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間一塵的博客

歡迎光臨本人YouTube頻道(頻道名:林泉晗禪):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PVjv8tLsukFI_ciYYAxN5A


個人資料
正文

慧律法師:摩訶般若與涅槃妙心第二集 2013年台中齋僧弘法 視頻文字版及聽法筆記

(2016-09-04 19:45:14) 下一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KI5iz2TFv0&index=4&list=PLbnahgNlnPWveSKbfwYcVdIErd9bflx_0

文字版來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9840fb850101rodt.html

慧律法師佛學講座:

修學佛道的人,你要一定要記住:無諍,還有很重要的:心要柔和,要盡量地寬恕眾生、忍辱。這個忍辱一定要通達空性跟無相,否則忍不下來。

2013年大台中供佛齋僧大法會

供佛•齋僧•說法

102-9-1

高鐵烏日站•大台中國際會展中心

102(26屆)年大台中供佛齋僧大會

摩訶般若與涅槃妙心(二)

台灣高雄·文殊講堂

慧律法師  主講

女司儀:現場一定有很多人,都是因為曾經聽聞長老的甘露法語而進入佛門的,此時此刻我們能夠在這邊一睹長老的風采,在這邊共聚一堂,再度來聆聽長老具足慈悲與智慧的開示,內心一定是充滿著期待,充滿著感恩的。現在就讓我們以最至誠懇切的心,來迎請長老。(眾鼓掌))

恭迎長老升座

引禮法師:大眾請起立。

女司儀:大家請起立。

(至迎請慧律法師處)迎請長老的引禮法師:對麵站。迎請者至誠頂禮主法(講)和尚三~拜~(迎請居士頂禮三拜)

迎請居士:阿彌陀佛。)

引禮法師:問訊。(迎請居士問訊)分班,末後~先~行~。(迎請隊伍轉身,後隊變前隊。長老此時站起。二引禮師問訊。)

女司儀:我們在迎請隊伍中有八位大學教授,一位特別從台北趕來,另外七位是陳新發顧問逢甲大學的同事,而長老是逢甲大學的校友,(此時慧律法師的隊伍及慧律法師已開始出發行進(眾合掌)。)他們雖然不認識長老,但是都聽聞過長老的錄音帶,也都是佛教徒,所以他們對逢甲出高僧與有榮焉,(此時,眾誦:“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聲起。)今天歡喜來參與、來護持,至誠迎請長老,同沾法益,也讚歎他們。(慧律法師行至前,列隊對麵站的人員問訊,其他人合掌站立。迎回的隊伍依次是迎請時後麵的人員、二引禮師、捧“戒定真香”桌者、迎請居士、慧律法師、持傘蓋者、迎請時前麵的人員(帶白手套)。迎回隊伍在台前兩邊分開站立。慧律法師對台上對佛像三問訊。此時,眾誦佛號: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慧律法師禮到就座

女司儀:恭請長老升座。大眾請至誠向主講者上慧下律長老行三問訊禮。(眾問訊)一問訊、再問訊、三問訊。(列隊者回到座位站立。)

女司儀:剛剛已經跟各位簡介長老,大家非常的期待,非常的敬愛,長老的大悲願行在台灣佛教界,甚至全世界對佛法、對佛教的貢獻是無量無邊的,現在長老將在此大轉法輪,猶如佛陀在世,大家一心聆聽,並以熱烈掌聲來恭請長老,慈悲為我們開示。(眾鼓掌。慧律法師合掌低頭示意感謝。)大家請坐下來。(大眾始坐))

各位請合掌。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眾隨師父三誦佛號。眾放掌。)

各位尊敬的諸山長老,各位尊敬的比丘、比丘尼,還有慈悲的護法居士大德,以及我們發大心來服務大家的義工,大家阿彌陀佛!(眾合掌:阿彌陀佛。眾放掌。)

那麽,去年我第一次來台中演講,承蒙各位尊敬的法師慈悲,在早上應供完,還繼續留下來,慈悲的莊嚴這個弘法大會,還有在家居士也鼎力的支持,熱烈的支持,我深感感動,還有感恩。那麽,這個是主辦單位第二次的邀請,讓我再一次地向大家學習的機會,今天我們有緣來此相聚,那麽,殊勝的因緣。前一天還台風,台風,但是我對諸佛菩薩、龍天護法,非常有信心,這台風一碰到齋僧,它就會轉彎。(眾鼓掌)共同的善業能夠轉動共同的惡業。那麽,我們今天天氣算是不錯,早上下了一陣雨,但是下午到現在為止都一直非常好。大家大悲的願力,共同集殊勝的因緣。那麽這個主辦單位很辛苦的,千頭萬緒,布置、租場地,花費了很多的金錢,倍極辛苦,出錢出力,所以我們給主辦單位,還有我們的司儀,熱烈的感恩跟鼓勵(眾鼓掌)

那麽去年我們講的這個重點,就是照見五蘊皆空,那麽,照見五蘊皆空,這個是智慧的開始,換句話說,觀無常是智慧的開始,證到至圓至頓究竟圓滿的覺性,也就是自覺聖智是修行的終點。當然,起點、終點,其實是方便說。如果見性,並沒有新跟舊。因為亙古以來,它早就存在,隻是你沒有發現而已。真理隻能發現不能創造,創造出來的東西是生滅,一定會敗壞。究竟的真理本自具足,你發現它,刹那之間即見永恒。那麽,我們修學佛道,有很長遠的次第,但是在座諸位都發勇猛菩提心,我相信大家不管碰到多難,多艱澀的,我們還是會安坐。所以,修學佛道如果碰到困難的,就打退堂鼓,他十年、二十年,他內心的關卡還是突不破,還是突不破。

我們這次演講的題目叫做:

摩訶般若與涅槃妙心(二)

摩訶般若是用,大智慧。涅槃妙心是體,是體性,依體起用,攝用歸體。體用不二,性相一如。這是佛教的最高境界。很多人認真念佛,很好,很多人也認真的拜佛,誦經,這個也值得讚歎。借重種種法會的因緣,度了無量無邊的眾生,師父隨喜,也讚歎。但有某一些人他會忽略了,譬如說:我要念佛,我要念佛,我要精進,要用功,這個都對。但是他把最重要的切掉,不聽經,不聞法,他認為時間不夠用,我好好地念佛就好,好好地誦經就好。就不聽經,不聞法,他不知道這個摩訶般若它有多重要,釋迦牟尼佛講經四十九年,談經三百餘會,釋迦牟尼佛講這個摩訶般若——般若法門,講了二十二年,也就是說,釋迦牟尼佛講經四十九年,除以二就是二十四點五年,二十四點五年跟二十二年,接近。簡單來講,就是釋迦牟尼佛一輩子,用半輩子的時間講般若的思想,般若的思想,釋迦牟尼佛半輩子都講教你如何開智慧,般若的思想你看這個有多麽的重要!但是很多人不曉得為什麽把這個最重要的切掉,最重要的切掉。摩訶般若就是我們自性的家,我們白天去上班的時候,很累!為了這個家庭掙一點錢,我們很累,晚上回到家休息一下,洗個澡,然後有個溫暖的家,但是這個是短暫的家,這個不是真的家。因為有一天你會斷氣,會死亡,你這個家是暫時的,釋迦牟尼佛教導我們要找到一個永恒的家,這個永恒的家就是每一個人的心性,你懂得歇即菩提的道理,懂得摩訶般若的智慧,你就找到真正的家,這個是真正休歇處,休歇處。身體的休歇處,是我們甜蜜的家;妄想的休歇處是涅槃妙性,那個是永恒的家——永遠的清涼、永遠的知足、永遠的慈悲、永遠的喜舍、永遠的無諍、永遠的平等,那是真正我們的家。

所以我們要了解釋迦牟尼佛一輩子(的)重點,統統要教你開大智慧。你開了大智慧,你念佛沒有煩惱,即心就是佛,念而無念,無念而念——禪宗講:即心即佛,你找到了涅槃妙性的體。為依體起用有摩訶般若,什麽事都能看得開,什麽事都能看得破,什麽事都能夠尊重別人。寧動千江水,莫擾道人心。所以,欲開大智慧,你就必須要契入真如、無相、不生不滅的涅槃妙智,唯證相應,這個是如來的法身。所以,我們從發大心,這個是修行舞台的開始,證得到涅槃妙智、妙性,得如來的法身,這個是修行的終點,當然,這是方便說。大悟見性的時候,時空完全停止,時間跟空間是妄想的產物,是人類意識心刻畫出來的,我們說每一個動點,其實事每一個刹那,而佛在經典裏麵講,刹那即非刹那,並沒有真實的刹那。何以故?刹那本自空寂,沒有所謂的刹那,這是究竟處。但是對初學佛法來講,這個太難了。那麽,我們台灣秉承著大乘佛教,八大宗派都應當互相尊重,以佛陀的思想為中心,不分彼此,好好地各自修行。如果想要求法,那就一定要求如來最真、最正、最究竟、無上的大法。

今天我們來到這個地方,很不容易的,主辦單位花了多少的時間籌備,然後,五、六千位法師來應供,然後,下午大家慈悲,來莊嚴道場,留下來。重點是什麽?重點就是要法的受用,法的受用。換句話說:我們來弘法,目的是什麽?就是內化,變成你自己的般若智慧的能量,師父所說的法內化,變成你自己的般若智慧的能量。你擁有了般若智慧的能量,你就不會被拖著走,你就有正見,內心裏麵就不會顛倒,也不會掛礙,你的生命就做得了主。所以,學佛的目的是什麽?學佛的目的在開采內心深處的主人——就是我們的本性。

那麽,有了摩訶般若,切入到涅槃妙性,這個就由佛陀給他一個名詞,叫做“智慧眼”,又名“正法眼藏”,智慧眼。我們沒有眼睛,看不到前方,我們心中沒有智慧,沒有辦法分辨對錯,邪見,正見,沒有這個能力。如果我們擁有了佛的大圓滿覺性,摩訶般若,我們生命自己做主,也就不會被拖著鼻子走。

因此,什麽是無上究竟的正法?我們現在依據經典來剖析,都和摩訶般若有關係的:

經典這麽說:“舍利弗,法名寂滅,若行生滅,是求生滅,非求法也。(《維摩詰經·不思議品第六》)”解釋一下,經典這麽說:佛對舍利弗:法名寂滅,真正的法是內心要受用,你找到那一顆寂滅的自性清淨心,叫做大寂滅法,就是佛法,真正的佛法。簡單講,就是如如不動,不取於相。但是這個講簡單,要怎麽樣能夠如如不動,不取於相呢?這個講起來,沒有那麽容易。一般眾生來講,我什麽都不去想,叫做如如不動,那個叫無記,那個叫做無記空,沒有智慧、正見的空,叫做無記空。也就是:我什麽都不想,類似無想的外道。佛法不是,佛法是破除根本無明,生相的無明,回歸到心靈最極清淨的原態,本自其然,本來就是如此的,那種大寂滅,這個就是真正的佛法。佛說:若行生滅,是求生滅,非求法也。什麽是生滅呢?離不開假相,離不開見聞覺知,見聞覺知就是我們的六根,這個六根攀緣了六境(六塵),他就有種種的相,落下來這個影子,內心裏麵就有種種的量,因此避免不了愛恨情仇,愛恨情仇就不是大寂滅的心。那大寂滅的心是什麽呢?證得究竟的真如。所以,若行生滅,是求生滅,非求法也。你今天來坐在底下的法師和居士,今天一定要徹底地了解,釋迦牟尼佛說法四十九年,沒有說過一個字。這正是告訴我們:真正的真如,是離一切生滅的、離一切相的、離一切見聞覺知。因為有見聞覺知,他就有量,就有相,這是求生滅,生滅他就有量,就有種種的相,真正求法者,契入大寂滅涅槃妙性。所以這一句再解釋一下:“舍利弗,法名寂滅,若行生滅,是求生滅,非求法也。”換句話說,在座諸位,你今天要從內心裏麵,徹底地轉化你的三毒、邪見,轉化,一直提升,一直提升,這個就是真正聽法的人。如果我們來這裏聽聽法,法師講法師的,我們回家後,種子、習氣依然如此,愛恨情仇也一樣,你還是著於生滅。那麽,今天來講,算不錯,結一個菩提善緣,結一個弘法的因緣,做未來的因,也不錯,總比沒有來結善緣的好,但是沒辦法解脫。

接下來。“舍利弗,真求法者,不著佛求,不著法求,不著眾求。(《維摩詰經·不思議品第六》)”真正求法者,“於二六時中,應無所求,是真求法者。(《維摩詰經·不思議品》第六:是故舍利弗,若求法者,於一切法應無所求。)”內外一如,一切法不可得故。舍利弗,這一段解釋一下,舍利弗,真求法者,如果你真的是來這裏求法,想要求得正法的人,不著佛求。為什麽不著佛求?在座諸位,佛在哪裏?太多人希望感應得阿彌陀佛,看看能不能站在虛空啊!諸位啊!記得!阿彌陀佛站在虛空,假使你真的看得到,用眼或者是用智慧,用心的定,真的看得到,那佛不是在外麵,那是你至誠懇切,深信切願,具足正、助二行,修了無量的福德、善根,你的至誠心顯露出來的(?)因為萬法唯心現量,離心沒有真正的佛法,就算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顯現在你的麵前,諸位,不著就是正知正見,著就壞了。所以現在這個末法,求奇跡的多,求感應的多,都誇大其詞,搞得大家內心裏麵般若智慧都失去了,每天都期盼在臨命終的那一刻,念佛的人就是我念了南無阿彌陀佛,接下來就是等死,也不知道說:我臨命終有沒有把握了生死,不知道。為什麽呢?念得沒把握啊!沒有把握啊!平常在經教也不通,心性也不明,就念的那個叫做沒有把握的佛。所以,舍利弗,真求法者,不著佛求,因為自性就是佛,我們的自覺聖智就是佛。本不生,本不滅,我們的清淨自性它就是佛。也不著法求,諸位,法法本空啊!若著法求,即立知見,知見立知,就是無明本;知見無見,斯即涅槃。不著法求,三藏十二部經典,那個法是善巧,一種方便,一種語言,一種文字,讓我們方便契入,就像釋迦摩尼佛在經典裏講的,佛陀如果不善巧說法的話,那麽就無人能征得初果、二果、三果、四果,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乃至等覺、妙覺,所以佛一定要方便說。方便說,要悟了才能達到究竟。所以說,舍利弗,真求法者,不著佛求、不著法求。從真如心顯露出來的那個法,就是真正的摩訶般若的法。如果我們從無明的心顯露出來的貪、嗔、癡,業力所感召出來的正、依二報,所顯露出來的,那個是無明的法,心生則種種法生,心滅則種種法滅,那個心是指無明。但是悟道的話,念念般若,念念佛,念念生,念念就是無生,因此不著法求,何以故?自覺聖智本來就是具足三藏十二部經典,所以,佛——具足聖智就是佛,法——從自覺聖智顯露出來的摩訶般若,那個就是真正的法,所以不可著法求,何以故?悟一切法畢竟空寂不可得,就是真正的求法者,不著眾求,眾就是生,也不著生求。六祖講:如果有人想要了生死,每天,都寄望在善知識的身上,希望了生死,無有是處。你要了生死,必須從你內心的眾(眾叫做和合),清淨、和合、純無漏的那顆心就是眾。所以,由理上來講,我們的自覺聖智就是佛。所以,不必著佛求,我們內心裏麵所顯露出來的那個摩訶般若,就是正法,真正的法,因為契入證量的解脫境界,那個是真正的法,法離文字,諸佛妙理,無關文字。既然離開文字,離開語言,離開妄想,這個就是真正擁有正法的人。不著眾求,眾就是生,在這裏附帶講一下,這個“生”有“事”有“理”,證到空性,畢竟空性的人,他的心是大和合的,是柔軟的,他不會去傷害任何的眾生,他的內心是寂滅的,所以和合眾叫做“僧”;但是話講回來,不可以執理廢事,也不可以執事廢理。今天論事相,必須依次第,五戒、十善,僧俗有別,你不能說,我對佛法有所體悟,自己說:我是僧。你並沒有經過三壇大戒,理上來講,和合的心就是僧,無諍的心就是僧,純無漏的那顆般若智慧的心就是僧,但是從事相上來講,你沒有經過三壇大戒,你不能稱為是僧,要不然這樣就壞了,每個人都講,我本自具足,我就是僧,這樣講不通的。這樣怎麽分得開僧和俗呢?所以不可以執理廢事,也不可以執事廢理。

真正的法,接下來,“法名無染,若染於法,乃至涅槃,是則染著,非求法也。(《維摩詰經·不思議品第六》)” 解釋一下:什麽是佛陀真正的法呢?就是心不染著,意思就是:我們的心就像一塊白布一樣,沒有任何的汙染,原來的、原始的狀態的覺性,不染著我執、不染著法執、不染著顛倒見。再詳細一點,不染著貪嗔癡那顆本來的心,不染著一知、一見、一法,不染著一相,不染著一義,不染著一境,心無染著,不染一知、一見,一法、一相、一義(義就是意義的義),不染一義,不染一境,但莫汙染,別無聖解。也就是說,我們所有的修行,都要恢複那顆本來的覺性,那麽這個覺性,不是拚命地去造作,或者是拚命地去推測,萬法唯心現量,證量的解脫境界,隻有結果,沒有如果。結果就是回歸當下,沒有任何的討論空間,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但是,今天的說法,總要有一個方便,所以,要怎麽樣契入我們那一顆真如般若的涅槃妙性呢?但莫汙染,別無聖解,也就是說,聖人之所以偉大,是見相離一切相,即一切相,離一切染。見一切相,離一切相。即一切相,離一切染,染汙的染,處處都是本來的麵目。若染著一知、一見、一法、一相、一義、一境,不是真正求法的人。法名空寂,大寂滅是真求法者。你的心有沒有保持如如不動,不取於相?那麽你回歸當下,你現在就受用,終生受用,生生世世的法身慧命就一直存在。所以,真正的法,真正求法者,心是沒有染汙的——不染一知、一見、一法、一相、一義、一境。若染於法,乃至涅槃——如果染於法,認為佛有所說法,這個就是染汙,佛所有的說法都是方便。乃至著於涅槃,也就是說,我今天求涅槃得生死業,涅槃不可求,我們的心性本自涅槃,涅槃本來就不入,涅槃本來就不出。所以,講我入涅槃,我出涅槃,這個都不是佛的正見。涅槃本自涅槃,無有一法名涅槃,不出不入,名為涅槃;不來不去,名為涅槃;無有增減,名為涅槃;有什麽法可以入?有入它就有出,有增它就有減。諸位,佛法,乃至於染於佛陀的正法,就是邪法,乃至染於我求涅槃,你這個心也是汙染,真正求法者,法不可得,涅槃畢竟空寂,不可得。不求法,不求涅槃,是名真正的求法者。所以法名無染,是則染著,非求法者。也就是說,換一句話說,你動任何的念頭,去求任何一法,就是染汙。因為法法本自真如,真如不可求,唯證相應。

接下來,“法無行處,若行於法,是則行處,非求法也。(《維摩詰經·不思議品第六》)”行處,行就是造作,法本自空寂,沒有任何的造作,任何的體、相、用,因、緣、果,事跟理,當處造作,當處寂滅,法無行處,行就是造作。真正的求法者,任何的造作,心都是如如不動,契入大寂滅涅槃妙性。就是今天,在座諸位,你今天來聽經聞法,法轉換成你內心內化的一種般若的能量,你所散播出來的就是寂滅法,就是佛的那顆心。所以說,法無行處,造作就是“行”,生滅心就是“行”,心著於相就是有所造作,心著於生滅就是有所造作。所以說,今天你布施了很多金錢,要著了。著了就是說:我布施了很多的錢,這個就不是真正懂得法的人。今天你念佛念了好幾萬聲,那麽你到處吹噓,說:我念佛念了三萬聲,這個仍然是不懂法的人。法名寂滅,豈有造作呢?今天你說你持了多少的咒語,那是不曉得是方便法,咒語要跟大圓覺自性,寂滅的涅槃妙性相應,那個持咒的威力就很大。依體起用,用——有的人喜歡持咒嘛!攝用歸體。在座諸位,你今天你念佛,依體起用,對不對?我本自空寂,我方便念佛,方便念佛,沒有能念,也沒有所念,我不造作故,雖念佛沒有能念所念,很容易就契入理一心不亂,很容易就契入理一心不亂。所以說,法無行處,若行於法,是則行處,非求法也。真正的佛法,是沒有任何的造作。大悟的時候,時空完全靜止。時空是妄想的產物,我們內心(意識心)刻畫了時間跟空間,我們用生滅心一直在造作,而說我們在求法,那是錯的。生滅心是意識心,意識心是有造作的。有造作的,它會累積種種的相和量,不離見聞覺知,沒有辦法離開見聞覺知。不離見聞覺知,就沒有超越的思想。那麽,不離見聞覺知就是眾生相。眾生所有的講話,所有的話題不離見聞覺知。也就是:世間人,包括所有的電視、報章雜誌,離不開見聞覺知。六根攀緣六塵,離不開這個。電視打開,一定是衣食住行、吃喝玩樂、出國、在家……任何一種法,都沒有任何一種超越的思想,但說見聞覺知之事,也就是一切眾生,都沒有辦法離開這些見聞覺知,乃至於說,著於知、著於見、著一法、著一相,而說自己在修行,是與本心本性不相應的,是不相應的。那麽,在眾生還沒有契入這個大圓滿的、大覺悟的這個心的時候,他會用種種的方便,種種的假相,持咒也好,念佛也好,獻曼達也好,打佛七也好,打禪七也好,為的是什麽?為的是一心不亂,為了開采本來的麵目,才這麽辛苦。對不對?所以法無處所,法也無行處,真正的法沒有任何的造作!沒有任何的生滅,心有這個相、有這個念、有這個著,有這個相,它就是行於生滅。所以,真求法者,是無造作,是無生滅。若行於法,行於法就是:我認為我在修習佛法,這個就是生滅的東西,法本自空寂,哪來的造作呢?所以若行於法,如果你在造作某種東西,而說你在修學佛道的話,這是不懂法。法法本自空寂,沒有任何的造作,修止觀是為了什麽?到最後也是沒有能止,沒有所止。體真止、方便隨緣止、息二邊分別止,止觀到最後沒有能止,沒有所止,沒有能觀,沒有所觀,無觀,這個叫做摩訶大觀。這個就是摩訶大觀!什麽叫做大手印?無印就是大手印。什麽是最大的相?無相就是最大的相。絕對的空寂就是最大的相,最大的莊嚴相就是無相。所以法無行處,若行於法,是則行處,非求法也。

(◎獻曼達:獻曼達是密乘的重要加行。所謂曼達,乃是壇城的異譯,但在獻曼達時的壇城,則是自己觀想出一個“供養壇城”,然後對上師本尊壇城作供養。

供養壇城一般用“三十七支曼達”,然寧瑪派則另有“三身曼達”。

獻兩種曼達,都應先誦“百字明”,邊誦邊將曼達盤擦淨。誦時先順時針方向旋轉而擦,觀想將自己的垢障除去;再逆時針方向旋轉而擦,觀想收入諸佛功德加持,各三轉。

1.鐵圍山 2.海  3.七重金山 4.七湖  5.須彌山 6.昆紐城  7.因陀羅宮 8.天界  9.太陽 10.月亮  11.東勝神洲 12.南贍部洲  13.西牛賀洲 14.北俱盧洲

獻時,於虛空中觀想五聚皈依境。上師居中,本尊居上師前,諸佛居上師右,諸菩薩居上師左,諸法居上師後。然後於曼達盤中安排須彌山、四大部洲、日月、八小洲、輪王諸寶、諸天女等等,共三十七品。各詳於儀軌之中。

至於寧瑪派的“三身曼達”,由上至下分三層,分別為法身、報身與化身。法身供養,為法爾光明;報身供養,為五智、五甘露等;化身供養,為四無量心、菩提心等功德。供時先供下層。

在形相上,行“三身曼達”似除分三層外,與“三十七支曼達”大同小異,實質上觀想則完全不同。密乘修行重觀想而不重事相,是故亦可謂此二法大異其趣,僅供養上師諸佛的目的相同而已。——《密宗名相》(談錫永著)來源於《藏傳佛教辭典》網站

◎加行:梵語 prayoga。舊譯方便。即加功用行之意。乃針對正行之預備行。據成唯識論卷九、大乘法苑義林章卷二末之說,接近見道的四善根之位,特稱加行,然亦廣通資糧位,瑜伽師地論卷三十一之白品與黑品中,各舉出相應、串習、無倒、不緩、應時、解了、無厭足、不舍軛、正等九種加行之法,即為其意。加行又指密教接受灌頂、授戒、宗脈相承等儀式之前,所須預修之特定行法,有所謂四度加行,即指正式授予傳法灌頂(正行)之前所傳授之十八道、金剛界、胎藏界、護摩等四法,為密教行者修行之第一階段,迄今猶頗受重視。其中,依次有加行、正行之分別。所謂加行得,即以種種功力修行而證得者,乃相對於先天即能見道之「生得」而言;由此所起之善,稱為加行善。又加行道,即指修行者達到涅四道中之第一道,亦即修戒、定、慧之階位。〔俱舍論卷二十五、顯揚聖教論卷十八、大乘法相名目卷五下〕[1]p1570——佛光電子大辭典)

接下來,“法無取舍,若取舍法,是取舍,非求法也。(《維摩詰經·不思議品第六》)”意思就是說,我們證得到那個本自空寂的那個真如自性的時候,我們的心跟虛空是一樣的。在座諸位,今天虛空你把它挖一塊,虛空不增不減,你把它舍一塊,虛空也不增不減。我們的真如自性也是這樣子,你任何的造作,統統沒有增減。在座諸位,想象一下,所有的星球:地球、太陽係、銀河係、超星群係,乃至一切的銀河係,所有的造作不能離開虛空。我們今天也是,所有的造作,不能離開如來藏性,不能離開真如自性。離開真如自性叫做外道,所以為什麽我常講的?八大宗派共一顆佛心,南傳、北傳、藏傳,共釋迦牟尼佛,有什麽好爭的呢?所以,法無取舍,若取舍法,是取舍,非求法也。如果你的心不契入寂滅,認為眾生有取,或者法有舍,有取有舍,那麽這個取和舍就是生滅。所以禪宗裏麵講:令心無所增減,是真修行人。因此,法無處所,法也沒有取舍。法無取舍,若取舍法,是取舍,非求法也。這個就是著於生滅,所以我們真正的法就是如來藏,本自一心,本自真如。取是不對的,因為本自具足;舍也不對的,因為就像虛空。取虛空沒有意義,虛空本自如,舍虛空也沒有任何的意義。所以,法本身是在你的妄想,它才會有增減。妄想是製造業力的工廠,製造業力的工廠就是妄想;業力就是生死輪回的根本妄想來自於哪裏呢?來自於無明,所以:念念無明就念念妄想,念念妄想就念念造業,念念造業就製造生死,製造生死就避免不了輪回,就避免不了輪回。

接下來,“法無處所,若著處所,是著處,非求法也。(《維摩詰經·不思議品第六》)”處所就是人、事、時、地、物的地,地點。開會有一個處所,可是佛陀講,那個處所當下就是空寂。好,我現在講一個例子。今天在座諸位有幾千位法師,我沒算過不知道,有上萬的居士,假設說。我們今天在台中這個地點來聚會,緣起法,不能說沒有,沒有就是斷滅,可是,諸位冷靜一下,當下沒一個法師跟居士都是一堆白骨,這個白骨再觀一下,觀照一下,都是灰塵,骨灰,骨灰也沒有任何的語言,沒有任何的文字,沒有任何的妄想,好,把這個展貿中心拆開來,也是緣起,你想想看,我們這麽熱鬧的大法會,當下就是空相,不見一法生,也不見一法滅,諸法本自不生,何來的滅呢?所以,法無處所,著於處所,即著生滅。所以,般若智慧就是最好的處所。選道場選來選去,沒有比般若智慧更好的道場。住蘭若(阿蘭若:梵語 aranya,巴利語 arañña 之音譯。又作阿練茹、阿練若、阿蘭那、阿蘭攘、阿蘭。略稱蘭若、練若。譯為山林、荒野。指適合於出家人修行與居住之僻靜場所。又譯為遠離處、寂靜處、最閑處、無諍處。即距離聚落一俱盧舍而適於修行之空閑處。其住處或居住者,即稱阿蘭若迦(梵 āranyaka)。 據慧苑音義卷上載,阿蘭若有三種:(一)達磨阿蘭若(梵 dharma-aranya),乃求菩提之道場。(二)摩登伽阿蘭若(梵 mātavga-aranya),即墳場,或距村落一俱盧舍,即大牛之吼聲不能聽聞之處。(三)檀陀伽阿蘭若(梵 dandaka-aranya),即無人煙之沙磧。至後代,一般之寺院精舍亦稱阿蘭若,多位於遠離繁囂城市,而又便於出家、在家人出入之僻靜郊野。此外,比丘為修行而常居於阿蘭若,稱阿蘭若行,屬於十二頭陀行之一。〔大婆沙論卷一三六、有部奈耶卷二十四、薩婆多婆沙卷五、大日經疏卷三、俱舍論光記卷十三、大乘義章卷十五、玄應音義卷二十三〕[1]p3697——佛光電子大辭典)比較清淨,很好,這是事相上,而真正的蘭若,佛陀講的,是這一顆大寂滅心,是真正的大蘭若(眾鼓掌)安住於自己的大寂滅處,即住真正的蘭若。何以故?不著處所,所以說:法無處所,若著處所,是著處,非求法也。所以真正求法者,不管你走到哪一個道場,走到哪一個宗派,內心裏麵要給一個尊重,因為處處是寂滅,見性的人處處真,處處真,處處都是本來人。相相真,相相真,相相都是本來人。所以叫做法無處所。若著於處所,即著生滅。若著處所,是著生滅。是著生滅的處所,就不是真正的求法者。所以在座諸位,你今天來到台中,這個齋僧大會聽聞佛法,心寂滅否?有跟眾生百般計較嗎?有跟眾生百般的困擾嗎?你有沒有去幹預別人的修行?有沒有不尊重別人?所以,師父說:我們隻要做一個小動作:尊重,那麽,所有的佛教就會和諧;做一個小動作,尊重每一個法師的修行方式,尊重八大宗派,尊重南傳、北傳、藏傳,給一個最基本的修養:尊重,整個佛教它就會和諧。佛教內鬥,消耗能量。佛教和諧,力道就會大。這是一定的道理。

接下來。“法名無相,若隨相識,是則求相,非求法也(《維摩詰經·不思議品第六》)”法名無相,真正的法:真如。而真如它是無相的,而無相,沒有長短方圓,不是長的,我們的清淨自性不是長的,不是短的,不是方形的,也不是圓形的;也沒有顏色,沒有青黃赤白;也沒有上,也沒有下,上下、東南西北,是人的意識心定出來的,時空本來就靜止,本來就不存在,對大悟的人來講,人、事、時、地、物都不可得。所以真正的法,當下就是無相。無相就是空相。若隨相識,識就是意識心的識,如果隨著相而起分別心的識,是則求相,非求法也。說“法名無相”,如果你不懂得這層道理,見相著相,不懂得即相離一切相,不懂得這一層道理。法名無相,若隨相識,著相的相,意識的識,如果隨著相而起識心分別,是則求相,非求法也。所以為什麽佛陀在《金剛經》裏麵講:不可以三十二相見如來。為什麽?真正的如來無相。為什麽不可以三十二相見如來?如來無相。每一個人,真如自性也是這樣子。自覺聖智也是無相,沒有長短方圓,沒有青黃赤白,沒有東南西北,沒有下,沒有上。若隨相識,如果隨著相而起分別的意識心——生滅的意識心。生滅的意識心是生死的根本。所以在《楞嚴經》,佛陀叫阿難要舍識用根,要舍生滅的意識心,生滅的意識心就是著相,生滅的意識心就是六根攀緣六塵中間所起的分別心、執著的心、生滅的心,那個就是識心分別。而識心分別,能所不斷,它本自空無自性,所以,識心分別是緣起,是空無自性,空無自性就不是真如。因此,法名無相,若隨相識,是則求相,非求法也。意思就是說:我們今天所有的法師或者是居士,你真正的求法,就是不能有識心分別,而起高低情緒的變化。所以,真正修學佛道的人,不見眾生過,若見眾生過,自非卻是左。因此,見眾生過就是識心分別。

接下來,真正的如來的法,法是不可住的。不可住一知、一見、一塵、一境、一相、一法、一義,統統不可住。“法不可住,若住於法,是則住法,非求法也(《維摩詰經·不思議品第六》)”哪一種人才懂得如來的真正的法?法不可住。若住於法,是則住法,非求法也。為什麽法不可住?因為萬法空無自性,法法本空。不是你執著就可以帶得走的。我們要很清楚,所以,我們一定要懂得身心俱舍。金錢、名利完全舍,這是真正的修行人。如果那個墳墓,埋葬了一個很有錢的人,那個很有錢的人,一定會很感歎:啊!為什麽我在世的時候,來不及布施咧?現在躺在棺材裏麵,埋在地底下,才想要做功德,來不及了,行善要及時,修行要當下,不能拖延,不能像飛機說delaydelay[英][d?'le?] [美][d??le:n.延遲,拖延耽擱;被耽擱或推遲的時間。vt.延期推遲;耽擱。vi.延緩,延期,對不對?這班機delay了,我就坐下一班的飛機。在座諸位,你明天要死亡,你能delay嗎?沒辦法的。所以,墳墓埋下去的那一刹那,你才感覺到:噢!我這輩子福跟慧修得不夠,來不及了。奉勸法師還有居士,什麽是真正求法者?身心俱舍,萬法俱舍,是真正求法的人,這就是真正求法的人。接下來。既然法不可住,不可住著一知、一見、一塵、一境、一相、一法、一義,畢竟空寂不可得,那麽,現在我……什麽是一個真正持戒的人呢?持戒的人,在《大乘本生心地觀經》講的這句話,還真是得體:真持戒人,持犯一如,心無增減。真正布施的人,是無相布施,真正持戒的人,是真如無相持戒,持犯一如。他持自己的戒,自己的三業絕對不犯重戒。一絲一毫的戒,絕對不去犯。但是,也不會去看不起那一些對戒律比較疏忽的人,比如說,看到某個比丘、比丘尼不如法,或者居士,他的心一樣如如不動。為什麽?持,空無自性;犯,空無自性——這個是指大悟見性的人。並不是說,我們放任他去犯戒;而是說,真正持戒的人,用一顆慈悲的心,給眾生再一次的因緣,改過、遷善。他不會說這個人犯戒,一下子打入冷宮跟地獄。嫉惡如仇,這不是真正持戒的人。真正持戒的人,自己持的很好,但是會給眾生機會,會給眾生機會的。為什麽?給眾生機會,你的心就不會動念,就不會動念。所以,給眾生機會,也就是給自己機會囉!證得空性的人不分彼此,對自己很嚴格,但是對眾生能夠寬恕,給他時間,給他因緣,慢慢地改進。

接下來,法不可見聞覺知,若行見聞覺知,是著生滅見。著生滅叫做見聞覺知,非求法也。“法不可見聞覺知,若行見聞覺知,是則見聞覺知,非求法也(《維摩詰經·不思議品第六》)” 也就是說,我們見一切相,了解相相本空的道理,聞,耳根聞一切音聲,讚歎的音聲也好,心如如不動,毀謗的音聲也好,心如如不動。覺,這個是指鼻、舌、身。知,是指第六意識。見聞覺知,這個是指六根,有了見聞覺知,就有六根之相。一切眾生都著於見聞覺知,著於六根所顯現的相,所顯現的量,因此,一般的眾生心是定不下來的,他所談的話題,不是出國,要不然就是什麽是好吃,要不然就是我的老公怎麽樣,我的老婆怎麽樣。在座諸位法師,這個叫做:法不可見聞覺知。如果一直在講這些衣食住行,吃喝玩樂,就是離不開見聞覺知的相跟量,永遠沒有辦法超越這個生死。所以,悟道的人,見什麽,什麽都不著,心安住在如如不動,耳聞什麽,心如如不動;鼻舌身對塵,如如不動。第六意識對一切境界,轉識成智變成妙觀察智。這一句再念一遍:法不可見聞覺知,若行見聞覺知,是則見聞覺知,非求法也。所以,佛陀說:一切眾生但說見聞覺知之事,無有超越的思想。也就是說,佛陀講:一切的眾生,包括你打開電視,包括你打開,open the newspaper or watch the TV,無論你看電視,所講的統統沒有什麽超越的思想,就是見聞覺知,凡夫俗子,每天都是生活在吃喝玩樂,生活在衣食住行,離開了這些,他不曉得要講什麽?他不曉得萬法本自空寂,不可得,因此智慧不開。智慧不開就念念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保佑我,保佑我,可是呢?他講話會傷人,叫阿彌陀佛保護他,叫觀世音菩薩保佑他,可是那隻嘴巴像箭一樣的傷人,他不保佑自己,不懂得保護自己。

有一個居士告訴我,他問師父:師父,我念消災延壽藥師佛能消災嗎?我說:不行。那師父,我念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能消災嗎?我說:不行。那要怎麽樣才能消災呢?我說:從今天起,身、口、意完全清淨,那一隻嘴巴,從今天,從此時,從此刻,不要去傷害任何一個眾生,內心的思想要完全純真、純正,從今天起,你能這樣做,立刻就消災,立刻就消災。(眾鼓掌)諸位,不傷害眾生怎麽會不消災呢?加上我們念觀世音菩薩,念消災延壽藥師佛,觀世音菩薩,消災延壽藥師佛是保佑好人。這樣來念佛,是不是力道就比較大呢?講話會傷人,你念什麽佛都沒有用的,不能消災的。

接下來。“法名無為,若行有為,是求有為,非求法也(《維摩詰經·不思議品第六》)”法名無為,真正的法,當下就是絕對的真空法性,本不生,本不滅,而這個法本來就是無為。有的居士來問:師父,那什麽是無為?我說:就是有為囉!徒:我現在問的是無為?師:我現在告訴你無為啊!當下的造作本自空寂,就是無為。師父,我問無為,那什麽是無為呢?師:就是有為。徒:那師父什麽是有為呢?什麽是有為法?師:就是無為啊!當下平等不二,當下絕對就是真如。真如離有為,真如也離無為啊!講有為,講無為,這個是生滅意識心所產生的對立的生滅的觀念,有為是對無為講的,無為是對有為講的。所以真正的無為,什麽是真正求法者呢?懂得一切法本自空寂的無為,是真正求法者。若行有為,是求有為,非求法也。意思就是,如果你著於生滅——生滅知、生滅見、生滅的相、生滅的法、生滅的義、生滅的境,你如果著於一法、一塵、一相、一知、一見,這個就若行有為,是求生滅的有為。所以,法名無為,法當下就是絕對真如的不生不滅。若行有為,如果你著於生滅,一直求,那麽是求有為,非求法也。所以,若求法者,二六時中,應無所求。萬法空無自性,本來就是不可得。

接下來。今天的主題,今天的主題就是摩訶般若,欲開摩訶般若見涅槃妙性,必須見自本心,見自心清淨的菩提。所以,六祖說了:念念般若,於一切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心即開悟,自見本性,直了成佛。但用此心,直了成佛。八大宗派,包括小乘:俱舍跟成實,十大宗派好了,所有的目標都是要成就佛道,佛陀說:諸乘亦非乘。佛陀講的:人乘,天乘,小乘、中乘、大乘、最上乘,那統統叫做方便,於圓頓當中方便安立次第,於次第當中回歸當下,於當下即見永恒,沒有當下也沒有永恒,這都是方便說。

當我們念念啟動本自涅槃妙性的般若智慧,念念般若,念念就是佛,你就是佛,於一切境界,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八個字講起來很簡單,聽起來很簡單,要真正說起來很長,很是複雜,很難!聽起來你好像懂,但事實不懂,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太多人問這個問題,師父,無所住,我心到底住在哪裏呢?所有的信件、e-mail過來,太多人問這個問題。這個就是不見真心的人,講住跟無住都是不對,因為他沒有體證到萬法的唯心現量境界,所以,一直在住跟無住的角度,一直在名相上打轉。所以他才會講說:師父,那無所住,我到底心要住在哪裏呢?所以,對悟道的人來講,講無所住,他當下頓契無生。意思就是:於法應當無所執著,而生真如的清淨心。事實上,這個是雙重的強調,講一句就夠,但是問題眾生根器不夠啊!應無所住,應當於一切法,於一切境無所執著。為什麽無所執著呢?相相本空,相相本來就空無自性,著一法、一境、一相、一知、一見都不對,佛為凡夫的眾生才講應無所住。真正的悟道無所謂住,和無所謂的無所住。無所住就是住,無所住就是安住在真如的無所住,真如本自空寂,所以說它無所住,無所住的當下,就是不可得,空寂的大寂滅忍,就是真如之住。真如就是無所住,無所住就是安住在真如。對眾生不得不這樣講,而生其心,而生清淨心。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應當無所執著,於一切相,於一切法,於一切境,應當無所執著而生清淨心。在座諸位,這法是對凡夫講的,真正悟道還講這麽麻煩嗎?無所住就是安住在真如,清淨心本來就是不可說囉,對不對?清淨心本來不可說,所以,沒有東西可以講。前念妄想不生,後念智慧不滅,就是本不生,本不滅。師父,什麽是不生不滅?前念妄想不生,後念智慧不滅,這個叫做不生不滅。悟道,如果你體悟到聖道,妄想盡處,就是涅盤槃處,妄想盡處,就是涅槃處。在座諸位,由妄想去講涅槃,你怎麽講都不到位,妄想本身是生滅心,妄想本身是生滅心,由生滅的意識心,去推測、去說如來的聖境,到底是生滅還是不生滅,統統叫做生滅。用妄想心、意識心、生滅心,去推測如來的真正的不生不滅的心,講生滅,講不生滅,統統是生滅。用一顆真如、不生滅、聖人的心,講生滅,講不生不滅,統統是真實的不生不滅,何以故?他了眾相本空,生滅跟不生滅是方便說,所以為什麽叫做萬法,真正的法唯證相應、不可說?隻有證得到真如,真的本不生,本不滅的那種絕對的真如,才了悟真正的不生滅,在眾生位來講的話,永遠沒有辦法,他用輪回的心,用生滅的見求於如來,永遠不可得。用邏輯的由A推論到B,B推論到C,用logic去推論,那個是妄想。所以,無論全世界包括哈佛大學的博士,包括科學家scientist,包括生物學家biologicist,包括artist藝術學家,不可能了解如來的究竟義,不可能!因為他用的是生滅心。有一個畫家來到我的前麵,人家介紹說:慧律法師,這個畫家了不起,他什麽都能畫。我說:真的嗎?他說:真的,世界級的。那我們隨喜讚歎。慧律法師您要叫他畫什麽,他就有辦法。(上人把撫尺在桌上一拍:啪!)我說:來!畫畫我的清淨自性。我又不曾畫過這個呀!(眾鼓掌)你畫畫看啊!言語所不能及,思想所不能及,筆墨所不能及,來,你能畫佛像,你能畫佛性嗎?畫不出來。換我畫給你看,我用說的,還是沒辦法。我們不是說人家不好,而是說,世間所有的,不管你書讀得多,拿到全世界的doctor博士,都沒有辦法契入如來的真實境界,就forever永遠沒有辦法,那是唯證相應的,那是真功夫的東西。所以,道相應,說法令解脫;如果不相應,合掌令歡喜。道也不是說每一個人都有辦法去講的,對不對?沒有辦法的。彈琴是覓知音,說法是為知己,你的心跟師父相應,我才說法給你聽,對不對?要是不相應,他去廁所就從後門溜走了,怎麽可能再回頭來?不可能再來了。Umbrella雨傘(諧音:俺不來啦),對不對?(眾鼓掌)你們都沒有中途離席,很厲害!諸位法師居士,大家都沒有半途離席。(眾鼓掌)在座諸位,你是我心目中的天使。謝謝。(眾鼓掌)

求道之人要下兩種決定心,這兩種決定心缺少一個,你都不可能成佛:一、要發大菩提心,要自利,要利他,要覺行圓滿,要對人類有所貢獻,要對佛教有所貢獻,要對全世界有所貢獻,這個第一個,要發自利利他大菩提心,這是第一個,沒有這個心,你沒辦法成佛。第二個,發什麽心呢?發不退轉的心,今天我不管碰到多大的病苦、逆境,多大的侮辱,諸事不順、眾生的毀謗,無論碰到多大的苦,乃至麵對死亡,我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心,怎麽樣?阿鞞跋致永遠不退轉,修行人不能怕苦,也不能怕死啊!怕苦的人會退轉,怕死的人會退轉。所以要發這兩種心:一、發大菩提心,打死不退轉。二、發不退轉的心,即證八地菩薩、七地菩薩,不退轉的心。發這兩種心就決定成佛。(眾鼓掌)我們要學習六祖。你在你的道場,如果有人謾罵你,或者是你做錯事情,或者是男眾的比丘,上人隨便講兩句,就打包好行李,說:此處不留人,自有留人處。在座諸位,那個講兩句,就離開他師父的人,講兩句就覺得很委屈的,躲在寮房裏麵哭泣的,白天哭不夠,晚上串寮一直講到他的委屈,多麽的委屈,這個人沒有救了,沒有辦法成佛,決定沒辦法。怕苦,怕受委屈。隨便講兩句,你想想看:祖師大德去西方取經,那種苦你受得了嗎?寧向西天一步死,不向東土一步生。這是唐玄奘去取經的一句名言。我今天去取經,寧向西天一步死,絕對不回頭,不向東土一步生。那種玄奘大師到西域取經,翻譯成中文,要不然梵文你怎麽看的懂啊?那種精神,你比得上玄奘大師一根汗毛嗎?今天一個比丘或者比丘尼,或在家居士,受了一點小小的委屈,在寮房哭得如喪考妣,這要怎麽修行呢?這怎麽有辦法修行呢?對不對?所以,真正的求法者,要把我們的韌性拿出來,把那個勇敢拿出來。

在座諸位,三種愚癡不可取:一、愚癡不可取,二、愚忠不可取,三、愚勇不可取。愚癡不可取,愚癡的人沒有辦法明辨是非、判別正跟邪,盲修瞎練,胡搞瞎搞,搞了一輩子,二、三十年以後發現:糟糕!糟了一個糕!我走錯路了,來不及了。人生沒有幾個三十年的,對不對?等到你親近這個道場,親近這個邪知邪見的,沒有正見的,搞了三十年沒辦法解脫,到了年歲很大的時候,發現我走錯路了,糟了一個糕,有的還不止糟了一個糕,糟了兩、三個糕。來不及了,六十歲了,對不對?一晃,三十歲。再一晃,六十了。像我今年六十了。我記得童年的時候,還在爬樹、玩泥巴,現在,而發蒼蒼,而視茫茫,而齒牙動搖,想當初多麽年輕,而今老態畢現,(眾笑)令人不勝感慨!(眾鼓掌)時間過得這麽快,一晃,就是一甲子,一甲子。所以,我的徒弟老要為我慶生,我都說:不可。你做生日,每年閻羅王都會來點名,你不做生日,閻羅王還不曉得我幾歲。你一做生日,閻羅王就知道我六十一了,明年就六十一了,再做生日就六十二了,你不做生日,還不曉得幾歲哩。讓閻羅王找不到人。咦?慧律法師跑到哪兒了?我沒說我幾歲啊!所以,我遵從廣化律師那種作風。廣化律師你問他:師父,您是幾月幾日生日?這個持律的就是不一樣,那個持戒清淨的律師就是完全不一樣。我問他:師父,您幾月幾號生日?他不告訴你也不好意思,告訴你也不好意思,廣化律師絕對不讓人家特別為他做生日,他就說:觀世音菩薩聖誕那一天,就是我的生日。為什麽?他不讓你知道。那天要上供啊,師父,我們為您祈福祈壽。對不對?要做一些壽龜(米、麵製龜形食品)廣化律師說:啥!做一些紅壽龜就會增壽?他不搞這個。所以,我去台中南普陀佛學院學了廣化律師這個風範,我去年六十大壽,徒弟說要搞大一點的,對不對?不要覺得慧律法師您很寒酸。我說:不一樣哦!這不是沒有錢辦桌請客,這個要顧慮到眾生的觀感,我們是出家的法師,對不對?貧道貧道,哪有富道的(眾鼓掌)所以,我就堅持不做六十大壽,可是又要對信徒有個交代,說:好吧!那沒辦法了,就給眾生來頂個禮,我們用一些小小的點心,幾塊錢的點心,小小的,大家來拜一拜,來供養,這個錢趕快拿去印《楞嚴經》、《楞伽經》,救救苦難的眾生,也好,生日就是有這個好處,收一點紅包,不是我在花的。師父,您提到錢都不會難為情?又不是我在花的,因為不是我在花錢的,趕快拿去印經典。就說:咦!替眾生種一點福報、福德。這個有一個好處,以後我的徒弟,他的生日,他絕對不敢辦桌。你給我辦看看。上人都沒有辦,就是那麽簡單的寥寥,那麽簡單的,對不對?徒弟他不敢辦。所以,做一個風範,給後代的人看,(眾鼓掌)。求道之人,長老要有一個風範嘛!乍稱長老,有些不習慣。因為,為什麽呢?我以前人家都稱法師法師,我都很慚愧了,實在以法為師,以法師人稱為法師嘛!突然之間,電視上打出字號:慧律長老,我跑去照鏡子,看起來也不是很老(眾笑)也不是滿臉皺紋,被稱作長老?長老就意味著愈長愈老(眾鼓掌)

那麽,求道之人,首先要下定決心,下定決心,就像六祖到五祖黃梅那個地方,五祖問他:爾來何所求?你來到這個黃梅,你要求什麽咧?求什麽?六祖回答:唯求作佛,不求餘物。噢!這六祖是我們的模範。唯求作佛,不求餘物。在座諸位,如果你們今天來,也是這八個字:唯求作佛,不求餘物。你要給自己鼓掌。(眾鼓掌)你就是發這個心來的。

接下來,若自心“常生智慧,不離自性,即是”大“福田。(《六祖大師法寶壇經(曹溪原本)·悟法傳衣第一》)”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在座諸位,今天來的義工,犧牲小我,來完成大法會的義工,要特別注意這句話,我們今天放下自己的工作來這裏,發心護持三寶、正法、齋僧,你一定要了解,心要開智慧,智慧在哪裏開?不離自性,不離不生不滅的清淨自性。這個清淨自性就是大福田。這一切福田,不離方寸。方寸就是我們的心。諸位,人不是牛,牛是吃草的。諸位,吃苦吃一輩子,沒有目標,這是很悲哀的一件事情。人不是牛,這句話是要反映出:人是有智慧的。

在座諸位義工,慈悲的義工,你們這樣發心,如果來這裏拚命地做,拚命地做,卻在最重要的下午這個弘法卻跑回去睡午覺,噢!那這個就麻煩了,智慧很難開了,對不對?今天我們做了(義工),修了無量的福德,接下來,要修無量的智慧,修無量的智慧,要啟動我們的般若智慧,就是要聽經,要聞法。為什麽咧?佛法無人解,雖慧不能了佛法沒有人說,就是世間再聰明的人都不可能,因為它不是語言,它不是文字,它讀不來,它意會不到,推論不來,不是邏輯,所有的邏輯都是妄想,所有的推測都是妄想,所有的猜測都是妄想。什麽都不想也不對,那是無記,無記空——沒有智慧的空。想也不對,因為凡夫沒有證得真如自性,想也不對,它就很難。想也不對,不想還是不對,不想還是不對。所有的問題都不是問題,所有的問題都是他內心妄想本身的問題,妄想跟自己的無明在對話,證得畢竟空性的東西,不怕人家發問的。何以故?萬法不離清淨自性嘛!所有的學生讀的是意識的累積觀念,跟證得空相、聖人的心、第一義心是不一樣的,是不一樣的;所有的發問,那個問的本身,是起自無明,因為他沒開般若智慧,沒有開般若智慧。有一次,北大的學生問:請問師父,虛空是開放的,是愈來愈寬廣,或者這個宇宙愈來愈縮小?我說:這個統統叫做妄想,統統妄想!時空本來就不存在的東西,這因心成體,因為你有主觀的意識,才承認客觀的物像存在。物象隨著主觀的存在,主觀跟客觀的存在,它才有所謂萬法。對不對?那是一種妄想,那是一種妄想。所以,我們現在知道,人不是牛,人不是牛。牛是吃草的,吃了一輩子的苦,牛不能解脫。在座諸位法師跟居士,我們是有智慧的,對不對?

(五)祖一日喚諸門人總來:“吾向汝說,世人生死事大,汝等終日隻求福田,不求出離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救?汝等各去自看智慧,取自本心般若之性,各作一偈,來呈吾看。若悟大意,付汝衣法為第六代祖。火急速去,不得遲滯。思量即不中用,見性之人,言下須見。若如此者,輪刀上陣,亦得見之。”)

自性若迷,福何可救?布施求福,布施求福。諸位,你今天布施金錢來齋僧,或者是護持三寶,三寶很感動。但是諸位,福不能了生死的。不是你布施金錢,你就有辦法了生死的,隻布施金錢,不開智慧,是佛也救不了你,因為你得到人天的福報。六祖講:自性若迷,福何可救?我們的清淨自性迷了,你布施再多金錢也救不了你啊!所以,各位法師,你有這個責任,你有這個責任,所有的居士,來到我們的道場親近三寶,布施的都是他們血汗的錢,他流血、流汗的錢。法師一定要慈悲,一定要把所有的護法居士,有緣的或者是慢慢等待因緣的,一定要慢慢引導,入於正法。有一個比丘尼說:慧律法師,我又不會說法。我說:你不用說,播放我的給信徒聽就行了。她說:說的也是。(眾鼓掌)等你來說太慢了,我都得花四十年的功夫,你一下子是沒辦法的。我從大一到現在四十年了,沒關係,信徒來,你就慢慢把他引導,有正知正見。

最上乘人,言下須見,思量即不中用。思量就是思想,就是推論,就是妄想,一切眾生都用這個心。最上乘人,意思就是,你想要達到至圓至頓,契入不生不滅的涅槃妙性,不能隔天,不能隔一個小時,不能隔一分鍾,不能隔一秒鍾,都不行!當下!諸位,你們都聽過這句,如果我問:什麽是當下?法師、居士,你能回答嗎?什麽叫當下?能回答嗎?當下就當下嘛!噢!我告訴你,越解釋就越離譜。隻能用比較接近的。什麽叫當下?就是智慧的現在,不得已的形容詞,叫做智慧的現在,叫做當下。要不然該怎麽說?沒有辦法。所以最上乘人,言下須見。當下就要見,思量即不中用。你動用到生滅的意識心,是沒有用的;見性之人,當下須見。若能如此,輪到上陣,亦得見之。意思就是說:如果你是見性的聖人,掄刀上陣,就是在戰爭,你一樣見性。在極苦,在身心最痛苦的,你一樣,當下亦是見性。意思就是,見性不分行住坐臥、見性不分食衣住行、見性不分和平與戰爭,peace and war。和平的時候見性,戰爭也見性。再念一遍:最上乘人,言下須見,思量即不中用。見性之人,當下須見,若能如此,掄刀上陣,亦得見之。掄刀上陣就是戰爭,就是動蕩不安,你一樣找到休歇處。噢!這樣你就曉得什麽是佛法。佛法就是要讓我們找到身心真正的休歇處。我們今天開宗明義已經講了,身體累的時候,我們要趕快回到自己的家,甜蜜的家,休歇一下。諸位,那你的妄想的家在哪裏呢?這就沒有那麽容易找到了。而你妄想的家放下,休歇、無諍、空相,證得到真如無相,那就是真正的家——而這個家是永恒的法身的慧命的家,慧命的家。所以,我常常奉勸這些居士,說:大居士,父母生你這個色身,你一定要報父母的恩,這個是最基本的,為人子女,色身來自於父母,來自於父母,所以,我們一定要報父母的恩。但是,父母生的這個色身隻有一生一世。聽經聞法不一樣,我們的法來自於佛陀,而佛陀教給我們的,這不是今生今世的色身,那是生生世世無量億劫的法身慧命,那不一樣的哦(眾鼓掌)所以,話講回來,父母的恩,生你這個身,一輩子,佛陀的恩,你報不完的,佛陀的恩,你報不完的!釋迦牟尼佛百千萬劫出生入死,證得人生宇宙的究竟真理,舍生命,頭目腦髓,《普賢行願品》講的:生生世世,如來舍頭目腦髓,證得這樣的佛果。我們能夠不報佛恩嗎?所以我們大家共同努力報佛恩。共同努力。(眾鼓掌)

十方諸佛都證得到大寂滅忍,所以很多人講:如來證得無生法忍。這樣講是不夠圓滿的,如來是證得大寂滅忍,無生法忍是八地菩薩所證的。八地、九地、十地、等覺、妙覺,統統證得無生法忍,而佛陀呢?證得,唯佛一人證得大寂滅忍,這是非常尊貴的名詞,簡單講,就是唯佛一人證得究竟不生不滅,大寂滅忍就是金剛佛性,究竟不生不滅之處。《楞伽經》講:如來不說境界有或者是無,如來若說境界有,即著常見;如來說境界沒有,即著斷見(斷滅見),如來不說境界有無,但說一切法不生不滅。這句話可是很重要的,如來三藏十二部經典,講到究竟之處,但說不生不滅,妄想盡處,即是涅槃。所以,十方諸佛皆證大寂滅忍,大寂滅忍就是金剛佛性,究竟不生不滅之處。所以,佛說:我不說境界有或者是無,何以故?講境界有與無,皆有過失。講境界有著於常見。何以故?一切境界體性本空,不可得故。若說境界無,壞了緣起,著於斷滅見。我不說境界有無,但說不生不滅。隻說我們每一個心(真如自性)當下就是自性涅槃,不生不滅。所以究竟不生不滅處,就是諸佛所行處,也是生命圓滿的終極目標。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目標,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目標,他的目標要做什麽呢?每一個人都要契入自己的理想,那我們佛弟子的目標是什麽呢?佛弟子的目標就是成佛,就是證得究竟寂滅。所以,在座諸位,那個就是我們真正的法身慧命,真正的生命。我們這個色身很短促的,非常短促的,不是真實的生命,但是也不能離開五蘊啊!生命的圓滿終極目標,就是涅槃妙性,就是大寂滅忍,就是摩訶般若。在座諸位,若見金剛佛性,身心得奇特事。身得舍利子,心呢?心得無量的大智慧,心得無量大智慧。所以,當我們證得空相、空性,究竟涅槃的時候,我們這個色身起變化,就像佛陀,證得究竟涅槃得奇特事,身得金剛不壞,也就是我們這個色身,成佛悟道以後,火化得無量的舍利子,心得無量的大智慧。所以我們今天拜佛陀的舍利子,這是表法的——表示我們禮敬如來的法身,那是我們人人統統本來具足的。那我們現在有奠定了佛的正知正見正念,那麽我們就知道,佛法不是求感應的。所以,感應是很自然顯現的,禮佛、拜佛,很自然感應的,莫求感應,應當求大智慧。莫求奇跡,應當求佛的大智慧。諸位,得佛的大智慧,自然就感應,自然就有種種的奇跡。諸位,千萬不能舍本逐末,不能舍本逐末。佛法是教你得大自在、大解脫、了生死的;得感應和奇跡是不能了生死的,這跟生死無關的。許多人都誇大其詞,得到種種的感應就自我膨脹,但是這個跟佛法無關,這個是附帶的,相應。如果你著於奇跡,如果你著於感應,外道也有啊!外道也有啊!你看台灣的那個靈體的附身,什麽濟公、三太子,他畫一個符咒,也可以給人家治病啊!多少人拜媽祖,台灣的民間信仰,多少人拜媽祖,也得感應啊!對不對?也得感應啊!我們念觀世音菩薩,也得感應啊!打佛七的感應啊!對不對?持咒、念佛、修相應法,也得感應啊!種種的感應啊!可是這個不重要,不能舍本逐末,求感應,求奇跡,而不求佛的大智慧,也得佛的大智慧,才能斷煩惱,才能了生死嘛!千萬不能著迷於鬼神的附身,千萬不能著迷於種種的鬼神附身,而說可以治病。

有一個人佛法懂一點,大智慧沒開,結果呢?他得了腎髒病,他去給畫符咒的看,畫符咒的告訴他,拜神的告訴他說:你呀!吃香灰。他很相信這個神,後來就覺得說,理應當問一下師父看看,就跑來問師父。我說:佛教是理性的宗教,佛法是科學的宗教,是智慧的宗教。我認為應當看醫生,應當看醫生。醫生就是人間的活菩薩,示現成醫生,也是在救人。應當用科學的方式來治病。後來,外道的業力比較強,他比較相信那個靈體附身的。後來,他有去看醫生,醫生開的藥吃了不起色,後來就吃那個香灰,吃那香灰。後來,他就沒有來講堂找師父了。那麽,他旁邊的人,來到講堂就問師父,說:師父,那他怎麽辦?您認為接下來呢?我說:接下來就是等死。不用科學、理性來處理自己的病苦,這個,哪是正信的佛弟子?對不對?有的人講:持《大悲咒》是很靈的,無病不治。我說:那不一定,佛菩薩有時侯沒有能力。譬如說:現在一出生連體嬰,連在一起,你隻能持《大悲咒》,求觀世音菩薩讓他找到更好的醫生分割,你什麽時候看到連體嬰可以念大悲咒,念到那兩個寶寶自己分開的?這樣大家都會嚇壞了。諸位,佛菩薩不是萬能的,麻煩大家要恢複一點理性,要用最科學的角度來認識佛法,要用最有智慧的角度來看待佛陀的正法,不搞迷信,不搞附身,種種的治病,該怎麽處理就怎麽處理,不要著迷於地理、風水,或者是婚姻,尤其是出家人盡量……這些地理、風水、婚姻,出家人盡量不要去碰,當求佛的智慧,應當教導信徒契入佛的智慧,佛的大般涅槃的思想,這樣才對的。

那麽,接下來呢?我們來看看六祖惠能大師,看看六祖惠能大師,對於菩提般若的智慧怎麽來解讀。諸位,真理不怕多,也不怕重複。也許大家都看過《六祖壇經》。但是,今天師父來加強一下大家的印象,真理不怕多,真理也不怕重複,反而能夠感受到你心中的喜悅,觸動你內心深處的般若。我們來看看六祖惠能大師,對我們的菩提般若的智慧怎麽來解釋?

(師複告眾曰:"善知識,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隻緣心迷,不能自悟,須假大善知識示導見性。當知愚人智人,佛性本無差別,隻緣迷悟不同,所以有愚有智。"——《六祖大師法寶壇經(曹溪原本)·悟法傳衣第一》)

("吾今為說摩訶般若波羅蜜法,使汝等各得智慧。誌心諦聽,吾為汝說。善知識,世人終日口念般若,不識自性般若,猶如說食不飽,口但說空,萬劫不得見性,終無有益。"——《六祖大師法寶壇經(曹溪原本)·悟法傳衣第一》)

六祖說:善知識,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說:善知識,菩提般若的智慧,每一個人都本來就具足。那問題出在哪裏呢?隻緣心迷,隻因為,正因為心迷惑了,顛倒了,不能自悟,須假大善知識示導見性。一定要借重大善知識,示導見性。六祖還是鼓勵人家要聽經,要聞法,因為這個佛法,自己實在是悟不來,因為,它不能猜測,它不能推論,悟就是悟,不悟就是不悟,說:師父,我差0 .01就開悟,那就表示沒有開悟。師父,我就隻有毫厘之差。毫厘之差就差很多,沒見性就是沒辦法,所以,六祖說:須假大善知識示導見性,當知愚人、智人,佛性本來就沒有差別,隻緣迷悟不同,因為迷跟悟不一樣,所以有愚有智,所以有的人煩惱比較重,就是愚癡,無明比較重,就是愚癡。

有的人善根就比較重,他知道要求佛的智慧,每一個人(人人)本具足的般若智慧,所以,這麽多人同時聽法,可是每一個人受用不一樣,不一樣。吾今為說摩訶般若波羅蜜法,我現在來為你們說摩訶般若波羅蜜法,就是我們今天的題目:摩訶般若。看看六祖對摩訶般若波羅蜜怎麽解釋呢?使汝等各得智慧,今天來聽六祖講摩訶波羅蜜法,讓每一個人能夠得到本有的智慧,誌心諦聽,吾為汝說。善知識,善知識就是六祖對在座的法師和居士都稱為善知識,雖然這三個字很平常,但是你就知道六祖的那種謙卑,當然是對大眾統統稱為善知識,也就是六祖謙卑:你們都是我的善知識。有的人稱法師或護法居士,可是這樣稱呼比較複雜,六祖稱在座的法師居士統統稱為善知識,善知識。世人終日口念般若,若不識自性般若,猶如說食不飽。世間人每天都在念般若,我們每天不是都在念《波若波羅密多心經》嗎?對不對?我們每天都在念《波若波羅密多心經》,念了幾萬遍了,還沒什麽消息,脾氣還是脾氣,個性還是個性。人家勸他:放下。你不知道啦!真糟糕!反正我就是這樣無知,你能拿我怎樣?有需要這麽堅持嗎?柔軟一點不是比較快活嗎?放柔軟一點,不是日子比較好過嗎?哎呀!當你碰到內心的觀念起衝突,般若擺一邊。開悟的人叫做般若心經,不開悟叫做般若神經,念久了就變神經兮兮,因為沒有開悟。不識自性般若,猶如說食不飽,每天都在講《波若波羅密多心經》,或者《金剛波若波羅密經》:爾時世尊怎麽樣子……然後: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你看他念了多少遍?毫無消息,因為不識自性,我們不認識這個本不生本不滅的清淨自性的般若,猶如說食不飽,你要真的吃飯才會飽?用講的怎麽會飽,肚子餓餓,當然要去吃東西才會飽。對不對?你今天法一直念一直念,念那個經典,法不離心,心就是法。對不對?你不識自性般若,你一直誦經有什麽用呢?經就是心,心就是經。對不對?悟道的人,心就是佛;心就是經典、就是法;心無諍,就是僧。若不識每一個人不生不滅的自性般若,猶如說食不飽,不能解決問題的意思。口但說空,萬劫不得見性。嘴巴講一講,萬劫不得見性。終無有益。這句話,六祖有很重大的含義,就是學佛的人一定要真實的受益,而不是說,把它當做學問來研究,當學問來研究,那是學者,佛弟子是要解脫的,跟學者是不一樣的,是完全不一樣的。

日本有一個博士,拿到多少的博士學位,那個叫做佛學博士。有一天,他去身體檢查,這個日本的佛學博士得到了cancer癌症,一下子,如晴天霹靂,啊?我也會得癌症?會啊,隻要吃五穀,心裏有壓力,現在的人的飲食,煎、煮、炒、炸,對不對?都含帶有毒,是不是?沒有加一點三聚氰胺(三聚氰胺(氰胺qíng àn)(英文:Melamine)(化學式:C3H6N6),俗稱密胺、蛋白精,IUPAC命名為“1,3,5-三嗪-2,4,6-三胺”,是一種三嗪類含氮雜環有機化合物,被用作化工原料。它是白色單斜晶體,幾乎無味,微溶於水(3.1g/L常溫),可溶於甲醇、甲醛、乙酸、熱乙二醇、甘油、吡啶等,不溶於丙酮、醚類、對身體有害,不可用於食品加工或食品添加物。)又沒有那麽好吃,一定要有一點反式脂肪(反式脂肪,又稱為反式脂肪酸或逆態脂肪酸。是一種不飽和脂肪酸。主要來自經過部份氫化的植物油。反式脂肪對健康並無益處,也不是人體所需要的營養素。食用反式脂肪將會提高罹患冠狀動脈心髒病的機率。反式脂肪在少數國家中被嚴格管製,而較多國家要求食品製造商必須在產品上標注是否含有反式脂肪,而也有多起因反式脂肪而引起的法律訴訟正在進行(主要是針對速食店進行的訴訟)。許多食品公司已經主動的停止在產品中使用反式脂肪,或是增加不含反式脂肪的產品線。)才買的下,怎麽不會中毒呢?這個博士一檢查以後,得到了癌症,你知道嗎?手忙腳亂,手忙腳亂。咦,你不是佛學博士嗎?博士不能解決生死問題,諸佛妙理無關於文字,諸佛妙理無關於學曆,跟學曆沒關係哦!跟文字也沒關係哦!那是真槍實彈的東西,能經得起境界現前嗎?

在座諸位,你今天你能,回到家的時候,假設檢查,你得到癌症,你的心裏挺得住嗎?挺得住,你拋開一切,真的,該怎麽治療就怎麽治療,勇敢地麵對。癌症既然在你身體,它就是你身體的一部分,與它共生存,不然該如何?對不對?可是這個日本的博士沒辦法,手忙腳亂,聽說死的時候散亂、昏迷、恐懼、恐慌。他平常都在教大學的佛法,平常都在教人,講得頭頭是道。一到生死,不管用!不管用!所以,口但說空,萬劫不得見性,終無有益。所以學佛要真實受用。抵擋得住臨命終那個生死大關。

善知識,摩訶般若波羅蜜是梵語,摩訶般若波羅蜜是梵語。因為這個腔,有的人講說:這個到底是怎麽念?是(bo rě)?還是(bo lěi)?到底這個字怎麽念呢?我說:自古以來都念(bo rě),可是,有的人他這個腔,他就會——,因為各個省份不一樣,有的人:ā彌陀佛,有的人念:ō彌陀佛,有的人念:(鄉音很重的)ě 彌陀佛。我就聽過一個外省人念:ě 彌陀佛。我說:聽得懂就好。大家都知道是指阿彌陀佛。有一個法師每天念:(bo lěi)心經,但是這個(bo lěi),那個來聽經的是台灣的老婦人,她沒念過國語,那個般若心經的般若兩個字解釋的太長了,這個(bo lěi)……然後來問她說:你聽經聽這麽多天,是聽哪部經?整天都說玻璃(台語諧音)也不知在講啥,(眾笑)都聽不懂。

("吾今為說摩訶般若波羅蜜法,使汝等各得智慧。誌心諦聽,吾為汝說。善知識,世人終日口念般若,不識自性般若,猶如說食不飽,口但說空,萬劫不得見性,終無有益。"——《六祖大師法寶壇經(曹溪原本)·悟法傳衣第一》)

摩訶般若波羅蜜是梵語,此言:大智慧到彼岸,就是這個智慧能夠達到彼岸。此須心行,不在口念。心,智者心行,愚者口念。有智慧的人,在心徹底地轉化沒有智慧的人在口念,用嘴巴念一念,諸位,轉化才能進入淨土。今天,修淨土法門的人,你要稍微注意一下,我們一般修淨土的人,修信、願、行三資糧,修福修慧,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也正行:念佛,助行:行十善。這個還有一個重點沒抓到,叫做,心靈要轉化。修淨土法門,有一些人觀念還不夠圓滿,他認為:我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臨命終就會來接引我。沒錯,阿彌陀佛會來。問:你有沒有把握?不知道,你確定嗎?會往生淨土嗎?嗯!不敢講。修那個沒有把握的行,要怎麽樣才能有把握,臨命終呢?從現在起,時時刻刻轉念,把無明的念轉變成般若的念,把慳貪的念轉變成施舍的念,把執著的念轉變成放下的念,把惡念轉成善念,把貪嗔癡轉化成戒定慧,統統不離清淨自性。這個是非常重要的轉化的工程。諸位,毛毛蟲能量不夠的時候,毛毛蟲會死掉,就轉化不了變成漂亮的蝴蝶,能量夠的時候,因緣具足,毛毛蟲的能量具足,生命力旺盛,這隻毛毛蟲自然就會轉變成一隻蝴蝶。這個毛毛蟲還沒有轉變蝴蝶,有時候就會死掉。諸位,大家都想求生極樂世界,都知道要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要念佛,可是問題來了,心不夠清淨,固執己見,有時候起一下貪嗔癡,原諒自我,這個就是:口念心不行。那我們修淨土法門,念佛的人,一定要牢牢記住:心淨則國土淨。

有一個人問師父一個問題,問得很好。師父,我現在深信切願,一定要往生,我諸惡莫作,我眾善奉行,我聽經,我聞法,我聽慧律法師您的話,我轉化自己,我真的很精進,我對淨土深信不疑,但是,師父,請問:如果我今天出去突然被車撞死,往生否?我跟他講:往生。百分之百往生,就是車子撞死,照樣轉化,因為你的能量夠。往生極樂不是肉體去的,是你的心識,是你這輩子,生前一切修的善根、福德、因緣,這是種果報。決定往生,毫無疑問。絕對往生(眾鼓掌)那有的人就說:那師父,助念不是更好嗎?我說:對呀,沒錯。如果他這個人,前世是撞死人,這輩子來學淨土法門,他是最後的果報被撞死,難道上半輩子所修的功就唐捐了嗎?修學佛道,功不唐捐的,接下來,人臨命終能夠助念,當然是一種善根,福德因緣具足才有辦法,所以,真正的淨土,是在時時刻刻在轉化的工程,心的轉化工程,一定要把你的法入心,轉化成般若的能量,時時刻刻破無明,轉煩惱,沒有習氣,沒有種子,修行上點點滴滴的,這樣如實修行縱然在您臨命終有生重病。

有的人講說:師父,我有一個爺爺很精進,很精進,那麽,師父,您的往生被他都準備好了,可是,現在老人家有一點退化,請問師父,這樣能往生嗎?我說,照樣往生。師父,您有什麽根據嗎?我說:遠的不講,講我爸爸,講我爸爸就好,我爸爸一天念往生咒上千遍的,一天念佛念兩、三萬聲,佛法也不是懂得很深,不是懂得很深。八十歲那一年,我去看他,去台北看爸爸。爸爸退化很嚴重,我問爸爸說:爸爸,我是誰呀?我爸爸:自己人啊!這樣回答也對!我說:爸爸,我什麽名字?父:我認識你啊!這樣也對,他認識我。因為我知道他退化。好,可是呢,他退化,他全世界都記不得,可是他記得阿彌陀佛,退化了仍是:阿彌陀佛……退化還記得這句,不錯了。八十二歲那一年往生了,你知道嗎?那個來換衣服的人,說:我從來沒有看過身體這麽柔軟的,軟到像麻薯一樣,像沒有骨頭,麵貌如生,頭頂是熱的,頭頂是熱的,他每天都精進念佛、往生咒;當然還有一個不錯的因緣,就是生了一個不錯的出家的兒子(眾鼓掌)這個是他的增上緣,這是爸爸的增上緣。回去就跟他加持、蓋往生被,金光明沙,那個來幫助的就說:(師父學那人伸出大拇指)噢!你們這個阿彌陀佛很靈,沒話說,真的,我們回去也要念佛,要念佛。(眾鼓掌)你看哦,爸爸上半輩子精進,用功念佛,年歲稍微大一點了,有一點退化,百年後往生,麵貌如生,全部都是柔軟,非常的吉祥,頭頂是熱的,因為,我有去觸碰。你就知道,所以,我們對自己的修行法門有信心,那麽,現在大家還來得及。

接下來,大智慧到彼岸,此須心行,不在口念。如果口念,嘴巴念一念,心不去行,沒有用的,不相應的。六祖說了:一切法應當好好地觀照,一切法緣起如幻,一切法如化,緣起一切法假相,如露亦如電,意思就是:萬法空無自性,如幻如夢,如露如電,口念心要行,那麽,則心跟口就會相應。

在座諸位,修行不是寫論文。讀大學的時候,說:我今天論文自己寫不來,請一個別人(槍手)寫一下論文。這個修行了生死,別人可幫不了你,生死是你自己的事,你今天躺在棺材,別人不能取代。不是寫論文,說別人稍微幫忙你一下,寫寫論文。這個幫不了忙的,你躺在那邊是你的生死啊!你要自己來啊!這個時候,你一輩子的功夫,在棺材裏麵就可以顯現出來。所以,天是棺材蓋,地是棺材底,無論闖哪裏,總在棺材裏。你逃不掉的,逃不掉的。(眾鼓掌)

生命隻有一種工作要做,就是:提早覺悟。你所追求的東西,如果是生滅,那就叫做不究竟。現在的人,生存已經很困難了,物價又那麽高,痛苦的指數一直增加,要搞一點小生意,全部都賠光。又要生存,現實是很殘酷的。所以修行,事實上是很不容易的,尤其在家居士要修行,又要護持三寶,要賺點錢,然後又要在工作上努力,所以在家居士了不起。口念要心行,則心口相應。本性是佛,佛在哪裏?為什麽不可以三十二相見如來?因為本性就是佛,那顆不生不滅的清淨自性,那才是佛!那是真佛。你看那麵相莊嚴,那個是假佛,離性無別佛。我們就曉得,真正的佛來自真如自性,不生不滅的真如自性,無別佛,離性無別佛,離開了清淨自性,沒有佛可說。

("何名摩訶?摩訶是大。心量廣大,猶如虛空,無有邊畔,亦無方圓大小,亦非青黃赤白,亦無上下長短,亦無嗔無喜,無是無非,無善無惡,無有頭尾。諸佛土,盡同虛空。世人妙性本空,無有一法可得。自性真空,亦複如是"——《六祖大師法寶壇經(曹溪原本)·悟法傳衣第一》)

何名摩訶?摩訶。摩訶翻譯成中文叫做大。大,就是大。我們常常在講:摩訶薩。這老菩薩不曉得摩訶薩是什麽?她就讀作:不好殺(台語諧音),叫做土虱(胡鯰),不好殺。摩訶薩,摩訶是大的意思。心量廣大,猶如虛空,六祖也是這樣比喻,我們的清淨自性其實就像虛空,但是我們把它做得太小,變成一個小人。虛空法界盡是佛,唯有一個小人——就是“我”。著一個我相就是小人,虛空法界盡是佛,其中唯有一個小人,就是我,著了一個我,就是小人。本來胸量那麽大的虛空,現在變成每天……台語講的最貼切:雞腸鳥腹,羊腸小道,百般計較。每天都在鬧情緒,每天都在不愉快,每天都把別人當做是敵人,我們不曉得,最大的敵人是自己,自己內心深處的執著,是你這輩子最大的敵人,你的敵人不在外麵,但是你的佛也在你的心中,所以現在就看你了,你的心也可以作佛,你的心也可以作佛菩薩,把胸量放大像虛空,就是佛囉!把它縮小,起貪嗔癡,就是小人,凡夫俗子囉!我們的胸量本來就是佛,無有邊畔,沒有界限,什麽是佛?沒有邊畔。什麽是佛呢?佛有什麽形狀?佛也不是方形的,也不是圓形的,也不是大,也不是小。那佛咧——也不是青色,也不是黃色,也不是赤色,也不是白色,沒有邊畔,無有方圓大小,也沒有顏色,亦非青黃赤白,也沒有上下、長跟短,沒有。亦無上下、長短,統統沒有,因為沒有形相,沒有顏色。真正體悟到聖道,清淨自性的聖人,就像佛陀,佛陀的心中無嗔,無嗔,在經典裏麵講:百千萬億的眾生來到佛前,辱罵佛陀,打罵佛陀,經百千劫,佛陀不起一念嗔恨之心,那是真正的佛。何以故?榨沙不出油。這是經典的比喻,《楞伽經》的比喻,我們壓榨這個沙,沙就比喻佛,榨這個沙,是出不了油的,你一直用外力去壓榨佛陀,佛陀是不會起任何一念嗔恨之心的。我們的清淨自性無喜,世間人說喜事,就是結婚,或者是孩子做滿月,對不對?喜事,事實上他的痛苦在後麵。什麽叫做新娘?新娘是什麽意思?新娘就是美麗一天,痛苦一生,那叫做新娘(眾鼓掌)她在結婚的那一天,就打扮的漂漂亮亮,帶上婚紗(紗罩),帶上紗罩,戴上紗罩,前途茫茫,不知是否嫁得良人?家無存糧,嫁都嫁了,莫可奈何!造成事實了,誰教我長得如此美貌!結婚,帶上紗罩,前途茫茫。這最喜悅了,其實,漂亮一天,辛苦一輩子。真的,辛苦一輩子,我不是叫你不要嫁,要嫁,你就去嫁。我是說:嫁人並不輕鬆,修行比較快活(眾鼓掌)修行比較好。

所以,在清淨自性裏麵,他不會著一種相,(不會)特別的喜歡,像我現在的心境。

敢問師父:您現在的心境如何?我不見一法生,我也不見一法滅,全世界都這樣走,就這樣啊,不是山就是水,不是火車就是纜車就是飛機,要不然就是輪船,坐來坐去,就是這樣子坐囉!不是喜馬拉雅山,就是阿裏山,不是阿裏山,就是聖母峰,就是阿爾卑斯山,反正統統都是山,要不就是水,就是長江,就是黃河,就是淡水河,就是愛河,我就不知道何處是歸處?這樣每天遊玩,到底要玩到何時才知足、快樂?要到何時才真正快樂?時時刻刻放下,那一念知足,喜悅、知足,充滿著智慧,這樣形同全世界都跑完(去遊玩遍)了。原來如此,找到了真正的出國的目標了,時時刻刻都充滿著喜悅,(眾鼓掌)比出國還重要。

像我們有一次去日本,因為那個時候師父帶團,信徒去的時候,老菩薩說:師父,我要跟。來呀,買了一張票去迪士尼,我是團體,不得不進去的,那張票快接近一千塊,想到真舍不得,對不對?一切法無所住,沒有錯啊!師父,您不坐一下嗎?人家要排隊啊。他說:對啊,看情形。看到那個雲霄飛車(過山車),對不對?一個老菩薩說:師父,這個一千塊哩!一票玩到底的,您坐不坐?哦,這個慧律法師坐雲霄飛車,啊~!(師父學坐過山車上大叫的樣子)被人家照起來上電視、PO上網(po是英語post的縮寫,po上網就是上傳到網上),那能看嗎!不可以的,要有威儀,是不是?再怎麽樣還是要裝一下嘛!有一個老菩薩不聽我的話,這上麵寫的:有心髒病、孕婦不可以坐,師父,不試怎麽知道呢?出國就是要玩嘛!我說:你行,沒錯,那你去玩吧!我在底下。師父,您在底下做什麽?念超度啊!萬一你有什麽不小心掉下來,剛好送你往生。不要講這麽難聽的話!我說:你上吧!他就去排隊,排隊,排隊那個雲霄飛車,唰!很快,一下來,那個老菩薩說:師父,幫我撐著(師父作撐塑料袋狀。意思是那坐過山車的菩薩嘔吐了。)這樣叫做出國!拿錢坐雲霄飛車來嘔吐,把自己搞得痛苦不堪,叫做出國,要不然就不像出國。(師父笑)他不曉得,我們的心,本自具足的清淨智慧,對不對?不會啊!人家說:哎呀,師父,那張票一千塊呢!我說:好啊,那就坐一下啊!對不對?去坐什麽金礦山,好吧,那沒辦法,一千塊,時間快到了,去坐一下金礦山,糟糕了,去坐在那個日本人的後麵,你是日本人嗎?(日語)我是日本人。(日語)日本人,日本的姑娘,坐那個金礦山。啊~我真夠倒黴的,初次來玩卻遇到這種驚聲尖叫的。沒辦法。(師父笑)所以,我這輩子好像不適合玩,好像適合出家(師父笑)師父,您為什麽要帶團出國?為了要超度信徒(師父笑)要不然萬一發生什麽事情,身邊沒有法師怎麽行!對不對?我都帶著兩件往生被,如果有萬一或者一萬的時候。

無是也無非,我們的清淨自性,無所謂的對,也無所謂的錯。無所謂的善,也無所謂的惡,也沒有頭跟尾。所以,什麽是清淨自性呢?沒有長短方圓,沒有青黃赤白,我們的清淨自性,也不會因為任何一件事情而起嗔恨心,就是清淨自性不會起嗔恨心。起嗔恨心,這個人,就足見他是凡夫。也不會對某一件相特別的喜歡,無是也無非,無善也無惡,意思是:不著善也不著惡,也沒有頭跟尾,所以,諸佛刹土,盡同虛空。意思就是:諸佛刹土,所有影現出來的緣起法,正報跟依報,當下統統空無自性。在這裏,底下講一句關鍵的話,世尊在經典講:正報跟依報,著就有,不著即無。為什麽有山河大地、日月星辰、正報依報?是因為我們有主觀意識,承認它的存在,而且執著它,這個世間好像真的存在,事實不然。這個世間如夢幻泡影,是生滅,是緣起,是無常,是條件所構成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所以,諸佛刹土,盡同虛空。意思就是:萬法有等於無。這句話就是這個意思。萬法,眾生的執著,著力點,認為它是有,但事實上是空,等同虛空,是不存在的。噢!現在很清楚了,我們就是把不存在的東西,拿來自我困擾。我們就是把這個因緣所生的假相,拚了老命也要去追求。所以,人之所以痛苦,在於追求錯誤的東西。人為什麽會痛苦?就是追求的東西錯誤的。追求的東西是錯誤的。因此,我們一定要了解:諸佛刹土,盡同虛空,因此,有就是無,有就是無。世人妙性本空,無有一法可得。世間人本來清淨的、殊妙的,清淨不生滅的自性,本來就空,也無有一法可得,沒有一法可得。自性真空亦複如是。我們的清淨自性是絕對的空,不是比較的空。虛空是比較的空,我們的清淨自性是如實的空,無一法,亦複如是。

善知識,莫聞我說空,便即著空(《六祖大師法寶壇經(曹溪原本)·悟法傳衣第一》)”千萬不要聽我說“空”,你就執著那個“空”的觀念。諸位,空不是意識形態的觀念,不可以說把實證的功夫變成意識形態的空,意識形態的空,是嘴巴的空。證量的空是心行的空,不一樣的。所以說:六祖說:善知識,莫聞我說空,即便著空。千萬不要我講到空,空是空無自性,萬法當下就是真如的不生不滅,而你卻把空變做一種觀念。空變作一種觀念。

這“第一莫著空。若空心靜坐,即著無記空(《六祖大師法寶壇經(曹溪原本)·悟法傳衣第一》)”無記空就是前麵所講的,沒有摩訶般若,呆呆地坐在那邊。所以有的人說:我要禪坐,禪坐。我跟他講:你那個不叫禪坐,禪是充滿智慧的。你那個——他就說:我叫靜坐。我說:你的心也從來不清淨,那也不叫靜坐,那隻是沒講話。那師父,我坐在這個能說禪坐嗎?不行。能說靜坐嗎?方便可以。師父我這樣坐下來算什麽呢?算休息。我很累,暫時坐著休息一下,片刻就打起瞌睡。那怎能叫禪坐?這樣坐著,大家都禪坐?對不對?是啊,哪有這麽簡單的?充滿智慧的坐,叫做禪坐。所以說:第一莫著空。若空心靜坐,即著無記空。

善知識,世界虛空,能含萬物色像(《六祖大師法寶壇經(曹溪原本)·悟法傳衣第一》)。”意思就是,如果你是一個證量的解脫聖人,你是可以包羅萬象,容納萬物的,度量大如虛空。凡夫不一樣,一句話,就可以一輩子放不下,別人也沒什麽過錯,硬要造成對方的困擾,這個就是報複。為什麽呢?沒有辦法像聖人,含萬物色像,所以,出家在家要學聖人的心,聖人的心就是第一義心,所以我們的心,包含世界萬物,包容,能夠包容日月星宿,我們的心,能夠包容山河大地,我們的心,可以包容泉源溪澗。這些萬物色像,“日月星宿,山河大地,泉源溪澗,草木叢林(《六祖大師法寶壇經(曹溪原本)·悟法傳衣第一》)”都離不開虛空。心,如來法身等如虛空,真正悟道的人,擁有第一義心:“惡人善人,惡法善法,天堂地獄,一切大海,須彌諸山,總在空中(《六祖大師法寶壇經(曹溪原本)·悟法傳衣第一》)”總是在他的虛空當中。意思就是說:盡管放開度量,我們如來的法身等如虛空,意思就是:我們有一個無量無邊、寬恕的、包容的心性,而我們現在,卻變成完全是小人。每天過得煩煩惱惱,百般的計較,反複地晚上睡不著,為什麽?就因為沒有般若的智慧。所以:“一切大海,須彌諸山,總在空中。世人性空,亦複如是。(《六祖大師法寶壇經(曹溪原本)·悟法傳衣第一》)”意思就是:萬法都在我們的如來藏性當中。

善知識,自性能含萬法(《六祖大師法寶壇經(曹溪原本)·悟法傳衣第一》)”。我們的清淨自性,隻要你證得空性,所有的顆粒微塵,一滴水,一個顆粒微塵,一相,任何一法都是自性本空。諸位,這個講起來很不容易的。佛陀講:空無自性,是告訴你諸法無一相可得,當體即空。佛陀講:緣起有其自性,是為了告訴你,要顯現千差萬別不同的相,為了顯示千差萬別的相,叫做緣起有其自性。牛非馬性,馬非牛性;牛非人性,人也非馬性。馬、牛跟人,它是有差別的。所以說:緣起有其自性。說:萬法空無自性,是在不立一知,不立一見,究竟空寂的角度說的。好,要怎麽樣講叫做究竟義呢?就是,諸法有其自性,究竟處空無自性。要這樣講。緣起有其自性,動物有動物的性,植物有植物的性,礦物有礦物的性,有的植物是苦性,有的植物是涼性,眾生有眾生的性,有的是惡性,有的是善性,有的是般若智慧性,有的是愚癡性。在千差萬別的緣起法裏麵,一定要講:緣起有其自性;究竟處空無自性,無一法可得——講到究竟的時候,沒有任何一法可得。哇!這個講起來很複雜。這個又講到第一義諦大空,像前兩個禮拜,我在彰化齋僧,講那個事相的七種第一義諦,問了十個在家居士,十個都說聽不懂,聽不懂,沒辦法。他說:太難了,太深了!隻有我聽得懂。然後有個居士就說:師父,您怎不講淺一點?我說,第一義諦就沒有淺的,要怎麽講淺一點的?第一義諦就是成佛的臨門一腳,是不是?善巧方便已經夠多的,我認為把法推到最終極,至圓至頓的終極處,我希望我來完成它。所以,盡量不善巧方便了,講究竟處,(眾鼓掌)講究竟處了。所以,難的。師父已經講過了,剩下的都是一些不簡單的,你要慢慢地聽,不簡單的就意味著很難。師父說法是從頭難,剩下的,都是一些不簡單,不簡單就是很難。前麵難,後麵也難。初學佛法就說:實在真的……沒有碰過佛法,怎麽會佛法講這樣也不對,講那樣也不對,講這樣也對,那樣也對?嗯!這個就是佛法。

我們今天要講到五點,隻能講到五點,要不然我是很多話的,想要繼續講下去,但是他一定要講到五點,沒辦法。(眾鼓掌)我常常講:長江後浪推前浪,如果有後起之秀,我也希望他能夠上台,跟大家結一個法緣。

感謝主辦單位,今天讓我來學習。(眾鼓掌)最後,剩下兩分鍾,師父做個偈頌,跟大家結個善緣,法也講不完,兩個半鍾頭,事實上,一刹那之間就過了,是不是,我的資料還講不到三分之一,要發揮嘛!

我們天天忙,心也迷茫,眾生以妄為真,所以師父就作一個偈頌,這個不是什麽祖師作的,這是師父自己作的,那麽你參考看看:

身如柳絮隨風擺,心如馬蹄疾馳奔。

若不言下見自性,何時能證如來身?

解釋一下:身如柳絮,柳絮知道嗎?楊柳,柳絮隨風擺動的時候,吹東邊就擺東邊,吹西邊就擺西邊。身如柳絮隨風擺,這個就是眾生,每天都很忙,為了事業不得不出國,飛機上吃,飛機上睡,南北(台北、高雄)這樣跑,身如柳絮隨風擺,這個就是為了賺一點錢,為了搞一點事業,身體、時間都投注下去,這個就是平凡的眾生,平凡的眾生,身如柳絮隨風擺。

心如馬蹄(馬的蹄)疾馳奔,我們的心(妄想)停不下來,就像馬蹄疾馳奔,一直跑,一直跑,一直妄動。著境以為實,執著這個妄境以為是真實的,心如馬蹄疾馳奔。

若不言下見自性,如果我們不在當下見到我們的真如,本不生本不滅的清淨自性。

何時能證如來身?我們要等到什麽時候咧,才能證得如來身?所以很多人都不是大丈夫。就是:哎呀,這輩子證果沒辦法啦!大般若沒辦法,大解脫沒辦法,我還是老老實實地念佛,來求生極樂世界。注意,你那句話就講錯了,隻有見性的人它才叫老實,如實,用生滅意識心念佛的,沒有如實,沒有老實的。那個老實的念佛,不是學老太婆,說那個叫做老實,那個叫方便說,老實念佛是真正的無妄心,那個沒有妄想心念的佛,叫做老實念佛,沒那麽簡單的。所以大家可能對祖師大德會錯意。我能力不夠,我老實念佛,像學老太婆,說實在話,這個也要隨喜讚歎,要不然怎麽辦呢?他的境界,能力不夠嘛!

再念一遍:身如柳絮隨風擺,心如馬蹄疾馳奔。若不言下見自性,何時能證如來身?

第二偈:彈琴為知音,說法為知己。所以在座諸位:今天師父說的法跟大家相應的話,你就是師父的知己,不相應的話,給一點尊重,我兩個半鍾頭,我也很辛苦啊!對不對?還要從高雄坐車來,也很辛苦啊,給我一點鼓勵,是不是?(眾鼓掌)彈琴覓知音,說法為知己。流水實不流,你看到了那個流水,你看到了萬法的假相(類似流水)流水實不流。無浪亦無波。其實本來就沒有,也沒有所浪謂的波。諸位,今天如果你妄想心,就會看到萬法,如果你用的真如心,時空完全停止,本不生,本不滅,唯是一心,唯是真如。萬法無出無入,不來不去,不生不滅,也不增不減,完全空寂,這個真實的如來法身的生命,這是我們真正的法身慧命。那是因為無量劫來的種子、習氣太可怕了。這一偈再念一遍:第二偈:彈琴為知音,說法為知己。所以你們就是師父的知己,你們坐了那麽久,就是我的知己。(眾鼓掌)說法為知己,你能理解師父的心。流水實不流,無浪亦無波。

接下來,我們跟道海律師(道海法師,當代佛教律宗耆年碩德、台中南普陀寺退居方丈。1924年生於山西省晉城縣。七歲入私塾,讀至畢業。十三歲於山西省高平縣金鋒寺,禮拜祖印法師為師,披剃座下,後於青蓮寺圓具。曾於正覺寺親近體敬法師,凡三、四夏。後因避難,移錫香港,就讀華南佛學院,再親近虛、定西、樂果法師等諸大善知識。1971曾杖錫遊台。逮1981年,應廣化律師之禮請,至台中南普陀佛學院講解《隨機羯磨》,此後即應各地寺院聘請講戒、授戒。1987年,受聘為律學佛院第一任院長。1991年,任南投正覺精舍方丈。於方丈任內,悉遵佛製,力倡夏安居。1994年應福嚴佛學院之請,講授《南山律在家備覽宗體篇》課程。1996年,廣化律師往生,南普陀寺眾禮請法師晉山為住持兼佛學院院長。法師弘律遍及台灣各寺,乃至美國萬佛城、大陸五台山普壽寺等傳戒道場。1998年,法師應達賴喇嘛之邀請,至印度達蘭沙拉羅布林上學院參加“比丘尼傳承研討會”,貢獻心力。師弘護戒法,竭盡心力;行止溫遜,令人如沐春風。其培育僧材、紹隆佛種之功實不可沒也。2013年2月27日功德圓滿、安詳示寂。)回向一下。請合掌:

願以此功德(眾隨念此句:願以此功德。),回向道海律師,回向在座諸位法師,諸位護法居士大德,回向各位慈悲的義工,出錢出力的義工,一起念:

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以下我念一句,你們跟著念:

願生西方淨土中,上品蓮花為父母。

花開見佛悟無生,不退菩薩為伴侶。

(眾放掌)五點了,我的責任完成了。感謝大家!(眾鼓掌)那麽看看莊嚴的司儀,要不要講幾句鼓勵的話?我們給司儀鼓勵一下(眾鼓掌)謝謝司儀!

(送長老的隊伍開始出發。)女司儀:感恩長老,真的是句句甘露法語,開啟大家的般若智慧,我們多麽希望時間是停止的,這樣的一個法筵,是永遠永遠不散的,一直到我們都成佛為止。我們感恩,感恩長老。(眾鼓掌)大家真的太有福報了。我們可以一起在這邊,一起來啟請長老,明年一定要再來,好嗎?(眾鼓掌)我們大家請起立,以最熱烈、最熱誠的掌聲,恭請長年明年一定要再來。(司儀合掌行禮)謝謝,謝謝。恭請長老下座。(眾鼓掌)

(一居士隨長老在佛前問訊。長老是行法寶舉至眉心的問訊禮。後兩人入送行的隊伍入寮。)

(司儀:我們大眾禮謝長老三問訊。一問訊、再問訊、三問訊。(眾三問訊。長老在台上向大眾揮手再見。)恭送長老回寮,熱烈掌聲恭送長老,感恩長老慈悲蒞臨說法開示,給予我們大眾做了最近距離的加持、攝受,讓大家都能夠契入佛陀正法,讓我們都能夠成佛有希望,有目標,非常清楚的,一定要成佛。謝謝,謝謝長老,真的是太殊勝,太難得了。謝謝長老,謝謝,謝謝。)

(全集圓滿)

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讓佛法住世,普利有情,是每一位佛弟子的責任。希望大家發心,成為法的傳遞者和播種者。將手中的法寶,一化為十,十化為百,讓千千萬萬的眾生,都能步上成佛覺悟之道。

高雄文殊講堂

(講座圓滿)

台灣·高雄文殊講堂:高雄市806前鎮區嘉陵街6號

台灣·高雄文殊講堂網址:www.wenshu.org.tw

台灣·高雄文殊講堂電子信箱:wenshu.org@msa.hinet.net

TEL:886-7-3327833 FAX: 886-7-3362077

若欲發心供養慧律法師·或助印·助錄法寶

台灣地區:台灣中小企業銀行(前鎮分行)

帳號:853-62-028898

戶名:林益謙(附注:林益謙係慧律法師俗家名)

台灣地區:《台灣郵政》郵政劃撥

劃撥帳號:04789851

戶名:林益謙(附注:林益謙係慧律法師俗家名)

其他·海外地區

銀行名稱:TAIWAN BUSINESS BANK CHIEN-CHEN BRANCH

SWWIFT:MBBTTWTP850

帳號:853-62-028898

戶名:Lin e-chien (附注:林益謙係慧律法師俗家名)

香港·慧律法師佛經流通處

HWA LE MASTER BUDDHISM BOOK DISTRIBUTOR(H.K)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開源道72-80號溢財中心7/F 01室

(觀塘地鐵站B1或D3出口邊)

電話:852-3106-4426   852-3106-5133

傳真:852-3106-4436

本講堂絕無派人對外募款

若欲發心助印助錄等請利用劃撥或親洽講堂

鄭重聲明

版權佛陀所有·歡迎翻錄

監製  文殊講堂弘法會

視頻地址(http://dl.wenshu.org.tw/list.php

========================

以下凡間一塵的聽法筆記:

佛法,佛一定要方便說。要悟了才能達到究竟。

真求法者,不著佛求,不著法求,不著眾求。何以故,自覺聖智本來就具足三藏十二部經典。

佛,自覺聖智就是佛。

法,從自覺聖智顯露出來的摩訶般若就是真正的法。悟一切法畢竟空寂不可求,就是真正的求法者。

不著眾求。眾就是生。眾就是和合。清淨、和合、純無漏的那顆心,就是眾。

法離文字,諸佛妙理無關文字。

不著眾求。眾就是生。生有事有理。不可以執理廢事,也不可以執事廢理。

理上來講,和合的心就是僧,無諍的心就是僧,純無漏的那一顆般若智慧的心就是僧。

但是從事相來講,你沒有經過三壇大戒,你不能稱為是僧哪。

真正的法:

“法名無染,若染於法,乃至涅槃,是則染著,非求法也”

什麽是佛陀真正的法呢,就是心不染著。但莫汙染,別無勝解。

聖人之所以偉大,是見一切相,離一切相,即一切相,離一切染。處處都是本來的麵目。

若染著一知、一見、一法、一相、一義、一境,不是真正求法的人。

不求法,不求涅槃,是名真正的求法者。

真如不可求,唯證相應。

"法無行處,若行於法,是則行處,非求法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