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間一塵的博客

歡迎光臨本人YouTube頻道(頻道名:林泉晗禪):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PVjv8tLsukFI_ciYYAxN5A


個人資料
正文

仁炟法師:禪者如何念佛

(2018-06-08 09:11:37) 下一個
問:佛教傳入中國以後演變成十宗。別的宗派也念“阿彌陀佛”,咱們提出一行三昧坐禪念佛也是念“阿彌陀佛”,這有什麽區別啊?不都是念佛嗎?
法師答複:雖然都是念阿彌陀佛,這裏是有區別的。這裏分幾個方麵為大家詳細解釋一行三昧坐禪念佛的殊勝與特色。
四祖道信大師是中國祖師禪的第四代祖師。達摩祖師是第一代祖師。接下來是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修行一行三昧,打坐念佛或者說修禪定念佛,可以說是四祖道信大師禪法的一個精髓。提高一個高度來看,就是禪淨雙修,定慧等持。
一行三昧坐禪念佛的方法非常殊勝,它不同於一般的念佛,隻為求生淨土,靠著他力往生。下麵,師父給大家講一下一行三昧念佛的殊勝與特色。
(一)一行三昧念佛的殊勝
道信大師的禪法著作《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門》深奧難得,僅對有緣、根熟的弟子傳授。他在《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門》中,對於一行三昧,引用《文殊說般若經》解釋:
1、何謂一行三昧──明理修行
“文殊師利言:世尊,雲何名一行三昧?佛言:法界一相,係緣法界,是名一行三昧。”
一行三昧,可以解釋為專注於一件事上而修正定,或者心住於一相的正定。亦可解釋為一行之中同時具足一切行;念一佛,即是念一切佛;修一法,即是修無量法門;生極樂淨土,即是生諸佛淨土。
此時的明理念佛,更具信、自在。
2、如何修持一行三昧
“善男子善女人欲入一行三昧,應處空閑,舍諸亂意,不取相貌,係心一佛,專稱名字,隨佛方所,端身正向,能於一佛念念相續,即是念中能見過去未來現在諸佛。”
亦即:佛號是佛性的顯現。通過端坐念誦一佛的名號而修禪定,逐步深入,進而契入諸法的實相。
3、一行三昧的任運
“夫身心方寸,舉足下足,常在道場;施為舉動,皆是菩提。”
即是:契入一行三昧的修行人,不僅坐禪、行禪、誦經、念佛是修行,日常生活中的行住坐臥、身體心靈、思想意識,都是修行。言談舉止、行為舉動,任運自如、如理如法,皆是佛道。
以一行三昧為理念的坐禪念佛,不僅有清晰的理論、明確的修持方法,還具有從念佛一行延伸為世出世間萬行的闊達任運。
(二)一行三昧念佛的特色
一行三昧,從理上說,要觀真如法界的平等之相,即所謂“法界一相,係緣法界,是名一行三昧。”從事上說,具體修行方法是指坐禪、行禪念佛。
1、由淺入深的念佛次第
依據一行三昧,道信禪師提出了三種坐禪念佛方法:持名念佛、覺觀心念佛、實相念佛。具有非常清楚、極為重要的修學次第,由淺入深,由有相逐步到達無相。
(1)持名念佛
第一個是持名念佛。“欲入一行三昧,應處空閑,舍諸亂意,不取相貌,係心一佛,專稱名字。”
係心一佛,專稱名字。我們平常就是念阿彌陀佛聖號,也可以念觀音菩薩聖號,都可以的。四祖道信大師這麽教,曆代的祖師大德也是這麽傳下來的。首先念佛要求是持名念佛。
(2)覺觀心念佛
第二步,再深一個層次,叫覺觀心念佛。“覺”是覺知、覺察,“觀”是觀照。覺觀心念佛,此時念佛已比較清淨,心的覺知觀照力很敏銳。當念佛時出現三毒心、攀緣心等壞念頭後,能夠覺知擯除。
佛教講心的作用。心的含義很多,用現在的話解釋就是思惟,或者說心性的作用。覺觀心屬於心性作用的範疇。
此時的念佛也叫懺悔念佛。《普賢觀經》雲:“一切業障海。皆從妄想生。若欲懺悔者。端坐念實相。是名第一懺悔。”
即是念佛的過程中,擯除三毒心、攀援心等等這些個壞念頭,通過念佛來淨化我們的心靈,淨化我們的身心。修,就是修我們的一顆清淨心。
有的人光念佛,不從心地上修持,念了好多年心裏頭的煩惱一點也沒減。這種修行,那就是機械的念佛,膚淺的修行。所以,覺觀心念佛,注重自心的修持,自心的修養,這是第二步。
(3)無所念念佛
由心念心聞的覺觀心念佛,再進一步,最後達到念佛時心心相續,忽然澄寂,更無所緣念,念而無念、無念而念的狀態。
無所念念佛即是實相念佛。離心別無有佛,離佛別無有心;念佛即是念心,求心即是求佛。無所緣念,實相無相。最後到念而無念,這就是達到實相。實相才是世界的根本相。世界的本質就是實相,也叫“空相”,也叫“涅槃”,也叫“般若”。
這是從念佛的角度出發,有三個層次,這三個層次由淺入深。
 2、念佛作為引發禪定的特有方便 
禪者念佛,目的是為了明心見性,見性成佛。 
四祖道信大師,把念佛當做引發禪定的一個特殊方法。念佛不是目的,念佛是修持的過程。目的是通過念佛來攝心,攝受我們的身心。把心專注在佛號上,係心一佛。自己的意念、精神高度專注,漸而入定。這樣的話,又修了禪定,又念了佛,積累淨土資糧。 
昨天吉國提出來,坐禪的時候,心總是安定不下來,靜不下來怎麽辦?念佛。一開始浮想聯翩,這都是正常現象。什麽事都想得起來,包括做娃娃時候的事都能想得起來。這都不用怕,隻管念佛就是了。萬一思想開小差了,再把思想拉回來,還專注在佛號上。這是通過念佛作為引發禪定的一個途徑和手段。 
同時把所修功德,發願回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種念佛本身也是在積累淨土資糧。禪淨雙修,定慧等持,這是非常殊勝的。有定力、慧力的念佛,往生更有把握。
3、禪者念佛 更加強調自心的作用
“念佛心是佛,妄念是凡夫”;“念心即是念佛,佛外無心,心外無佛”;“心佛平等不二”。 念佛的本身就是一種“覺”的行為,念佛的時候,心就如同佛一樣。  
與其他念佛強調“他力往生”,禪者的念佛更加強調自心的功用。
 念阿彌陀佛聖號也好,念觀音菩薩聖號也好,平時念佛也是在修淨土資糧。 
通過收攝自心,引發禪定。用現代物理學來講,增強定力等於增加自己的能量,力就是能量。因為你定力提高了,能量提高了,用物理學講,有了初速度了,而且這個速度很快,比那個第一宇宙速度、第二宇宙速度、第三宇宙速度快得多。要比單純地等著阿彌陀佛來接引,要更加主動。
 兩方麵結合,既要靠自己,也要靠阿彌陀佛,靠觀世音菩薩,這就更好了! 
念佛之餘,要注意參究“念佛即是念心”、“心佛無二”、“唯心念佛”的殊妙。最後達到“憶佛心謝”,“泯然無相,平等不二”,得到如來法性,達於淨土。此時十方淨土,隨願往生。
 4、有禪有淨土 猶如帶角虎
 北宋初年,五代十國末期,梁唐晉漢周,五代亂悠悠。五代亂悠悠就是唐朝結束以後,那52年時間,換了五個朝代,梁、唐、晉、漢、周,最後是周朝,也叫後周,就是柴進的祖宗。永明延壽禪師是那個時候的人,就是五代末期,北宋初期。他是禪宗法眼宗的第三代祖師,同時他也是淨土宗的第六代祖師。
永明延壽禪師很厲害,現將軍身,而且他的文采非常高。在中國曆史上能超過永明延壽禪師文采的人不多。可以說直追屈原、宋玉,出口成章。他寫的《宗鏡錄》,是把佛法用文學作品的形式表現出來,太美太好了。 
永明延壽禪師的《四料簡》很多人都知道的,叫“有禪有淨土,猶如帶角虎,今生為人師,來世做佛祖。”意思是,既有禪定又修淨土,像老虎長了犄角一樣。大家知道老虎是獸中之王,最厲害了。老虎再長了犄角是不是更厲害?世界上沒有這種動物啊。這是永明延壽禪師的一種比喻,帶角虎,就像老虎長了犄角一樣。今生你能這樣修持,就可以做人師,來世可以做佛祖。
 永明延壽禪師主張禪淨雙修,同四祖道信大師主張的“一行三昧”,是一脈相承下來的。 
“若人淨念彌陀佛,是名無上深妙禪。”所以,坐禪念佛、行禪念佛,從口念耳聞,心念耳聞,到心念心聞,融入了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禪淨雙修,定慧等持,最好不過了。 
(三)般若為導 淨土為歸
 按照“一行三昧”來坐禪念佛、行禪念佛是非常殊勝的。這也不是師父的發明。要強調一下,師父是從祖師大德那裏接過來的修行方法。具體地講,是四祖道信大師在《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門》中傳授下來的修行方法。 
博山正覺寺主張“般若為導,淨土為歸。” 般若就是智慧啊。修行首先要去煩惱開智慧,這是我們修行的最低標準和近期目標。 
如果修行來修行去,煩惱越來越增加,那是說明修行不得法。大家按這個方法來修,煩惱會逐漸地減少,智慧會逐漸地增加,最後開智慧,開悟了。當然我們希望大家這一生這一世都能開悟,頓悟成佛嘛,明心見性。就是開不了悟也沒關係,你也種下開悟的因了。等以後機緣成熟,說不一定哪一世就開悟了。 
□:坐禪的時候容易起妄想,有什麽辦法可以控製減少?
 ■:坐禪的時候打妄想,或者起妄想,這都是正常現象,毫不奇怪。因為你的心靜下來,就能夠看到紛飛的妄想。 
平常忙忙碌碌,忙工作、忙家庭,想的都是世間上工作上的事,生活瑣事,這些都是妄想,也在妄想紛飛。但注意力不在此,也沒有察覺,隻是覺得忙忙碌碌,心神俱疲。 
但是,打坐的時候心靜下來了,就容易察覺自己浮想連翩、妄想紛飛,甚至幼年、少年時候的事都能浮現在腦海裏。
怎麽辦?佛門講,三個字──隨它去! 
妄想就像天上的浮雲一樣,飄來又飄走,它不會停下的。你說我把這個妄想釘住,不讓它跑,這是不可能的。妄想是來了又走,走了又來。不用管它就行了。發現自己在打妄想,這本身也是妄想。妄想來了就走了,不用管它,繼續念佛就可以了。 
四祖道信大師讓我們修一行三昧,這種修禪定的方法本身就最容易調服妄想。把你的意念係在什麽地方?係在佛號上。這樣就不容易打妄想。大家想一想,自己打妄想的時候,肯定沒有念佛,是不是啊?
 □:念著念著佛號就亂了,怎麽辦?
 ■:念著念著念不下去了,妄想來了,就把佛號衝沒了。所以,大家一發現有妄想了,馬上提起佛號,“阿彌陀佛”,用阿彌陀佛來對治妄想,就可以了。 
□:打坐的時候背疼是什麽原因?怎麽辦?
 ■:這個情況有兩方麵原因。第一個,就是打坐的時候坐得不直,身體塌架,時間長了,脊椎往前彎曲,形成背痛,這是第一個可能性;
 第二個可能性是受風、受涼,絕大部分背痛是受風受涼引起的。打坐的時候不活動、不運動,呼吸也緩慢了,血液在體內流動也緩慢了,身體的熱量就不高,如果不注意保暖,就很容易受涼。
有些人在修定的過程中身上會發熱的。但是你們功夫比較淺,還沒到那種暖的程度。鬆靜暖,都沒到那個程度。這樣容易受涼。 
大家注意,打坐不可以吹風扇,不可以開空調,而且膝蓋、腰、肩膀和頸椎都要保護好、圍好。因為打坐受了涼,無藥可治,這不是嚇唬大家,大家一定要注意。 
師父也深有體會,而且有慘痛的教訓。當年1993年,能行長老和海圓老和尚教仁炟修禪定的時候就講過,打坐的時候一定要把膝蓋保護好,把腰保護好,把頸椎保護好,要蓋住。 
如果受了涼還要逐漸打坐調回來。一個是平常打坐要注意保暖,更不要繼續受涼。通過打坐也能調回來的。打坐之後不要立即衝涼,至少打坐後半個小時之內不可以衝涼(洗澡),因為打坐以後汗毛孔是開著的。 
打坐修禪定的人,全身汗毛孔都是開著的,更容易受涼、受潮,大家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保暖保護。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