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思泉 - 香穀先生

學者,詩人,書畫家,一級美術師。職業認證網球教練。現任“北美中紅書院”主席,”中華文化交流大使“等職。號白水道人,老泉,畫泉(多用於畫款),西邑翁...
個人資料
尹思泉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陸儼少 | 學畫,第一口奶很要緊

(2020-03-03 14:50:57) 下一個

 我從小喜歡畫畫,信筆塗鴉,沒有老師指點,住在鄉間,也看不到名作。到了十三歲,才見到一本石印的《芥子園畫譜》,如獲至寶。後在中學讀書,圖書館中有一部有正書局印的《中國名畫集》,大開眼界,課餘時間,如饑似渴地臨摹。

 

 

十八歲才從師專學山水畫,得到老一輩的指點,以及接觸一些古今名畫,探討其傳統技法,心摹手追,努力把它化為自己的東西,創立麵目。平生好遊,到過幾處名山大川,經過思考摸索,不斷實踐,也下了些功夫。

 

 

到今年七十歲,經過了五十多個年頭,中間自己走了些彎路,而且即有所得,也看不透,講不清,有些東西也可能是錯誤的,現在我把它寫成小冊子。一些前人講過的,在這裏不再重複多講。

 

 

下部分是具體畫法,把我一己的創作方法,也沒有係統地寫出來和附圖加以說明。這些論點,隻是我一己的想法,這些方法,隻不過是我自己常用的,並不是最好的方法,更不是唯一的方法。

 

 

一個作者形成他的獨特風格,有其內在因素和外在因素,每個人的經曆不同,想法也不同,所以風格也不可能完全相同。我這些極為膚淺的東西,不希望年輕人來學我像我。

 

從前唐代書法家李邕說過:“學我者病,似我者死。”藝術貴有自己的風格,完全亦步亦趨地學人家是沒有出息的。所以這本小冊子,隻供學畫的年輕人參考之用。如果看過之後,有所啟發,得到一些幫助,就算是起了一些作用。我還希望一些老前輩,有真知灼見的作者指點我的錯誤,提出批評,讓我在以後有生之年,得到改進,是莫大的幸福。

 

 

一、學畫起手

 

山水畫學習的方法,起手不外臨摹,從中可以得到傳統的技法。臨摹要有好的本子,起步不高,終身受累。因為我們知道臨象一家不容易,臨象之後,再要不象,所謂“入而能出”,更加煩難,所以第一口奶很是要緊。如果起手學習了風格庸俗、筆墨不高、或則壞習氣很多的本子,將來要改掉,那就很不容易,反而不如一張白紙從頭學起為好。

 

 

即使臨摹古代名家的作品,也要善於學習。因為每一個名家,有他的長處,也有他的短處,未免各有獨自的習氣。或則雖有長處,但其營養,不為我所吸收,就要揀取能夠吸收的東西為我所用。

 

 

例如有人說:“石濤不好學,要學出毛病來。”我的看法,有一種石濤極馬虎草率的作品,學了好處不多,反而要中他的病,傳染到自己的身上來。但他也有一些極精到的本子,裏麵是有營養的東西,那末何嚐不可學。要看出他的好處在哪裏,不好在哪裏。

 

 

石濤的好處能在四王的仿古畫法籠罩著整個畫壇的情況之下,不隨波逐流,能自出新意二尤其他的小品畫,多有出奇取巧之處,但在大幅,章法多有牽強違背情理的地方,他自己說,“搜盡奇峰打草稿”,未免大言欺人。

 

 

其實他大幅章法很窘,未能達到左右逢源的境界。用筆生拙奇秀,是他所長,信筆不經意病筆太多,是其所短。設色有出新處,用筆用墨變化很多,也是他的長處。知所短長,則何嚐不可學。

 

 

二、識辨和吸收

 

學畫的提高,當然需要不斷地畫,在自己的實踐中取得經驗,這是得到提高的一個方麵。另外還須多看前人或他人的好作品。一件好作品,在技法上總有他的好處,也一定有不足之處,所以第一必須要有辨別好壞的能力,看出哪些是它的好處,哪些是它的不足之處。即使是它的好處,有些對我有營養,可以吸收;但也有些雖屬有營養,對我卻是不能吸收。要擇取其可以吸收的東西盡量吸收過來,加以消化,成為我自己的血肉,這其間一定要有選擇。

 

 

吸收的方法,臨畫是重要的。臨畫不是一樹一石,照抄一遍,這樣的臨,好處不多。必須尋找其規律,以及用筆用墨的方法,問個所以,為什麽要這樣?悉心摹仿,把他的好處,成為我的好處,方見成效。但是好畫不易見到,即使見到,也不一定有對臨的條件和機會,那就必須借助於細看以及默記。看之爛熟,默記在心,把對我有營養而可以吸收的東西拿過來,不一定經過對臨,同樣可以把它的好處和技法,在我的創作上加進去反映出來。

 

 

雖然臨畫可以一筆一筆臨,放過的地方少,看畫也同樣可以一筆一筆看,使心中有個印象,甚至可以用指頭比劃它的起筆落筆,頓挫轉折之勢,這樣可收同等的效果,如果馬虎的臨,照抄一遍,反不如認真的看,得到好處。

 

 

有的人說我有些傳統技法,認為臨的宋元畫一定很多,實則我哪有收藏,有收藏的朋友也不多,哪有條件臨宋元畫。如果真的有些傳統的話,也不過是看得來的。

 

解放以前,我看到一些故宮藏的宋元畫,在上海跑裱畫店,正因為看到一張宋元畫不容易,遇到之後,如饑似渴地看。解放以後,在博物館可以係統地看到宋元畫,即如明清畫,很多也是從宋元的路子上來,有很多借鑒的地方。

 

 

古語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所以有人把看畫也叫“讀畫”,畫讀得多了,胸中有數十幅好畫,默記下來,眼睛一閉,如在目前,時時存想,加以訓練,不愁沒有傳統。再來推陳出新,取法大自然,一定可在傳統的基礎上得到發展,創出時代的新麵貌來。

 

 

 

  

Scan with WeChat to
follow the Official Account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