難。持戒者不應思。令我不悔。阿難。但法自然。持戒者便得不悔。阿難。有不悔者不應思。令我歡悅。阿難。但法自然。有不悔者便得歡悅。阿難。有歡悅者不應思。令我喜。阿難。但法自然。有歡悅者便得喜。阿難。有喜者不應思。令我止。阿難。但法自然。有喜者便得止身。

阿難。有止者不應思。令我樂。阿難。但法自然。有止者便得覺樂。阿難。有樂者不應思。令我定。阿難。但法自然。有樂者便得定心。阿難。有定者不應思。令我見如實.知如真。阿難。但法自然。有定者便得見如實.知如真。阿難。有見如實.知如真者不應思。令我厭。阿難。但法自然。有見如實.知如真者便得厭。阿難。有厭者不應思。令我無欲。阿難。但法自然。有厭者便得無欲。阿難。有無欲者不應思。令我解脫。阿難。但法自然。有無欲者便得解脫一切淫.怒.癡。

阿難。是為因持戒便得不悔。因不悔便得歡悅。因歡悅便得喜。因喜便得止。因止便得樂。因樂便得定心。阿難。多聞聖弟子有定心者便見如實.知如真。因見如實.知如真便得厭。因厭便得無欲。因無欲便得解脫。因解脫便知解脫。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更受有。知如真。阿難。是為法法相益。法法相因。如是此戒趣至第一。謂度此岸。得至彼岸。

佛說如是。尊者阿難及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不思經第二竟(四百五十字)。

(四四)中阿含習相應品念經第三(初一日誦)

我聞如是。

一時。佛遊舍衛國。在勝林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若比丘多忘無正智。便害正念正智。若無正念正智。便害護諸根.護戒.不悔.歡悅.喜.止.樂.定.見如實.知如真.厭.無欲.解脫。若無解脫。便害涅槃。若比丘不多忘有正智。便習正念正智。若有正念正智。便習護諸根.護戒.不悔.歡悅.喜.止.樂.定.見如實.知如真.厭.無欲.解脫。若有解脫。便習涅槃。

佛說如是。彼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念經第三竟(一百五十一字)。

(四五)中阿含習相應品慚愧經第四(初一日誦)

我聞如是。

一時。佛遊舍衛國。在勝林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若比丘無慚無愧。便害愛恭敬。若無愛恭敬。便害其信。若無其信。便害正思惟。若無正思惟。便害正念正智。若無正念正智。便害護諸根.護戒.不悔.歡悅.喜.止.樂.定.見如實.知如真.厭.無欲.解脫。若無解脫。便害涅槃。若比丘有慚有愧。便習愛恭敬。若有愛恭敬。便習其信。若有其信。便習正思惟。若有正思惟。便習正念正智。若有正念正智。便習護諸根.護戒.不悔.歡悅.喜.止.樂.定.見如實.知如真.厭.無欲.解脫。若有解脫。便習涅槃。

佛說如是。彼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慚愧經第四竟(二百四字)。

(四六)中阿含習相應品慚愧經第五(初一日誦)

我聞如是。

一時。佛遊舍衛國。在勝林給孤獨園。

爾時。尊者舍梨子告諸比丘。諸賢。若比丘無慚無愧。便害愛恭敬。若無愛恭敬。便害其信。若無其信。便害正思惟。若無正思惟。便害正念正智。若無正念正智。便害護諸根.護戒.不悔.歡悅.喜.止.樂.定.見如實.知如真.厭.無欲.解脫。若無解脫。便害涅槃。諸賢。猶如有樹。若害外皮。則內皮不成。內皮不成。則莖.幹.心.節.枝.葉.華.實皆不得成。諸賢。當知比丘亦複如是。若無慚無愧。便害愛恭敬。若無愛恭敬。便害其信。若無其信。便害正思惟。若無正思惟。便害正念正智。若無正念正智。便害護諸根.護戒.不悔.歡悅.喜.止.樂.定.見如實.知如真.厭.無欲.解脫。若無解脫。便害涅槃。

諸賢。若比丘有慚有愧。便習愛恭敬。若有愛恭敬。便習其信。若有其信。便習正思惟。若有正思惟。便習正念正智。若有正念正智。便習護諸根.護戒.不悔.歡悅.喜.止.樂.定.見如實.知如真.厭.無欲.解脫。若有解脫。便習涅槃。諸賢。猶如有樹。不害外皮。則內皮得成。內皮得成。則莖.幹.心.節.枝.葉.華.實皆得成就。諸賢。當知比丘亦複如是。若有慚有愧。便習愛恭敬。若有愛恭敬。便習其信。若有其信。便習正思惟。若有正思惟。便習正念正智。若有正念正智。便習護諸根.護戒.不悔.歡悅.喜.止.樂.定.見如實.知如真.厭.無欲.解脫。若有解脫。便習涅槃。

尊者舍梨子所說如是。彼諸比丘聞尊者舍梨子所說。歡喜奉行。

慚愧經第五竟(四百六十二字)。

(四七)中阿含習相應品戒經第六(初一日誦)

我聞如是。

一時。佛遊舍衛國。在勝林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若比丘犯戒。便害不悔.歡悅.喜.止.樂.定.見如實.知如真.厭.無欲.解脫。若無解脫。便害涅槃。若比丘持戒。便習不悔.歡悅.喜.止.樂.定.見.如實.知如真.厭.無欲.解脫。若有解脫。便習涅槃。

佛說如是。彼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戒經第六竟(一百一十字)。

(四八)中阿含習相應品戒經第七(初一日誦)

我聞如是。

一時。佛遊舍衛國。在勝林給孤獨園。

爾時。尊者舍梨子告諸比丘。諸賢。若比丘犯戒。便害不悔.歡悅.喜.止.樂.定.見如實.知如真.厭.無欲.解脫。若無解脫。便害涅槃。諸賢。猶如有樹。若害根者。則莖.幹.心.節.枝.葉.華.實皆不得成。諸賢。當知比丘亦複如是。若有犯戒。便害不悔.歡悅.喜.止.樂.定.見如實.知如真.厭.無欲.解脫。若無解脫。便害涅槃。

諸賢。若比丘持戒。便習不悔.歡悅.喜.止.樂.定.見如實.知如真.厭.無欲.解脫。若有解脫。便習涅槃。諸賢。猶如有樹。若不害根者。則莖.幹.心.節.枝.葉.華.實皆得成就。諸賢。當知比丘亦複如是。若有持戒。便習不悔.歡悅.喜.止.樂.定.見如實.知如真.厭.無欲.解脫。若有解脫。便習涅槃。

尊者舍梨子所說如是。彼諸比丘聞尊者舍梨子所說。歡喜奉行。

戒經第七竟(三百九字)。

(四九)中阿含習相應品恭敬經第八(初一日誦)

我聞如是。

一時。佛遊舍衛國。在勝林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比丘當行恭敬及善觀。敬重諸梵行人。若比丘不行恭敬.不善觀.不敬重諸梵行已。具威儀法者。必無是處。不具威儀法已。具學法者。必無是處。不具學法已。具戒身者。必無是處。不具戒身已。具定身者。必無是處。不具定身已。具慧身者。必無是處。不具慧身已。具解脫身者。必無是處。不具解脫身已。具解脫知見身者。必無是處。不具解脫知見身已。具涅槃者。必無是處。

若比丘行恭敬及善觀。敬重諸梵行已。具威儀法者。必有是處。具威儀法已。具學法者。必有是處。具學法已。具戒身者。必有是處。具戒身已。具定身者。必有是處。具定身已。具慧身者。必有是處。具慧身已。具解脫身者。必有是處。具解脫身已。具解脫知見身者。必有是處。具解脫知見身已。具涅槃者。必有是處。

佛說如是。彼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恭敬經第八竟(三百字)。

(五○)中阿含習相應品恭敬經第九(初一日誦)

我聞如是。

一時。佛遊舍衛國。在勝林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比丘當行恭敬及善觀。敬重諸梵行人。若比丘不行恭敬.不善觀.不敬重諸梵行已。具威儀法者。必無是處。不具威儀法已。具學法者。必無是處。不具學法已。護諸根.護戒.不悔.歡悅.喜.止.樂.定.見如實.知如真.厭.無欲.解脫。不具解脫已。具涅槃者。必無是處。

若比丘行恭敬及善觀。敬重諸梵行已。具威儀法者。必有是處。具威儀法已。具學法者。必有是處。具學法已。具護諸根.護戒.不悔.歡悅.喜.止.樂.定.見如實.知如真.厭.無欲.解脫。具解脫已。具涅槃者。必有是處。

佛說如是。彼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恭敬經第九竟(二百一十七字)。

(五一)中阿含習相應品本際經第十(初一日誦)

我聞如是。

一時。佛遊舍衛國。在勝林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愛者。其本際不可知。本無有愛。然今生有愛。便可得知。所因有愛。有愛者。則有習。非無習。何謂有愛習。答曰。無明為習。無明亦有習。非無習。何謂無明習。答曰。五蓋為習。五蓋亦有習。非無習。何謂五蓋習。答曰。三惡行為習。三惡行亦有習。非無習。何謂三惡行習。答曰。不護諸根為習。

不護諸根亦有習。非無習。何謂不護諸根習。答曰。不正念.不正智為習。不正念.不正智亦有習。非無習。何謂不正念.不正智習。答曰。不正思惟為習。不正思惟亦有習。非無習。何謂不正思惟習。答曰。不信為習。不信亦有習。非無習。何謂不信習。答曰。聞惡法為習。聞惡法亦有習。非無習。何謂聞惡法習。答曰。親近惡知識為習。親近惡知識亦有習。非無習。何謂親近惡知識習。答曰。惡人為習。

是為具惡人已。便具親近惡知識。具親近惡知識已。便具聞惡法。具聞惡法已。便具生不信。具生不信已。便具不正思惟。具不正思惟已。便具不正念.不正智。具不正念.不正智已。便具不護諸根。具不護諸根已。便具三惡行。具三惡行已。便具五蓋。具五蓋已。便具無明。具無明已。便具有愛。如是此有愛展轉具成。

明.解脫亦有習。非無習。何謂明.解脫習。答曰。七覺支為習。七覺支亦有習。非無習。何謂七覺支習。答曰。四念處為習。四念處亦有習。非無習。何謂四念處習。答曰。三妙行為習。三妙行亦有習。非無習。何謂三妙行習。答曰。護諸根為習。

護諸根亦有習。非無習。何謂護諸根習。答曰。正念.正智為習。正念.正智亦有習。非無習。何謂正念.正智習。答曰。正思惟為習。正思惟亦有習。非無習。何謂正思惟習。答曰。信為習。信亦有習。非無習。何謂信習。答曰。聞善法為習。聞善法亦有習。非無習。何謂聞善法習。答曰。親近善知識為習。親近善知識亦有習。非無習。何謂親近善知識習。答曰。善人為習。

是為具善人已。便具親近善知識。具親近善知識已。便具聞善法。具聞善法已。便具生信。具生信已。便具正思惟。具正思惟已。便具正念.正智。具正念.正智已。便具護諸根。具護諸根已。便具三妙行。具三妙行已。便具四念處。具四念處已。便具七覺支。具七覺支已。便具明.解脫。如是此明.解脫展轉具成。

佛說如是。彼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本際經第十竟(七百五十四字)。

(五二)中阿含習相應品食經第十一(初一日誦)

我聞如是。

一時。佛遊舍衛國。在勝林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愛者。其本際不可知。本無有愛。然今生有愛。便可得知。所因有愛。有愛者。則有食。非無食。何謂有愛食。答曰。無明為食。無明亦有食。非無食。何謂無明食。答曰。五蓋為食。五蓋亦有食。非無食。何謂五蓋食。答曰。三惡行為食。三惡行亦有食。非無食。何謂三惡行食。答曰。不護諸根為食。

不護諸根亦有食。非無食。何謂不護諸根食。答曰。不正念.不正智為食。不正念.不正智亦有食。非無食。何謂不正念.不正智食。答曰。不正思惟為食。不正思惟亦有食。非無食。何謂不正思惟食。答曰。不信為食。不信亦有食。非無食。何謂不信食。答曰。聞惡法為食。聞惡法亦有食。非無食。何謂聞惡法食。答曰。親近惡知識為食。親近惡知識亦有食。非無食。何謂親近惡知識食。答曰。惡人為食。

是為具惡人已。便具親近惡知識。具親近惡知識已。便具聞惡法。具聞惡法已。便具生不信。具生不信已。便具不正思惟。具不正思惟已。便具不正念.不正智。具不正念.不正智已。便具不護諸根。具不護諸根已。便具三惡行。具三惡行已。便具五蓋。具五蓋已。便具無明。具無明已。便具有愛。如是此有愛展轉具成。

大海亦有食。非無食。何謂大海食。答曰。大河為食。大河亦有食。非無食。何謂大河食。答曰。小河為食。小河亦有食。非無食。何謂小河食。答曰。大川為食。大川亦有食。非無食。何謂大川食。答曰。小川為食。小川亦有食。非無食。何謂小川食。答曰。山岩溪澗.平澤為食。山岩溪澗.平澤亦有食。非無食。何謂山岩溪澗.平澤食。答曰。雨為食。有時大雨。大雨已。則山岩溪澗.平澤水滿。山岩溪澗.平澤水滿已。則小川滿。小川滿已。則大川滿。大川滿已。則小河滿。小河滿已。則大河滿。大河滿已。則大海滿。如是彼大海展轉成滿。如是有愛亦有食。非無食。

何謂有愛食。答曰。無明為食。無明亦有食。非無食。何謂無明食。答曰。五蓋為食。五蓋亦有食。非無食。何謂五蓋食。答曰。三惡行為食。三惡行亦有食。非無食。何謂三惡行食。答曰。不護諸根為食。不護諸根亦有食。非無食。何謂不護諸根食。答曰。不正念.不正智為食。不正念.不正智亦有食。非無食。何謂不正念.不正智食。答曰。不正思惟為食。不正思惟亦有食。非無食。何謂不正思惟食。答曰。不信為食。不信亦有食。非無食。何謂不信食。答曰。聞惡法為食。聞惡法亦有食。非無食。何謂聞惡法食。答曰。親近惡知識為食。親近惡知識亦有食。非無食。何謂親近惡知識食。答曰。惡人為食。

是為具惡人已。便具親近惡知識。具親近惡知識已。便具聞惡法。具聞惡法已。便具生不信。具生不信已。便具不正思惟。具不正思惟已。便具不正念.不正智。具不正念.不正智已。便具不護諸根。具不護諸根已。便具三惡行。具三惡行已。便具五蓋。具五蓋已。便具無明。具無明已。便具有愛。如是此有愛展轉具成。

明.解脫亦有食。非無食。何謂明.解脫食。答曰。七覺支為食。七覺支亦有食。非無食。何謂七覺支食。答曰。四念處為食。四念處亦有食。非無食。何謂四念處食。答曰。三妙行為食。三妙行亦有食。非無食。何謂三妙行食。答曰。護諸根為食。護諸根亦有食。非無食。何謂護諸根食。答曰。正念.正智為食。正念.正智亦有食。非無食。何謂正念.正智食。答曰。正思惟為食。正思惟亦有食。非無食。何謂正思惟食。答曰。信為食。信亦有食。非無食。何謂信食。答曰。聞善法為食。聞善法亦有食。非無食。何謂聞善法食。答曰。親近善知識為食。親近善知識亦有食。非無食。何謂親近善知識食。答曰。善人為食。

是為具善人已。便具親近善知識。具親近善知識已。便具聞善法。具聞善法已。便具生信。具生信已。便具正思惟。具正思惟已。便具正念.正智。具正念.正智已。便具護諸根。具護諸根已。便具三妙行。具三妙行已。便具四念處。具四念處已。便具七覺支。具七覺支已。便具明.解脫。如是此明.解脫展轉具成。

大海亦有食。非無食。何謂大海食。答曰。大河為食。大河亦有食。非無食。何謂大河食。答曰。小河為食。小河亦有食。非無食。何謂小河食。答曰。大川為食。大川亦有食。非無食。何謂大川食。答曰。小川為食。小川亦有食。非無食。何謂小川食。答曰。山岩溪澗.平澤為食。山岩溪澗.平澤亦有食。非無食。何謂山岩溪澗.平澤食。答曰。雨為食。有時大雨。大雨已。則山岩溪澗.平澤水滿。山岩溪澗.平澤水滿已。則小川滿。小川滿已。則大川滿。大川滿已。則小河滿。小河滿已。則大河滿。大河滿已。則大海滿。如是彼大海展轉成滿。

如是明.解脫亦有食。非無食。何謂明.解脫食。答曰。七覺支為食。七覺支亦有食。非無食。何謂七覺支食。答曰。四念處為食。四念處亦有食。非無食。何謂四念處食。答曰。三妙行為食。三妙行亦有食。非無食。何謂三妙行食。答曰。護諸根為食。護諸根亦有食。非無食。何謂護諸根食。答曰。正念.正智為食。正念.正智亦有食。非無食。何謂正念.正智食。答曰。正思惟為食。正思惟亦有食。非無食。何謂正思惟食。答曰。信為食。信亦有食。非無食。何謂信食。答曰。聞善法為食。聞善法亦有食。非無食。何謂聞善法食。答曰。親近善知識為食。親近善知識亦有食。非無食。何謂親近善知識食。答曰。善人為食。

是為具善人已。便具親近善知識。具親近善知識已。便具聞善法。具聞善法已。便具生信。具生信已。便具正思惟。具正思惟已。便具正念.正智。具正念.正智已。便具護諸根。具護諸根已。便具三妙行。具三妙行已。便具四念處。具四念處已。便具七覺支。具七覺支已。便具明.解脫。如是此明.解脫展轉具成。

佛說如是。彼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食經第十一竟(一千八百三十三字)。

(五三)中阿含習相應品食經第十二(初一日誦)

我聞如是。

一時。佛遊舍衛國。在勝林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愛者。其本際不可知。本無有愛。然今生有愛。便可得知。所因有愛。有愛者。則有食。非無食。何謂有愛食。答曰。無明為食。無明亦有食。非無食。何謂無明食。答曰。五蓋為食。五蓋亦有食。非無食。何謂五蓋食。答曰。三惡行為食。三惡行亦有食。非無食。何謂三惡行食。答曰。不護諸根為食。不護諸根亦有食。非無食。何謂不護諸根食。答曰。不正念.不正智為食。

不正念.不正智亦有食。非無食。何謂不正念.不正智食。答曰。不正思惟為食。不正思惟亦有食。非無食。何謂不正思惟食。答曰。不信為食。不信亦有食。非無食。何謂不信食。答曰。聞惡法為食。聞惡法亦有食。非無食。何謂聞惡法食。答曰。親近惡知識為食。親近惡知識亦有食。非無食。何謂親近惡知識食。答曰。惡人為食。

大海亦有食。非無食。何謂大海食。答曰。雨為食。有時大雨。大雨已則山岩溪澗.平澤水滿。山岩溪澗.平澤水滿已。則小川滿。小川滿已。則大川滿。大川滿已。則小河滿。小河滿已。則大河滿。大河滿已。則大海滿。如是彼大海展轉成滿。

如是具惡人已。便具親近惡知識。具親近惡知識已。便具聞惡法。具聞惡法已。便具生不信。具生不信已。便具不正思惟。具不正思惟已。便具不正念.不正智。具不正念.不正智已。便具不護諸根。具不護諸根已。便具三惡行。具三惡行已。便具五蓋。具五蓋已。便具無明。具無明已。便具有愛。如是此有愛展轉具成。

明.解脫亦有食。非無食。何謂明.解脫食。答曰。七覺支為食。七覺支亦有食。非無食。何謂七覺支食。答曰。四念處為食。四念處亦有食。非無食。何謂四念處食。答曰。三妙行為食。三妙行亦有食。非無食。何謂三妙行食。答曰。護諸根為食。護諸根亦有食。非無食。何謂護諸根食。答曰。正念.正智為食。

正念.正智亦有食。非無食。何謂正念.正智食。答曰。正思惟為食。正思惟亦有食。非無食。何謂正思惟食。答曰。信為食。信亦有食。非無食。何謂信食。答曰。聞善法為食。聞善法亦有食。非無食。何謂聞善法食。答曰。親近善知識為食。親近善知識亦有食。非無食。何謂親近善知識食。答曰。善人為食。

大海亦有食。非無食。何謂大海食。答曰。雨為食。有時大雨。大雨已。則山岩溪澗.平澤水滿。山岩溪澗.平澤水滿已。則小川滿。小川滿已。則大川滿。大川滿已。則小河滿。小河滿已。則大河滿。大河滿已。則大海滿。如是彼大海展轉成滿。

如是善人具已。便具親近善知識。具親近善知識已。便具聞善法。具聞善法已。便具生信。具生信已。便具正思惟。具正思惟已。便具正念.正智。具正念.正智已。便具護諸根。具護諸根已。便具三妙行。具三妙行已。便具四念處。具四念處已。便具七覺支。具七覺支已。便具明.解脫。如是此明.解脫展轉具成。

佛說如是。彼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食經第十二竟(九百三十字)。

(五四)中阿含習相應品盡智經第十三(初一日誦)

我聞如是。

一時。佛遊拘樓瘦。在劍摩瑟曇拘樓都邑。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知有見者。便得漏盡。非不知。非不見。雲何知見便得漏盡。謂知見苦如真。便得漏盡。知見苦習.知見苦滅.知見苦滅道如真。便得漏盡。盡智有習。非無習。何謂盡智習。答曰。解脫為習。解脫亦有習。非無習。何謂解脫習。答曰。無欲為習。無欲亦有習。非無習。何謂無欲習。答曰。厭為習。厭亦有習。非無習。何謂厭習。答曰。見如實.知如真為習。見如實.知如真亦有習。非無習。何謂見如實.知如真習。答曰。定為習。定亦有習。非無習。何謂定習。答曰。樂為習。樂亦有習。非無習。何謂樂習。答曰。止為習。止亦有習。非無習。何謂止習。答曰。喜為習。喜亦有習。非無習。何謂喜習。答曰。歡悅為習。歡悅亦有習。非無習。何謂歡悅習。答曰。不悔為習。

不悔亦有習。非無習。何謂不悔習。答曰。護戒為習。護戒亦有習。非無習。何謂護戒習。答曰。護諸根為習。護諸根亦有習。非無習。何謂護諸根習。答曰。正念.正智為習。正念.正智亦有習。非無習。何謂正念.正智習。答曰。正思惟為習。正思惟亦有習。非無習。何謂正思惟習。答曰。信為習。信亦有習。非無習。何謂信習。答曰。觀法忍為習。觀法忍亦有習。非無習。何謂觀法忍習。答曰。玩誦法為習。玩誦法亦有習。非無習。何謂玩誦法習。答曰。受持法為習。受持法亦有習。非無習。何謂受持法習。答曰。觀法義為習。觀法義亦有習。非無習。何謂觀法義習。答曰。耳界為習。耳界亦有習。非無習。何謂耳界習。答曰。聞善法為習。聞善法亦有習。非無習。何謂聞善法習。答曰。往詣為習。往詣亦有習。非無習。何謂往詣習。答曰。奉事為習。

若有奉事善知識者。未聞便聞。已聞便利。如是善知識若不奉事者。便害奉事習。若無奉事。便害往詣習。若無往詣。便害聞善法習。若不聞善法。便害耳界習。若無耳界。便害觀法義習。若無觀法義。便害受持法習。若無受持法。便害玩誦法習。若無玩誦法。便害觀法忍習。若無觀法忍。便害信習。若無信。便害正思惟習。若無正思惟。便害正念.正智習。若無正念.正智。便害護諸根.護戒.不悔.歡悅.喜.止.樂.定.見如實.知如真.厭.無欲.解脫習。若無解脫。便害盡智習。

若奉事善知識者。未聞便聞。已聞便利。如是善知識。若奉事者。便習奉事。若有奉事。便習往詣。若有往詣。便習聞善法。若有聞善法。便習耳界。若有耳界。便習觀法義。若有觀法義。便習受持法。若有受持法。便習玩誦法。若有玩誦法。便習觀法忍。若有觀法忍。便習信。若有信。便習正思惟。若有正思惟。便習正念.正智。若有正念.正智。便習護諸根.護戒.不悔.歡悅.喜.止.樂.定.見如實.知如真.厭.無欲.解脫。若有解脫。便習盡智。

佛說如是。彼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盡智經第十三竟(八百六十八字)。

(五五)中阿含習相應品涅槃經第十四(初一日誦)

我聞如是。

一時。佛遊舍衛國。在勝林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涅槃有習。非無習。何謂涅槃習。答曰。解脫為習。解脫亦有習。非無習。何謂解脫習。答曰。無欲為習。無欲亦有習。非無習。何謂無欲習。答曰。厭為習厭亦有習。非無習。何謂厭習。答曰。見如實.知如真為習。見如實.知如真亦有習。非無習。何謂見如實.知如真習。答曰。定為習。定亦有習。非無習。何謂定習。答曰。樂為習。樂亦有習。非無習。何謂樂習。答曰。止為習。止亦有習。非無習。何謂止習。答曰。喜為習。喜亦有習。非無習。何謂喜習。答曰。歡悅為習。歡悅亦有習。非無習。何謂歡悅習。答曰。不悔為習。不悔亦有習。非無習。何謂不悔習。答曰。護戒為習。護戒亦有習。非無習。何謂護戒習。答曰。護諸根為習。

護諸根亦有習。非無習。何謂護諸根習。答曰。正念.正智為習。正念.正智亦有習。非無習。何謂正念.正智習。答曰。正思惟為習。正思惟亦有習。非無習。何謂正思惟習。答曰。信為習。信亦有習。非無習。何謂信習。答曰。苦為習。苦亦有習。非無習。何謂苦習。答曰。老死為習。老死亦有習。非無習。何謂老死習。答曰。生為習。生亦有習。非無習。何謂生習。答曰。有為習。有亦有習。非無習。何謂有習。答曰。受為習。受亦有習。非無習。何謂受習。答曰。愛為習。愛亦有習。非無習。何謂愛習。答曰。覺為習。覺亦有習。非無習。何謂覺習。答曰。更樂為習。更樂亦有習。非無習。何謂更樂習。答曰。六處為習。六處亦有習。非無習。何謂六處習。答曰。名色為習。名色亦有習。非無習。何謂名色習。答曰。識為習。識亦有習。非無習。何謂識習。答曰。行為習。行亦有習。非無習。何謂行習。答曰。無明為習。

是為緣無明行。緣行識。緣識名色。緣名色六處。緣六處更樂。緣更樂覺。緣覺愛.緣愛受。緣受有。緣有生。緣生老死。緣老死苦。習苦。便有信。習信。便有正思惟。習正思惟。便有正念正智。習正念正智。便有護諸根.護戒.不悔.歡悅.喜.止.樂.定.見如實.知如真.厭.無欲.解脫。習解脫。便得涅槃。

佛說如是。彼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涅槃經第十四竟(六百六十三字)。

(五六)中阿含習相應品彌醯經第十五(初一日誦)

我聞如是。

一時。佛遊摩竭陀國。在闍鬥村莽奈林窟。

爾時。尊者彌醯為奉侍者。於是。尊者彌醯過夜平旦。著衣持缽。入闍鬥村而行乞食。乞食已竟。往至金鞞河邊。見地平正。名好奈林。金鞞河水極妙可樂。清泉徐流。冷暖和適。見已歡喜。便作是念。此地平正。名好奈林。金鞞河水極妙可樂。清泉徐流。冷暖和適。若族姓子欲學斷者。當於此處。我亦有所斷。寧可在此靜處學斷耶。

於是。彌醯食訖。中後舉衣缽已。澡洗手足。以尼師檀著於肩上。往詣佛所。稽首禮足。卻住一麵。白曰。世尊。我今平旦著衣持缽。入闍鬥村而行乞食。乞食已竟。往至金鞞河邊。見地平正。名好奈林。金鞞河水極妙可樂。清泉徐流。冷暖和適。我見喜已。便作是念。此地平正。名好奈林。金鞞河水極妙可樂。清泉徐流。冷暖和適。若族姓子欲學斷者。當於此處。我亦有所斷。寧可在此靜處學斷耶。世尊。我今欲往至彼奈林靜處學斷。

爾時。世尊告曰。彌醯。汝今知不。我獨無人。無有侍者。汝可小住。須比丘來為吾侍者。汝便可去。至彼奈林靜處而學。

尊者彌醯乃至再三白曰。世尊。我今欲往至彼奈林靜處學斷。

世尊亦複再三告曰。彌醯。汝今知不。我獨無人。無有侍者。汝可小住。須比丘來為吾侍者。汝便可去。至彼奈林靜處而學。

彌醯複白曰。世尊無為無作。亦無所觀。世尊。我有為有作而有所觀。世尊。我至彼奈林靜處學斷。

世尊告曰。彌醯。汝欲求斷者。我複何言。彌醯汝去。隨意所欲。於是。尊者彌醯聞佛所說。善受善持而善誦習。即禮佛足。繞三匝而去。詣彼奈林。入林中已。至一樹下。敷尼師檀。結加趺坐。

尊者彌醯住奈林中便生三惡不善之念。欲念.恚念及與害念。彼由此故便念世尊。於是。彌醯則於晡時從燕坐起。往詣佛所。稽首禮足。卻住一麵。白曰。世尊。我至奈林。於靜處坐便生三惡不善之念。欲念.恚念及與害念。我由此故便念世尊。

世尊告曰。彌醯。心解脫未熟。欲令熟者有五習法。雲何為五。

彌醯。比丘者。自善知識與善知識俱。善知識共和合。彌醯。心解脫未熟。欲令熟者。是謂第一習法。

複次。彌醯。比丘者。修習禁戒。守護從解脫。又複善攝威儀禮節。見纖芥罪。常懷畏怖。受持學戒。彌醯。心解脫未熟。欲令熟者。是謂第二習法。

複次。彌醯。比丘者。謂所可說聖有義。令心柔軟。使心無蓋。謂說戒.說定.說慧.說解脫.說解脫知見.說漸損.說不樂聚會.說少欲.說知足.說斷.說無欲.說滅.說燕坐.說緣起。得如是比沙門所說。具得。易不難得。彌醯。心解脫未熟。欲令熟者。是謂第三習法。

複次。彌醯。比丘者。常行精進。斷惡不善。修諸善法。恒自起意。專一堅固。為諸善本。不舍方便。彌醯。心解脫未熟。欲令熟者。是謂第四習法。

複次。彌醯。比丘者。修行智慧。觀興衰法。得如是智。聖慧明達。分別曉了。以正盡苦。彌醯。心解脫未熟。欲令熟者。是謂第五習法。

彼有此五習法已。複修四法。雲何為四。修惡露。令斷欲。修慈。令斷恚。修息出息入。令斷亂念。修無常想。令斷我慢。

彌醯。若比丘自善知識與善知識俱。善知識共和合。當知必修習禁戒。守護從解脫。又複善攝威儀禮節。見纖芥罪。常懷畏怖。受持學戒。彌醯。若比丘自善知識與善知識俱。善知識共和合。當知必得所可說聖有義。令心柔軟。使心無蓋。謂說戒.說定.說慧.說解脫.說解脫知見.說漸損.說不樂聚會.說少欲.說知足.說斷.說無欲.說滅.說燕坐.說緣起。得如是比沙門所說。具得。易不難得。

彌醯。若比丘自善知識與善知識俱。善知識共和合。當知必行精進。斷惡不善。修諸善法。恒自起意。專一堅固。為諸善本。不舍方便。彌醯。若比丘自善知識與善知識俱。善知識共和合。當知必行智慧。觀興衰法。得如此智。聖慧明達。分別曉了。以正盡苦。彌醯。若比丘自善知識與善知識俱。善知識共和合。當知必修惡露。令斷欲。修慈。令斷恚。修息出息入。令斷亂念。修無常想。令斷我慢。彌醯。若比丘得無常想者。必得無我想。彌醯。若比丘得無我想者。便於現法斷一切我慢。得息.滅.盡.無為.涅槃。

佛說如是。尊者彌醯及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彌醯經第十五竟(千三百二十三字)。

(五七)中阿含習相應品即為比丘說經第十六(初一日誦)

我聞如是。

一時。佛遊舍衛國。在勝林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心解脫未熟。欲令熟者。有五習法。雲何為五。

比丘。自善知識與善知識俱。善知識共和合。心解脫未熟。欲令熟者。是謂第一習法。

複次。比丘。修習禁戒。守護從解脫。又複善攝威儀禮節。見纖芥罪。常懷畏怖。受持學戒。心解脫未熟。欲令熟者。是謂第二習法。

複次。比丘。謂所可說聖有義。令心柔軟。使心無蓋。謂說戒.說定.說慧.說解脫.說解脫知見.說漸損.說不樂聚會.說少欲.說知足.說斷.說無欲.說滅.說燕坐.說緣起。得如是比沙門所說。具得。易不難得。心解脫未熟。欲令熟者。是謂第三習法。

複次。比丘。常行精進。斷惡不善。修諸善法。恒自起意。專一堅固。為諸善本。不舍方便。心解脫未熟。欲令熟者。是謂第四習法。

複次。比丘。修行智慧。觀興衰法。得如此智。聖慧明達。分別曉了。以正盡苦。心解脫未熟。欲令熟者。是謂第五習法。

彼有此五習法已。複修四法。雲何為四。

修惡露。令斷欲。修慈。令斷恚。修息出息入。令斷亂念。修無常想。令斷我慢。

若比丘自善知識與善知識俱。善知識共和合。當知必修習禁戒。守護從解脫。又複善攝威儀禮節。見纖芥罪。常懷畏怖。受持學戒。若比丘自善知識與善知識俱。善知識共和合。當知必得所可說聖有義。令心柔軟。使心無蓋。謂說戒.說定.說慧.說解脫.說解脫知見.說漸損.說不樂聚會.說少欲.說知足.說斷.說無欲.說滅.說燕坐.說緣起。得如是比沙門所說。具得。易不難得。

若比丘自善知識與善知識俱。善知識共和合。當知必行精進。斷惡不善。修諸善法。恒自起意。專一堅固。為諸善本。不舍方便。若比丘自善知識與善知識俱。善知識共和合。當知必行智慧。觀興衰法。得如此智。聖慧明達。分別曉了。以正盡苦。若比丘自善知識與善知識俱。善知識共和合。當知必修惡露。令斷欲。修慈。令斷恚。修息出息入。令斷亂念。修無常想。令斷我慢。若比丘得無常想者。必得無我想。若比丘得無我想者。便於現法斷一切我慢。得息.滅.盡.無為.涅槃。

佛說如是。彼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即為比丘說經第十六竟(六百八十三字)。

中阿含經卷第十(九千七百五十六字)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