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做了個引體向上的視頻,受到一些網友的關注,其中也有人感興趣:我如何以業餘健身的過程做到保持身材的,希望我能把自己健身的經驗或經曆說說。
https://bbs.wenxuecity.com/ydjs/58822.html
說來慚愧,我所做的真沒有什麽神奇之處,與許多健身專家們的專業指導水平差距太大,不足啟齒。我現在隻能是和大家交流交流罷,具體是否值得大家參照或仿效,那就是見仁見智了,嘿嘿!
說起我健身的業餘之處主要指這幾點:一是從不參加任何比賽和集體競技,二是沒有請私家教練和專業指導,三是沒有整套複雜的鍛煉計劃和營養方案。
按我自己鍛煉健身的體會,一是刻苦,二是堅持。
至於飲食營養,我也沒有什麽特別,就是多樣化,各種食物都吃一些,每餐7-8成飽,總體熱量攝入與消耗大體平衡。
在我66歲退休之前,運動健身沒有像現在這麽流行和熱衷,網絡交流也非常少,大家互相在網上激勵的氛圍很弱。
因為忙於工作,我的健身鍛煉也就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買來的健身器材躺在地下室一個月都動不了一兩次。但是裏裏外外,屋前屋後的事情太多,割草,鏟雪,填土,挖坑種樹,種菜,掃樹葉等等,這些體力活正好代替身體鍛煉。我的觀念是,說幹活耗費體力不如說是鍛煉體力。不是幹得越多,越累,就把體力消耗變弱了,而應該是越幹越練越強,在營養有保證的條件下,即使當天很累,但下一天不光體力恢複,而且感覺更強。有些活,比如鏟雪,本來可以買機器代做,我就堅持不買,每次都用手持雪鏟完成。這種長期堅持的體力活動,不管是舉鐵,還是挖坑,運土,鏟雪,都可以達到健身效果。
我九年前退休後,就把健身作為常規的活動了。和許多普通人一樣的是,我年輕時athleticism很糟:跑不快--百米從未入13秒,跳不遠--跳遠未過5米,蹦不高--過去喜歡打籃球,但1.76米的身高還從未能摸到過籃筐。我剩下的體育能力恐怕隻有一些蠻力了--比如勞動時能挑擔子,200斤不成問題,但是當然做不到走十裏山路不歇腳,還得必須不斷換肩。換肩是挑擔子的基本功,挑200斤不換肩走50米以上,負重半邊的肩膀,腰部,背部肌肉都會酸脹僵硬,人完全支持不下來。類似的像單杠雙手懸掛,能堅持超過兩分鍾就挺困難了,不妨大家可試試。不好意思,跑題了。
和許多人一樣,我退休後的健身鍛煉也包含兩部分:有氧和無氧。我的有氧活動就是日常hiking和跳舞,因為太座喜歡跳舞,我隻好隨她的意,在退休後開始學,疫情前還每周參加兩三次舞會。這些活動強度很低,和網上諸位每天都跑10邁8邁,搞長途野外hiking,登山,甚至參加跑馬,鐵人三項的,遠不能相比。當然年紀大了,我自己也得量力而行啦。
對於老年人,肌肉流失是影響晚年生活質量,壽命的重要因素。為了減少肌肉流失,力量訓練對老年人是非常重要和有用的。
我的力量訓練在退休後就比較持續性地進行了,開始幾年是每隔天一次,每次35到45分鍾,所做的類別是最常用的綜合性練習,比如:
“拉”訓練:引體向上,LAT pulldown, 杠鈴或啞鈴硬拉等。
“推”訓練:臥推,雙杠屈臂支撐,俯臥撐,負重深蹲等
腹肌訓練:懸掛舉腿,V型卷腹等。
訓練時,我每次選三項,用輪流方法,三項做完算一輪,一次鍛煉做6輪。
增肌的人往往每項做完幾輪再做下一項,以加強肌肉刺激。我的目標已不是增肌了,而是保持肌肉強度和耐力,所以用輪流方法,讓每次肌肉輪換休息,這樣一次鍛煉完成得較快,節省了時間。
最近兩年我已變為三天周期重複,每次訓練還是35到45分鍾。比如,第一天“推”兩項,腹肌一項,第二天“拉”兩項,腹肌一項,第三天休息。因為“推”與“拉”涉及不同的肌肉群,所以可以連續兩天做,而腹肌則屬於小肌塊,連續練沒問題。
在這以上訓練時,我基本上選自己能承受的重量,而做每個動作的次數都基本是做到力竭為止,以保證質量,這也算我能夠做到的所謂刻苦吧。
以上介紹專業性不強,參考價值也許很小,就算博大家一笑啦!
已有24位網友點讚!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