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園

言平,旅美華人,老知青。熱愛文學,酷愛舞蹈,喜愛美美的一切。願與文學城眾多的有誌,有知,有智,有靈者交通。
正文

“適者生存”------母親篇 (2)

(2014-07-02 23:00:53) 下一個
十九世紀中葉,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發表了“物種起源”劃時代的箸作,震動了當時的神權統治根基,摧毀了各種唯心神造論和物種不變論,使生物學發生了一場革命。大半個世紀後,“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已漸成公論,由達爾文奠基的“進化論”在全球已作為常識被普偏接受。                                                                                                   
                                          

然而在中國古老封閉的皖南小城,若稍有見地的人悄聲說起‘人是猴子變的。’當引來一片竅笑,老祖宗從未說過的事,仍視為驚世駭俗之言。一個由好奇探就心理而產生了極大興趣的小女子,在這似乎不協調的環境裏,唯有將她那青春的熱烈和求索奮進的精神,深深地藏在一臉恬靜的微笑和一襲素雅旗袍下亭亭玉立的身形中。


金陵女子大學100
踏著晨露,穿過斑剝的林蔭道,眼前一亮,是陽光下的一片綠色大草坪,中國傳統的宮殿式建築群坐落四周,並由曲徑回廊樓座相連;春風送暖時,綠枝搖曳,鳥語花香。。。教室,圖書館,多少輕脆歡笑,多少青春倩影,這裏就是母親就讀的‘金女大’,是她心中理想的殿堂,在這裏,她編織了多少人生美夢。

短暫的校園生活,僅管無限留戀無法忘懷 
而終將離去,唯留下了二張珍貴的照片:其一,她正笑容滿麵高高揚手,奮力領先奔跑在校園的大操場上;其二,風清月皎下,她著月白色中式高領上衣加黑裙標準學生裝,托腮依躺在海邊沙灘上,舒展怡然,齊耳短發托出青春煥發的臉龐,沉靜凝思。。。似在思索憧憬著未來,詩情畫意盡在不言中。

那年月,雖然時代變遷了,依然是新舊混合的社會型態。‘女子無才便是德’依舊是根深蒂固的觀念,家裏送女孩子讀書無非是為嫁一個好人家
來自‘好人家’的父親就讀於‘中央大學’,為‘金女大’的近鄰。在攖花盛開的‘北極閣’他們未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相識相知,可謂新潮;而又循舊禮節加以改良為男方送“求書”女方應“允書”定了終身;父親出自於新貴家庭,母親來自於沒落家族。可巧的還是同鄉哩。                                                                                                                                              

結婚正日,父親穿淺色西服,母親著洋紅錦緞中式襖褲,新新舊舊,西西中中,在親朋滿座,夾雜著杯盞叮咚的歡聲笑語中,父親取出精心挑選的一對金戒指:二枚戒指合起為一心型,意為同心;左右枚背麵分別刻有‘同甘’和‘共苦’,引來了一片讚歎。父親鄭重地將左枚刻有‘共苦’的戒指,戴上母親的手指。。。女人一生最出彩的‘重頭戲’在一片喧鬧聲和盤碟狼藉中落幕了,從此‘共苦’即伴隨母親一路人生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