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許珈
洗牙這件事,大家早就不陌生。不少人,每年都會洗一次牙。然而,網上對於洗牙總有不同的說法,最為人熟知的套路是:洗牙會讓牙縫越來越大,還會讓牙齒變鬆動。
為什麽大家會相信這個理論呢?因為很多人洗完牙,牙縫真的變大了!
但是!牙縫變大這個鍋,不能讓“洗牙”來背。之所以有人在洗牙後牙縫變大,牙齒鬆動,那是本身就已經出現了問題,隻不過有牙結石“固定”,一時沒有發現罷了。
上海市普陀區中心醫院口腔科主治醫師張曉婧解釋,有嚴重牙周病的患者,通常口腔衛生狀況比較差,牙結石也會很多。牙齒和牙齒之間本身就有縫,牙結石有一定硬度,當它長在牙齒周圍的時候,就能把縫填滿。相鄰牙齒的牙結石還能連接在一起,無形中就起到了“固定”牙齒的作用。
洗牙,洗的就是牙結石。當這些“固定器”被清除之後,牙縫自然就顯現,原本被固定住的牙齒沒了依靠,就會感覺比以往鬆動。其實,等到因牙結石而萎縮的牙齦再長回來,就沒有這種感覺了。
好了,說到這,肯定又有人要說。這不就是洗牙惹的禍嗎?不洗,就算有點牙結石也沒覺得難受。洗完,反而問題都出來了。如果抱有這種想法,必須給提個醒:牙周病,了解一下。
牙結石也叫牙垢,牙齒周圍的牙菌斑吸附細菌,長年累月經過鈣化形成牙結石。相比牙痛、蛀牙,牙結石在平日生活中可以算是特別“溫順”的,不會立刻對口腔健康產生影響,也就很容易被忽視。可實際上,牙結石可以算是口腔健康的頭號“慢性殺手”。
牙結石長時間不清理就會對牙齦造成刺激,慢慢就會引發牙齦紅腫、出血等問題。同時也會導致牙齒鬆動,甚至脫落。還有研究顯示,牙周細菌還可能會侵入血液係統,阻塞血管,引發心髒問題。
為了口腔健康著想,洗牙還是很有必要的。其實,平日口腔衛生做的好,牙結石也不會長太多。定期清理,在衝洗少量牙結石的同時,也就能減少細菌等對牙齦的刺激,是良性循環。當然,如果不注意口腔衛生,即使徹底潔治後,牙結石仍較容易再次沉積在牙齒表麵,卷土重來。
張曉婧提醒,牙結石形成後,日常刷牙無法去除,因此才需要口腔醫生的幫助。每半年的口腔檢查是很有必要的。再給個小貼士,洗完牙之後吃東西可能會有點酸痛,那也是因為之前牙齒被牙結石包裹,洗牙後牙齒暴露出來就會有點敏感。過幾天等牙齦長好,就沒事了。
洗牙前也有一些注意事項,比如,女生避免生理期;急性的牙齦炎症期不能洗牙;心髒起搏器植入史患者禁止洗牙;有貧血,肝炎等血液傳染疾病的患者需要驗血後洗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