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喬1981

願借此平台與朋友們分享健康,營養,環境衛生和醫療知識。我所代表的隻是我個人的見解,歡迎各位指教。
正文

嚴冬裏的火——電影《冬暖》觀後

(2015-01-29 16:44:29) 下一個

最近看了李翰祥執導的電影《冬暖》,看得心裏暖洋洋的。影片裏阿金和老吳那真誠,質樸的愛,如嚴冬的一把火溫暖著觀眾的心。《冬暖》講的是在一家藥鋪旁邊經營小小饅頭稀飯店的單身漢老吳暗戀著在藥鋪幫傭的藥鋪老板的外甥女阿金。老吳是一個勤懇而忠厚的漢子。他心裏喜歡阿金,但自歎既無錢財有無人才,缺乏表白的勇氣。阿金來自彰化鄉下,勤勞而且精明。阿金很喜歡老吳的誠懇,善良,但是又不滿他的不善計劃和在街頭橫行霸道的流氓麵前的軟弱。鄰居們都知道 老吳對阿金的一片癡心,也鼓勵他大膽表白。阿金常在老吳麵前說“以後要嫁就要嫁一個有錢的”,這讓老吳更失去了開口求愛的信心。直至一天家人為阿金定下親事,催促她回彰化完婚,她隻得在慟哭中離去。老吳甚為失落,從此精神頹唐,無心經營生意。自從阿金離去後,饅頭稀飯店生意一落千丈,接著這個小店又因屬於違章建築而遭拆除。屋漏偏逢連更雨,老吳儲於大戶的積蓄也因為投資方經營失誤而化為烏有。老吳隻得在街頭擺賣小吃,陷入了人生的嚴冬。一天老吳與新寡的阿金重逢,而阿金為了出外幫傭,托老吳代為照顧嬰兒。老吳還是一如既往地熱心幫助阿金,兩人過著相濡以沫的日子。在一個寒冷的冬夜阿金終於把對老吳的愛戀之情吐露出來,老吳也真正明白了阿金對他的心意。多年來深埋在心底的愛情火種終於衝破厚實的堅冰,熊熊燃燒起來。愛情之火灼燒著這對戀人的心,讓這個嚴寒的冬夜充滿了溫暖。


《冬暖》的故事是那樣簡單,質樸,就像每天發生在我們鄰裏的家常小事。阿金和老吳的愛情也是那麽普通,沒有山盟海誓,也沒有逼婚,殉情等驚心動魄的情節。整部電影以平鋪直敘的,白描式的手法講述了這個故事。就是這麽一個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故事,卻深深觸動了觀者的神經,打動著他們的心。全劇最感人的是故事的細節。女作家羅蘭細膩地描寫了阿金和老吳日常的生活,老吳捅爐子,升火做饅頭;阿金打掃房間,洗衣服...都是日複一日,年複一年的刻板而重複的事情。就在這刻板的生活裏,兩個年輕人卻每天都感受到對方的好處和自己對對方的需要和愛。老吳在遠處癡癡地看著阿金;阿金默默注視著老吳的生意,為他洗衣漿裳;阿金不滿老吳對白吃白喝的街頭流氓的軟弱;阿金強迫老吳把錢存在她舅媽的店裏…。就是這些細節讓劇中人那麽真實可信,讓阿金和老吳的性格顯得那樣生動,豐滿。我從小看了不少中國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的電影,香港五,六十年代的電影,印度電影,蘇聯電影,後來又看了幾十年好萊塢電影。我有一個體會,不管什麽風格或流派的電影,要想打動觀眾,最基本的一條是要把故事說好。導演技術,拍攝技巧,鏡頭運用以及音樂和美術等對於劇情來說都是處於從屬的地位,都是為說好故事服務的。我現在記憶猶新的《一江春水向東流》,《大路》,《漁光曲》,《我這一輩子》,《秋》(吳楚帆,紅線女主演),《三毛流浪記》,《第四十一個》,《靜靜的頓河》,《流浪者》,《暴風雨》,《亂世佳人》等無不是生動細致地講出了好的故事。電影界前輩秦怡在回憶前輩大師金焰時說過金焰平時不喜高談闊論,一次在家裏看了一部電影後說:電影製作者應該學會理解觀眾的心理。當劇情發展到某個時候觀眾覺得這個時候想看一個近景,或想看一個特寫,你就給他一個近景或特寫。如果你做的符合觀眾心裏的要求,那就會很恰當,收到好的效果。但無論如何,劇情的細節是最忽略不得的。《冬暖》裏角色的每一句台詞,每一個動作,服裝,置景都是那麽真實可信。演這樣的戲,演員也很容易進入角色。反之,像一些瞎編的故事,人物蒼白而不可信,演員也無法入戲。典型的例子就是電視劇《北平無戰事》裏的方孟敖。


《冬暖》裏善良堅毅的阿金和性格粗獷的老吳都具有生活的原型,發生在他們身上的故事都是在情理之中,真實可信。歸亞蕾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性格演員,她細膩生動的表演非常耀眼。田野飾演的外貌粗獷的老吳也恰如其分地表現出對阿金深沉的愛和怯於公開吐露心聲的矛盾心情。在阿金離去後,當老吳聽到門外有女人叫門時以為阿金回來了。他急急地起身去開門,但又立刻站到玻璃前端詳玻璃裏的自己,整理一下頭發,然後匆匆開門。及至發現叫門的是老唐夫婦時,那種掩藏不住的失望,讓人印象深刻。歸亞蕾和田野的出色表演,使阿金與老吳相濡以沫的愛情令人深深同情。導演李翰祥嚴肅的製作態度使這個文藝小品式的電影產生出巨大的魅力,勝過當今那些商業化炒作的所謂巨片。其實我前麵列舉的那些老電影盡管風格不盡一樣,但都具有類似的特點,即有合情合理的,很通順的故事,自然,真實的表演,恰當的鏡頭運用,出色的美術和音樂等等。我總是覺得現在中國的電影人都太過於浮躁,太急於在國際上得獎,都不太把觀眾當回事。他們不是專心給觀眾講故事,而是煞費心機地猜測國際影展評委的喜好,盡一切可能去獲得獎項。至於劇情是否合理,服裝是否符合劇情,選擇的音樂是不是恰當,都沒有很好地推敲。他們在意地是要宣傳一種新的理念,能抓住奧斯卡評委的心。我最近看了張藝謀執導的 《山楂樹之戀》,就深有這種感覺。這部戲試圖批判上世紀中國的禁欲主義宣傳和以及在各行各業貫徹階級路線對人們,特別是對年輕人造成的傷害。編導的起心動念當然不錯,但是,也該在劇情上多下功夫才是。但是作為那個時期的過來人,這部戲裏好多細節都不夠真實,起碼服裝就很不符合當時的情況。當然離奇的故事情節任何時候都可以發生,但是任何情節都最好做到在情理之中,盡量做到有生活依據。有真實生活依據的故事可以發掘出很多生動的細節,讓人物更加血肉豐滿,也加強了創作者要闡述的理念。如果很多情節都是憑空編造的,那隻能落入概念化的窠臼。這和過去中宣部倡導的主題先行等名堂別無二致。去年張藝謀推出了新片《歸來》。好多人為他叫好,說這意味著張藝謀又回歸到尊重人性和普世價值的道路上來了。我零星地看了一些關於《歸來》的評論和介紹,始終下不了決心去看這部電影。我隱隱覺得這又是一部概念先行的電影,還沒有看,就已經先敗了胃口。


《冬暖》一點也沒有給我創作者要推銷任何理念的感覺。編導用很親切的口吻娓娓動聽地給我們講述了一個發生在我們每個人身邊的故事,讓我們注意到這麽美好的愛情改變了阿金和老吳的人生。我們知道這個故事後,我們的人生也可能因此改變。近來畫家陳丹青的一個訪談叫《糾糾民國》提到:“ 近年拍的所謂主旋律電影,那份肉麻,我寧可看五六十年代的《南征北戰》、《雞毛信》、《董存瑞》,一股活氣:那才是貨真價實的革命電影。 ‘革命範兒’,也早沒啦。你聽聽現在唱的老歌紅歌革命歌,別說裝腔,靡靡之音也不如,那是革命的自我調戲、自我作賤啊。”此論一出,立即招致批判。有人指責他變得不要臉了。也有質疑他推崇 《南征北戰》、《雞毛信》、《董存瑞》這樣的電影與他一貫堅持的普世價值相矛盾。這些評論拚命地把陳的談話和意識形態扯到一起。我雖然不懂所謂的”民國範“,但卻很清楚地知道陳丹青是藝術家,他憑藝術家的直覺感受到 《南征北戰》、《雞毛信》、《董存瑞》這些電影更真實一些,藝術上不那麽矯揉造作,不那麽裝腔作勢。如此而已,關意識形態底事?任何藝術家都不可能脫離他所處的時代,受到當時主流意識形態影響也在所難免。關鍵是藝術家總應該保持一種真誠,藝術總該是要純粹一些。其實你看看傳統的京劇,《貴妃醉酒》,《三娘教子》,《四郎探母》等,那意識形態絕對不先進,但一點不妨礙我們欣賞這些劇目。重要的是這些劇目的創作者們是真誠的,不是假裝的。我覺得當代中國的一些大導演們那揮之不去的奧斯卡情節毒害了藝術。我期望他們能把獲獎看得淡些,沉下心來給普通觀眾講一些有意思的故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