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間一塵的博客

歡迎光臨本人YouTube頻道(頻道名:林泉晗禪):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PVjv8tLsukFI_ciYYAxN5A


個人資料
正文

轉:往生並不是隻有到了臨終時才能確定下來的!

(2017-02-15 06:02:31) 下一個

往生並不是隻有到了臨終時才能確定下來的!
http://www.shixiu.org/thread-218139-1-1.html
(出處: 佛教網)

**往生並不是隻有到了臨終時才能確定下來的!(祖師開示匯總)

 

** 作者:佛慈_極樂世界

 

**有不少修學淨土的同修,之所以老是覺得往生這件事把握不住,就是因為一直都認為“往生是臨終時才能確定的事”,還不了解“往生是平時就可以也應該確定下來的事”。這個平時“業事成辦”的概念,很多人沒有聽說過,也有很多人乍聽之下不太能充分理解並立即接受這個概念。為此,末學鬥膽特別匯總此貼,為了讓諸友更好的理解開示,末學也不自量力地加了一些注,以期助諸友祛疑生信,當下獲得往生決定的喜悅。言有謬差之處,還祈請十方大德指正為感。

一、經典的證明
《佛說阿彌陀經》(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編者注:正是因為有平時若一日到若七日的信願執持名號,才有臨終時的聖眾現前接引,故知,往生的身份是在平時就可以得到決定的。蕅益大師《阿彌陀經要解》中有這樣的開示:問:七日不亂,平時耶?臨終耶?答:平時也。)

《稱讚淨土佛攝受經》(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又舍利子,若有淨信諸善男子或善女人,得聞如是無量壽佛無量無邊不可思議功德名號,極樂世界功德莊嚴。聞已思惟,若一日夜,或二或三,或四或五,或六或七,係念不亂。是善男子或善女人,臨命終時,無量壽佛與其無量聲聞弟子菩薩眾俱,前後圍繞,來住其前,慈悲加佑,令心不亂。既舍命已,隨佛眾會,生無量壽極樂世界清淨佛土。(注:同上)

 

**《佛說無量壽經》: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編者注:此中“十念”既指臨終之機,也指平時之機。蕅益大師《阿彌陀經要解》開示:問:大本十念,寶王一念,平時耶?臨終耶?答:十念通二時:晨朝十念屬平時;十念得生,與《觀經》十念稱名同,屬臨終時;一念則但約臨終時。)

 

**《佛說無量壽經》:佛告阿難,諸有眾生,聞其名號,信心歡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願生彼國,即得往生,住不退轉。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經》:阿彌陀佛因地立願:世尊! 我得菩提成正覺已,所有眾生求生我刹,念吾名號,發誌誠心,堅固不退,彼命終時,我令無數苾芻現前圍繞,來迎彼人,經須臾間得生我刹,悉皆令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注:臨終的聖眾來迎,亦是因為平時此人“念吾名號,發誌誠心,堅固不退”。)

 

**
《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後漢月支國三藏支婁迦讖譯):佛言。其中輩者。其人願欲往生無量清淨佛國。雖不能去家舍妻子斷愛欲行作沙門者。當持經戒無得虧失。益作分檀布施。常信受佛語深當作至誠忠信。飯食沙門。而作佛寺起塔。燒香散華然燈。懸雜繒彩。如是法者。無所適貪。不當嗔怒。齋戒清淨慈心精進斷欲念。欲往生無量清淨佛國。一日一夜不斷絕者。其人於今世。亦複於臥睡夢中。見無量清淨佛。其人壽欲盡時。無量清淨佛。則化令其人自見無量清淨佛及國土。往生無量清淨佛國者。可得智慧勇猛。佛言。其人奉行施與。如是者。若其然後中複悔。心中狐疑。不信分檀布施作諸善後世得其福。不信有無量清淨佛國。不信往生其國中。雖爾,其人續念不絕。暫信暫不信。意誌猶豫無所專據。續結其善願名本續得往生。其人壽命病欲終時。無量清淨佛。則自化作形像。令其人目自見之。口不能複言。便心中歡喜踴躍。意念言。我悔不知益齋作善。今當生無量清淨佛國。其人則心中悔過。悔過者過差少。無所須及。其人壽命終盡。則生無量清淨佛國。不能得前至無量清淨佛所。便道見無量清淨佛國界邊自然七寶城。心中便大歡喜。道止其城中。則於七寶水池蓮華中化生。……佛言。其三輩者。其人願欲生無量清淨佛國。若無所用分檀布施。亦不能燒香散華然燈懸繒彩作佛寺起塔飲食沙門者。當斷愛欲無所貪慕。慈心精進不當嗔怒。齋戒清淨。如是清淨者。當一心念欲生無量清淨佛國。晝夜十日不斷絕者。壽終則往生無量清淨佛國。可複尊極智慧勇猛。佛言。其人作是已後。若複中作悔心。意用狐疑。不信作善後世當得其福。不信往生無量清淨佛國。其人雖爾,續得往生。其人壽命病欲終時。無量清淨佛。則令其人於臥睡夢中。見無量清淨佛國土。其人心中歡喜。意自念言。我悔不知益作善。今當生無量清淨佛國。其人但心念是。口不能複言。則自悔過。悔過者過差減少。悔者無所複及。其人命終。則生無量清淨佛國。(注:此處中輩和三輩往生的行人,如果沒有平時“一日一夜不斷絕”或是“十日十夜不斷絕”,就沒有臨終的化佛來迎之事。可知,此處的往生也是平時就決定了的。)

 

**
《佛說阿彌陀三耶三佛薩樓佛檀過度人道經》(吳月支國居士支謙譯):其中輩者。其人願欲往生阿彌陀佛國。雖不能去家舍妻子斷愛欲行作沙門者。當持經戒無得虧失。益作分檀布施。常信受佛經語。深當作至誠中信。飯食諸沙門。作佛寺起塔。散華燒香然燈。懸雜繒彩。如是法者。無所適莫。不當嗔怒。齋戒清淨。慈心精進。斷愛欲念。欲往生阿彌陀佛國。一日一夜不斷絕者。其人便於今世。亦複於臥止夢中。見阿彌陀佛。其人壽命欲終時。阿彌陀佛即化。令其人目自見阿彌陀佛及其國土。往至阿彌陀佛國者。可得智慧勇猛。佛言。其人奉行施與如是者。若其人然後複中悔。心中狐疑。不信分檀布施作諸善後世得其福。不信有彌陀佛國。不信有往生其國。雖爾者。其人續念不絕。暫信暫不信。意誌猶豫無所專據。續其善願為本故得往生。其人壽命病欲終時。阿彌陀佛。即自化作形像。令其人目自見之。口不能複言。但心中歡喜踴躍意念言。我悔不知益齋戒作善。今當往生阿彌陀佛國。其人即心自悔過。悔過者小差少無所複及。其人壽命終盡。即往生阿彌陀佛國。……佛言。其三輩者。其人願欲往生阿彌陀佛國。若無所用分檀布施。亦不能燒香散華然燈。懸雜繒彩。作佛寺起塔。飯食諸沙門者。當斷愛欲無所貪慕。得經疾慈心精進。不當嗔怒。齋戒清淨。如是法者。當一心念欲往生阿彌陀佛國。晝夜十日不斷絕者。壽命終即往生阿彌陀佛國。可得尊敬。智慧勇猛。佛言。其人作是以後。若複中悔。心意狐疑。不信作善後世當得其福。不信往生阿彌陀佛國。其人雖爾。續得往生。其人壽命病欲終時。阿彌陀佛。即令其人。於臥止夢中。見阿彌陀佛土。心中大歡喜。意自念言。我悔不知益作諸善。今當往生阿彌陀佛國。其人但念是。口不能複言。即自悔過。悔過者差減少悔無所複及。其人命終。即生阿彌陀佛國。(注同上)

 

**
華嚴經普賢菩薩行願品:普賢菩薩告善財言:“又複是人,臨命終時最後刹那,一切諸根悉皆散壞,一切親屬悉皆遠離,一切威勢悉皆退失,輔相大臣,城宮內外象馬車乘,珍寶伏藏,如是一切無複相隨,唯此願王不相舍離,於一切時引導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極樂世界,到已即見阿彌陀佛、文殊師利菩薩、普賢菩薩、觀自在菩薩、彌勒菩薩等,此諸菩薩色相端嚴,功德具足,所共圍繞,其人自見生蓮華中,蒙佛授記。”(注:若沒有行人平時“聽聞信受十大願王”之事,就沒有此處“唯此願王不相舍離,於一切時引導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極樂世界”之事。可知,亦是平時的行持決定了此處其往生與否。)

 

**

 





補充內容 (2017-2-15 20:03):


二、淨土祖師開示的證明


龍樹菩薩《易行品》:阿彌陀佛本願如是,若人念我,稱名自歸,即入必定,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常應憶念。(注:不論是臨終還是平時,隻要能“若人念我,稱名自歸”,都可以“即入必定”;若不如此,則最後一句“是故常應憶念”即是戲論。可見,往生是平時可以確定下來的。)

龍樹菩薩《易行品》:若人欲疾至,不退轉地者,應以恭敬心,執持稱名號。若菩薩欲於此身得至阿惟越致地,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

天親菩薩:觀佛本願力,遇無空過者,能令速滿足,功德大寶海。

曇鸞大師:易行道者,謂但以信佛因緣,願生淨土,乘佛願力,便得往生彼清淨土。佛力住持,即入大乘正定之聚。正定即是阿毗跋致,譬如水路,乘船則樂。

曇鸞大師:縱使一形造惡,但能係意專精,常能念佛一切諸障,自然消除,定得往生。(注:“係意專精,常能念佛”很顯然是指平時,其結果是“定得往生”,可知,此處的往生也是平時就決定了的。)

曇鸞大師《無量壽經優婆提舍願生偈注》:經言十念者,明業事成辦耳,不必須知頭數也。(注,同上蕅益大師在《要解》中的科判)

曇鸞大師:有凡夫人,煩惱成就,亦得生彼淨土,三界係業,畢竟不牽。則是「不斷煩惱,得涅盤分」,焉可思議!

曇鸞大師:經言「十念」者,明「業事成辦」耳。若人但聞彼國土清淨安樂,克念願生,亦得往生,「即入正定聚」。

善導大師:生信無疑,乘佛願力,悉得生也。


善導大師:莫論彌陀攝不攝,意在專心回不回;但使回心決定向,臨終華蓋自來迎。

善導大師:一心專念彌陀名號,行住坐臥,不問時節久近;念念不舍者,是名正定之業,順彼佛願故。(注:很顯然,正是因為平時“一心專念彌陀名號”這個“正定之業”是“順彼佛願”的,所以才有行人的往生之事。)

善導大師:一心信樂,求願往生,上盡一形,下收十念,乘佛願力,莫不皆往。


善導大師:一切凡夫,不問罪福多少,時節久近,但能上盡百年,下至一日七日,一心專念彌陀名號,定得往生,必無疑也。(注:“上盡百年,下至一日七日,一心專念彌陀名號”顯然是指平時,其結果是“定得往生”。可知,此處的往生也是平時決定就下來的。)

善導大師:雲何名護念?若有眾生,稱念阿彌陀佛,若七日及一日,下至十聲,乃至一聲一念等,必得往生。證誠此事,故名護念經。(注同上)

善導大師:彼佛光明無量,照十方國,無所障礙;唯觀念佛眾生,攝取不舍,故名阿彌陀。(注:阿彌陀佛對平時一向專念彌陀佛名的淨土行人是“攝取不舍”的,“攝取不舍”即是“往生決定”之意;何以知?若“攝取不舍”之下,還有不能往生的眾生,那阿彌陀佛就不能成佛了,此即“故名阿彌陀”一句的意思。)

善導大師:《十往生經》雲:“若有眾生,念阿彌陀佛,願往生者,彼佛即遣二十五菩薩,擁護行者;若行、若坐、若住、若臥、若晝、若夜,一切時,一切處,不令惡鬼惡神,得其便也。”又如《觀經》雲:“若稱、禮、念阿彌陀佛,願往生彼國者,彼佛即遣無數化佛,無數化觀音、勢至菩薩,護念行者,複與前二十五菩薩等,百重千重圍繞行者,不問行住坐臥,一切時處,若晝若夜,常不離行者。”今既有斯勝益可憑,願諸行者,各須至心求往。(注:若我們平時在二十五菩薩及百千化佛菩薩的護持之下而臨終卻沒能往生,則此處之“勝益可憑”就成戲論了。可知往生是平時就決定了的。特別要說明的是,文中“念阿彌陀佛”一句,是特指專修的淨土行人。雜修雜行的人,得不到此種利益。何以證?善導大師雲:但有專念阿彌陀佛眾生,彼佛心光,常照是人,攝護不舍。總不論照攝餘雜業行者。)
(凡間一塵注:本人不同意橫線部分的編者注,善導大師也沒有這樣說)

善導大師:若聞此法稀奇益,不顧身命要求得;若能專行不惜身,命斷須臾生安樂。

善導大師:其有得聞彼,彌陀佛名號;歡喜至一念,皆當得生彼。

蕅益大師:一聲阿彌陀佛,即釋迦本師,於五濁惡世,所得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今以此果覺,全體授與濁惡眾生;乃諸佛所行境界,唯佛與佛能究盡,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佛以「大願」作眾生多善根之因,以「大行」作眾生多福德之緣,令信願持名者,念念成就如是功德。持名善根福德同佛。持名者,光明壽命,同佛無異。
信願持名,全攝佛功德,成自功德。


蕅益大師:隻今信願持名,蓮萼光榮,金台影現,便非娑婆界內人矣。

印光大師:投生必由神識與父母精血和合,是受胎時,即已神識住於胎中,生時每有親見其人之入母室者,乃係有父母交媾時,代為受胎,迨其胎成,本識方來,代識隨去也。圓澤之母,懷孕三年,即此種情事,須知眾生業力不可思議,如淨業已成者,身未亡而神現淨土,惡業深重者,人臥病而神嬰罰於幽冥。命難未盡,識已投生,迨至將生,方始全分心神附彼胎體,此理固亦非全無也。三界諸法,唯心所現,眾生雖迷,其業力不思議處,正是心力不思議處,亦是諸佛神通道力不思議處。

印光大師:果能生死心切,信得及,不生一念疑惑之心。則雖未出娑婆,已非娑婆之久客。未生極樂,即是極樂之嘉賓。(注:很顯然也是指平時的行持已決定感得“極樂之嘉賓”之身份)

印光大師:然此法門如是廣大,而其修法又極簡易。由此之故,非宿有淨土善根者,便難諦信無疑。不但凡夫不信,二乘猶多疑之。不但二乘不信,權位菩薩,猶或疑之。唯大乘深位菩薩,方能徹底了當,諦信無疑。能於此法深生信心,雖是具縛凡夫,其種性已超二乘之上。喻如太子墮地,貴壓群臣。雖其才德未立,而仗王力故,感如此報。修淨土人,亦複如是。由以信願持佛名號,即能以凡夫心,投佛覺海。故得潛通佛智,暗合道妙也。(注:“雖其才德未立,而仗王力故,感如此報。修淨土人,亦複如是。”一句義,同上注。)

印光大師:接手書,知閣下於佛法道理,尚未真明。吾人從無始以來,所作惡業,無量無邊。華嚴經雲,假使惡業有體相者,十方虛空不能容受。須知人之修持,果真誠無偽,便能轉業。轉重報後報,為現報輕報。凡夫肉眼,隻能見當時之吉凶事實,不能知過去與未來之因果何如。此老太太,多年精修,一朝慘死,或者由此苦報,便可消滅所造三途惡道之報,而得生善道。或在生有真信願,亦可往生西方。但吾人既無他心道眼,不敢臆斷,謂決定往生,與決定不往生也。(注:“或在生有真信願,亦可往生西方。”一句,顯然是指這位老太太平時的行持就決定了其最終的往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