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致青春》與《小時代》

(2014-01-31 08:47:55) 下一個
兩部票房都很火的電影,看的人多了,自然褒貶不一。不過大體來說,說《致青春》好看的,基本是沒見過男人的;說《小時代》物質的,基本是沒見過錢的。
 
同樣是講四個女孩兒的故事,《致青春》講的是稀裏糊塗的愛情,但片子裏的男生沒一個正常的,個個沒勇氣、沒擔當、沒情商;《小時代》講的是情比金堅的友誼,幾個女兒背景不同,幼稚可愛又有情、有義、有骨氣。
 
一直沒看懂《致青春》女一號的愛情路數:她做了什麽事,會讓兩個堪稱優秀的男孩都不辭而別,絕情絕義;那兩個男生又怎麽得罪了導演和編劇,非得在他們貌似英俊的外表下編排一顆如此自私、軟弱甚至陰暗的心;最搞不懂的是,這兩人居然都還有臉回來找她,而她還居然象十年前一樣拎不清,一會兒和這個說不愛了,一會兒又和那個抱在了一起......還有女二號的死,衝擊力確實很強,但也太慘烈了點吧?特別是為了那個荒唐出軌在前、窩囊懦弱在後的前男友,你讓天下憐香惜玉的男同胞們情何以堪?
 
誰的青春不青澀?誰的青春沒有一點傷?非得搞的這麽灰頭土臉、垂頭喪氣、哭哭啼啼的嗎?對於男人來說(其實對於女人也一樣),青春之所以難忘,不僅僅因為一點點小家子氣的愛與不愛,也不全在於“為賦新詞強說愁”的彷徨與惆悵,更多的在於那個年紀特有的年少輕狂、激情飛揚,在於光榮與夢想、勇氣與信仰。可惜在《致青春》裏,這些男人本該有的東西好像都走了樣….
 
《小時代》的故事背景在當下上海的時尚圈。既然是這樣一個背景,你想不物質都不行,鏡頭裏出現一些香車美女、燈紅酒綠很奇怪嗎?而且如今富二代有錢是社會現實,有些有錢的人很愛裝B也是社會現實(特別是在上海這個喜歡煞有介事的地方)。電影反映一下社會現實很值得大驚小怪嗎?
 
何況《小時代》其實是部勵誌片,主題很正麵啊:在這個商業化的大時代裏,作為每一個微不足道的個體,每個剛剛踏入社會的年輕人,如何做到既要有錢、又要有情義、有擔當、有人味兒呢?電影所傳遞的主要信息也不是有錢多麽多麽好,而是友誼(閨蜜)對於女人有多重要。這簡直就是一部主旋律影片了。為什麽那些道學家們隻看到了錢呢?
 
中國人窮了幾千年,道學家們從來都用“安貧樂道”來安慰自己,用無商不奸、為富不仁來謾罵富人。道德與金錢似乎永遠勢不兩立,似乎富人就是壞人,富二代一定是紈絝子弟或敗家子兒。而如今在中國的大城市裏,大部分的80後、90後在衣食無憂、甚至相當富裕的環境裏長大。有些人很有錢是個社會現實,沒錢的人想要有錢也是社會現實。四個朝氣蓬勃、清純靚麗的女孩用一個很簡單的故事告訴觀眾們一個其實很膚淺的道理:如今這個年代,有錢沒什麽稀奇的,有錢的也需要有人味兒、有擔當;沒錢也沒什麽丟人的,隻要有勇氣、有朋友,沒錢的也能實現夢想。金錢隻是故事的背景,《小時代》在奢華的包裝下,講述的還是基本的做人的道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