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722)
2021 (379)
2022 (254)
這個問題似小實大,馬虎不得。
因為它牽涉到兩個根本性的問題——對佛經真實性的懷疑和對“大乘非佛說”的態度。
第一個問題,佛經既應該懷疑又不應生疑。
大乘經典的結集是個很複雜的過程,大乘經典的漢譯工作更是有漫長的周期,單單《華嚴經》一部經書,就有東晉時候佛陀跋陀羅的《六十華嚴》、武周時期實叉難陀的《八十華嚴》和之後不久貞元年間的《四十華嚴》,這些翻譯之間難免有種種出入。
佛法是佛所說,佛經卻是佛的弟子們結集的,我們今天看到的佛經則是佛的再傳弟子們整理和翻譯的。在流傳過程中,會不會有信息的丟失?會不會有文字的刪減?會不會有文化差異或其他原因造成的翻譯錯誤?這些都是版本學考據學的問題,很容易得出答案。
我們應不應該追本溯源,去比較文本差異,去考據原始版本?
百分之百應該。
我們應不應該出於對某部佛經中個別字句的疑惑而去辨明真偽,去探求真相?
百分之百應該。
“你不應當道聽途說而接受我的教誨。”佛陀如是說。
“不因為是宗教經典書本而信以為真。”佛陀如是說。
是故佛子,你應當大膽的去懷疑,去思辨,去解惑,直至把佛法探明。
所以我說你應當生疑。
但是佛子,你又不應當對佛經失去信心。
考據一定是對的嗎?邏輯思維一定靠得住嗎?不過數年之前,學界一致認為《大雲經》是武則天為了登位女皇而偽造,為此無數學者找到了無數文本和邏輯證據。看上去都令人生信。嗯,他們似乎證明了《大雲經》是偽經。然而幾年前,新疆出土了吐火羅語的《大雲經》。此時,偽經之說不攻自破。在鐵打的實物證據麵前,曾經的文本考據顯得如此可笑。
再者,你要明白佛法與佛經的區別。
佛經裏的文字是有為法,而佛法是無為法。有為法有生滅,無為法不會。佛法是真理,永不改變,而佛經卻會在漫長的時間裏發展,變異,直至毀滅。
因為佛經裏的是文字般若,不是實相般若。佛經不過是線,是筏,是指向月亮的手指,不是真理本身。
“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佛。”佛陀如是說。
更重要的是,現在是末法時代,佛經理所當然不會是正法時代百分之百的原貌。
那是不是末法時代所有的經書都不重要了呢?都應當懷疑呢?
當然不是!瑕不掩瑜。沒有船,怎麽到彼岸?沒有手指指明方向,你怎麽看到月亮?沒到佛陀的境界,你有什麽資格放棄世間法?
因為在末法時代看到佛經更加不易,你更應當以劫後餘生得施飯食的感恩之情去對待你手中的經書,你更應當以行將就木者對生命的不舍之情來珍惜手中的經書。
在末法時代看經書,需要我們有更堅固的信心,更大的勇氣,更精進的態度,更深的智慧,去透過現象看本質,去穿過迷霧看光明。而在這所有品質當中,信心是第一位的。即使經書有所缺漏,那也很正常,它是世間法,會變異。但你要堅信,佛陀不滅的智慧就藏在這有漏的冊頁之中。你的任務是尋找到無漏的智慧,而不是糾纏於有漏的文字。
所以我說,你不應對佛經生疑。
第二個問題,如何看待“大乘非佛說”。無論是前賢大德的現身說法,還是原始經典的文本證據,還是考古實物,還是出於佛教理論體係的內部自洽,都明確的告訴你大乘佛法一定是佛陀所說。最重要的是,學佛這麽久,聯係你所學到的義理,你應該也有自己的判斷力。你去想想大乘佛法裏那些道理是不是符合三法印?是不是符合四諦十二因緣三十七道品?大乘佛法是不是對小乘佛法的補充?小乘佛法的道理究不究竟?剝離大乘佛法之後的教理是否圓滿?大乘經典之間是否成係統?除佛陀之外有誰能讓多若繁星的大乘佛經互相印證、環環相扣?如果是數百年間眾人偽造,能否保持這麽多大乘佛經思想統一風格一致,能否保證內部邏輯嚴密自洽?學佛之人有誰敢不懼因果犯大妄語冒充佛陀說法?古代數不清的智慧和品德超凡入聖的高僧大德會不會欺騙你?數不清的因為大乘佛法獲得證悟的修行人是不是集體上演魔術和患上癔症?這些問題同樣適用於思考密宗佛教是否佛陀所說。仔細的想,認真的想,就想這一次,多想幾個小時,我相信你能得出答案,從此再不生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