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地產麥克

介紹美國房地產,法律法規,地產新聞。 美國加州精英地產,聯係電話及微信:626-600-1608
正文

什麽是衛星城

(2014-11-14 13:26:22) 下一個
                                       什麽是衛星城

衛星城(Satellite City)是指在大城市外圍建立的既有就業崗位,又有較完善的住宅和公共設施的城鎮。建立這種城鎮旨在控製大城市的過度擴展,疏散過分集中的人口和工業。衛星城雖有一定的獨立性,但是在行政管理﹑經濟﹑文化以及生活上同它所依托的大城市(母城)有較密切的聯係,但與母城之間保持一定的距離,一般以農田或綠帶隔離,同時又有便捷的交通聯係。“衛星城”概念最早產生於英國,美國的泰勒正式提出並使用“衛星城(Satellite City)”這一形象性的概念。

 衛星城鎮理論的淵源可追溯到19世紀末英國社會活動家E·霍華德提出的“田園城市”。這種設想提出一種兼有城市和鄉村優點的新型城市結構形式,在中心城市周圍建立一圈較小的城鎮,形式上有如行星周圍的“衛星”。這是衛星城鎮的思想萌芽。根據霍華德的設想,1919年英國規劃設計田園城市韋林時,即采用了衛星城鎮這個名稱。20年代,英國建築師R·昂溫為倫敦地區製訂諮詢性規劃,提出大規模地把倫敦的人口和就業崗位分散到附近的衛星城鎮去。當時﹐所以采用衛星城鎮的名稱,主要是因為田園城市已被用於泛指城市“開闊的郊區”或“田園式市郊區”;其次,也為了表明韋林之類城鎮同倫敦在經濟上有緊密的聯係。以後,衛星城鎮一詞便流傳開來,並被廣泛運用,有時還被用於稱呼大城市邊緣那些規劃良好的工業郊區。20世紀30年代前後,倫敦郡議會又用過“準衛星城”一詞,指的是倫敦郊區僅具有“臥城”性質的居住區。在P·艾伯克龍比1944年主持編製的大倫敦規劃中,為疏散人口,計劃在倫敦外圍建設8個城鎮,最初也稱為衛星城鎮,以後通稱為“新城”。

 衛星城的發展過程有這麽幾個階段,第一代衛星城即“臥城”,居民的工作和文化生活仍在主城。比如巴黎周邊的“臥城”,顧名思義隻是提供一個睡覺的地方,驅車近一個小時的路程,這對於巴黎市中心過於擁擠的人口和高昂的房價,人們是可以忍受的。每天早上上班族驅車趕到市中心上班,而到了晚上市中心的人口密度一下就降了下來,多數寫字樓空空如也。這種工作生活模式對道路係統有較高的有求,一旦交通出現癱瘓經濟損失是巨大的。第二代衛星城是在“臥城”的基礎上發展而來,有一定數量的工廠企業和公共設施,部分居民可就地工作,相對減輕了對母城的依賴,適當地緩解了交通壓力。第三代衛星城,基本獨立於母城,具有就業機會,其中心也是現代化的。而現階段的第四代衛星城,為多中心敞開式城市結構,用高速交通線把衛星城和主城聯係起來,主城的功能擴散到衛星城中去。

        建立衛星城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控製大城市人口過分膨脹,疏散大城市的部分工業和人口,同時也是為了抵銷大城市對周圍地區的人口吸引力。衛星城鎮作為一種積極的城市規劃理論出現,已經有80餘年曆史。衛星城市是現代化大城市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它可以分擔中心城市的一部分功能,是中心城市職能的延伸,與中心城市密切相關,又具有相對獨立性。1924年阿姆斯特丹召開的國際會議,把它列為限製大城市惡性膨脹的方法之一。

     世界各國建設的衛星城鎮主要有兩類:一類是為了疏散大城市的人口﹑工業或科學研究機構等而建設的;另一類是為了在大城市外圍發展新的工業或第三產業而建設的。一般認為,衛星城鎮對於自由湧入大城市的人口有一定的截流作用;而疏散大城市人口的效果相對較弱。世界各國實踐證明,建設城市職能比較單一的衛星城鎮較難取得理想的效果。近年來各國在衛星城鎮規劃建設方麵的趨向是:人口規模適當增大;職能向多樣性發展;盡量使工作與生活居住就地達到平衡;采用先進的交通係統與母城取得便捷聯係。衛星城規模越來越大,與中心城市距離越來越遠。這對發展生產協作,提供就業機會,平衡男女勞動力,提高公共設施水平,強化衛星城的獨立性有著重要作用。

        衛星城的建設各國有所不同,在法國,最初對衛星城建設感興趣並投入大量資本運作,對衛星城內部產業發展加以關注的多是私人企業。但到20世紀60年代,由於私人資金不足和形勢的急迫促使法國政府自己去建立衛星城,並積極培育和扶植衛星城產業的發展。在美國由於衛星城的興起就純粹是私人的力量,所以這裏衛星城的發展基本都是通過房地產開發、完善的基礎設施、較低廉的地價等吸引投資者的關注。這些衛星城的產業結構更多的是偏向商務和信息產業等。衛星城對這些產業的吸引基本都是一種市場化的行為。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