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比丘!為眾生之清淨,為度憂悲,為滅苦惱,為得真理,為證涅槃,唯一趣向道,即四念處。
如何為四念處,諸比丘!比丘於此,於身觀身而住,精勤,正知正念,舍離世間之欲貪、苦惱,--於受觀受而住,精勤,正知正念,舍離世間之欲貪、苦惱,--於心觀心而住,精勤,正知正念,舍離世間之欲貪、苦惱,--於法觀法而住,精勤,正知正念,舍離世間之欲貪、苦惱。
然,諸比丘!比丘如何於身觀身而住耶?
諸比丘!於此,比丘往森林,往樹下,往空閑處而結跏趺坐身正直,思念現前。彼正念而入息,正念而出息,或長入息,而知:“我在長入息,”又長出息者,知:“我在長出息。”又短入息,如:“我在短入息,”又短出息者,如:“我在短出息。”修習:“我覺知全身而入息,”修習:“我覺知全身而出息。”修習:“我止身行而入息,”修習:“我止身行而出息。”。
諸比丘!恰如熟練之轆驢匠或轆驢之弟子,或長轉(轆驢)者,如:“我在長轉,”或短者,如:“我在短轉。”諸比丘!比丘如是在長入息者,如:“我在長入息,”或長出息者,如:“我在長出息。”短入息者,如:“我在短入息,”短出息者,如:“我在短出息。”修習:“我覺知全身而入息,”修習:“我覺知全身而出息。”修習:“我止身行而入息,”修習:“我止身行而出息。”如是,或於內身之觀身而住;又於外身之觀身而住;或於內外身,觀身而住。或於身,觀生法而住;又於身,觀滅法而住;又於身,觀生滅法而住。尚又對於智識所成及憶念所成,皆會“有身”之思念現前。彼當無所依而住,且亦不執著世間之任何物而住。
諸比丘!比丘如是,於身觀身而住。
複次,諸比丘!比丘於行者,如:“我在行,”又於住者,如:“我在住,”於坐者,如:“我在坐,”於臥者,如:“我在臥。”又此身置於如何之狀態,亦如其狀態而知之。
如是,或於內身,觀身而住;於外身,觀身而住;又於內外身,觀身而住。或於身,觀生法而住;於身,觀滅法而住;又於身,觀生滅法而住。尚又智識所成,憶念所成,皆會“有身”之思念現前。彼當無所依而住,且亦不執著世間任何物而住。諸比丘!比丘如是,於身觀身而住。
複次,諸比丘!比丘不論行往歸來,亦由於正智而作;彼觀前、顧後,亦由於正智而作;彼於屈、於伸,亦由正智而作;彼於著僧伽梨(袈裟)衣、缽,亦由於正智而作;彼於食、飲、咀嚼、嚐味亦由於正智而作;彼於大、小便,亦由於正智而作:彼於行、住、坐、臥、醒、語、默,亦由於正智而作。
如是,或於內身,觀身而住:於外身,觀身而住;又於內外身,觀身而住。或於身,觀生法而住;於身,觀滅法而住:又於身,觀生滅法而住。尚又智識所成,憶念所成,皆會“有身”之思念現前。彼當無所依而住,且不執著世間任何物而住。諸比丘!比丘如是,於身觀身而住。
複次,諸比丘!比丘於皮覆包充滿種種不淨物之此身,觀察此身,上至頭發,下至蹠底,如:“於此身有發、髦、爪、齒、皮、肉、筋、骨、髓、腎髒、心髒、肝髒、肋膜、脾髒、肺、腸、腸間膜、胃、排泄物、膽汁、痰、膿、血、汗、脂肪、淚、淋巴液、唾液、粘液、關節液、尿。”諸比丘!猶如兩口之袋,填進種種穀物,即:稻、粳、綠豆、豆顆、胡麻、糙米,其眼者開解之,得觀察:“此是稻、此是粳、此是綠豆、此是豆顆、此是胡麻、此是糙米。”諸比丘!如是比丘於皮覆包充滿種種不淨物之此身,觀察上至頭發,下至蹠底,知:“於此身有發、髦、爪、齒、皮、肉、筋、骨、髓、腎髒、心髒、肝髒、肋膜、脾髒、肺、腸、腸間膜、胃、排泄物、膽汁、痰、膿、血、汗、脂肪、淚、淋巴液、唾腋、粘液、關節液、尿。”
如是,或於內身,觀身而住;於外身,觀身而住:又於內外身,觀身而住。或於身,觀生法而住;於身,觀滅法而住;又於身,觀生滅法而住。尚又智識所成及憶念所成,皆會“有身”之思念現前。彼當無所依而住,且不執著世間任何物。諸比丘!比丘如是,於身觀身而住。
複次,諸比丘!比丘從界(要素)、如存在、如誌向而觀察此身,即知:“此身中有地界、水界、火界、風界。”諸比丘!猶如熟練之屠牛者,或屠牛者弟子之殺牛,於四衢道,片片分解已猶如坐,諸比丘!如是比丘!從界、如存在、如誌向而觀察此身,知:“此身有地界、水界、火界、風界。”
如是,或於內身,觀身而住;於外身,觀身而住;又於內外身,觀身而住。或於身,觀生法而住;於身,觀滅法而住;又於身,觀生滅法而住。尚又智識所成及憶念所成,皆會“有身”之思念現前。彼當無所依而住,且不執著世間任何物。諸比丘!比丘如是,於身觀身而住。
複次,諸比丘!比丘恰如得觀遺果於塚間之死屍,死後經一日二日乃至三日,膨脹成為青黑、腐爛,彼注視此身,知:“此身不脫如是法(性質),而成為如是者。”
如是,或於內身,觀身而住;於外身,觀身而住;又於內外身,觀身而住。或於身,觀生法而住;於身,觀滅法而住:又於身,觀生滅法而住。尚又智識所成及憶念所成,皆會“有身”之思念現前。彼當無所依而住,且不執著世間任何物。諸比丘!比丘如是,於身觀身而住。
複次,諸比丘!比丘恰如得觀遺棄於塚間之死屍,被鳥所啄、或鷹所啄、或鷲所啄、或犬所食、或豹所食,乃至各種生類之所食。彼注視此身,知:“此身不脫如是法,而成為如是者。”
如是,或於內身,觀身而住;於外身,觀身而住;又於內外身,觀身而住。或於身,觀生法而住:於身,觀滅法而住;又於身,觀生滅法而住。尚又智識所成及憶念所成,皆會“有身”之思念現前。彼當無所依而住,且不執著世間任何物。諸比丘!比丘如是,於身觀身而住。
複次,諸比丘!比丘恰如得觀遺棄塚間之死屍,由於具有血肉而筋連結於骸骨……乃至……無肉之附著血而筋連結骸骨……乃至……無血、肉,唯筋連結骸骨:乃至……關節解散,手骨於此處,足骨於彼處,踝骨於此處,腿骨於彼處,盤骨於此處,背骨於彼處,頭蓋骨在彼處,骸骨散在四五八麵。彼注視此身,知:
“此身不脫如是法,而成為如此者。”
如是,或於內身,觀身而住:於外身,觀身而住;又於內外身,觀身而住。或於身,觀生法而住,於身,觀滅法而住;又於身,觀生滅法而住。尚又智識所成及憶念所成,皆會“有身”之思念現前。彼當無所依而住,且不執著世間任何物。諸比丘!比丘如是,於身觀身而住。
複次,諸比丘!比丘恰如得觀遺棄塚間之死屍,初如螺色之白骨……乃至……經過一年,骸骨堆高……乃至……骸骨粉碎敗壞,彼注視此身,知:“此身不脫如是法,而成為如此者。”
如是,或於內身,觀身而住;於外身,觀身而住;又於內外身,觀身而住。或於身,觀生法而住;於身,觀滅法而住;又於身,觀生滅法而住。尚又智識所成及憶念所成,皆會“有身”之思念現前。彼當無所依而住,且不執著世間任何物。諸比丘!比丘如是,於身觀身而住。
然,諸比丘!如何比丘於受觀受而住耶?
諸比丘!比丘韟飽A若在感樂受,知:“我在感樂受。”在感苦受者,知:“我在感苦受。”在感不苦不樂受者,知:“我在感不苦不樂受。”若在感肉體之樂受者,知:“我在感肉體之樂受。”又在感精神之樂受者,知:“我在感精神之樂受。”或在感肉體之苦受者,知:“我在感肉體之苦受。”又在感精神之苦受者,知:“我在感精神之苦受。”或在感肉體之不苦不樂受者,知:“我在感肉體之不苦不樂受。”又在感精神之不苦不樂受者,知:“我在感精神之不苦不樂受。”
如是,或於內受,觀受而住;於外受,觀受而住;又於內外受,觀受而住。或於受,觀生法而住;於受,觀滅法而住;又於受,觀生滅法而住。尚又智識所成及憶念所成,皆會“有受”之思念現前。彼當無所依而住,且不執著世間任何物。諸比丘!比丘如是,於受觀受而住。
然,諸比丘!比丘如何於心觀心耶?於此,諸比丘!比丘心貪者,知:“心貪。”
又心,離貪者,知:“心離貪。”
又心,嗔者,知:“心嗔。”
又心,離嗔者,知:“心離嗔。”
又心,癡者,知:“心癡。”
又心,離癡者,知:“心離癡。”
又心,集中者,知:“心集中。”
又心,散亂者,知:“心散亂。”
又心,廣大者,知:“心廣大。”
又心,狹小者,知:“心狹小。”
又心,有上者,知:“心有上。”
又心,無上者,知:“心無上。”
又心,有定者,知:“心有定。”
又心,無定者,知:“心無定。”
又心,解脫者,知:“心解脫。”
又心,未解脫者,知:“心未解脫。”
如是,或於心,觀心而住;又於外心,觀心而住;又於內外心,觀心而住。或於心,觀生法而住;於心,觀滅法而住;又於心,觀生滅法而住。尚又智識所成及憶念所成,皆會“有心”之思念現前。彼當無所依而住,且不執著世間任何物。諸比丘!比丘如是於心觀心而住。
然,諸比丘!比丘如何於法觀法而住耶?
於此,諸比丘!比丘於法即五蓋,觀法而住。
又諸比丘!比丘如何於法即五蓋,觀法而住耶?
於此,諸比丘!比丘或於內貪欲存在者,知:“我於內貪欲存在。”;於內貪欲不存在者,知:“於我內貪欲不存在。”彼知未生之貪欲生起,知已生之貪欲滅盡,又知已滅盡之貪欲,於未來不再生起。
或於內嗔恚存在者,知:“於我內嗔恚存在。”於內嗔恚不存在者,知:“於我內嗔恚不存在。”知未生之嗔恚生起,又知已生之嗔恚滅盡,又知已滅盡之嗔恚,於未來不再生起。
或於內睡眠(愚鈍)存在,知:“於我內睡眠存在。”或於內睡眠不存在,知:“於我內睡眠不存在。”而知未生之睡眠生起,又知已生之睡眠滅盡,又知已滅盡之睡眠,於未來不再生起。
或於內悼悔存在,知:“於我內悼悔存在。”或於內悼悔不存在,知:“於我內悼悔不存在。”而知未生之悼悔生起,又知已生之悼悔滅盡,又知已滅盡之悼悔,於未來不再生起。
或於內疑惑存在者,知:“於我內疑惑存在。”於內疑惑不存在者,知:“於我內疑惑不存在。”而知未生之疑惑生起,知已生之疑惑滅盡,又知已滅盡之疑惑,於未來不再生起。
如是,或於內法,觀法而住:又於外法,觀法而住:又於內外法,觀法而住。或於法,觀生法而住;又於法,觀滅法而住;又於法,觀生滅法而住。尚又智識所成及憶念所成,皆會“有法”之思念現前。彼當無所依而住,且不執著世間任何物。諸比丘!比丘如是耶於五蓋法,觀法而住。
複次,諸比丘!比丘即於五取蘊法,觀法而住。
然,諸比丘!比丘如何即於五取蘊法,觀法而住耶?
於此,諸比丘!比丘知:“如是色,如是色之生起,如是色之滅盡--如是受,如是受之生起,如是受之滅盡--如是想,如是想之生起,如是想之滅盡--如是行,如是行之生起,如是行之滅盡--如是識,如是識之生起,如是識之滅盡。”
如是,或於內法,觀法而住;又於外法,觀法而住;又於內外法,觀法而住。或於法,觀生法而住;又於法,觀滅法而住;或於法,觀生滅法而住。尚又智識所成及憶念所成,皆會“有法”之思念現前。彼當無所依而住,且不執著世間任何物。諸比丘!比丘如是即於五取蘊法,觀法而住。
複次,諸比丘!比丘即於六內外處法,觀法而住。
然,諸比丘!比丘如何於六內外處法,觀法而住耶?
於此A諸比丘!比丘知眼,知色,知緣其二者生結。而知未生之結生起,又知已生之結滅盡,又知已滅盡之結,於未來不再生起。又知耳,知聲…乃至…知鼻,知香…乃至…知舌,知味…乃至…知身,知觸…乃至…知意,知法,知緣其二者生結。而知未生之結生起,又知已生之結滅盡,知已滅盡之結,於未來不再生起。
如是,或於內法,觀法而住:於外法,觀法而住;於內外法,觀法而住。或於法,觀生法而住;或於法,觀滅法而住;或於法,觀生滅法而住。尚又智識所成及憶念所成,皆會“有法”之思念現前。彼當無所依而住,且不執著世間任何物。比丘如是,於法觀法而住。
複次,諸比丘!比丘即於七覺法,觀法而住。然,諸比丘!比丘如何即於七覺法,觀法而住耶?
於此,諸比丘!比丘或於內念覺支存在者,知:“於我內念覺支存在,”或於內念覺支不存在者,知:“於我內念覺支不存在。”而知未生之念覺支生起,又知已生之念覺支修習成就。
或於內擇法覺支存在者,知……乃至……修習成就。
或於內精進覺支存在者,知……乃至……修習成就。
或於內喜覺支存在者,知……乃至……修習成就。
或於內息(輕安)覺支存在者,知……乃至……修習成就。
或於內定覺支存在者,知……乃至……修習成就。
或於內舍覺支存在者,知:“於內舍覺支存在,”或於內舍覺支不存在者,知:“於我內舍覺支不存在。”而知未生之舍覺支生起,又知已生之舍覺支修習成就。
如是,或於內法,觀法而住:又於外法,觀法而住;又於內外法,觀法而住。或於法,觀生法而住;又於法,觀滅法而住;又於法,觀生滅法而住。尚又智識所成及憶念所成,皆會“有法”之思念現前。彼當無所依而住,且不執著世間任何物。諸比丘!比丘如是即於七覺支法,觀法而住。
複次,諸比丘!比丘即於四聖諦法,觀法而住。
然,諸比丘!比丘如何即於四聖諦法,觀法而住耶?
於此,諸比丘!比丘如實知:“此是苦,”如實知:“此是苦之集,”如實知:
“此是苦之滅,”如實知:“此是到苦滅之道。”
然,諸比丘!苦諦者何耶?
生是苦,老是苦,病1是苦,死是苦,憂、悲、苦、惱、悶是苦,求不得是苦,約略言之,五取蘊是苦。
複次,諸比丘!生者何耶?於到處之生類中,有諸眾生之生、出產、入胎、轉生、諸蘊之顯現,內外諸處之攝受,諸比丘!此名為“生。”
複次,諸比丘!老者何耶?於到處之生類中,有諸眾生之年老、老耄、齒落、頭發白、皺紋皮膚、壽命短縮、諸根熟衰,諸比丘!此名為“老。”
複次,諸比丘!死者何耶?於到處之生類中,有諸眾生之消失、散滅、破壞、滅亡、消滅、死歿、命終、諸蘊之破壞、死屍之放棄,諸比丘!此名為“死。”
複次,諸比丘!憂者何耶?諸比丘!有俱若幹不幸,被若幹苦法所惱、憂、愁、感、內憂、內愴,諸比丘!此名為“憂。”
複次,諸比丘!悲者何耶?諸比丘!有俱若幹不幸,被若幹苦法所惱、歎、悲、歎息、悲哀、悲歎、悲痛,諸比丘!此名為“悲。”
複次,諸比丘!苦者何耶?諸比丘!關於身之苦痛,身之不快,由身觸所生之苦痛及不快之感受,諸比丘!此名為“苦。”
複次,諸比丘!惱者何耶?諸比丘!關於心之苦痛,於心不快,由意觸所生之苦痛及不快之感受,諸比丘!此名為“惱。”
複次,諸比丘!悶者何耶?諸比丘!有俱若幹不幸,被苦法所惱,失望、沮喪、氣餒、愁悶,諸比丘!此名為“悶。”
然,諸比丘!求不得苦者何耶?諸比丘!於生法之眾生,生如是欲求:“我等實非於生法之下,我等不願意生來。”然,不得此欲求,此為求不得吉他。諸比丘!於老法之眾生……乃至……諸比丘!於病法之眾生……乃至……諸比丘!於死法之眾生……乃至……諸比丘!於憂、悲、苦、惱、悶法之眾生,生如是之欲求:“我等實非於憂、悲、惱、悶法之下,我等不願意憂、悲、苦、惱、悶法之來。”然,不得此欲求,此為求不得苦。
然,諸比丘!約略而言,五取蘊之苦者何耶?如次之色取蘊、受取蘊、想取蘊、行取蘊、識取蘊,諸比丘!約略而言,此等名為五取蘊之苦。諸比丘!此亦名為苦聖諦。
然,諸比丘!苦集聖諦者何耶?
此愛能引導再生,有俱喜、貪,到處為追求滿足,即:欲愛、有愛、無有愛。
複次,諸比丘!彼愛於何處生起、於何處止住耶?凡於世間有可愛、可喜者,此愛即於此處生起、於此處止住。
何者於世間為可愛、可喜耶?眼於世間為可愛、可喜也。此愛即於此處生起、於此處止住。身於世間……乃至……鼻於世間……乃至……舌於世間……乃至:身於世間……乃至……意於世間為可愛、可喜者。此愛即於此處生起、於此處止住。
色於世間……乃至……聲於世間……乃至……香於世間……乃至……味於世間……乃至……觸於世間……乃至……法於世間為可愛、可喜也。此愛即於此處生起、於此處止住。
眼識於世間……乃至……耳識於世間… 乃至……鼻識於世間……乃至……舌識於世間……乃至……身識於世間……乃至……意識於世間為可愛、可喜者,此愛即於此處生起、於此處止住。
眼觸於世間……乃至……耳觸於世間……乃至……鼻觸於世間……乃至……舌
觸於世間……乃至……身觸於世間……乃至……意觸於世間為可愛、可喜者,此愛即於此處生起、於此處止住。
眼觸所生之受於世間……乃至……耳觸所生之受於世間……乃至……鼻觸所生之受於世間……乃至……舌觸所生之受於世間……乃至……身觸所生之受於世間……乃至……意觸所生之受於世間為可愛、可喜者,此愛即於此處生起、於此處止住。
色想於世間……乃至……聲想於世間……乃至……香想於世間……味想於世間……乃至……觸想於世間……乃至……法想於世間為可愛、可喜者,此愛即於此處生起、於此處止住。
色思於世間……乃至……聲思於世間……乃至……香思於世間……乃至……味思於世間,乃至……觸思於世間……乃至……法思於世間為可愛、可喜者,此愛即於此處生起、於此處止住。
色愛於世間……乃至……聲愛於世間……乃至……香愛於世間……乃至……味愛於世間,乃至……觸愛於世間……乃至……法愛於世間為可愛、可喜者,此愛即於此處生起、於此處止住。
色尋於世間……乃至……聲尋於世間……乃至……香尋於世間……乃至……味尋於世間,乃至……觸尋於世間……乃至……法尋於世間為可愛、可喜者,此愛即於此處生起、於此處止住。
色伺於世間……乃至……聲伺於世間……乃至……香伺於世間……乃至……味伺於世間,乃至……觸伺於世間……乃至……法伺於世間為可愛、可喜者,此愛即於此處生起、於此處止住。諸比丘!此名為苦集聖諦。
複次,諸比丘!苦滅聖諦者何耶?
對彼愛之無餘離欲、滅盡、舍離、棄舍、解脫、無染是。
複次,諸比丘!彼愛於何處舍果、於何處止滅耶?於世間有可愛、可喜者,此愛即於此處舍棄、於此處止滅。
何者於世間為可愛、可喜耶?眼於世間為可愛、可喜者,此愛即於此處舍棄、於此處止滅。耳於世間……乃至……鼻於世間……乃至……舌於世間……乃至……身於世間……乃至……意於世間為可愛、可喜者,此愛即於此處舍棄、於此處止滅。
色於世間……乃至……聲於世間……乃至……香於世間……乃至……味於世間……乃至……觸於世間……乃至……法於世間為可愛、可喜者,此愛即於此處舍棄、於此處止滅。
眼識於世間……乃至……耳識於世間……乃至……鼻識於世間……乃至……舌識於世間,乃至……身識於世間……乃至……意識於世間為可愛、可喜者,此愛即於此處舍棄、於此處止滅。眼觸於世間……乃至……耳觸於世間……乃至……鼻觸於世間……乃至……舌觸於世間……乃至……身觸於世間……乃至……意觸於世間為可愛、可喜者,此愛即於此處舍棄、於此處止滅。
眼觸所生之受於世間……乃至……耳觸所生之受於世間……乃至……鼻觸所生之受於世間……乃至……舌觸所生之受於世間……乃至……身觸所生之受於世間……乃至……意觸所生之受於世間為可愛、可喜者,此愛即於此處舍棄、於此處止滅。
色想於世間……乃至……聲想於世間……乃至……香想於世間……乃至……味想於世間……乃至……觸想於世間……乃至……法想於世間為可愛、可喜者,此愛即於此處舍棄、於此處止滅。
色思於世間……乃至……聲思於世間……乃至……香思於世間……乃至……味思於世間……乃至……觸思於世間……乃至……法思於世間為可愛、可喜者,此愛即於此處舍棄、於此處止滅。
色愛於世間……乃至……聲愛於世間……乃至……香愛於世間……乃至……味愛於世間……乃至……觸愛於世間……乃至……法愛於世間為可愛、可喜者,此愛即於此處舍棄、於此處止滅。
色尋於世間……乃至……聲尋於世間……乃至……香尋於世間……乃至……味尋於世間……乃至……觸尋於世間……乃至……法尋於世間為可愛、可喜者,此愛即於此處舍棄、於此處止滅。
色伺於世間……乃至……聲伺於世間……乃至……香伺於世間……乃至……味伺於世間……乃至……觸伺於世間……乃至……法伺於世間為可愛、可喜者,此愛即於此處舍棄、於此處止滅。
諸比丘!此名為苦滅聖諦。
複次,諸比丘!苦滅道聖諦者何耶?
八支聖道,即:正見、正思、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也。
然,諸比丘!正見者何耶?
諸比丘!如實知苦、知苦之集、知苦之滅、知至苦滅之道,諸比丘!此名為正見。
複次,諸比丘!正思者何耶?
無欲之思,無恚之思,無害之思,諸比丘!此名為正思。
複次,諸比丘!正語者何耶?
遠離兩舌,遠離惡口,遠離妄語,遠離綺語,諸比丘!此等名為正語。
複次,諸比丘!正業者何耶?
遠離殺生,遠離不與取,遠離邪淫,諸比丘!此等名為正業。
複次,諸比丘!正命者何耶?
諸比丘!於此,聖弟子舍邪命,依正命而營活命,諸比丘!此等名為正命。
複次,諸比丘!正精進者何耶?
諸比丘!於此,比丘起堅決心賣力、精進、心勤注意,令不生未生之惡、不善法。起堅決心賣力、精進、心勤注意、遠離已生之惡、不善法。起堅決心賣力、精進、心勤注意、令生未生之善法。起堅決心賣力、精進、心勤注意,令住已生之善法,令不惑亂、使之增長、充滿、修習、成就。諸比丘!此等名為正精進。
複次,諸比丘!正念者何耶?
諸比丘!於此,比丘於身觀身而住,精勤、正智正念而舍離世間之欲、惱;於受……乃至……於心……乃至……於法,觀法而住,精勤、正智正念而舍離世間之欲、惱,諸比丘!此等名為正念。
複次,諸比丘!正定者何耶?
諸比丘!於此,比丘去欲、離不善法,有尋有伺,由離生喜、樂,達初禪而住;滅尋伺,內心安靜,心成專一,無尋無伺,由定生喜、樂,達第二禪而住;更舍離喜而住,正念正智,以身感受樂,唯諸聖者說:“舍此而正念樂住”達第三禪而住。其次舍樂離苦,以前所感受之喜、憂皆滅故,而不苦不樂,成為舍念清淨,達第四禪而住。諸比丘!此名為正定。
諸比丘!此等名為苦滅道聖諦。
如是,於內法,觀法而住;於外法,觀法而住;又於內外法,觀法而住。或於法,觀生法而住;又於法,觀滅法而住;又於法,觀生滅法而住。尚又智識所成及憶念所成,皆會“有法”之思念現前。彼當無所依著,且不執著世間任何物。諸比丘!比丘如是,於四聖諦觀法而住。
諸比丘!實不管任何人,七年間如是修此四念處者,得二果中之一果,即於現法得究竟智,或有餘者,期待不還來。諸比丘!當建立七年間之念。諸比丘!實不管任何人,於六年間,……乃至……五年間……乃至……四年間……乃至……三年間……乃至……二年間……乃至……一年間,如果修此四念處者,得二果中之一果,即於現法得究竟智,或有餘者,期待不還來。諸比丘!當建立一年間之念。任何人七個月間如是修此四念處者,得二果中之一果,即於現法得究竟智,或有餘者,期待不還來。諸比丘!當建立七個月間之念。實不管任何人,於六個月……乃至……五個月……乃至……四個月……乃至……三個月……乃至……二個月……乃至……一個月……乃至……半個月,如是修此四念處者,得二果中之一果,即於現法得究竟智,或有餘者,期待不還來。諸比丘!當建立半月間之念。諸比丘!實不管任何人,於七日間如是修此四念處者,得二果中之一果,即於現法得究竟智,或有餘者,期待不還來。如敘述:“諸比丘!此為眾生之清淨,為度憂、悲,為滅苦惱,為得真理,為證涅槃,唯一趣向道,即:四念處,”為此而說此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