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黎明前的遐想
2014.1.11. 晴,有時陰。心裏有事睡不著,3:30就爬起來了。行裝早已收拾妥當,沒什麽事,就泡一杯茶,坐在廚房發呆。伴著大徐房間裏傳來的隆隆鼾聲,把今天的行動計劃再捋一遍。
10天前,我登上了1966米艾格蒙特山次主峰,比平均時間少用兩小時,說明我有實力。今天準備攀登的2291米的瑙魯赫伊山頂峰,從穿越步道的南平台(SOUTH CRATER)埡口算起,往返需三小時,我爭取兩小時完成。前半段再走快一點。等老伴走到埡口我們就可以會和,一起走完乘下的10公裏路。
這是個大膽的計劃,正常穿越是20公裏,要再加上約五公裏急陡山路,對我來說是個史無前例的挑戰。若能順利完成,我將驕傲地宣稱,我在2013年最後一天登上1966米艾格蒙特次主峰,2014年58歲生日的第三天登上2291米的瑙魯赫伊山頂峰,10天之內,我登上了北島的兩座業餘攀登者所能及的最高、最難的頂點。
4:30全屋人都起床了,大家很興奮,吵吵嚷嚷,好像又有人宣布要登頂。這條路隻有我和MICHENAL走過,有多難多累,我心裏有數,行程中會出什麽問題我心裏沒底。
2.迎著朝霞上山
5:30,五台車迎著朝霞出發,6:00趕到離下山出口800米遠的停車場,6:30接駁車將把我們送到湯加裏羅穿山步道(TONGARIRO ALPINE CROSSING)的入口處。
1887年,毛利酋長蒂休休圖基諾四世將三座壯觀的火山:魯阿佩胡(MOUNT RUAPEHU)、湯加裏羅(MOUNT TONGARIRO)和瑙魯霍伊(MOUNT NGAURUHOE)火山作為禮品贈送給了新西蘭政府;1894,包括三座火山及周邊土地在內的湯加裏羅國家公園 (TONGARIRO NATIONAL PARK)建立;1990年和1993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東加裏羅國家公園作為文化和自然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湯加裏羅穿山步道,是新西蘭九大步道之一,全程19.4公裏,平均用時約6小時30分。這條路在一日行步道中,全新西蘭排名第一,全世界排名前15。整條步道都是踩著火山脊梁甚至是貼著活火山邊緣走過的,帶給人們的不僅僅是一段充滿挑戰的旅程,還有令人歎為觀止的火山地貌。
7:00趕到穿越步道的零公裏處,海拔1120米處的芒格蒂帕帕山穀(MANGATEPOPO VALLEY)。下了汽車,一股涼氣鑽進鼻孔,忍不住要流鼻涕。囑咐了幾句讓大家注意安全,和老伴別過。7點10分,領著要登頂的兩名小將RONNIE和ATHENA率先出發了。這段路很緩,我們走的很快,我想在這一段路把時間搶出來。
走出去不到5分鍾,停下來照相時發現情況和我想象的完全不一樣,整個隊伍像比賽一樣爭先恐後,我們身後緊跟著躁動前行的人流。平常慢條斯理的WENDY,也漲紅著臉、摔著手、喘著跑馬拉鬆式的呼吸,急匆匆地往前趕。既如此,就沒必要自己走了,伴著老伴的嘮叨走路不會寂寞。我放慢了腳步,兩位小朋友依然故我地撒丫子往前奔了。
和老伴一起走就得別嫌事多,渴了要停下來喝水;太陽出來了要停下來擦防曬油;熱了要停下來脫衣服;走幾步烏雲壓頂,山風突起了又要停下來再穿上衣服。不擦防曬油不行,擦的不夠多、不到位也不行。就這樣走走停停,沿著溪流一路攀升。步道蜿蜒地延伸在古老的熔岩流中,從熔岩的顏色深淺,可看到年代的變化;穀口附近茂密的高原草叢慢慢變成了稀疏的黃色的金鳳花和白色的指項花,標示著海拔高度的變化。沿途看到路邊有許多直升機空運來的築路機械和材料,很顯然步道正在整修中,好多地方比我上一次來時已經有明顯的改善。
“上山沒有門票,修繕步道的經費來自何方?”我感歎著自言自語。
“當然是政府花納稅人的錢。新西蘭政府用各種方式完善旅遊係統吸引世界各地的遊客,給周邊的居民創造方便帶來效益。隻要遊客來了,他們的消費就都在這裏。所謂取之於民用之於民,國民也沒白白納稅。”老伴一邊用登山杖撐著上台階,一邊振振有詞地替政府說好話。
我們用了一個多小時時間,來到4公裏路外,海拔1350米的蘇打泉(SODA SPRINGS),這是每個登山者必需止步休息的地方。這裏有塊警示牌,勸你在這裏上廁所,因為下一個廁所在10公裏外的地方;提醒你若沒做好充分的準備,請在這裏回頭,以後的路將很難走。如廁排隊的時候,我們的大隊人馬都已到齊。MICHEAL走過來告訴我一個令人擔憂的消息:大徐的腿可能走不了全程。MICHEAL的車停在入口處,他已經把車鑰匙和對講機留給了他。我立馬和大徐通了話,告訴他,不行就撤回去。大徐回答:沒關係,就是走得慢一點,能堅持。
下一段路不好走了,在瑙魯赫伊山和湯加裏羅山之間,陡峭的坡路從山穀直達瓦卡帕帕山坳(MANGATEPOPO SADDLE)。這段“之”字型的路不到3公裏長,海拔高度卻陡升300米。我已經扔下老伴,按自己的節奏開始爬坡。但不時回身,把幾十米開外…幾百米開外的老伴攝入鏡頭。
這會兒天氣不錯,可以隱約看到十天前我曾登過的塔拉納基山,比起當時登頂的困難,現在腳下的台階就不算什麽難走的路了。
3. 奮力登頂
各旅遊權威機構所評選的各種版本的“世界最美的山脈”, 瑙魯赫伊山都名列第一。 電影《指環王》所提到的“末日火山”(MT DOOM)就是這裏。
瑙魯赫伊山,以毛利人的祖先名字命名,是一座活火山,高2291米,為湯加裏羅火山體係中最年輕的火山。它第一次噴發是在2500年前,20世紀噴共發了45次,最近的一次噴發發生於1977年。近年來一直沒有噴發的跡象。
不到9點10分,我來到瑙魯赫伊山腳下的南平台埡口,我的小夥伴RONNIE早已等在這裏。我倆稍事準備就離開穿山步道,向火山主峰走去。和艾格蒙特山一樣,走出去沒多遠就沒路了,隻有幾根標杆指示著方向,但大體上可分為左右兩個分支,中間是個不能通行的大石砬子,我們選了右邊的分支。
與十天前一樣,上山幾十米,腳下就變成了鬆軟的火山灰渣。我如法炮製,左腳掌紮進沙礫,左手按住左膝蓋,右手用力撐住登山杖,一步一步向上挪。我堅信的原則是:不怕慢,就怕站;我念叨的口訣是:保持節奏,步步向上。
爬了將近一半,我已經精疲力竭,什馬“原則”、“口訣”都不管用了,實在是挪不動了,坐下來休息一下吧。突然發現,和我一起登頂的小夥伴不見了。撥開身邊的雲往山下看,見他在山的三分之一處,正坐在那裏往回出溜(後來得知,他抽筋了)。沒什麽關係,不進則退,反正沒什麽危險,讓他去吧。
毛利人把這些火山視為聖地,不允許人們攀登。 1839年英國植物學家比德威爾第一個登上了瑙魯霍伊火山的頂峰。由於魯阿佩胡火山有隨時噴發的危險,早已禁止攀登。今天登這座山峰,就是登上了北島的最高點,就是當今行者的最高榮耀。
這座峰的平均坡度為45度,但臨近山頂,坡度明顯增加,我已經站不住了,索性收好登山杖,戴上手套,四肢並用“爬山”。步話機傳來老伴的呼聲,問我情況如何。我告訴她,離峰頂約一百米。我已經不能坐著,坐著就往下滑,隻能臥著和她通話。老伴明顯有些擔心又不忍給我泄氣,隻是一再叮囑,不行就撤下來,該回頭時且回頭。
和十天前一樣,我想到奧巴馬,想到英拉,就是沒想到撤;和十天前不一樣,今天的天氣很好,我已爬出雲層,那暗紅的山頂在藍天的映襯下格外醒目;和十天前不一樣,今天的坡度更陡,坡路更長,我不但不能保持身體的節奏,連基本的呼吸節奏都不能維持;爬兩步,退半步,臥倒休息喘十口氣、二十口氣,最後是爬一步喘半分鍾。更恐怖的事情是,右腿有明顯的抽筋症狀。我明白,在這裏抽筋無異於自殺,沒人幫得了你,自己也別想下去。我臥在那裏,伸直右腿,盡量放鬆,拚命喝水。
“ROCK!”,山上又傳來呼喊,不時有滾落的石頭從身邊飛過。這是個危險的旅程,曾經有過遊客被落石擊中喪命的事故。
腳下的雲層翻滾著,遠處的山峰一字排開。透過雲縫,我看到火山步道沿火山脊梁蜿蜒伸展著,我看到美麗的翡翠湖、藍湖,也許此刻老伴就在湖畔。
兩個西班牙年輕人慢慢地爬了上來,“超車”時還不忘調侃:
“老哥,這不是泊車場。”
“我知道,這裏是加油站。”
上麵有人往下走,告訴我們左邊的路比這裏堅實多了。我心裏想,這不是氣我們嗎,現在說這些有什麽用。西班牙小夥伴自嘲的頗有水平:“我們不夠聰明”,換句話說就是:“我們都是傻X”。
沒什麽說的,繼續爬吧。和老伴通話,得知她已登上步道的最高點,正在往下走。她告訴我: “腳下的路很艱險,好多地方是四個腳爬過來的。前後不見一個認識的人,不知他們都哪裏
去了。想到你那裏更危險,心裏沒底有點難過。”
我告訴她咱們一起加油,我現在離頂峰隻有二三十米,勝利在望。她很是差異:
“離上次通話差不多一個小時了,你竟然沒爬完100米。”
“比想象的難多了,比十天前難多了。”我有氣無力地回答。
她一再問我身邊有沒有人?視線內有沒有其他登山者?我告訴她山上好多人,她才無可奈何地略感心安。
“老哥,油站要打佯了,抓緊吧”。西班牙小子四腿撐地,從屁股中間露出腦袋衝著我喊。
“你們上去吧,別忘了,給我留個車位”。我側臥著仰臉喊著。三個人像三隻大猩猩,麵目猙獰地吼著,痛苦地向上爬著。
他們早我十幾步爬上了一塊大岩石,坐在那裏休息了。終於見到固定的石頭了,再咬咬牙,上石頭上歇會兒。一步、兩步;五步、十步,終於抓住了岩石,終於爬了上去。接下來,我驚呆了!哇!!!這兩個臭小子竟然沒告訴一聲,他們坐的石頭,竟然就是峰頂!!!我成功了!!!幸福來的太突然了。
4. 頂峰狂歡
2014年1月11日11點50分,我登上了2291米的瑙魯赫伊山頂峰。我和兩個西班牙小夥伴抱在一起,跳著喊著,用最得瑟的姿勢留影;用顫抖的聲音向老伴通報,老伴激動地說:“別得瑟大了,下山時一定要小心”。
厚厚的雲層上麵,艾格蒙特山、魯阿佩胡山、湯加裏羅山等十五座火山一字排開,像童話裏的英俊王子,一個個披著白色的雪衣,飄在浩瀚的雲海裏。這座山旁還有個次主峰,峰頂在呼呼冒氣,正在斯斯文文活動著的火山,希望他不要突然變臉。
峰頂全是紅色的褐色的火山岩,有一個直徑近400米的火山坑。我一個人沿著火山坑走了一圈,從各個不同的角度拍下照片,記錄坑裏的實況。好像沒有傳說中的冒氣的坑底,沒聞到傳說中由坑底撒發出的硫磺的味道,隻有呲牙咧嘴的極不規則的火山石,像傳說中的月球表麵,火星表麵。這是件了不起的事,一般人可以接近火山口拍照,專業攝影則不行,因為這是毛利人的聖地。新西蘭裔好萊塢導演皮特當年拍《指環王》時,需要火山口近景,但毛利人不允許攝製組靠近火山口拍攝。所以在一般專業雜誌上,是見不到近距離照片的。
我走到離剛才登頂不遠的地方,一塊大岩石擋住去路,我無力爬上去,就從下麵繞過,一抬頭發現一位小夥正單腿跪地向他心愛的姑娘求婚。我大吼一聲:“BEAUTIFUL!”,姑娘靦腆羞澀地向我展示小夥剛剛給她戴上的婚戒,我給他們照下了以大山為基地,藍天為背景的世間最純、最美、最醉心的照片。
這對來自歐洲的年輕人,萬裏迢迢踏尋著《魔戒》的蹤跡,千辛萬苦登上了“末日火山”,站在了煉就魔戒的火山口。這傻小子明白:在這裏戴上的戒指定能得到大山的祝福;在這裏許下的諾言定能得到魔力的護佑。老伴稱他們是:絕世的浪漫!
2014.3.12. 於奧克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