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家被北京文科高考狀元熊軒昂的話刷屏了。他接受采訪時說自己生在北京中產之家,獲得的教育和資源是很多外地孩子或者農村孩子得不到的。
階層差異造成教育資源差異,形成階層固化,早不是什麽新鮮話題。很多人覺得寒門難出貴子是社會的不公,然而絕對的公平是不存在的。
從另一個角度看,寒門難出貴子,體現的恰恰是對奮鬥者的公平——
如果你不努力實現自己的夢想,你的孩子也很難實現他的夢想;把自己的夢想嫁接在孩子身上,越來越不現實。
我小時候,見過每天打麻將,躺在家裏啃老的成年人,他們這樣教育自己的孩子:你爹媽這輩子算完了,你要爭氣。而這些說自己完了的爹媽,還不到四十歲。
還有個男同學,母親沒文化,生完孩子就不工作了,父親是工人,特別愛喝酒,喝完酒就打他,說他不好好學習。男同學後來頂父親的職進廠當工人,完美詮釋了什麽叫階層固化。
所謂階層固化,是這兩年的事。之前幾十年的經濟發展,每個人,隻要有點智商、肯吃苦努力、願意跟時代一起前進,都有機會走出自己的階層,過踮起腳尖夠得著的生活。
我有個農村親戚,初中畢業來武漢做裝修,吃苦耐勞性格又好,慢慢有了裝修隊,買了房,還在小區門口開了一間五金雜貨店,把妻子接出來守店,兩個孩子在武漢讀不錯的小學。
另一個親戚跟他一起出來,受不得氣,吃不了苦,離婚後帶著女兒回到農村。農村生源減少後,很多學校取消或者合並,好老師也走得差不多了。
我清明回去祭祖,看到他在釣魚,說你們在城裏吸毒氣吃毒雞蛋,哪像我過得這麽舒服。話鋒一轉,卻要求我把他女兒帶來武漢讀書,說女兒聰明,如果在武漢讀書,一定能考上好大學,在農村就耽誤了。
我當時心裏又急又氣:那麽多機會擺在你麵前,你不努力,現在知道為孩子著急了?
這個親戚,是典型的寒門,不僅窮,而且懶惰、天真。
按常理,一個人窮,應該很上進,知道生活的不容易,但我看到的很多寒門都不是這樣。
越窮越天真,覺得財富來得容易,累了不願意,苦了不願意,被老板說幾句也不願意。等到孩子沒出息的時候,就開始抱怨階層固化,卻忘了別家孩子的父母搏命的時候,你在釣魚、打麻將、玩遊戲。
越是拚搏過的父母,越知道教育的重要。他們明白奮鬥的艱難,人生的不容易,能將自己受過的苦,換成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以及優良的學習、思考習慣,傳承給孩子。
而從沒有拚搏過的成年人,嘴上說教育很重要,心裏想的卻是人生全靠命,投機又取巧。他們隻看到成功,看不到成功後麵的艱辛,隻看到有錢人吃肉,卻看不到有錢人失眠。他們身上有一種反智的天真:我的所有夢想,隻要生個孩子,就能幫我實現。
曾有人寫過一篇文章,說真正可怕的不是階層固化,而是智商固化。有很多成年人,智商永遠停留在初中水平。
有一次坐出租車,司機說一個牌友家的孩子,父母下崗,拿低保,從小在麻將桌旁寫作業,今年考上了華中科技大學。
“什麽父母培養,都是扯淡。孩子不是學習的料,怎麽都沒用。”
父母是文盲,天天打麻將不管孩子,結果孩子考上名牌大學。這樣的低概率事件,在不重視教育(或者隻是嘴上重視)的寒門,特別受推崇。
這就不是階層的固化,而是智商的固化了。
信息如此發達,時代日新月異,寒門的家長如果還活在過去,往輕了說是天真,重了說就是反智,是對知識的不尊重。
亂世出梟雄,在和平盛世,優秀是一種傳承,是幾代人的努力,而不是意外或者運氣造就的。
港媒曾報道,謝霆鋒為兩個兒子購買了3億港幣的教育基金,方便他們將來去任何地方讀最好的學校。
大兒子lucas一歲的時候,謝霆鋒把自己拍危險動作戲的鏡頭,剪了一段兩分鍾的視頻,送給他當生日禮物。目的是讓兒子明白:“爸爸就是這樣賣命拍戲養活你的!不管你今後長大做什麽工作,都要有上進心,有很好的人品,才有好前途!”
看出來了吧?
寒門與非寒門的父母,最大的區別,不是財富,而是思維。
非寒門的父母,是做自己喜歡的事,努力實現自己的夢想,盡可能多地創造財富,他們給孩子的寄語是:我很拚,你肯定也是好樣的。
而寒門的大多數父母,哪怕正值壯年,想的也是我沒機會拚了,你一定要拚;我實現不了的夢想,你要幫我實現;我偷的懶,你要幫我補回來;我輸了,你要贏。
前者是有價值的父母,後者是有期待的父母。價值容易催生更高的價值,期待往往是空中樓閣。
不要輕意相信階層固化,更不必忿忿不平。先想想自己,作為成年人,貴為父母,有沒有為自己的人生負責,即使活在三流人生中,依然有勇氣為夢想買單。
請認真對待生命的每一分鍾,認真賺錢,認真花錢,認真與孩子交流,告訴他們,什麽是生活與夢想,奮鬥與挫折。
當你有了這些,階層其實已經不是問題。向上也隻是時間的問題,而不是方向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