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出世間之法,欲得成辦省力,莫若係心一緣。隻如稱念阿彌陀佛名號,念若出聲,不唯日久耗乏臟氣,齒舌擊磕,心念隨動;耳根承攬,分別識生;聞性內搖,隨出不返:是三成勞,積久或怠。若隻心念,不作音聲,外機不抽,內對不出,沉濁昏住,易成廢忘。有巧方便,無用動口,不出音聲,微以舌根敲擊前齒(或隨出入息念佛,心念心聽,即是反聞聞自性),心念隨應。隨心應量,循業發現,舌意根下,念念之中便有“那摩阿彌陀佛”,音聲歷歷可陳,聲不越竅,聞性內融。心應舌機(或呼吸),機抽念根。心竅在舌,擊擊竅聞,機機念複,寄竅在耳。從聞入流,聞反精元,寂聞空性。是三融會,念念圓通。久久遂成“唯心識觀”。若是利根之人,念念不生分別,心心無所攀緣;六根杳寂,諸識??消落,法法全真,門門絕待,瞥爾遂成“真如實觀”。初機後學,唯除賓客、寒溫時、大小便利時,中暫停念(隨息念佛則無礙,一息尚存即念佛)。乃至營辦家事,種種作務,自不用舍,亦自不相妨礙。心口聲聲稱誦聖號,念念求生淨土,更有甚邪思惡慮敢萌於心?自然純一無雜。若能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不過旬月,便成三昧。所謂自心作佛,自心是佛,自心見佛。上根大器,一念直超;平展之流,善觀方便。
底下這一段
[念佛方便文],方便就是善巧方便,怎麽樣能夠攝心,怎麽樣能夠入清淨自性,讓你了解萬法唯心造,這一段有一點深,主要是文字,[江公望],念佛方便文,江公望寫的, [世出世間之法。]不管是世間或者出世間修行也好,搞世間法、出世間都一樣, [欲得成辦省力。] 成辦就是要能夠成就,又要能夠省力, [莫若繫心一緣。] 繫心就是專注,要專注在一個緣, [隻如稱念阿彌陀佛名號。] 就隻有一個,你隻要好好的念南無阿彌陀佛這一句聖號, [念若出聲,不唯日久耗乏臟氣。齒舌擊磕,心念隨動,耳根承攬,分別識生。聞性內搖,隨出不返,是三成勞,積久或怠。] 這個一看就知道,完全看不懂,不知所雲,好了,這個是指自修的時候,不是共修,自己在自己的佛堂,自己一個人要用功的時候,念若出聲,就是我們自修的時候,自己的聲音念得太大聲,用力過猛聲音太大,念太大聲不好,不唯日久耗乏臟氣,這個臟是指肺部,不但耗費了我們的肺部的氣力,這個臟也可以說五臟,五臟,因爲都是息息相關,息息相關的,你用力過猛日子一久,就會損耗你的氣力,五髒肺腑的力氣,齒舌擊磕,磕就是叩,叩頭的叩,叩首的叩,齒就是牙齒,舌就是舌頭,擊磕就是互相擊叩,牙齒跟舌頭互相擊叩,因爲念得太大聲,這不是指共修是指自修的時候,心念隨動,因爲聲音太大妄想攝不住,就是心念隨之妄動,因爲聲音太大心攝不住,耳根承攬,承攬就是接受,因爲念出聲耳朵太大聲,振動耳膜,怎麽樣?因而分別識生,識就是心,分別心就起來,怎麽樣?聞性內搖,因爲用力過猛結果心性攝不住,因爲一直搖動,隨出不返,隨著妄動而出,不能夠返的底下加“自性”,因爲隨著妄念、妄動而出,沒有辦法返回自性,是三成勞,哪三呢?第一個耗費髒氣,第二個分別識生,第三個聞性內搖。第一個念太大聲耗費髒氣,第二個分別識生,第三個聞性內搖。這三個身心都很疲勞,讓我們身心很疲勞,積久或怠,這樣修行收不到效果,很容易疲怠,因爲太累,所以諸位,修行過猛的人日子撐不久,日子撐不久要細水長流,每天固定功課一步一步來,要滴水穿石,你看那個人最近很用功,那不一定,不一定,對不對?
底下,積久或怠,懈怠了,[若隻心念。不作音聲。] 隻有心默念可是沒有聲音, [外機不抽。] 機就是境,就是外麵的因,機本來就是因,知機其神乎,了解他的動機,就跟神一樣的偉大,知機其神乎,如果了解一個人的起因,了解一件事情因的根本,對不對?你要查這一件案件,就查這個動機,外機就是外境、外因,不抽就引不出來,因爲沒有聲音,音聲屬於外境,不抽就是不顯的意思,外麵的聲音的境界不夠顯著,抽就是引不出念頭,爲什麽?因爲沒有聲音。 [內對不出。] 內對就是對內,對內引不出心的念力,叫做內對不出,反過來對內引不起念力,所以念力還是要靠外麵的音聲,要靠外麵的音聲,所以要念出聲,念出聲,不能太大聲,但是也不能沒有聲音, [沉濁昏住。] 如果不出聲很容易睡著了,遇昏沉心容易濁,提不起勁,昏住,爲什麽?很快就睡著了,我們以前去打佛七就是這樣子,打佛七止靜的時候,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打完沒多久就出來一種聲音了,厲害吧,坐著還能睡,這還不是普通的工夫,我們以前打大專佛學精進佛七,哪像你們這麽好命,我一天拜一千拜,一天拜一千拜,念兩萬聲的佛號,九支香從早上淩晨三、四點鍾幹到晚上將近十一、二點,真的,我是這樣子的,沒有像你這樣好命的,不過有的回寮房也許在用功,回寮房以後就:我打佛七不要吵,什麽事情?就這樣打大哥大手機,我們這裏沒有嚴格的規定怎麽樣子,我們不會這樣子,畢竟現在教育大家不太一樣了,自己覺悟七天把手機關掉,不要對外聯絡,好好的攝心,回到寮房還是要用功,還是應該這樣子。
底下,沉濁昏住, [易成廢忘。] 因爲念不出聲音,廢忘,將來慢慢的廢除就忘掉了修行,一直提不起勁,所謂昏住就是在那邊提不起勁,昏昏沉沉的,易成廢忘, [有巧方便。] 有善巧方便, [無用動口。] 你不須要動口, [不出音聲。] 音聲指太大聲,不出大音聲,不須要動到口,也不須要出很大的音聲, [微] 隻是用 [以舌根。] 舌頭輕輕的 [敲擊前齒。] 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或者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這樣子。敲擊前齒,輕輕的敲,用舌根輕輕的敲擊前麵的牙齒, [心念隨應。] 因爲我們的念頭就在舌根,貫注一心。舌頭念出來撞擊牙齒,聲音耳朵聽進去,[隨心應量。] 隨個人的心應所知之量,應念佛之量,隨心應量,隨個人的能力、心力、念力應自己所了悟的量。體悟得愈深念得愈定,體悟得不深念得愈煩惱, [循業發現。] 循著念佛的淨業發現種種清淨心, [舌意根下。] 舌意根下意思就是舌頭當下就是心。沒有第二個心,舌意根下,下就是當下,舌意根就是舌頭當下就是心,叫做舌意根下。舌意根當下就是我們這顆心,意思就是舌意不能分。舌頭一動心就跑出來,念頭當下就跑出來念佛, [念念之中,便有阿彌陀佛四字。音聲歷歷可陳。] 陳就是詳細、清楚可以描述,表示很清楚的意思。[聲不越竅。] 竅就是六根,聲音就不要超越你的六根,超越六根就是聲音太大,你沒有聲音也不行,太大聲也不行,超越自己六根的範圍,自己聽得到就可以,微微的出聲自己聽得到就可以,聲不越竅,這個竅是兩種意思,第一個叫做孔,我們頭部開孔的地方就是六根,是不是?第二個叫做關鍵,我們說竅門、竅門,這個人抓到了竅門,就是這個人抓到了關鍵,所以叫聲不越竅,就是不能太大聲,音聲不能超越你六根的範圍,因爲是微微的念, [聞性內融。] 這樣攝心攝得住,六根不外緣,又不用費力,然後往內看,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就是念佛念給自己聽,念給自己聽,聞性內融,[心應舌機。] 機就是舌根,機就是意的意思,心就是念頭,念頭隨著舌根就出現了, [機] 就是舌,機 [抽念根。] 機就是這個舌根念頭一跑出來,抽,念根就是清淨自性,抽就是引出,舌根就引出清淨自性,因爲聽自己的聲音,舌根不會念得很大聲,但是也不是沒有聲音,所以機抽念根,就是舌根也就是念頭的意思。這個念頭就…… 抽就是引出,引出我們的清淨自性,叫做機抽念根。 [心竅在舌。] 心就是自性,清淨的自性關鍵就在這個舌頭,心就是念頭,也可以解釋作念頭,我們這個念頭,念佛的念頭,關鍵、竅門就在舌頭,也可以解釋根本就在舌根,也可以這樣解釋。 [擊擊竅聞。機機念複。] 擊擊就是一次又一次的撞擊,就是舌頭,然後一次又一次的怎麽樣?耳朵聞,竅就是我們的竅門或者是根,聞就是耳聞,擊擊竅聞,擊就是一次又一次,你每一次的舌頭,念南無阿彌陀佛…… 或者是阿彌陀佛…… 舌根一次又一次的念出來,然後怎麽樣?耳朵一次一次的聞叫做竅聞,擊擊就是一次又一次的耳朵聞,機機就是念念,每一個念頭叫做機機,這個基本的就是音,或者也可以說舌頭這個舌根,每一次的舌頭撞擊叫做機機,就是舌根的意思,舌頭一次一次的念,意思就是念念,機機念複就是每一念重複的念,機機叫做念念,念念念複,重複的這樣念,用智慧善巧方便的念,念給自己聽,念佛是念給自己聽,念給自性聽,心不散亂,一散亂清淨自性馬上知道,機機念複。 [寄竅在耳。]哪一根負責的呢?耳朵在負責的,耳朵在負責的,竅就是竅門,也可以說是耳根,因爲耳要聽,耳朵聽自己的聲音,這樣你的心的念頭不會往外跑,往外跑你念不出來, [從聞入流。] 從聞性,一般凡夫攀緣叫做出流,現在叫做入流,回光返照的意思,回光返照往清淨自性流進去,一般攀緣外境叫做出流,造生死業,出世間往裏麵看,那個不生不滅的清淨自性。叫做從聞入流,從聞性接受音聲怎麽樣?來回光返照你的起心動念, [聞反精元。] 精元就是微細的第八意識,這個出自《楞嚴經》,微細的第八意識,就是接近清淨自性,接近清淨自性,聞反就是聞性回光返照,返看自己的清淨自性,後來你會發現你的起心動念都不離開清淨自性,因爲你念給自己聽,一有起心動念、妄念,你馬上可以覺察, [寂聞空性。] 最後你就能夠達到所有的音聲融入空性。原來我所有的聞,都是現前當下這一念,畢竟清淨的心,原來是離不開我們寂滅的涅槃妙心,叫做寂聞空性,什麽叫寂聞?雖有聞但是等於無聞,雖無聞但是也不離聞,能聞所聞皆畢竟空,但的的確確聞很清楚叫做寂聞,雖然聞但是畢竟空,雖然畢竟空仍然如是聞,叫做寂聞空性,[是三融會。] 三融會,諸位,把筆放下來看我這裏,諸位注意看,清淨自性,清淨自性在我們的心中,對不對?在心中,嘴巴念出來,心,嘴巴念出來,耳朵聞,對不對?再攝受到心,怎麽樣?嘴巴念出來,耳朵,心,它是一個循環,知道嗎?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從自性出舌頭念,舌頭念出耳朵聞,聞入心性接受,再心性再出來,受到音聲耳朵聞,就變成一個循環,聞性就是自己聽自己的聲音,自己注意自己的起心動念,不要讓它跑掉,久而久之 [念念圓通。]諸位看,念念圓通,爲什麽?這叫自性念佛,[久久遂成唯心識觀。] 你所有起心動念都不能離開現前當下這一個心識,馬上知道。所以我告訴你修行愈久的人,起無明馬上就可以知道,動念馬上就可以知道,凡夫就是起無明就放任它,一直拚命的一直放任,叫做野馬脫韁,野馬脫韁,所以我告訴諸位,想一想十幾歲念高中,二十幾歲脾氣火爆,三十歲慢慢,像我在雷音寺的時候,有時候跟一貫道的來,一貫道的來在那邊吹牛,那個實在也受不了,我在那邊脾氣也是那個時候,就這樣跟他在廚房,那個一貫道的來,我就跟他在廚房吵了起來,說:你不要這樣子,這裏是道場,對不對?你要說法就找你們道親,找你們道場,大家就…… 所以我那個時候,脾氣、個性也很強硬,年歲也慢慢、慢慢大了,慢慢大了,現在如果說講堂,有看到一貫道的道親來,你就慢慢講,慢慢講,我先到上麵休息,爲什麽?一動念馬上就知道,這樣不好,這樣不好,動念馬上就知道,知道,所以凡夫就是跟著自己的個性走,聖人就是可以操縱整個心態,完全大不相同的日子,但是我們生氣,本來就是希望快樂,但是生氣並不能得到快樂,並沒有快樂,衆生就是這樣,起貪嗔癡的念頭總是希望快樂,可是他還是繼續衝,聖人剛好不一樣,剛好放下這些,放下這一些,世尊悟到萬法畢竟空寂無所得,這個才是真正的快樂,心靈能夠享受真正的智慧,這個才是真正的快樂,原來緣起都是假相,離假一切真,六祖講的離開緣起的假相,一切統統是清淨自性,你隻要記住緣起就是假,但莫住著,萬法總不用學,但學無所住,但學無住,就是《傳心法要》講的,一等是學,直須無學,一等,一二三四的一,等,上等學禪的人,一等是學,直須無學,當下就無所學,爲什麽?有所學就是後天意識形態,無所學就是清淨自性。清淨自性我不須要學,後天有所學,有所學就是語言、音聲、文字、觀念、意識形態,你不能離開這些意識形態,所以後天學問總是不堪,不堪就不能了生死,禪師講的後天學問總是不堪,到了生死一點用處也沒有,語言、文字、觀念,變成自己的所知障,對我們破除執著一點幫助都沒有,是不是?如果你學曆高反而能夠謙虛,運用你語言的工具,文字的工具、學問的工具,反而有好處,如果你讀書讀到博士了,學位很高反而拿來傲視別人,或者是你學佛學得變成老參了,是不是?人家初機的來建議,有時候你都不聽,都不聽,你是初機,你算什麽?我老參,諸位,這個也是煩惱的一種,不能離開四相,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你動一個念頭著四相跑出來,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諸位,這個實在是很難,人類那個無量劫來那種微細執著實在是難,很難、很難,真的很難,但是很難還是要放下,要一步一步來,我執著過我知道所以要慢慢的訓練,慢慢的去隨喜功德,尊重每一尊佛,我們了解了生死最重要,對不對?生死是最爲重,其餘一切可商量,其他一切應商量慢慢談,生死最爲重要。
底下,久久遂成唯心識觀,因爲你離不開清淨自性,自己念自己聽,妄念一動馬上就知道,[若是利根之人,念念不生。] 就是當下證悟無生,原來所有的念頭,都是清淨自性的東西萬法畢竟空,畢竟平等,雖有能念所念但是畢竟空寂,雖有萬法畢竟空寂,能念所念清清楚楚。念念不生就是當下證悟到無生, [心心無所。] 無所就是對無能講的,無所就是無能所,沒有能念的心,沒有所念的心境界,無能無所,無所就是沒有能所,沒有能所,能所都畢竟空,了知萬法都是幻滅的東西。直入歇即是菩提的工夫、境界, [六根杳寂。] 這個念杳,“yao”三聲杳。杳寂就是空寂,六根畢竟無所得,念佛念到最後清淨自性在念佛,爲什麽?雖念無有能念所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照念,可是了悟萬法畢竟空,就剩下這一念,這一念就是法界,法界就是阿彌陀佛,就行了,這個答案就出來了,可是我們衆生還沒辦法,沒辦法就盡量念,時間、空間運用你的環境,盡量念佛,把這些五欲六塵慢慢、慢慢的放下,集中精神,了生死重要,要不然你下輩子還要再來嗎?六根杳寂,發現所有統統叫做妄念,統統不可得, [諸識消落。] 識就是執著心、分別心,種種的執著,種種的分別,因爲你見性了,因爲了解六根空寂你就見性,所有的執著心,所有的分別、意識形態,統統放下,叫做 [法法全真。] 什麽叫法法?就是念念,每一個念頭都由清淨自性出來,每一個念頭統統是畢竟空、平等,就是法界,叫做法法全真,因爲念念都見自性。[門門絕待。] 師父昨天講了,相對裏麵的絕待,還有絕待裏麵的絕待,對不對?絕待就是絕對,門門絕待,爲什麽?都是清淨自性的展現。哪一門不是絕待呢?是不是? [瞥爾遂成真如實觀。] 當下就證悟了,刹那就證悟了真如實觀,無觀無所不觀,[初機後學。] 初學佛法的人,或者後來學佛的人,[唯除賓客寒溫時。] 唯除,平常客人來訪,寒溫,季節轉換的時候忙一點,爲什麽?秋要收、冬要藏、春耕,春耕、秋收、冬藏,農民都這樣子,是不是?寒溫就是寒暑,季節交換我們要收割忙一點,意思就是我們平常要接待客人,或者是季節轉換,或者秋收冬藏或者春天要播種,可能忙一點,[大小便利時。] 還有我們平常上大小便的時候,[中暫停念。] 也許中間會暫時停念,其餘的 [乃至營辦家事。] 做任何的家事,[種種作務,自不用舍。]不須要舍掉念佛,單刀直入提起這一念,南無阿彌陀佛的念頭, [亦自不相妨礙。] 也沒有任何的妨礙, [心口念念聲聲稱誦聖號。] 心念出來,嘴巴念出來,耳朵聽進去,聲聲稱誦南無阿彌陀佛,諸位,如果這個道理不會,很簡單,我現在發明這一招叫做薰習,這更厲害,你買一臺念佛機記得放,有事沒事就薰習、薰習,我以後那個木屋,我不叫打佛七,七天,叫做薰習七天,叫做念佛七天,我就放錄音帶,放錄音帶就這樣子,放錄音帶,去那邊講經幾天念佛七天,下午爬山,下午爬山,早上念佛,晚上開示一個鍾頭《淨土聖賢錄易解》,晚上開示,然後自己錄影起來做VCD,VCD,有因緣的話,是不是?不過那個人數不多,人數不多,容納…… 因爲那邊還有民宿,或者是試驗所,那個什麽森林試驗所,那個可以睡幾十個人,這樣子可以好好的來念念佛,小規模的,小規模的,這個我再跟證鈺來籌劃一下,因爲她是負責人,看看住幾個怎麽樣,念佛七天,我們不叫打佛七,來就是薰習,去就是拜佛,《彌陀經》不誦的,這個咒不念的,如果咒要念就念《大悲咒》、《毗盧遮那佛咒》,念佛,六字佛號、四字佛號,拜佛、念佛,拜佛、念佛,發願求生極樂世界就一直攻,到你晚上睡覺你都要記得要念佛,就薰習…… 然後師父晚上再開示一個鍾頭,有這樣計劃,有這樣計劃,不過還沒有實現,還沒有實現,講堂我將來也有這樣計劃,講堂也有這樣計劃,如果我比較有空就找個時間,下午兩點半念到五點,或者晚上七點半念到十點,念佛,薰習、拜佛,念佛、薰習就是這樣子,平常你自己在家念《彌陀經》,來就是拜佛、六字佛號,四字佛號就是薰習,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薰習,靜坐的時候我們不靜坐,靜坐的時候放那個佛號,放那個快往生的佛號,阿、彌…… 靜坐你要繼續念佛,你不要念出聲,聽,兩個半鍾頭統統一直念佛,叫做強迫往生,不往生也不行,強迫往生。
底下,心口念念聲聲稱誦聖號, [更有甚邪思惡慮敢萌於心。] 不好的思想,惡慮,慮也是思想,所以我告訴你,注意你的起心動念,我們因爲不能控製起心動念,所以口業就造了無量無邊,身業就造了無量無邊,造了無量無邊,底下, [自然純一無雜。] 我們念佛的人,如果要當記者你要注意,如果你是佛弟子,你又是一個記者,你要稍微注意你的起心動念,自然純一無雜, [若能都攝六根。淨念相繼。] 你能夠攝受六根,我們清淨心就念念産生出來, [不過旬月。] 旬月就是滿月,不出滿一個月, [便成三昧。] 就是念佛三昧,因爲你用自性在修行,聲音不容許外洩,起心動, 念馬上就知道, [所謂自心作佛自心是佛。是心見佛。] 自己心做自己佛,自己心就是佛,這一句阿彌陀佛就是我們的清淨自性,我們的清淨自性就是阿彌陀佛,是心見佛,見到自性的彌陀佛,爲什麽?阿彌陀佛也不能離開我們的清淨自性,所以沒有煩惱,你往生的機率就愈大,諸位,有一個很重要的觀念,愈執著愈動念,你就離極樂世界就愈遠,在這個世間法看起來你好象贏,可是你輸掉了極樂世界,你愈受得起委屈,要愈受得起人家的侮辱,或者愈能夠忍辱,雖然看起來很吃虧,你看都是他贏,看起來很吃虧,你又不做任何的解釋,看起來好象吃虧其實你贏,別人負擔你的惡業,他一直傷害你,你用清淨心現在消災解難,臨命終生死自在,你贏,記住這個世間沒有永遠的贏,這個世間沒有永遠的贏,你執著就輸,輸掉清淨自性,所以學吃虧你就學會了一切,是心見自性的彌陀, [上根大器,一念直超。] 其實我要告訴你,念佛還是最上乘的,爲什麽?一念直超,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一就一切,所有的假相統統不值得執著,就是執著這一句阿彌陀佛,還可以了生死還可以無量功德,還可以斷煩惱,爲什麽不管我講什麽經典,我一定要回歸淨土,因爲對生死才有把握,參,有的人參不來,是不是?沒關係,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代替你參,你見性也好,不見性也好,念佛稍微念到要有一點尿騷味,要有一點尿騷味,是不是?你總是要自己念得有一點工夫,是不是?
底下,[平展之流,善觀方便。] 平展就是平凡之輩,自己認爲自己,我很平凡可能沒有辦法淨念相繼,我不是上根大器的人,一念直超,可是我很用功,意思就是平凡之流就是之輩的,平展之流,你自己覺得很平凡的,也應該善觀種種的方便,務必念佛,有一點感冒,平展之流,善觀方便,就是自認爲是平凡之輩的人,也應該善巧方便,善觀,善巧方便的觀照,用種種的方便,務必要念佛要了生死,務必要往生極樂世界,一了百了,要出三界。
九點四十五分,明天還有一天大回向,本來我要開示一天,結果就開示了兩天,打擾了諸位念佛的時間,很抱歉,我在這裏還是特別感謝法懺師父,特別的感謝法證師父,還有法善站中間,第一天,我說:法善,你開示一下。說:我不敢。善良,我常常講法善將來會金剛不壞身,肉身不爛,他這個人很善良,很精進,很有修行。修苦行的,因爲整個山上惡的樹都是他種的,早出晚歸修行,他不牢騷也不抱怨,修苦行的,是老實的修行人,老實的修行人,法善那一天提出來說,當家不要常常換來換去,才剛剛穩住就換來換去。我說:建議得很好,就你當,你就永遠當當家,你就拚死命的當,因爲他很好,就一直當當家,因爲換來換去真的很麻煩,是不是?我一直說他是真的修行人,他真的修行人,我贊歎他,女衆還是要控製一下,醜醜的看久了也很可愛,也很可愛,黑黑的,黑黑的,我說這是金剛不壞身的前奏,大修行人,很好。我們這裏的徒弟,很多都修得很好,麵相或者是實修、道德怎麽樣,心性的工夫都下得很深。非常好大家都很有修養,好了,今天就開示到這個地方。祝福大家身心愉快,能夠念佛愉快,決定往生極樂世界,祝福大家,好,謝謝。下課了,下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