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間一塵的博客

歡迎光臨本人YouTube頻道(頻道名:林泉晗禪):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PVjv8tLsukFI_ciYYAxN5A


個人資料
正文

夢參和尚:大徹大悟他要在娑婆世界照樣輪轉!但往生極樂可一生成佛不再輪回

(2017-02-28 04:43:07) 下一個

夢參和尚:大徹大悟他要在娑婆世界照樣輪轉!但往生極樂可一生成佛不再輪回
http://www.shixiu.org/thread-219002-1-1.html
(出處: 佛教網)

沒有講經之前,跟大家說幾句,最近一段時間,因為我身體不好,耽誤了很久。同時想講的經,有的人要我講大部頭的,我現在的精力講大部頭的經典很長,沒有這個精力了。又者有些人對這《阿彌陀經》,認為他都能看得懂,就不需要講了,這也是一種思想,同時有些個有學問的知識分子,對念一句阿彌陀佛,不生尊重心,輕視心。有人能夠修禪定,修觀,念一句阿彌陀佛,什麽人都能念,沒有文化的,一個初信佛的老太太、老年人都會念阿彌陀佛,所以不重視,這是個極端錯誤的。
 
 
為什麽這樣說呢?大家回顧一下,你自從出家以來,特別是咱們普壽寺的道友,都是學習占主要的,一天要上幾堂課,有很多錯誤的思想,今天我們講講《彌陀經》,開始大家可能都可理會到了。是的,這個《彌陀經》很簡單,念阿彌陀佛很簡單,但是,當我們講講可能都不是這麽簡單了,不是像你們思想所想的那樣簡單。
 
 
念阿彌陀佛的幾種念法
 
 
念一句阿彌陀佛有幾種念法,念阿彌陀佛的時候,要觀想你自己,就像我們華嚴境界,把自己變成阿彌陀佛,這是一種。
 
 
念佛的時候,念到自他不二,念自性佛,這又是一種念法。念一句阿彌陀佛包括一部《華嚴經》,你信嗎?但是就看你怎麽念。
 
 
臨行贈汝無多子 一句彌陀作大舟
 
 
所以,在明朝藕溢大師,他做的注解很多,講經很久,在他臨圓寂的時候,對他的徒弟們說:「臨行贈汝無多子,一句彌陀作大舟。」他說我要死了,臨行就是我已經要走了,沒有很多話跟你們說,也沒有好多字囑咐你們,把一句阿彌陀佛作成大船,送給你們。那他的一生,作《靈峰宗論》,作注解多,臨死了最主要緊的一句話,卻是念阿彌陀佛。
 
 
因為念一句阿彌陀佛,一般人把他看輕了,你拿這一句阿彌陀佛比,比什麽呢?比你坐禪,禪堂,禪堂是選佛場,頓超直入,立證菩提,禪門一炷香,坐一炷香的時候,開悟了,大徹大悟,但是,大徹大悟他還要在娑婆世界照樣輪轉。知道輪轉的意思嗎?失掉現生的身,還照樣輪轉。那是禪宗祖師一代一代的,那很多了。
 
 
你念一句阿彌陀佛就生到極樂世界,念成了的,一生成佛不再輪轉了。天天有善知識,蓮池海會的那些都是善知識,也有阿羅漢,《彌陀經》裏的也有阿羅漢,那些阿羅漢都是發大乘的阿羅漢,不是沒有發大心的,已經發了菩提心的。因為咱們《阿彌陀經》說話的是,佛陀不問自說,沒人請佛說,佛自己跟舍利子說,舍利弗啊!我上回講《金剛經》,須菩提這個都在轉小向大,把這個阿羅漢轉成了菩薩,讓他發大心。
 
 
大家一般看起來,念阿彌陀佛容易,其實,念阿彌陀佛很不容易!你想生得,也得念到一心不亂,不到一心不亂能修的去得了嗎?同時這個就是那個華嚴境界。你怎樣理會呢?極樂世界離這十萬億佛土,大家想想看,一個佛土是三千大千世界,你要經過十萬億的三千大千世界,你才生得了,如果沒有阿彌陀佛來接引你的力量,你能去得了嗎?就連一個釋迦牟尼佛的三千大千世界,你都衝不破啊,你會能達到極樂世界?所以啊!大家在聽的時候,不要把它認為很容易。
 
 
但是有一個好處,不經過什麽的語言,也不經過什麽文字,不論你學過佛法,或者沒有學過佛法,聽到了,你能一心一意的念,念到一心不亂。為什麽一個老太太什麽文化也沒有,七八十歲了別人一教她,她就一心一意的,她也不懂得別的,她就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心裏就一個念頭,念佛生極樂世界。而那些知識分子懂得很多很多的人,他心裏非常的亂,他不能一心,他生不了。
----------------------
 
 
發願生極樂世界


因此啊,大家在聽《彌陀經》的時候,要發願生極樂世界,等你到極樂世界一生不退,生去了直至成佛,不會再生生世世的受生了。你在這個娑婆世界可不容易,因此要發大願、要發菩提心。因為生極樂世界不隻這個《阿彌陀經》,《無量壽經》,特別是般若部的,勸生極樂世界的,我們在《華嚴經》,先講的《普賢行願品》十大願王,求生極樂世界的。普賢菩薩的行願,最後導歸極樂。那個生不同了,生上品上生。如果你能念佛加念這個十大願王,或者你嫌它長,不要念普賢行願品十大願王的整本經文,你就稱“一者禮敬諸佛,直到十者普皆回向”,那麽隻念這簡單的十大願,再跟阿彌陀佛號結合起來,你將來生極樂世界上品上生,文殊菩薩專門接你到極樂世界去。


所以在習學之前,要知道《阿彌陀經》非常的深,不是像我們想象的。大家要發願,生起信心來聽《彌陀經》。《彌陀經》不像《法華經》、《華嚴經》講那麽長,最多講一個星期,一般的三座、四座就講完了,我們講的慢一點,從淺到深,淺的一般沒有文化的,你就念一句阿彌陀佛,有時念六個字的,【南無阿彌陀佛】,念四個字的,【阿彌陀佛】。念都會念,什麽人都會念,但是念到一心不亂的,能做到的人很少很少。


因此咱們講《彌陀經》之前,祝福大家要發信心,信,佛說的這個特殊法門。沒有哪個弟子請,就是無問而自說,無問而自說!那你就要信心具足了,你聽完了《彌陀經》就產生信心了。


我們一般都是求消災難的,所以我有時候勸道友們念地藏菩薩,那就是這樣的。那你念《阿彌陀經》,念阿彌陀佛就不能消災難嗎?給大家評論一下,選哪部經、講哪部經,跟大家說那部經涵義,因此佛在說哪一部經都是無上的,不起分別心。


現在發願,信,願,信了極樂世界真實不虛,相信自己能生得到,咱們學過《華嚴經》、學過《法華經》,極樂世界就在你心裏,使你心變了,心生萬法也得懂的華嚴意了。拿這意思來念阿彌陀佛,那跟咱們一般念阿彌陀佛情況就不一樣了,以學習《法華經》的那個智能來念阿彌陀佛,那又不同了。果位的佛,你也就進入果位了。


極樂世界在你心中


所以看你以什麽心,現在我們都是凡夫心,消業障、生極樂世界,把現生所有的生極樂世界的障礙,把它消掉,你才能去啊!你念阿彌陀佛的時候,跟你修不淨觀、白骨微塵觀相較,後者是一步一步來的,九次第定;那等於一步一步走到太原,如果你坐汽車,那就快了,五台山還沒有飛到太原的飛機,將來可能發展到小型飛機,坐上飛機,十幾分鍾就到太原了。


你念阿彌陀佛,就等於是坐飛機,十萬億佛土一念間就到,這邊死了,那邊生了,蓮花開了,你就生了。為什麽呢?極樂世界在你心中,都是你一心,這是圓滿的、圓滿的。要有這種願!行呢!就念阿彌陀佛,沒有其它的,非常簡單,經文告訴我們,念到一心不亂,有的定力好,三天念佛,就一心不亂,心定了,那你就三天可以走,一念間你就能到了,這就靠信力。
-------------
 
 
以下應該是印光大師的開示
 

和“在路上”師兄探討交流“觀想念佛”之要點
http://www.shixiu.org/thread-216605-1-1.html
(出處: 佛教網)

403、404、416

 
世界佛教居士林開示法語

顯蔭筆記

  佛法的最要問題,就是了生死。若論了生死這樁大事,很難很難。我們凡夫,根機劣,知識淺。而且五濁惡世,邪師外道甚多。要了脫生死,究竟如何了脫呢。惟有念佛法門,真信切願,精進念佛,求生淨土。佛法之中,方便多門,參宗學教,都可以了脫生死,何必一定要念佛呢。因為參宗研教,都要務到極處,如實修證,才有希望。這是全仗自力,談何容易。念佛是攸賴佛的願力加被。是兼仗佛力,自然確有把握了。譬如渡海,仗自力如飛渡。仗佛力如駕慈航。飛渡難免墮落之虞。駕慈航決定有到彼岸的日子。其中難易安危,想大家都能辨別底了。總而言之,仗自力參禪悟道,了生死,未證到家,總是不易了。念佛求生淨土,隻要信願真切,行持堅固,就有了脫的功能。若論自力他力,禪淨難易,講得最清楚最明白,莫如永明延壽大師的四料簡。照四料簡說來,不通宗教的人,固然要念佛。就是通宗通教的,更要念。雖通沒有證,總要念佛了脫生死,才是道理。永明大師,是阿彌陀佛化身。大慈大悲,開化眾生。其四料簡,是有禪有淨土,猶如戴角虎,現世為人師,來生作佛祖。無禪有淨土,萬修萬人去,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有禪無淨土,十人九蹉路,陰境若現前,瞥爾隨他去。無禪無淨土,鐵床並銅柱,萬劫與千生,沒個人依怙。以上十六句四料簡偈,真是慈航,望大家注意些呢。要明白這四料簡的意思,先要明白怎麽叫做禪。怎麽叫做淨。怎麽叫做有。怎麽叫做無。拿這禪淨有無四個字看清楚,就明白四料簡之意思。所以將禪淨有無,略為抉擇一下。所謂禪者,直指人心,見性成佛。如教中明大開圓解,徹證一念靈知本覺理體也。所以要親見本來麵目,方能算有禪。否則不能算有。所謂淨者,是淨土三經,深信切願,求生淨土的法門。自心淨,則國土淨。自力感,則佛力應。第一要信得真,願得切,行得精進勇猛。所以須有決定不疑的信心,至誠懇切的發願,且有一定不移的行持,才算有淨土。否則不能算有。世人每以為枯坐,看看死話頭,就算有禪。悠悠揚揚的念幾句佛,就算有淨。乃是大錯而特錯了。總而言之,有禪,乃是有明心見性的功夫。有淨土,乃是有念佛往生的把握。這是最要緊的道理。然而明心見性,但是開悟,還沒有證,總不能了生死。悟得就無生死,非門內語。當知悟是開眼,悟後才有真修實證的徑路。不悟者未免盲修瞎練,墮坑落坎。因是之故,先須開悟,這是初步功夫。若論要證到家,正須火上添油,加功進步呢。四料簡中第一句,有禪有淨土者,謂既有大徹大悟明心見性的功夫。更能真信發願求生西方。大徹大悟,猛虎相如,且有念佛了生死的把握,豈非如虎生角麽。故曰猶如戴角虎。以自己所悟的,自己所行的,拿出來教化眾生。應以禪機得度者,便為說禪。應以淨宗得度者,便為說淨。應以禪淨雙修得度者,便以禪淨法門而化度之。如是言不虛發,機無不攝。開眾生眼目,做人天師範。故曰現世為人師。以明心見性人,念佛求生。徹見自性彌陀,克證唯心淨土。臨命終時,上品上生。一彈指頃,花開見佛。便證圓教初住位。百佛世界,分身作佛。隨類應現,化度眾生。夫是之謂真精進。夫是之謂大丈夫。將來作佛祖,真語實語。伏望大眾諦信。第二偈料簡者,謂未曾大徹大悟。仗自己的力量,難望了生死。所以發願求佛接引,修行淨土法門。故曰無禪有淨土。隻要能深信,隻要能發願,隻要能念佛。無論何人,都可以往生去的。故曰萬修萬人去。若有不懂道理的人,念佛隻想求富貴,求生天,此等之人,不能算有淨土。其不得生西方,隻怪自己不發願,不能怪彌陀慈父不來接引。若能發願求生,總是能去的。既得往生,親見彌陀,聽受妙法,即時開悟。一生便證阿鞞跋致,不退轉位。故曰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從此看起來,淨土法門,真是再好沒有的了。第三偈料簡。謂雖能大徹大悟,若不發願求生淨土,因未證到家,不得安身立命的受用。故雲有禪無淨土,十人九蹉路也。夫所謂十人九蹉路者,謂雖能開悟,而未能一定證到家,故雲蹉路。或雲十人九錯路者,錯路二字誤也。豈有大徹大悟之禪家,而錯路者乎。大徹大悟的人,未有安身立命的真地位。恐怕生死關頭,未必確能作主。臨命終時,循業流轉,隨多生之善惡業陰而受生去,可懼可畏。誠不如求佛接引,為最穩當,最靠得住也。故曰陰境若現前,瞥爾隨他去也。此陰境,指無始以來之善惡業境,非指五陰魔境。蓋大徹大悟之禪家,豈五陰魔而不知者,有是理乎。第四偈無禪無淨土者,謂一般不知道修心的人,既無明心見性的功夫,又無發願念佛的行持,乃是真正可危。就是修心未得開悟,總是盲修瞎練,不得解脫。雖然修得福報,無非生死業因。福報大,造業更深。福盡禍來,罪報難逃。地獄之苦,豈能幸免。生死輪回,誰為依靠。所以讀了第四偈料簡,尤為觸目驚心。望大家知生死苦,發菩提心。無淨土者,速速發願修行,變成有淨土。有淨土者,還須精進勇猛,以決定生西為期望,要緊要緊。大家要曉得仗自力修持,自有何種力,但是無始以來的業力。所以萬劫千生,難得解脫。仗阿彌陀佛的弘誓大願力,自然一生成辦。人身難得,佛法難聞,既到寶山,切莫空手而回也。又複當知念佛法門,不是專被下根。是三根普被的。無論利根鈍根,上智下愚,直至等覺菩薩,都是向這個法門,然後能成佛。所以華嚴經善財童子遍參諸大善知識,證入法界海會諸陀羅尼門。最後普賢菩薩,以十大願王導歸極樂。從此看起來,淨土法門,真是最高尚,最圓滿的法門。若誣為愚夫愚婦之行者,直是謗佛謗法,地獄種子。不信淨土者,其愚狂墮落,是至可憐湣者也。所以淨土法門,有如是之高上者,因為普通教理修心,全仗自力。惟有淨土,是兼仗佛力。是特別的教理,非是普通的教理。以普通的眼光,來觀特別的教理,自然不得其當矣。普通教理,仗自力,如同功名上進,逐步高升。淨土仗佛力的特別教理,譬如生在王家,出胎便為國儲。其難易曲直,不待智者而知之矣。淨土,道雖高貴,法無奇特。隻要切心求佛,自蒙加被。當知佛的護念眾生,過於父母愛子,所以有感必應的。而且我們本具的天真佛性,照天照地,亙古亙今。雖十惡五逆,他的本具靈光,不減一絲毫。但如明鏡蒙塵,愚者以為沒有光明。卻不知拭去塵垢,其光明還現現成成。所以念阿彌陀佛,就是佛念遣妄念。乃是去塵垢的最好方法。念來念去,無非顯自心本具的阿彌陀佛。自他相應,感應道交,往生妙義,可勝言哉。念佛的人,隻要至誠懇切。心佛之心,行佛之行。有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具一分虔誠,得一分受用。望大家努力。現在世道日衰,人心日壞,欲根本補救,則須注意家庭教育。治國平天下,自齊家始。所以治國平天下的權力,婦女操一大半。婦女注重母教,教子循規蹈矩。童而習焉,長而行焉。良好的人格,便肇源於孩提之時。所以婦人之相夫教子,職任重大。一般女居士,須知婦人之得稱太太者,以周朝開國之初,太薑,太妊,太姒,皆極賢德,母儀天下。所以稱婦人曰太太。諸女居士當知太太之可尊可貴,各盡相夫教子之職分,為治國治天下的基本,庶幾名副其實。修心者講到極處,還在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二語。此二語三歲孩童說得,八十老翁行不得。究竟能做到這兩句,便是諸佛地步。所以望一般修心的善男信女,大家注意注意。千言萬語,總是要修心了生死。若論修心了生死的最要關頭,就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發願念佛。望大家將這幾種意思,牢牢謹記。自然生死可了,佛道可證。勉之勉之。
------------------------
 
上海法藏寺念佛開示

念佛法門, 其大無外。至圓至頓, 至簡至易。但須明白其所以然。苟明其理, 生信發願, 無不得益。否則隨別種境界所轉, 不生真信切願。雖有念佛工夫, 亦不能得佛之利益。佛說法門, 均須仗自力往生, 必須業盡情空。非然者, 恐戛戛乎難矣。果能業盡情空, 再加以念佛工夫, 必可以上品上生。便能與觀音大士, 同一力量。應以何身得度者, 即現何身而為說法矣。如做不到業盡情空地界, 不如老實念佛。不存輕慢之心, 不以意識卜度。臨命終時, 尚有感應之望。蓋念佛法門, 全仗佛力。不比餘門, 均係自力。自力與佛力相較, 何啻霄壤之隔。所以從古愚夫愚婦, 老實念佛, 多有往生。而通宗通教者, 或多失之交臂。誠可惜也。修行人須知娑婆苦, 極樂樂。要願離娑婆苦, 願得極樂樂。不可求人天福報, 譬如處牢獄之求歸家鄉。然娑婆世界, 乃一大牢獄也。極樂世界, 方是好家鄉。古人詩雲, 自是不歸歸便得, 故鄉風月有誰爭。諸君果能一心念佛, 求生西方, 西方有誰爭哉。要歸家鄉, 不可猶豫, 謂再過幾年, 則不能與佛相應。至誠懇到真信切願即是西方種子。蓋淨土一門, 以信願行三法為宗。如鼎三足, 缺一不可。或專崇行持, 而不尚信願, 則執事廢理, 仍屬自力法門。與專以自性唯心, 而不仗佛力之執理廢事, 同一過失。所以蕅益大師雲, 得生與否, 全由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 全由持名之深淺。篤哉斯論, 不可不知。古人說法, 窮無涯際。唯永明四料簡所說, 誠為末世眾生指歸家鄉之一條大路也。請言其略。

  有禪有淨土, 猶如戴角虎, 現世為人師, 來生作佛祖。此禪淨二字, 必須分別明白。尤須知何謂有禪, 何謂有淨。世之人於看話頭, 參念佛的是誰, 便謂有禪, 執持名號, 便謂有淨, 非也。禪者, 即吾人本具之真如佛性。隨緣不變, 不變隨緣。即寂而照, 無能無所, 純真心體。是宗門所謂父母未生以前本來麵目也。淨者, 信願持名, 求生西方。非偏指唯心淨土, 自性彌陀也。有禪者, 須參究功深力極, 山窮水盡, 念極情亡。一旦徹見父母未生前本來麵目。置之死地而後生, 可以稱之。有淨者, 須真為生死, 發菩提心。上宏下化, 自利利他, 乃無愧色。其人苟徹悟禪宗, 明心見性, 備知如來權實法門, 唯以信願念佛, 為通途正行。邪道斂跡, 魔外喪膽。如虎生角, 威猛莫敵。上中下根, 利澤均沾。豈非人天導師乎。當來上品上生, 證圓教, 躋等覺。豈非來生作佛祖乎。

  無禪有淨土, 萬修萬人去, 若得見彌陀, 何愁不開悟者。其人雖未明心見性, 然而決誌求生西方故, 勇猛精進。亦得蒙佛接引, 證諸果位。果位中人, 莫不大徹大悟。所謂若得見彌陀, 何愁不開悟也。阿彌陀佛, 大慈大悲, 有四十八願, 願願度生。不但上善稱名, 可以向往。即五逆十惡, 苟能起大慚愧, 發露懺悔, 無論一念十念, 佛亦必攝受之。時雨潤物, 萬物無不沾益。大海納川, 百川悉足匯歸。萬修萬去, 的實非謬。

  有禪無淨土, 十人九蹉路, 陰境若現前, 瞥爾隨他去者。此指參禪而不念佛者說。禪者, 雖已明心見性, 若見思煩惱, 少有未除, 六道輪回, 依舊莫出。生死海深, 菩提路遠。躑躅中途, 蹉跎濡滯。故曰十人九蹉路也。蹉者, 蹉跎, 諺釋耽擱也。陰境, 乃中陰身境, 臨命終時, 方始發現。各隨其善惡業力, 以支配於善惡道中。五祖戒, 草堂青, 真如喆, 是前車之轍也。夫以三公之悟, 與見地高超如此, 尚不免昏迷。遑論吾儕博地凡夫矣。瞥爾, 謂一眨眼, 喻其速也。陰境, 有指五陰魔境。蹉路, 有解錯路者, 均非。安有徹悟禪宗, 深明教理, 而不明五陰境界, 而走錯路途乎。所關甚大, 不可不知。

  無禪無淨土, 鐵床並銅柱, 萬劫與千生, 沒個人依怙者。世之人悠悠泛泛, 不真參力究, 不真信切願, 或複兼修餘門, 皆可謂無禪無淨。雖感得來生福報, 而因福造業, 因業墮獄。鐵床銅柱無人依靠。雖有佛力, 亦莫奈何。截流大師說, 修行人不了生死, 為第三世怨, 可懼也已。

  永明禪師, 乃阿彌陀佛化身。所有提倡念佛偈句, 通皆機理雙契。此四料簡, 尤為參禪修淨之無上警策。雖局於偈語, 然言略意周。更無一字可以增損其間。學者宜細細研之。淨土, 乃特別法門。其餘, 乃通途法門。離則兩益。合則兩害。若夫修持法則, 宜善言善行。諸惡莫作, 眾善奉行。父慈子孝, 兄友弟恭, 夫唱婦隨。各敦倫常, 不背世法。始可謂真佛弟子。否則, 乃名教所不容, 如來之罪人。念佛貴乎攝心, 大勢至雲都攝六根, 淨念相繼, 入三摩地, 斯為第一。可知念佛時, 宜萬緣放下, 都攝六根。綿綿密密, 驀直念去。自有得三摩之時。三摩, 此翻正修正見, 或譯正定。華嚴經普賢行願品, 普賢以十大願王, 勸導華藏海眾, 以歸極樂。華藏海眾, 乃大菩薩地位, 尚須向往。可知如天普蓋, 似地均擎。大地山河, 宇宙萬有, 其能出天地之外者乎。淨土法門, 普攝餘門, 無以異也。世移運衰, 末法人根淺劣, 欲求豁破無明, 斷惑證真, 甚難甚難。自未能度, 而欲度他, 何異溺海渡人。奉勸諸賢, 不可我慢高大。還是真信切願, 仗慈力念佛求生西方好。(三編·題詞答問)

資料來源
http://www.shixiu.org/thread-216605-1-1.html
 
世界佛教居士林釋尊成道紀念日開示法語

宗下用功,要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見佛成佛。但亦尚是宗門初步。既悟之後,再須修道,廣行六度。於一切境上,斷除煩惱習氣。
教下用功,先要大開圓解,與宗門徹悟是同。既開悟後,亦再須廣行方便,斷除習氣,甚難甚難


補充內容 (2017-2-28 16:49):
修密宗者,三密相應,即身成佛。但不善用心,即易著魔。
修密宗者,若能得益,固然是好。若一著魔,便成廢物。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