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間一塵的博客

歡迎光臨本人YouTube頻道(頻道名:林泉晗禪):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PVjv8tLsukFI_ciYYAxN5A


個人資料
正文

慧律法師2004《楞伽經大綱》文字版節錄

(2016-09-10 19:04:24) 下一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ks8WrqXJ7s

文字版僅到25分鍾

http://www.fodizi.net/huilvfashi/1784.html

慧律法師《楞伽經大綱》節錄

 

作者:慧律法師 發布時間:2010-12-16 21:18:06  

諸位法師,諸位護法居士、義工,今天是2004年9月26號,星期天,義工大會。講堂落成到現在,這十幾年來,諸位護法居士大德,都盡心盡力的來參與,師父非常的感念,非常的感恩。諸位今天來這裏開會,我們講一些對修行隻有表相作用的讚歎語,這不是重點。諸供養當中,以法供養為最,重點還是要正法。所以,我們今天就藉著這個義工大會,來跟大家談論法上的問題。

今天我們要講的題目,叫做《楞伽經大綱》,也就是探討《楞伽經》究竟在講什麽。這一部經,是達磨大師來中國後來傳給二祖慧可大師的一部經典。這部經,是祖師大德公認為最難、最艱澀的一本經典,一般根本看不來。我們今天是講大綱,我盡量用現代化的語言,讓大家聽得懂,至少你坐在這裏兩三個鍾頭會很受益。

修學佛道,它就在一念之間:世間的幸與不幸,一念之間;出世間的解脫跟束縛,也在一念之間。好比男女朋友約會,聊天談心,要是一言不合,一下子從十四樓跳下來,死了。這一念之間轉不過去,就叫作不幸。要是一念回光返照,沒有緣就沒有辦法不必強求,就變成幸運。解脫跟束縛也是這樣。為什麽師父一直重複的鼓勵大家,一定要聽經聞法?因為用我們的智慧是不容易解脫,要用佛所講的正法來作依據,我們在一念之間突得破、放得下,馬上就得自在。聽經聞法是非常重要的。

我們今天為什麽會活得很辛苦?就是一句話:虛空法界盡是佛,其中多了一個小人,就是“我”好好的參參看這一句什麽意思。你隻要加一個“我”的觀念,所有的痛苦、不幸,統統衍生出來。沒有聽到正法的人,生命是一種鬧劇,從出生一直鬧到死亡,爭吵不休,他不了解我們清淨自性的大寂滅,圓滿的大般若智慧是什麽,過著煎熬、痛苦、自我折磨,到最後精神崩潰、憂鬱症、精神病,此一類,比比皆是。為什麽?“我”壓得他喘不過氣來。虛空法界盡是佛,其中多了一個小人,就是“我”。就是卡死在這個“我”的觀念裏麵,要這個“我”放下,用大無我的精神,就叫作大人,《佛說八大人覺經》的經題就是“大人”,諸佛菩薩是大人,而我們著一個我相,就叫作小人。

再來,我知道在座諸位都很認真的念佛、拜佛、誦經,我們講堂這十幾年來的活動,也從來沒有停止過。但是,有一個觀念要記得,往生極樂世界是現在的事情,不是臨命終的事情。先搞清楚這個觀念,才能夠學佛,不是一天到晚誦經、拜佛、念佛,就可以解決人世間所有的事情。人世間所發生的事情非常非常的多,我們要擁有大般若的智慧,要處理現在的事情,才能夠在臨命終往生自在。所以說往生是現在的事情,現在的執著、分別、顛倒見,你就一定要把它處理好,靠著臨命終別人的助念,叫作賭博。賭博不是輸就是贏,因為你沒有把握。生前重要的即心即佛的道理不明了,每天念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可是,一直壓抑那種執著、顛倒、煩惱,臨命終靠助念,當然也有人往生的,但沒把握啊。我們現在活著的時候,為什麽不處理臨命終的事情?我們今天所要處理的事情,就是我們那一份執著放得下與否,我們那一份分別、顛倒知見,放得下、看得開與否?

佛法隨便拿一句來用,都很好用,可惜念佛念了十幾年,就是不相應。有一個法師五十二歲,他的媽媽八十五歲,她講到這個無情的爸爸,還掉眼淚,《金剛經》講: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你想想看,這個法師的媽媽——你都認識了,八十五歲,念佛念的很久,一天念三萬聲,一談到我爸爸就會哭。講太快了。修行,不是說我今天精進,就叫作對。精進沒有方向感,是非常嚴重的事。精進,它要有方向感。在《楞伽經》裏麵,它講了一句話,諸位你一定要好好的記住:一切法無生,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所宣說,今天我們所見到的,就是刹那生滅的假相,緣起如幻,突不破無量劫來的習氣,放不下,問題就在這個地方。《楞伽經》講叫作:無量劫來的過妄習氣。世尊教我們如何觀照呢?就是你見到一切相,徹底的碎為微塵。如是觀照,記住,修行有一個訣竅,叫做:不要被相黏住。這句話就是修行的關鍵,不要被相黏住,這個就是修行的根本大法。

我們世間,政治家有政治的哲學,心理學家有心理的哲學,藝術家有藝術的哲學,學不完,你要搞這個世間的生滅法,無量無邊,你怎麽學得完?弘一律師說:世間的義理很淺,可是做起來很複雜;出世間的義理很深,可是做起來很簡單。萬法回歸自性,叫做正法,離開自性叫作外道,包括你念佛、拜佛、誦經,都不能離開現前這一念清淨的自性,離開清淨自性叫作外道。佛道跟外道有什麽差別?佛道就是即心即佛,你今天念南無阿彌陀佛,這一句話就是西方,西方就在現前一念,不能離開這一念清淨心。所以,佛法做功夫,要在哪裏做功夫呢?記住七個字:放下,再放下,徹底放下。就這樣,就沒戲可唱了,就這樣子,放到有一天你悟到了六祖所說的那一句: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OK了。什麽叫做大徹大悟?大徹大悟就是這個世間從來沒有發生過任何事情。什麽叫做大徹大悟人的心境?就是入萬人之中,如入無人之境。說難很難,說簡單很簡單。所以《楞伽經》告訴我們,要碎為微塵,把你所見到的相,統統碎為微塵。譬如說:那一顆叫做鳳梨,把它碎為微塵,沒有鳳梨的相;把這個牆壁打掉,磨成粉末狀,沒有牆壁的相;把天地萬物碎為微塵,你就會了解,菩薩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沒有,事情就好做了,看到一切法,你就馬上悟到無生,所有的生,統統叫做顛倒、妄想,叫做落入觀念。今天我們生命爭吵不休,不能離開三種事情,第一個:語言;第二個:文字,報章雜誌攻擊。第三個:觀念。就是《楞伽經》講的妄想自性。一切法無生,是十方三世一切佛所開示的正法,你要用功、拜佛、念佛、誦經,不用這個心,你用什麽心?

再來,在這個人生宇宙當中,每一種法,都有它存在的價值和意義。譬如說:有一天,我們這兒有一些老菩薩,這些義工,碰到師父,他就說:師父啊,我們年紀大了,也不認識字,就在講堂打掃工作,掃掃廁所、拖拖地板。這句話是謙虛,可是,如果了解真理的人,觀念、觀感有點不一樣,大徹大悟的人,是什麽事情都很有意義。講個故事(是個典故),有一天,我們這個臉、五官,爭吵起來,每一個人都在爭功,這眼睛就這麽說了:我們這個色身這麽大,大塊頭,沒有我這個眼睛,你是走不來的,摸不著路的。眼睛覺得自己是最棒的。耳朵聽了,有點不服氣,他說:我這個耳朵,是耳聽八方,你眼睛看前麵,後麵車子來,你看不到,撞死了,也不行,耳朵認為他耳聽八方,居功第一。這鼻子也有話說了:你們兩個就不要吵了,要沒有我這個呼吸,看你怎麽看?你怎麽聽?嗯,也有道理。這嘴巴也有看法跟意見,這個嘴巴就說:好了,你們能看、能聽、能呼吸,我現在告訴你,沒有我這個嘴巴吃飯,你有能量嗎?你看得來嗎?聽得到嗎?能走路嗎?嗯,也有道理。剩下是什麽?剩下就是這兩行的眉毛,這眉毛就說了:哎呀,眼睛能看,耳朵能聽,鼻子能聞,這嘴巴能吃,我這兩行眉毛,實在是沒什麽用。好了,眉毛就主動移到眼睛的下邊來。這個臉去照照鏡子就說:唔,不像一個人,兩行眉毛往下一擺,不像個人。那眉毛就說:好了,那我們就放在上麵吧。這眉毛又放到上麵來,再照照鏡子,也不像個人。後來這個眉毛就擺在嘴巴的兩邊,這一看,還是不像人。這兩行眉毛就說了:我擺在哪都不像人,好了,我就把它移開好了。這個人開始工作的時候,汗如雨下的,這個眼睛受不了了,因為沒有眉毛,這個汗一直滴。我們的汗是鹹的,這個眼睛受不了,移開來,擺在下邊也不行,上麵不行,側麵不像人,移開了,這汗流下來,對眼睛沒有保護作用,這眼、耳、鼻,還有舌就說了:你還是歸位吧,回到原來的位置吧。諸位,看起來不是很重要,但是少了它卻不行。義工就是這樣子,今天諸位義工沒有來這邊發心,我們如何來進行三寶的事情?

諸位如果發心護持正法,《大寶積經》裏麵這麽說:如果有人不惜犧牲,舍一切身命,護持正法,是人臨命終死後,即得往生東方阿閦鞞佛國,即得往生淨土。如果我們現在修念佛法門,以此功德,護持正法的功德,回向極樂世界,個個往生。所以,在座諸位,一定可以往生極樂世界。自己鼓個掌,你們自己鼓勵一下。

我現在講個感應,有個居士對師父的金光明沙、往生被、咒輪,非常有信心,他寫信來告訴我,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了。他的家屬往生以後,他就撒上師父加持的金光明沙,胸前放三張咒輪,蓋著往生被,放進冰庫裏麵當。往生的人很多,第二天整排的人都拖出來要化妝,因為人就死要麵子嘛,死了還是要麵子,就是要化妝。所有進去冷凍的,出來的統統硬梆梆,隻有這個放咒輪、金光明沙、往生被的,全身都是柔軟的,你沒有聽說過,一個放在冰庫裏麵二十四小時,再拖出來化妝,全身是柔軟的。在座諸位,對三寶有信心,感應立刻顯現。

----------------------

以下凡間一塵筆記:

一、大綱:性與相,空與有

相宗就是唯識宗,或叫法相宗。

性宗就是講空性的方麵。達摩祖師 見性大法

楞伽經不僅是性宗的最高經典,也被相宗奉為圭臬。

佛陀為了適應眾生的根基,不是偏性,就是偏相,後者如阿含經,因緣果報、業力的探究。

很少有性相並重的。因為除非上上根器,難以兼顧。這是性相二宗分野的原因。以至於二者互相攻伐。但楞伽經看,無必要。

你吃你的藥,我吃我的藥,隻要病好就成。這個病好,就是契理。各人的病不同,就是契機。二者並行不悖。

本經是為上上根熟的眾生所說。為十地菩薩大慧菩薩所說的如來自證境界。是無複妄想的。

1、內容,講性跟講相一樣多。

方法,就是借相了性,以及由相入性,而終極是為了達到性相一如。身心本不可得。

今生今世,不管你修禪淨律密哪一宗,三本經典一定要看:金剛經、壇經、圓覺經。

至於楞嚴經、法華經、華嚴經、大般涅槃經,你這三本通了,後麵這些大部經典看起來就沒有障礙。

---------

比如性就是禪宗,相就是唯識。你研究唯識,但你還是要體悟禪宗即心即佛的道理。

通宗不通教,開口野人笑:你懂禪宗,不懂唯識,你講就沒法施展開來。

通教不通宗,如水灌竹筒:如果你淨土法門看了很多,禪宗即心即佛的道理不懂,如水灌竹筒,就是不通,中間有竹節隔起來。

如果沒有開悟,講經說法就會如隔靴瘙癢。

2、方法:借相了性,由相入性。

3、目的:性等於相——性相一如,如水與波。

講一,不對。如果性跟相不分別是不對的,因為相是緣起,千差萬別的。

講異,也不對。

講不一,

講不異,

都是落入經中所謂的四句之過。

二、細目:具體行法

(一)、了四門:五法、三自性、八識、二無我。

無法:相、名、妄想、正智、如如。

前三是眾生,後二是聖賢。

妄想,用現在的語言,就是觀念。強烈的觀念叫妄想。

染、淨不二。

萬法不離當下,當下就是永恒的慧命,就是法身,就是塵點劫。

大徹大悟沒有刹那跟塵劫的差別。

三自性:緣起自性、妄想自性、成自性。

成自性就是圓滿自性。

也就是唯識說說的:依他起性、遍計所執行、圓成實性。

無有自性就是沒有永恒性,沒有實在性。

3、八識:眼、耳、鼻、舌、身、意(分別事識)、末那(染有我)、阿賴耶

悟到前五識,叫做成所作,第六識轉染成淨,叫做妙觀察,第七識轉染成淨叫做平等性智,第八意識轉染成淨叫做大圓鏡智。

轉識成智,但轉其名,不轉其體。

若悟了,一都沒有,何況有八?

大慧菩薩用意生身來到娑婆世界。八地以上菩薩就有意生身。意思就是隨著意念,動念就到。

第八意識叫如來藏識。染汙的。

我們的如來藏叫做如來藏性。大徹大悟的。

一個是體,藏性,一個是用,藏識。

第八意識叫阿賴耶識,八識是指八個識。

流注生、流注住、流注滅。流注就是微細的生滅。

相生、相住、相滅。粗糙的。

本經一開始就對生滅的八識進行探討。

漸次到不生滅的如來藏性。

最後達到即妄即真。

修行不是要修出什麽東西,慢慢地斷習氣叫做修行。

你不隨妄就是真。

4、兩種無我:人無我與法無我,也就是人空跟法空。

緣起無自性,一切法無我,三藏十二部,八大宗派,通通在講這12個字。

二乘偏重人無我,觀到身不淨,苦、空、無常、無我。達到人空,就是斷見思惑了。法執未斷,無法圓滿,故證得有餘涅槃。

法就是六根、六塵、六識,一十八界所建立的萬法。

小乘知道地水火風建立的人和宇宙是沒有實體的。

大乘更進一步認識到地水火風還是沒有實體。

大、小乘的分水嶺就在這裏。小乘認為地水火風有實體可得。

要修到小乘的觀空,已經很不容易了。要修道大乘的圓滿大寂滅處,更難。

有四種可以依靠的,隨便靠一種你就解脫。

1、依靠你的清淨自性。

2、依靠釋迦牟尼佛的正法。

3、依靠大善知識。

4、依靠阿彌陀佛大悲願力,也可以了生死。念佛專又專,勤又勤,發出離心、菩提心。

用的方法:女人三不退轉,我自己編的:死纏、爛纏、打死不退轉。用這一招對付阿彌陀佛,OK!

圓覺經:知幻即離,離幻即覺,沒有次第。

你不放下,別人同情你,也沒有用。

是故真如自性不出不入。

生死法徹底放下,永恒的法身慧命立刻現前。

放下放下再放下,徹底放下,歇即菩提。放下就是菩提,沒有另外一個菩提。

不出不入,二死永亡。

二死:分段生死,變異生死。

三界內叫分段生死,沒有斷見思惑。

變異生死就是念頭的轉變,如果到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如果修煉心性,就方便有餘土,再實報莊嚴土,最後跟阿彌陀佛一樣,常寂光淨土。

知見立知,是無明本。

四門:五法、三自性、八識、二無我,通達這四門,頓斷煩惱。

不曆僧祇獲法身:不必經曆三大阿僧祇劫就獲得清淨法身。頓斷。

入乎其中(如來藏),出乎其外(世出世間法)。

世出世間也是對立的,是人安立的名相。

(二)、離四門——覺自心現量

第八意識會影現根身(身體)、器界(境界)、種子(意識)

離開第八意識的含藏識,離開第七意識的執著識,離開第六意識的分別識

如何離四門?覺了一切法皆是自心現量。

非有非無:你不能著一個空,也不能著一個有。離四句,絕百非(http://baike.baidu.com/view/754666.htm無裏頭也有四句,無有、無無、無亦有亦無、無非有非無。所以這四句,每一句裏頭有四句,四四十六句,十六句有過去十六句、現在十六句、未來十六句就變成四十八句。四十八句,已經起的四十八句,還有沒有起的四十八句,「已起、未起各四十八句」,這就變成九十六句。九十六句加上根本的有、無、亦有亦無、非有非無,一百句,這個叫四句百非。)

(三)到自覺聖智(如來自證的境界),入如來地

若能離心意意識,就是離四門,就能離二死:分段生死(六道輪回)和變易生死(境界,心境的轉變)

承佛威神:一定要靠諸佛菩薩的加被,才有辦法的。

自性自度是對的,但是,在華嚴經,一定要講:承佛威神

十方十地菩薩,沒有成佛威神力,一個都不可能成佛。何況我們凡夫啊?

所以說自力也對,說他力也對。看經典不能偏的。

把仇恨的心寫在沙灘上,把感恩的心刻在石頭上。

隻要學佛,遠比世間人幸運了百千萬倍。

包括做到總理、主席、總統,隻要沒有學佛,沒有機會了生死。

清淨自性,一念無明變阿賴耶識,

再加一個我,就變末那識:我見我慢我愛我執

然後變出其他六識:不動唯性,集起唯心,了別唯識

不動唯性:如如不動,叫做本性

集起唯心:集合種子,叫做心。

了別唯識:有了別的作用,就是識的作用。

前六識:了別的作用

第七意識:執著力最強。

第八意識:就是含藏,就是種子,就是我們俗稱的靈魂。

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所有的萬法就在這一句。

自己的心取自己的心,不曉得第八意識是我們福德因緣所變現出來的境界。

本來沒有幻,可是我們一執著,一分別,種種的虛幻都跑出來了。

萬法皆有三分:

體:法性,空

相:現境,假

性——識:非一

識——性:非異

性識周遍法界:性與識同等地盡虛空遍法界

--------

五法三性:

相、名、分別:遍計所執性(普遍性的一切眾生執著相)

這是妄有:心外法遮遣,就是放下

正智、真如:圓成實性

統統是依他起性,叫做假有

遍計所執性,叫妄有

圓成實性,叫真有

遍計所執性:無自性

依他起性:無自性

圓成實性:無自性

萬法無自性,就是正法。

六祖壇經為什麽這麽重要:每一句都是見性

空苦無常無我不淨,統統放下,隨順真如修行

五重唯識觀:

1、遣遍計所執性、依他起性、圓成實性

2、舍相分,留三分

3、舍相見二分,攝自證自體分

4、隱心所,顯心王

5、遣依他說,證真如

(每點)前麵是唯識相,後麵是唯識性


慧律法師《頓悟自性頌》
 
 

著相修行百千劫,無相修行剎那間。
 
若能萬法盡舍卻,頓悟入道須臾間。
 
無說無示無來去,生死涅槃無距離。
 
菩提由來無一物,隻在當下一念間。
 
無聖無凡無眾生,即心即佛彈指成。
 
若問祖師西來意,傾聽恒河無生曲。
 
眾生若欲識佛境,當凈其意如虛空。
 
妄念雖是生死因,不著一物盡菩提。
 
若能離相無相行,包你大智遍三千。

------------------------------

十住毗婆沙論:十住,就是十地,因為鳩摩羅什翻譯十地為十住地。缺,隻有翻了二地到三地的一半,因梵文不全,但很重要。

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

自救比別人來救,力量大呀。

你這一念放下,比我在你身邊講三十年的經典,力量更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