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霍克斯灣略影
2014.1.16.晴。昨天在綁匪角走了近二十公裏,有點累,上午9:40才離開旅店。今天將沿2號國家公路橫跨霍克斯灣到瑪西亞半島,然後去東岸曆史名城吉斯本,全程約240公裏。
離開哈斯丁、耐皮爾,沿著海邊一直向北,間或停下車來,在觀景台處照幾張相。一次又一次在不同角度,遠眺壯觀的霍克斯灣,總覺著它好像是被天狗在東海岸咬出來的一個缺口,歸納幾天的閱曆,總想象不出它怎麽和世界八大灣區聯係在一起。
現世界公認的八大成熟灣區,是指洛杉磯比弗利山莊、紐約長島、東京東京灣、悉尼雙水灣、香港淺水灣、新西蘭霍克斯灣、馬來西亞BURAU灣以及布裏斯班NOOSA灣。成熟灣區的另一個概念,就是富人豪宅區,它往往需要一定時間的培育,直到周邊的配套完善而成熟起來、居民的生活豐富起來才有可能成形。換句話說,灣區的時尚生活,就是在時間洗禮下造就的優質的人文氛圍與居住環境。
我不了解霍克斯灣內在的奢華,但與富豪雲集、豪宅林立的比弗利山莊、長島、淺水灣等並列,應該與她典型的“裝飾藝術”建築、獨有的葡萄酒文化及無比秀美純淨的自然景色有關。
行駛一個多小時,2號公路暫時離開海邊,蜿蜒起伏地深入到森林密布的丘陵地帶。
11:00左右,路邊出現一座小湖,從地圖上看,這是240公裏沿路唯一的水域,名叫懷羅阿湖(WAROA LAKE)。清澈的湖水坐落在群山峻嶺之間格外悅目,10幾隻黑天鵝,野鴨子悠然地遊弋在湖裏,散落在岸邊。
我們停下車進入湖畔休息區,看過信息板,發現一個有趣的問題。這一帶山區裏有好多溪流,但陡峭的山勢使他們都成了匆匆過客,很難駐留以形成湖泊。帕瑞柯瑞小溪(PARAKIRI)原本也是自如地在峽穀間流淌,但7200年前的地震使下遊峽穀發生塌方,大量的土石堵住了去路,小溪慢慢聚集形成了一個高出原來河床60米的堰塞湖。這個區域由地震形成的堰塞湖也為數不少,但都不能持久。原因是湖水的能量聚集到一定程度,便會衝垮堰塞壩。帕瑞柯瑞小溪被堵住後,沒有在堰塞壩上找出口,而是迂回到湖的另一邊,找到新的出口奔流而去,緩解了湖壩的壓力,使這個本不該存在的家夥,獨樹一幟地生存了下來。
在這裏待了一會兒,靜靜地欣賞著大自然的奇跡,欣賞著黑天鵝悠然地舞姿,設想山崩的壯烈,溪水填滿山穀的柔情。
12:20來到懷羅阿(WAROA)小鎮,這是個很小(5228人)但名氣很大的地方,我們事先就討論過它,因為它是北島第三個國家公園,烏雷維拉(TE UREWERA NATIONAL PARK)的東端出口,是北島三條著名步道中,我們尚未走的一條。我們的計劃是,這次由中部過來走5號公路,下一次就走38號公路,去遊曆、探索、欣賞這條步道。
走進小鎮信息中心,看著蜘蛛網一樣的公園步道圖及詳盡的說明,明白了它為什麽能躋身於新西蘭九大步道的道理。
下午1:10,來到霍克斯灣的最北端,瑪西亞(MAHIA)半島入口處一個觀景台,登高遠望,秀麗景色憋得你喘不過氣,一灣碧水和湛藍的天連在一起,若不是中間有一條刀削似的半島山脈,及山脈上的一塊兒大型(東部海岸僅存的)低地沿海森林;若不是天上飄著的幾朵雲,海裏泛起的幾片浪,你真有海天不分的錯覺。
沿著半島公路向前行,1:30左右來到中心小鎮。這裏應是個度假村,真正的居民很少,大部分人是來度假、釣魚、衝浪及潛水的。我們轉了一圈,為找一座小湖迷了路,問過幾個人,都不是當地居民,最後問道一位小店老板,他拿出當地地圖,詳細地給我們做了介紹。我們又轉了一圈還是
沒找到,隻好作罷。
不想按原路返回,就在GPS上輸入“吉斯本”,它給出三種選擇,其中最近的路要少走30多公裏。有什麽好說的,擇近路走唄。可前行了一段,老伴就有些發慌。窄窄的砂石路,且越走越荒涼。我安慰老伴說:“沒事,抄近路肯定是穿山巒越峽穀,山上的風光肯定很美”。可走著走著,我心裏也沒底了,路怎麽就這麽窄、這麽險,一麵懸崖一麵山壁,坡陡的令人眼暈,對麵沒車還好,否則怎麽錯車?這哪裏是公路,分明是農場的私家小路!經過一座牧場的大門時,老伴說什麽也不幹了,嚷著要往回走,擔心上了山崖想退都沒機會了。我也不敢冒險,後退幾十米,回到牧場門前才勉強把車調過來。
3:00 離開半島,按原路重返2號公路,一路陽關道向吉斯本駛去。
2.曆史名城吉斯本
4:30左右來到吉斯本,先去了信息中心,一位年輕小夥熱情地接待了我們,除了給我們介紹市區景點,還把明天我們路上要參觀的地方詳細地描述了一番。屋裏很寬敞,幾個毛利小童在玩耍,其中一個想吃冰棍,便在冰櫃裏拿了一支,我看到他不小心把一枚硬幣掉到櫃子底下了。他走到櫃台前,跟這位年輕的工作人員說,他想吃冰棍可錢掉到冰櫃底下了。小夥兒看也沒看,隻是可親地揮揮手說:沒關係,待會兒我來撿。不經意間流露出的信任和友善,為你展示了新西蘭孩子成長的環境。
離開信息中心,找到一家汽車旅館,安頓好吃了晚飯,6:00左右出門遊覽。
吉斯本(GISBORNE),毛利名“泰瑞維提”,意思是“陽光照耀的海岸”,市區人口約35000人。是東海岸重要的港口重鎮;是一座保留著許多毛利傳統文化、保留著歐洲人第一次登陸記載的曆史名城;是全世界最早看見太陽的城市(靠近國際日期變更線);是公認的“霞多麗(CHARDONNAY)葡萄酒之都。”
凱蒂海灘(KAITIBEACH)是庫克船長在1769年10月9日首次登陸新西蘭的地方,佇立著一座庫克船長的塑像。第一次感到庫克船長離我們這麽近,在新西蘭他不隻是一個名字,他的故事似乎也沒有那麽遙遠。老伴站在塑像前凝思良久,我知道她此刻定是浮想聯翩,也猜到她一定會給我講庫克船長的故事。
1768年8月25日,詹姆斯·庫克率領科學考察船努力號(ENDEAVOUR)從英國起航,穿過普利茅斯海灣和英吉利海峽駛向大西洋,在馬德拉群島稍作停泊後,隨即駛向南美洲,穿過合恩角,抵達南太平洋大溪地島,但這已經是出發後11個月的事情了。
他們抵達大溪地島時正至夏季,是科學勘測的黃金時節。一天,天空中出現了極為難得的金星淩日,整個探險隊都沸騰起來,科學家們競相去觀看、測繪這一稀罕的天象。
此時的庫克船長關心的卻是另一件事。臨行前海軍部曾給他指示,要他完成這次天文觀測後,抓緊時機去執行一項更為重要的使命。他離開人群走進船艙,打開了密封文件,一行文字出現在眼前:
“鑒於在沃利斯上校最近發現的一塊土地(大溪地)以南,還可能存在一個大陸。……你應一直向南航行到南緯40°,以找到這塊大陸。……如在此次航行中未能發現該大陸,你應繼續向西搜索。”
看完後,庫克船長陷入了久久的沉思。
1769年7月13日,科學家們結束了對金星的觀測,庫克便立即下令起航,向南駛去。到了11月初,努力號已通過了南緯40°,然而傳說中的南方大陸仍然毫無蹤影。這時天氣越來越壞,海上風浪也愈來愈大,對努力號造成了很大的威脅。庫克心裏很清楚:如果繼續南行,後果不堪設想。於是他下令向西航行。又過了一個月,他們看到洋麵上漂浮著海草和木頭,海鳥也成群地在天空中飛翔,顯然他們前麵即將出現一片陸地。庫克根據地理位置很快判斷出,前方就是他要找的南方大陸,荷蘭探險家阿貝爾·塔斯曼(ABELTASMAN)在一個世紀前(1642.12.13.)發現的新西蘭。
他們在吉斯本凱蒂灣第一次登陸,同船的植物學家班克斯(JOSEPH BANKS)參與了這次曆史性的活動,並詳細記述了他們在此地遇到的毛利人的情景。善良的毛利人用他們的勇士舞歡迎賓客,但卻被誤解為“攻擊”,所以幾名武士在這次遭遇中被殺,當然大船沒有得到所需的補給,故庫克船長把這裏命名為貧窮灣(POVERTY BAY)。
庫克船長的發現,不但完善了當今的世界地圖,同時也揭開了英國在這片土地上的殖民史,成就了新西蘭走向文明的新篇,才有了今天我們為之自豪的最佳國度。
3.吉斯本的落日
6:30左右,我們把車開上港口邊的一座小山,途中發現一位坐在輪椅上的殘疾人,正努力地往山上搖輪椅,她的夥伴若即若離地在不遠處等她。她很胖、很壯,采用的是倒行的方式往山上搖,全部動力來自於她的雙臂。她經常要停下來喘息,同伴會遞給她水,但是路是她自己一寸寸搖上來的。6天前,我也經曆了一次攀登高峰的挑戰,理解她艱辛後麵的快樂。車開到山頂後,我們沒有急於參觀地球上最東邊的天文台,而是默默地站在一邊,等待她的成功,及成功後與友人相擁的歡慶場麵。
7:30參觀了庫克船長第一次登陸點紀念碑,8:00來到碑前不遠處的海邊,這裏是吉斯本觀看落日的最佳地點。此時太陽掛的很高,我們隻能躲在陰涼地裏等待它的離去。
8:10分,太陽雖已接近天涯,但鏡頭仍不敢直視它,隻能轉向周邊,綠色的小山包及岸邊草地、水邊一顆鱷魚似地大木樁、兩位成人帶著三個孩子正在拍照以及天上的一片雲都已被染成一抹金黃;無雲的天空已褪去湛藍的深邃,藍色淺淺的似乎很容易看透;我躲在車身後麵透過一棵小樹的的枝葉空隙,偷窺了一下雖欲離去但依然氣勢磅礴的夕陽。
8:25分,落日隻留下半個軀體,以其為中心無限遠為半徑,展示出一幅太陽的彩虹,熾熱的橙色到熱烈的金黃、高貴的碧綠到多情的晏紫,掛在暗淡的天幕上;在金波閃爍的水麵,又輝映出另一個落日影像;鱷魚的金甲已徑褪去;蒼茫暮色中,老伴伸出雙手,欲托住西下的殘陽。
8:35分,天邊隻剩下一道亮帶,西邊玫瑰色的雲也鑲上金邊;金色的小山包及岸邊草地、水邊的鱷魚、夕陽中的孩子以及廣袤的天際已被黑暗籠罩;遠遠地幾顆小星星也開始閃爍微光;吉斯本是地球上最早看見日出的城市,同樣也是最早看到落日的地方;同一時刻在我們居住的這顆行星上的另一點,此刻正在迎接新一天的第一縷曙光。
2014.4.22. 於奧克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