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722)
2021 (379)
2022 (254)
千年不衰的印度著名古經典——奧義書(Upanishad)
https://book.douban.com/review/7156942/
《奧義書》(Upanishad)是印度最經典的古老著作,用散文或韻文闡發印度最古老的吠陀文獻的著作,是印度哲學的源泉。《奧義書》是古印度的根本經典,探討人生與宇宙的根源和關係,認識我是誰,找到真我(Atman),追求“梵我合一”的境界, 啟示出精神上極為深奧的真理。《奧義書》把自我迷失比喻為陷阱:“隻要想著‘這是我’和‘這是我的’,人們就與他的自我捆綁在一起,就好像鳥被羅網困住。” “Upanishad”這個詞,是“靠近坐下”的意思,是指坐下來聽智者說。奧義書記載了印度教曆代導師和聖人的觀點。《奧義書》(Upanishad)原義含有師弟對坐,秘密傳授的意義。奧義書也被稱為秘密書、哲學書,內容豐富,思想幽玄。
在古代印度,傳播知識的一個重要途徑是麵對麵的口述。在森林裏沉思的哲人以及練習瑜伽的人們就是通過口述的方法來教授自己的弟子的。後來人們將他們的言語記錄了下來,寫成書。這些記錄大師們智慧語言的輯錄被稱為"奧義書"。奧義書的成書年代非常古老,大部分是在公元前7~6世紀,有的甚至更早。這些古老的經典是後人獲得智慧和美德的源泉。《奧義書》的思想內容十分豐富,它記述了古代印度的祭祀活動和修行生活;同時還著重探討宇宙本源與人的本質等哲理,標舉"梵"與"自我"的同一,以及輪回解脫等思想。佛教的思想在其中都有所反映。弟子從上師口中接受自性的知識,這有關自性的知識,就是奧義書。古代這知識與修法隻是由開悟了的上師口傳給近道的門生,其它未成熟的學生,根本沒有機會領受。學生必須先淨化自己,才能實際得益。要了解奧義書,須先看看吠陀經是甚麽。奧義書的精神,早已超越了一切的名相,一切的相對,一切的法規。傳出這些金句的聖者,本於個人開悟的經驗,直接勸告我們:你不用受生死輪回之苦,因為你根本無生無滅;你不用受苦,因為你的本性是極樂。那麽苦從何來?從迷執而來。不說地獄,不說過去,也沒有因果報應的觀念。認為人類的靈魂不滅,軀殼死後,靈魂依舊回到夜摩天去。
傳統來講,奧義書從四部吠陀經中抽取出來,共有108本,而重要的、純粹討論自性的,有11本。而所有奧義書最重要的教義,可以用以下四句金句總結出來:
1. 從Rig Veda 而來的金句:Pragnanam Brahma ,意識就是大梵;
2. 從Yajur Veda而來的金句:Aham Brahmasmi,我就是梵;
3. 從Sama Veda而來的金句:Tat-tvam-asi,你就是梵;
4. 從Atharva Veda而來的金句:Ayamatma Brahma,此內在的自性就是大梵。
《薄伽梵歌》(Bhagavd Gita)與《吠陀經》(Vedas)、《奧義書》(Upanishads)這三部經典,合稱為“印度三大聖典”。據說佛教的思想已是緣於《奧義書》,而佛陀是應用了他的大智慧將《奧義書》的哲學義理將其升華更精典了,我們宜對印度文化的發展有豐碩的認識。古《奧義書》內容涉及的範圍很廣,包括印度幾百年間許多思想家的各種哲學宗教觀點,如輪回解脫、梵我關係等,已講到修習禪定的方法,主張以調息、調身、調心以及口誦唵字進入禪定,頗受印度幾百年間許多人喜愛和廣泛流傳,孕育了詩人兼哲學家泰戈爾。金克木評論是“可以改變我們一般習慣以為印度是佛教國家的很大誤解。這些經典會使我們聯想到中國的道家,驚異何其相似乃爾”。
澳大利亞國家圖書館館長認為,它是“影響人類的十本書”.美國《領袖周刊》列為是《領袖必讀的100部名著》排名第三十位。《奧義書》的思想對叔本華哲學和美學有重大影響。 英國著名作家、戲劇家毛姆在其名著《刀鋒》一書的扉頁上就引用了《奧義書》中的一句話:“一把刀的鋒刃不容易越過;因此智者說得救之道是困難的 ”。
“願我們同受庇佑,願我們同受保護,願我們共同努力,願我們文化輝煌。不要仇恨,永遠和平、和平、和平。”2005年人代會記者招待會上溫家寶總理引用了《奧義書》中的一段。《奧義書》精編版由中國致公出版社出版,思想深邃、故事性強,閱讀易讓人有大徹大悟之感。
-------
維基百科: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A5%A5%E4%B9%89%E4%B9%A6
極好地補和正了上文的觀點,特別是下麵的第二段:
奧義書在印度宗教與哲學的發展過程中有重大意義。在奧義書產生之前,吠陀時期的印歐人隻敬拜上古諸神;梵書則大多是形式主義的祭祀手冊。奧義書最早集中精力討論宇宙的終極真理。奧義書中兩個最重要的概念是“我”和“梵”。奧義書用各種奇妙的比喻(很多在現代人看來是不可理解的)來說明,梵就是一切,也就是最高存在;人類的我(個體靈魂)來自宇宙的我,即梵(宇宙靈魂)。總之,宇宙就是梵,梵就是我;“梵我一如”這個最高真理就是奧義書主要宣揚的觀點。在奧義書的思想基礎上產生了吠檀多派,後來直接影響到印度教大改革者商羯羅。
另一個由奧義書係統搭建起來的重要觀念是輪回業報。輪回業報的觀點在梨俱吠陀中根本沒有,梵書中偶爾提及人死後可以轉生,隻有奧義書完整建立了轉世者的轉世形態取決於他前世的所作所為(業)的思想。廣林奧義書說,轉世者“因善業而成為善人,因惡業而成為惡人”。[5]當然,從無盡的輪回中解脫出來的方法也有,那就是認識到奧義書極力宣揚的“梵我一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