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識簡介》上慧下律法師講(13)
【攝一切法盡】底下,【空有三性】【空 遍計執】這個「空」是除的意思, 遍計所執,我們一定要除掉它,留下圓成實。所謂的空是不實在的,所謂的虛妄的東西,就是我們所謂的遍計執。把筆拿起來,遍計執就是迷於緣起,就是在緣起法裏麵迷失了。人類都是這樣子,這色身是假的,他就認為是真的;名、利、色這三關,不是真的,他牢不可破的執著,放不下又奈何?然後,拚命的參、拚命的找,他不找裏麵的智慧,拚命找善知識。你就是你最好的醫生;你也是你最好的善知識,師父是一個啟發,要點燃你內心的光明,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給你自由跟平等,不要用抱怨來解決事情;不要用攻擊來解決事情;不要用傷害來解決事情,這樣會把我們的惡業越落入遍計執。就像海珊他打敗戰,把原油、石油全部倒進波斯灣裏麵,你說這個能解決事情嗎?怕聯軍攻打,難道聯軍就沒有辦法嗎?破壞那些生態,那些魚蝦水族類,跟你有何冤仇?所以,我們一個人假借著聖戰的名詞、假借著神的號召,打一場聖戰,佛教說:隻要戰爭,就沒有所謂的「聖」,隻要戰爭,就沒有所謂的「聖」,都是冤冤相報。
今天剛剛報導的,那個原油一倒到波斯灣裏麵,科威特的旁邊,一直流。。。。。。,流到伊朗、巴基斯坦,這個染汙已經超過巴拿馬的船,破了的染汙十二倍,十二倍的染汙、汙染。所以我說,今生今世沒有碰到佛法,不管你什麽宗教,不管你什麽宗教,都會假借宗教的名義:他是站在神的那一邊,神一定會保護他。然後,他所作所為,都認為這個是為了神。釋迦牟尼佛也沒有這樣講,你違背了因果,釋迦牟尼佛說:你根本不是佛子!
你今天殺人,然後說:我在解救我們的佛教。你今天去搶人家的錢,然後說:我拿錢來供佛。沒有錢買香了,我去搶人家的錢。沒有錢買香,佛陀說:用你的心。是不是?佛教的偉大,偉大到了極點,有一次,一個比丘沿門托缽,走。。。。走到一處荒郊野外,一大群的強盜,搶了很多的金銀財寶,剛好被這個比丘碰到了,這個強盜,要把這個比丘殺死,殺人滅口,裏麵有一個懂得佛法的說:不要殺死他,不須要殺死他,比丘連一根草也不會傷害的,我們用草把他綁起來就好,然後,連草的根捆綁起來,他一動,草就會拔起來了,拔起來了!比丘連一根草都不能傷害。像我們,連一支螞蟻都不敢殺死。佛教是最徹底能夠解救眾生的,譬如說,基督教講:血不能吃,但是,雞肉、豬肉照吃不誤。回教講:豬肉不能吃,可以吃牛肉。是不是?你要是學究竟法的話,究竟法就是所謂的大乘法,一切眾生肉都不可以吃,一切都不可以吃,連小乘也不究竟。所以,佛法講的是最徹底的東西,它不容許你絲毫的含糊。
今天海珊如果聽到佛法,他怎麽會戰爭?布希今天如果是佛教徒,他敢宣戰嗎?他敢宣戰嗎?當然我不是布希啦!我今天要是布希,我不敢宣戰,一打,不得了了,總統辭職,我不敢幹,宣戰就負因果嘛。對不對?你為自由、為平等,你打,你一定要負因果的。所以,也隻有佛法,能夠徹底的解決,以覺悟我們的生命。離開了佛法,你找不到真實的生命。我們所看到的佛法,敲敲打打的佛事,那個是方便法,有的年紀大了,或者是有的喜歡聽唱念、梵唄,真正的佛法是智慧,釋迦牟尼佛在世,沒有這一些,敲敲打打是中國的東西。你到泰國去看,泰國沒有這些敲敲打打的東西,你去看看泰國,有沒有大磬跟木魚?所以,我們學佛,要起這個正確的智慧,把遍計執舍掉、放下,迷於緣起就是遍計執。
【有】我們所存在的是【依他起】,所謂依他起就是緣起法,依他,就是借著種種條件而起來的,叫做依他起。我們的色身是借著父母的因緣、借著自己的靈性,所謂神識,而來投胎的。這個山河大地,是我們個人的因緣、業報所產生的,所產生的。因此,依他起是借著因緣法而產生的,就是二個角度:第一個就是境,第二個就是心,【境——相分】我們所看到的一切物質的現象,相分。心就是八個識,還有五十一個心所,心就包括心王跟心所,【心 見分 自證分 證自證分】,相分是物質;見分 、自證分、證自證分,這是心,所謂【見分 用】自體分是體,自體分是作為相分跟見分的依靠。相分跟見分,就像蝸牛的二支角,二支角,這二支角收回來,就是【自證分 體】簡單講,所有的精神、所有的物質,都是我們自證分所變現出來的。簡單講,到最後徹底的說,精神就是物質,物質就是精神,其實精神、物質不可分。然後你證悟到這樣的境界的時候,境就隨心而轉動。所以,佛菩薩起心動念,能過無量三千大千世界,就是因為他沒有障礙。我們有所障礙,就是在階層裏麵破壞了原態。所謂階層,是落入自我意識的推論,這種推論產生n的階次方,n 就是一種階層。譬如說:我比你強!那就表示說還有人比我更強。我們會瞧不起別人,簡單講,就是有人會瞧不起我,這個不能恢複到原態;不能恢複到清淨心。不落入任何的階層、比較;不落入任何時間跟空間的交會,而使它保持,二十四個小時都那麽樣清淨、放下,這個就是我們原本的東西。
可是我們強迫自己去分別,我們有強烈的得失觀念,強烈的得失觀念,強烈的執著感情跟欲望。人又不得不去追求,又沒有辦法,控製不了這個色身,控製不了這個色身,譬如說,看到西方人長得那麽好看,然後恨不得剝皮易膚,然後把這個頭發染成金黃色的,看起來不像美國人,又不像中國人,可是你的鼻子,也不夠高挺,隻是把頭發染了。你染了以後,一開始像美國人,可是一長起來又是黑的,本質不變嘛!本質不變呐,你的體質就是中國人的體質嘛,你為什麽一定要去染發呢?這像那一門呢?所以,最快樂的人,是安住於他的時間跟空間;安住他的立場,來做最解脫的思想,不必要去期盼於原本不是我們本份的事情。其實人要追求快樂,本來就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放下就是、安住就是,可是你就是不肯。你一定要把那個如如不動的東西,變成強烈的追求,變成強烈的得失、強烈的傷害,然後,破壞我們原本和諧、慈悲的心態,牢不可破的一種我執,因此我們活得很痛苦,也很辛苦,執著成為我們生命最大的不幸;執著就成為我們生命當中最大的缺陷。所以,知止常止,終身不恥,知足常足,終身不辱。
這個心,見分就是自證分的用,自證分就是見分的體,證自證分跟自證分互為體用。自證分的體,有心王、心所,心王就是我們所講的眼耳鼻舌身意。。。。。。八個識,心所就是五十一個心所,五十一心所。心王,一切最勝故,叫做心王。為什麽一切最勝故呢?因為你第一眼看到的一定是眼睛;你聽聲音,第一聲一定是耳朵去聽,分別心、執著還排在第二。就像人家讚歎你一句話,你聽到聲音,落入第二個念頭:他讚歎我。分別、執著:太高興了!人家毀謗你,你聽不清楚:你再講一遍,你再講一遍!再講一遍,意思就是準備要打你了。所以,有的人問人家:你再講一遍!他就不敢講了:沒有!我什麽也沒說!他會怕,他會怕,怕被你揍得鼻青臉腫,像四川的熊貓一樣。
所以,心王就是所謂的第一念,最快速的,心所就跟在後麵,心所就像大臣一樣,「王」就像國王,心所就老是依附在國王的旁邊,就像大臣。心所,譬如說,貪、嗔、癡、嫉妒、憤怒、恨、覆蓋自己的缺點、嫉妒,還有眠,就是睡眠,困擾啦,內心裏麵種種的起善、不貪、不嗔、不疑,這個都是心所,一切如影隨形的跟在心王旁邊。
所以,【心王(勝)心所(劣)】那是以為速度比較快,所謂勝劣就是快慢。心王,因為它一切都存在,不能離開這個八個識。「劣」就是附帶的,雖然有勝劣之分,但是不能分開,不能分開。我們一看到境界,心王、心所同時就會起來,這是指事相。(【事】)【圓成實 理】圓成實就是依他起覺悟了,放得下,就是圓成實。圓成實這個道理,就是充滿著智慧、充滿著覺悟,可是那個覺悟又不是事相,不是你用任何的東西可以形容、可以碰得到的、可以摸得到的、可以勾引出來的、可以幻想的、可以想像的。圓成實,圓滿的自覺的功夫,成就一切眾生的覺悟,叫做圓成實。
所以我說:善人用邪法,邪法亦正;邪人用善法,善法亦邪。一個人知道佛法,知道佛法,知道要救度眾生,他到處都在救度眾生,他不可能去造業。譬如說,今天我來算命,假設說啦!當然,佛教不能算命,如果我來算命,那我也是在救眾生。我跟他算命,算一算以後,我就會跟他講:你適合念《普門品》,否則你業障深重!對不對啊?如果有一個大肚子的人來,我說:你裏麵有怪胎、ET,你要念《地藏經》。她為了要生好孩子,她就馬上念《地藏經》。要是我來算命,我絕對不造業,我也不拿錢!真的啊!我會看手相啊、我會看麵相啊!我們都懂。正人行邪法,邪法亦正,我今天如果會看地理風水,我也可以度無量無邊的眾生,也可以用這一招來度眾生。但是,邪人行正法,正法亦邪,要是一個內心圖謀不軌的,利用佛法的,貪名圖利,騙財斂色,這下麻煩大了!我懂得一點佛法,講一講就:我是什麽菩薩來的。然後,見到女孩子就跟她講:你是我前世的老婆,我們今生今世還有這個緣分,你就知道我的意思了!完蛋了!搞到後來,討了十幾個老婆,這像什麽呢?這那裏是佛法呢?亂講一通,這本來是佛法,然後他說:我是摩訶迦葉再來的,你怎麽樣。。。。。,你一定要拜我,供養我有無量無邊的功德哦!完蛋了!那有出家人自己講:你供養我有無量無邊的功德?是不是?所以說:邪人行正法,正法亦邪,佛法本來是要救度無量無邊的眾生的,他卻拿來變賣,這個叫做稗販如來,賣,拿佛法來賣。譬如說:慧律法師啊!我們中山大學要請您演講。今天中山大學有來。我們要請您演講,您什麽時候到我們中山大學來演講?講講看吧!價碼談得來,我們再去吧!價錢談得來,再去中山大學上課,否則就不去,那就完蛋了!這個叫做稗販如來,「稗」是一個禾,再一個自卑的卑,就是賣的意思、販賣,《楞嚴經》講的:稗販如來,其罪過當下十八層地獄,求出無期。你的能力許可,不應該計較一切,就必須要去上課,佛法不是拿來賣,也不是上一堂多少錢的。五十五頁的最後,最後,
【染分 淨分 依他起】依他起性。【遍計所執性(離)染分】染分就是所謂的無明,我們所講的無明、迷惑。這個遍計所執性,就是走到那裏統統執著。周遍計度簡單講就是,二十四個小時,任何一個時間、空間,起心動念都在執著,簡單講就是這樣子,叫做遍計,就是周遍計度,就是無所不執著的意思,無所不執著的意思,那個叫做遍計所執性。離,我們一定要把它放下,放下!這是染。那麽,【淨分 圓成實 】當我們知道這個是依他起性的,我們慢慢的放下,知道它是緣起,自性本空,當下無所住、無所執著,依他起,這個就是淨分跟染分,統統叫做依他起性。那麽,把染分放下,慢慢的自覺,我們就完成佛道,就是圓成實性,淨分 。那所有的染分除掉,整個圓圈就是白淨的、清淨的。
翻過來五十六頁,三性,三性【三性 遍計所執性。。。。。。虛妄體】遍計所執就是我們今天所執著的,都是虛妄的影現出來的東西,不是真實的。那麽,【依他起自性。。。。。。】這個依他起,就是緣起法裏麵【不離識】,也是我們的意識創造出來的,萬法唯識嘛!一切的因緣起,統統是我們意識所創造出來的。【圓成實性。。。。。。識實性】意識是染汙的嘛,實性就是清淨的。圓成實就是識的本來麵目,識的本來麵目,如水跟波,波停止了,就恢複水的狀態;分別心停止了,就恢複如如不動的狀態。所以,虛妄的體也是【唯識】依他起也是唯識;圓成實,識的實性,也是唯識,隻是唯識就變成了體性。【三性 遍計所執性。。。。。。】就是周遍計度,那裏統統是所執,【妄。。。無體】【依他起自性 染分 淨分】淨分是【真】我們要存留的;染分是【妄】我們要離開的、除掉的,這是【有體】有體。遍計所執性為什麽是無體呢?因為那個是空中幻化出來的東西,空性所幻化出來的東西,不是實在的。
那麽,依他起自性有體,因為有真如的本體嘛,有真如的本性,染分是妄的,可是淨分是真的,我們清淨的本性是真的。【圓成實自性。。。。。真。。。。】但是,為什麽圓成實自性底下有一個【非有非無體】呢?你講有的話,拿不出來,聞不到、看不清楚,不可思、不可議。你要講沒有的話,它又能夠讓你解脫,過著超越的生活,也不能講沒有。所以,非有非無就是,不能講有,有,你拿不出來;不能講沒有,因為清清楚楚,六根門頭驚天動地,隨來一拈,都是本性清淨,都是自性清淨的東西。三性,底下,三性,【三性】【 遍計所執性 依他起自性 圓成實性 】這個在唯識讀本裏麵有一些解釋,大凡有為法;我們現在為了使大家更清楚,就來解釋三性。一百零七頁,那是有唯識讀本的人,不過我會念得很清楚,你注意聽,就會聽得很清楚。隻要是有為法,這個統統是因緣所生的假法。簡單講就是,沒有一法能夠永恒的常住;沒有一法可以永恒的常住,那就是不實有啦。
我們凡夫從無始劫以來,就是因為迷了這些因緣所生法的假法,因此執心外有實法,心的外麵有實在的法,因此就引起了實我、實法的妄見,那麽,因此就永遠沉淪在生死苦海,無法出離。慈悲的佛陀,為了要拯救眾生的妄執,虛妄的執著,特別教導以三性,三無性的中道。其實三性就是三無性的意思,隻是名相上不一樣。三性就是三種自性,就是遍計所執性、依他起性、圓成實性。三無性就是說,遍計所執也無自性;依他起性也無自性; 圓成實性也無自性。所以說,有自性跟無自性,有自性講的是就眾生位來講;而三無性是就緣起法來講,一切法都是無性,那裏都是無性。所以,三無性就是自性空,一切法皆空,包括圓成實,也沒有這種東西。但是,不是否認,而是你拿不出一個具體的東西,來講它是圓成實,因為那是一個名詞而已。底下說,遍計所執性就是指,凡夫因為妄情的驅使。妄就是我們迷惑、顛倒,我們感情用事,對於因緣所生的假法,妄起了實我、實法的迷惑,當然,這是沒有實體的幻影,沒有實在的一個體性的幻影。所以說:體相都無,體跟相統統沒有,這是假法。
遍計就是周遍計度,這個周遍就是到那裏都執著,從早上睡覺醒過來,到晚上睡覺、白天,統統執著。睜眼就迷這個妄想;晚上睡覺迷這個夢境,白天迷妄想,晚上又做夢,這是遍計所執,是指遍緣一切諸法,為我、為法的計度分別。意思就是說,認為一切法中有一個我:這是我的啦、這是我的車子、這是我的家庭、這是我的國家、這是我的金錢,我。當這個「我」稍微被人家侮辱了,稍微有一點破壞了,就憤怒啦、恨啦,就會很痛苦,很痛苦!
所以,我今生今世能夠聽到佛法,又能夠出家修行,我覺得我是世界上最幸福、最幸運的人,我對我的病苦、對我一切的境界,我從來都很能夠看得開。我很知足,我對這個世間沒有所求,隻要我能出家。我今天不會抱怨任何人對不起我,因為我已經能夠出家修行,我比誰都幸福;我比誰都幸運;我比誰都覺悟。用這個真實、絕對的、肯定的生命觀,去完成我的佛道。我沒有白活,也沒有白來,聞到了佛法,更能出家。所以說,我很怕再來,是因為我不是菩薩。很怕再來,有二個原因,我隻要想到來世要突破這二關,我就會很痛苦!第一就是大專聯考,讀書,從小動得頭破血流。對不對?動得頭破血流,抱病上考試的戰場,還考得不如意。是不是?為了一個工作,而爭得頭破血流,高考、普考、特考,為了一個工作。第二個就是感情,碰到感情,就像陷入泥沼中,難以脫身。沒有聽到佛法,說那一個人能夠突破感情這一關,我一一跟他頂禮,真的,跟他磕頭,沒有!你說那個流氓殺人不眨眼,那種人最愛自己的老婆。所以,在我們台北市的豬屠口,豬屠口,很多的美女,都是嫁給(日語)黑道的老大。你看他這個黑道的老大,殺人不眨眼,槍拿起來就打,她就是喜歡嫁給他。豬屠口的一個老開,他的老婆之漂亮是金山的美女呀,金山是北部的一個地名。討那個老婆時,席開幾百桌,黑道的兄弟統統到,我也去呀,但我不是黑道的,因為他放帖子過來。我都是帶袋子去吃的,吃完後還打包回來。她的觀念就是這樣子,嫁給那種人。所以說,人的感情,無論是白道,無論是黑道的眾生,都會疼愛自己的人。尤其是情這種東西,它是矛盾的東西,它沒有任何的道理,說你為什麽愛他?反正一碰到就是死路一條,像下棋時被將軍,死路一條,進退不得。有些女孩子愛上了醜男,假設把他三振出局,換我們補上去,至少也比他強,可是奇怪!她就愛他,奇怪!就不會愛我。所以,感情是世界上很難很難的一件事,我發現,到現在還沒有用任何的方式,可以突破感情這種東西。隻有一個辦法,那就是男女保持一個距離,其他沒有任何辦法,日久就會生情,誰都沒有那種能力。
你說上戰場,你可以打死幾百萬個大軍,可是你碰到了情這一關,就捆住了,你就是拿它一點辦法都沒有!所以,這個就是今生今世把我們捆得死死的,然後,捆得我們去六道輪回,去六道輪回。因此,我每次在念佛的時候,我一想到說,我來世還要重新再來聯考,這個麻煩大了!還要來考試。要是我能夠聽到佛法,那麽這些是好的,因為到老了,這就叫做經驗。我要是不能聽到佛法,那摻了!因為佛法有解脫的思想,他知道一切法無我、無自性。像我們今天的心情,要是說有世界的美女能讓我們神魂顛倒,忘記了我們自己的身份是什麽,忘記了我的職責,那絕對不可能,那絕對不可能!我們不是說吹牛或怎麽樣,不可能讓我們顛倒,忘記自己的身份是什麽啦,或者是說就忘記了修行,不可能的事情!因為有佛法。
如果說沒有佛法,這日子不好過了!所以說:諸法為我,是眾生所執;佛法講無我,一切法,執著山河大地、一切現在他麵前的,統統計度分別是真正的自己。其中,計度我法的妄情叫做能遍計,能夠周遍計度;而被計度的境界,叫做所遍計。能遍計就是心嘛,所遍計就是境嘛,總而言之,言而總之,能遍計就是指妄執識,虛妄執著的意識,就是第六識和第七識二識所遍計的。那麽,能夠執著的是第六跟第七;所執著的就是五蘊、十二處、十八界,五蘊就是色、受、想、行、識,是我們所執著的;十二處呢,十二處就是除了六識叫做十二處;十八界就是加六識,六根、六塵再加六識就是十八界。因緣所生的依他起法,依他起法,由能夠遍計的識心,能夠周遍計度的分別意識心,在所遍計的依他起的相分上迷執。桌子就是依他起的;講堂也是依他起的;父母親也是依他起的;兄弟姊妹啊、師徒啊,一切都是緣起法,我們都認為,心外有一個實我、有一個實法的虛妄相,心外的實我、實法的虛妄相。
「我」就是對人生觀的迷茫;「法」就是對宇宙觀的迷茫。迷於這個四大假我的五蘊身,叫做實我;迷於外在的山河大地、一切的境界,迷於宇宙觀,虛妄的宇宙,誤認為外在是實法。所以,這個叫做遍所執,或者是當情陷中間存境。意思就是說,我們的感情陷在裏麵,下陷在裏麵。所以,我認為情很難斷,因此我很讚歎那種家庭打架的,每天打架,沒有什麽感情的,除了生孩子以外,其他沒有那一樣合得來的,因為生孩子若合不來不能生,所以,生孩子一定合得來的。我很讚歎那個!為什麽很讚歎那個呢?因為這樣能夠覺悟。我也很讚歎合得來的,為什麽很讚歎合得來的呢?因為他學佛比較不會有困難。我也很讚歎單身漢,因為單身漢沒有人管,也沒有什麽掛礙。所以,在我的心中都很讚歎,隻要你能覺悟,我都很讚歎。所以,你們來文殊講堂考試,拿起來抄,我都很讚歎!為什麽?比外道強很多了,你叫外道來抄,他要嗎?他才不幹呢!再來,
因為這個是在妄情上所起的情有,情有的意思,就是眾生認為有的,叫做情有。所以是情有理無,眾生執著有的東西,情有;理就是實在的道理來講,它根本就不存在,因為這個就是遍計所執。 依他起自性,就是依著眾多的因緣,生起的有為法,這個就是百法中的心王、心所、色法、心不相應行法。心王、心所,我已經講過了;色法,大家都知道;不相應行法,什麽叫做不相應行法?就是三位假立,心不相應行法,意思就是,也不是心王、也不是心所、也不是色法,但是,是借著心王、心所、色法,而三位假立的。譬如說,我得到了一張建國中學的傑出校友,就拿這一張來作比喻,我那一天去領獎,去領獎,我得到了這一張傑出校友,我編號043,你可以去查,這不是吹牛的,043,number fourty-three。得到了,我們用這個「得」字來解釋不相應行法,你說這個「得」的觀念是什麽?我的心裏承認我當選傑出校友,建國中學有意借著頒發傑出校友,鼓勵下一代的建國中學的同學,好好的努力,昨日我以建中為榮,今日建中以我為榮,你好好的去幹吧!不管你是怎麽樣的表現,政界的、海軍的、陸戰隊的、宗教家的,統統可以,隻要有表現。這一次,從七萬五千人中,選出了七十五個,選出了千分之一,我不幸當選了!我去到那個地方的時候,他頒發了一張證書給我,我跟五個校長統統握握手。得,得了這一張傑出校友,得,那你說:這個「得」是什麽?你慢慢的想想看。「得」是一張紙印一印,我也可以自己排版寫一寫啊!自己排版。對不對?拿來,這個叫做「得」,其實沒有所謂的得,那一張獎狀也是假的,那是你心裏承認說:我有得到傑出校友,得。所以,這叫做不相應行法,也不是心法、也不是色法,隻是建立的一種觀念,譬如說時間,譬如說時間,譬如說空間;譬如說過去、現在、未來,那個不是假設的嗎?對不對?所以,心不相應行法,就是由三位:心王、心所、色法三個角度來假設,這個叫做心不相應行法,我們在百法裏麵會講到。
等四位九十四法,這個跟上述的,上麵所講的遍計所執性一樣的,雖然不是體相都無,但也不出因緣所生法,並不能常住實有,亦名如幻假有。圓成實性就是無為法,這是指由二空所顯現的真如,由二空所顯現的真如。什麽叫二空呢?就是破除了我執就是我空;破除了對外在之法的執著,這個叫做法空。二空所顯現的真如,這個就是圓成實性,圓成實性就是無為法,就是無所作為,放下,圓滿成就真實性的意思,圓滿成就真實性。真如是遍滿一切法的,無不具足,這個叫做圓滿,它的體性是常住不滅,就是不生不滅啦,是永遠成就,這個叫做成。又為諸法的真實體性,絕對不是虛妄,這個叫做實,這是百法中,後六個無為法的名稱。所以,圓成實性的真如,是真實如常,真實如常。言亡慮絕,語言不能說的,思想達不到的,叫做唯證相應,唯證,除非你證悟到那種境界,否則的話,什麽叫做真常、真實如常,那你不可能了解,你隻能去體會,體會也是生滅,就把真如變成生滅,所以,又名真空妙有,妙有真空,這個就是有為法、無為門,有無、無為門而說的。
如果就有漏、無漏來講,依他起性的有為法中的無漏法,叫做圓成實性。簡單講,有為法就包括有漏跟無漏,有漏是依他起性,有漏是因為圓成實性對立的無漏法所產生的,所以,有漏跟無漏是對立的名詞,叫做有為法。所以,如果常常講:我很偉大!那麽意思就是,還有人比我更偉大。你要是常常講:我並不偉大。那麽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人跟你比較,那麽也就沒有所謂的偉大跟不偉大,你就是最偉大的人,你安住在沒有任何的比較。所以,生命應該沒有任何的比較;但是,沒有任何的比較,你不妨比較。為什麽?譬如說,我應該念的,我是做學生,我應該好好的念書,考得越高分越好。要是考六十分、七十分,那就奮發努力,盡力而為,但是,放下得失的觀念。如果你已經盡力而為了,你的能力隻能考六十分,那就沒辦法了!就像一個孩子,隻能挑三十公斤,你叫他挑一百公斤,他受不了的!所以說:盡力、然後隨緣、放下。你不盡人力,那不能講聽天命,不盡人力的人,不夠資格講聽天命。所以,我們常常講:盡人力,而後才聽天命。你不盡人力,而說一切聽天命,那就完蛋了!這那裏是積極的佛教呢?那我也放下好了,我也不要開《唯識》了,我也不要開《大乘起信論》的課程,放下、隨緣,能得自在。管你們那麽多!完蛋了!我隻能盡力開課程,來聽不來聽,不是我的責任,這才是了不起的人生觀嘛!佛法是最解脫的,而且是最積極的,是最積極的,因為他內心裏麵沒有任何的起心動念,叫做無間道,佛法講這個叫做無間道。二十四個小時在修行,就是無所著;二十四個小時內在裏麵都是充滿同樣的念頭,就是無念,這是最了不起的修行法。既不會吹噓:我很有修行!也不必自卑:我沒有修行。常常講:我沒有修行。那也是一種執著。常常講:我很有修行!也是一種執著。常常講:我是什麽菩薩再來的。也是一種執著,佛尚不可得,何況什麽菩薩?本來就是佛,討論就增加一層執著。所以,越會吹噓的人,越沒有修行。
所以,有為法裏麵就包括有漏跟無漏;無為法隻有圓成實性而已,隻有圓成實性而已。那麽,無漏法就包括依他和圓成。為什麽?因為緣起法裏麵當下有自性,就是圓成實性,而圓成實性必須配合依他起性,才講圓成實;沒有依他起,那裏有圓成實?
上麵所講的三性中,遍計所執性雖然是妄情所現的,情有理無,眾生認為有的,按照道理來講,其實是沒有,隻是依他起性和圓成實性,是無漏智所緣的境界,無漏智所攀緣的是依他起,不能用妄情,虛妄的分別執著心來討論它。這是因為我們證智的境界;證到這種智慧,叫做證智的境界,是理有情無,道理來講是有的;凡夫是認為沒有的,理有,就是我們有清淨的本性跟智慧,覺悟的人,道理上來講,它絕對有;可是就眾生來講,他認為它是沒有。所以,就理論來講,依他起性簡單講就是,現象界中一切法的總稱,叫做依他起性,有形相的。那麽,圓成實性就是本體的真如理,就是依他起性在現象界中,一切解脫的道理,那麽,因此會變成說依他起跟圓成實就扯不了關係了。那麽,唯識宗不是像其他的實(究竟圓滿)大乘,實大乘,實在的大乘法,是講真如理體開發了一切,認為現象界跟真如的本體界是分開的,這個叫做實大乘。而唯識不是這樣,唯識是把現象界跟本體界是同一個,不一也是不異,就是第八意識,依他起性跟圓成實性,不一也是不異。換句話說,假如依他起性跟圓成實性是不同,那麽真如也就變成了生滅。
為什麽呢?依他起性是緣起法,圓成實性是真如法,如果這二個是相同,那圓成就變成依他起了,圓滿的成就就變成生滅法了。如果說這二個是不同,這二個是不同的話,那麻煩就大了!那你也不可能在依他起性裏麵,完成你的佛道啊。所以說,依他起性和圓成實性不同的話,那麽真如也就不能叫做圓成實性了。假如它們是同一種的話,那麽真如就麻煩了!就變成無常法了,那永遠不能成佛,便跟依他起性的諸法同時有生滅。意思就是說,如果你的本性就是所謂的生滅法的現象,那麽本性就變成生滅法。如果本性離開了生滅法,那你永遠找不到本性,因為離開了生滅,就沒有所謂的不生不滅的空性。空性是對生滅法講的,離開了生滅,就變成了斷滅,離開了生滅,就變成了斷滅。所謂「離」,我們應該講是解脫、解放、放下,放下生滅法裏麵的一切執著,這個當下就是圓成實。而不是離開,離開它,那就變成頑空、斷滅法。所以說,假如它們是一的話,那麽真如就變成無常,跟無常法就一起生滅了。因此,可見依他跟圓成實,也不過是事跟理的不一跟不異罷了!
按照上麵所講的,一切法,無不在每一法上具足三性的道理,而統統是非空非有的中道。對三性來說明,三性就是遍計所執性、依他起性 、圓成實性。經論中,說了一節很巧妙的比喻,什麽叫遍計所執性呢?譬如說我們在路上走,誤繩為蛇,碰到了繩子,認為那是蛇,起了恐怖的念頭,這個叫做情有理無,就眾生來講,以為是真的蛇,其實按照道理來講,那是一條繩子。依他起自性,譬如說,蛇是繩的假有,走進仔細一看,原來蛇是繩的錯覺,當然是假有實無,是假的有嘛。假有就是依他起,他看到繩子是假有,實在是沒有蛇,情有理無,那就是一種執著,弄錯了!假有實無,就是看清楚了,看清楚了!圓成實性,就譬如說繩是由麻搓一搓,然後連接而成,一條一條細絲的麻,一搓,把它攪拌在一起,就變成大的繩子,不過是麻等等眾緣的和合而已,眾緣的和合而已,當然,這是真有相無,是真正的有,圓成實性是真的有,而相是無。所以,我們眾生對法的迷執,剛好是如此,隻是在圓成實性的真如上迷執,迷執由因緣和合,假現的依他起性法,以為實我、實法。更以此迷惑,遍計所執的虛妄性,誤認為心外實在是真有一個法。但是,一旦證知了真性的體性,就知道色法、心法,原來隻不過是因緣所生的假有,不是真實的。
所以,【遍計所執性。。。。。妄有。。。。。無法。。。。。】沒有一切法,那是自己【錯觀】所以講無法。【依 他起自性。。。。假有(似有)假法】那麽,如果放下,完成佛道,這個叫【實法】所以,【圓成實性。。。真有。。。真法。。。】【正觀】是正確的觀念。正確的觀念,那麽,底下談的是【三無性】我們前麵談的是三自性,我們底下談的叫做三無性。三無性,是對三自性所立的三種無自性,為【相無性】相就是虛妄的相,是無性的。【生無性】就是緣起,當下就是無性。【勝義無性】所謂的真理、真如,它根本沒有所謂的自性,它是道理存在而已。對三性的闡明,空有對待的中道觀,三無性就是由非空(非有)的一邊,來破除法有的執著。所以,三無性簡單講,就是由空性來破除那些假有,這是佛的密意。所謂密意就是隱而不顯,三自性是顯現的道理,三無性,譬如說遍計所執性,其實那也是虛妄的、也是空啊;依他起性,是虛妄的、也是空啊、也是無自性;圓成實性,也是虛妄的、也是空、也是無自性。所以,三自性就立一個三無性,就是用空來破除,這個空就是密意,密意:隱藏不顯的佛的教義,有含另外的一個層次麵。
所以,相無性,是對遍計所執性的體相空無,而立的教法。所以,相是體相義,無性是無自性義。遍計所執就像誤繩為蛇,誤會繩子就是我們看到的蛇,體跟相都是空無的錯覺。所以,自性畢竟是空的,這個叫做相無性。生無性,是對依他起性的假有實無而立的教法。生,我們緣起,我們產生的這個東西,隻是依他起的,這是對假有,緣起法是假有,實在講是無,這是相(生)無性嘛。所以,這並不困難,並不困難。生是因緣所生,叫做生,依他起就像繩子由麻等眾緣所成,為幻識的假有,實在是無。繩子是由麻所做成的,其實這是假的、假的有,實在講是無,這個叫生無性。什麽叫勝義無性呢?這是對圓成實性講的,是真有相無,「勝」是殊勝,它的道理就是境界,這是指圓成實性,本來是圓成實性,是屬於殊勝的,根本無分別智的境界,這個叫做勝義。勝義簡單講,就是第一義諦、中道、空性、絕對,這個叫勝義。所以,這個勝義,簡單講就是不可思、不可議,中道、如如、不變、涅盤、不生不滅、大涅盤、般若,這就是勝義。不可用任何的語言去描述它,這個叫勝義。為遠離遍計所執時所顯現出來的,這個叫勝義無性。可見三無性跟三自性,剛好是一紙的兩麵,也就是表裏的關係,並不是不同的體。所以,三性跟三無性的關係,三無性就是相無性。什麽叫相無性呢?體跟相本來就沒有、本來就空,這個就是所謂的遍計所執性,就是眾生所執著的。其實,實在講,所以,佛的密意就是講實在話啦,我現在解釋,你們就很清楚,遍計所執性,就是凡夫俗子來講,有這種遍計所執性,而實在來講,體相無性,就是相無性。凡夫來講,有所謂的依他起性,可是依他起性是緣起即空啊、緣生即空啊,就實在來講,本來就生無性,沒有所謂的生,生起來的東西,統統是假的,刹那之間生滅的,不是永恒的,你要講它有,那是妄執:虛妄的執著。勝義無性就是圓成實性,圓成實性是指,對依他起性過濾了染分以後,所存留下來的淨分,這個淨分就叫做圓成實性。圓成實性按照道理來講,空理本來就是無性,既然是講空,那裏有什麽性的東西?這是勝義無性。所以,這個並不困難,你隻要知道說,遍計所執性、依他起性、圓成實性,這個是站在世間人的角度來討論的。
而佛為了要破除這一些,【遍計所執性 依他起性 圓成實性】再加一個,就空的角度來講,【體相無性 緣生無性 空理無性】體相無性就是相無性, 緣生無性就是生無性,空理無性就是勝義無性, 那麽,就是我們最後所講的。再來,【三性對望中道】什麽叫三性對望中道呢?【遍計所執性。。。體相都無。。。】【非有】遍計所執性,體跟相統統不存在,這個叫做非有,不是真的有。【依他起性。。。如幻假有。。。】就像生滅法裏麵一樣的,就像看電影一樣的,都是假的有,不是實在的有,【圓成實性。。。真空妙有。。。】真空妙有。底下一個,【非空】非有,不是真的有,是假有;非空,你不能否認它,雖然是如幻,但是它是假有,還是有,真空妙有,它還是有一個「有」,雖然是說體(性)相都無,但是,還是有一個存在的圓滿的智慧,非空,這就是【中道】這就是中道。
諸位翻開五十七頁,五十七頁,這是修行的次第,叫做五重唯識觀。什麽叫做五重唯識觀呢?就是由淺入深,然後一層一層的放下,一層一層的漸入漸深,這個叫做五重唯識。五重唯識簡單講,就是由淺入深,然後作觀想。唯識的三性觀,在實踐上並不是一時的通達;五重唯識觀也是一樣,由淺的,慢慢慢慢進入深入的觀照,叫做五重漸修,這就是所謂的五重唯識觀。諸位看底下,五十七頁,平行看下來,五重唯識觀就是譴虛存實,簡單講,就是譴掉虛妄的,存在這些實在的。虛妄的是什麽呢?就是遍計所執,遍計所執是緣起法裏麵起顛倒見,叫做遍計所執。依他起跟圓成實性是實在的,存下來,保留的意思。第二、舍濫留純,這個「濫」就是我們所攀緣的相分,濫。「純」就是指我們的心,天地萬物,不是色法就是心法,色法就是物質;心法就是見分、自證分、證自證分,所以叫做舍濫留純,等一下我再深入的解釋。第三、叫做攝末歸本,這個「末」就是見相二分,「本」就是自體分。為什麽?因為識的自體分,可以變現出見分和相分。舍濫留純就是舍掉相分,保留這個心法;攝末歸本是把見相二分放下,回歸到本來的,由自體分所衍生出來的。所以,攝見相二分,歸納到我們的本體、自體來。隱劣顯勝,這個「劣」就是心所,「勝」就是心王。簡單講,這個「勝」就是第一念,「劣」就是第二念。我們看到了一件事情,這個就是我們第八識的第一個念,就是所謂的性淨,不起分別的那一念。可是我們再加上了愛、恨、欲、情、執著,這個就落入第二念,第二念就是劣。所以,這個「劣」就是所謂的心所,要把它隱,剩下的就是「勝」,就是第一念。
唯識學就是叫我們不要有任何的執著,任何的執著。最後一個叫做譴相證性識,譴相,這個「相」字就是依他起,八識心王都是依他起的識或是相。證性;「性」字,就是我們所講的圓融,就是我們所講的實性。
那麽,我們再來看第一重,慢慢慢慢的,漸入漸深來解釋,譴虛存實,是我們唯識觀的第一重。所謂第一層,就是你要修行要一層一層來入道。第一個層次,你應該怎麽做呢?就是譴虛,先譴掉遍計所執。為什麽要譴掉遍計所執?因為遍計所執的體跟用,都是幻化出來的,不是實在的,是以凡夫的知見,安排在一切的事相當中,所起的妄情的執著,這個叫做體用皆無。而以依他,而以依他跟圓成為萬有的事理,並觀這二性不過是唯識所現。意思就是,依他起性或者是圓成實性的事跟理,也是唯識所現。「虛」就是遍計所執性的妄法,我們有情的眾生,都迷惑在外在的事相當中,情有理無。所謂情有,就眾生來講是有的;而真正的道理來講,它是虛妄的。而這個「實」,就是依他和圓成二性,這是諸法的體相跟實性,是真實不虛,是理有情無,道理是有的,但是,眾生看不到,就認為沒有所謂的實性。你若告訴他:人人可以成佛。他因為無始劫以來,用第六意識分別習慣、第七意識執著習慣了,他就會說:我可以成佛嗎?他就會懷疑,他就會懷疑。所以,這個叫做理有情無,理,道理是存在的;但是,就眾生來講,他不悟,他就認為這是沒有。
所以舍濫留純識,這個叫做第二重的唯識觀。第一重,叫你放下遍計所執,保留依他和圓成。在初重觀的時候,就是第一重觀的時候,依他的事跟圓成的理,雖然不離識,但是內識中所有的一切,還是存在有心跟境的對立。也就是說,相分跟見分、自證分、證自證分等等。現在第二重,是恐怕你把心跟境搞混了,無法得到正觀,所以,必須要舍掉境界,隻剩下心法。意思就是說,舍掉相分,相分就是境界,隻留下這個心,也就是見分、自證分、證自證分。因為怕你把心跟境混雜,所以,進一步的,怎麽樣,我們要舍濫留純。
第三叫做攝末歸本,這是第三重的唯識觀。在第二重唯識觀的時候,雖然已經舍、譴了心跟境相對的相分,但是,心內的見相二分跟自證分,是有著所變跟能變的本末,也就是體用的關係。自證分是體嘛,見分跟相分是用。那麽,也就是說,色法跟心法,統統是由自體分的這種業力的存在所發生的,離了這個自體分,那就沒有所謂的能緣、所緣。因此,我們必須要攝末歸本,就是我們要修習第三重唯識觀。所以,相分的本末在第二重已經舍棄了,在第三重被攝的,就是隻有見分了。但是,由廣義的本末,相對來說,還是應該包括相分在內。意思就是說,見分跟相分同時要放下,隻注意你的自體分。這種意思就是,假設一個修行人,能夠放下這種外在的物質,放下內在的這種相,見分的這種煩惱的話,那麽他要入道並不困難。所謂放下相分,就是告訴你,萬法是唯心所造,你特別要注意你心智成熟的發展,而不要注重外表的名、相、利、享受、分別、執著,因為這個都是由自體所影現出來的對立的能所。換句話說,如果我們一個人,能夠每天注意自己的起心動念,那也就是攝末歸本。而且要放下那個能觀的見分,那麽就會入於平等的本性。所以,一個人重視外表是禮貌;但是,太過於重視外表,連相分都放不下,那怎麽可能進入見分、自證分、證自證分呢?所謂的不要執著相分,譬如說,不要太重視享受啦,不為物所牽。所謂物,就是你一切生命所需的存在,如果一個人,他可以淡泊自己的欲望,無所求,相分對他來講,已經不重要了。那麽這隻是物質,大部分的人都可以放得下。這個相分還包括什麽?包括麵子的問題,麵子,這個就很難,這個就很難!你受得了很貧窮的日子;但是,你受不了一個記者給你刊一篇無中生有的攻擊跟傷害,你受不了的!這個也是在物質、相分方麵,外表,你經不起境界的攻擊。但是,如果說你是一個聖者,你就會像釋迦牟尼佛一樣,釋迦牟尼佛他不會在意人家的攻擊、傷害、毀謗,因為他的相分和見分都回歸到自體分,他已經擺平了自己。所以,佛在世時,一個外道的女孩子,挺個大肚子來,說:喬答摩!這是你的啦,你怎麽這麽不負責任!毀謗佛陀。佛陀也是沉默,內在充滿著慈悲跟安詳,他也從來不生氣。哇!這要是現在的人還得了!怎麽會受得了呢?所以,要聽師父的勸告,要注意你心智成熟的發展,不要老是為別人而困擾。生命的主宰,是來自於深處的智慧,才能擁有真正的幸福。這是我們無量財富的泉源,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財富,就是我們內在深處的智慧。內在深處的智慧,從那裏尋找呢?從放下;放下的背後,還是要放下;放下再放下的背後,存在著什麽?就是放下。這樣子可以把我們的相分擺平;可以把我們心智不成熟的見分擺平,剩下的那就是我們的自體,就是我們的本來麵目。(本集結束·佛弟子:蘭草在整理2011年8月14日)
(本視頻講座地址http://www.tudou.com/playlist/p/l10941449i65200270.html)
回向偈一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回向偈二
願生西方淨土中,九品蓮花為父母。
花開見佛悟無生,不退菩薩為伴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