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雨中的峽灣
2016.1.2.雨天。
早晨6:00起床。手機電池殆盡,鬧鍾沒響,匆忙準備。
6:30離開旅店,6:50趕到皮克頓,7:25憑通關密碼登船。肚子餓,雨始終未停。
8:00渡輪離開皮克頓港。細雨中的港灣,水麵似墨綠的錦緞,一艘艘小艇水靈靈的透著清新,山坡上鱗次櫛比的小屋,被朦朧的森林環繞著,更多一份撫媚。天空布滿烏雲,灰蒙蒙分不出層次,看不到雲的翻滾,山半腰飄著幾朵雲花,像沒人搭理的孩子,怯生生地呆在那裏,身不動型亦不變。
別了南島,別了皮克頓。
第一次搭乘藍橋渡輪(BLUEBRIDGE),感覺不錯,船上有吃、有喝、有玩、有WIFI,而且價格便宜許多。渡輪大體可分為三個部分,底部是車庫,中間是乘客活動區,上層是駕駛艙及露天觀景台。我們在餐廳一角坐下,喝著排10分鍾隊才買來的咖啡、飲料,吃自己準備的早餐。
我不可能安心坐在艙裏,吃完早餐就開始了例行巡視:船兩舷寬闊的密封走廊,擺著舒適的太空椅,坐在這裏半臥著眯一覺或愜意地玩玩手機。每個舷窗前都固定一張茶幾,坐在兩邊的情人可以抵首私語、品酒賞景。甲板後半部有開放陽台,你可以吹著海風、淋著細雨,看奔赴漁場的小艇犁起一壟白浪,成群的海鳥散落水麵捕魚。中部大廳掛著幾個屏幕,你可以嚼著薯條、喝著可樂看過時的好萊塢大片。上層甲板有私人包間,近五個小時的顛簸,租個包間好好休息也是一種高端享受。據介紹滾裝輪除了運汽車、行李、人,還可以托運寵物。
站在露天甲板救生艇下避雨,仔細觀察雲陣變幻,灰蒙蒙的天空不再密密實實,明顯地分出層次而且有了相對移動,雖沒有烏雲翻滾那般恐怖,但也有雲隊行進的壯觀浩蕩,最希望得到的,是撥開厚厚的雲,賦一絲蔚藍暢想。飄在山半腰的雲,像熟悉了環境,不再靦腆羞怯的頑童,開始在山穀遊蕩,在森林裏撒野,把自己扯碎了灌滿翠綠的山坡,森林模糊了,山坡處處斑駁。
遇到一位愛搭訕的瑞士人,他告訴我海灣畔那座小屋是“WINDING STATION”,不解其意,她就耐心解釋,說了半天還是沒懂。相互閑扯,她在皮克頓周邊經營一座農場,在新西蘭生活17年。她對我們的工作很感興趣,對我的理論物理專業背景直吐舌頭。
駛入庫克海峽,無風無湧,平平靜靜,朦朧的海麵出現一條條油漬般蜿蜒條帶,瑞士人說這是洋流。
駛入惠靈頓灣,雨仍然下個不停。
2.惠靈頓到新普利茅斯
11:30下船,沒有瀏覽首都的計劃,到油站加油出來又走錯了路。上高速下高速,在市郊一家麥當勞餐廳午餐。
走1號公路經過有居民20300(2015年數據)的小鎮萊文(LEVIN),它以惠靈頓和瑪納瓦鐵路公司董事WILLIAM HART LEVIN名字命名,由猶太家族“列維”演變而來,在讀音上好像有一些爭議。
有居民2715人(2006年數據)的福克斯頓(FOXTON)小鎮,這裏有一座建於2003年,德莫倫風車(DE MOLEN WINDMILL),是荷蘭風車的全尺寸複製品。
下午2:00,在布爾斯(BULLS)小鎮轉3號公路。從南島到北島,下了一整天的雨仍然沒停。
3:00經過市區人口43600旺格努伊(WHANGANUI)市,這座位於旺格努伊河口的重鎮,距惠靈頓152公裏,是一座曆史悠久的小城,是歐洲移民在新西蘭建設的第一批城市之一。早年毛利人在此屯居,19世紀初葉歐洲早期拓荒者開劈了旺格努依河航道,建起了一條連接大海與北島中部的紐帶,小城因此而繁榮。
她是一座藝術氣息濃厚的小城,人文曆史資源極為豐富。旺格努伊歌劇院(WANGANUI OPERA HOUSE)、薩基特藝術畫廊(SARJEANT ART GALLERY)都是具有代表性的古建築。當地博物館因收藏了大量的毛利珍寶,展出19世紀後期藝術家哥特弗雷德·林道爾的毛利人畫像。許多藝術家喜歡在這裏創作、生活,她的工藝玻璃製品水平堪稱新西蘭之最。
她是教育(中學)水準很高的小城,成立於1854年的旺格努依(WANGANUI COLLEGIATE SCHOOL)學院,是新西蘭最大且享有盛名的全日製寄宿私立中學。
曾經住過這裏並留下許多美好的回憶,但今天是匆匆過客。起風了,連續的陰雨轉成陣雨,局部天空放晴。
走過若幹小鎮在11750(2015年數據)居民的南塔拉納基灣重鎮哈維拉(HAWERA),離開海岸線繞到大山腳下,經莎士比亞小鎮斯特拉特福(STRATFORD)到達目的地。
3.敲門求宿
5:30到達西部重鎮新普利茅斯(NEWPLYMOUTH),先到超市買東西然後找住處,這是第一次敲門求宿,進市區時發現許多旅店有空位。既然是隨機選擇,就在市中心附近找個位置好的,問了第一家不理想,在第二家就找到可意的房間。
6:00入住旅店,老板是個在無錫教過三年英文,不會說一句中文的熱情大哥。
做了一頓豐盛晚餐,準備第二天回家。
裏程表讀數:3586.9公裏。
2016.1.28.於奧克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