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求學]
牛津大學座落在英國倫敦西北麵約60裏外,這是舉世無雙,英語係的世界中最最古老的學府,近幾個世紀來迎接了來自全球1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人們,這天像是一個麵目慈祥的老人,以他的博大厚重,伸開雙臂擁入這個遠自東方的24歲年青人。
遠眺在藍天白雲下,一座座黃褐色各形的均帶有眾多尖頂的歌德式中世紀建築若隱若現現在蔥綠的樹叢中;身邊大片茵茵綠草旁,紅、白、黃各色鬱金花在和風中綻開。他帶著欣喜、迷惑走進這神聖的科學殿堂。
父親開始了在牛津大學農業經濟學院研究生院的學習生活……
暑期中,圖書館的雕花橡木大門隔開了外界誘人的大自然,帶有園弧頂的彩色刻花玻璃窗旁坐著這位年青人,桌上堆放著按照導師要求需閱讀的大量書籍。為準備與導師討論研究,他閱讀時需用心思考緊張思維。這一刻腦電波在不停地衝擊運行,迅速的傳遞和歸納著種種信息,而周身的血液在奔流以供興奮活躍的腦細胞之能量……常常數小時閱讀,致使渾身發熱,甚至頭上冒汗,對於有人說坐著看書會越來越冷他始終大惑不解。
即使是在緊張嚴肅的學習中,不拘言笑的父親仍能找到輕鬆一下的笑料。多年後向我們複述當年做學生的趣聞,常引得我們捧腹大笑,至今仍記憶猶新的是一封中文夾英文的家書,“Father Mother敬稟者:我在學校讀Book,門門功課都Pass,就是English不及格”。
大英帝國有著悠久的曆史,至今仍保留著君主立憲製度。首都倫敦有著象征優越的白金漢宮,也有擁有權利的議會大廈,這是三院(行政、立法、司法)三權分立的行政體係。雖有至尊至貴的女皇,然也有憲法保護下的基本人權,人民的生活還是相對安定。在這國土上培育有奠定了力學基礎三大定律的科學家牛頓、有創立了‘生物進化論’的達爾文,有舉世聞名的戲劇家莎士比亞、有寫出付有哲理使人巧慧的詩“……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的詩人雪萊……。
央央中國是一個或封建世壟或強權爭霸的極權社會,在悠悠中華五千年的曆史中,雖有著古代璀璨的文明,更有促進世界文明發展的傑出的“四大發明”,亦不乏古天文學張衡,數學家祖衝之等,然而在不斷的內擾外患、天災人禍下,人民依然不時地生活在顛沛流離、動蕩不安中,而留下了曆代士大夫的華美淒婉詩句中所抒發的憂國憂民之情……父親在對比中,中西文化在衝突中慢慢融匯,富國強民的求索亦在心中漸漸提升。
走進名聞暇爾的大英博物館,富麗堂皇的各個展廳陳列著來自全球,包羅萬象的展品,讓人目不暇接……有曆史沉澱,有藝術凝結;而中國展廳中,雖久經時光流逝,仍保持完好的中華瑰寶更是淋琅滿目,在柔和的光線下,流光溢彩、熠熠生輝,令人讚歎不已!其中不乏被八國聯軍所掠奪的價值連城的國寶。父親久久凝視著,不禁想起在倫敦大街上,提著雨傘點地而行的英國紳士們,在他們優雅的談吐和彬彬有禮的儀表下,更應具有包含道德因素的一種真正的紳士風度,即以公正和勇氣去麵對侵略掠奪的曆史。
史鑒使人明智,憶起了從兒時即熟讀的輝煌的中國曆史,到近百年的衰退,政府的腐敗,以及眼前日本侵華戰爭一觸即發的局麵。父親陷入了深深的擔憂……戰時糧食問題無疑突顯重要,甚至將成為決定戰爭勝負的重要因素之一。他開始研究關注中國近代糧食問題,並乘學業結束來到倫敦圖書館,查閱收集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各國戰時糧食管理史料。
英倫三島象是鑲鉗在蘭色大洋上的翡翠,即使到了深秋,依然是綠的讓人心怡。站在船舷旁的父親心象這大海一樣不能平靜,看著漸漸遠去的綠色小島,起伏的心早已馳回到了那片苦難的大地,回到了親人的身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