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滿江湖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毛澤東為何稱文革是自己闖的禍(轉)

(2014-09-11 02:04:12) 下一個

 “我闖了一個禍,就是批發了一張大字報;再就是,給清華大學附屬中學紅衛兵寫了一封信;再,我自己寫了一張大字報。”這是文革初期毛澤東對這場運動的自我評價。有點調侃,但還是很自信的。可也許連毛澤東自己都未曾想到,這場政治運動,在相繼逼死劉少奇、彭德懷以及一大批開國功臣後,最終的結果卻正如毛澤東自己調侃的一樣,闖禍了,而這禍還不小——
 闖禍需要勇氣,當然也需要有目標,那毛澤東發動文革的目標是什麽呢?毛澤東又為何要發動文革呢,這可能要從蘇聯老大哥身上說起。

1953年3月5日斯大林逝世。3月6日,馬林科夫按照斯大林生前的安排接班,出任蘇共中央第一書記。才半個月──1953年3月20日,馬林科夫就辭去了蘇共中央第一書記的職務。赫魯曉夫成了蘇共中央書記處的實際領導人。

毛澤東認為,由於馬林科夫的資曆太淺,所以在斯大林去世後就讓赫魯曉夫奪取了大權。

毛澤東從斯大林那裏吸取教訓。他發動“文革”的目的,便在於防止出現赫魯曉夫式的人物,於是,他把自己指定的接班人劉少奇作為“中國的赫魯曉夫”打倒了。然而,林彪的反叛,使毛澤東亂了方寸。在林彪之後,毛澤東頻繁地更替接班人,實際上在步斯大林的後塵。

毛澤東在1976年4月7日指定華國鋒為接班人時,提議華國鋒擔任中共中央第一副主席。

毛澤東在1956年中共八大時,隻是提議劉少奇擔任中共中央副主席,並不加“第一”兩字。

在中共九大,林彪成為唯一的副主席,也就不必加“第一”了。

在毛澤東提議華國鋒為中共中央副主席時,身為中共中央副主席的還有王洪文和葉劍英。王洪文早於華國鋒擔任中共中央副主席,葉劍英的資曆之深非華國鋒所能相比。所以毛澤東必須給華國鋒加上“第一”,才使華國鋒的接班人身份變得十分明確。

1976年華國鋒被毛澤東指定為接班人時55歲,而1949年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毛澤東56歲。

毛澤東對於華國鋒,確實“你辦事,我放心”。毛澤東期望1976年的華國鋒成為1949年的他,能夠按照他的路線把他的未竟之業繼續向前推進。

不過,毛澤東也深知,中國共產黨是世界第一大黨,中國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作為中國共產黨的領袖,作為中國的領袖,必須具備極高的聲望。華國鋒雖然為人忠厚,但是作為領袖資曆尚淺,不孚眾望。

正因為這樣,在毛澤東病重之際,在確定了華國鋒為接班人之後,自知餘日不多,在1976年4月曾作過這樣的“最高指示”:“要造這個輿論,要宣傳華國鋒同誌,要使全國人民逐步認識華國鋒同誌。”

毛澤東說這段話,正反映了他選擇華國鋒為接班人時,顯得局促,以至要“全國人民逐步認識”這位接班人。毛澤東希圖通過“宣傳華國鋒”以提高華國鋒的聲望。

1976年6月15日,麵對文革殘局,病重的毛澤東召見華國鋒、王洪文、張春橋、江青、姚文元以及王海容時,早已沒有了當年的自信,他說了一番類似“臨終囑咐”的話:

人生七十古來稀,我八十多了,人老總想後事,中國有句古話叫蓋棺定論,我雖未蓋棺也快了,總可以定論吧!我一生幹了兩件事,一是與蔣介石鬥了那麽幾十年,把他趕到那麽幾個海島上去了,抗戰八年,把日本人請回老家去了。對這些事持異議的人不多,隻有那麽幾個人,在我耳邊嘰嘰喳喳,無非是讓我及早收回那幾個海島罷了。另一件事你們都知道,就是發動“文化大革命”。這事擁護的人不多,反對的人不少。這兩件事沒有完,這筆遺產得交給下一代,怎麽交?和平交不成就動蕩中交,搞不好就得血雨腥風了,你們怎麽辦,隻有天知道。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