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間一塵的博客

歡迎光臨本人YouTube頻道(頻道名:林泉晗禪):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PVjv8tLsukFI_ciYYAxN5A


個人資料
正文

淨土法門說要 以及相關四料簡的開示 印光大師

(2017-02-22 06:43:32) 下一個

和“在路上”師兄探討交流“觀想念佛”之要點
http://www.shixiu.org/thread-216605-1-1.html
(出處: 佛教網)
365 400 401

 

印光大師

 

淨土法門說要(王求是,龔雲伯記)
原夫眾生與佛,本性原無二無別。隻以眾生不守自性,為塵勞所汙,習染所蔽,致迷悟攸殊,生佛迥別。惟眾生迷有淺深,根有大小。如來乃隨機設教,對病發藥。為實施權,開權顯實。於一乘法,作種種說。善根成熟者,令其直登覺岸。惡業深厚者,令其漸出塵勞。是以四十九年中,大小漸頓半滿之教,隨其種性,施以教化
宗教法門,多仗自力。縱令宿根深厚,徹悟自心。倘見思二惑稍有未盡,則生死輪回依然莫出。況既受胎陰,觸境生迷。由覺至覺者少,從迷入迷者多。上根猶然如是,中下又何待言。生死了脫,是誠不易。惟念佛求生淨土法門,專仗彌陀願力。無論善根之熟否,惡業之輕重,乃至五逆十惡,但得生信發願,持佛名號,臨命終時,定蒙彌陀接引,往生淨土。善根成熟者,固頓圓佛果,即惡業深重者,亦得幸預聖流。較之仗自力者,其中難易得失,不待煩言而解。故此淨土法門,乃三世諸佛度生之要道,上聖下凡共修之妙法。諸大乘經,鹹啟斯要。曆代祖師,莫不遵行。  顧或以淨土法門至簡至易,雖愚夫愚婦亦能為之,遂藐視淨土。不知淨土一門,三根普被,十界齊收。華嚴入法界品,善財童子於證齊諸佛之後,普賢菩薩乃以十大願王勸進善財,及與華藏海眾,令其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以期圓滿佛果。夫善財位登等覺,華藏海眾無一凡夫二乘,乃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破無明證三德之人,尚爾回心念佛,願生西方。又華藏海中,淨土無量,而必回向西方。可知往生極樂,乃出苦之妙門,成佛之捷徑也。
又永明禪師,為修行人確示要道,開出四料簡。(一)有禪有淨土,猶如戴角虎。現世為人師,來生作佛祖。(二)無禪有淨土,萬修萬人去。若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三)有禪無淨土,十人九蹉路。陰境若現前,瞥爾隨他去。(四)無禪無淨土,鐵床並銅柱。萬劫與千生,沒個人依怙。此永明四料簡,乃大藏之綱宗,修持之龜鑒。先須認準如何是禪,如何是淨,如何是有,如何是無,然後逐文分剖,則知字字的當,無一字能移易。禪者,即吾人本具之真如佛性,即父母未生前本來麵目,即無能無所即寂即照之離念靈知,所謂純真心體也。淨土者,即信願持名,求生西方(非偏指唯心淨土,自性彌陀)。有禪者,即參究力極,念寂情亡,徹見本來麵目,明心見性。有淨土者,即真實發心,生信發願,持佛名號,求生西方。禪與淨土,是約教約理。有禪有淨土,是約機約修。一理一事。理雖如是,須如理起行,行極證理。務使實有諸己也。倘參禪未悟,或悟而未徹,皆不得名為有禪。倘念佛而無信願,或有信願而不真切,悠悠忽忽,敷衍故事,或行雖精進,而因地不真,心戀塵境,乃至求來生富貴,生天求樂,皆不得名為有淨土。

  (一)有禪有淨土,猶如戴角虎,現世為人師,來生作佛祖者。其人徹悟禪宗,明心見性,又複深入經藏,備知如來權實法門。而於諸法之中,惟以信願念佛一法,自利利他。其人有大智慧,有大辯才,邪魔外道,聞而喪膽,如虎之戴角。有來學者,隨機說法。應以禪淨雙修接者,即以禪淨雙修接之。應以專修淨土接者,即以專修淨土接之。無論上中下根,無一不被其澤。豈非人天導師歟。至臨命終時,蒙佛接引,往生上品。一彈指頃,花開見佛,證無生忍。即最下證圓初住,能現身百界作佛,故曰,來生作佛祖。 

  (二)無禪有淨土,萬修萬人去,若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者。其人雖未明心見性,卻是決誌淨土,求生西方,誌誠念佛,感應道交,定蒙攝受。力修者,固得往生。即五逆十惡,臨終十念,亦皆蒙佛化身前來接引。非萬修萬人去乎。既生西方,見佛聞法,雖有遲速,然已高預聖流,竟不退轉,漸證聖果。則其開悟,可不待言。故謂若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 

  (三)有禪無淨土,十人九蹉路,陰境若現前,瞥爾隨他去者。其人雖略識心性,而見思未盡。直須磨厲淨盡,至於無餘,則生死方可出離。若一毫未斷,六道輪回,依然難逃。生死海深,菩提路遠,即便命終,歸途莫測。十人之中,九人如是。故曰,十人九蹉路。蹉者,蹉跎,即俗所謂耽擱也。陰境者,中陰身境,即臨命終時,現生及曆劫善惡業力所現之境。眨眼之間,隨其業力,便爾受生,一毫不能自作主宰。如人負債,強者先牽,心緒多端,重處偏墜。故曰,陰境若現前,瞥爾隨他去。 

  (四)無禪無淨土,鐵床並銅柱,萬劫與千生,沒個人依怙者。其人既未徹悟,又不求生淨土,悠悠泛泛,修諸法門(非指埋頭造惡不修行者)。既不能定慧均等,斷惑證真。又不能仗佛慈力,帶業往生。以畢生修持功德,感來生人天福報。現生既無正智,來生即隨福轉。享福愈大,惡業愈多。既造惡業,難逃果報。一息不來,即墮地獄,償其夙債。所謂鐵床並銅柱是也。如是造業之人,譬如慧日,盲者不見。雖有諸佛菩薩垂以慈悲,以彼惡業障故,不能獲益,永劫受苦。故曰,沒個人依怙。

  夫一切法門,專仗自力。淨土法門,專仗佛力。一切法門,惑業淨盡,方可了生死。淨土法門,帶業往生,即預聖流。又佛在世時,眾生色心業勝,依仗自力,或可證道。今當末世,根劣障重,知識稀少,若舍淨土,無由解脫。永明禪師恐世不知,故特舉料簡以示來茲。誠迷津之寶筏,昏衢之明燈也。

  修持淨土念佛法門,當以信願行為宗。信者,當篤信佛力。彌陀如來在因地中,發四十八願,願願度生,中有念我名號,不生我國,誓不成佛。今者因圓果滿,故我今念佛,必得往生。次信佛力慈悲,攝受眾生,如母憶子。子若憶母,如母憶時,定蒙接引。次信淨土法門,如永明禪師四料簡所言。較諸餘法,其間大小難易得失,迥然不同。雖有餘師稱讚餘法,不為所動。乃至諸佛現前勸慰,令修餘法,亦不退轉,此乃真所謂信也。願者,願以此生誓往西方。不取多生修習,於穢土中頭出頭沒,從迷入迷。複願既生西方,回至娑婆,度脫一切眾生。行者,真實依教起行。大勢至念佛圓通章雲,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則知念佛之法,當都攝六根。都攝六根之前,尤當先攝二三根。二三根者,何也。即耳口心是也。將南無阿彌陀佛六字,一句一句,一字一字,口中念得明明白白。心中念得明明白白。耳裏聽得明明白白。稍有不分明處,即是不真切而有妄想(隻念不聽,易生妄想)。念佛固要字句分明,不加思索。其他看經亦然。切莫一路看一邊分別,則獲益少而情想多。昔有寫經者至誠寫經,專心一意,隻管寫經,別無情見,迨天已黑,仍抄寫不輟。忽有人告以天黑,何能寫經。爾時寫經之人,情念一動,遂不能寫。夫明暗之分,眾生之妄見也,眾生之凡情也。故當專心一意,妄盡情空之際,隻知寫經,不知天之既黑,亦不知天黑則無光,而不能寫經。迨至為人提破,無明動而情想分。妄念一動,光明黑暗,頓時判別,遂致不能寫經。故知用功之道,端在專攝,不事情想。若無思想,那有邪見。邪見既無,即是正智。

  又修淨土者,當提倡因果。在上智之人,固本乎倫常,了知其所當為,與其所不當為者。對中下之人,若不將因果之說,詳細剖明,報應事跡,昭然揭示,何以警其操行,而束其身心。故因果為入道之初門。且篤信因果,亦自不易。小乘初果,大乘初地,乃真能篤信因果者。初地以降,初果以還,一遇違緣,殺盜淫妄,且不可保,起惑造業隨之。而聰明之士,猶或小視因果,以為此不過為中下人告。不知粗知其意,不足稱為信也。知而不能躬行實踐,亦不足稱為信也。惟初果初地預流聖人,乃能不受後有。不受後有,不入色聲香味觸法之人,乃能稱為篤信。故夢東雲,善談心性者,必不棄離於因果,而深信因果者,終必大明乎心性。顧何以世間念佛人多,真能了生死者少。隻以念佛之人,無深信切願,但求福報,希圖來世富貴。不知希圖來世富貴,譬如仰天射箭,力盡則還,非但無益,且有損也。即如今世念佛,感人天福報,有福報而無正智。以有福報故,則有勢位富貴。以無正智故,則愚癡而不信因果。夫以不信因果之人,處勢位富貴之地,如虎附翼,益增其惡。故福報愈大,造孽愈多。既造惡業,應受惡報。此所謂三世怨也。故念佛者,斷不可存福報之心,當以猛利直前,往生西方,為了脫生死之妙法。故徹悟禪師雲,真為生死,發菩提心,以深信願,持佛名號十六字,為念佛法門一大綱宗。又雲,一句彌陀,我佛心要,豎徹五時,橫賅八教。甚哉,一句彌陀,微妙難思,惟佛與佛,知其究竟。等覺以還,尚有未盡,所謂菩薩少分知。若我輩凡夫,尤當信而行之。

----------------------

世界佛教居士林開示法語

顯蔭筆記

  佛法的最要問題,就是了生死。若論了生死這樁大事,很難很難。我們凡夫,根機劣,知識淺。而且五濁惡世,邪師外道甚多。要了脫生死,究竟如何了脫呢。惟有念佛法門,真信切願,精進念佛,求生淨土。佛法之中,方便多門,參宗學教,都可以了脫生死,何必一定要念佛呢。因為參宗研教,都要務到極處,如實修證,才有希望。這是全仗自力,談何容易。念佛是攸賴佛的願力加被。是兼仗佛力,自然確有把握了。譬如渡海,仗自力如飛渡。仗佛力如駕慈航。飛渡難免墮落之虞。駕慈航決定有到彼岸的日子。其中難易安危,想大家都能辨別底了。總而言之,仗自力參禪悟道,了生死,未證到家,總是不易了。念佛求生淨土,隻要信願真切,行持堅固,就有了脫的功能。若論自力他力,禪淨難易,講得最清楚最明白,莫如永明延壽大師的四料簡。照四料簡說來,不通宗教的人,固然要念佛。就是通宗通教的,更要念。雖通沒有證,總要念佛了脫生死,才是道理。永明大師,是阿彌陀佛化身。大慈大悲,開化眾生。其四料簡,是有禪有淨土,猶如戴角虎,現世為人師,來生作佛祖。無禪有淨土,萬修萬人去,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有禪無淨土,十人九蹉路,陰境若現前,瞥爾隨他去。無禪無淨土,鐵床並銅柱,萬劫與千生,沒個人依怙。以上十六句四料簡偈,真是慈航,望大家注意些呢。要明白這四料簡的意思,先要明白怎麽叫做禪。怎麽叫做淨。怎麽叫做有。怎麽叫做無。拿這禪淨有無四個字看清楚,就明白四料簡之意思。所以將禪淨有無,略為抉擇一下。所謂禪者,直指人心,見性成佛。如教中明大開圓解,徹證一念靈知本覺理體也。所以要親見本來麵目,方能算有禪。否則不能算有。所謂淨者,是淨土三經,深信切願,求生淨土的法門。自心淨,則國土淨。自力感,則佛力應。第一要信得真,願得切,行得精進勇猛。所以須有決定不疑的信心,至誠懇切的發願,且有一定不移的行持,才算有淨土。否則不能算有。世人每以為枯坐,看看死話頭,就算有禪。悠悠揚揚的念幾句佛,就算有淨。乃是大錯而特錯了。總而言之,有禪,乃是有明心見性的功夫。有淨土,乃是有念佛往生的把握。這是最要緊的道理。然而明心見性,但是開悟,還沒有證,總不能了生死。悟得就無生死,非門內語。當知悟是開眼,悟後才有真修實證的徑路。不悟者未免盲修瞎練,墮坑落坎。因是之故,先須開悟,這是初步功夫。若論要證到家,正須火上添油,加功進步呢。四料簡中第一句,有禪有淨土者,謂既有大徹大悟明心見性的功夫。更能真信發願求生西方。大徹大悟,猛虎相如,且有念佛了生死的把握,豈非如虎生角麽。故曰猶如戴角虎。以自己所悟的,自己所行的,拿出來教化眾生。應以禪機得度者,便為說禪。應以淨宗得度者,便為說淨。應以禪淨雙修得度者,便以禪淨法門而化度之。如是言不虛發,機無不攝。開眾生眼目,做人天師範。故曰現世為人師。以明心見性人,念佛求生。徹見自性彌陀,克證唯心淨土。臨命終時,上品上生。一彈指頃,花開見佛。便證圓教初住位。百佛世界,分身作佛。隨類應現,化度眾生。夫是之謂真精進。夫是之謂大丈夫。將來作佛祖,真語實語。伏望大眾諦信。第二偈料簡者,謂未曾大徹大悟。仗自己的力量,難望了生死。所以發願求佛接引,修行淨土法門。故曰無禪有淨土。隻要能深信,隻要能發願,隻要能念佛。無論何人,都可以往生去的。故曰萬修萬人去。若有不懂道理的人,念佛隻想求富貴,求生天,此等之人,不能算有淨土。其不得生西方,隻怪自己不發願,不能怪彌陀慈父不來接引。若能發願求生,總是能去的。既得往生,親見彌陀,聽受妙法,即時開悟。一生便證阿鞞跋致,不退轉位。故曰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從此看起來,淨土法門,真是再好沒有的了。第三偈料簡。謂雖能大徹大悟,若不發願求生淨土,因未證到家,不得安身立命的受用。故雲有禪無淨土,十人九蹉路也。夫所謂十人九蹉路者,謂雖能開悟,而未能一定證到家,故雲蹉路。或雲十人九錯路者,錯路二字誤也。豈有大徹大悟之禪家,而錯路者乎。大徹大悟的人,未有安身立命的真地位。恐怕生死關頭,未必確能作主。臨命終時,循業流轉,隨多生之善惡業陰而受生去,可懼可畏。誠不如求佛接引,為最穩當,最靠得住也。故曰陰境若現前,瞥爾隨他去也。此陰境,指無始以來之善惡業境,非指五陰魔境。蓋大徹大悟之禪家,豈五陰魔而不知者,有是理乎。第四偈無禪無淨土者,謂一般不知道修心的人,既無明心見性的功夫,又無發願念佛的行持,乃是真正可危。就是修心未得開悟,總是盲修瞎練,不得解脫。雖然修得福報,無非生死業因。福報大,造業更深。福盡禍來,罪報難逃。地獄之苦,豈能幸免。生死輪回,誰為依靠。所以讀了第四偈料簡,尤為觸目驚心。望大家知生死苦,發菩提心。無淨土者,速速發願修行,變成有淨土。有淨土者,還須精進勇猛,以決定生西為期望,要緊要緊。大家要曉得仗自力修持,自有何種力,但是無始以來的業力。所以萬劫千生,難得解脫。仗阿彌陀佛的弘誓大願力,自然一生成辦。人身難得,佛法難聞,既到寶山,切莫空手而回也。又複當知念佛法門,不是專被下根。是三根普被的。無論利根鈍根,上智下愚,直至等覺菩薩,都是向這個法門,然後能成佛。所以華嚴經善財童子遍參諸大善知識,證入法界海會諸陀羅尼門。最後普賢菩薩,以十大願王導歸極樂。從此看起來,淨土法門,真是最高尚,最圓滿的法門。若誣為愚夫愚婦之行者,直是謗佛謗法,地獄種子。不信淨土者,其愚狂墮落,是至可憐湣者也。所以淨土法門,有如是之高上者,因為普通教理修心,全仗自力。惟有淨土,是兼仗佛力。是特別的教理,非是普通的教理。以普通的眼光,來觀特別的教理,自然不得其當矣。普通教理,仗自力,如同功名上進,逐步高升。淨土仗佛力的特別教理,譬如生在王家,出胎便為國儲。其難易曲直,不待智者而知之矣。淨土,道雖高貴,法無奇特。隻要切心求佛,自蒙加被。當知佛的護念眾生,過於父母愛子,所以有感必應的。而且我們本具的天真佛性,照天照地,亙古亙今。雖十惡五逆,他的本具靈光,不減一絲毫。但如明鏡蒙塵,愚者以為沒有光明。卻不知拭去塵垢,其光明還現現成成。所以念阿彌陀佛,就是佛念遣妄念。乃是去塵垢的最好方法。念來念去,無非顯自心本具的阿彌陀佛。自他相應,感應道交,往生妙義,可勝言哉。念佛的人,隻要至誠懇切。心佛之心,行佛之行。有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具一分虔誠,得一分受用。望大家努力。現在世道日衰,人心日壞,欲根本補救,則須注意家庭教育。治國平天下,自齊家始。所以治國平天下的權力,婦女操一大半。婦女注重母教,教子循規蹈矩。童而習焉,長而行焉。良好的人格,便肇源於孩提之時。所以婦人之相夫教子,職任重大。一般女居士,須知婦人之得稱太太者,以周朝開國之初,太薑,太妊,太姒,皆極賢德,母儀天下。所以稱婦人曰太太。諸女居士當知太太之可尊可貴,各盡相夫教子之職分,為治國治天下的基本,庶幾名副其實。修心者講到極處,還在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二語。此二語三歲孩童說得,八十老翁行不得。究竟能做到這兩句,便是諸佛地步。所以望一般修心的善男信女,大家注意注意。千言萬語,總是要修心了生死。若論修心了生死的最要關頭,就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發願念佛。望大家將這幾種意思,牢牢謹記。自然生死可了,佛道可證。勉之勉之。

--------------------------

上海法藏寺念佛開示

念佛法門, 其大無外。至圓至頓, 至簡至易。但須明白其所以然。苟明其理, 生信發願, 無不得益。否則隨別種境界所轉, 不生真信切願。雖有念佛工夫, 亦不能得佛之利益。佛說法門, 均須仗自力往生, 必須業盡情空。非然者, 恐戛戛乎難矣。果能業盡情空, 再加以念佛工夫, 必可以上品上生。便能與觀音大士, 同一力量。應以何身得度者, 即現何身而為說法矣。如做不到業盡情空地界, 不如老實念佛。不存輕慢之心, 不以意識卜度。臨命終時, 尚有感應之望。蓋念佛法門, 全仗佛力。不比餘門, 均係自力。自力與佛力相較, 何啻霄壤之隔。所以從古愚夫愚婦, 老實念佛, 多有往生。而通宗通教者, 或多失之交臂。誠可惜也。修行人須知娑婆苦, 極樂樂。要願離娑婆苦, 願得極樂樂。不可求人天福報, 譬如處牢獄之求歸家鄉。然娑婆世界, 乃一大牢獄也。極樂世界, 方是好家鄉。古人詩雲, 自是不歸歸便得, 故鄉風月有誰爭。諸君果能一心念佛, 求生西方, 西方有誰爭哉。要歸家鄉, 不可猶豫, 謂再過幾年, 則不能與佛相應。至誠懇到真信切願即是西方種子。蓋淨土一門, 以信願行三法為宗。如鼎三足, 缺一不可。或專崇行持, 而不尚信願, 則執事廢理, 仍屬自力法門。與專以自性唯心, 而不仗佛力之執理廢事, 同一過失。所以蕅益大師雲, 得生與否, 全由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 全由持名之深淺。篤哉斯論, 不可不知。古人說法, 窮無涯際。唯永明四料簡所說, 誠為末世眾生指歸家鄉之一條大路也。請言其略。

  有禪有淨土, 猶如戴角虎, 現世為人師, 來生作佛祖。此禪淨二字, 必須分別明白。尤須知何謂有禪, 何謂有淨。世之人於看話頭, 參念佛的是誰, 便謂有禪, 執持名號, 便謂有淨, 非也。禪者, 即吾人本具之真如佛性。隨緣不變, 不變隨緣。即寂而照, 無能無所, 純真心體。是宗門所謂父母未生以前本來麵目也。淨者, 信願持名, 求生西方。非偏指唯心淨土, 自性彌陀也。有禪者, 須參究功深力極, 山窮水盡, 念極情亡。一旦徹見父母未生前本來麵目。置之死地而後生, 可以稱之。有淨者, 須真為生死, 發菩提心。上宏下化, 自利利他, 乃無愧色。其人苟徹悟禪宗, 明心見性, 備知如來權實法門, 唯以信願念佛, 為通途正行。邪道斂跡, 魔外喪膽。如虎生角, 威猛莫敵。上中下根, 利澤均沾。豈非人天導師乎。當來上品上生, 證圓教, 躋等覺。豈非來生作佛祖乎。

  無禪有淨土, 萬修萬人去, 若得見彌陀, 何愁不開悟者。其人雖未明心見性, 然而決誌求生西方故, 勇猛精進。亦得蒙佛接引, 證諸果位。果位中人, 莫不大徹大悟。所謂若得見彌陀, 何愁不開悟也。阿彌陀佛, 大慈大悲, 有四十八願, 願願度生。不但上善稱名, 可以向往。即五逆十惡, 苟能起大慚愧, 發露懺悔, 無論一念十念, 佛亦必攝受之。時雨潤物, 萬物無不沾益。大海納川, 百川悉足匯歸。萬修萬去, 的實非謬。

  有禪無淨土, 十人九蹉路, 陰境若現前, 瞥爾隨他去者。此指參禪而不念佛者說。禪者, 雖已明心見性, 若見思煩惱, 少有未除, 六道輪回, 依舊莫出。生死海深, 菩提路遠。躑躅中途, 蹉跎濡滯。故曰十人九蹉路也。蹉者, 蹉跎, 諺釋耽擱也。陰境, 乃中陰身境, 臨命終時, 方始發現。各隨其善惡業力, 以支配於善惡道中。五祖戒, 草堂青, 真如喆, 是前車之轍也。夫以三公之悟, 與見地高超如此, 尚不免昏迷。遑論吾儕博地凡夫矣。瞥爾, 謂一眨眼, 喻其速也。陰境, 有指五陰魔境。蹉路, 有解錯路者, 均非。安有徹悟禪宗, 深明教理, 而不明五陰境界, 而走錯路途乎。所關甚大, 不可不知。

  無禪無淨土, 鐵床並銅柱, 萬劫與千生, 沒個人依怙者。世之人悠悠泛泛, 不真參力究, 不真信切願, 或複兼修餘門, 皆可謂無禪無淨。雖感得來生福報, 而因福造業, 因業墮獄。鐵床銅柱無人依靠。雖有佛力, 亦莫奈何。截流大師說, 修行人不了生死, 為第三世怨, 可懼也已。

  永明禪師, 乃阿彌陀佛化身。所有提倡念佛偈句, 通皆機理雙契。此四料簡, 尤為參禪修淨之無上警策。雖局於偈語, 然言略意周。更無一字可以增損其間。學者宜細細研之。淨土, 乃特別法門。其餘, 乃通途法門。離則兩益。合則兩害。若夫修持法則, 宜善言善行。諸惡莫作, 眾善奉行。父慈子孝, 兄友弟恭, 夫唱婦隨。各敦倫常, 不背世法。始可謂真佛弟子。否則, 乃名教所不容, 如來之罪人。念佛貴乎攝心, 大勢至雲都攝六根, 淨念相繼, 入三摩地, 斯為第一。可知念佛時, 宜萬緣放下, 都攝六根。綿綿密密, 驀直念去。自有得三摩之時。三摩, 此翻正修正見, 或譯正定。華嚴經普賢行願品, 普賢以十大願王, 勸導華藏海眾, 以歸極樂。華藏海眾, 乃大菩薩地位, 尚須向往。可知如天普蓋, 似地均擎。大地山河, 宇宙萬有, 其能出天地之外者乎。淨土法門, 普攝餘門, 無以異也。世移運衰, 末法人根淺劣, 欲求豁破無明, 斷惑證真, 甚難甚難。自未能度, 而欲度他, 何異溺海渡人。奉勸諸賢, 不可我慢高大。還是真信切願, 仗慈力念佛求生西方好。(三編·題詞答問)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