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間一塵的博客

歡迎光臨本人YouTube頻道(頻道名:林泉晗禪):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PVjv8tLsukFI_ciYYAxN5A


個人資料
正文

淨界法師:唯識學概要講記11

(2018-03-02 18:48:06) 下一個
唯識學概要講記11
 
淨界法師
 
『唯識學概要71』果報你不能選擇,但是因地你是可以選擇的!
 
 請大家打開講義第二十九麵,我們講到庚二識變理論。那麽我們這一大科,主要是研究唯識學的因緣觀。唯識學在解讀人生,它把人生分成兩塊:一個是果報的受用,一個是業力的造作。也就是說我們一生當中,我們隻做了兩件事情:第一個你在受用果報,你活在快樂跟痛苦的感受當中,這是第一件事情,你在享受種種的受用;第二個你同時也在造作很多新的善惡的業力。那麽受用果報跟造業這兩塊,在唯識學它們兩個是分工的,果報的受用是第八識管的,造業這一塊是第六意識管的。所以當我們在受用果報的時候,我們是不得自在,第八識它是不跟你商量的,第八識在釋放業力的時候,隻有一個觀念,就是萬般皆是業,半點不由人,你今生會投生在什麽樣的家庭,你今生會有什麽樣的遭遇,這件事情第八識是不跟你商量的,你沒有主導權的,那完全是過去的業力的釋放。
 
 所以第八識在釋放果報的時候,你是不得自在的,你能夠做的隻有一件事情,就是認命隨緣。當然人生也不是如此的悲觀,你還有第六意識,你在麵臨生命的果報的時候,你是有選擇的,你可以選擇造善,你也可以選擇造惡。所以我們在造因地的時候,你有選擇權的。有些人在逆境當中,他選擇了自暴自棄,有些人在逆境當中,他選擇了奮發向上。所以果報你不能選擇,但是因地你是可以選擇的,因為它是第六意識主導,所以人生就是一個果報跟造業兩個交互的作用。
 
  那麽當然這個當中也不是完全沒有關係,因為你造業又會得果報,這個果報又會牽動你造業,所以因果之間它是一種循環。所以唯識學的人生觀是建立一種無量的生命觀。當然生命的相續必須由業果相續來支撐,那麽因果的相續,它有一個很重要的關鍵就是:業到果之間,它必須有一個橋梁讓它相續下去,因為它們兩個都是生滅的,你享受快樂的時候,它也是一時的,你造業的時候,它也是一時的,當因果都刹那生滅以後,到底誰能夠做因果的橋梁呢?那就是種子了!這是唯識學最大的成就,它建立了一種種子的概念,它如實的保存我們的業力,等待適當的時間變現果報。
 
  所以我們一個人,隻要你要追求解脫輪回,你遲早要麵對你的種子,因為它是你背後一個很強大的引導的作用。它雖然無形無相,它雖然潛伏躲在背後,但是它的確有一種力量在主導著我們,那就是我們無量無邊的種子,恒轉如暴流,恒常相續,刹那變化,沒有形相,但是它的力量不可思議。作為一個淨土宗的修學者,我們的目標臨終正念,提起佛號跟彌陀感應道交,但是你要跟彌陀感應道交之前,你必須要麵對你自己的種子,你不能夠完全忽略它的存在。所以你既然遲早麵對它,從佛法的角度你早一點了解它,早一點調伏引導它,對我們是最好的,你不要等到臨終的時候,你才充滿了驚訝,到時候來不及了。
 
『唯識學概要72』我們怎麽去了解我們的種子呢?
 
唯識學它在主導我們去認識種子,讓我們了解自己的時候,它把種子分成兩塊:第一個是屬於思想的種子;第二個是屬於業力的種子。你必須麵對你這兩塊種子,這兩個都是我們過去生長時間的生命的經驗而累積下來的。
 
 首先我們要麵對的是我們思想的種子,我們的思想從唯識的解釋,有很多的寶藏,當然也有很多的地雷。什麽是寶藏呢?就是我們內心當中有一種善根,學佛法的善根,這個是前生的你留給你的寶藏,你要好好利用。當然每一個人的寶藏善根不一樣,佛性的確是平等的,但是我們把佛性轉成人性的時候,它又是不平等的。人性的善根是有差別的,比方說有些人他一學佛法,看到佛法講苦諦、講到無常,他生大歡喜,發心學佛,這個就是你的寶藏,你的善根點就在苦空無常無我;比方說有些人聽到空性的道理,真如本性,本來清淨,本來具足,生大歡喜,這個就是你的寶藏;有些人講到大悲心,願代眾生受無量苦,令諸眾生畢竟大樂,他生大歡喜,這個就是你的寶藏。
 
  諸位,剛開始不要追求圓滿,先要知道你的善根在哪裏?因為它是你一個學佛的觸發點,先求有再求好。你不要跟人家一昧的追求圓滿的教法,它不見得適合你。佛法的修學很強調意樂,如果你修行起來,老是很沉悶,沒有法喜,沒有好樂,你今生很難有成就的。
 
  所以你永遠要知道哪些法門是能夠觸動你善根的,你必須要善用這個法門,因為它會給你很大的意樂,你必須從這個地方出發。當然我們也應該有一個圓滿的目標,你要知道你圓滿的善根是在哪裏,但是你可別忘了,你今生的定位是什麽?我們一定要跟過去做連接的,我們不能老是活在佛性的理想當中,你遲早要麵對人性,就是你無量的輪回當中,前生的你留給你什麽樣的寶藏,你要先從這個地方出發。
 
  所以《法華經》為什麽講開方便門,示真實相,沒有一個人直接契入真實相?先從你的務實的善根下手,所以佛陀也說先以欲鉤牽,再令入佛智。先滿足自己的需求,最後再到無所求。所以我們不要一下子就馬上追求最圓滿的善根,不要這樣,先知道你需要什麽,哪些法門能夠觸動你的歡喜的,讓你很勇猛的去拜懺,很勇猛的去持戒,很勇猛的去念佛,這個對你太重要了,這就是你修行的動力。所以你要了解你的定位,就是你的善根在哪裏,你的報障在哪裏,先把這個開關啟動起來,然後再慢慢的透過佛法的修正,讓它更圓滿。
 
  當然講到人性就有盲點,你最好能夠務實的知道你的盲點在哪裏——財色名食睡。前生的你他留給你的善根,但是他給你留下了很多的盲點,我們心中有很多盲目的不合理的追求,這些你必須要調伏的。因為它臨終的時候,它會生起來活動,來障礙你的正念,破壞你的往生。所以我們從思想的種子,我們知道我們前生到底留下我們什麽東西,哪些是可以我們利用的,哪些我們必須要趕快做調整的,這個就是我們前麵學習的思想的種子——名言種子。
 
  另外一塊就是業種子,我們麵對業種子,當然業力很多,有些東西你不著急處理,但是有一種業,你必須要早點處理,就是強大的業力。諸位,帶業往生,你最好清楚什麽業是可以帶,什麽業是不能帶的,不是所有的業都可以帶業往生的,不是這樣子。你沒有那個本事把所有業都帶走,你沒有那個本事,你沒有證得空正見嘛!所以我們最好在有限的生命當中,要區分哪些業是不能帶的,你要趕快把它處理,把這個業從一個重大的業力變成一個調伏的業力。
 
  什麽叫做重大的業力?有三個條件,你最好自我反省一下:
 
  第一個你造這個業的時候,深生好樂。你曾經在你的生命當中,造某一個殺盜淫妄業的時候,你內心是非常大的意樂,誰勸你都不聽的,你的心就像石頭一樣的堅固,非做不可。
 
  第二個數數現行。你經常的去造作,起碼你有一段時間是經常造作的,數數現行在古人的開示,三次以上就叫數數現行,達到第四次就叫數數現行,次數在四次以上。
 
  第三個無慚無愧。你事後根本沒有懺悔,就把它放著,這種業你是不能帶走的。
 
  第一個你造業的心如此的強烈;第二個次數如此的頻繁;第三個你根本無慚無愧。那麽這種業它一定會障礙你往生,所以你必須趁早處理。所以我們一個淨土宗的人,我們臨終一定要麵對阿賴耶識的種子,因為臨命終的時候阿賴耶識會跟你算帳的,你的業力、你的思想,這兩關你都必須過,你要懺悔業障、調伏煩惱、正念分明,才能夠提起佛號、趨向彌陀的光明。所以唯識的緣起觀,讓我們了解自己,我們的善根、我們的煩惱、跟我們的業障到底在哪裏,讓我們能夠趁早做好準備,是這個意思。
 
『唯識學概要73』我們的果報是怎麽受用的?
 
   好,那麽這個地方的識變,前麵我們比較偏重在造業這一塊,這個地方講到受用果報。就是說我們除了我們今生在造業以外,我們的果報是怎麽受用的?當阿賴耶識把業力釋放出來的時候,落實到我們的身口意的時候,變成一種快樂痛苦感受的時候,它是一個什麽樣的過程呢?有一個偈頌很重要,在天親菩薩的《唯識三十頌》說:[由一切種識,如是如是變,以展轉力故,彼彼分別生。]那麽這個偈頌解釋,我們看附表第九,我們把它回顧一下我們前麵說過的一些道理,再用這種果報的受用這一塊,來做一個解釋:
 
  由一切種識,我們在受用果報的時候,所有的果報的出發點是阿賴耶識,或者異熟識的種子出發的。阿賴耶識,在第九頁,我們看這個最上麵那個第八識,page第九是不是有一個表,有一個表最上麵有一個圓圈,這個左邊寫異熟識。那麽當我們在今生投胎的時候,第一個能變就是異熟識,它會把最強大的業力,已經成熟的業力,釋放出它的果報出來,你的正報的根身,你的依報的人事、山河大地、所有的環境,它就把它變現出來了。那麽當然第八識它本身它隻是一個業力的釋放,但是第八識變現出來以後,接下來如是如是變,這個如是如是變,就是阿賴耶識的業力要起現行的時候,它是三種變化。
 
  第一個異熟能變,它從業力的角度變現一次。
 
  第二個它思量能變,你在你變現的果報當中,它本來是因緣和合的假相,它本來隻是一個能量的釋放,但是你自己捏造一個自我,恒常住、不變異、有主宰性的我,然後有一個我就有我所,這些是我所受用的,那麽你就把一個平等的法界,本來是一個刹那刹那生滅的一個果報的平等一真法界,你把它切成兩塊:一個是我,一個是我所。這個是誰弄出來的呢?第七識——思量能變,由我去執著這一切的我所。當然每一個人的執著是不一樣的,有些人對外境的執著是很重,有些人是比較樂觀,比較輕薄,這個我法二執,每一個人當然不太一樣。總而言之,我們一定會在生命的果報當中,捏造一個自我概念出來。
 
  然後第三個了境能變,就是你的名言的思考,有些人會比較做正麵的思考,它在變現果報創造自我以後,他會以一種感恩的心、寬容的心,來麵對人事,這種人的人生,他比較容易生起快樂的感受;有些人會用一種比較刻薄的心、批判的心來麵對人事,這種人不容易生起快樂。所以當阿賴耶識在釋放業力的時候,讓你受用果報的時候,由一切種識如是如是變,經過三次的變化以後,以展轉力故,三種力的交互作用,異熟、思量、了境的三種,你各種感受就出現了,就到最後變成受,痛苦的感受、快樂的感受就出現了。
 
  所以我們今生的感受有兩個重點:第一個業力,第二個是你的思考模式,你的思想,你的心理素質好不好。比方說我們之前講過這個《前世今生》,有一個凱薩琳居士,這個是一個女眾居士。她在果報的受用的時候,有一個地方出了差錯,就是她的心跟水接觸的時候,她產生極度的恐懼跟痛苦的感受,當然這個感受從什麽地方來?事出必有因,諸法因緣生,一定有道理的。
 
  來,我們來看看三能變:
 
  第一個業力的變現。其實從人的果報來說,水不應該是有傷害性的,不應該,因為它不是刀劍,它不是毒藥,所以從客觀的條件,從業力的角度,水是沒錯的。就算每一個人福報不同,他看到的水,頂多就是質量差一點,不至於說傷害,所以異熟能變,這個問題應該不大。
 
  第二個思量能變,這個有點問題了。她應該有很堅固的執著。那麽問題最嚴重就是第六意識的思考模式,因為她過去生的生命經驗,她把水安立一個非常不好的名言,她認為它是一種毒藥,它是來傷害她的,所以水果然變成了一種傷害的角色,所以她這個是思想出了毛病,後來她經過心理醫師的輔導,她開始把過去的名言給轉變了。所以說我們在變現果報的時候,有客觀的業力,也有主觀的你的思考模式,這就是所謂的由一切種識,如是如是變,然後以展轉力故,各種快樂痛苦的感受彼彼分別生。所以我們今生的快樂痛苦,取決於第一個你的善惡業,第二個取決你的心理素質。那麽這個地方是講到果報的受用。
 
  『唯識學概要74』果報受用的差別——因緣變跟分別變
 
   好,我們再翻到講義的第三十麵,那麽這個果報的受用,我們來看看它的差別。這個差別有兩種,第一個從自身的角度,有因緣變跟分別變;從跟他人的互動角度,有共變跟不共變。我們先看看自身在受用果報的時候,第一個因緣變,我們把它念一遍:
 
[因緣變——謂隨因緣勢力故變,即五八識隨增上異熟因,即先業為緣,名言實種為因之勢力故變現境相,此境不借能緣之分別力,唯從自種因緣任運而生,有色心之實體實用,即性境攝。]
 
  那麽我們在受用果報時,阿賴耶識把這個業力變成果報的時候,第一個是因緣。這個因緣就是善惡的業力,就是隨順第八識的這種善惡業力的因緣的勢力而變現,也就是前五識跟第八識它隨一種增上的異熟因,就是我們有很多業力,對不對?有一種業力已經成熟了,它的勢力很強大了叫增上,那麽已經成熟的業力,就是過去的業力為因,還有你的名言種子,你前生臨終的一些思想,你起的是善念惡念等等的思想為因,那麽過去生臨終的思想,帶動你的業力而變現出來的境界。那麽這種境界它沒有假借你的第六識的分別跟第七意識的執著,它完全從自類的阿賴耶識的種子生起。那麽這種有色心果報的實體實用,它是可以去受用的,你眼根可以去受用色塵,乃至於耳根去受用聲塵等等。這種是一種真實的境界,不是你的心捏造出來的。
 
  因緣變就是當你的明了心跟外境接觸的第一念,你的心還沒有起分別的時候,這個就是因緣變。你的思想還沒活動之前,第一刹那,我們一般的因緣變隻有一秒鍾的時間。平常我們喝咖啡的時候,我們也就是真正跟咖啡接觸的時間就第一秒而已,你的舌頭跟咖啡接觸的時候,你真實感受到它的滋味。當然如果你善業很強,你會感到很甜美的,是你歡喜的味道來滋潤你;如果你過去生有罪業,你感受到是一種痛苦刺激的味道。那當然這隻有第一念,我們真正跟外境接觸的也就這麽一念而已,就是因緣變。那第二念以後就不一樣了,因為仁者心動,這個時候一念方動烏雲遮,那人生就變化了。所以第二念以後,就落入了分別變,我們看看這個怎麽從因緣變落到分別變,我們看第二段:
 
[分別變——謂隨分別勢力故變,即六七識隨自計度分別之勢力故,變現境相,此有二類:一、偏隨能緣之分別力,既無能生種子,亦無所托本質即獨影境。二、帶本質亦有能生種子,然借能緣之分別力故,不稱境之自相,無色心之實用,即帶質境。]
 
  那麽前麵的因緣變,是我們還沒有生起妄想執著之前,我們真的跟外境接觸了,我們真的接觸到我們過去的業力所變現的果報,但是當第二念以後,我們第六識第七識這個思量跟了境就開始活動了,把這個外境又做了兩重的變化,就是第六第七識,各隨自計度分別,該執著的執著,該安立名言就安立名言,那麽又把這個境相又做了變現,那麽這個變現有兩方麵:
 
  第一個偏隨能緣的分別力,既無能生的種子,亦無所托的本質叫獨影境。這個就是你完全在打坐的時候,在打妄想。獨影境這個獨就是第六意識,它完全沒有靠前五識的幫忙,它自己在心中捏造一個妄想出來,讓你自己快樂。就你自己捏造一個妄想的境界,讓你自己快樂,讓你自己痛苦,就是它完全沒有依托外在的本質。所以人生的快樂痛苦,也不完全是外境決定的,有時候是你自己想出來的,這就是獨影境,完全是你捏造出來的。
 
  第二種就是說它也帶本質,又夾帶妄想。比方說你在晚上走路的時候,你看到一條繩子,這個繩子就是一個因緣變。它本來是個繩子,但是你的心跟繩子接觸的時候,因為光線不足,你第六意識做了錯誤的思考,你認為它是條蛇,對你來說,你認為它是條蛇,可能對別人來說它是個繩子,但是你自己的妄想把它變成一條蛇,所以你心中受用的是一個蛇的影像,你非常害怕,這個就是帶質境。就是說你依托外境,又自己捏造影像,這兩種都是分別。隻是說一個靠外境,給你一個影像,你再打妄想,一個是你自己不用靠外境,就打妄想,反正你得到的影像都不對的。
 
  按照佛法的角度,我們後麵講無分別智,就是說你剛開始學佛,你要把人生恢複到本來麵目。按照佛法的角度就是說你現在對人世的認知完全是錯誤的,你看佛法的意思,先否定再肯定,按照唯識的角度,你對你的認知要全盤的否定,要把人的生命先歸零,否則你這一輩子,都沒有看到人生的真相。
 
  所以人是很可憐,可能隻有小時候會得到人真正的感受,因為小時候你的妄想執著沒有那麽的重,第六意識勢力沒那麽大,一個人一旦成年以後,你大部分的時間都活在妄想,大部分的時間,你從來沒有一刻知道世界到底是怎麽回事,你從來沒有,你就是第一念,知道這個事情是怎麽樣。第二念以後,那就是一念方動烏雲遮,你完全受你的思想的主導。所以這就是為什麽我們到最後修止觀的時候,要把人生還它個本來麵目,隻能夠修無分別智,就是你心中的妄想要徹底的歸零,否則你根本走不出你的妄想。由一切種識如是如是變,以展轉力故,彼彼分別生,我們人生業力已經夠麻煩了,又要加上自己的妄想執著,這人事為什麽這樣複雜?因為它經過了三重的變化,第一個業力本來就很複雜,人生本來就充滿了恩怨;第二個加上你的執著,你又再創造一個自我,你把人生切成了人所的對立;再加上你的虛妄分別,所以人生無解,無解了,業力加執著加妄想,這三個加在一起人生就無解了。這個就是我們今生的果報的受用,就是這樣子來的。
 
『唯識學概要75』果報受用的差別——共變跟不共變
 
   那我們跟眾生是怎麽互動呢?前麵是講到我們生命的個體,個人的一個情況,那我們談談我們跟眾生。我造我的業我打我的妄想,那你也有你的業你的妄想,那麽人跟人之間產生交互作用的時候,是怎麽回事呢?這裏麵有共變跟不共變。共變就是有共業,這個因緣你可以受用,我也可以受用;或者是不共變,有些因緣是個人個人受用。那麽我們把它做一個問答,我們把它念一遍:
 
[問:如前所述,諸識所緣,唯識所變,然則吾人不看山時,山還存在。又吾人死後,識既離身,遺屍猶存,其義雲何?
 
  答:此中應知,賴耶種子變現萬法,有共變,不共變之別。]
 
  我們解釋一下,那麽唯識的意思就是諸識所緣,唯識所變。就是前七識所攀緣的這種境界相,這山河大地是第八識變現的,你自己的第八識自變自緣,第八識把它變現以後,你自己就你業力變現的這一塊,再去執著,再去分別。但是這個地方,有人就提出一個質疑,說我自己把它變現,然後自己再去攀緣,那就完全是個人的事情了,但是我呢,我現在我不去攀緣,我不去看山,我也不看河,但是山河還是存在啊!乃至於我們人身體死後,我的心識已經不活動了,但是我的屍體還在啊!那你怎麽能夠說萬法唯識呢?因為我的識已經不在了,但是物質世界還在呀。既然一切都是我內心的活動,都是我心識變現出來的,我的心識經過三重能變,異熟、思量、了境,都是我個人的事情,但是我死了以後,我的三種識,異熟、思量、了境八識全部離開了,但是我的屍體還在,至少它還保存一段的時間,這怎麽回事呢?
 
  因為阿賴耶識變現種子的時候有共業跟不共業的差別。諸位你的身體,不完全是你的業力在支持你,不完全,還有別人的八識在支持你的身,因為你的身體別人也可以看得到,對不對?因為你的身體別人也可以受用,至少他眼睛可以受用。所以你的身體不完全是你的業力在支撐,還有你的家人,還有你的鄰居,你的朋友,他的識在支撐你的身體。所以我們來看,那麽當然這就比較複雜了,我們看共變跟不共變,共變裏麵,共中共我們這裏改成共中之共,共變中的共,一個是共中不共,我們把它念一遍,共變這一塊把它念一遍:
 
[共中之共——如人類中無主山河大地等。共中不共——如有主田宅等,它雖共變不得共享。]
 
  那麽這個共中的共,就完全是共業,這個東西是沒有人的,比方說沒有人的這種山河大地,這個是完全共業。山河大地,不是你變現的,也不是我變現的,是大家變現出來的。從唯識的角度,諸位你們知道嗎,比方一座山,它是八千公尺,你認為它是固定的還是變化的?這樣講好了,當有一個人投胎,有一個人死掉以後,你認為他的高度會不會變化?會變化!
 
  是的。從唯識的角度,我們歡迎有福報的人來投胎,真的是這樣,一個有福報的人投胎到你隔壁,你真的是算你幸運,他來投胎以後,他一搬到你隔壁,你們家的花就長得更漂亮,共業是吧?真的是這樣子。你隔壁住了一個業障很重的人,就糟了,你這個花怎麽種都種不好看,共業。所以你看佛在世的時候,那就福報大了,佛在世的時候,共業如牛頭栴檀,那不得了,燒一株,四十裏內皆聞其香,現在都沒有了,因為眾生平均的共業,它的水平不斷的在降低,所以世間的好東西不斷的消失。所以我們歡迎有福報的人他出生在我們的附近,因為他有共中之共,當然他共中有不共,就是說雖然山河大地,是你也可以享受我也可以享受的。但是還有一種是有主人的,雖然是共變但是它不能共用。以你為主,比方說你家的花園,別人走過去,也可以欣賞看幾眼,但是以你為主,所以多分來說是你業力支撐的。所以你看到你家的花凋零了,樹死掉了,你不要怪鄰居,你要去懺悔,因為以你為主;如果這棵樹是公家的,那大家都得懺悔。這棵樹是你的,那你要先懺悔,因為它是共中之不共,你是主因緣,其他是次因緣。
 
  我們再看不共變,不共中共,不共中不共,那麽不共中的共就是比方說,我們把它念一遍:
 
[不共中共——如個人浮塵根,他人亦得緣之而受用。不共中不共——如個人淨色根,唯自識依,非他依用。]
 
  那麽不共就是個人的意思。個人中的共用,比方說我們身體裏麵的浮塵根。這個根有浮塵根跟淨色根,浮塵根是屬於色身,比方說你的眼球,眼根就是眼球,它是一個肉體,你的耳根就是耳朵,乃至於鼻子等等,那麽雖然是以你為主,但是別人也可以分享。因為別人也可以看得到,這是不共中共。在個人的別業當中,也有他的共業,就是你的五根身,那麽完全屬於個人的,不共中不共,完全是個人的個業就是淨色根,就是你的神經係統,你的筋脈,完全是你自己的心識變現的,這個是完全別人不能受用的。所以真正的唯識所變,唯識所用,屬於你個人的部分,就是你的筋絡,這個筋絡學在中醫是很提倡的,認為人是有筋絡的,但是西醫他一直找不到筋絡。從唯識的角度就是說,因為你西醫要找經絡是要解剖,你不可能把活人抓來解剖,是吧?肯定是死人,但死人有個問題,他全身冰冷以後,他的識離開了,所以他穴道完全關閉了,他的筋絡完全沒有了。因為他的筋絡跟穴道,完全是他的識變現出來的。你看有些人的筋絡,他的穴道很通暢,他身體質量很好,他全身慈悲的業特別強。所以這個筋絡,為什麽西醫一直找不到筋絡呢?因為他隻能夠抓死人來做解剖,古人在畫筋絡的時候是入禪定,在活人的時候就看到筋絡的穴道的活動,所以這個筋絡穴道這個淨色根、這個神經係統,是完全是你自己的識變現的,這個是別業中的別業。那麽總而言之這個業力是我們自己變現,自己攀緣。
 
  不過這個地方我們談一談,有一個觀念,就是這個世界末日的概念。其實佛法講世界末日,它是講這個地球,宇宙有成住壞空四個中劫,它是在壞劫的時候才破壞,不是在住劫。也就是說佛法在講宇宙緣起的時候,當入壞劫的時候,是所有的眾生都離開了,他跟這個地方的環境緣結束了,所有的眾生都投生到其它的地球去了,這個地方已經沒有心識的支持了,這個地方才完全毀滅了。它不是說你人還在的時候就毀滅。在佛法的解釋,依報是你變現出來的,哪有人說自己變現,自己把自己破壞掉了?在壞劫到來的時候,它隻破壞世界不能破壞眾生,在佛法的角度,眾生都離開了,它跟這個地方的緣結束了,都離開了,所以這個環境得不到心識的支持,色法要得到心法的支持,所以大家的識都離開以後,大家的業力都帶走了,這個環境沒有業力的支持,就破壞了,這個就是佛法說的世界末日,壞劫到來,是所有的心識都離開了。好,那麽這個地方是說明所有的物質的世界它必須由心識的業力來變現,也是由心識的分別來受用。所以你的一生當中,都是你內心的世界的活動跟受用。
 
  好,我們來看下一段,業果的相續,我們上一科,講到緣起,我們個別的分成業力的造作跟果報的受用,把它切割出來。果報的受用是第八識管的,業力的造作是第六意識管的。但事實上業力跟果報,它不是完全獨立的,它們之間是有交互作用的,這個就是為什麽我們會有無量無邊的輪回,因為業力跟果報它會互相的牽動。
 
  就一個凡夫來說你生長在什麽環境,你就容易生起什麽樣的想法,就容易造業。因為我們很容易心隨境轉,所以果報跟造業,它們之間有一定的牽動關係。你不可能說境隨心轉,不可能,我們現在隻有可能心隨境轉。所以你隻要還活在心隨境轉的時候,那麽就一定有業果相續的問題,就有輪回相續的問題。這個業因跟果報,它們一定會交互作用。這個就是為什麽我們死亡以後,一定會有來生,因為你把業力跟果報牽合在一起了。本來是一個獨立的事情,但到底是什麽原因讓業力跟果報產生牽動呢?到底是什麽原因?本來是一個個別的生命,到底是什麽力量把它串起來,形成一個無量的輪回呢?我們待會兒再解釋。
 
  好,我們休息十分鍾。

下接3月10博客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