閨蜜的女兒齊齊向我抱怨:“爸爸媽媽不愛我”。我很驚訝,因為我知道齊齊的爸爸媽媽是有多麽疼愛他們這個寶貝女兒的。
“為什麽這麽說呀?”我試探地問。
“他們總說為我好,愛我,可是我感覺不到他們的愛。阿姨,你說爸爸媽媽總說為了我好,真的是為我好嗎?”齊齊滿眼淚光地看著我。
以我本能的反應,我本想說:“當然了,爸爸媽媽太愛你了,所以總擔心你,希望你過得更好,所以他們才這樣說的。他們確實是為你好啊。”
但是,當我目光與齊齊的目光相對的那一刻,我改變了主意。“那你覺得呢?”我反問了齊齊。
“我覺得他們不是為我好,是為了他們自己。”齊齊很認真地說。
“他們掌控不了自己,才想控製我,才用為了我好這樣的謊言試圖控製我。他們讓我做這些後,我真的會好嗎?”
“我真的會好嗎?”我一時無言以對,不知如何回答她這個問題,因為我也不知道答案。
看我不回答,齊齊又開始自己滔滔不絕:“我感覺我像個機器人,沒有生命,沒有選擇。什麽都是他們替我選擇了,替我做了,那我還是我
嗎?那是他們的人生而不是我的人生。那我為什麽要活著呢?”
我再一次啞口無言。
天下父母都一樣,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聽話、懂事,按自己的規劃或要求去執行自己的命令。因為父母是過來人,知道怎樣做才對你好,所以
你照做就是。父母不希望你以後經受挫折,不希望你以後的生活不好,所以一切都是為了你好。因此,“我都是為你好”已經成為很多父母
的口頭禪,在孩子麵前總是如聖旨般不可違逆。
然而這句話對於孩子來說是最具有殺傷力的話。有人說,世界上最可怕的語言不是惡毒的謾罵,也不是背後的冷語,而是一句讓人無法辯駁
的“我是為你好”。其實,從所謂愛的出發點去傷害孩子,比純粹的傷害更讓孩子痛苦。“我是為你好”,孩子無法反駁,父母是愛自己的
,但是孩子不快樂,這不是他想要的。孩子會掙紮在這種矛盾的痛苦中。如果家長總以“我是為你好”來教育孩子,無視孩子意願,甚至勒
令孩子遵照執行,那麽孩子很可能出現逃避行為,甚至走向極端。
我們的愛不應該是簡單的告訴,不應該是嘮叨地規勸,更不應該是強製的命令。愛孩子,要了解孩子;愛孩子,要讓孩子真切感受到我們的
愛。不能因為我們愛孩子而把我們的意願強加給孩子,強加的愛對孩子來說是負擔,強加的愛會令孩子喪失自我。
真正的愛一定要顧及孩子的感受,反之就不是愛,而是控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